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
课时作业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钱穆先生曾从地理生态学角度对人类文明进行了考察。通过对比他得出一个结论,农耕文明所孕育的和平、包容、中庸、多样性等文化特征将是处于文明冲突中的人类未来的选择方向。农耕文明即以中华文明为标志。所以,重新阐述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便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是从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大地而画八卦肇始,天水的伏羲庙里立着他的塑像,这是中国人最早的文化形象:一个人矗立于高山之巅,头顶是浩瀚无穷、神秘莫测的星空,眼前是广阔无垠、连绵不绝的大地、山川,人是其中一个既渺小又伟大的存在。它说明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是道法自然,是人在广阔的生态环境中确立自身的存在,而不是像亚伯拉罕那样在旷野里仰望星空只倾听神的安排。因此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人类最早的生态文化。八卦是天地变化的八种景象,理解了这一点,人类便可以顺应自然稼穑、收获、生养。后来周文王将其演变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就是一年中各种气象的循环,是自然规律。这便是《周易》的思想。根据这样一种思想,商朝时中国人确立了四季,周朝时发展为八节,秦汉时演变为二十四节。 现在来看,《易经》不单是中国最早的生态哲学著作,也是人类最完备的生态文化的元典。孔子在编纂《易经》的各种文献后加入“道”“仁”“君子”“礼”等关键词,犹如在大河里扔下一块块巨石,使一部自然主义道术拥有了人道主义思想,也使天道与人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老子的《道德经》通篇讲了一个道理,即道法自然的治世理念,应当是《易经》之后的第二部生态文化的元典。儒家试图树立人的伦理形象,将人从自然界中区别开来,道家则从天地万物的变化中将人重新放置于自然界中观察,一正一反正好说明了人的存在的多维性。 这种看上去有分歧的思想在董仲舒时得到了统一,他集百家之长,将旧儒家发展为新儒家,形成了“天人感应” 之观念,并依循阴阳五行学说确立了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这是道法自然的社会应用。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逐渐形成。后世中国文化与西洋文化相区别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其整体观,即在天地之中确立人的关系,一方面根据自然生态的伦理构建人类社会的伦理,将人伦确立;另一方面,又常常将人重新放置于浩茫的宇宙之中,使人在理解天地、效法天地的过程中与天地浑然一体,忘却自己的主体性。 中国人关于生态哲学的观念,不仅仅停留在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关系以及应用在社会治理和日常生活方面,而且还深刻地体现在个体生命的本体世界。《黄帝内经》是黄帝与岐伯关于养生的对话著作。表面上看,它是一部医学著作,究其实质,仍然讲的是人如何道法自然、延年益寿,因此,也是中国人关于个体生命的生态哲学。阴阳调和、道法自然是其基本原理。 雅斯贝尔斯在考察人类轴心时期的大哲学家时发现,其他的哲学家基本都是与神交往进行思想,只有中国的老子和孔子是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思想。而这正是今天人类生态文明时期苦苦寻找的生态思想。 (摘编自徐兆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 文明智慧》,2018年6月16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钱穆认为,处于文明冲突中的人类未来选择方向是农耕文明所孕育的某些文化特征。 B.天水伏羲庙里的伏羲塑像是中国人最早的文化形象,也是中国生态文化的生动体现。 C.《易经》和《道德经》是两部生态文化的元典;前者重“人道”,而后者重“天道”。 D.董仲舒将旧儒家发展为新儒家,其思想对于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解析:“前者重‘人道’,而后者重‘天道’” 不正确。根据原文,《易经》中“天道与人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道德经》通篇讲了一个道理,即道法自然的治世理念”。 2.下列对原文的论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文章从钱穆先生的研究结论说起,自然引出“重新阐述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便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 B.文章不仅分析了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的形成过程,也阐述了它在社会治理、本体世界等方面的体现。 C.文章多次运用对比的论证手法,既有中国生态文化内部的对比,也有中国文化与西洋文化之间的对比。 D.文章以解决当今人类社会的文明冲突为立足点,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智慧的现实意义。 解析:“以解决当今人类社会的文明冲突为立足点”分析不正确。从结尾看,本文的立足点是揭示“今天人类生态文明时期苦苦寻找的生态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四季、八节、二十四节都是从《易经》中发展而来,体现了天道与人道有机地结合。 B.儒家将人从自然界中区别开来,而道家则将人重新放置于自然界中,两者存在根本分歧。 C.《黄帝内经》既是医学著作,也是哲学著作,蕴含了阴阳调和、道法自然的基本原理。 D.雅斯贝尔斯认为老子和孔子在道法自然基础上创立的思想正是今天人类苦寻的生态思想。 解析:A项,“四季、八节、二十四节都是从《易经》中发展而来”不正确。原文为“根据这样一种思想”而不是《易经》;“体现了天道与人道有机地结合”的是《易经》。B项,“两者存在根本分歧”不正确。两者只是“看上去有分歧”,其实相反相成。D项,“老子和孔子在道法自然基础上创立的思想正是今天人类苦寻的生态思想”是作者的观点,而非雅斯贝尔斯的观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发明了乐谱——意大利人发明了五线谱,法国人发明了简谱,中国人发明了工尺谱、减字谱、律吕谱等。把转瞬即逝的声音用一系列抽象符号记录下来,是一项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却十分复杂的工程。为记录声音,古代的中国人尝试了多种方式,寻找到多种途径,创造了多种乐谱。这些乐谱应当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是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 千百年来音乐家一直在不断追求和完善乐谱这一用平面图形表达声音高低长短的符号体系。古今中外,贯穿乐谱中的基本元素是数字。五线谱依据五条横线的高低,表示声音高低。简谱以数字排序,表示声音高低。西方唱名法(do re mi fa sol la 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这是外国乐谱的情况。中国人用汉字表达音高,历史上把乐谱符号,称为“谱字”。工尺谱字,是否也是数字呢?常见的“谱字”共计十个: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一眼便知的数字有:一、四、五、六。其他符号,也同质同构,源于数字。 在20世纪西方乐谱大面积传播之前,工尺谱使用甚广,中国戏曲的主要记载方式就是工尺谱。清乾隆六年,由清庄王允禄编纂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共收录4 466首曲谱,是记录戏曲音乐最丰富的资料集。清代“贮香主人”于1821年辑录的《小慧集》,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其中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民间器乐的主要记录形式也是工尺谱,大家熟悉的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山西笙管乐、冀中音乐会、江南丝竹等,都是采用工尺谱记录。民间乐师依照师傅嫡传的墨本和父辈祖传的曲本,辗转续抄,代代相传。工尺谱的流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文化现象,不但宫廷、寺院传抄,市井、乡村也传抄,而且民间抄本比宫廷藏本保存得更好,流传得更广。 20世纪,传统文化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五线谱与简谱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形式,工尺谱被驱除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甚至连其名称也已退出大部分人的记忆。21世纪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深入人心。从20世纪初现代学堂明令禁用工尺谱,到今天专业音乐院校学生跟着民间乐师咿咿呀呀地韵唱工尺谱,历史已经大翻转了!“西安鼓乐”“福建南音”等古老乐种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则说明人们对工尺谱的态度已发生了逆转。 没有谱本,无以为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存在的声音也就不易传播。乐谱是话语权之所在,代表了书写,代表了传统,代表了师承。于曲目,它是保存乐曲的传媒;于乐器,则是按谱用字的依据;于乐师,则是代代相传的脉络;于乐社,则是凝聚维系组织的象征。正如文化部副部长董伟所言,出版《中国工尺谱集成》,不仅对营造全社会注重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作用,还将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振涛《工尺谱:让传统音乐有“谱”可依》)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工尺谱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乐谱,是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 B.工尺谱同简谱一样,也贯穿了数字这一基本元素,常见的十个谱字由数字和源于数字的符号构成。 C.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的清代文献《小慧集》,是迄今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记录古代歌曲的文献。 D.《中国工尺谱集成》一书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解析:A项,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并非指出“最早发明”。C项,概念混淆。原文是“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不是记录“古代歌曲”。D项,原文是“ 还将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 5.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文章介绍了工尺谱的“前世今生”,并以此呼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文章第二段通过中西方乐谱的比较,详细论证了中西方乐谱符号构成和来源的异同。 C.文章指出了工尺谱在中国古代社会流传甚广,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大量例证。 D.文章最后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指出了工尺谱对于传统音乐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解析:B项,第二段并未详细论证中西方乐谱符号的来源,只提及了“西方唱名法(do re mi fa sol la 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 6.根据原文内容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民间乐师用以记录民歌民乐、辗转续抄、代代相传的工尺谱,能为音乐学家了解民间器乐提供重要的历史信息。 B.20世纪西方乐谱在我国大面积传播,工尺谱被驱逐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可见某些传统文化曾受到的冲击和影响。 C.21世纪,曾经难登大雅之堂的工尺谱,不但不再被视为“落后”,反而被视为古老文化的象征和文化的品牌。 D.如果没有多方收集和整理工尺谱,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一些古老乐种也就不易传播了。 解析:C项,原文只是说“人们对工尺谱的态度已发生了逆转”,而工尺谱目前还未达到“被视为古老文化的象征和文化的品牌”这一高度,夸大事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