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期中)(2017-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期中)(2017-11)

‎2017-2018学年高三(18届)二模语文科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代戌卒家书中的家国情怀 姜洋 出土简牍中的书信多称为“记”,是秦汉时期最为常用的一种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工具。西北汉简中的戍卒书信是丝绸之路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汉代丝路沿线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提供了宝贵材料。‎ ‎1907年,匈牙利考古学家斯坦因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汉代长城烽燧遗址中发现705 枚简牍。1914年,王国维、罗振玉依据这些汉代简牍合撰出版《流沙坠简》一书,开启了利用出土简牍与传世文献相结合研究汉代历史的先河。20世纪以来,随着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悬泉汉简、肩水金关汉简等不断出土,其中的戍卒书信揭开了很多尘封已久的丝路往事。‎ 西北汉简中的戍卒书信往往以“甚苦事”、“甚苦侯望”、“甚苦官事”为习用语。如:“田子渊坐前:顷久不相见,闲致,独劳,久客关外,起居无它,甚善。致忧之,今接人来积三日,粮食又欲乏,愿子渊留意……”;“儿尚叩头白记:闲来,上日久食尽乏,愿贷谷一斛……杨掾坐前,数数哀怜,恩德甚厚甚厚……大尹哀小姓贫人子久居塞外,当为发代。唯掾以时移视事盈岁名尹府,须以调代,代到,得归,叩头叩头。”‎ ‎《汉书·王莽传》载“改郡太守曰大尹”,从简牍中“大尹”等称谓来看,这些书信当属新莽时期,从书信可以得知,戍卒粮食得不到及时供应,戍守超期而替代者迟迟不到,从细微处验证了新莽时期因政策失当而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局势紧张这一史实。尽管身处艰苦的战争环境,边地吏卒依然表现出建功边塞、报效国家的进取精神,“臣厶罪在西域,期于殄逆虏,平定诸国”,“恩德固可未报哉?臣子之职宁可废耶!”这些书信记录了汉代普通戍卒为维护丝路畅通和边地安宁不畏艰险的事迹。‎ ‎《盐铁论·徭役》云:“古者无过年之徭,无逾时之役。今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长子不还,父母愁忧,妻子咏叹。”在此背景下,当有不少以建功边塞、思乡怀远为题材的作品产生,但很少见诸史书,丝路沿线出土的汉代戍卒书信恰可弥补传世文献在这方面的空缺。‎ 部分书信则表达了边塞戍卒的袍泽情谊,以居延烽燧遗址出土的两件书信为例,“二卿时时数寄记书,相问音声,意中快也”;“始春不和,愿子游谨衣强餐饭,子游幸赐尺记”‎ ‎。两封书信虽寥寥数语,但情真意切、句意平远,与汉代五言诗《行行重行行》“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汉代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颇为相似。‎ 学界利用大量简帛文书深化了丝绸之路研究,特别是在东段线路的考证、汉王朝与西域诸国的政治关系、使者往来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对丝路沿线社会生活的研究则相对单薄。戍卒书信中保留的请求他人代买物品、向家人索要衣物、与当地居民贸易往来等大量内容,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经济形态提供了丰富史料。‎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6月1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1914年,王国维、罗振玉依据汉代简牍合撰出版《流沙坠简》一书,开启了利用出土简牍研究汉代历史的先河。‎ B.西北汉简中的戌卒书信往往以“甚苦事”、“甚苦侯望”、“甚苦官事”为习用语。但在写给“田子渊”的书信中,寄信人的生活状况比较悠闲、“甚善”。‎ C.应当有不少建功边塞、思乡怀远为题材的作品没有风诸史书,丝路沿线出土的汉代戌卒书信恰可弥补传世文献在这方面的空缺。‎ D.大量简帛文书的出现,使得学界在东段线路的考证、汉王朝与西域诸国的政治关系、使者往来、文化交流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论证层次分明,首段总领全文,概括介绍了出土简牍中的书信及西北汉简中戌卒书信的作用。‎ B.文章第三、四段的戌卒书信,记录普通人的丝路生活,意在反映戌卒生活的艰辛。‎ C.文章第五、六段的戌卒书信,诉说着普通人的丝路情感,有的思乡怀远,有的体现袍泽情谊。‎ D.文章第七段写戌卒书信的出土,丰富了对丝绸之路研究的史料,使人们对当时的社会生活、经济形态有了更多的了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出土简牍中的书信多称为“记”,是秦汉时期最为常用的一种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工具,反映了汉代丝路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 B.第三段的书信,从细微处验证了新莽时期因政策失当而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局势紧张这一史实。应与“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 的记载相吻合。‎ C.《盐铁论·徭役》上说,古代的人过年的时候不服徭役,没有超出期限的徭役,而当时的人却离家万里,久久不得归。‎ D.一些戌卒书信表达了边塞戌卒的袍泽情谊,如“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钣”,虽寥寥数语,但情真意切、句意平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历史是一条河 沈从文 我小船已把主要滩水全上完了,这时已到了一个如同一面镜子的潭里。山水秀丽如西湖,日头已出,两岸小山皆浅绿色。到辰州只差十里,故今天到地必很早。我照了个相,为一群拉纤人照的。现在太阳正照到我的小船舱中,光景明媚,正同你有些相似处。我因为在外边站久了一点,手已发了木,故写字也不成了。我一定得戴那双手套的,可是这同写信恰好是鱼同熊掌,不能同时得到。我不要熊掌,还是做近于吃鱼的写信吧。这信再过三四点钟就可发出,我高兴得很。记得从前为你寄快信时,那时心情真有说不出的紧处,可怜的事,这已成为过去了。现在我不怕你从我这种信中挑眼儿了,我需要你从这些无头无绪的信上,找出些我不必说的话……‎ 三三,我因为天气太好了一点,故站在船后舱看了许久水,我心中忽然好像彻悟了一些,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中得到了许多智慧。三三,的的确确,得到了许多智慧,不是知识。我轻轻地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们平时不是读历史吗?一本历史书除了告我们些另一时代最笨的人相斫相杀以外有些什么?但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我先前一时不还提到过这些人可怜的生,无所为的生吗?不,三三,我错了。这些人不需我们来可怜,我们应当来尊敬来爱。他们那么庄严忠实的生,却在自然上各担负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而活下去。不管怎么样活,却从不逃避为了活而应有的一切努力。他们在他们那份习惯生活里、命运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更感觉到这四时交递的严重。三三,我不知为什么,我感动得很!我希望活得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我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三三,倘若我们这时正是两人同在一处,你瞧我眼睛湿到什么样子! ‎ 三三,船已到关上了,我半点钟就会上岸的。今晚上我恐怕无时间写信了,我当说声再见!‎ 这里全是船了!‎ 注:“三三”是沈从文对妻子张兆和的爱称。‎ ‎1934年1月18日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中“可怜的事”是指沈从文想起的昔日给张兆和寄信的事,“可怜”既包含着被张兆和从信中“挑毛病”的委屈,又有着一种可爱的幸福感。‎ B.沈从文说“一本历史书除了告诉我们些另一时代最笨的人相斫相杀以外有些什么”,说明他认为历史书上记录的事件是不真实的。‎ C.作者说“这时节我软弱得很”是因他“爱了世界,爱了人类”,内心也变得更加温和,对世间万物有了更多的爱意与深情。‎ D.本文以第一人称口吻叙写,亲切动人,流畅自然,借由男女之爱情诉说,通向对人世、世人之爱的表达。‎ ‎5.请问“河”在本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分)‎ ‎6.作者说“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请结合文本,深入分析作者“得到了什么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56.11万。其中,2016年海外人才归国率高达79.4%,共计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在中国强势发展的大背景下,巨大的“人才磁铁”效应正在全面显现。‎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现象级的人才回流态势,对于迅速崛起、走向复兴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好事。而且,随着人才国际化大势,不仅中国留学生纷纷选择回国发展,很多“洋人才”‎ 也倾向于来华“淘金”。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内地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和吸附力与日俱增,在职业发展机会方面已位列全球前茅。从业领域渐由科研向创业、公共服务等多元化扩展,人员结构从“高精尖”向多层次转变,这种全方位的“登陆”,正促使中国从过去的“智力出口国”转向“智力进口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海归潮涌是国家实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国家潜力的有机来源。我们不仅要张开双臂欢迎八方人才,更要把那些“千里马”用好,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人才资源这个第一资源成为赢得未来最坚强的战略支点。‎ ‎(摘编自邱亭《“最大海归潮”会来得更猛烈》,2017年11月10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 现在留学生回国后发展机遇多而广,其中一条越来越宽的道路就是自主创新创业。海归创业早已有之,但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一批归国学子创业呈现出新的态势。‎ 今年8月12日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在国内创业的新生代海归中,半数左右集中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这5座城市,呈现“一线城市为主导,二线特色城市快速崛起”的特点。在创业行业分布上,海归偏好创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最集中的是信息产业,占比近五分之一,其次是服务和文体教育、工艺美术。‎ 与物质条件相比,新海归更注重精神追求与价值实现。“如今,‘发展’成为点燃当代年轻人内心激情的火种。”北大创业训练营首席执行官王健表示,“欧美国家给年轻人留下的机会太少,加上语言文化隔阂,他们的才能与价值体现大多呈现等量偏弱的关系。”各国留学生都可能面临这一窘境,但中国留学生最为幸运的就是他们身后遍布机遇的祖国厚土,一个蓬勃创新的环境能让青年的个人价值和理想抱负实现几何级的增值爆发。‎ 对当代归国学子而言,他们的激情还基于对祖国发展的坚定信心。他们在出国前就对中国势不可挡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因此,大量留学生的人生规划中,选择“暂时离开”的目的直指“凯旋”——在海外提升自我,有一定积累后果断回国,投身创业大军。这也是青年海归创业者群体的一个新特点,即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机遇紧密结合,相互成就。‎ 除了客观条件的变化,社会文化的发展也促使海归们思想解放。王健分析说:“当留学生看到国内80后、90后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他们也会想,自己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对于留学生回国创业热潮的未来,陈庚和王健所见略同:目前,归国学子创新创业正值爆发期,此后,热潮将逐步稳定下来,确立起更成熟的发展模式,前景会更好。‎ ‎(摘编自陈沫、王庆环《发展机遇点燃喷薄的创新力》,2017年9月12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回国后,舞台更大,更有归属感。”走进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张欣的办公室时,她正埋头工作。‎ 张欣2012年7月从哈佛大学医学院回国,从事磁场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她和同事的最新研究发现,磁场可以改变肿瘤细胞中一种蛋白质的排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相关发现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 许多海归博士共同感受到“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因为经济下滑而大量缩减科研经费,给项目制的科研工作造成了巨大困难,但国内情况恰恰相反。”“现在的科学研究需要整合越来越多的资源、和人才,集中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交叉研究,而中国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能从国家层面集中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人才,参与到同一个大型科目项目当中。”‎ ‎(摘编自徐靖《科研报国,快马加鞭》,2017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三则材料以描写式的导语开篇,勾勒一幅画面,从一小视角,生动形象写出张欣归国后的工作状态。‎ B.第三则材料是一篇通讯,以归国学子张欣为例,介绍了海归人才的归国后取得的成果和感受。‎ C.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海归热”彰显了国家实力的提升,并提出将“海归”人才用好至关重要。‎ D.第二则材料是一则新闻消息,介绍了新一批归国学子创业呈现出的新态势,体现了新闻消息的时效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2016年海外人才回国人数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在中国强势发展的大背景下,这股热潮还将持续一段时期,进而逐步稳定。‎ B.当前中国内地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和吸附力与日俱增,中国已经从过去的“智力出口国”转向“智力进口国”。‎ C.现在留学生回国后发展机遇多而广,其中自主创新创业是最有前景的一条道路。‎ D.对于不看重物质条件,而注重精神追求与价值实现的新海归来说,最为幸运的就是他们身后有着遍布机遇的祖国厚土。‎ E.“海归”是国家潜力的有机来源,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中国大型科研项目的开展。‎ ‎9.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出现“海归热潮”的原因。(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林聪,字季聪,宁德人。正统四年进士。景泰元年进都给事中。时方多故,聪慷慨论事,无所讳。中官单增督京营有宠,朝士稍忤者辄遭辱。家奴白昼杀人,夺民产,侵商税。聪发其奸,下诏狱。获宥。增自是不敢肆。‎ 四年春,上言夺情非令典,请永除其令。帝纳之。正统中,福建银场额重,民不堪。聪恐生变,请轻之。时弗能用,已果大乱。及是复极言其害,竟得减免。先是,吏部尚书何文渊以聪言下狱,致仕去。吏部除副使罗篪为按察使,参政李辂、佥事陈永为布政使。聪疏争之,并言山西布政使王瑛老,宜罢。篪等遂还故官,瑛致仕。‎ 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诸司惮聪风裁,聪所言,无敢不奉行者,吏部尤甚。英宗复辟,超拜左佥都御史,出振山东饥,活饥民百四十五万。还进右副都御史,以便宜,擒戮渠魁数人,余悉解散。母忧起复,再辞。不许。天顺四年,曹钦反。将士妄杀,至割乞儿首报功,市人不敢出户。聪署院事,急令获贼者必生致,滥杀为止。‎ 成化七年代王越巡抚大同。岁余,遇疾致仕。再岁,以故官起掌南院。前掌院多不乐御史言事,聪独奖励之。或咎聪,聪曰:“己既不言,又禁他人言,可乎?”十三年秋,召拜刑部尚书,寻加太子少保。聪以旧德召用,持大体,秉公论,不严而肃,时望益峻。十五年,偕中官汪直、定西侯蒋琬按辽东失事状。直庇巡抚陈钺,聪不能争,论者惜焉。十八年乞归不得,卒于位,年六十八。赠少保,谥庄敏。‎ 聪为谏官,严重不可犯。实恂恂和易,以故不肖者畏之,而贤者多乐就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B.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C.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D.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也可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B.夺情:又称夺情起复,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夺情时常发生在战场将士身上。也指减少居丧期间的哀痛之情。‎ C.复辟:指失位的君主复位,或被消灭的制度复活;也可意指恢复。明英宗曾亲征瓦刺被俘,京师别立代宗;英宗还朝,被尊为太上皇。后其发动政变,复位为帝。‎ D.致仕:意为交还官职,“还禄位于君”,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古人“致仕”的年龄为六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林聪仗义执言。不少佞臣因之下狱或贬官。林聪勇于发现单增家奴仆的罪行,并将奴仆关进诏狱;他极力上奏反对罗篪等人的升职,最终使之回到以前所居官职。‎ B.林聪体恤百姓。福建银税繁重,他屡次请减;山东发生饥荒,他赈救百姓。朝廷平定曹钦叛乱时,有将士滥杀无辜,屠戮乞儿,斩首报功,他予以坚决制止。‎ C.林聪刚正不阿。各部门官员都忌惮他;他所说的话,没有敢不执行的人,吏部尤其严重。为人不严而肃,担任谏官,从来不犯严重的错误,贤德之人喜欢接近他。‎ D.林聪宽厚平易。进升右副都御史后,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决断,只捕杀作乱之人的首领,其余人等全都放归生路;查究辽东事时,能庇护巡抚陈钺。他在当时很有德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弗能用,已果大乱。及是复极言其害,竟得减免。‎ ‎(2)聪署院事,急令获贼者必生致,滥杀为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了这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 新城①道中二首 苏轼 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②。‎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其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③。‎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新、旧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 ‎②钲: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③耦耕,是指二人并耕。《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其一前三联都运用了比拟手法:东风多情,雨声有意;雾霭笼罩山顶,太阳悬于树梢;野桃盛开,溪柳袅娜。诗人从准备启程到旅途之中所见之景都清新秀丽,心情愉悦。‎ B.其一尾联诗人想象中“西崦人家”其乐无比的生活: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美好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C.其二继写道中山行。诗人不知不觉中放松了缰绳,任马儿沿溪边缓行。他在饱览山光水色之余,想到了霏霏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想到了自己为官清廉却将在这远地为官。‎ D.其二尾联写临近新城,沉思之余却迷了路。诗人向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孔子向隐士长沮、桀溺问路之典故,二人劝孔子“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诗人以此喻已厌恶俗物,羡慕归隐之意。‎ E.两首诗以时间先后为序,描绘“道中”所见所闻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第一首主要写景,景中含情;第二首着重抒情,情中有景。‎ ‎15.第二首诗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2)荀子《劝学》中的比喻句“ , ”论述如果学习者能做到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以学会。‎ ‎(3)庄子《逍遥游》中描写鹏鸟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浪涛,又以“ ”,写出鹏鸟一飞冲天的磅礴气势。‎ ‎(4)杜牧《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故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获取教训,则会重蹈覆辙,造成“ ”的后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叙利亚宗教文化历史悠久,但其宗教自由是有限制的,如一位教徒感叹:“你出生在哪个教派里就是哪个教派的人,没有改换门庭的自由。”‎ ‎②东北“供暖季”的大量燃煤导致大气污染,道路也时常因雾霾严重而封闭,随之而来的雨雪天气又让交通按堵如故,人们的出行受到了严重影响。‎ ‎③毕加索的抽象画风为何引人注目?许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聚讼纷纭。即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④汉文帝以仁孝名闻天下,他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用的中药汤剂,他都亲口尝过后才让其服用。‎ ‎⑤新歌《风清扬》上线后,制作人高晓松说,王菲是华语乐坛里不少人望其项背的女歌手;并安慰另一演唱者马云道:“有些东西是老天爷赏饭吃……”‎ ‎⑥真正的长者并不是好为人师,他们常通过一言一行来儒化后学者;而当人们在各种诱惑下迷失了方向时,只有那些心中充满正气的人方可抗颜为师。‎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2017年“双十一”购节落幕,某电商无论从全国仓库发货量、生鲜仓库发货量、中小件仓库生产订单量和大件仓库生产订单量来看,均大幅超过去年“双十一”。‎ B.过度医疗既伤害患者利益,也有损医生职业尊严。杜绝过度治疗,除了靠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制约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广西有巧夺天工的喀斯特地貌,还有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其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D.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以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从各个方面全力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 ‎19.下面是从一封信中摘取的一段话,其中有3处措辞不得体。表述得体的一句是(3分)( )‎ 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我又忆及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护,真是不胜感激。至于您托我为令堂在本地查找心脏病特效药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此外,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相信您会喜欢。‎ A.笑纳 B.令堂 C.鼎力相助 D.惠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追求真理是西方哲学家共同的目标,苏格拉底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哲学家即使怀疑一切,也是以此为方法,而不是以此为结论。‎ 苏格拉底认为我们对传统仍然要有基本的尊重,他公开宣称:“我希望你们和我年轻的时候一样,在还不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以前,能够遵守两样东西,一个是城邦的法律,一个是城邦的信仰。”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尚未成年、不能由自己作出决定之前,必须遵守法律,并且信奉祖先的传统宗教。‎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① ,二者都是社会重要的传统资源。因此,遵守法律和信仰,可以化解很多人生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苏格拉底明明可以逃狱,② 。至于追求真理,③ 。‎ ‎21.判断下列各对概念之间的关系。(5分)‎ ‎①老舍——舒庆春 ②平——仄 ③莎士比亚——《堂吉诃德》作者 ‎④近体诗——绝句 ⑤《莺莺传》——《西厢记》‎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三(18届)二模语文科试卷答案 ‎1.C(A项“依据汉代简牍”扩大范围,“开启了利用出土简牍”表述不准确;B项曲解文意,应体现寄信人生活艰辛;D项,社会生活方面相对单薄。)‎ ‎2.B(表述不全面,除艰辛还有进取精神。)‎ ‎3.B(A项,应是“西北汉简中的戌卒书信”“为研究汉代丝路沿线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提供了宝贵材料”;C项“过年时不服徭役”曲解文意,“离家万里”表述不准确;D项所举例子不属于戌卒书信。)‎ ‎4.B(“事件是不真实的”理解错误。)‎ ‎5.①结构上,贯穿全文,观赏河景触动作者情思,进而对河水、河边景物有了更深沉的思考。(2分)②以河为喻,深化文章内涵,说明历史像一条河,向前流淌不会停留。(2分)③艺术效果上文章自然流畅,亦如河水流淌,娓娓道来,耐人寻味。(1分)‎ ‎6.①领悟到真正承载历史的,是如“石头、沙子”一般的普通人;②认识到普通人以平静、韧性面对自己的命运,值得人尊敬;③受这些平凡而伟大的生命的感染,作者获得自己前行的方向与力量。‎ ‎7.D(不是新闻消息,而是通讯。)‎ ‎8.AE(B项,变未然为已然;C项,“最有前景”曲解文意;D项,“不看重物质条件”曲解文意。)‎ ‎9.①从国际形势来看,人才流动趋向国际化。②中国经济实力提升,发展机会多。③中国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能从国家层面集中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人才,参与到同一个大型科研项目当中。④新海归注重精神追求与价值实现,他们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机遇紧密结合。(每点1分)‎ ‎10.B(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御史白仲贤因为久居官位,被提拔为广东按察史。林聪进言白仲贤奔走追求名利,不应当越级提升,于是白仲贤被调任为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拉拢关系,夤缘得以任职吏部,林聪弹劾他,于是吴诚改任工部。)‎ ‎11.D(大夫七十而致仕。)‎ ‎12.B(A林聪揭发单增的罪行,将他关进诏狱。C曲解文意,林聪担任谏官,庄严稳重不可侵犯。D不是林聪庇护巡抚陈钺,而是汪直庇护巡抚陈钺,林聪没有抗争,人们觉得惋惜。)‎ ‎13.(1)当时(朝廷)没能采纳他的意见,不久果然发生大乱,到这时林聪又极力陈说它的危害,最终银税得以减免。(已,极言,竟,大意2分)‎ ‎(2)林聪暂代枢密院职事,立即下令,捕获叛军必须活捉,无限制杀人的情况才因此停止。(署,生致,为之,大意2分)‎ ‎14.AC(A其一颔联运用的是比喻手法。C其二颈联后半句解读有误,诗人不是感慨自己为官清廉。)‎ ‎15.诗人对政治党争、复杂官场感到厌倦疲惫,又担心政敌的迫害。(2分)颔联运用比喻,诗人自况为无用之材,“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有飞来的横祸降临。(2分)(答用典酌情给分。“散材”典出《庄子》)自己又像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卷起战旗、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表现对党争、官场的厌倦。(2分)‎ ‎16.(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7.C(①改换门庭:(1)改变出身门第,提高社会地位。(2)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②按堵如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望文生义。③聚讼纷纭:许多人聚在一起对某一问题议论纷纷,不能决定哪种意见是正确的。不合语境。④目不交睫: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⑤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望其项背它还有只能看到背影,看不清头部的意思;也可以用来比喻可以企及他所达到的境界,但通常表示与“望”的对象有一定差距。表示距离远、赶不上的是“望尘莫及”,表示距离近、赶得上的是“望其项背”。要用“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就必须使用“望其项背”的否定格式。⑥抗颜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18.B(A缺少与“无论”搭配的关联词“还是”。C结构混乱,要么说“又兼有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要么说“又兼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的影响”。)‎ ‎19.B(“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A“笑纳”是请别人接受自己的礼物。C“鼎力相助”‎ 是敬词,可改为“尽力而为”。D“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等,可改为“敬赠”。)‎ ‎20.①而信仰则是对人生所作的高标准的要求 ②却仍然选择遵守法律的原因 ‎ ‎③则须等到有独立思考能力后比较适合 ‎21.①全同关系 ②矛盾关系 ③反对关系 ④包含关系 ⑤交叉关系 ‎22.参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 侧重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团队之间关系的思考。‎ ‎①要注重团队合作。②善于发现他人长处。③要善于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④从对自己角度,努力提升个人能力以提高团队战斗力。‎ 参考译文:‎ 林聪,字季聪,是宁德人。正统四年考中进士。景泰元年晋升为都给事中。当时正多变故,林聪慷慨激昂地议论政事,没有忌讳。中官单增管理京营受到宠信,朝廷官员稍有冒犯他的就遭到侮辱。单增家中的仆人白天杀人,抢夺民产,侵占商税。林聪揭发了他的罪行,将其投入钦犯监狱,后来获得宽恕。单增从此不敢放肆。‎ 景泰四年春天,林聪上疏说夺情起复并不符合法令典宪,请求永久革除此项法令。皇帝接纳了他的意见。正统年间,福建银矿赋税沉重,百姓不能承受。林聪担心发生异变,请求减轻税金。当时(朝廷)没能采纳他的意见,不久果然发生大乱,到这时林聪又极力陈说它的危害,最终银税得以减免。在此之前,吏部尚书何文渊因为林聪的进言而被关进监狱,辞职离开。吏部任命副使罗篪担任按察使,参政李辂、佥事陈永担任布政使。林聪上奏章据理力争,同时进言山布政使王瑛年老,应该罢免。罗篪等人都回到以前所居官职,王瑛退休。‎ 御史白仲贤因为久居官位,被提拔为广东按察史。林聪进言白仲贤奔走追求名利,不应当越级提升,于是白仲贤被调任为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拉拢关系,夤缘得以任职吏部,林聪弹劾他,于是吴诚改任工部。各官署畏惧林聪刚正不阿的品格,林聪所说的话,没有敢不执行的人,吏部尤其严重。英宗重新登上皇位,林聪超级升授左佥都御史,出京赈济山东饥民,使存活的饥民有一百五十万。回朝进升为右副都御史,凭借斟事宜自行决断,擒获杀掉几名首领,其余人员全部遣散。林聪母亲去世,守丧期未满而被重新召用,他两次辞官,不被允许。天顺四年时,曹钦造反。平反将士滥杀无辜,以至砍下乞丐头颅邀功。市民不敢进门。林聪暂代枢密院职事,立即下令,捕获叛军必须活捉,无限制杀人的情况才因此停止。‎ 成化七年时,林聪代替王越担任大同巡抚。一年多,他得病而离职。又过一年,凭借以前的官职被重新任用掌管南院。之前的南院主事者大多不喜欢御史议论政事,唯独林聪奖励他们。有人责备林聪,林聪回答说:“自己已经不说了,又禁止别人说,这样做可以吗?”成化十三年秋天时,被征召授予刑部尚书一职,不久加封太子少保。林聪因为旧有的德望被征召重用,顾大局,秉持公正的言论,不严厉但严肃,当时声望更高。成化十五年,偕同中官汪直、定西侯蒋琬查究辽东处事失误的情况。汪直包庇巡抚陈钺,林聪未能抗争,评论的人们觉得惋惜。成化十八年(1482)时请求辞职还乡没被允许,在官任上去世,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赠他为少保,谥号“庄敏”。‎ 林聪担任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庄严稳重不可侵犯。实际上他恭谨温顺,为人和气,平易近人,因此不才之人畏惧他,而贤德之人大多喜欢接近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