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四)(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四)(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四)(含解析)‎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代经济健康繁荣的背后有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唐代的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主要依靠商人们自觉地遵守奉行,同时也通过契约制度等政策法令予以约束;政策法令对诚信思想的推动、促进又反过来促使商人更加自觉地在其商业活动中以“诚信”理念经营。‎ - 36 - / 36‎ 唐代的契约文书是经济活动中产生纠纷时进行法律裁定的依据,同时也是该时期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信从事买卖活动的重要形式。契约文书的出现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经济生活。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的买卖契约制度方面,唐代获得了长足发展,契约文书大量出现,成为了诚信思想的见证。并且出现了契约的“样文”,类似于现在的“格式合同”。这极大地方便了当时的人们签订契约和进行不动产市场交易,使契约的内容及其形式实现了较大程度的规范化、固定化、合理化。就现存的唐代契约实物来看,唐代契约的内容、形式及其种类等内容通常先依据民间惯例执行,即民间惯例获得了官方的认可,慢慢得以固定化。契约签署的方式则多种多样,可通过签字、加盖私印等方式签订契约。在进行一些日用商品买卖时,唐人也常常签订契约。 ‎ 唐代货币流通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信用货币“飞钱”的出现。“飞钱”是唐代商家为解决货币流通困难而发明的货币汇兑方法。唐代诸道进奏院、诸军、诸使经常要将从各州府征收来的赋税、盐钱和各种收入折合成货币后运送到京城,但是京城的商人们又需将大量的货币缴纳给上述朝廷的各类机构,于是由这些机构向京城的商人们发放“文券”。此“文券”类似于当代的汇票。商人们从朝廷上述相应机构获取“文券”后便“轻装趋四方”。商人们在外从事经济活动过程中需要大量现钱之时便到各地衙门领取。这对后来历朝历代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 36 - / 36‎ 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是唐代经济活动中诚信思想的重要体现。先秦时期,政府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予以严格规范和管理。商人们开展日用品的经营须到衙门进行登记,加入市籍。政府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规定,对未达到质量要求而销售产品的商人予以惩戒。唐代政府非常看重产品买卖,在经营登记、产品质量方面的规定更为严格、规范。衙门设置“市令”作为市场交易活动的管理者,由“市令”或者其“属员”按照质量的好坏对各类产品估定价格之后,由商家明码标价销售。在手工产品出售之前,需要题写制作者的名字。对制作或者销售假冒伪劣手工产品的,以及制作和销售长度、幅宽不足的货物的,唐代通过刑法进行规制,对制作者和销售者杖六十,且还须没收所有的器物。销售货物时缺斤少两或者商家之间相互勾结抬高市价的,处以杖八十的刑罚。在这些规制交易活动的法律制度影响之下,唐代形成了相应的市场规则。这些市场规则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唐代不仅汉人之间的商业来往中诚信相待,同时以开放兼容的姿态平等对待胡商和外国商人。不少胡商不仅在中原有宅子、田地;而且政府部门遵照相关规定“以诚相处”,胡商在危难之时还可踏实地从官府中获得优待。这说明了唐人以诚信对待胡商。唐人的诚信品行,吸引了很多的外国商人到唐朝经商,因而,诚信成为唐代国家最佳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也成为了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内容。商人们也受此影响,通常能够自觉地诚信经营。‎ ‎(摘编自杨洁《考析诚信思想在唐代经济活动中的体现》,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契约文书是唐代契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唐代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信从事买卖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与见证物。‎ B. “飞钱”是唐代商家为解决货币流通困难而发明的一种信用货币,这种货币的汇兑过程得到了朝廷各类相关机构的支持。‎ C. 唐代政府对经济活动非常重视,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给予了非常明晰的规定,比先秦政府的相关做法更加严格规范。‎ D. 唐代刑法虽然对不同的违法经济行为所采取的处罚措施不一样,但却为唐代形成相应的市场规则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契约文书常出现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以及一些日用商品的买卖活动中,唐人也常采用签字、加盖私印等多种方式来签订契约。‎ - 36 - / 36‎ B. 就目前所掌握的相关契约文物来看,唐代契约的内容、形式、种类等内容经历了由“民间惯例”到“官方认可”的固化过程。‎ C. “飞钱”较好地解决了京城的商人们携带大量现金从事经济活动而带来的困难,也减少了朝廷从各地运输货币到京城的工作量。‎ D. 在“开放兼容”“平等”等思想的影响下,很多胡商到中原并拥有了宅子、田地。这反映出唐人对胡商“以诚相待”的心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唐代的很多商业活动中,诚信思想都得到了较好地贯彻与施行,因而,有效地促进了唐代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繁荣。‎ B. 唐代商人诚信经营风气的形成,离不开商人们对诚信思想自觉地践行,同时也与政府对诚信思想的大力推动与促进有关。‎ C. 唐代商业生活中的很多经济内容,如“契约文书”“诚信思想”“飞钱”等对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D. 诚信是唐代国家经济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吸引很多外国商人到唐朝经商的最佳经济发展软环境,让唐人受益颇多。‎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 - 36 - / 36‎ ‎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给予了非常明晰的规定,比先秦政府的相关做法更加严格规范”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文章第四段说的是“唐代政府非常看重产品买卖,在经营登记、产品质量方面的规定更为严格、规范”,并非C项中所说的“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给予了非常明晰的规定,比先秦政府的相关做法更加严格规范”。‎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D项,“很多胡商到中原并拥有了宅子、田地,这反映出唐人对胡商‘以诚相待’的心理”错误,选项指代有误。文章最后一段说“这说明了唐人以诚信对待胡商”中的“这”主要指的应是“胡商在危难之时还可踏实地从官府中获得优待”,并非D选项中的“很多胡商来到中原并拥有了宅子、田地”。‎ ‎3.‎ - 36 - / 36‎ ‎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如‘契约文书’‘诚信思想’‘飞钱’等对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提到“契约文书”“诚信思想”“飞钱”等内容对政治生活的影响。A项,源自第一段,文中说“唐代经济健康繁荣的背后有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B项,源自第一段,“唐代的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主要依靠商人们自觉地遵守奉行……政策法令对诚信思想的推动、促进又反过来促使商人更加自觉地在其商业活动中以‘诚信’理念经营”,D项,源自最后一段,文中说“这说明了唐人以诚信对待胡商。唐人的诚信品行,吸引了很多的外国商人到唐朝经商,因而,诚信成为唐代国家最佳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也成为了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内容。商人们也受此影响,通常能够自觉地诚信经营”,这三项信息与文本一致。‎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玉成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 36 - / 36‎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当时的我看祖母,更像一个巫婆,她告诉我不要用手指着彩虹,她说那样手指会烂掉。孩子的心,总是相信这样的话,竟然有好多年,我真的不敢用手指着彩虹。每到给先人上坟的日子,她还告诉我,烧了纸不要回头,如果回头的话鬼魂就会跟上来。我便吓得真的不敢回头,哪怕现在还是。这些我都信了,可是,为什么偏偏就没有相信她临终前用干瘪的手轻拍我的脸说的那句话呢?她说:“莫哭,莫哭,奶奶只是去睡会儿。”‎ 这一睡便是长眠不醒。‎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 36 - / 36‎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管在她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生发。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劈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粒粒地嗑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 36 - / 36‎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终于知道了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4.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祖母临终时示意我们点上一根蜡烛,作者对此经历了一个由不解到最终完全理解的过程。‎ B. 文中加点句子“从她枕边搬走一座山”寓意丰富,既写出了祖母的病痛如山一般沉重,又写出了她对亲人如山一般厚重的爱。‎ C. 文章运用大量插叙,回忆了祖母一生的艰辛。全文首尾呼应,脉络清晰,通过丰富的细节写出了一个性格鲜明的祖母形象。‎ D. 作者听了祖母的话在给先人上坟时哪怕现在还不敢回头,意在表明在晦暗的地方呆的时间太长的祖母不可避免地在作者的生命中投下了某些阴影。‎ ‎5. 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6. 文章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倾听黑暗”的丰富含义,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 ‎【答案】4. D 5. ①运用 - 36 - / 36‎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把祖母忍受苦楚比作苦命村庄的终日沉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母隐忍顽强的精神品质。③把祖母与村庄联系起来,能让读者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去理解祖母的苦难与坚韧,使人物形象具有厚重的内涵与意义。 ‎ ‎6. ①“倾听黑暗”一语运用了暗喻、通感的手法。“黑暗”喻指人生中的种种苦难。这一说法形象地表达了我们面对苦难时应该有的正确态度。②“倾听黑暗”就是遭遇到生命中的黑暗时要有良好的心理,不能畏惧害怕,也无需怨天尤人。祖父一去不还,祖母就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儿都不去,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从未退缩,毫无怨言。③“倾听黑暗”还包含着面对生命的苦难要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倾听”不等于“屈从”,而是在黑暗中持有一种坚韧乐观的精神,永远不丢失对光明的追求。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④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项,“作者听了祖母的话在给先人上坟时哪怕现在还不敢回头,意在表明不可避免地在作者的生命中投下了某些阴影”错误,从文中来看,全文主旨在于赞美祖母面对苦难时的坚韧意志和乐观态度,抒发对祖母的怀念感激之情。‎ ‎5.‎ - 36 - / 36‎ ‎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这是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语言的能力。首先应回顾鉴赏的角度,然后找到画线句,明确句子描写的对象。这句话是写祖母所受的苦楚,“如”意思是“像”,句中把苦楚之下的祖母比作终日沉默的苦命的村庄,“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终日沉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祖母隐忍顽强的精神品质,这是使用比喻的修辞,考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同时这句话把祖母与村庄联系起来,把祖母所经受的苦难以及面对苦难表现出的坚韧品格放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这就让人物形象具有更为厚重的内涵和意义。考生从这两个方面鉴赏该句即可。‎ 点睛: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②表现手法(次之);③表达方式(其次);④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比如本题中,考生可以先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然后从作者的创作意图角度分析其效果。‎ ‎6.‎ - 36 - / 36‎ ‎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内容简析‘倾听黑暗’的丰富含义,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这是针对文章标题设题。做题时一定要建立“情节——人物——环境——主旨”四级循环的答题模式,标题的作用也要从四个方面结合手法来答题。作答此题,应该先表明观点,然后选择分析的角度。注意分析要结合原文内容。首先理解其意思,“倾听黑暗”,“倾听”意为“认真地听取”,“黑暗”喻指人生中的种种苦难;然后结合文本的内容做深入的分析,如“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间太长了”“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祖母面对多灾多难的人生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为家人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如“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面对生命的苦难,以正确的生活态度去面对,“倾听”不等于“屈从”,而是在黑暗中持有一种坚韧乐观的精神,永远不丢失对光明的追求。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实用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网民规模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半年新增1991万人,普及率为54.3%。‎ 网络购物日趋智能化 - 36 - / 36‎ 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达5.14亿,其中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达4.8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陈静认为,2017年上半年,电商企业加快与实体零售企业投资合作,通过在数据、供应链、支付、物流、门店、场景、产品等方面探索整合互通,线上线下边界模糊化、智能化消费场景的全新商业形态正在形成。‎ 同时,另一种网络消费模式——网上外卖发展势头正猛。手机下单,等着外卖小哥送餐上门,足不出户就能吃到餐厅里的各种美食。据统计,如今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达2.95亿。除了送餐,外卖互联网企业正加快向综合生活服务平台过渡,开始利用外卖物流系统提供更多品类、场景的配送服务,如日用百货、鲜花蛋糕以及送药、跑腿代办等服务。‎ 网络直播鼓励精品内容创作 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共3.43亿。以秀场直播和游戏直播为核心的网络直播业务蓬勃发展。‎ 郭悦说,自去年底《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出台以来,针对网络直播平台低俗内容的治理行动在今年上半年陆续展开。从行业发展来看,网络直播行业的运营正规化和内容精品化是其发展的两大主要方向。很多直播平台推出激励原创内容生产者的扶持计划,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内容创作。‎ - 36 - / 36‎ 此外,网络游戏营收持续增长。从游戏类型上看,竞技属性仍是目前拉动网络游戏营收显著增长的核心要素。竞技游戏在今年上半年的强大营收能力,推动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等电商企业先后跨行进入这一领域。‎ ‎(摘编自新华社记者李亚红、王思北《网民规模达7.51亿,给经济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材料二:‎ 微信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中国,我们每个人每个月平均要用50次微信支付,这个数字高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视频平台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福尔摩斯》的视频点击量是13亿。在2016年,全国视频平台机构生产了超过660部剧,而这个数字在2013年才不到一百。中国的视频消费如今比英国多3倍,可在2008年,英国是第一个数字传媒超过电视传媒的国家,他在传媒领域是非常领先的,而如今,属于中国的时代要到来了。‎ 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共享经济、加强医疗、数字产业、互联网安全等目的。中国也有很多互联网+技术为不同的传统行业服务。共享经济在中国非常快,比如滴滴打车,已经成为了共享经济的典范。他们已经遍布中国400多家城市,发展非常快。再如共享自行车,我第一次见到类似概念的自行车是在伦敦,而如今在中国的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共享自行车,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很简单。近年来,共享经济越来越流行,比如共享充电宝等等,大家都愿意共享自己的物品,并从中获取一定的回报。‎ ‎(摘编自腾讯副总裁郑香霖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速度与激情——探索变化中的数字中国》)‎ - 36 - / 36‎ 材料三:‎ 数字化技术已经不再仅仅是业务的支撑,而且深度融入到业务模式当中。引领这样变革的企业大多呈现出了三个共同的特点:拥有踏入陌生领域的勇气,设计容纳失败的组织的机制,实验新的业务、运营、盈利模式,适应不断变化的买方行为;积极以创新项目支撑宏大的业务愿景,整合数字化企业核心系统,投资于业务敏捷性和响应能力建设,朝精益企业思维与敏捷技术转变;认识技术的战略角色,将技术提上重要议程,领导层和商业层面对技术创新的投资,雇佣关键技术专家,并且反思组织结构与角色。‎ ‎(资料来源于界面新闻《科技即商业——数字化时代的企业创新》)‎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7年上半年,电商企业加快与实体零售企业投资合作,迅速促成了数字化技术消费场景的全新商业形态的形成。‎ B. 网络游戏营收持续增长,竞技游戏的强大营收能力,推动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等电商企业先后跨行进入这一领域。‎ C. 在数字传媒领域,英国曾经是非常领先的,而如今,中国的视频消费远超英国,属于中国的时代要到来了。‎ D. 当前,一些企业正在变革,不仅是业务的支撑需要数字化技术,而且业务模式也深度融入数字化技术。‎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根据材料一中的图表可知,近5年内,中国网民的数量逐年递增,互联网普及率也年年增长,2015年上半年普及率超过了50%。‎ - 36 - / 36‎ B. 目前,以秀场直播和游戏直播为核心的网络直播业务蓬勃发展,针对网络直播平台低俗内容的治理行动也陆续展开。‎ C. 为了让更多网民投入到网络直播中,很多直播平台推出激励原创内容生产者的扶持计划,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内容创作。‎ D. 数字化技术在中国发展非常快,很多互联网+技术不仅服务于新兴产业,而且也服务于一些不同的传统行业。‎ E. 近年来,共享经济之所以发展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大家都想着把自己的物品拿出来共享,以从中获取一定的回报。‎ ‎9. 随着网民数量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增长,数字化技术给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 ‎【答案】7. A 8. BD ‎ ‎9. 影响:①新兴产业的兴起,为人们带来新的就业,创业模式;②传统行业跟进数字化技术,推动自身的发展;③正确引导数字化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启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普及,社会生产,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创新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流,我们要顺应时代,努力跟进,但同时也要引导数字化技术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真正地让人们受益。‎ ‎【解析】‎ ‎7. 试题分析:A 项,“迅速促成了… 的形成”,错,原文是“正在形成”。‎ - 36 - / 36‎ ‎8. 试题分析:A 项, “即15 年上半年普及率超过f50 % ”说法错误,应是即15 年底超过了50 % ;C 项,‘为了让更多网民投入到网络直播中”无中生有;E项,“共享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快的主要原因是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大家都想若把自己的物品拿出来共享.以从中获取一定的回报”只是促进因素之一。‎ ‎9. 试题分析: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类型,注意观点明确,分析透彻。此题属于二者结合的类型,答题的关键是先从“就业、创业模式”“传统行业”“社会”的角度概括影响,然后谈自己的启示。主要是“顺应时代,努力跟进”“同时也要加强引导”。‎ 二、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藩,字叔翰。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卒,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尤之,晏如也。‎ - 36 - / 36‎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复召藩,坚不去,曰:“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张建封在徐州,辟为从事。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职,建封病革,兼疾驱到府,阴有觊望。藩与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语兼曰:“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当奏闻。”兼错愕不虞,遂径归。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诬奏藩建封死时摇动军中。德宗大怒,密诏杜佑杀之。佑素重藩,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论,持百口保君矣。”德宗得佑解,亟追藩赴阙。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乃除秘书郎。‎ 元和四年冬,帝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国孰与不足!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风俗日奢,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国孰与足!今陛下永鉴前古,躬尚勤俭,自当理平。”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一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 - 36 - / 36‎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有改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 B. 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 C. 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 D. 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密诏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给大臣们下达的秘密诏书,区别于平常皇帝分封大臣与颁布政令的圣旨。‎ B. “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 节度使是汉代开始设立的管理地方军事事务的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唐朝原只设在边境诸州,中后期内地遍设,造成藩镇割据。‎ D. 赠分“赠谥”“赠官”等等,此处是“赠官”。“赠官”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父祖或本人死后追封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36 - / 36‎ ‎ 李藩安闲淡泊。父亲去世了,前来吊祭的亲属中,有人拿走东西他不禁止。读书扬州时,用度困难,妻子儿女都责怪他,他泰然自若。‎ B. 李藩交往慎重。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C. 李藩刚直不阿。因他的阻碍,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图没有得逞。皇帝知道实际情况后,非常生气,准备让杜佑杀掉杜兼。‎ D. 李藩反对奢侈。他劝谏皇上俭省用度,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奢侈成风,衣食日益缺乏,造成家贫国困的后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封病革,兼疾驱到府,阴有觊望。藩与同列省建封。‎ ‎(2)亟追藩赴阙。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乃除秘书郎。‎ ‎【答案】10. D 11. C 12. C ‎ ‎13. (1) 张建封病情危重,杜兼急忙赶到府中,暗中有所企图。李藩与同僚去探望建封。‎ ‎(2)(德宗)立即追召李藩到朝廷。等召见他时,看他的仪容长相说:“这怎么会是做坏事的人呢?”于是任命他做秘书郎。‎ ‎【解析】‎ ‎10.‎ - 36 - / 36‎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这句话的含义是“李藩与权德舆都在中书省任职,有密旨说:‘王锷可以兼任宰相,应该立即草拟诏书报来。’李藩于是用笔涂掉了‘兼任宰相’等字,上奏说:‘不可’”,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藩”“权德舆”“中书”“密旨”“王锷”“宰相”等,然后借助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藩与权德舆”是两个人,是句子的主语,“在中书”是谓语,故应在“中书”后断开,排除AC两项;“藩”是指李藩,“遂以笔涂宰相字”的人应是“李藩”,故“藩”应为该句的主语,排除B项,且“云”是表对话的词语,应在“云”后断开,故选D项。‎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节度使是汉代开始设立”错,应该是唐代开始设立;“管理地方军事事务”错,应是“管理地方军政事务”。‎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准备让杜佑杀掉杜兼”错。从文中来看,第三段说“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诬奏藩建封死时摇动军中。德宗大怒,密诏杜佑杀之”,意思是“杜兼悔恨自己企图没有得逞,非常怨恨李藩,就上奏诬告他在建封死时摇动军心。德宗大怒,暗中下诏让杜佑杀了他”,且后面皇帝见到李藩时说“这怎么会是做坏事的人呢”,可见当初皇帝下密诏是让杜佑杀李藩。‎ - 36 - / 36‎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C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濠州刺史杜兼”“杜佑”快速找到设题的区域,在第三段,文中说的是皇帝让杜佑杀的是李藩。‎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革”,通“亟”,指病情危急;“阴”,暗中;“同列”,同僚;“省”,探望,看望。第二句中,“亟”,立即,立刻;“赴”,到;“仪形”,仪容长相;“恶事”,坏事;“乃”,于是,就;“除”,授予,任命。‎ 参考译文 李藩,字叔翰。李藩少年时性情淡泊讲求节操,容仪文雅,爱好学习。父亲去世了,家里富足,而前来吊祭的亲属中,有人拿走东西他也不禁止。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用度困难,妻子儿女都责怪他,他却泰然自若。‎ - 36 - / 36‎ 王绍掌权,邀请李藩见一面就重用他,但李藩最终没有去。王仲舒、韦成季等人担任郎官,结为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作乐,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强邀他去同聚,李藩不得已去了一次。王仲舒等人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后来又邀请李藩,他坚决不去,说:“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一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后来王仲舒等人果然失势了。‎ ‎..................‎ 元和四年冬天,皇上询问大臣说:“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有的能使百姓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有的却导致国贫民困,这是什么缘故呢?”李藩回答说:“古人说:‘节俭能使用度丰足。’大概因为财物丰足取决于节俭。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家怎能不富足?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奇珍异宝,风俗日渐奢侈,衣食日益缺乏,那么百姓就不会富足,国家又怎能富足?”皇帝说:“我诚心诚意力行节俭。如果我有越制奢滥的情形,这就确实深切期望你们能直言劝谏了。”李藩等人拜贺退下。‎ - 36 - / 36‎ 当时河东节度使王锷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李藩与权德舆都在中书省任职,有密旨说:“王锷可以兼任宰相,应该立即草拟诏书报来。”李藩于是用笔涂掉了“兼任宰相”等字,上奏说:“不可。”权德舆大惊失色说:“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能用笔涂改诏书呢?”李藩说:“形势紧急了!过了今日,就无法制止了。天又晚了,哪有时间另写奏章!”此事果然被搁置了。元和六年,李藩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追赠户部尚书。‎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③非我乡。‎ ‎【注】①南海,今广州。②上国,指京城。③十二玉楼,在昆仑山,通常指世外山林隐居之处。‎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 “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C. “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D.‎ - 36 - / 36‎ ‎ “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E. 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15. 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CE 15. ①惜别之情。送别朋友时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②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颔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③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④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解析】‎ ‎14.‎ - 36 - / 36‎ ‎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劝路上行人不要……”理解错误,从诗中来看,诗歌标题是“送进士下第归南海”,这是送别诗,“行人莫叹碧云晚……”,诗中的“行人”应是“朋友”。E项,“诗歌颈联……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错误,此时正在送别,而“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应是路上的情形,诗歌颈联都是虚写,是想象朋友的行程所经之地。‎ ‎1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景色明丽的初冬傍晚,夕阳斜照,天边飘着几片红霞,和夕阳相互映衬着。诗人和即将南归的朋友,手挽着手,在路边设酒宴送别。他们饮了一杯又一杯,送了一程又一程。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诗歌的后三联是关怀劝勉友人的诗句。“行人莫叹碧云晚”借江淹“日暮碧云”之语,一是表示惜别,一是劝勉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感叹。“上国每年春草芳”承接前一句,进一步鼓励朋友,诗意仍然是委婉含蓄。“上国”是京城的代语,“每年春草芳”用暗喻手法,意思是京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正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这一句描绘了明丽美好的春光,对前途充满信心,给友人更大的鼓励与安慰。颈联中诗人转而想象友人此行之前途。“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这里既关怀友人漫长途程,又以体察入微的态度理解友人心情。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对友人充满了期冀、祝祷的真情厚意。‎ - 36 - / 36‎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诗,标题已经告知这是一首送别诗,故考生可以从送别诗的角度分析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本诗情感很多,有安慰、有关怀、有理解、有鼓励、有期待,意境鲜明、语气亲切委婉、格调清新明丽,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作。‎ 名句名篇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韩愈《师说》中,运用对比手法,在阐述了古代圣人从师而问之后,接着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批评一般人耻于从师。‎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两句,以酒遣怀,抒发思乡爱国之情。‎ ‎【答案】 (1). 今之众人 (2).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3). 而耻学于师 (4). 浊酒一杯家万里 (5). 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 36 - / 36‎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 据透露,住建部拟为“奇怪建筑”设判定标准,像“铜钱楼”这类众口一词、都认为是“奇葩”的建筑,以后很可能不会获批建造了。‎ ‎② 受地震影响的北川县一度人去楼空,重建后人们陆续返回家园,现在这座城市开始故态复萌,恢复了昔日的生活景象。‎ ‎③ 张教授退休后,每天焚膏继晷,扎扎实实做学问,常常读书到深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学术成果。‎ ‎④ 按照韩愈的读书法,对理论说理一类的著作,一定要探取其中深奥的道理,这样广泛多学,细大不捐,务求有所收获,才能增长见识学问。‎ - 36 - / 36‎ ‎⑤ 如果一部电影卖座,那么它的原作也可能攀龙附凤,成为畅销书,相关产品也会获得极大的商业利润。‎ ‎⑥ 虽然这位代表说的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A. ①②⑤ B. ①②⑥ C. ③④⑤ D. ③④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众口一词”,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故态复萌”,旧日的习气或老毛病重新出现,贬义词,此处是说北川县恢复昔日的生活景象,感情色彩不当。“焚膏继晷”,点起灯烛;接替日光照明。焚:烧;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使用正确。“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使用正确。“攀龙附凤”,原指依附帝王或皇亲国戚以求提高地位、成就功业,后泛指依附或投靠有权势的人,句中说的是电影和原作,对象不当。“崇论宏议”,指高超的见解和议论,使用正确。‎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比如 - 36 - / 36‎ ‎ “故态复萌”这个成语,这是一个贬义词,而句中说的是好的现象,故情感色彩不当。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历经磨难仍能奋勇前行,是因为跟中华文化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凝聚、砥砺着中华民族有极大关系。‎ B. 伏羲时代尽管比炎黄时代早得多,但后人把文明源头定于炎黄而不是伏義,可见炎帝和黄帝时代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C. 广东西北地区受产业配套能力和发展基础等的限制,吸收外资规模和水平偏低,未能有效发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 D. 大开河村依靠科技种植咖啡,成立了咖啡合作社,每年邀请国内外咖啡种植专家进村入户,对咖农进行栽培技术培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是因为跟中华文化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凝聚、砥砺着中华民族有极大关系”句式杂揉,“是因为……砥砺右中华民族”和“跟……有极大关系”保留一种句式。B项,“伏羲时代尽管比炎黄时代早得多”语序不当,把“尽管”移到句首。C项,“吸收外资规模和水平偏低”搭配不当,“规模”和“偏低”不搭配。‎ - 36 - / 36‎ 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听说家父得病,近日工作一直很忙,没能及时到府上探望,敬请原谅。‎ B. 令尊对我有恩,这次他来太原,我一定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接他。‎ C. 这节公开课效果很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解惑答疑,不耻下问,形成了良性互动。‎ D. 书稿终于完成,但还不知能否通过,在附言中我忐忑写道:“张编辑,请您斧正。”‎ ‎【答案】D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 36 - / 36‎ 批评要去掉“甜味”,带点“苦味”,加点“辣味”。①___ 。人们大多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乍一听到批评的话,自尊心受到伤害,进而担心威信受损。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带“苦味”的批评能使人看到真实的自己。批评“辣味”是指批评的尖锐性。如同医生给人治病难免要触到病点一样,②___ 。触碰到灵魂这痛点,确实能使人“辣”得脸红出汗。但唯有如此,才能打掉“寡人无疾”的自负感,③___ ,疼痛之后进而清醒振作,最后轻松解脱。‎ ‎【答案】 (1). ①批评的“苦味”是指批评要针对缺点 (2). ②“辣味”的批评会触到灵魂的痛点 (3). ③使人感到疼痛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所给文段谈的是批评的艺术,首句总领全段,下文分别论述“苦味”和“辣味”。①处领起下文对“苦味”的阐述,结合后文“批评的‘辣味’是指批评的尖锐性”,可知此处应填“批评的‘苦味’是指批评要针对缺点”一类的内容。②处所在位置谈的是“辣味”的批评,下文是“触到灵魂这痛点”,据此可推知此处应填“‘辣味’的批评会触到灵魂的痛点”一类的内容。③处结合下文“疼痛之后进而清醒振作”可知,应填“使人感到疼痛”一类的内容。‎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 ‎②_______‎ ‎③_______‎ ‎【答案】 (1).‎ - 36 - / 36‎ ‎ ②企业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未必能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2). ③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未必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文段中三个判断都是存在条件不够充分的问题,“具备工匠精神”“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也不是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中国品牌”的首要条件。‎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薛涌写了一篇名为《在自拍中消失的人生》的文章,文末有这样一段话:苏格拉底上街,是和人们论道的,由此留下的智慧,两千多年来依然让人类受用不尽。如今人们上街,拿着手机随处自拍,所见证的,则是自我的消失。‎ 对此你有何看法?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短暂与永恒 这是每一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如何才能长生不老。这个问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人,即使是身为万人之上的皇帝也是如此,从秦始皇的求丹到汉武帝的巫蛊之乱,再到明嘉靖的自我修道,无一不是人追求永生的表现,而这又有什么用呢?‎ - 36 - / 36‎ 可曾记得那只有一天生命的蜉蝣?我认为人和蜉蝣只是五十步和百步之别。即使是上古的彭祖也不过是800岁而已,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很长,但他仍然不是永恒,他仍然没有超脱生死。‎ 是的,我认为没有生物可以超脱生死,他们身上的物质可以,但是他们本身绝对不行。那以800年为春,800年为秋的巨树不还是不行么?‎ 那怎样才能打破这个怪圈?怎样才能成为近似永恒?‎ 我认为,关键在于价值。我们总会有一天离开人世,所以及时创造为后人服务的价值才是重要的。只要还有人记得,那就没有死亡,那就是活着,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罢了。‎ 所以,我想说,短暂不代表不铭记,长久不代表被人记住。历史上有很多长寿的人,但是又有多少因为长寿到极点而被人铭记的?‎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燃烧,每个人天生燃料不同,但是怎么燃烧由自己选择。有人选择了爆炸,给世间带来了耀眼的火花,照亮了别人前进的道路。历史上因为过度燃烧而照亮他人的人是不少的,有些人因为过度工作,有些人因为感觉到自己燃料不多所以决定释放一次来帮助他人。‎ 正如蜉蝣也可以干出很多事情来一样,生命短暂的人可以做出很多大事。周瑜虽然短命,但是他为了一个国家的安稳四处征战,最终在战场上身中流箭,身负重伤,最后身亡。他可以轻易夺取高高在上的王位,但是他却选择了不,他选择了为这个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于是有了赤壁之战上的“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的“雄姿英发”。他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用有限的燃料释放出最耀眼的光芒,成为最闪耀的将星之一。‎ - 36 - / 36‎ 而只顾延长自己生命的人是不会形成那种永生的,因为他们会无恶不作,直到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再活一段。或许他们也能永恒,但却是遗臭万年。不过很多无恶不作的人并没有得到想要的长寿,因为他们几乎都被人民的审判杀死。‎ 人生如此,朝代亦然。秦始皇曾想万世皇位,而秦朝却因此成为了短命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勤于政事的汉文帝并没有追求王位的稳固,而是追求天下的苍生,因此被世人称赞,也为汉朝的大一统创造了局面。‎ 我认为,毁灭并不可怕,因为无意义的活不如有意义的死,就想在前面所说的利用有限的燃料进行爆炸一样。很多朝代灭亡,很多人已经埋葬,但是他们仍然在时刻影响着我们。‎ 人的一生就是这么短暂,如果不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什么东西就太可惜了。而我认为这话应该改一下,人的一生就是这么短暂,如果不因为做了好事而被人记住就太可惜了。我等高中青年更应努力,创造人生的辉煌,为祖国做贡献。‎ ‎【解析】试题分析:①从自拍者角度立意:批判一些自拍者眼中只有自拍,而忽视了生活和亲情的社会现象。②从苏格拉底上街交流的角度立意:交流产生智慧。③从苏格拉底与人交流时,交流的语言转瞬即逝,但产生的智慧却永久流传,而自拍是想让瞬间成为永恒,但没有思想的“永恒”却最易消失的角度立意:短暂与永恒。‎ - 36 - / 36‎ 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观点是有倾向性的,倾向于对自拍的针砭,自拍本身是为了留住人生的瞬间,将瞬间定格以作为永久的留存,但薛涌却认为自我在自拍中消失了,可见其对自拍是持否定态度的。此外,在文章中将苏格拉底与现代人进行对比,凸显苏格拉底的智慧与现代人消失的自我。立意时,可从多个角度思考。‎ - 36 - / 3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