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江西省宜春三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6-12)
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 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注意事项: 1.请考生将姓名、班级、考号与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2.客观题的作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3.主观题的作答:必须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此区域外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这就是姓名文化。汉族的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省籍、家乡不能替代的。在我们的五千多个姓氏中,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就是一部历史。 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从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人千里之外也互为依托;现在,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在冷漠的现代社会内,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在姓氏文化浓浓的熏陶下,不管走在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也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 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包涵更为丰富。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 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代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三十个,非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文学礼仪。人名文化还包括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自己的志向、性情和旨趣。 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讳、圣讳,属于社会之避讳。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避讳的方法可以改字、空字、缺笔、换音,当然也有嫌名不讳、二名不偏讳、已祧不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等不予避讳的规则。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 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兴衰负责。如何传承我们的姓名文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 1.下列对“姓名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姓名文化是一种经过数千年积累和演变,蕴含着丰富内容的独特的文化系统。 B.姓名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很讲究避讳,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 C.姓名文化是一笔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其他民族和我国的周边地区都产生了影响。 D.姓名文化是一种活的传承,我们每个人都应是它的传承者,都应对它的兴衰担负起责任。 2.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绵延不断的谱牒上的文字记录的是人们的原始之根、文化之根、它能给人一种宗亲归属感。 B.在我们源于上古的五千多个姓氏中,几乎都存在着自己的起源故事和演变历史。 C.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所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它传递着长辈的期待和自己的志向旨趣。 D.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避讳包括家庭避讳和社会避讳,是我国民族伦理精髓的重要体现。 3.根据文中信息,以下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是( ) A.如今,宗亲仍可以让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和生疏世界里获得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社会里人们对自己原始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认同。 B.在古代,“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但这种人名文化现象没有得以最终的延续,如今,避讳传统已在人名文化中逐渐消失。 C.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从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三十个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 D.作者之所以认为姓名文化是我国最大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任何一种文化遗产像我们的姓名文化那样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臣光曰:臣闻垂①能目制方圆,心度曲直,然不能以教人,其所以教人者,必规矩而已矣。圣人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然不能以授人,其所以授人者,必礼乐而已矣。礼者,圣人之所履也;乐者,圣人之所乐也。圣人履中正而乐和平,又思与四海共之,百世传之,于是乎作礼乐焉。故工人执垂之规矩而施之器,是亦垂之功已;王者执五帝、三王之礼乐而施之世,是亦五帝、三王之治已。五帝、三王,其违世已久,后之人见其礼知其所履,闻其乐知其所乐,炳然若犹存于世焉,此非礼乐之功邪? 夫礼乐有本、有文:中和者,本也;容声者,末也;二者不可偏废。先王守礼乐之本,未尝须臾去于心,行礼乐之文,未尝须臾远于身。兴于闺门,著于朝廷,被于乡遂比邻,达于诸侯,流于四海,自祭祀军旅至于饮食起居,未尝不在礼乐之中;如此数十百年,然后治化周浃,凤凰来仪也。苟无其本而徒有其末,一日行之而百日舍之,求以移风易俗,诚亦难矣。是以汉武帝置协律,歌天瑞,非不美也,不能免哀痛之诏。王莽建羲和,考律吕,非不精也,不能救渐台之祸。晋武制笛尺,调金石,非不详也,不能弭平阳之灾。梁武帝立四器、调八音,非不察也,不能免台城之辱。然则韶、夏、濩、武之音,具存于世,苟其馀不足以称之,曾不能化一夫,况四海乎!是犹执垂之规矩而无工与材,坐而待器之成,终不可得也。况齐、陈淫昏之主,亡国之音,暂奏于庭,乌能变一世之哀乐乎!而太宗遽云治之隆替不由于乐,何发言之易而果于非圣人也如此? 夫礼非威仪之谓也,然无威仪则礼不可得而行矣。乐非声音之谓也,然无声音则乐不可得而见矣。譬诸山,取其一土一石而谓之山则不可,然土石皆去,山于何在哉!故曰:“无本不立,无文不行。”奈何以齐、陈之音不验于今世而谓乐无益于治乱,何异睹拳石而轻泰山乎?必若所言,则是五帝、三王之作乐皆妄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惜哉!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①垂:古代的一位巧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违世已久 违:离开 B.夫礼乐有本、有文 文:文化 C.不能弭平阳之灾 弭:消弭,消除 D.其馀不足以称之 称:相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所以教人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B.圣人履中正而乐和平 悚然而听之 C.求以移风易俗 初淅沥以萧飒 D.然无威仪则礼不可得而行焉 位卑则足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司马光认为,古代的巧匠垂能用眼睛测方圆,用内心量曲直,但他却不能将此传授给别人:圣人不费力而能切中事物的道理,不深思而能获得治国之道,但他们却不能将此传授给别人。 B.从结构上看,文章第2段的论述思路是先总后分,其中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 C.文中以“齐、陈淫昏之主,亡国之音,暂奏于庭,乌能变一世之哀乐乎”的事例与汉武帝、王莽、晋武帝和梁武帝等帝王的事例相对照,证明乐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礼重要。 D.文章围绕“礼乐”两个字,主要论述了“礼乐”的作用,“礼乐”的本、末关系和“礼乐”与威仪、声音的关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其乐知其所乐,炳然若犹存于世焉。(3分) (2)奈何以齐、陈之音不验于今世而谓乐无益于治乱,何异睹拳石而轻泰山乎?(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 思 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8.本诗的前四句全是写景,在写法上有何特点?(2分) 9.“秋气味”是怎样的情味?它是如何传达出来的?(3分) [来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 ”。 乙 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11、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不按要求作答,答案无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拥有百科全书的人 [瑞士]瓦尔特·考尔 ⑴这个村子远离通衢大道,这里连一家像样的可供稍有身份的旅客投宿的旅店都没有。村里有个小火车站,不过也小得可怜。村里的房屋干净整洁,外表被太阳晒得黑乎乎的,院子里和窗台上盛开着五彩缤纷的鲜花;每一个真正的村庄理所当然就该这样。房屋的四周围着一圈高高的栅栏,院子的小门上挂着许多牌子,上面写着警告来人提防猛犬或者“严禁乞讨和挨户兜售”的文字。 ⑵有一天,风和日丽,村里的一位先生干了一件前所未闻的事——买了一张火车票。火车站站长在牌桌上顺便说起了这件事。 他每天总要和村公所文书、烟囱师傅、村公所公务员一起玩牌。村里没有教师,否则,村公所公务员大概也不会有此殊荣,能与村里的这几位绅士坐在一起。邻村倒有一所学校,但是,到了冬天,一旦道路被积雪覆盖,孩子们同样没法去上学。站长在牌桌上顺便提起了这件前所未闻的新鲜事儿:我们的这位先生买的可不是一张到邻村的车票,也不是一张去县城的车票啊!这位先生想冒次风险,去城里闯一闯。几位绅士听后连连摇头,表示很不赞同。他们试图说服这位先生,让他明白自己要做的事完全没有必要。直到现在,村里还没有谁认为非要去这么远的地方不可。自父亲那一辈、甚至祖父那一辈起,村里的人不都是这么生活、这么长大的吗?但这位先生不想改变自己的决定,况且车票都已经买好了。村里的绅士们不无感叹地说:是啊,是啊,凡是下定决心要闯入不幸的人,别人无论如何也是挡不住的。 ⑶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先生出了家门。妇女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街上许多小青年前呼后拥,吵吵嚷嚷,一直把他护送到火车站。这位先生登上窄轨火车,到了镇上又换乘直达快车,顺利地来到了大都市。 ⑷只是他到底想要寻找什么呢?他心里只有一种感觉,可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他穿街走巷,眼睛时而瞧着这家商店,时而盯着那片橱窗。这位乡下来的先生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家书店的门前,他突然之间意识到:这就是我要寻找的东西啊!玻璃橱窗里平摊着一本厚厚的书,书的旁边放着一个很大的硬纸牌,上面的文字告诉他,如果买下这本价格昂贵的百科全书,所有疑问都可以得到解答。这时,他想到了烟囱师傅,这个人经常从邻村的同行那里借阅报纸,所以在牌桌上总是装腔作势,自以为了不起。他还想到火车站站长,他每次从肉铺老板那里买一截儿粗短香肠当早餐时,总是纯属偶然地得到小半张报纸,于是也成了见多识广的人。书店的伙计非常和气地接待这位先生,并肯定地说,有了它当然可以通晓万事。最后他为这位先生包了一本烫金的皮封面的百科全书。 ⑸在回家的火车上,这位先生就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了。他偷偷摸摸地取出书来,躲躲闪闪地翻开,就好像是在翻一本低级下流的小册子。跃入眼帘的第一个词条是“吼猴属”……他觉得书里写得很清楚,自己完全看懂了。在换乘窄轨火车之前,他把书重新包好,然后端坐在那里,满脸通红。一想到可以在牌桌上炫耀一番,他心里乐滋滋的。他已经想像到烟囱师傅的小胡子在颤抖。 ⑹果然,一切都如这位先生想像的那样。他渊博的知识和人们对他的知识的了解,就像瘟疫一样在村子里迅速传开。很快,他的名声传遍了附近一带。村里的人都认为,虽说村里只有这么一位无所不知的聪明人,可是,不久的将来,总会有一天,他们也都会像他一样聪明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嘛。 ⑺这样过去了许多年。那位聪明的 先生已经老态龙钟了,百科全书当然也像他一样日久年深,由于使用的次数很多,这本书渐渐变得残缺不全。当老人把百科全书传给他的儿子时,就已经缺了好几页,这都是被那些来向他讨教的人偷偷撕走的。但他的儿子对那些缺页并不关心。他总是说:书里没有的,世上也没有;我父亲去世曾对我说过,世上的一切,这本书里都有。当儿子把书又传给他的儿子时,百科全书就只剩下封面和半张纸了。尽管如此,村里的人总还是登门求教,打听什么是“直布罗陀”,什么是“民主”,等等。这时,孙子就捧起只剩下皮封面和半张纸的百科全书,摆出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对提问题者说:“喏,你自己也看见了吧,没有直布罗陀,也没有民主。你看,这儿只有一个词:排外。” (1).以第⑵⑷段划线语句为例,说说插叙在文中的作用。(5分) (2).仔细揣摩第⑸段划线句,说说“这位先生”“满脸通红”的原因。(6分) (3).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不给“这位先生”取个名字?请结合“这位先生”的形象作简要分析。(6分) (4).作为“地球村”的“村民”,你认为我们应该从“这个村子”的故事中得到哪些启示?试抓住两点进行说明。(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传记,完成(1)—(4)题(25分) 怀 疑 与 激 变 ——解读毕加索 ①面对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强悍茁壮、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我们常常只有惊叹。其他都是惊叹之余或曲终之后的惋惜与回味,或许还有细细地咀嚼——品咂其中的苦味和甘甜,以 及咸涩。 ② 在人类的历史上,有一些艺术家是难以超越的,他们本来就是这样一些强大特异的生命。这些生命仿佛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一生可以纵横涂抹而不知疲倦。他们几乎无一例外 地拥有一个长长的生命、漫漫的创造历史:从很早即开始起步,直到最后才缓缓终止。毕加索最早的作品是十岁左右画出的,如十四岁的《裸脚女孩》、《老渔民》等杰出的作品——仅此一条就决定了这是一个非凡的绘画天才。 ③纵观他一生的无数作品,可以从中找到各种风格倾向各种情绪,这些奇迹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它们本身即组成一个宇宙,其中繁星闪烁,风云变幻,既有风和日丽也有雷鸣电闪,更有惊涛骇浪,那种动人的美,让人过目不忘的最为独到的呈现与表达,简直比比皆是。我们可以一口气列举出《站在球上的孩子》《特技表演者的家庭与孩子》《奥尔喜肖像》《持扇的女子》……多到一时难以穷尽。最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心底从来都是充斥了不安:怀疑自己的意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人生道路,这种怀疑的结果就是艺术生涯中的无数次激变,是无头无尾的探求,大嬉戏和大玩笑,包括大绝望大痛苦;还有恶作剧,装傻与佯疯,傲世与自卑,欺世与自欺……这一切综合一起,让后来人去清理和辨析,去极为困难地分拣。后来人常常是不知所措的,在这亘古未见的一大堆斑驳灿烂面前,大半只有叹息,而没有能 力去鉴别——他们甚至在这样的生命面前连起码的冷静都要丧失,视听失灵,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双重悲剧。 ④有人不止一次指出他是现代绘画史上的“巨灵”,除了“野兽派”以外,几乎开创了所有潮流的先河。它们使当时和后来的艺术处于激活状态,它们也使各种尝试变得可信和可 能。但当我们面对一大堆千奇百怪、巧思百出,有时直接就是丑陋怪异到目不忍睹的东西时,难道不应该产生一些怀疑吗?是我们错了还是当年的大师错了?追问的结果是:大概谁都没 错,是时代错了。在一个人类正被物化、异化,正在走入失去自我的现代荒漠的时代,作为个体,一个生命,你尽可以呼号,但没有回音,更没有应答……至此,我们或许可以稍稍窥见毕加索当年的伤痛。面对那样的时代,人们所能做到的大概也就是像当时的大师那样,做下这疯癫无忌的大喧哗和大游戏了。他要可意地尽情地嘲讽一番,既嘲讽自己,又嘲讽时代;既嘲讽去者又嘲讽来者。因为不如此就不足以表达心中的全部感触、百缠纠结无从摆脱的矛盾与痛苦。 ⑤不仅如此,他还要面对一个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时代,特别是一个虚荣的时代。看来一个艺术家被逼到了尽头,就偏要穿上皇帝的新衣,偏要以此为乐——他与另一些人的不同就在于他的自觉与清醒。毕加索兴之所至任意涂抹,像儿童一样嬉戏不休,上下游荡,四方徘徊,进入化境般的流畅自如,实际上却是隐含了一个生命的全部悲凉无告。这儿有泪水,有傻笑,更有绝境的哀求,在他这儿等于是以歌当哭。 ⑥就最后而言,就其背后的意义来说,毕加索是消极的。 ⑦他没有将一个人追求完美的努力、将这种生命的搏斗进行到最后。他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屈服。我每一次看到他的不可征服的创造,就在心里悄悄发出叹息:伟大的毕加索,屈服的毕加索。 注:毕加索(1881—1973年)西班牙画家,法国现代派主要代表,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 (1).文中说毕加索的作品“奇迹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毕加索的作品中有这些“奇迹”的原因是什么?(5分) (2).第③段“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双重悲剧”一句中的“双重悲剧”指什么?请结合文意从艺术家和受众两方面分析作答。(6分) 艺术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 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说,毕加索是一个“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毕加索的“伟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毕加索是伟大的,也是屈服的,请问:毕加索屈服的表现、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意作答。(8分) 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臣已离家日久,老母现在抱病垂危,望陛下赐臣还乡,少遂乌鸟私情。 B、项羽被困垓下,兵少食尽,外面汉兵层层包围,其处境之危险真是如屡薄冰,想起“西楚霸王”之威名,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C、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 D、潜入毒犯内部抓毒枭,其危险性不亚于火中取栗 ,但李队长却主动请缨,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止咳祛痰片是我厂里新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 B.西安地铁二号线在沿途车站设置46面人文景观墙,力求充分展示古城的历史沿革和风貌,让乘客在感受现代交通快节奏时也能领略古老历史文化的魅力。 C.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D.“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站在河对岸遥望着五里寨。细雨晨雾里,_________。环绕在树梢,弥漫在山野,显得朦胧、宁静而悠远。 ①一栋栋木楼不经意地散落在它的上面 ②远远望去仿佛一张巨大的地毯 ③一条小溪从村后的高山里流出 ④小木屋上的炊烟袅袅升起 ⑤金黄色的稻田和绿色的山坡连成一片 ⑥绕过座座木楼流入怒江 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③⑥⑤④ C.①⑤②④③⑥ D.④⑤②①③⑥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境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一个人总是上,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① ?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的时候也会思考。② ?我相信不是从络上得来的,而是③ ,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不怕,他不会被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17.仔细观察漫画,概括说明画面主要内容并揭示漫画寓意。(5分) (1)画面内容: (2)漫画寓意: 六、作文( 60分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坐在生活的前排”,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心态。它是“敢为天下先”,它要求我们竭尽所能,去争取尽可能好的成绩,去争取成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面对困难时你有没有勇敢地面对?坐在生活的前排,这是一种勇气,更是取得成功所必须的一种积极态度。 作文题:坐在生活的前排 要 求: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原文是“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 2.A,B项原文相关内容是“在我们的五千多个姓氏中,大多源于上古”;C项原文是“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D项体现“民族伦理精髓”的是“家讳”。 3.C,“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这一推断不正确。 4.B 5.D 6.C 7.(1)(3分)听到他们的音乐而知道他们的喜好,昭昭然如同仍存在于当世。(建议采分点:所乐、炳各1分,其他酌情处理) (2)(4分)怎么能因为齐、陈之音对当世无效而说乐无益于治乱(对治世和乱世没有影响)呢,这与看见拳头大的石头而轻视泰山有什么不同! (建议:以、验、拳石各1分,其他酌情处理) 8.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状两方面(1分),描绘出一幅晴空落照、云奇月朗的秋日图景,给人—种绚烂多姿、清新旷远的感觉(1分)。 9.“秋气味”指的是游子的怀乡思归之情、人生未老却前途萧条的伤感之情。(1分)诗人触景生情:看雁飞、听砧声而想念家乡。虽是秋爽景明,而自己却感到满目萧条肃杀之气。(2分) 10.(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11.(1).①插入说明,丰富小说内容。比如第(2)段补充说明了这个村子文化教育的落后,暗示了村子封闭落后的原因(或“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等);比如第(4)段运用想象,插入描写烟囱先生和火车站站长,使他们的形象更加丰满(或“和下文作对比,突出百科全书的作用”等)。②宕开一笔,避免平铺直叙(或“使叙述有变化”、“使小说曲折有致,增加阅读趣味”等)。 (2).①获得新知识的惊奇(或拥有“知识宝库”的兴奋);②为自己将可以在牌桌上进行炫耀而得意、高兴。 (3).①“这位先生”微不足道,不值得给他取个名字。虽然他有对知识的本能渴望,并作出勇敢的实践探索,但他很快满足于拥有一本书而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他最终变得和“ 烟囱师傅”等其他村民一样,碌碌无为,很快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中。②“无名”使“这位先生”更具广泛代表性,仿佛他就是我们身边的任一个人,突出了小说人物的普遍象征意义。 (4).(1)要重视文化教育,这是“地球村”摆脱无知、落后状态的根本途径,是开阔视野、走向发展的根本方法。 (2)拥有“百科全书”,不等于拥有智慧,僵死的只是不能代替创造和发展;如果满足于现有只是,我们的“地球村”就会像“这个村子”一样,沦落到封闭、无知的状态。 (3)对待知识,我们要有真诚学习的态度,要持学以致用的观点,不应该像“这个村子”的村民一样把它作为满足虚荣的装饰和炫耀的资本。 (4)对待外界,我们有要开放、交流、学习的姿态,固步自封,盲目排外,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像“这个村子”一样变得封闭、无知。 12.(1).①毕加索是一个非凡的绘画天才(或者说“有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②毕加索的心底从来都在怀疑自己的意义、创造和人生道路,③他坚持不断地探求,创作经历了无数次激变。 (2).艺术家的悲剧:创造了一大堆亘古未见的斑驳灿烂的作品,而受众没有能力去鉴别; 受众的悲剧:面对艺术家内容庞杂的作品无能力去鉴别。 (3).①有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或“有着漫长的创造的历史”);②其作品内容和风格多种多样,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③几乎开创了所有潮流的先河。 (4)屈服的表现:他没有将一个人追求完美的努力、将这种生命的搏斗进行到最后。(或:做一些疯癫无忌的大喧哗和大游戏以及自欺欺人以歌当哭) (意思答对即可) 原因:①毕加索处在一个人类正被物化、异化,正在走人失去自我的现代荒漠的时代。 ②毕加索要面对一个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和虚荣的时代,他不得不自欺欺人,并以此为乐。 13.A 14.B;A.杂糅,“成分是远……氯化铵等”,或说“由……等配制而成”。C项缺谓语,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一词D.中途易辙。将“自从”移至句子最前。 15. A ④应该排在最后,从其主语“炊烟”与后文的连贯可知。据此排除C、D;从“连成一片”“地毯”可知⑤②相连,据此排除B;(①“它”指“地毯”,故①在②之后。据此也可以排除C。 16.①什么叫文化 ②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 ③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每处2分) 17.(1)画面内容:学校图书馆的武打爱情类书籍多数被学生借走(2 分),而科学道德类书籍少人问津(2分)。 (2)漫画寓意:学生阅读面过窄,会导致“营养不良”,不利学生的健康成长(2分);或对学生的阅读要加以引导(3分)。 18.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