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7)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现代文阅读 作业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历史上,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矿产资源和空间资源是中华古文明起源、发展和繁荣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今后,长江流域的资源仍是长江经济带建设最重要的自然资本,长江流域和我国海岸带将一起成为我国能否实现中国梦最为关键的自然地理区域。 ‎ 但是,长江大保护与大开发之间的博弈也愈演愈烈。特别是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门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置部门和地方利益于全局利益之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标志着长江流域的发展经历了从“大开发”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再到“大保护”的重大战略演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长江流域正在走向共同繁荣和代际公平的生态文明时代。‎ 我们也注意到,学术界对“长江大保护”的理论探讨明显滞后,在大保护的科学依据和有效保护途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存在理论空场。 ‎ ‎(摘编自《中国周刊》,《长江大保护的范围、对象和思路》)‎ 材料二 长江经济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5,拥有6亿人口,GDP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四成。长期以来,虽然在长江的共同保护和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相对于目前环境污染严重、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人为灾害增加的严峻现实而言,大保护的共同行动还是远远不足的。‎ 长江大保护,关键是“共”字,难点也在“共”字,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长江在自然地理上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但在行政地域上又横贯九省二市,被沿江各行政区域分段节制。这些不同地区对长江的利益诉求有相当大的区别。上游地区经济较为滞后,他们非常希望利用上游地区的生态资源加快经济发展,尽快摆脱贫困局面;中下游地区则希望上游地区防止水体污染和水体流失,向下游提供良好的水资源。这种利益差别自然就反映在保护长江的行动差异上,不易形成各方共抓大保护的共识和行动。‎ 二是长江具有航运、供水、净化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被不同的行政部门所管理,形成了相互隔离和冲突的职能管理结构。有的主要关注交通运力的增长,对船舶和港口的污染排放没有内在动力去进行控制,有的积极推动水利工程建设,难以顾及长期的生态环境影响。这些职能应该是相互协调和统筹的,但现行部门分割的行政体制没有很好地起到这个作用,不利于形成共保共治的格局。‎ ‎(摘自2017年1月14日“光明网”《长江大保护:关键在“共”字,突破在“统”字》)‎ 材料三 ‎“不搞大开发”‎ ‎,要求长江流域11个省市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加强自律。自律意味着取舍,背后是对生态价值的充分认可和高度重视。一些地方之所以面临转型困难,本质上是因为没有把生态文明真正纳入发展目标和规划,还在传统的发展路径上一意孤行。对这些地方而言,当务之急是严格以生态红线为标尺,明确什么不能做。减掉一项破坏生态环境的政策,就是增加一项建设生态文明的举措,这种“减法”正是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开端。在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沿江产业布局、港口岸线资源开发、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地方政府在决策时一定要做到心中常念生态保护、脑中常思生态红线,摒弃唯GDP论,切实将生态环境作为实现发展目标的硬约束。‎ ‎(摘编自《人民日报》,周亚敏《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长江经济带发展需凸显“绿意”》)‎ 材料四 必须强调的是,对长江治污行动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形成决策行动,见诸综合效益,而不是纯学科研究或某种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例如,从山顶到海洋统筹,涉及滇池、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五湖与长江的关系,在各学科研究尚未获得共同认识之前,决策研究则应立足于制定五湖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和中下游饮用水源地富营养化防治,开展氮磷污染物流域总量控制行动决策研究。又如做出 “一市一策”的结论,必须从开列环境问题清单、提出解决问题顺序,比较不同解决方案,优化技术经济投入、评估投入产出效益等方面给城市画像、出点子,不能脱离区域和城市特点,这是“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具体行动。‎ ‎(摘编自“中国水网”2018.10.19,《2020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治污行动顶层设计》)‎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江经济带所占国土面积和GDP总量等在我国的地位举足轻重,是我国能否实现中国梦最为关键的自然地理区域。‎ B. 长江沿线不同地区对长江的利益诉求有相当大的区别,上游地区希望“大开发”,下游地区更希望上游地区“大治理”。‎ C. 长江流域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应相互协调和统筹,使各部门形成合力;各省市应打破行政区的壁垒,加强沟通合作。‎ D. 长江治理的科学研究应服务于决策行动,“一市一策”的“策”应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城市的特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江流域的发展正经历着由“开发与保护并重”到“大保护”的重大战略的演变,正真正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B. 长江大保护需要共同行动,长江治污需要齐抓共管,统筹兼顾,长江沿线11个省市不能置地方利益于全局利益之上。‎ C. “不搞大开发”意味着长江流域各省市要严格以生态红线为标尺,多做“减法”‎ ‎,减去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政策。‎ D. 材料四中的“五湖”与长江的关系密切,长江氮磷污染物流域总量控制应以五湖富营养化评价标准为标准。 ‎ ‎3. 结合材料,概括我国长江大治理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严峻形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A【解析】 A项,原文是“长江流域和我国海岸带将一起成为我国能否实现中国梦最为关键的自然地理区域”。‎ ‎2. D【解析】 D项,原文是“决策研究则应立足于制定五湖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和中下游饮用水源地富营养化防治,开展氮磷污染物流域总量控制行动决策研究”。‎ ‎3. ① 长江大保护与大开发之间尚存在着激烈的博弈;② 学术界对长江大保护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③ 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门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沿江各行政区域分段管辖和职能分隔,严重制约“共保共治”格局的形成;④ 目前长江流域环境污染严重、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人为灾害增加;⑤ 一些地方尚没有把生态文明真正纳入发展目标和规划。‎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未做成正统的瞒与骗 王跃文 历史到底是偶然事件的堆积,抑或是必然规律的促成?明万历年间,清太祖努尔哈赤攻抚宁兵败,为明军所俘,成了阶下囚。部下暗自买通明朝内侍太监,私下向万历太后求情,努尔哈赤最终得以释放活命。假如不是万历太后的妇人之仁,努尔哈赤就再无缘施展其雄才大略,也许就没有清朝两百六十多年的基业;假如努尔哈赤当年身死狱中,李自成这个农民可能就把皇帝做稳了。‎ 然而,李自成真把天下坐稳了,中国后来的历史又能如何呢?毫无悬念可作预设,不过是等待下一场农民起义而已。顾伯冲先生所著《倾覆与重构: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大起底》,梳理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历次农民起义,作了许多颇有意义的思考。中国文化的过早老熟,其精髓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瞒与骗。没有一场农民起义的目的,不是为了起义军的头目去抢皇位;没有一场农民起义的领袖,不会喊出漂亮的瞒与骗的口号。口号各式各样,最有代表性的母题式口号便是“替天行道”‎ ‎。民智未开的时候,统治者也罢,造反者也罢,一旦要举刀杀人,都会说自己是顺着天意的。只要顺了天,做什么事都理所当然了。民智渐启之后,欲谋大事者便把百姓尊为天。民或百姓本来已经是常被做空的名头,而把民或百姓尊为天则是空上加空了。民或百姓是天,但统治者最善于瞒天过海;民或百姓的福祉到底在哪里,也只有天知道!‎ 因为起义军头目们从开始就是瞒与骗,不管是没有做成皇帝的农民陈胜,还是做成了皇帝的农民朱元璋,最后都会忘记自己的诺言。陈胜功业未成而王威赫然,遇故人“颛妄言”则恐有“轻威”之虞,命人杀之。别说朱元璋从开始起就不是义军领袖,哪怕他是从义军起事而成就帝业,也不会再把当初的誓言放在心上。背信弃义是农民领袖和一切旧统治者亘古未变的共同德行,如同皇位或专制权力是他们共同且唯一的信仰。‎ 瞒和骗的把戏,有时候也用来瞒自己和骗自己。常听人说,起义军领袖们不管后来如何变坏,他们起事之初的誓言应是真诚的。人刚开始骗人的时候,心里尚知道自己是骗人的;骗人的日子久了,自己也相信骗人的把戏了。而当骗人的把戏做成了类宗教,则天下人莫敢不信。张角发明了太平道,借行医之便布道十余载,四海信众数十万。积十余年之功,太平道之说不光信众深信不疑,张角自己只怕也有些信了。张角倘若做成了皇帝,他必定会把太平道学说光大和神化,天下敢有不信者必罪而诛之。张角们无数次失败的中国农民起义,构成一部未做成正统的瞒与骗的历史。‎ 顾伯冲先生所谓“中国式农民起义”,因其滋生于中国这片土壤之上,便摆脱不掉其中国特色。正像书中作过比较的,李自成同克伦威尔为同时代人,克伦威尔迎来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曙光,而李自成攻克北京之后仍做着皇帝美梦。当然,我们苛求古人跳过时代局限是痴人说梦,哪怕克伦威尔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也只具有开创意义和象征意义。克伦威尔虽然废国王而立共和,自己却手握兵权做上了护国主,不过是换个名头做国王而已。地里长出什么庄稼,不但要看土壤,也还应看季节。‎ ‎1.下列对文中“瞒与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努尔哈赤被明军俘虏后,部下通过买通明朝内侍太监,私下向万历太后求情,救出努尔哈赤,放虎归山,最终建立了清朝。‎ B.农民起义领袖在起兵之初还算真诚,能够为人民着想,但当其形成一定的气候后,就会违背自己的诺言,背信弃义。‎ C.任何一次农民起义都会打出顺应天命民意的漂亮旗号,以掩盖其抢皇位的真正目的,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地为人民着想过。‎ D.如果农民起义领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功地夺取了政权,他们也就不需要伪装,会无所顾忌,抛弃原来的那些口号。‎ ‎2.下列对“中国式农民起义”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式农民起义”无论成功与否,都不可能真正推动社会和历史的进步。‎ B.起义军领袖们总会一次次的将自己的皇位争夺战装扮成为民为天的正义之举。‎ C.中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无非就是一部做成或未做成正统的瞒与骗的历史而已。‎ D.中国农民起义军领袖无视农民的诉求,自始至终追求的是皇位和专制权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朝入主中原有历史的偶然,但即使没有清兵的入关,李自成得以占领天下,仍改变不了中国社会的性质,这是历史的必然。‎ B.因为中国文化的过早成熟和时代的局限,中国历代农民起义首领都会采用瞒与骗的手段来号召人民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C.打破中国式的农民起义的历史循环,结束中国统治者瞒与骗的历史,就要废除皇位和专制权力,真正以民为天,为人民谋福祉。‎ D.作者借评价顾伯冲所著的《倾覆与重构: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大起底》一书提出了自己对中国古代农民起义一般规律的看法。‎ ‎1.[导学号21340071] 解析:选C。A项,文中“瞒与骗”是指“中国式农民起义”的惯用手段,且不管部下救出努尔哈赤是否利用了欺骗手段,清入主中原不属于农民起义。B项,“农民起义领袖在起兵之初还算真诚,能够为人民着想”错误。起义军头目们从开始就是瞒与骗。D项,“不需要伪装,会无所顾忌,抛弃原来的那些口号”错误。他们在成功后依然打着“瞒”与“骗”的口号。‎ ‎2.解析:选D。“无视农民的诉求”错误,起义军领袖为赢得农民的支持和追随总是用瞒与骗的方式,打出关心和改变农民处境的口号。‎ ‎3.解析:选B。乱加因果,瞒与骗本来就是中国文化过早成熟的表现,原文是“中国文化的过早老熟,其精髓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瞒与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