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考点学案三、四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考点学案三、四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考点学案三、四 学案 基础学案三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课时跟踪练 题组一 基础练 一、判断句式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D项,①为一般句式,②为判断句。‎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D.莲,花之君子者也 解析:C项为被动句,其他三句为判断句。‎ 答案:C 二、被动句式练 ‎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D项①②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D 三、倒装句式练 ‎4.谓语前置句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渺渺兮予怀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谁可使者 D.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解析: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余三项为谓语前置句。A项应为“予怀渺渺”,B项应为“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安在”,C项应为“可使者谁”。‎ 答案:D ‎5.宾语前置句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D项①②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D ‎6.定语后置句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解析:D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D ‎7.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下列各句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句是(  )‎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B.能谤讥于市朝 C.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D.故燕王欲结于君 解析:“于”应译为“到”。‎ 答案:C 四、省略句式练 ‎8.补充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2)将军战(  )河北,臣战(  )河南。‎ ‎(3)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 ‎(4)杀人如(  )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 ‎(5)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  )狱门外。‎ 答案:(1)鼓 鼓  (2) 于 于 (3)之,指蔺相如 (4)恐 能 (5)俟 五、固定句式练 ‎9.对下列固定句式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①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②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③孰与,译为“与……一起”‎ ‎④奚以……为,译为“凭什么……呢”‎ ‎⑤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 ‎⑥不亦……乎,译为“不也……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 解析:③表比较,应译为“与……比,谁……”。④表反问,应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答案:C 题组二 语段练 ‎10.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知扬州。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①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节选自《宋史·刘敞传》)‎ ‎[注] ①傅致:罗织。‎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解析:“为己直”,结合语境翻译为“为自己申冤”;“乃”,才;“……者,……也”是判断句。‎ 答案: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申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 ‎【参考译文】‎ 刘敞,字原父。考中庆历年间进士,殿试获得第一名。做扬州知州。天长县审问王甲杀人一案,案件已经审结,刘敞见到王甲并体察到了他的冤情,王甲害怕官吏,不敢自白冤情。刘敞把这一案件交给户曹杜诱(重新审理),杜诱不但不能为王甲平反,反而罗织罪证使案件更不可破。将判决关押,刘敞说:“王甲是冤枉的。”亲自查究讯问这一案件。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申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这件事被相互传告,人们认为刘敞明智如神。‎ ‎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解析:“……者……也”是判断句;“事”,侍奉;“重于齐”是被动句。‎ 答案: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参考译文】‎ 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他在朝廷上,国君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1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 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解析:两处倒装为重点:“殓以嫁时之衣”,介宾短语后置;“甚矣吾贫可知也”,主谓倒装。‎ 答案:我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参考译文】‎ 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我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13.(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解析:“不吾索”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吾索”即“不索吾”;“俱”,一起,一同;“庶或”,差不多,或许;“济”,成功。‎ 答案: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参考译文】‎ 过了五天,没有愿意承担藏匿太子这件事的人。孙傅说:“我是太子傅,应当和太子同生共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于是跟随太子出城。‎ ‎14.(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梁熙)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解析:“于”,向;“誓于神”即“于神誓”;“污”,玷污;“自污”即“污自”,宾语前置。‎ 答案:(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参考译文】‎ 先生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先生在咸宁做官半年,回朝后又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 ‎1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诏以立(指传主赵立)守楚州。……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指盗贼首领)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 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解析:“窟穴”是名词用作动词,建造巢穴;“绝”是副词,坚决;“与”后省略了“之”字;“梗”是“阻塞”的意思。‎ 答案: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参考译文】‎ 皇帝下诏让赵立留守楚州。……承州、楚州之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个大湖,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1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殡葬皆出其手。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 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 解析:“丧”,动词,去世;“无乃……欤”,固定句式,恐怕……吧。‎ 答案:朋友去世(您)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参考译文】‎ 沈甸华去世,潜斋两天没吃饭,敬恒问他说:“朋友去世(您)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潜斋感慨叹息说:“因为我没有办法为他办理丧事。”敬恒说:“请允许我为先生主持这件事。”殡葬的事务都由敬恒操办。潜斋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东西,只有对敬恒的馈赠不推辞,说:“我知道他的钱财不是靠做不仁义的事得来的。”然而敬恒不敢多拿出东西来,每每等到潜斋匮乏的时候送给他,终其一生,从不倦怠。潜斋死后,敬恒执行丧礼如同古代老师和弟子的礼节一样。‎ 考点学案四 掌握文化常识 课时跟踪练 题组一 基础练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解析:B项,“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错误;奉,恭敬地用手捧着。‎ 答案:B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是皇帝的谥号。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B.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宋以后废,太平天国曾设仆射一职。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 C.丁父忧,是指遭逢父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D.禳厌,禳除邪恶灾祸。禳原为古代祭祀名,在我国古代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形式多样,且影响深远。‎ 解析:A项,“高祖”是皇帝的庙号。‎ 答案:A ‎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有时是个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别称还有建康、江宁、天京、汴梁、石头城等。‎ 解析:D项,“汴梁”不是南京的别称,而是开封的别称。‎ 答案:D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名称,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御史的设置一直延续到清朝。‎ B.法书又称法帖,是指人们学习书法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有时也以此表示对古代名家墨迹的敬称,或以此誉称表达对书法作者的尊重。‎ C.甲子是天干地支纪时循环中的第一个。古人创设十二天干、十地支,彼此两相组合用于纪时,六十为一轮回,并用以记年、月、日、时。‎ D.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解析:C项,“古人创设十二天干、十地支”错误,应该是“十二地支、十天干”。‎ 答案:C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数”指观测天象以推算年时节候的方法,主要运用的是历史和算术知识。‎ B.“孤”古时称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称为“独”。‎ C.“有司”通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五经博士”是学官名。五经即《书》《诗》《礼》《易》《春秋》。‎ 解析:A项,“主要运用的是历史和算术知识”错。‎ 答案:A ‎6.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即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称。《出师表》“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亦为此义。‎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表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雍熙初”中的“雍熙”是宋太宗在位时的年号。 ‎ C.刑部,是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的事务。宋代刑部主官为尚书,刑部侍郎是次官。‎ D.禁中,也作“禁内”,指帝王接见大臣,商讨、处置国家重要事务的办公场所。未经帝王允许,不许人在其中随便进出。‎ 解析:D项,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宫苑。‎ 答案:D ‎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D.“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解析:A项,“黜”“陟”的意思说反了。‎ 答案:A ‎8.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人入学时取的,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其长官为礼部尚书,主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 C.“疏”指古代一种重要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疏还可指对古书的旧注做进一步解释。 ‎ D.“轩辕”即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号轩辕氏,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解析:A项,“入学”错误,“字”是古人成年时取的。‎ 答案:A ‎9.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解析:A项中说会试“由皇帝主持”错误,会试由礼部派官员主持。‎ 答案:A ‎10.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年,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 B.荫:古代的一种制度,子孙因先辈有勋劳或官职而依照往例受到封赏或免罪。‎ C.社稷:社,谷神;稷,土神。古代帝王祭祀他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用作国家的代称。‎ D.三秩: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三秩,即三级或三等。‎ 解析:C项,“社,谷神;稷,土神”有误,应为“社,土神;稷,谷神”。‎ 答案:C 题组二 语段练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解析:根据积累的古代文化知识可知:吏部掌管全国文官,兵部掌管全国武官。故选B。‎ 答案:B ‎【参考译文】‎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他爱好学习,特别喜欢《汉书》,大致都能背下来。贞观年间,考中进士,任著作佐郎,承袭父亲的封爵。兄弟间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朝廷召他去任太子司议郎,逐步升官至吏部侍郎。上元初年,高宗皇帝在翔鸾阁大宴群臣。那时赤县与太常的音乐演出班子分东西朋,皇帝诏令雍王贤掌握东朋,令周王显掌握西朋,要他们比赛角胜。郝处俊劝说:“礼中要教育孩子不说谎,是担心孩子们会生出欺诈之心。现在两位王还很年轻,意志品德尚未定型,就让他们聚朋结党,相互夸示,这不是教导仁义、表现融洽和睦的办法。”皇帝于是即刻制止,并感叹:“处俊有远见卓识,非一般臣子所能比得上。”开耀元年(681)死,终年七十五岁。皇帝哀叹他的忠心赤诚,为他在光顺门举哀,用少牢祭奠,送治丧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令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其入葬事宜。‎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岁癸巳,奂微服北渡,冠氏帅赵寿之即延致奂,待以师友之礼。门人有自京师载书来者,因得聚而读之。东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戊戌,试诸道进士。奂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从监试官北上,谒中书耶律楚材,楚材奏荐之,授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在官十年,乃请老于燕之行台。奂博览强记,作文务去陈言,以蹈袭古人为耻。朝廷诸老,皆折行辈与之交。关中虽号多士,名未有出奂右者。‎ ‎(选自《元史·杨奂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目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解析:根据积累的古代文化知识可知:“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错误,“微服私访”的还有帝王。‎ 答案:B ‎【参考译文】‎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癸巳年,杨奂着便装渡黄河北上,冠氏帅赵寿之立即邀请杨奂前来,以师友的礼节对待他。杨奂门人中有人从京师运载书籍前来冠氏,因此得以相聚读书。东平严实听说杨奂的名声,多次询问他的行止,杨奂始终不去拜见严实。戊戌年,考试各道进士。杨奂就试于东平,两道考试都中诗赋、策论第一。随监试官北上,拜见中书令耶律楚材,耶律楚材上奏推荐杨奂,任命他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在任十年,于是向燕京的行台请求退休。杨奂博览群书,长于记忆,作文章务必去除陈词滥调,以因袭古人为耻辱。朝廷中诸位年高德重者,都降低辈分与他交往。关中地区虽然号称人才众多,但名声没有超过杨奂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与丹阳丞刘渢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渢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慰祖着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馀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D.“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解析:根据积累的古代文化知识可知: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其他所有人的死亡。故选C。‎ 答案:C ‎【参考译文】‎ 崔慰祖,字悦宗,是清河郡东武城人。父亲崔庆绪,永明年间担任梁州刺史。崔慰祖脱去布衣做官担任奉朝请。……崔慰祖和丹阳县丞刘渢一向要好,萧遥光占据东府造反时,崔慰祖正在城内。在城池还没有被攻下的一天,刘渢对崔慰祖说:“你家中有老母亲,应当赶快出城去。”‎ 于是命守门人放他出去。崔慰祖(出城后)就去朝廷自首,被囚禁在尚方,病死。崔慰祖著有《海岱志》,记载了从太公时起到西晋时止的人物,写到四十卷,完成了一半。临死时,写信给堂弟崔纬说:“常想再注释司马迁、班固两人的历史著作,已搜集到《史记》《汉书》遗漏未载的二百多件事,放在橱柜竹箱中,你可以整理好写出来,以保存它的大意。《海岱志》确实不够完善详细,你可抄写几本,交给护军各位从事每人一本,也给朋友任昉、徐寅、刘洋、裴揆等,让后世的人知道我稍微有些清高的事业。”‎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C.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解析:第一步,根据积累的古代文化知识可初步判定A、B两项正确。第二步,可联系历史教材中西汉的“察举”制,确定“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而非秦始皇设立。‎ 答案:C ‎【参考译文】‎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南海太守。吴祐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祐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简陋,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寄望。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前代的贤人对此也是十分慎重的。”吴恢于是就不写书了。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召,郡里给他饯行,吴祐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功曹认为他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先不要多言。”‎ 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吴祐后来升为胶东侯相。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双方和解。‎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父藏器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调获嘉主簿。‎ 子玄领国史且三十年,官虽徙,职常如旧。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对曰:“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时以为笃论。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读《史通》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刘知几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B.擢进士第,即进士及第,指参加殿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C.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主要负责管理国家的典章礼仪、科举考试和学校教育等事务。‎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扬其德行功绩。‎ 解析:第一步,根据积累的古代文化知识可判定A、B两项正确。第二步,联系历史教材相关内容,可知C项正确;联系语文教材注释中对谥号的解读,可知谥号有三类:表扬、批评和同情。‎ 答案:D ‎【参考译文】‎ 刘子玄,名知几,因为避唐玄宗的名讳,所以就用他的字来代替。十二岁时,父亲刘藏器给他讲授《古文尚书》,学业不见长进,父亲恼怒,用杖责打来督促他。等到后来听说父亲要给兄长们讲授《春秋左氏传》,刘子玄便混在兄弟里面去听,回来后就剖析疑难的问题,感叹说:“《古文尚书》要是像这样,我怎么会懈怠呢!”父亲对他的想法感到很惊异,答应给他讲授《春秋左氏传》。过了一年,刘子玄就通览了各种史书。他和他的兄长知柔都以擅长文词知名。后来考中进士,调任获嘉主簿。‎ 刘子玄统管国史的编修将近三十年,官职即使变更了,编修国史的职责依然如旧。礼部尚书郑惟忠曾经问他:“自古以来文士多,修史的人才少,为什么呢?”刘子玄回答说:“修史有三种特长:才华、学养、见识。世上很少有人能三者兼有,所以修史的人才少。有学养无才华的人,犹如愚蠢的商人拿着铜钱,却买不到东西;有才华无学养的人,犹如能工巧匠却没有楩木楠木做的好斧头,建不成房屋。好的坏的一定要记下来,使骄傲的国君乱臣贼子感到害怕。”当时的人们认为他说的是确论。刘子玄善于提出新的见解,论辩考据清晰敏锐,认为当时的那些文士们都不如自己,朝廷有所论著他总要参与修撰。在他去世后,玄宗阅读《史通》,称赞写得好。追赠他为工部尚书,谥号为文。‎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魏收,字伯起,钜鹿下曲阳人也。收少机警,不持细行。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积年,以文华显。‎ 初除太学博士。永安三年,右迁为北主客郎中。节闵帝立,妙简近侍,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稿草,文将千言,所改无几。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迁散骑侍郎,并修国史,俄兼中书侍郎,时年二十六。‎ ‎(选自《北史》,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指古代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郎中”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为照顾帝王饮食起居、身体保健。‎ C.“封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D.“七步之才”指有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原指曹植,文中用这一典故赞美了魏收的文学才华。‎ 解析:联系文言文《荆轲刺秦王》中“诸郎中执兵”可知:“郎中”的职责为护卫、侍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故确定B项错误。‎ 答案:B ‎【参考译文】‎ 魏收,字伯起,是钜鹿下曲阳人。魏收从小聪明机智,不拘小节。十五岁时,已经相当会写文章。当他随父亲去边境后,就喜欢学习骑马射箭,想凭借武艺使自己显贵。荥阳人郑伯取笑他说:“魏收儿郎玩了多少戟啦?”魏收感到惭愧,于是改变志向,专心读书。这样积年累月,终于以文才华美而出名。‎ 开始被授予太学博士。永安三年,又升迁为北主客郎中。节闵帝即位,精选左右侍从官员,下诏书命令魏收撰写封禅书来测试他的文才。魏收执笔一挥而就,不拟草稿,文章长近千字,几乎没有改动。此时黄门侍郎贾思同伺候在节闵帝身旁,对魏收的才能很惊奇,禀报皇帝说:“即使是七步之内能作诗的才子,也不能超过他。”‎ 于是升任魏收为散骑侍郎,并修国史,又没有多久,兼任中书侍郎,这时他才二十六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