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三十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三十七)

‎2018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 高考真题 ‎ 一、【2017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答案】‎ ‎10.A ‎11.B ‎12.C ‎13.(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作为文言断句题,考生应依据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抓住句中断句的标志。比如句首词“夫”“若夫”“然则”“然而”等,句末语气词“矣”“也”“焉”“邪”等,表对话的词语“云”“曰”“谓”等,固定句式或短语“何以”“是以”“是故”“所以”等,对称的句式、顶真的手法等,专有名词、一般名词及代词等。比如本题中就可以借助表对话的词语“云”以及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进行选择。‎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知识的把握情况。B项,“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是必考点,首先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类,比如官职升迁、国号年号、科举考试、人名称谓等。然后结合文本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辨析。‎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把握和概括。C项,“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有误。原文说的是“余党当坐者数千人”“乃悉移置颍川、陈留”,并没有说“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选项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可以在第一遍阅读完文本后,再带着选项进行第二遍阅读,此时便要依据时间、年号国号、地点、官职等找到对应的句子,比如本题中的“邓奉”“怀令”“平原太守”等内容。最后把选项的内容与文中句子进行比对即可。‎ ‎13.‎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翻译句子之前,应先明确翻译的要求,即信达雅。然后把句子代入文中,做如下分析:有无特殊句式,有无专有名词(尤其要注意人的名字,因只有名没有姓易被当做实词翻译),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通假等现象,理解大意,最后逐字进行对译。‎ 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当时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前去寻仇。可是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更始帝登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招降,不肯,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孙子赵憙,讲信义很有名,我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帝就召见赵憙,赵憙年纪不满二十岁,被引见后,随即任命他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阴,而李氏终于投降。光武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拜任为中郎将,封勇功侯。当时邓奉在南阳反叛,赵憙一向和邓奉交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而那些说坏话的人就说赵憙和邓奉合谋,皇上怀疑这件事。等邓奉失败,皇上得到赵憙的信,才吃惊地说:“找憙真是有道德的人。”‎ 后来拜任怀县县令。大姓李子春先前任琅邪相,又奸又猾,成为百姓的祸患。赵憙到任,听说他两个孙子杀人的事没有被揭发,立即追查其中的奸情,逮捕审讯李子春,他两个孙子自杀了。京城中替李子春说情的几十起,他终究不听。这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皇上亲自看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赵王说:“我一向和李子春交情深,如今他犯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他,我希望饶他一命。”皇上说:“官吏守法,法律不可不遵。再说说别的要求吧。”赵王不再说话。这一年,升任赵憙为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许多强盗,赵憙和各郡一起追捕,杀死他们的头领,其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赵憙上书称“惩罚坏人仅限于其本人,可把其他人全搬迁到京城附近的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把那批人全部搬迁到颍川、陈留。于是推荐提拔有善行的人,诛杀铲除坏人。后来青州受大面积蝗灾,蝗虫侵入平原境内就死,连年丰收,百姓都歌颂他。二十七年,拜任太尉,赐爵位为关内侯。当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来朝贡,皇上命令赵憙主管边疆事务,考虑作长远打算。建初五年,赵憙病重,皇上亲自前去探视。等他去世,皇上前去祭吊。这一年他八十四岁。谧号正侯。‎ 二、【2017年高考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答案】‎ ‎10.D ‎11.C ‎12.A ‎13.(1)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2)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大肆搜罗编造罪名,来贬谪元祐诸臣,上奏皇帝要开掘了司马光的坟墓。‎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初”表时间,单独断开,“选者”作后句的主语,在前面断开。‎ ‎11.试题分析:C项“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误,他们职位一般,故选C。‎ ‎【考点定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近侍”职位并不高。‎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A“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原文没有这一信息,事件错误。‎ ‎13.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申饬”“岂”“对”“为”“同肆”“罗织”“发”和句式“何以……为”的翻译。‎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申饬”“岂”“对”“为”“同肆”“罗织”“发”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何以……为”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 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征召担任兵部侍郎。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询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祐时的大臣,上奏挖司马光的墓。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高尚品德的人所做的事。”担任颍昌府知府,又调任到大名府,在大名府六年,多次告老还乡,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年七十五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 三、【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 ‎ 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④,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期:期待。‎ 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饰以温慎 举以予人 B.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 儿之成,则可待乎 C.其有国者成败废兴 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D.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仆 自 知 顽 滞 不 能 苦 心 为 学 假 使 能 学 之 亦 不 能 出 而 施 之 恳 恳 欲 成 足 下 之 美 异 日 既 受 足 下 之 教 于 一 官 一 局 而 无 过 失 而 已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4分)‎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4分)‎ ‎【答案】‎ ‎14.B ‎15.B ‎16.C ‎17.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18.(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 ‎(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 ‎【解析】‎ ‎14.试题分析:B项,“真可惜也”的“可惜”,结合语境“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可知,应该是应予爱惜。‎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主要考查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高中阶段考查的主要是《考试大纲》上规定掌握的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它们需要考生平时在学习中认真识记、辨析,并能灵活运用,在文言文阅读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结合文本的上下语境进行推断。‎ ‎16.试题分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可知,“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要认真阅读题干要求,然后将题中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7.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本题需要注意“假使”,“足下之美”“足下之教”的对称等。‎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先诵读这个语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其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18.试题分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1)“天资”译为上天给予,“光”译为光耀,“勉”译为努力。(2)“解释”译为分析说明,“挈”译为提携,“数子”译为他们。‎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词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代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则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我和您年龄相同但是为人处世方法不同,您性情俊逸通达坚定明确,心态平正,气性温和,用温和谨慎装饰自己,因此能够处事光明高尚,没有什么过错。我做京城期间,家里家外的事情,天天束缚自己,不能够活得明白,当然不敢用我们的想法期待您啊。‎ 去年告假,从江汉回京城,才知道您由京官调任地方官的原因,勇于坚持正义,以前我猜测您的心思,果然是错误的,我内心窃喜,您果然没有辜负上天托付和我之前所期待的,这就是我窃喜的原因,幸运啊,幸运啊。我不值得说,虽然治学,但是没什么帮助,对于您的才华,实在是值得爱惜啊。以前人说性情俊逸通达坚定明确,心态平正,气性温和,用温和谨慎装饰自己的人,这样的人才应该得到珍惜啊;40岁做刺史,到左小郡,有吃有穿,没有做官的苦,这也算是爱惜了。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 我常常想很久之后,不一定为不幸运,为什么呢?因为信中说得很清楚了。现在人一定会说:“假使精深微妙的旨意没有传达,就是郑玄等写注释的人的罪过。”‎ 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如果假使让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不值得学习,那要等到圣人再生,像周公、夫子亲自教授,然后才能学。因此如果圣人不复活,一直不能学习;假使圣人复活了,就跟随学习,也是耍滑头啊。这是不学习的人,喜欢说大话,来欺骗扰乱普通人罢了。从汉降以来,那些国家兴衰成败,事情业绩的踪迹,记载很多,很清楚,证据充实的很少,都可以勾勒,考查它的原因,裁剪长短内容,十个还剩四五个了,足够应付当时的需要了。不像古人那样高入天际,追逐到无踪无极,不能有一点疏忽,这样以后才可以学习。因此说,活在百代之后,不一定不是幸运的。‎ 孔夫子说:“三人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这是随时可以有见闻,不能丢失却一直记着。楚王问什么是萍实,回答说:“我以前听童谣所知道的。”这是以童子为师。拿它检验上古之人,再在平时的见闻中斟酌,才能称为圣人啊。诸葛孔明说:“你们读书,是想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啊。”这是大概拘泥于所见的现象,不知道适应变化,称为腐儒,也是学者的通病。‎ 我从元和年来,一直到今日,所见到的那些名人人才的言论,掌管刑法,制定制度,讨伐平定叛乱,考查当时,参照前人,能够不忘记却还记得,也可以成就一家事业啊。但是一边看一边忘,一边听一边忘,轻视眼睛看的重视耳朵听的,这也是学者的一大通病啊。我的见识,和您的天性相差很多。我自己知道我愚妄固执,不能用心学习,假如能够用心学习,也不能有所成就,殷切想要领略您的美德,他日一定接受您的教诲,为官处事中不再有过失,自古以来,没有不学习能够名垂于后世的人,希望您努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