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议论文的立与破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议论文的立与破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议论文的立与破 学案 写作考场议论文,要考虑到“立”与“破”。“破”式的考场议论文,其写法有自己的特点,值得单独讲一讲。‎ 要讲议论文的“立”与“破”,先要说说立论与驳论。‎ 议论文,按论证方式来分类,分为立论与驳论。立论,就是自己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证明。驳论,则是针对一个敌论,证明它是错的。驳论有时不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证明对方的说法是错误的就行。驳论的写作,有三种形式: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驳论点,就是直接指出敌论的论点是错误的。驳论据,是指出敌论的论据不真实。驳论证,是指出敌论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即指出对方的论证过程不成立。‎ 目前苏教版必修教材的高中语文课文里,没有采用驳论形式的课文。近二十年的江苏考生遇到的高考作文题,也没有直接采用驳论形式的。对驳论的学习不是重点。‎ 与驳论相对的,是立论。立论,即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该观点是正确的。从论点的语言形式上看,立论本身,又分为两种,“我们要怎样怎样做”为“立”,“我们不要怎样怎样做”为“破”。比如说,“我们要勤奋”,这就称之为“立”;“我们不要懒惰”,这就称之为“破”。‎ ‎“立”与“破”,在考场议论文的写作上,是有区别的。“要勤奋”,“不要懒惰”,实际是一回事,但是,写一篇800字《要勤奋》,和写一篇800字的《戒懒惰》,区别就很大。在生活中,提倡要勤奋,和呼吁不要懒惰,效果是一样的。然而,在考场上,把一篇《要勤奋》改了个名字叫《戒懒惰》交上去,分数恐怕就很不一样了。这是由考场作文的规律所决定的。我们必须正视这规律。‎ 这一讲所说的“破”式的考场议论文,跟驳论不是一回事。驳论,要先由一个敌论在那儿,然后要求考生去驳它。而“破”式议论文,属于立论的一种,不存在题目里给定的敌论。‎ ‎“立”与“破”,首先涉及审题。比如说作文题是“智慧”,结果考生写了一篇大谈“我们不需要愚蠢”的800字文章,;或者作文题是“诚信”,考生写了一篇“批判失信”的文章,一般来说都只能得及格分。一些作文题,“立”与“破”都可以写,那自然没问题;而另一些作文题,有“立”与“破”的区别,在审题时要注意。‎ ‎【边练边悟】1‎ 根据下面文字写一篇作文,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 ‎2013年2月14日,童话大王郑渊洁发了一条微博:“‎ 昨晚带81岁老妈看冰灯。给老妈拍完照片我检验是否虚了时,老妈要下一个台阶,她对身边一位12岁左右女孩说,闺女,能搭把手我扶着你下这个台阶吗?女孩儿伸出胳膊支持我妈下那个台阶。我和老妈说完谢谢,身后传来女孩儿妈妈教育女儿:‘傻孩子,她要是摔了,咱家就惨了。以后还扶吗?不扶了?真听话。’"‎ 参考答案:这道题目,立意就是“破”式的,原材料的主旨在于批评一种没有传达社会正能量的倾向——怕被讹而教育少儿不要帮助老人。如果写成《我们都要做扶老人一把的孩子》,就略偏。也就是说,这道题的用意在于要考生批判一种错误倾向,而主要不在于让考生赞誉一种正面做法。‎ ‎【边练边悟】2‎ ‎2014年4月1日,在2014年亚洲足球冠军联赛中,贵州人和国酒茅台队在主场3比1痛击韩国蔚山现代队,赛后,人和队主教练宫磊总结说,球队将照搬这一模式来胖揍日本川崎前锋队。在此前提下,俱乐部技术总监朱炯在训练时,做了一个抱肘下蹲的姿势,对人和球员说:“你们的对手是这样的身材。你们怕他干吗?贴上去干他们啊!”训练完又说,“周二,让我们干死他们!”“干死他们”在中国足球界其实是项不老的事业。中国足坛老将马明宇回忆1997年十强赛时说,当时一到比赛就动员,基本要求就是去拼,去干死他们,最后一上场基本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被马达维基亚(伊朗队员)搞成2比4。令人称奇的是,过去抛弃的思维,如今又重归中国足坛。4月15日20时,亚冠展开第5轮争夺,H组积分垫底的贵州人和队主场0:1不敌日本川崎前锋队,就此提前一轮告别2014亚冠。赛后,队长孙继海微博发飙,主教练宫磊在下一场中超赛事前悄悄乘机离队,媒体以《人和乱象,始于人祸,乱于失和》为题报道,“乱象”之一即指为“迷信神功护体的精神胜利法”。‎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这道题目,立意也是“破”式的,是要批判一种错误的做法。正确的立意有:主观情绪不能代替科学技术;反对“迷信神功护体的精神胜利法”;不知己,不知彼,百战百败。有的作文写“按规律办事”,如果写的时候没有扣住批判“不按竞技科学规律办事”,而是大谈生活中的这个规律那个规律,多半要判为不及格。‎ ‎“破”式议论文,其结构有一个范例,就是曾经被用了三十年而如今已悄然消失二十年的一篇高中语文课文,毛泽东《反对党八股》。这篇文章本身有缺陷,以反八股为名,自己却硬要凑出八点出来,恰恰是新八股。但,其中作为“破”的结构范例的典型段落,还是具有学习价值的。‎ 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有些党八股,不只是空话连篇,而且装样子故意吓人,这里面包含着很坏的毒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还可以说是幼稚;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则不但是幼稚,简直是无赖了。鲁迅曾经批评过这种人,他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科学的东西,随便什么时候都是不怕人家批评的,因为科学是真理,决不怕人家驳。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东西,表现在党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却生怕人家驳,非常胆怯,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这种装腔作势的东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害真理的。凡真理都不装样子吓人,它只是老老实实地说下去和做下去。从前许多同志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常常有两个名词:一个叫做“残酷斗争”,一个叫做“无情打击”。这种手段,用了对付敌人或敌对思想是完全必要的,用了对付自己的同志则是错误的。党内也常常有敌人和敌对思想混进来,如《联共(布)历史简要读本》结束语第四条所说的那样。对于这种人,毫无疑义地是应该采用残酷斗争或无情打击的手段的,因为那些坏人正在利用这种手段对付党,我们如果还对他们宽容,那就会正中坏人的奸计。但是不能用同一手段对付偶然犯错误的同志;对于这类同志,就须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这就是《联共(布)历史简要读本》结束语第五条所说的方法。从前我们那些同志之所以向这些同志也大讲其“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一方面是没有分析对象,一方面就是为着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论对什么人,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方法,都是要不得的。因为这种吓人战术,对敌人是毫无用处,对同志只有损害。这种吓人战术,是剥削阶级以及流氓无产者所惯用的手段,无产阶级不需要这类手段。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至于以装腔作势来达到名誉和地位的目的,那更是卑劣的念头,不待说的了。总之,任何机关做决定,发指示,任何同志写文章,做演说,一概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要靠有用。只有靠了这个才能争取革命胜利,其他都是无益的。‎ 这种范式,分为5层,曰:树靶子、论危害、挖根源、析本质、提方法。‎ 凡写“破”的议论文,大可一用。‎ ‎【边练边悟】3‎ 约翰留胡子已有多时。有天他准备将胡子剃掉,却因担心朋友、同事的反应而犹豫不决。终于,他还是剃了,这天上班后,约翰的同事没有一个人主动提起他的胡子。约翰忍不住主动询问,才终于有人嚷道:“噢,你留了八字胡!”‎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这是2008年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它广受电视迷们的青睐的原因就在于它宣传了小人物也拥有自我价值的观念。而今天,我要“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我的观点: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约翰留胡子已有多时。有天他准备将胡子剃掉,却因担心朋友、同事的反应而犹豫不决。在他终于下定决心剃了胡子之后,发现其实他的同事们根本没有察觉。在他忍不住主动询问之后,才终于有人嚷道:“噢,你留了八字胡!”从这则小故事入手,咱们试着剖析约翰的心理:他在准备剃胡子时担心友人、同事的反应,在自我的意识里,他认为别人都会发现自己的变化并予以评价,这说明他高度地肯定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通俗点儿来说,就是认为自己在朋友、同事心目中很是回事儿。但是这种心理给他带来的是什么?事实说明,带给他的是无人问津后的失落。反过来,我们假设约翰没把自己的地位定得那么高,不认为会有太多人注意他,也就是并不把自己太当回事儿,那么,在他的改变未被人注意这件事上,他是否会以平常心对待,而不至于失落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你认为那是约翰本身的地位不够,致使他无法让别人把自己当回事儿,好吧,我们来看下一个事例。‎ 肖伯纳是在世界文坛上颇有建树的一位作家。一天,他在花园里漫步,看见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肖伯纳一时兴起,便与小女孩玩耍起来。傍晚分手时,肖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家请告诉你的妈妈,今天和你玩耍的是作家肖伯纳。”谁知,小女孩也学着他的样子严肃地回答:“也请您回家告诉您的妈妈,今天与您一起玩耍的是女孩苏菲娜。”肖伯纳怔了怔,却旋即顿悟了:不论你是否功名成就,是否扬名四海,在本质上,你与其他人无异,你并不比别人高贵一截。再次借用中国的那一句俗语: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那么我们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并且以谦逊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成功。但与此同时,“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也不等于“别把自己不当回事儿”,在谦逊的同时,基本的自信心也是不可缺少。‎ 所以,我们要做的、能做的,就是在自己信心高度膨胀、得意忘形之际,在心底喊一声:“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评点】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流畅,议论精警有力,是高质量的考场作文。按照《反对党八股》提供的“破”的范例来看,本文里面有“树靶子”“挖根源”“提方法”三层。比照“破”式议论文范例,它所缺的两层,同学们可以自己补。‎ ‎【课后训练】‎ ‎2013年2月14日,童话大王郑渊洁发了一条微博:“昨晚带81岁老妈看冰灯。给老妈拍完照片我检验是否虚了时,老妈要下一个台阶,她对身边一位12岁左右女孩说,闺女,能搭把手我扶着你下这个台阶吗?女孩儿伸出胳膊支持我妈下那个台阶。我和老妈说完谢谢,身后传来女孩儿妈妈教育女儿:‘傻孩子,她要是摔了,咱家就惨了。以后还扶吗?不扶了?真听话。’"‎ ‎15日,退休的央视主持人赵忠祥转发了这条热门微博,并评论道:“我的夭,是你照片重要还是老人安全重要,这样博文也好意思发表!”【注,“夭”字是原文如此。】‎ 郑渊洁而后回应:“老师您想要表达社会腐败,也请您先尽好人子之责吧。”‎ 赵忠祥也不示弱,转发了郑的这一回复并评论:“老人万一有个闪失,是天下人之痛,春节儿女在老人身边,要劳别人搀扶,我只好多咀了,我岂不知一言既出,可能‘祸从口出’,但积习使然,如得罪君子,幸甚。”‎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自定中心,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这道题目,与【边练边悟】1又有所不同。‎ 赞成郑渊洁,反对赵忠祥偏离话题;赞成赵忠祥,反对郑渊洁回避尽孝的问题;认为两个人都有应该批评的地方;认为两个人都有正确的理由。这四种立意都是允许的。如果认为赵忠祥主张不帮助别人,或者认为郑渊洁反对尽孝,则都是审题严重错误,强加于人。‎ 写“应该纠正社会上不敢帮助他人的歪风”,或写“应该尽到照顾八旬老人、婴幼儿的责任”,这两种立意在作文比较常见,是正确的。在深刻性上表现一般。‎ ‎“应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立意,来自于唯物辩证法。赵忠祥明显是第一个偏离主要矛盾的,放着原话题根本不理,而吹毛求疵。‎ ‎“要注重论辩的语文素养”,这个立意是有道理的,不过太冷了一些,未必能得满分。赵忠祥有语文错误,郑渊洁的第一次回应驴头不对马嘴,两位大名人在微博论辩中暴露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其余,“微博上发表言论时应注意什么”,等等,也是可以允许的立意。‎ ‎【时评例文】‎ 例文一 赵忠祥批郑渊洁,谁在下风 作者: 戎国强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  中国自古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从“身”到“天下”,是一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私到公,逐级放大、扩展的过程,前一项是后一项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前提,你“修身”不好,私德有问题,就不是个好家长,家都管不好,怎么有资格参与政治,管理国家?中国长久以来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制和法治,对君王、臣子、官吏——用现在的话说是公权力——只能用道德约束的办法,“修齐治平”理论,就是一种道德规范。‎ ‎  这种本来是针对公权力的道德要求,很容易被移植、灵活运用,被用到公权力以外的人和事上面。最近发生的赵忠祥批郑渊洁“不孝”的微博事件,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例。‎ ‎  14日,郑渊洁发微博说:“昨晚带81岁老妈看冰灯。给老妈拍完照片我检验是否虚了时,老妈要下一个台阶,她对身边一位12岁左右女孩说,闺女,能搭把手我扶着你下这个台阶吗?女孩儿伸出胳膊支持我妈下那个台阶。我和老妈说完谢谢,身后传来女孩儿妈妈教育女儿:‘傻孩子,她要是摔了,咱家就惨了。以后还扶吗?不扶了?真听话’。”‎ ‎  郑渊洁内心的感慨显而易见:这位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背后,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状:人与人缺乏信任。郑渊洁不会不知道,他在微博里所说的,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老人倒地该不该扶”一直以来都是公众的“敏感话题”,但是,他自己遇到了、亲历了,还是很有感慨的。更何况自己的母亲背上了讹人的嫌疑,换了谁都会郁闷的。‎ ‎  15日,赵忠祥接连发表两条微博批评郑渊洁:“我的天,是你照片重要还是老人安全重要,这样的博文也好意思发表!”;“郑渊洁老师您想要表达社会腐败,也请您先尽好人子之责吧……”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赵忠祥更是将此事严重升级——“你涉及一个孝的问题啊”。‎ ‎  孝道有问题,就是“修身”不好,你怎么还有资格讨论社会问题呢?赵忠祥站在道德高地上,背靠强大的传统文化,手握“修齐治平”‎ 的理论利器,郑渊洁难以招架,直喊冤枉:家中四人陪母亲看冰灯,他给母亲拍照时,其他几个家人怕被摄入镜头,离得较远;拍完照片,郑母要下台阶,就向离得最近的一个小女孩“申请了帮助”——一个人到了要为自己辩解的地步,已经处于下风了,胜负不言自明。‎ ‎  郑渊洁没有及时搀扶母亲,至多是一个疏忽——不能想像,一个不孝之子,会带母亲去看冰灯,给母亲拍照——这个疏忽,既不是道德缺陷,更不是公共事件;而他所感慨的人与人缺乏信任,则是一个社会问题。而赵忠祥则用一个“孝”字,把非道德的疏忽上升为道德缺陷,然后以道德缺陷为理由否定、取消郑渊洁批评社会的资格,把人们的视线从社会问题拉回到私德领域里。‎ 人谁无疏忽,谁无缺点、瑕疵?如果只有完人才能讨论社会问题,结果只能是取消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资格。这是不是赵忠祥愿意看到的结果呢?‎ 例文二 赵忠祥“怒斥”郑渊洁有积极意义 练红宁 来源:荆楚网 ‎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新年第一掐竟是赵忠祥和郑渊洁。事因是前天郑渊洁发了一条微博,讲述自己带母亲观冰灯拍照片时,母亲请一女孩搀扶下台阶,却被女孩家长告诫小心被讹。昨天,原央视主持人赵忠祥转发了这条微博,并且“怒斥”郑渊洁没有尽到人子之责。郑渊洁表示很冤枉,自己和赵忠祥私下并不认识,也没有过节。‎ 读了这样的消息,我觉得赵忠祥“怒斥”得没有错,对郑渊洁来说,传递正能量更有必要。理由有二:‎ 一是郑渊洁不该拿这件事到微博上来炒作。不管他是不是真的遇到这件事,还是制造议题,但是把这件事拿到网上来张扬,本身就是对正能量的抑制和对社会的恶搞。多年前发生的彭宇案,让救人也要找证明人,好人不能做、好事不敢做现象层出不穷,特别是近年来,好人好事又多起来了,人们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传播着爱心,每年都有无数的感动人物让人们为之动情流泪,成为社会的楷模。然而作为作家名家和儿童教育家的郑渊洁,不是现场对这位孩子的母亲进行说明和教育,而是拿到网上来张扬说事,只能对更多的家长产生恐惧心理,使得更多的孩子不敢做好人好事,显然传递和扩大的是负能量,而不是正能量。正如现在一些媒体千方百计追求所谓的“纸包子”新闻,甚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搞起以偏概全、片面真实的碰瓷式假新闻,把社会说得一团黑、把国人描得都缺德,造成中国没一个好人的假象!‎ 二是赵忠祥的“怒斥”‎ 有其积极的意义。有些人总是指责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好,似乎除了自己是好人、别人都不是好东西。作为孝子和知名人物的赵忠祥站出来主持公道,自然是有其说服力的。反观郑渊洁却从个人恩怨上去论理,就有失偏颇了,因为老赵是站以公正和社会的立场上说话的,也是奉劝郑渊洁要多考虑自身的名人效应和示范作用。微博虽然是自媒体,除了不能发的内容之外,想发什么没有人去管的,但是发信息的人也要兼顾到社会效应,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做新闻做微博就是要改变这种现象,让好事传千里,而坏事少出门,因为社会需要正能量和主旋律,信息传播中人们不能总是纠缠于一些细枝末叶的东西,而要提升自己的品位。社会上确实有些人,通过夸大其词、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地制造着一些耸人听闻的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达到美化和抬升自己丑化社会的目的。作为名家的郑渊洁理当率先垂范,做传递正能量的带头人,发什么与不发什么,不能随意而为之,给社会带来不应有的纷扰,也让自己的名声受到损害,基于此老赵的“怒斥”是对郑渊洁的善意提醒和帮助吧。我想,郑老师这样理解就不会自扰了。‎ 例文三 赵忠祥郑渊洁“互掐”,不妨正面解读 ‎ 中国日报 ‎  微博时代的多元解读正常。这原本是微博公共效应的应有之义。但微博的公共效应,却有放大、缩微甚至偏差、失衡等等情形。其实,郑渊洁的这一微博,本为曝光女孩家长,因为对女儿的搀扶行为,这位妈妈的教育颇有凉意:“傻孩子,她要是摔了,咱家就惨了。以后还扶吗?不扶了?真听话。”但这样的内容指向,没有引起赵忠祥的关注,相当多的网友也未对此放言,而是大多将围观重心放在赵、郑二位名人的相互“掐架”上,并更多地解读为负能量的“对峙”。‎ ‎  细读新闻,除了女孩家长确有些“内心阴暗”,更多感受到的却是正能量。试品五层意味:‎ ‎  一层:郑渊洁对老妈的行为并无不当,带老母亲看冰灯本身即属孝行可嘉。郑渊洁大大方方地将这一生活细节展现于微博,表明自己内心原无应当指责的不妥。为检验给老妈拍的照片不虚,确保这一珍贵留影不出意外,郑渊洁专注于镜头可以理解,当属一时想不到或未来得及搀扶。生活中,随机与不确定性的突发事大量存在。老妈下一个台阶,事先不能确定以特定方式、特定时间发生,毫无误差地预测不可能、也无必要。‎ ‎  二层:老妈对女孩儿的要求当属顺势。前提是对陌生人的信任。发现专注于镜头的儿子不便打搅,也是对儿子的体谅,让身边女孩儿扶一把自然。‎ ‎  三层:“我的天,是你照片重要还是老人安全重要,这样博文也好意思发表!”‎ 赵忠祥真心替郑渊洁的老妈担忧,心地挺好,对郑渊洁拿来发表确有当以之为羞的批评,却离一棍子砸死的下狠手甚远。‎ ‎  四层:“老师您想要表达社会腐败,也请您先尽好人子之责吧。”郑渊洁对于赵忠祥的批评,不快当有,尴尬当有,话赶话的一点急切当有,确也暗藏锋芒,用的是敬称,似有讥刺之嫌,回复却同样远远谈不上激烈与失态。‎ ‎  五层:赵忠祥对郑渊洁的认知与情感确认并非负面。“老人万一有个闪失,是天下人之痛,春节儿女在老人身边,要劳别人搀扶,我只好多嘴了,我岂不知一言既出,可能‘祸从口出’,但积习使然,如得罪君子,幸甚。”语气颇为温婉,且非视自己所言为至理,对郑也以“君子”视之,而“幸甚”的口气更多的是调侃与轻松。‎ 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这则新闻里,有赵忠祥对郑渊洁老母亲的温情关切,有对郑渊洁的善意提醒与批评,有小女孩儿寒夜里的温馨体贴,有郑渊洁老母亲对陌生女孩的信赖与被呵护之后的温婉致谢,而郑渊洁也无损于童话里的美好……。面对璀璨夜色里的冰雕之美,请让我们的心灵更纯净一些。而这,原本不该是童话里才会拥有的美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