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济宁一中2018级线上学习阶段性测试语文学科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我形象地使用“会话”这个词,并不仅仅指语言,同时也指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民得以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在这样的意义上,整个文化就是一次会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不同象征方式展开的多次会话的组合。信息内容在缺乏媒介的世界里是不能存在的。我并不是说,火灾战争这些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发生过,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用来宣传它们的技术,人们就无法了解,无法将这一切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信息就不能作为文化的内容而存在。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最有效的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用于会话的工具。语言无愧为一种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媒介,它使我们成为人,保持人的特点,事实上还定义了人的含义。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另一种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虽然文化多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 摘编自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材料二: 最深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全然陌生的敌人,阅读新闻,成为一个公民在如此灾难面前,保持知情、消解恐慌、积极防护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这场灾难影响多维复杂,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在撬动事实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RUC新闻坊对2286篇相关报道做了全面的观察、分析,有以下发现: 一、疫情前期媒体发声受限,导致预警滞后。学界普遍认为,健康传播的透明公开能帮助公众正确认知公共卫生事件,遏制谣言或错误信息的流传,避免社会恐慌,建立切实可行的防范机制。官方公开信息的不及时、不完善,极易造成媒体对疫情严重性的误判和报道的迟滞,不能起到有效预警。 二、“人”在信源中的地位上升。随着疫情扩散,媒体消息来源更加多元,出现下沉的趋势,“人”的地位受到重视。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发布征文,给有切身体会的“风暴中心”的人提供了发声的平台。他们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更主动地参与到内容生产之中,大大丰富了报道的体裁和主题,提供了多元的视角,为历史留下更为鲜活的底稿。 三、越靠近现场,情感倾向越强烈。在19项编码的消息来源中,记者观察、一线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普通市民、网民、其他公众人物、医疗机构作为信源的稿件与其他信源的稿件相比,因为融入了更多的切身经历,具有更鲜明的情感倾向。 四、报道倾向总体呈中性,党媒更偏正面。三类媒体中,党媒的报道更偏正面,从疫情中寻找正能量,对疫情中的做法、成绩进行肯定,是整块抗疫情绪版图中情感色彩最鲜亮的模块。相比之下,市场化媒体和自媒体正面报道比负面报道少。市场类媒体中立报道比例最高,接近90%。自媒体负面倾向的报道接近正面的2倍。说明这两类媒体更多地着力于对疫情中存在的问题的揭示、质疑和反思。 …… [数据说明] 一.为了对比不同性质媒体的报道差异,选取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隶属中新社)、健康报(国家卫健委旗下报纸)5家媒体作为党媒样本,财新、界面新闻、澎湃新闻、三联生活周刊、人物、第一财经6家媒体作为市场化媒体样本,丁香园、八点健闻作为垂直领域权威自媒体样本。(编者注:有专家认为,从广义上看,我国境内所有公开发行的媒体都可以算是党媒,本研究中采用的是狭义的“党媒”概念,即本研究中的“党媒”相对“市场化媒体”偏机关报刊性质,后者对前者偏市场化运营。) 二.为了对比湖北当地媒体和其他媒体地区报道的区别,选择了湖北、广东、北京三地做比较,并将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6家地方级媒体作为分析对象。北京和广东都曾属SARS疫区,且是目前为止防控疫情扩散压力较大的地区。 三.在具体样本选取上,本研究以电子版报纸及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主要样本收集来源,过滤掉直接转载、无信源标注的简单网络信息整合等非原创报道。 (摘编自人大新闻系RUC新闻坊《2286篇肺炎报道观察:谁在新闻里发声?》 材料三: 我们需要培养这样的一批媒介使用者,他们能够时刻警醒:所有经过媒介传播的内容都是高度选择和组织的结果;能够冷静选择,拒绝诱惑;能够超然于信息文本之外,多方求证,不盲从盲信。个人媒体崛起,数字化技术、交互技术对大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媒体时代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这些媒介素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传播技术,因为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已经含混不清,以往的“受众”成为匿名的“无冕之王”,他们不仅仅要求具备信息接受技能,还要懂得如何利用这种技能传播自己的声音和思想;对新传播技术的掌握,并不意味着技术就能发生正向的效应,新媒介素养应将理性交往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普及至每一个公民,使这些可能的新媒介使用者具备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态度、批判的视角和容纳异见的胸怀回归理性的讨论。 (摘编自茵必峰、陈夏蕊等的相关文章) 1.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 古时军事防御,通常建有烽火台。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 B. “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C.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破曹操军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D. 民国期间,电报盛行,张兆和与沈从文的婚事得到张父同意后,张兆和二姐给沈从文发电报“允”。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RUC新闻工作坊分析了不同性质的媒体表现差异、灾难报道出现的新变化等,目的是寻找“谁在新闻里发声”。 B. 尼尔·波兹曼认为语言媒介原始而不可或缺,但也有丰富多样的媒介创造出和语言不同的独特话语符号。 C. 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发布征文,向“风暴中心”的人征稿,这是“人在信源中的地位上升的最主要原因。 D. 市场类媒体中立报道占比高,自媒体负面倾向报道多,说明在质疑反思等方面,自媒体比市场类媒体做得更好。 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官方公开信息不及时,不完善,造成疫情前期媒体发声受限,预警滞后,可见“造成恐慌的不是真相,而是真相的缺席”。 B. “一线”信源稿件能关注个体的切身经历和情感,可见,新闻工作者正努力通过"脚力”的勤快深入,以普通人为报道的主角。 C. 新媒介素养要求使用者能正确认知媒介,利用媒介解决问题,同时能冷静选择。如:网民为弄明白“双盲测试”,点开医学论文。 D. 新媒介素养要求使用者学会利用新媒介理性发声。如:小学生因为“钉钉在线课堂”功能太强大,太好用,给予一星差评! 4. “传统媒体时代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这些媒介素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传播技术”,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根据上面相关材料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1. C 2. B 3. D 4. 答案一:同意。①传统媒介素养过于偏重“认识”与“评判”,不能适应 “传播者”的身份需求。②新的传播技术,需要有“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这是传统媒介素养缺失的。③面对新的传播技术,作为使用者需要更理性的思维、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态度、客观的批判视角和容纳异见的胸怀,这些在传统媒介素养中是缺失的。 答案二:不认同。①传统的媒介素养尚未完全普及,仍有存在的价值。②新的传播技术降低传播者门槛,媒介传播的信息泥沙俱下,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更需要“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 这些传统媒介素养。③传统的媒介素养是形成新媒体素养的基础,使得新媒介使用者在利用媒介发声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保持理性的思维、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态度、客观的批判视角和容纳异见的胸怀。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材料一中说“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另一种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材料一的观点是“除了语言之外,其他文化也可以传递信息”。 A项,“烽火”在战争中传递了信息,可以作为论据。 B项,“甲骨文”传递了信息,可以作为论据。 C项,这只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没有提到哪种事物作为文化传递了信息,不能作为论据。 D项,“电报”也传递了信息,可以作为论据。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A项,“目的是寻找‘谁在新闻里发声’”错,原文是“这场灾难影响多维复杂,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在撬动事实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应当是为了研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 C项,“这是‘人在信源中的地位上升’的最主要原因”错,原文是“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发布征文,给有切身体会的‘风暴中心’的人提供了发声的平台。他们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更主动地参与到内容生产之中,大大丰富了报道的体裁和主题,提供了多元的视角,为历史留下更为鲜活的底稿”,可见他们之所以向“风暴中心”的人征稿,主要原因是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丰富报道主题,提供多元视角等,这是“人在信源中的地位上升”的“体现”,而不是“原因”。 D项,“说明在质疑反思等方面,自媒体比市场类媒体做得更好”错,原文是“相比之下,市场化媒体和自媒体正面报道比负面报道少。市场类媒体中立报道比例最高,接近90%。自媒体负面倾向的报道接近正面的2倍。说明这两类媒体更多地着力于对疫情中存在的问题的揭示、质疑和反思”,可见没有“自媒体比市场媒体做得更好”的比较。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D项,小学生因为“钉钉在线课堂”功能太强大,太好用,给予一星差评,恰恰体现的是新媒体使用者不够理性,素养有待提升。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本题题目是:“传统媒体时代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这些媒介素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传播技术”,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根据上面相关材料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同不同意题目中“传统媒体时代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这些媒介素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传播技术”这一观点,第二问是“根据上面相关材料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具体作答时,要先回答第一问,也就是点明自己观点,然后回答第二点,结合材料相关内容阐述自己出游改观点的理由。作答时,如果认同这一说法,可从材料三中找根据。如“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已经含混不清,以往的‘受众’成为匿名的‘无冕之王’”,传统媒介素养过于偏重“认识”与“评判”,不能适应 “传播者”的身份需求;再比如“他们不仅仅要求具备信息接受技能,还要懂得如何利用这种技能传播自己的声音和思想”,新的传播技术,需要有“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这是传统媒介素养缺失的;还有“对新传播技术的掌握,并不意味着技术就能发生正向的效应,新媒介素养应将理性交往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普及至每一个公民,使这些可能的新媒介使用者具备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态度、批判的视角和容纳异见的胸怀回归理性的讨论”,面对新的传播技术,作为使用者需要更理性的思维、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态度、客观的批判视角和容纳异见的胸怀,这些在传统媒介素养中是缺失的。如果不认同这一说法,就要说明传统的媒介素养的价值还存在,可从当前信息多而乱,仍然需要“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这些传统媒介素养;传统的媒介素养是形成新媒体素养的基础等方面分析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解题方法: (1)比较材料。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里,阅读新闻、报告类文本,要加强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要从材料来源、主要内容、中心观点、数据图表等多角度比较分析,辨明异同,深入探究规律。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一方面浏览全文,找到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另一方面,逐一把选项和原文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定错误。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首先读懂文本,标记包含相关信息的重要语句。可以从概括性的句子、文中运用的材料和作者的评价三方面入手。其次,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出发,结合新闻材料提炼观点。最后,观点必须于文有据,合情合理。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能任意拔高或者贬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请求支援 周海亮 你的剑叫做残阳剑。这柄剑威力强劲,你可以同时斩掉十五名顶尖高手的头颅。你的独门暗器叫做天女针。你面对围攻,只需轻轻按下暗簧,就会有数不清的细小钢针射向敌手,状如天女散花。天女针一次可以杀敌八十,中针者天下无解。靠着残阳剑和天女针,你打败了飞天燕,杀掉了钻地鼠,废掉了鬼见愁的武功。他们全是江湖上一顶一的高手,他们全是杀人不眨眼的黑道魔头。从此你声名大振,投奔者众。 现在你拥有一支军队,占有一座城池。你的军队勇士五千,良驹八百;你的城池繁华昌盛,鸡犬相闻。 你不停地和道上的兄弟签署着攻守同盟。你还和神枪张三、铁拳李四、一招鲜王五结拜成兄弟。你们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 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你招兵买马,筑固城池。似乎四分五裂的天下不久之后就将统一,你将成为万人瞩目的头领或者君王,你将拥有无涯江山,无尽财富,无穷权力。你沉浸在难以抑制的兴奋之中,你常常会在梦里笑出了声。 可是,鬼见愁突然杀了回来。 其实那天你并没有完全废掉他的武功。那天你有了小的疏忽。鬼见愁凭着多年的武功造化医好了自己,又用三年时间练就了一门邪道武功。现在他率精兵五万,包围了你的城池。 敌十倍于你,你并不害怕。因为你的勇士们个个以一当十。 你的五千勇士扑出了城。你试图将鬼见愁的五万精兵一举歼灭。可是你很快发现自己犯下一个错误。鬼见愁的五万精兵,完全以死相拼。他们踏着同伴的尸体往前冲,极度疯狂。你砍断他的矛,他会用拳头打你;你砍断他的胳膊,他扑上来撕咬你的咽喉;你砍断他的脖子,他还会在倒下去的一刹那,用脚踢一下你的屁股。尽管你的五千勇士个个骁勇善战,可是最后,他们不得不退了回来。 五千勇士,只剩三百。 鬼见愁精兵五万,尚有八千。 你关了城门,开始求援。 你给神枪张三飞鸽传书,让他速来救你。几天后你得到消息,神枪张三早被一无名剑客杀于某个客栈。 你千里传音给铁拳李四,让他速来救你。铁拳李四回话说,现在我也被围,自身难保,如何救你? 你在城墙上放起求援的烟火,这烟火只有一招鲜王五才能看懂。一会儿王五放烟火回答你,他说,我正在攻城掠地,无暇管你。你好自为之。 无奈之下,你计划弃城。你已经管不了城里百姓的死活。现在你只想自己逃命。 夜里你率剩下的三百勇士突围。那是一场惨烈的战争。你挥舞你的残阳剑斩下无数头颅。你的天女针霎时间消灭掉鬼见愁八十名贴身保镖。可是当你抬头,你突然无奈地发现,现在,你只剩下一名勇士,而鬼见愁,尚有精兵一百。 你的天女针已经射完最后一根钢针。现在它成了废物。 你的残阳剑已经卷刃并且折断。现在它不如一把菜刀。 你和最后一名勇士逃回了城。鬼见愁甩手一镖,你的勇士就倒下了。倒下前他为你紧闭了城门。他忠心耿耿。 鬼见愁将城围起,不打不攻。他想将你折磨致死。 其实鬼见愁只剩士兵一百。你只需再有一把残阳剑,再有一管天女针,就可将他们全部消灭。可是现在你没有了武器,也没有了士兵,更没有了兄弟和朋友。你呼天天不响,叫地地不应。 等待你的,只有死路一条。 最后一刻,你终于想起了你妈。 你向你妈求援。 你妈六十多岁。 你妈是一位农民。 你妈连鸡都不敢杀 你给你妈打电话,你说学校又要收学费了,五百块。你妈说,好。我马上照办。 你命令不了别人。你可以命令你妈。 你用这五百块钱给你的游戏卡充值。你重新为自己装备了残阳剑和天女针。你单枪匹马冲出城外,将鬼见愁和他的精兵杀个精光。 你保全了自家性命。你还可以行走江湖,招兵买马。 即使在虚拟世界里,最后一位给你支援的,也肯定是你妈。 (有删节)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第二人称展开叙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也让读者能观照自身,让小说中的“你”成为规范自己言行的参照,具有警醒作用。 B. 小说虽然塑造了一个沉溺于网络游戏中而不能自拔形象,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青少年做叱咤风云的英雄的愿望。 C. 从骁勇善战到退守城中,从求援不成到弃守突围,再到逃回城中陷入绝望,虽然只是虚拟世界的江湖之战,却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D. 小说最后一段说明母亲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都是“你”的支援,这既是对母爱溺爱的批评,也是对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的警醒。 6. 小说描述母亲的文字并不多,但母亲的形象却十分突出。小说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简要分析。 7. 小说标题“请求支援”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案】5. D 6. ①对比手法。用张三、李四和王五的不能救助和母亲的立刻回应作对比,突出了母亲形象。②侧面表现。用“你命令不了别人。你可以命令你妈”侧面表现母亲对孩子无保留的爱。③语言描写。用母亲“好,我马上照办”写出了母亲对孩子要求毫不犹豫的表现。④衬托(反衬)手法。以“你”在网络游戏中的艰难处境,衬托出母亲坚强后盾的形象。⑤衬托(反衬)手法。母亲六十岁、农民、不敢杀鸡写出母亲年高、不富有、胆小,衬托出在救助孩子 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定。或用白描的手法,以母亲六十岁、农民、不敢杀鸡的简洁勾勒塑造出善良朴实的形象。(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7. (1)“请求支援”的含意:①在网络游戏争斗中,“你”陷入困境后四处求救而不得;②“你”在网络里走到穷途末路,只好到现实求助于妈妈并得到支援;③网络游戏使许多青少年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急需社会支援,为其营造健康的环境。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D项,“这既是对母爱溺爱的批评”分析错误,应该是对母爱的颂扬。 故选D。 【6题详解】 题考查鉴赏塑造人物手法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对常见的人物塑造手法有所积累,然后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答案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明确手法,结合内容阐释手法,分析手法效果。本题题目是:小说描述母亲的文字并不多,但母亲的形象却十分突出。小说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简要分析。通读文章,结合“可是现在你没有了武器,也没有了士兵,更没有了兄弟和朋友。你呼天天不响,叫地地不应。等待你的,只有死路一条。你向你妈求援……你命令不了别人。你可以命令你妈”可知,作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张三、李四和王五的不能救助和母亲的立刻回应作对比,突出了母亲对孩子无保留的爱。同时以“你”在网络游戏中的艰难处境,衬托出母亲坚强后盾的形象。根据问文中“你妈六十多岁。你妈是一位农民。你妈连鸡都不敢杀”可知,作者用白描的手法简洁勾勒,塑造出了年岁已高、善良朴实的母亲形象。同时衬托出在救助孩子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定。根据文中“你妈说,好。我马上照办”可知,作者通过语言描写,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要求毫不犹豫的表现,从而凸显了母爱的伟大。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标题含义能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本题题目是“小说标题‘请求支援’有什么深刻含义”,也就是要求学生分析标题“请求支援”的含义。标题深刻含义要结合全文网络游戏和向母亲求助的情节推出。通读文章,本文写一个学生在虚拟的世界——网络游戏中陷入困境,四处需求支援而不得,最后只好到现实中用谎言(谎称学校收学费)求助妈妈,的到妈妈的支援。由此可以得出文章标题的两个表层含义:一个是在网络游戏争斗中,“你”陷入困境后四处求救而不得;二是“你”在网络里走到穷途末路,只好到现实求助于妈妈并得到支援。文章几乎通篇都写网络游戏,“你”沉迷于攻城略地的网络游戏之中,根据“你”请求朋友支援时的描述“你给神枪张三飞鸽传书,让他速来救你。几天后你得到消息,神枪张三早被一无名剑客杀于某个客栈”“你千里传音给铁拳李四,让他速来救你。铁拳李四回话说,现在我也被围,自身难保,如何救你”“你在城墙上放起求援的烟火,这烟火只有一招鲜王五才能看懂。一会儿王五放烟火回答你,他说,我正在攻城掠地,无暇管你。你好自为之”可看出“你”结交了朋友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你”在想朋友请求支援不果的情况下,转入现实,向妈妈寻求支援。向妈妈寻求支援竟然是撒谎,谎称学校要收学费。妈妈给钱之后,“你”是“用这五百块钱给你的游戏卡充值。你重新为自己装备了残阳剑和天女针。你单枪匹马冲出城外,将鬼见愁和他的精兵杀个精光”,反应当前社会中虚拟的网络游戏使许多青少年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急需社会支援,为其营造健康的环境。 【点睛】小说标题含义的解题思路: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 .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在作用方面,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等角度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4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初,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汉王还定三秦而东,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击降殷王而还。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平身间行杖剑亡。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与话而说之,乃拜平为都尉。遂与东伐项王。至彭域,为楚所败。引而还,收散兵至荥阳,以平为亚将,军广武。蜂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陈平既多以金反间于楚军。其明年,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乃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为齐王。用其奇计策,卒灭楚。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B. 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C. 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D. 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9.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 亚将,亚于大将,指副将、次将,古代常在大将后设亚将做副手。 C. 昆弟,兄弟,同昆仲,长日昆,次日仲,也常用来比喻亲密友好。 D. 爵邑,指爵位和封邑。古代君王常赐有功之臣爵位和领地以示奖赏。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平为士坎坷,事奉两主均不顺利。为魏王献计不被采纳,又受别人谗言低毁;为项羽击降殷王,却又因殷地失守而得罪项王,终弃项羽而去。 B. 陈平智慧过人,深得刘邦赏识重用。在与刘邦交流后即被封为都尉;面对谗言和刘邦责备,陈平真诚表白,尽管刘邦极力袒护诸将,仍对陈平表示信任。 C. 陈平善用计谋,帮助刘邦打败项羽。刘邦在荥阳被围的生死关头,陈平用反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君臣的关系,并用奇计妙策帮助刘邦消灭了项羽。 D. 陈平审时度势,及时规劝刘邦言行。曾直言劝谏刘邦应借鉴项羽为人的得失,在刘邦因韩信自立为齐王而恼怒时及时提醒刘邦冷静处理。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2)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3)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答案】8. B 9. A 10. B 11. (1)您侍奉魏国与之不合,于是侍奉楚国但又(中途)离开,现在又来跟随我,讲信用的人原来是这样三心二意的吗? (2)如果(我的计策)没有值得采用的,那么黄金都还在,请允许我封好送回官府,并请求辞职回家。 (3)现在把钟磬放到水里,即使大风浪不能使它发出声音 ,何况(放入)石头呢?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本句大概意思:但是大王您又能够大方地给人爵位、食邑,那些贪婪无耻好利忘义之徒又多归附汉王。如果您和项羽能够各自去掉自己的短处,吸取对方的长处,那么挥手之间天下就平定了。 AD项,“饶人以爵邑”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 C项,“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是完整的定语后置句,做“亦多归汉”的主语,所以在“者”后断句,排除C。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说法错误,《国语》是最早国别体著作。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极力袒护诸将”说法错误,“尽护诸将”的意思是“监督全体将领”,“护”是“监督”的意思。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不中,不合;事,侍奉;从吾游,跟随我;固,原来。 (2)使,如果;具,全、都;输,送;请骸骨,请求辞职回家。 (3)以,把;虽,即使;鸣,使……发出声音;而况石乎,何况(放入)石头呢。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陈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陈涉起兵并在陈地称王,立魏咎做魏王,陈平年少时就前往临济事奉魏王咎。劝谏魏王而不被采纳,有人进谗言诋毁他,陈平就逃离了。初,项羽攻占土地到黄河边上,陈平前往投奔项羽,跟随项羽入关攻破秦国,项羽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汉王平定三秦后又向东进军,殷王反叛楚国。项羽就让陈平做信武君,打败了殷王并迫使殷王投降后凯旋。项王让项悍任命陈平为都尉。过了不久,汉王攻下殷地,项王恼怒,将杀原来平定殷地的将吏。陈平害怕被杀,自己单身一人拿着宝剑抄小路逃走了。陈平于是到达修武投降汉军,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他进去,与他交流后非常高兴,就任命陈平为都尉。于是陈平跟随汉王向东讨伐项羽。到了彭城,被楚军打败。汉王领兵返回,一路上收集散兵到达荥阳,任命陈平为副将,驻扎在广武。周勃、灌婴等都诋毁陈平,汉王召来陈平责问道:“您侍奉魏国与之不合,于是侍奉楚国但又(中途)离开,现在又来跟随我,讲信用的人原来是这样三心二意的吗?”陈平说:“项王不能够信任人,他所信任、宠爱的,不是那些项氏宗族就是妻家的兄弟,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所以我陈平就离开楚王。我听说汉王能够用人,所以来归附大王。我空身而来,不接受钱财就没有办事的费用。如果我的计谋确有可以采纳的,希望大王采用;如果(我的计策)没有值得采用的,那么黄金都还在,请允许我封好送回官府,并请求辞职回家。”汉王于是向陈平道歉,丰厚地赏赐了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体将领。将领们才不敢再胡言乱语了。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汉军,把汉王围困在荥阳城。时间一长,汉王为这种困境感到忧虑,请求割让荥阳以西的地区来讲和。但项王不同意。汉王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不息,到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王做人,能以谦恭的态度爱惜人,所以那些具有清廉节操、喜欢礼仪的士人多归附他。至于论功行赏、授爵封邑时,却又把这些爵邑看得太重,士人因此又不愿归附他。如今大王您傲慢又缺乏礼仪,具有清廉节操的士人不来归附;但是大王您又能够大方地给人爵位、食邑,那些贪婪无耻好利忘义之徒又多归附汉王。如果您和项羽能够各自去掉自己的短处,吸取对方的长处,那么挥手之间天下就平定了。大王如果能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的计谋,离间楚国的君臣,让他们互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他们内部一定会互相残杀。(到那时)汉军可趁机发兵攻打他们,一定能够击败楚军。”汉王认为陈平说得对,于是拿出黄金四万斤给陈平。陈平用了很多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第二年,淮阴侯韩信打败了齐国,自立为齐王,派使者把这件事禀报给汉王。汉王大怒,斥骂韩信。陈平暗暗地踩汉王的脚,汉王也立即省悟,于是优厚地款待齐王使者,并派张子房立即封韩信为齐王。汉王采用陈平的奇计妙策,最终灭掉楚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①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②: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①吕叔潜:作者志同道合之友②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12.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人在中秋之夜,联想到与月亮有关的神话,“飞镜”运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形态,“金波”描绘了月光明亮的景象。 B. “被白发”表达了词人对嫦娥历经沧桑的形象化表述,“欺人奈何"以质问的方式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痛苦。 C. 词的下片,词人想象自己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强烈地表现了词人渴望收复山河的理想。 D. 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是一篇瑰丽激昂的优秀词章。 13. 请赏析“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精妙之处? 【答案】12. B 13. (1)词人运用想象,想砍去月中摇曳的树枝,这样月亮在人间洒下的的光辉更多。(2)挡住月光的“桂婆娑”暗指现实的黑暗(或指山河破碎的现实),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寄托了要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的理想主义与情怀。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项,“‘被白发’表达了词人对嫦娥历经沧桑的形象化表述”说法错误,这里的“被白发”指词人自己,“被白发”表达了词人白发已多、功业无成的慨叹。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词语句的能力。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句子内容;其次要看句子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歌的主旨,即作者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语句中包含的情感。本题要求赏析“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精妙之。“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意思是: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点睛】赏析诗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用语一般为“请赏析……句”“请赏析……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两句”。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 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有时还要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三)名句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中化用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用很少的笔墨给我们勾画出一幅夕照图,写出了在泰山顶端看到的安详、明媚,以及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 (3)爱情是诗歌吟咏的永恒话题,如《诗经•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________。”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叹门外楼头 (2). 悲恨相续 (3). 望晚日照城郭 (4). 汶水、徂徕如画 (5).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6). 搔首踟蹰 (7). 竟无语凝噎 (8). 又岂在朝朝暮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郭、汶、徂徕、踟蹰、凝噎、岂、暮。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3月25日零时起,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至27日,离鄂省际公路全部开通。 随着离鄂通道管控逐步解除,滞留湖北的人们可以启程了。 新闻里,湖北各地长途客运班线陆续恢复运行,专列专车始发,人们手持健康码,登车启程 ;( )。 而“通道”的另一头,是交通运输部门和目的地的“ ”。从这两日情况来看,交通运输部门为了做好运输服务保障,采取了留足乘车空间、供餐方式调整、开设专列专车、制定出站方案等办法;高速公路设立指定服务区,协调公安、卫健等部门加强防疫力量部署;目的地城市则提前对接,制定预案,从站台到家门,安排专人专车接站、筛查、分流、输送,防疫、公安等部门及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全程接运,以防出现盲区或漏洞。 中国“动起来”了。此刻,更应当点一盏灯,照亮那些游子返岗返乡的路。过去两个月中,那些滞留湖北的人们,为疫情防控付出极大努力、做出重大牺牲。各地在落实防控责任之时,多些 的理解,多些将心比心的关爱,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有可能将矛盾 ,将风险化于无形。“同袍之情”不但是体现在口号上,而且体现在不歧视、不排斥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百感交集 严阵以待 感同身受 防于微时 B. 感慨万千 严阵以待 设身处地 防于微时 C. 百感交集 枕戈待旦 设身处地 防患未然 D. 感慨万千 枕戈待旦 感同身受 防患未然 16.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公路检疫卡点、路障陆续拆除,执勤人员也撤离了坚守两个月岗位。 B. 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执勤人员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公路检疫卡点、路障也陆续拆除。 C. 公路检疫卡点、路障陆续拆除,执勤人员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 D. 执勤人员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公路检疫卡点、路障也陆续拆除,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同袍之情”不但体现在口号上,而且体现在不歧视、不排斥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B. “同袍之情”不是体现在口号上,而是体现在不歧视、不排斥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C. “同袍之情”不仅仅体现在口号上,更体现在不排斥、不歧视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D. “同袍之情”不是体现在口号上,而是体现在不排斥、不歧视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答案】15. B 16. C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感慨万千: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百感交集: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第一处强调变化大引起感想,故用“感慨万千”。 第二处,严阵以待:严,严肃整齐;严阵,整齐严正的阵势;待,等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枕戈待旦: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两个词都有“警惕性高,等待敌人”的含义。但“严阵以待”偏重在做好了充分准备,等待来犯的敌人;“枕戈待旦”偏重在杀敌心切,等待杀敌。此处应填“严阵以待”。 第三处,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感同身受”一般作谓语,不作定语;“设身处地”一般作谓语和状语,也可作定语,此处强调是什么样的理解,应填“设身处地”。 第四处,防于微时:防止在微小的时候。防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语境强调的是对“矛盾”的态度,应填“防于微时”。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瞻前顾后,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 根据句子前的分号可知,“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一句中的“因此”并非指因前文的“感慨万千”,故可排除A、B两项;D项中前两句语序颠倒了,应排除。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进行比较、辨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一处是逻辑关系错误,一处是语序错误。根据语境,本句应为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故排除A、C两项;B项中“不歧视”比“不排斥”程度更深,应置于后,排除B项。 故选D。 18.下面文段至少四处有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疫情面前,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②“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切断疫情传播过程、防止扩散的最有效措施。③只要据实报告,就可以使自己获得及时隔离与救治,④让亲友乃至更多人做好必要防护,更能让管理部门充分掌握疫情和警示,便于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⑤如此,才有利于疫情防控大局,也是对自己和亲友的负责之举。⑥相继曝光的隐瞒案例在给我们不断地敲响警钟,疫情防控工作仍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 【答案】②句,“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应改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疫情传播过程”不搭配,改为“切断疫情传播途径”。③句,应将“只要……就……”换成“只有……才……”。④句,“掌握疫情和警示”改为“掌握疫情和警示信息”;“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改为“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措施”。⑥句,“给我们不断地敲响警钟”改为“不断地给我们敲响警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②句,“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不合逻辑,应改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疫情传播过程”中,“切断”“过程”搭配不当。 ③句,关联词运用不当,“只要……就……”表述绝对化,换成表示条件关系的“只有……才……”。 ④句,成分残缺,“掌握疫情和警示”“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都缺少宾语,改为“掌握疫情和警示信息”,“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⑥句,语序不当,“给我们不断地敲响警钟”改为“不断地给我们敲响警钟”。 19.请对下面文字进行压缩,概括“方舱医院”有哪些特点。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方舱医院,是由活动的“房子”建成,在野战条件下,以医疗方舱、技术保障方舱、病房单元、生活保障单元及运力等为主要组成。方舱医院可以根据要求迅速分区、分模块展开,在短时间内达到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要求,隔离传染源并通过调配的专业救治力量积极救治患者,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我国方舱医院先后参加了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在参演和执行各种应急保障任务中经受住了全面考验。建固定的新医院受很多条件的限制,人力、物力、财力成本也很高,而方舱医院恰恰能弥补这些不足。 【答案】(1)模块化(单元)组合,机动灵活;(2)开展救治迅速积极,治愈率提高;(2)多次经受考验,受条件限制少,成本相对较低。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 结合“方舱医院可以根据要求迅速分区、分模块展开”分析,概括为模块化(单元)组合,机动灵活; 结合“在短时间内达到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要求,隔离传染源并通过调配的专业救治力量积极救治患者,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分析,概括为开展救治迅速积极,治愈率提高; 结合“我国方舱医院先后参加了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在参演和执行各种应急保障任务中经受住了全面考验。建固定的新医院受很多条件的限制,人力、物力、财力成本也很高,而方舱医院恰恰能弥补这些不足”分析,概括为多次经受考验,受条件限制少,成本相对较低。 20.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写作。 2020 年初,新冠病毒肆虐,在疫情严重的时候,全国人民支援湖北。4月8日,战疫两个多月的武汉解封,荆楚大地,重焕新生。走出疫情阴霾的中国,走上了支援国际抗疫的道路。据报道,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12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医疗物资援助;中国还向世卫组织捐助2000万美元,累计向11国派出13批医疗专家组。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捐赠了医疗物资。 对此,国人有赞同,有不解;国际上甚至有人诋毁、污蔑。作为一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中学生,你怎么看待此事?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中国对外援助尽显大国风范 “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在全球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中国秉承一贯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克服自身困难,主动向世界多国提供医疗专家、抗疫经验、医疗物资等方面的援助,我认为这不仅彰显了危难中肝胆相照的大爱情怀,更体现了大国担当、彰显了大国风范。 全球战“疫”中,有一种理念,彰显中国风范。“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中国人民历来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体现着兼济天下的胸襟气度、协和万邦的外交风范。近年来,印尼海啸、海地大地震、非洲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和人民都给予受灾国无私的帮助与支援。如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中国一如既往的奉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着公开、透明及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及时向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抗疫经验;发布了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6版防控方案,翻译成多语种同世界各国分享;钟南山等一批中国专家频繁与东盟、中亚、欧洲、美国的有关专家进行连线,介绍中国的诊疗方案。这些措施为各国争取到宝贵的“机会窗口”,是大国责任的兑现、大国担当的诠释、大国风范的彰显。 全球战“疫”中,有一种援助,送去中国温暖。患难之处见真情,雪中送炭暖人心。疫情没有国界,但中国的爱心和行动却跨越了国界,“温暖”着地球村。疫情发生后,中国克服自身困难,积极帮助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得知日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不足,中方紧急捐赠一批检测试剂盒;韩国大邱疫情形势严峻,中方紧急筹备大量医用口罩;意大利疫情暴发,中方紧急派出医疗专家团队驰援;巴基斯坦面临疫情、蝗虫双重灾害,中方及时提供灭虫设备、灭虫药剂;中国女孩在日本街头免费发放口罩……从官方到民间、从企业到个人,一场援助世界的中国行动喷涌着巨大“暖流”。捐赠有价,情义无价。中国的每一份帮助,展现的都是雪中送炭的大爱大义,都是肝胆相照的“中国温度”。 全球战“疫”中,有一种赞赏,饱含中国情谊。“人心之间,有路相通。”对于中国的援助,世卫组织和各国政要以及外国民众纷纷表示感谢和赞许,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心心相印的友好情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中国在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中作出了“了不起”的努力,中国人民“正在为全人类作贡献”;韩国媒体《中央日报》发文感谢中国:韩国有句话叫“雨后地更坚”,抗击疫情,我们是守望相助的伙伴;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全力支持伊朗的战“疫”工作,这是一个很好的国际医疗合作范例;一位意大利小伙子为了感谢中国危难时刻伸出援手,专门一字一句学唱中国国歌;西班牙网友发起“感谢中国”热词标签……一句句感谢、一声声赞许,定格了中国在抗击疫情的全球战役中,为世界各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感人时刻,饱含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今天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正在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健康福祉不断做出新贡献。我们相信,只要世界各国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彼此扶持,互相援助,分享经验,共克时艰,就一定会让安宁祥和的阳光普照地球村。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动笔前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和写作要求,明确自己要完成的写作任务到底是什么。从材料内容来看,围绕新冠肺炎,向我们展示了新冠病毒疫情严重的时候,全国人民支援湖北,和走出疫情阴霾的中国,走上了支援国际抗疫的道路,慷慨捐助的情况。从任务要求来看,“对此,国人有赞同,有不解;国际上甚至有人诋毁、污蔑”,这里“此”指的是材料中提到的捐助一事;“你怎么看待此事”,“此”的理解对象可以是“国人的赞同”,或“国人的不解”,或“国际上的污蔑和诋毁”。写作时,首先要回答“你怎么看待此事”,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然后分析阐释理由。论述时注意多角度展开,把握好说理的分寸。本文适合写成议论文。 参考立意: 1.中国援助,是全球抗疫的希望之光 2.命运与共,守望相助 3.中国援助彰显大国担当 4.善意善举自当肯定,方式方法不可不慎 5面对诋毁,做好自己,行大义,清者自清 6.面对误解,用合适的方式传达、宣传善意 可用素材: 1.守望相助、大爱无疆。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湖北有难,全国支援。19省市对口支援湖北各市,从医疗支援到生活支援,从物质支援到精神支援,举国上下守望相助,凸显全国一盘棋的要义所在。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我国向疫情严重的国家派出医疗队、力所能及提供防控物资。这种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行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 2.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向他国援助医疗防护物资。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表示,“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各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的援助有效缓解了疫情严重国家的医疗防护物资紧缺问题,为世界战疫提供了巨大助力。 3.“中国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国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此前,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国际社会对中国提供的政治支持以及79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为中国人民提供的抗疫物资援助。“因此,当疫情在中国基本得到控制后,中国要投桃报李。”阮宗泽指出。在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中,一个国家的胜利还远远不够,只有全球都取得了胜利,我们才能说这场抗疫战取得了最终胜利。未来,中国也必将和国际社会站在一起,共同携手应对疫情的考验。 4.近年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不少力所能及的援助。在对外援助工作中,中国坚持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理念,探索创新援助路径,为发展中国家发展自强提供了有益帮助。西方国家有些人故意抹黑中国,他们没有根据地指责“中国援助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债务危机”,甚至将中国的对外援助与所谓“新殖民主义”联系起来。针对这些说法,我们有必要讲清我们的立场,讲好中国对外援助故事。 对外援助原本是发达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联合国相关文件对此有明确要求和规定。作为衡量各国对外援助支出的重要指标,联合国提出发达国家官方发展援助与国民总收入之比应为0.7%。但在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28个成员国中,多数发达国家对外援助支出低于联合国标准。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的行为难能可贵。 5.中国的对外援助坚持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始终尊重受援国的自主意愿和实际需求,坚持平等协商,不搞模式输出,致力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的根本区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主动对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规划,通过援外培训提升受援国发展能力。中国注重支持受援国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大量切实惠及国计民生的项目,助力受援国减贫发展,增强受援国人民的获得感。公道自在人心。中国的这些努力得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认同。让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不仅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胸怀与担当,也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 6.中国向其他国家伸出援手,是感同身受的理解和休戚与共的支持,展现了守望相助、风雨同舟的患难真情,不仅为危难中的各国人民提供了物质援助,更提供了精神鼓舞,传递了鼎力相助的中国力量。我们看到,中方捐赠伊朗物资写有“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捐赠韩国物资写有“岁寒松柏,长毋相忘”“道不远人,人无异国”;捐赠日本物资写有“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小米集团捐赠给意大利的物资上印着古罗马时代哲学家赛内加的一句话: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这些暖心的寄语、朴实的行动,无不表明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刻,中国力量从未缺席,这既是为对方加油打气,更带给异国友人温暖和感动,彰显着“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中国情怀。 参考结构: 中国对外援助尽显大国风范 第一部分,明确立场,提出观点。开门见山地呼应了作文任务——你怎么看待此事,并提出观点:我认为这不仅彰显了危难中肝胆相照的大爱情怀,更体现了大国担当、彰显大国风范。 第二部分,分层展开,论证观点。二、三、四段采用并列式结构,三个分论点“全球战‘疫’中,有一种理念,彰显中国风范”“全球战‘疫’中,有一种援助,送去中国温暖”“全球战‘疫’中,有一种赞赏,饱含中国情谊”,从援助理念、援助性质、援助回应三个角度剖析对外援助的内涵及意义。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展望前景。结合中国的世界地位指出:只要世界各国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互相援助,共克时艰,就一定会让安宁祥和的阳光普照地球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