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北省荆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北省荆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荆州市2018年高中二年级学年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面小题。 ‎ 道教语言和佛教语言、儒家语言大不相同。‎ 佛教在唐代逐渐强调“心灵拯救”,靠信仰者内在自觉自我拯救,一面讲究对理论的理解,真正从理性上理解“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面讲究对人生的感悟,真正从直觉中体验心灵的清静与自然,所以语言当是浅近、明显的。整个唐代,佛教语言是向日常化、口语化、浅明化发展。‎ 儒家主要在强调“道德拯救”,圣人只是导师,不是万能的神灵,人都有可能是尧舜,能拯救精神的是自己的道德自觉,所以儒学宣传主要是“规劝”,而规劝主要是需要清晰的理路和严肃的箴言,没有必要神秘诡异,语言也同样需要平直朴素。‎ 而道教则是强调“神灵拯救”,一方面是由道士垄断沟通人、神的权力,对信仰者产生震慑力量,一方面要把俗界与天界隔离开来,使天界更有诱惑力量,所以它的语言就需要“古奥”,古奥才会有神秘感,也需要“华丽”,华丽才会有吸收力。所以总的来说,唐代影响文学的宗教中,佛教语言趋向浅近自然机智,儒教语言趋向平直、朴素、严肃,道教语言趋向于古奥华丽诡秘,正是因为佛教重在启迪,儒家重在劝说,道教重在想象。‎ 中国人常说“古怪”、“奇怪”,古奥使人觉得“怪”,奇丽也使人觉得“怪”,道教影响下的唐诗就很可能显得有些“怪”。首先,受道教影响的一些诗人普遍爱好古拙的古体诗或古风而不太擅长写近体诗。其次,受道教影响的诗人在写一些有关道教的作品(如赠道士、咏道观)时,特别喜爱用一些色彩浓艳的神奇辞藻。‎ 对于不满足于常见语言的诗人来说,道教古奥华丽的陌生语言是他们的一个绝好的材料库,在道教这里,他们可以找到很多东西,所以,他们平时很注意积累道教的典故、词汇,也很注意吸收道教的句式、句法,当诗歌创作需要的时候,就从记忆中把它们找出来,放在诗歌里,使诗歌也有一种古奥、华丽的风格。‎ 但是,仅仅有记忆力是不够的,诗歌还需要有想象力。道教给唐代诗人提供的不仅仅是语言、词汇,也刺激了诗人的非凡想象力。首先是道教信仰者在仪式上、在炼气时,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而“存想思神”就是一种对于诗人很重要的幻想力。其次是道教服药后产生的幻觉,道教的丹铅之术有很多成分是很有刺激性的,唐代诗人如卢照邻、韩愈、白居易都服食过丹药,很可能这种经验会对他们诗歌创作的想象力产生刺激。‎ 对道教典故与词汇的记忆给唐代诗人带来了道教古奥的语言风格和华丽的词汇意象,对道教故事与境界的想象使唐代诗歌有了神奇缥渺的意境。但是,还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就是道教更使诗人有了深沉的生命意识。道教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生死问题,而这也是人类永恒的忧患,从《古诗十九首》起这就是诗人的一个主题。到了唐代,诗人依然在反复写这种主题。诗人害怕生命短暂,盼望生命永恒,就很自然地会亲近道教,期望在道教那里得到永恒,当然还有自由和幸福,在道教信仰很深的诗人的作品里,生命意识一直是不断吟诵的主题。李白、李商隐、李贺的诗里,这一点尤其明显。‎ ‎(摘编自葛兆光的《如果没有道教,唐代诗坛或尽失半壁江山》)‎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教对唐代诗人思想情感有深刻的影响,唐代不少诗人因为亲近道教而害怕生命短暂、盼望生命永恒。‎ B. 佛教强调心灵拯救,注重启迪,语言大多自然机智;儒家强调道德拯救,注重劝说,语言大多平直严肃。‎ C. 一些诗人不满足于常见语言,就从道教里找典故、词汇,借用道教的句式句法,来达到语言华丽古奥的表达效果。‎ D. 与一般诗人相比,受道教影响的诗人,他们大多喜欢写古拙的古体诗,近体诗即使写也多不大出色。‎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通过比较佛教、儒家和道教在拯救内容和方式上的不同,来揭示三者形成不同语言特色的原因。‎ B. 本文从古奥华丽的语言风格、神奇缥缈的诗歌意境和深沉的生命意识三个方面阐述了道教对唐代诗人的影响。‎ C. 文章紧扣题目“如果没有道教,唐代诗坛或尽失半壁江山”,深入分析了道教对唐代诗歌多方面的影响。‎ D. 作者列举道教信仰者在炼气时要“存想思神”的例子,论证唐代诗人要有非凡想象力,须借助道教力量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佛教的心灵拯救有两个途径:信仰者或从理性上真正理解“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等理论,或从直觉中体验心灵的清静与自然。‎ B. 儒家所谓的道德拯救,就是导师用自己清晰的思路和严肃的箴言,来拯救他人的精神,使他人摆脱低俗,甚至成为尧舜。‎ C. 道教把俗界与天界隔离开来,诱惑信仰者向往天界,而信仰者只有通过道士才能打通这一隔离,实现人与神的沟通。‎ D. 卢照邻、韩愈、白居易等人服食丹药,丹药的刺激性激发了他们诗歌创作的想象力,并使其语言呈现出古奥华丽的特点。‎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道教对唐代诗人思想情感有深刻的影响,唐代不少诗人因为亲近道教而害怕生命短暂、盼望生命永恒。因果倒置。‎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举这一例子的目的并不是来论证这一观点的。‎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赵一眼 韦延才 赵一眼本名赵小雅,三十来岁,是铜州城鼎鼎有名的古董店德宝坊的掌门人。别看他年纪轻轻,钟鼎瓷陶,书画古玩,到了他手里,不用半支烟的功夫,他就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分个真假虚伪来。因为他的眼睛毒,故得了个“赵一眼”的雅称。‎ 大约七八年前,“赵一眼”的雅称悄然被“走了眼”这个别号取代,本来做得风生水起的生意也从此走上了平淡之途。那时的赵小雅,已是年近七旬的人了。话说有一天,德宝坊来了个四十上下的中年客人,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说道:“赵老师,今天给您带来了个宝物。”‎ 赵小雅觉得来人眼熟,就问:“贵客以前来过小店吧?”中年人把包裹轻轻稳稳地放到桌上,回道:“都说‘赵一眼’的眼晴毒,果然不错。”中年人一边解开捆绑着包裹的红绳子,一边看了眼赵小雅,不紧不慢地道:“两年前进过贵店一趟,还记得么,那个赵司机。”中年人如此一说,赵小雅脑中的印象逐渐清晰,这个赵司机当时是和他的“老板”一起来的。“老板”话不多,倒是这个赵司机像个话唠子,不停地和他攀起五百年前的本家关系来,并乱扯了一通不搭边不搭界的宝物知识,让赵小雅留下很深的印象。‎ 赵小雅也经常关注新闻,那次相见之后,此本家之“老板”一路顺风,新闻中常见其影。就问:“还帮‘老板’开车?”中年人点点头:“桐油罐还是得装桐油。”说话间已把包裹打开,只见一件古朴的瓷器在灯光下呈现出笨拙而又雍容华贵的气度。‎ 这样的瓷器民间极为少见。赵小雅只一眼,就基本可以断定那是宋代景德镇官窑出产的一件梅花缠枝青花瓷,心中不禁叫了声“好!”便一边看一边询问了起来:“贵客是鉴定还是出手?”‎ 中年人极爽快:“出手!赵老板看值多少钱?”‎ 一杯茶的功夫,东西已经鉴定完毕,赵小雅只是笑而不语。中年人又道:“请赵老板给个价。”‎ 赵小雅答非所问道:“是您的还是代人问价?”中年人四下看了看,说:“别管谁的,价钱好,咱们以后还有更多交易。”‎ 赵小雅问:“贵客意向多少?”‎ 中年人伸出两个手指,十分自信:“我查过,去年的拍卖会上,此宝物拍了二十三万元,咱要二十万,您看如何?”赵小雅摇了摇头,中年人见状,又降了两万,赵小雅又摇了摇头。中年人又是一番好说歹说,最后把价钱压到十五万,赵小雅依然是摇了摇头。无奈,中年人悻悻地离去。看着中年人的背影,赵小雅轻轻地叹了口气。‎ 后来,中年人的青花瓷在德宝坊斜对面的天宝坊出了手,据说出手价二十五万元。不久,天宝坊又以三十万元的价格卖出。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赵小雅便得了个“走了眼”的绰号。‎ 各种不利言辞甚嚣尘上,赵小雅倒是泰然自若,并不将其放于心间,还是那样开了门,就在柜台里坐着,或看书,或干他的爱好刻篆书印章,有朋友来,就泡一壶龙井或普洱,叙叙旧。也有朋友问起那个青花瓷,是不是天宝坊故意使的坏,先拿一膺品给他过目,再把真品卖给天宝坊,来个瞒天过海,刻意炒作。‎ 赵小雅对朋友一笑,说:“你的想象力足够丰富。”说完,又为朋友续上一道茶。‎ 又过了些日子。一天,天宝坊前围了不少人,警车在门前闪着警灯。据目击的客人说,警察押着落马市长的赵姓司机去了天宝坊指认现场,警察也从天宝坊取走了很多赵司机拿去那里出手的宝物。‎ ‎“难怪很久没在电视上看见本家的‘老板’了。”送走了客人,赵小雅自言自语地说了句,然后又埋头刻他的篆书印章。‎ ‎(摘选自《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司机两年前和他的老板到德宝坊拜访“赵一眼”,并主动与“赵一眼”攀亲,这一情节从侧面烘托出“赵一眼”在古玩鉴赏方面的名气之大,也为老板急于脱手手中文物埋下伏笔。‎ B. “赵一眼”成功鉴定过无数珍贵的古玩,却在这件梅花缠枝青花瓷上看走了眼,落得个“走了眼”的坏名声,这说明做人一定要谦虚谨慎,不可过于自负。‎ C. 小说善用伏笔。“老板”之神秘面纱,直到小说结尾“警车在门前闪着警灯”才真正被揭开,这使得整篇小说悬念丛生,跌宕起伏,有很强烈的戏剧效果。‎ D. 作者对“赵一眼”这个人物,纯用白描,不多加渲染,通过人物的语言,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风神,真可谓是“计白当黑”,“意在言外”。‎ ‎5. 结合小说情节,概括“赵一眼”这个人物的形象。‎ ‎6. 小说以“赵一眼”埋头刻他的篆书印章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1)“赵一眼”有很精湛的文物鉴赏技艺,他在文物鉴赏这一领域,名至实归。‎ ‎(2)“赵一眼”通过与赵司机攀谈,认定赵司机急于脱手的贵重文物属于赃物,这可见“赵一眼”不仅文物鉴定水平高,而且洞察人情世态,是个极有社会经验的商人。‎ ‎(3)“赵一眼”明知买下这件文物可以挣大钱,但他却故意压价,迫使卖主放弃出手,这说明“赵一眼”注重人的品节,不唯利是图。‎ ‎(4)“赵一眼”无论被社会误解(他被称为“走了眼”),还是做了件天大的好事(拒收赃物),他都不事张扬,这说明他宠辱不惊,淡泊名利。 ‎ ‎6. (1)小说以“赵一眼”埋头刻他的篆书印章结尾,与上文“赵一眼”在被社会误解后照样干他的爱好刻篆书印章相照应,使得文章线索连贯,行文紧凑严谨。‎ ‎(2)小说以“赵一眼”埋头刻他的篆书印章结尾,进一步凸显出人物宠辱不惊的崇高品格,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令读者对这个人物肃然起敬。‎ ‎(3)小说以“赵一眼”埋头刻他的篆书印章作为结尾,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得文章余音袅袅,耐人寻味。‎ ‎(4)小说以“赵一眼”埋头刻他的篆书印章作为结尾,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旨,玩弄权术追名逐利者身陷囹圄,淡泊名利者却令人高山仰止,从而辛辣地抨击了官场的不正之风,弘扬了草野之民的崇高节义。‎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小说中说,“赵一眼”第一眼就基本可以断定那是宋代景德镇官窑出产的一件梅花缠枝青花瓷,心中不禁叫了声“好!”这说明“赵一眼”知道这是一件宝物,所以不是看走了眼。他不接受这件宝物,正可凸显人物的崇高精神。‎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与赵司机攀谈,认定赵司机急于脱手的贵重文物属于赃物,这可见“赵一眼”不仅文物鉴定水平高,而且洞察人情世态,是个极有社会经验的商人。“赵一眼”明知买下这件文物可以挣大钱,但他却故意压价,迫使卖主放弃出手,这说明“赵一眼”注重人的品节,不唯利是图。‎ ‎6.‎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的结尾的艺术效果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这类试题一般要从:结构的效果、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突出等角度作答,根据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以上角度的把握。本文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有:埋头刻他的篆书印章结尾,与上文“赵一眼”在被社会误解后照样干他的爱好刻篆书印章相照应,使得文章线索连贯,行文紧凑严谨。进一步凸显出人物宠辱不惊的崇高品格,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令读者对这个人物肃然起敬。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旨,玩弄权术追名逐利者身陷囹圄,淡泊名利者却令人高山仰止,从而辛辣地抨击了官场的不正之风,弘扬了草野之民的崇高节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阅读季的蓬勃开展以及连续两年开展的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项目征集和评审,使百余家实体书店获得财政资金扶持,与此同步的社会文化需求也日渐增长,两股力量的交叉影响提振了经营者的信心,使北京实体书店呈现持续回暖趋势。新华书店、中国书店、中信书店、西西弗书店……一批影响力巨大的品牌实体书店在北京陆续开店,拓局布点。实体书店不仅数量在增多,模式还在改变。2016年9月,外研书店乔迁新址以来,新增人文社科、亲子阅读、咖啡文创等板块,并积极举办各类高质量的文化活动,通过提供更多服务、设立多元业态等,实体书店能够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感,吸引其前往并延长留店时间,从而带来销售。记者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看到,书店精心设计、整体布局,从经营方式、经营内容、营销策略等方面做出了全新尝试。除了“党员之家”专区,大厦还打造了“第三课堂”、“悦读馆”休闲专区……深受读者喜爱。南京凤凰国际书城着力打造智慧书城,把互联网的社交属性引入实体书店,通过大数据分析给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根据人民网相关新闻改写)‎ 材料二:‎ 注:2015年9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在人人网、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以及线下的实体书店启动“2015实体书店读者需求调查”,从读者的进书店频率、进书店原因、进书店行为、心目中的书店等多方面,全面了解互联网时代下读者择店、进店的情况。‎ 材料三:‎ ‎“尽管北京实体书店呈现回暖态势,但我认为目前尚未彻底走出经营困境,大多数实体书店还没有找到解决盈利问题的灵丹妙药,一些制约实体书店发展的不利因素还存在。”在北京发行集团董事长李湛军看来,目前实体书店困境主要有四点:一是线上电商对线下实体书店的冲击没有得到缓解;二是人们休闲方式和阅读习惯改变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三是实体书店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成本(特别是北京)始终居高不下;四是房租、水电物业等实体书店日常经营成本有增无减。与此同时,图书定价增长微乎其微,折扣却越打越低。‎ ‎(人民网《实体书店:“火”起来,还要“活”下去》,2018.2.2 ,有删改)‎ 材料四:‎ 实体书店仍有网络书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除了卖书,实体书店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社交以及知识交流传播等生活乐趣。换句话说,实体书店已经不再只是“卖书”的地方,而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一个文化体验的实体,为读者提供立体的、多层次的服务正在成为文化潮流、时尚潮流。这就告诉我们,不能只把实体书店看作是单纯购买图书的场所,还应更重视它的文化产业属性,更注重其公共文化属性,如传播文化、培训教育、公共社交等。‎ 实体书店除了在为读者选好书上做足文章外,还要求新求变、探索多元生存之道,提供多种延伸服务,比如,借书、喝咖啡、开讲座、请作家学者来交流,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让读者在互动中感受阅读的愉悦,以满足日益个性化的读书消费需求。既然实体书店的传统已经被打破,多元化经营时代来临,实体书店与其抱残守缺,不妨多点新思想、新玩法,实现转型升级,让自己更具吸引力,让市民愿意步入实体书店。‎ ‎(红网《实体书店逆袭需要探索多元生存之道》,2017.12.8 ,有删改)‎ ‎7. 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大众文化消费升级需求,以及书店自身转型升级的推动下,北京市的实体书店呈现回暖态势。‎ B. 大部分调查者希望书店提供能满足阅读、聚会等不同要求的功能区,开展读者沙龙、名家讲座,设立书店微信或APP,方便随时获取信息。‎ C. 电商即网络售书的冲击、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各种运营成本急剧上升、从业人员流失等因素依然是实体书店发展必须面对的困难。‎ D. 丰富的文化活动是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的重要差别,通过策划和举办高品质文化活动,可以拉近实体书店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报道了北京实体书店回暖的现状和南京打造智慧书城的情况,有观点有实例,用语平实准确,易于让读者客观把握新闻事件。‎ B. 读者对书店提供特色服务的要求愈发细化,这些多元需求都超出了单纯的书籍阅读的范畴,有可能增加实体书店回暖的压力。‎ C. 从北京、南京等地实体书店的经营创新可以看出,书店正在逐步变成一个复合型的文化场所,变成交流、交友、阅读、文化体验的文化空间。‎ D. 大多数实体书店尽管还没有找到解决盈利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其存在不仅是商业形态的需要,也是文化传播的需要,因而彻底走出经营困境仍有希望。‎ ‎9. 如果你是一名大型实体书店的决策者,读了上述材料,你会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答案】7. C 8. B ‎ ‎9. ①丰富书店产品,挖掘书店的文化和公共文化属性,增强自身吸引力,缓解线上电商对实体书店的冲击;②求新求变,充分利用互联网,探索多元生存之道,提供多种延伸服务,满足读者个性需求;③开源节流,想方设法降低实体书店的经营成本;④拓宽渠道,寻求政府扶持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解析】‎ ‎7.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从业人员流失”文中无据。‎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 ‎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B“这些多元需求都超出了单纯的书籍阅读的范畴”错误,“读者沙龙”“名家讲座”实际上是进行作品探讨,没有超出书籍阅读的范围。‎ ‎9. 试题分析: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如果你是一名大型实体书店的决策者”谈启示,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可以有如下的启示:丰富书店产品,挖掘书店的文化和公共文化属性,增强自身吸引力,缓解线上电商对实体书店的冲击;求新求变,充分利用互联网,探索多元生存之道,提供多种延伸服务,满足读者个性需求;开源节流,想方设法降低实体书店的经营成本;拓宽渠道,寻求政府扶持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①将迎天子②,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乃遣曹洪将兵西迎。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四年夏四月,袁绍既并公孙瓒,兼四州之地,众十余万,将进军攻许。诸将以为不可敌,公曰:“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五年春正月,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公还官渡绍卒不出。汝南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 ‎。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公与绍相拒连月,众少粮尽,士卒疲乏。公谓运者曰:“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阵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大破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选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天子,指汉献帝。‎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公还官渡/绍卒不出/‎ B. 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公还官渡/绍卒不出/‎ C. 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公还官渡/绍卒不出/‎ D. 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公还官渡/绍卒不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月,农历各月都有别称,如把一、十一、十二月分别称“正月”“冬月”“腊月”。‎ B. 社稷,“社”指灶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C. 妻子,古代多指妻和子。古人常谦称己妻为“内子”“内人”“贱内”“拙荆”等。‎ D. 辎重,原指随军运载的军用器械、粮秣等,后也泛指外出时携载的各种物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操有战略眼光。他审时度势,决定迎接汉帝到许昌,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使国家秩序基本恢复。‎ B. 曹操能谋善断,胆识过人。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他竟然抽身讨伐刘备,结果痛击刘备,安然还师官渡。‎ C. 曹操身先士卒,英勇善战。他亲自领兵,既要正面出击,又要分兵抵御敌援。经过血战,击破淳于琼的护粮队。‎ D. 曹操善笼络人心。打败袁绍后,他缴获了一批下属与袁绍私通的信件,却将这些书信全部烧毁,以示永不追究。‎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南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 ‎(2)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 ‎(3)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范晔《张衡传》)‎ ‎【答案】10. B 11. B 12. C ‎ ‎13. (1)汝南的刘辟等人叛变,准备策应袁绍,抢掠许都地区。‎ ‎(2)曹公让曹洪留守大营,亲领五千步骑,连夜前往,正好天亮时赶到。‎ ‎(3)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但感觉不到地面震动,京师的学者都怪它没有灵验。‎ ‎【解析】‎ ‎10.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的词语有“遂”“破之”“备”“复”“绍”。‎ ‎11. 试题分析:识记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B“社”指土神。‎ ‎12. 试题分析: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又要分兵抵御敌援”表述有误,当时的情况是:敌援越来越近,下属请求分兵抵御,曹公大怒:“等敌人到了背后,再来报告。”战士殊死拼杀,在敌援赶到前,已破淳于琼。可见曹操并未分兵抵御敌援。“贼在背后,乃白!”一句是在激励士兵一鼓作气先打败淳于琼,突显了曹操的英勇气概,不能翻译为“怎么等敌人到了背后,才来报告”。“乃”应译为“然后”。‎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13.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应:策应,响应。略:抢掠,掠取,强取,略夺,袭扰,入侵。(2)将:率领,带领。明:天亮。(3)机发:机关发动,机关打开。咸:都。征:应验,灵验。‎ 参考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程女①‎ 元好问 芸斋②淅淅掩霜寒,别酒青灯语夜阑。‎ 生女便知聊寄托,中年尤觉感悲欢。‎ 松间小草栽培稳,掌上明珠弃掷难。‎ 明日缑山东畔路,野夫怀抱若为宽?‎ ‎【注】①程女,指诗人长女元真,即将远嫁程家。②芸斋:书斋。古人常用芸香祛除书虫,故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先写书斋外风声淅淅,寒气难御;再写青灯下别酒一席,家人团坐,彻夜话离情,难舍之情令人动容。‎ B. 颔联:自女儿诞生那天就知道她迟早会嫁人,但即便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也丝毫不能减弱这如期而至的悲楚。‎ C. 尾联:化实为虚,想象明日出嫁情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作者在不舍之余,也为女儿的归宿略感宽慰。‎ D. 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作者将嫁女之心境和盘托出,情深意切;有女将嫁,有父如此,古今无别!‎ ‎15. 请赏析“松间小草栽培稳”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案】14. C 15. ①比喻贴切,女儿似松间小草,在自己的悉心培育下,健康成长。‎ ‎②写出了女儿的柔弱,惹人怜爱;道出了抚育女儿的艰辛。‎ ‎②强化了作者对即将出嫁的女儿的不舍及对女儿未来牵挂与担忧的感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为女儿的归宿略感宽慰”有误,尾联应理解为:“明天,缑山东面的路口,你被夫家接走,看着你远去的背影,我该拿什么来宽慰自己呢?”‎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这类试题一般要从:修辞手法、诗句内容、诗歌情感等角度作答。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和以上答题角度的把握,本题可以有如下的作答参考:比喻贴切,女儿似松间小草,在自己的悉心培育下,健康成长;写出了女儿的柔弱,惹人怜爱;道出了抚育女儿的艰辛;强化了作者对即将出嫁的女儿的不舍及对女儿未来牵挂与担忧的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二句,极写刘裕北伐时之声威,表示仰慕,以见己抗敌情切。‎ ‎(2)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二句,从高低、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阔远绚丽的秋江暮色图,意境描写达于化境。‎ ‎(3)有很多四字成语都出自李密的《陈情表》,如形容人无依无靠,非常孤单的“______”,形容人将不久于人世的“_______”。‎ ‎【答案】 (1). 金戈铁马 (2). 气吞万里如虎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 零丁孤苦 (6). 日薄西山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孤鹜”“零丁”。‎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批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证”。管理部门为辖区内部分餐馆的餐厨废弃物专用桶加装了电子芯片,借助芯片,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目前,全区已安装“身份证”的商家达到800家。‎ 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实现了________‎ 的功效,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产生量高达9000多万吨,是一笔可以再利用的资源,然而废弃物实际处理率不足20%,效率低下的局面,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早已________,为人诟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介入其中,餐厨废弃物去向“成谜”。通过安装“身份证”,(__________),同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产生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一枚电子芯片,也植入了城市管理者________的责任。面对地沟油猖獗的严峻形势,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才能________,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来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B.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C.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及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有效避免的问题。‎ D.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与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虽然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B. 不但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C. 既有效阻断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D. 不仅有效阻断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推陈出新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推己及人 B. 新陈代谢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推己及人 C. 新陈代谢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以己度人 D. 推陈出新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以己度人 ‎20. 名著阅读。“反间计”指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获得虚假情报的计谋。《三国演义》中,颇有谋略的周瑜曾巧施反间计,请指出中计的两名对象,并简述其事件经过。 ‎ 中计对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事件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 A 18. D 19. A ‎ ‎20. (1). 蒋干 (2). 曹操 (3). 事件经过:赤壁之战前夕,蒋干去周瑜营中劝降周瑜,不料反被周瑜利用假书信让曹操以为蔡瑁、张允投敌,因蔡瑁熟知水军训练,周瑜欲借曹操之手除去心腹之患,曹操果然中计误杀蔡瑁、张允。‎ ‎【解析】‎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划线句语病有两处:一是“监控和有效避免”与后文的搭配不当问题;二是“去向、来源”的语序不当问题。修改要结合上述两点,分别合理搭配,再调整词语顺序。‎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本意思填写语句,考生要注意根据对文本前后文意的理解,结合所以选项来进行细致的分析。A项从关联词看, “虽然”表承认基础上的转折,与后文缺乏逻辑关联;B项从语境看, “阻止”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地沟油、边角料”这类对象;C项从搭配看,“保障”的是“安全”而不是“舌尖”。‎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选取适合语境的词语。A “推陈出新、新陈代谢”都有以新的代替旧的之意,前者强调主观努力的结果,后者强调事物的客观规律;“众目睽睽、众目昭彰”都有众人用眼睛看之意,前者只指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后者则指群众的眼睛看得清楚;“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侧重于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脱,后者侧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推己及人、以己度人”都有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之意,前者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后者侧重于去猜度别人,多指不好的方面。‎ ‎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阅读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结合对所给名著的人物和情节的识记和理解,在平时阅读名著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识记名著的情节,注意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的有机联系。本题名著的情节经过是:赤壁之战前夕,蒋干去周瑜营中劝降周瑜,不料反被周瑜利用假书信让曹操以为蔡瑁、张允投敌,因蔡瑁熟知水军训练,周瑜欲借曹操之手除去心腹之患,曹操果然中计误杀蔡瑁、张允。‎ ‎21. 下面是某校编印的整本书阅读购书平台流程图,请把此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示例:整本书阅读购书平台依托学校图书订购系统,师生、审核人、采购员均借此交互联系:师生发出购书清单,系统通知审核人,经审核,采购员收到缺书单,返回进书通知后,系统向师生反馈领书单。‎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流程图解读和整理,考生要注意流程图的对象是“整本书阅读购书平台”,接下来要注意购书的流程和人员要理顺清楚。这类试题一般是看学生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所以考生要注意将所给流程图经过理解,进行自己的语言整合,最终达到语言通顺意思明确。‎ 四、写作 ‎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远古时期: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为华夏民族的成年礼。‎ ‎1919年:进步青年在五月四日举行示威游行、请愿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1984年:世界青年节创立,向青年传播希望、自信和力量 ‎1999年:联合国倡议展示青年的多才多艺、广泛的兴趣爱好及雄心壮志。‎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寄语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2018年:备受瞩目的“千禧宝宝”们也迎来了18岁的成人礼。‎ 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们,磨砺成了社会的栋梁。我们迎着新世纪、新时代的曙光,又开启了人生的崭新征程。‎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致即将成年的自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人生,不仅仅是享乐 人不过是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的地球上的生物中的一种罢了,是宇宙的物质际会而成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只不过这种物质构成有了生命,有了较高级的思想。人类和其他物质有一样的特征,产生、灭亡、转化等。他的意义就是体现了宇宙之中物质的一种转化和存在。他不可能影响宇宙的根本。而且将来消灭或转化为其他形态后,人类也就消失了。(当然不排除其他星球上有类似人的动物)。‎ 有了思想的人们面对这茫无边际的宇宙和自己可悲的命运,十分不甘心,极力想找到自己生存的“伟大意义”,以区别于其他的物质其他的生物。但是理智告诉我们:人会和其他的物质其他的生物有本质的相同点,只不过思维稍微高级一点,但却无法跳出宇宙,这个事实。所以"人为什么活着"这个命题,如果你想针对宇宙、自然,就只能是妄想。如果你把这个命题相对化,不是针对宇宙,而只是针对人类自己(包括“我”)的生存延续问题,这个命题才具有意义。‎ 再说,一个人的出生并不是你自己的意志,是人类、父母把你生下来的,所以你的临世不可能有你自己的出生目的。你的出生“目的”是大自然、人类、父母“强加”给你的。所以个人的人生观必然和人类、父母的“目的”有共同的切合点,形成个人人生观当中的“社会意识”(后边将谈及)部分——延续人类。所以,不管你意识到没意识到,人活着的目的只能是:如何使人类自己(包括“我”)在宇宙中存活的长一些,好一些。‎ 这是每个人的与生俱来的责任义务,每个人的价值也就在于对这个人类(包括“我”)的延续事业的贡献大小上面。损人利己的人,从事反人类事业(如贩毒、侵略战争等)的人,其社会价值无疑是负数。帮助别人的人,从事有益人类社会事业的人,无意是高价值之人。‎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多则语句的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从所给语句中找到语句的共同点是青年、成人礼,从材料看“1984年:世界青年节创立,向青年传播希望、自信和力量;1999年:联合国倡议展示青年的多才多艺、广泛的兴趣爱好及雄心壮志;国家主席习近平寄语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不同时代都给青年提出了要求,例如自信、多才多艺、雄心壮志等等。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从“个人的自我成长”的角度,写自己对过去的追忆、对现在的思考、对未来的憧憬;从“青年的仪式感”的角度,探讨青年节日的历史源流,研究其文化底蕴;从“青年的价值取向”的角度,推崇爱国、自信、向上的人生观,屏蔽消极颓废的人生。以上立意的角度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和方向,在文体上考生写作可以有如下参考:选择记叙文体:想象青年的人生轨迹,融入相关立意。选择议论文体:从青年应葆有的价值观立论,选取古今青年壮志的典型事例,分析论证背后的原因。选择应用文体:给自己的一封信,用书信体;答记者问,一问一答,用访谈体;分类集中镜头,拟写影视剧本。‎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自信”“壮志”和“爱国”“才艺”等。考生可以抓住以上关键词进行写作,要注意写作内容要充分结合当下现实。‎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