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十九)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十九)

‎2018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训练(全国)‎ 表现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二兄入蜀 卢照邻 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诗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 ‎ ‎ 答案:前两句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首句用“关山”二字概括了蜀道的艰险,次句“花柳帝王城”,写出了“二兄”出发的地点——长安,歌舞升平,一派繁华的景象,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长安的繁华反衬亲人在艰险的蜀道上将会感到的孤苦、凄凉,着墨不多,感情却更加深沉。‎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 ‎ ‎ ‎ 解析:这首诗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设之界。这里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翻飞。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波痕交涉”之后,著以“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藏锋不露,含思婉转,颇具匠心。‎ 答案:诗人采取了虚实相生的写法,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驿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条简析。‎ 答: ‎ ‎ ‎ 答案:①以虚写实。闺妇看“当窗柳”遥思宦游人,宦游人见“扑地花”远想闺妇,两种思念的伤感皆是诗人的想象,却真切动人,收“实”之功效。‎ ‎②情景交融,以物衬情。闺妇见柳丝柔长、柳色萋萋,思念宦游人;宦游人见花飞遍地、满目凋残,遥想妻子空闺独守、盼夫归来。写尽花柳伤春意,烘托两地相思苦、惆怅情。‎ ‎③对仗与比喻。一、二句巧用对仗,使诗文形式整齐,音节顿挫。“柳”喻“留”,隐指闺妇情愫如柳丝不绝;“花”喻“妇”,隐指妻子韶华流逝如落花随春而去。‎ ‎④从“双方”同时写起,即“居人思客客思家”,则更为感人。‎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答: ‎ ‎ ‎ ‎(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 ‎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形象、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题模式:词语的赏析:整合句中相关意象翻译+结合前后句分析+表现手法。分析表现手法:结合全词分析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中心。分析思想感情:陈述全诗内容+结合冷词热词+突出情感主题。‎ 对两个动词的赏析:收、出。两个动词意思相对,并且一般情况下动词的使用都是和拟人手法的运用紧密结合的。‎ 答案:(1)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雾昏暝,难得片刻的晴朗心情,这是凄冷之一;闻雁叫,却难见被云雾遮挡的鸿雁,更浸染思念亲朋情怀,景中寓情,这是凄冷之二。‎ ‎(2)诗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阕寓情于景,写秋雨秋云无雁影,渲染凄寒的氛围;下阕以照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刻画得很清晰。全诗表达了羁旅孤栖、难熬寒夜、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①‎ 杜 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①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 ‎ ‎ ‎ 解析: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低矮狭窄,“熟知”,是就燕子而言的。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室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逼真的实感。‎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程 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 “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答: ‎ ‎ ‎ 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这首诗有什么含义?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 ‎ ‎ 解析:咏物之作,意在借物以寓情,托物以言志,此诗并非泛泛的咏蝶之作,而是寄寓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史载刘孝绰自幼聪颖,然恃才傲物,一生仕途坎坷。此诗前六句描摹素蝶形象,末二句以素蝶口吻表白情感,透露出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