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网上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网上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高二语文网上检测卷 ‎(2020.4.18)‎ ‎(完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默写(20分)‎ ‎1.(1)君子之仕也,_________。________ ,已知之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_________,钻之弥坚。_________,忽焉在后。(《当仁,不让于师》)‎ ‎(3)子曰:“_________,则远怨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子曰:“_________,不可以长处乐。_________,知者利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君子去仁,_________,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_________,颠沛必于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子曰:“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有教无类》)‎ ‎(7)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_________,_________。(《王何必曰利》)‎ ‎(8)在天者莫明于日月,_________,在物者莫明于珠玉,_________。(《大天而思之,孰与物蓄而制之》)‎ ‎(9)_________,天下大事必作于细。_________,故能成其大。(《有无相生》)‎ ‎(10)________,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_________?(《鹏之徙于南冥》)‎ ‎(11)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答案】(1) 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 (2) 仰之弥高 瞻之在前 (3)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4)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仁者安仁 (5) 恶乎成名 造次必于是 (6)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7)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8) 在地者莫明于水火 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9)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10) 若夫乘天地之正 彼且恶乎待哉 (11) 开琼筵以坐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弥、瞻、躬自厚、恶乎、不愤、不启、不悱、莫琼筵,坐花。‎ - 22 -‎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二、语言基础知识(共27分)‎ ‎2.下列各项,注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揠(yà)苗 跬(wā)步 见危授命 闻义不能徒 B. 不慊(qiàn)于心 春省(xǐng)耕而补不足 流连荒亡 臣拭其君 C. 荑稗(bài) 庠(xiáng)序 社稷次之 莞尔而笑 D. 荷蓧(diào) 要(yào)誉 闵其苗之不长 孳孳为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积累的字音、字形知识技巧进行辨析,平时要关注同义词、近义词、形近字、音同音近字的积累。‎ A项,“跬(wā)步”应为“跬(kuǐ)步”;“徒”应写作“徙”。‎ B项,“不慊(qiàn)于心”应为“不慊(qiè)于心”;“拭”应写作“弑”。‎ D项,“要(yào)誉”应为“要(yāo)誉。‎ 故选C。‎ ‎3.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是( )‎ A. 使匠石斫(zhuó)之 巨缁(zī) 运金成风 汗流至踵 B. 离而腊(là)之 辁(quán)才讽说 越俎代庖 涸辙之鲋 C. 非醴(lǐ)泉不饮 不龟(jūn)手之药 形容枯缟 见笑大方 D. 絜(xié)之百围 孑孓(jué) 以管窥天 绰约如处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 A项,“运金成风”应写作“运斤成风”;‎ B项,“离而腊(là)之”应为“离而腊(xī)之”;‎ C项,“形容枯缟”应写作“形容枯槁”。‎ 故选D。‎ - 22 -‎ ‎4.下列各项,对词语的解释没有错误的是( )‎ A. 郢人垩漫其鼻端 漫:布满 措杯水其肘上 措:安放 B. 尔于中也殆矣夫 殆:危险 莫不厌若鱼者 厌:不喜欢 C. 饰小说以干县令 干:讨好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卖 D. 见利轻亡其身 轻:轻易 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累:拖累,祸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A项,漫:污,弄脏。句意:有个楚国的人把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 B项,厌:饱食,满足。句意:没有不饱食这条鱼的。‎ C项,干:求,请求。句意:凭借浅薄荒诞的言论获得崇高的声誉。‎ 故选D。‎ ‎【点睛】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5.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强:强迫 ‎ 仁之端也 端:萌芽或发端 B. 无是,馁也 馁:空虚 ‎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遗:遗弃 - 22 -‎ C. 其横逆由是也 由:遵循 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更加 D. 暴之于民而受之 暴:显 践天子位焉 践:登上,承袭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A项,强:竭力、尽力。句意:努力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求仁的道路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B项,馁:饥饿,引申为丧气,萎靡不振。句意:没有义与道,它就会软弱无力了。‎ C项,由:同“犹”,尚且,还。句意: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 故选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6.下列画线词与例句中画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A. 贤贤易色 B.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C.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D.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例句,易:改变。‎ A项,易:不看重;‎ B项,易:改变;‎ C项,易:容易;‎ D项,易:意动用法,把……看得很容易。‎ 故选B。‎ - 22 -‎ ‎7.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 B. 胁息然后带 C.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D. 谨上为凿一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活用的类型,掌握判断的方法,再审读选项仔细比对。‎ A项,野:名词作状语,在郊野。句意:因此诸侯不相爱就一定在郊野战斗。‎ B项,带:名词作动词,系腰带。句意: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 C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句意: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 D项,上:名词作状语,在上。句意:谨慎地在墙上开凿一道门户。‎ 故选B。‎ ‎【点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来推断。它包括: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意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动词为动用法; 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等。‎ ‎8.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份,补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B. 以(其)亏人愈多 C. 夫奚说书其不义以(之)遗后世哉?‎ D. 不义不富(之),不义不贵(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此题考查省略句。‎ C项,“以”是目的连词“来”,后面没有省略。句意:又如何解释把那称赞不义行为的话记载下来来留给后世呢?‎ 故选C。‎ - 22 -‎ ‎【点睛】古代汉语中的特殊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 无端崖之辞 鹏之徙于南冥也 B. 尧以天下让许由 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 C. 是射之射 是不材之木也 D.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并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 A项,助词,相当于“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介词,把;介词,因为。‎ C项,均为指示代词,这。‎ D项,副词,将要;连词,况且 故选C。‎ ‎【点睛】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 ‎10.下列寓言故事按出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揠苗助长 ②守株待兔 ③贤贤易色 ④三虱争讼 ‎⑤坎井之蛙 ⑥郢书燕说 ⑦邯郸学步 ⑧望洋兴叹 ‎⑨以五十步笑百步⑩里仁为美 A. ①②⑨/③④⑦⑩/⑤⑥⑧‎ - 22 -‎ B. ①⑦/②③④⑥/⑤⑧/⑨⑩‎ C. ①②⑦⑨/③④⑤/⑥⑧⑩‎ D. ①⑨/②④⑥/③⑩/⑤⑦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考查寓言故事的出处。‎ ‎①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②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 ‎③贤贤易色,出自《论语·学而》;‎ ‎④三虱争讼,出自《韩非子•说林下》;‎ ‎⑤坎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 ‎⑥郢书燕说,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⑦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 ‎⑧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秋水》‎ ‎⑨以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⑩里仁为美,出自《论语》。‎ 故选D。‎ 三、课内文言文(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 22 -‎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迨诸父异爨 异爨:分灶做饭 B. 先妣抚之甚厚 先妣:去世的祖母 C. 室西连于中闺 中闺:内室 D 吾家读书久不效 不效:科举无成就 ‎1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铁事。‎ B. 这段文字所选三个事例,都是写“悲”,在情感的表达上是一致的,在记述中寄寓感叹,含蓄而有节制。‎ C. 作者在对往事的回忆中,似隐含着对光阴易逝、怀才不遇、有负亲人所望等感慨,读之真切、感人。‎ D. 文章善于选取生活中平实真切的细节和场面,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表现人物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 ‎13.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答案】11. B 12. B ‎ ‎13. 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见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作答本题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实词的意义,或者是用代入法将加点的实词带入句中去理解,或者以字形推断字的词性和意思。‎ B项,“先妣”,指去世的母亲。句意:去世的母亲对她很好。‎ 故选B。‎ ‎【12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 B项,“在情感的表达上是一致的”错误,所选三个事例,都是写“悲”,但情感的表达不一致,情感抒发有层次感,由沉稳到强烈。‎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若,你的;竟日,整天;大类,很像。‎ ‎【点睛】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 22 -‎ 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已经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里。”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事物,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四、文化经典阅读(共16分) ‎ ‎(一)(8分)‎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②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③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 ‎14. 下列各项中,对所选语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孟子看来,君子应当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 B. 孔子认为,仁就在自己的身心上。修养仁德,既在于自己,更在于别人。‎ C. 在孟子看来,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有所不同。‎ D. 孟子认为,君子践仁存礼,是一个基于仁和礼的人,是懂得爱与敬的人。‎ ‎15. 结合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曾子和孟子在论述“仁”时其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答案】14. B 15. ①孔子强调要克制自己,以此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同时也就达到了“仁”的境界。②曾子强调自身对“仁”的担当,认为“士”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有使命感,把实现“仁”看作是自己肩负的使命,并为之奋斗终生(。③孟子强调彼此之间要以“仁”相待,他认为“君子”要以“仁”和“礼”存心,从爱人、敬人出发,使他人潜移默化,彼此能以“仁”“礼”相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 B项,“既在于自己,更在于别人”错误,原文“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意思是,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所以,孔子认为“行仁在于自己”。‎ 故选B。‎ - 22 -‎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并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评价。‎ 在论述“仁”时,孔子“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意思是,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可见孔子强调要克制自己。曾子“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以仁爱为己任,这不是责任重大吗?死亡之后方才停止努力,这不是道路遥远吗?可见曾子强调自身对“仁”的担当。孟子“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意思是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可见孟子强调彼此之间要以“仁”相待。据此找出三者的侧重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即可。‎ ‎【点睛】主观概括型筛选信息题的解题步骤可以概括为:明确概括要求—划定信息筛选的范围—按要求提取信息并进行概括。‎ ‎1.明确概括要求。要对题干要求进行适当的分解,明确信息筛选的目标、答题的范围。‎ ‎2.划定信息筛选的范围。根据题干要求的提示和原文的思路层次,划定信息筛选的范围,切记宁多勿漏。‎ ‎3.按要求提取信息并进行概括。“提取”,就是根据筛选的目标,从原文中提取出相关内容;“概括”就是用简练的语言对提取出的内容进行压缩提炼。‎ 参考译文:‎ ‎①有一次,颜回请教问孔子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②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这是因为士的责任重大而道路遥远。以仁爱为己任,这不是责任重大吗?死亡之后方才停止努力,这不是道路遥远吗?”‎ ‎③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 ‎(二)(8分)‎ 阅读下面的两个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1)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①。充虞请曰②:“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③‎ - 22 -‎ ‎,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④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⑤乎?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选自《公孙丑下》) ‎ ‎(2)孟子曰:“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徐子以告孟子。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 ‎(选自《滕文公上》)‎ ‎【注】①嬴:齐国南部邑名,在今山东莱芜县西北。②充虞:孟子弟子。③严:急迫。④为:与。⑤恔:音xiào,畅快,满意。‎ ‎16. 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母亲去世,他命弟子充虞打造了一个华美的棺椁,充虞对此感到不解。‎ B. 孟子认为君子不论自己贫富与否,一定要厚葬亲人才算尽孝。‎ C. 孟子认为夷子厚葬其亲,说明夷子是用他自己所鄙薄的方式来对待亲人。‎ D. 孟子认为人们之所以要去保护在地上爬、将掉到井里的婴儿,是因为婴儿是无辜的。‎ ‎17. 请谈谈上面两个选段所体现的儒家与墨家的观点有哪些不同?‎ ‎【答案】16. B 17. ①在丧葬问题上,儒家提倡在符合礼制、自身财力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厚葬其亲,而墨家则提倡薄葬。②在人际交往中,儒家提倡的“仁爱”是遵从“一本”的,有差别有等级的爱。例如君子对亲人的爱与对他人的爱就应该是亲疏有别的。而墨家提倡的“兼爱”是遵从“二本”的,没有差别不分等级的爱。‎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 B项,“不论自己贫富与否”、“一定”说法都太绝对,不符合孟子的本意。孟子认为“得之为有财”,君子可以厚葬其亲,但需要在自己的财力足够又不违背礼的情况。‎ 故选B。‎ - 22 -‎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并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评价。‎ 儒家与墨家的不同观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丧葬问题上,儒家“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提倡厚葬;墨家“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提倡薄葬;在人际交往中,儒家“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提倡有差别有等级的爱;墨家“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而夷子二本故也”,提倡没有差别不分等级的爱。据此从两个角度分别概括儒家和墨家的观点即可。‎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 ‎(一)孟子从齐国到鲁国去(安葬母亲),返回齐国时,在嬴地停留。充虞请问道:“前些日子您不知道我缺乏能力,派我监理打造棺椁的事,当时事情匆迫,我不敢请教。现在想冒昧地问一下:那棺椁似乎太华美了吧?” 孟子说:“上古时候,棺椁没有规定的厚度,中古时候,棺厚七寸,椁的厚度同棺相称。从天子到平民百姓,(棺椁讲究)不只是为了好看,而是这样才称尽了孝心。(由于等级的限制)不能用(好的棺椁),就不会称心;没有钱财用好的棺椁,也不会称心。既有资格又有钱财,古人就都用好棺椁,为什么偏我不能这样?而且为了避免泥土挨近死者的肌肤(而用厚棺椁),对于孝子之心岂不是一件感到慰藉的事吗?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君子是不会因为爱惜天下财物而从俭办父母的丧事的。”‎ - 22 -‎ ‎(二)孟子说:“我听说夷子是墨家学者,墨家办理丧事是以薄葬作为原则的。夷子想用它来改变天下的习俗,岂不是认为不薄葬就不值得称道吗?然而夷子却厚葬自己的父母,那是用他自己所鄙薄的方式来对待双亲了。”徐辟把孟子的话告诉了夷子。夷子说:“按儒家的说法,古代的圣人(爱护百姓)就像爱护初生的婴儿,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认为是说,爱是没有差别不分等级的,只是施行起来是从自己的父母开始。”徐辟又把这话转告给孟子。孟子说:“夷子真认为爱自己的侄子就像爱邻人的婴儿一样吗?他只抓住了这一点:婴儿在地上爬,就要掉进井里了,这不是婴儿的过错,(所以人人去救。他以为这就是爱不分差别等级。)再说天生万物,使它们只有一个本源,(人只有父母一个本源。)然而夷子(主张爱不分差别等级,)是他认为有两个本源的缘故。‎ 五.古文观止阅读(11分)‎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1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累:连续 B. 杳莫测其所穷 穷:尽、完 C. 水有瞿塘、滟滪之虞 虞:预料 D. 嗜奇之士恨焉。 恨:遗憾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2 -‎ A. 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 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 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 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20.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 ‎【答案】18. C 19. A ‎ ‎20.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庭学君归去之后,大概会尝试探求一番吧?‎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C项,虞:忧患、忧虑。句意:水路上有瞿塘峡、滟滪堆之类的忧虑。‎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A项,“非……有才能、会写文章……的人不能到达”理解错误,原文“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意思是,不是有文学才能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没有收获。有才能、会写文章的人游览了会有收获,不能说明就肯定能入蜀地。‎ 故选A。‎ ‎【20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得无……乎,莫非……吗;其,推测语气,大概;试,尝试;求,探求。‎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只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陆路上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水路上有瞿塘峡、滟滪堆之类的忧虑。骑着马走,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连续十来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俯瞰,绝险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颤抖。水中行船,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诡异,船只一旦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就被撞得粉碎像泥土般下沉,船中人便喂饱了江中鱼鳖之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有文学才能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没有收获;不是身壮体强的人,大多老死在那里。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遗憾。‎ 天台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从大将北征,颇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了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名人住过的地方。入川后,凡是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扎戍守的遗迹,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投、赋文咏诗、歌唱吟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去游历观览的。他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来记写那景物时世的变迁。于是他的诗歌愈加精妙。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 22 -‎ 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到了壮年可以出游时,四面八方战火纷飞,没有落脚的地方。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远到海边,合而成为一家,而我年龄更加大了。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间甘居陋室,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庭学君归去之后,大概会尝试探求一番吧?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就请把它告诉给我,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我也会不仅是惭愧一下就完了啊!)‎ 六.(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21.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 ”一句的注释。‎ ‎2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 ‎【答案】21. 浩然之气 ‎ ‎22. (1)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 ‎(2)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 ‎【解析】‎ ‎【21题详解】‎ 依据文段中“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表达的内容,不难想到这句话正是对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解读。‎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2题详解】‎ 由划线句子“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可以概括出“知言,能明道义,于天下之事无疑”“养气,能配道义,于天下之事无惧”两方面的功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22 -‎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篇》)‎ 材料二:‎ 宁儿:我的好儿子,你最近学习可好?爸爸我在前线为你担忧着,你要记住邹家的祖训——勤奋读书,学有成就,做事要立志向上,竞争优胜。爸爸我是一个军人,战场就在眼前,如果我不幸以身殉战,那是我作为军人的神圣天职。宁儿,我的好儿子,你要记住爸爸的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宁儿,作为中华的热血男儿,一定要担当起报效国家的大任。牵挂着你的爷爷、奶奶和全家人,盼望着早日与你们团聚在一起。‎ ‎(抗日战争烈士邹绍孟写于1938年3月11日的“烽火家书”)‎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读后感,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用于本校校刊“青春·修身”专栏投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青春的责任 青春,一个多么美好而又令人向往的字眼。它是热情的,张狂的。而责任,它并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有的可能仅是岩石般的冷峻。正如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是否记得1919年的5月4日?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一群青年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肩膀担起了救亡图存的重任,他们用青春,扛起了救国家于水火的担子。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责任”二字,用青春,用热血,用生命去履行,去捍卫。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五四”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是一种精神,表现出青年人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对我们民族炽热的爱,表现着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 - 22 -‎ 热爱祖国,不仅仅是我们的一种责任,更是我们青年人肩负的使命。仰望长空,历史的星空依然闪耀,我们的祖国古老而伟大。蔡伦纸上写着她的智慧,指南针上旋转着她的方向。刀光剑影下,她一次次回归和平,精神劫难中她一次次重获新生。为了祖国的成长,无数人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为了祖国的繁荣又有多少人燃尽了青春和生命。即使在帝国主义的炮火中,中国人依然用不屈的脊梁挺起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尊严。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再次凑响整个校园,这沸腾了几代人热血的旋律,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航天科技的蓬勃发展,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向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的崛起。‎ 今天的我们虽然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硝烟,但我们面前的任务同样艰巨,我们的肩上肩负着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实现“中国梦”这一重要的使命,所以,我们要肩负美好而崇高的理想,用我们青春的汗水,拼出祖国光辉的未来。‎ 同学们,青春不是游戏人生,它是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它是那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回音;青春不是粉面桃腮,它是迎难而上,吃苦耐劳,它是那一句“有国才有家”的气魄。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让我们带上“责任”,充实,勇敢,无悔地走好“青春”这一程,让青春与责任相伴,折射出人生的光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共分两则,一则是《论语·学而篇》中孔子教导弟子的话,意思是: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第二则是抗日战争烈士邹绍孟写于1938年3月11日的“烽火家书”中,邹绍孟教导儿子宁儿的信,其中有邹家的祖训:勤奋读书,学有成就,做事要立志向上,竞争优胜;也有自己为儿子以身作则,教导儿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后面是这次作文的要求: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读后感,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用于本校校刊“青春·修身”专栏投稿。由此不难看出本次作文的两个关键词“青春”“修身”,这是要引导青年人思考如何修身。考生只要围绕两个关键词谈自己的看法即可,至于“修身”的内容,可以写材料中提供的这些,也可以写其他自己想到的内容。‎ 参考立意:‎ ‎1、青年要明德修身,才不负青春韶华;‎ ‎2、修养身心,扛起青春的责任;‎ ‎3、修身,青春的底色;‎ ‎4、孝悌、诚信、爱国,是我辈青春的旗帜 - 22 -‎ 结构示例:题目是《当代青年修身三境界》。开头以周国平人生三境界引出青年精神三境界。中间分为三个分论点:第一境界是基于家国情怀而构筑起来的社会意识,第二境界是基于世界视角而展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第三境界是在前两者的反思与重构之下返璞归真的平凡意识。三个层次层层递进,或引证、或说理、或对比,论证思路严密,说理透辟。结尾扣住“青春”,呼唤,达到此三境界,方能成就与贡献,方能无怨无悔于昂扬奋斗的青春时代。‎ 参考素材:‎ ‎1、龙的传人,是我们中华儿女特有的称号,炎黄子孙,是所有中国人的代名词。中国有着五千年之多的文化历史,在这生命最灿烂的季节里,我们理应不辜负青春,做一个有用的人。孔夫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代词人李清照说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确活在世上,就要做人中豪杰,死去也要成为英雄,这些是古人所传承下来的远大抱负,这些都是他们留给我们的盛世经典。‎ ‎2、现如今,中国仍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90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救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3、追求实干,做好新时代‘四有青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新一代青年在改革开放春分的沐浴滋润下成长,深得国家和党的精心培养。而今我们已经步入社会,即将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我们要牢记党和国家给予我们的厚望,要主动把责任勇挑于肩。在这个过程,我们要像习总书记所强调那样进行自我思想淬炼、政治历练、时间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这些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脚踏实地,追求实干,戒躁戒躁。‘四有青年’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我们新一代青年不仅要在工作中追求这样的境界,更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为周围的人做好模范。‎ ‎【点睛】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1)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 22 -‎ ‎(2)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3)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4)递进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5)综合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 ‎ - 22 -‎ - 2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