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河北省邱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河北省邱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年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 高三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医学有着诸多独特性质,其中之一是与乡土社会的关系,始终作为构成中国医学自有的组织形态的基础。中国医学未能发展出医院制度,即在于它与西方医学的社会结构方式不同。简言之,中国医学的存在与几率,发生在医学与乡土社会的共同体空间中,医学不是独立于乡土共同体空间之外的一个技术机构,而是与乡土社会融为一体,并且作为融合性因素之一,在乡土社会共同体的整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里,我们首先会注意到中国医学与乡土社会的密切关联。至少19世纪以前,在中国江南城镇社会,医师大都具有乡土身份(外籍医师自然也有,但人数极少,至于游方郎中则不在其列),有一些在外地学习医学的人,艺成后也会回到他所在的地方从事医学职业。医学史上留名的医人,往往也都以“地望”称世。甚至中国医学中的大小各流派,也往往以地方命名,如清代早期名医沈鲁珍就属吴医流派,另外还有浙医、淮医、常医等等。这些皆可说明,医学在传统中国离不开乡土社会,医人在乡土社会长期不变的活动,构成了中国医学传统中的乡土性特点。‎ 进一步说,乡土社会作为一个共同体,医学既是一种需求,也是共同体内部的责任约定。当医学在乡土社会展开时,医学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施药治病,而要承担着这个共同体所有成员的福祉之任。毋庸置疑,生于斯长于斯的医师,分属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他所从事的医学与其说是职业,不如说是这个共同体的个体分工,他以其专长服务于全体。但医师的身份又另有其特殊性。在范围大约几十平方里、人口数千或近万的共同体区域中,医师通过他的医学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增加了他在乡土社会的权威性。我们看到有名望的医人,往往为地方士绅团体中一员,或者受士绅信任,参与该区域共同体内部核心事务。医学在乡土社会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它在共同体社会中的政治性能,而医师则在医学专业之外,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政治角色。‎ 因此,还要延伸到医学在乡土社会共同体中的道德和伦理处境。为什么包括沈鲁珍在内的众多医师,长期以来一再选择本土从业?这种偏好,或许有多种解释,但他们给出的最有力的理由,则集中在两点,“事亲”与“活人”。这两点在许多著名医人的自述里屡屡提起,实在是有着深刻的道德伦理考量在内。“事亲”往往是他们从事医学的起点,而由身边亲人,扩散到整个“乡党”组成的共同体,却是他们的志业。这个志业的目标是“活人”。作为中国医学经久不变的思路,医师总是把“存活”他所在共同体男女老少的生命,当成他的责任和使命。当年张仲景放弃太守官职,执意要回到饱受离乱之苦的南阳故郡,就是带着这样的道德责任。事实上,“医圣”张仲景这种强烈的乡土情怀,作为道德影响力,在19世纪以前可以说久传不衰。‎ 显然,这种道德性的选择,不仅形成了传统中国乡土社会的医学特殊性存在,更重要的是它为乡土社会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道德价值标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乡土社会伦理生活的建立。一般说来,医师在乡土社会广受尊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作为医人,身上有一种持久的道德人格魅力。这种魅力,经由他的医学实践,在乡土社会起着一定程度的凝合和向心力。对共同体而言,德性高尚的医师,其感召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这也是“医道”之所以获得乡土社会合法承认的深层基础之所在。‎ ‎(选自费振钟《乡土社会、共同体与医学》,有删改)‎ ‎1. 下列关于“中国医学与乡土社会的密切关联”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医学的存在不是以单纯的技术机构存在于乡土社会中,它的组织形态的基础是与乡土社会的关系。‎ B. 在乡土社会共同体的整合中,中国医学与乡土社会相融,并作为一个融合性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C. 中国医人一直具有乡土身份,他们在乡土社会长期不变的活动,构成了中国医学传统中的乡土性特点。‎ D. 中国医师的道德性选择,为乡土社会提供了重要的道德价值标准,有力地支持了乡土社会伦理生活的建立。‎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乡土社会中,医师的责任和使命,并不仅仅是施药救人,同时还承担着共同体区域中成员的福祉之任。‎ B. 有名望的医人往往成为乡土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政治角色,医学也最大限度地展示出它在共同体社会中的政治性能。‎ C. 乡土社会的医师以其医学专长服务于共同体,并通过医学活动方式来参与管理区域共同体内部核心事务。‎ D. 中国医学的众多医师多有强烈的乡土情怀,他们以“事亲”作为从事医学的起点,由此扩展到“存活”乡党共同体中男女老少的生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医学能够发展出医院制度,与它的社会结构方式不像中国医学那样——严重依存于乡土社会共同体有关。‎ B. 中国医学传统有鲜明的乡土性特点,离不开乡土社会,这就是中国医学中的大小各流派一概以“地望”来命名的根本缘由。‎ C. 在乡土社会,医师往往凭借着自己的医学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力来为自己赢得名望,获得权威,许多人因此而跻身于地方的士绅团体。‎ D. 医师身上持久的道理魅力的感召力在乡土社会的共同体空间中非常大,这就使得“医道”获得乡土社会合法承认有了深层的基础。‎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中是“医师大都具有乡土身份(外籍医师自然也有,但人数极少,至于游方郎中则不在其列)”。‎ ‎2. 试题分析:文中是“有名望的医人”。‎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C混淆范围。‎ ‎3. 试题分析:应该是“医学史上留名的医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钱匣匣儿 陈忠实 四个人围着方桌坐定,孝武动手给每人盅里斟下酒,白嘉轩佝偻着腰站起来,刚开口叫了一声“三哥”,突然涕泪俱下,哽咽不住。鹿三[注]‎ 惊讶地侧头瞅着不知该说什么好。孝武、孝义也默默凝坐着。白嘉轩说:“三哥,我这一生遭了多少罪呀……”随之说道:“我有话要给孝武、孝义说,三哥你陪着我。我想把那个钱匣匣儿的故经念给后人听。”‎ 这是白家的一个传久不衰的故经。虽然平淡无奇却被尊为家规,由谢世的家主儿严肃认真地传给下一辈人,尤其是即将接任的新的家主儿。那是一只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的槐木匣子,做工粗糙,不能摆饰陈列也无法让人观赏。‎ 由白嘉轩推大约六代的祖宗里头,继任的家主儿在三年守孝期间变成了一个五毒俱全的败家子,孝期未满就把土地牲畜房屋踢净尽了,还把两个妹妹的聘礼挥霍光净。母亲气死了,请不起乐人买不起棺材穿不上三件寿衣,只凑合着买了两张苇席埋了。这个恬不知羞的败家子竟然厚着脸皮吹牛说:“白鹿村再有钱的人再大的财东,没见谁给他先人装个双层枋吧?我给俺妈用的是双层子寿材……”村人一想也对,两张苇席裹了双层……就回给他一句顺口溜:白家老大埋他爸,能闹多大算多大;白家老大埋他妈,能瞎尽管瞎。这个败家子领着老婆孩子出门要饭去了,再没有回来。‎ 亲自经历这个拨锅倒灶痛苦过程的老二,默默地去给村里一些家道殷实的人家割草挑水混饭吃,没有事做的时候就接受村人乡邻一碗粥一个馍的施舍。这个默默不语的孩子长大了,就弄下一个木模一只石锤去打土坯了,早出夜归,和村里人几乎断了见面的机会。他从不串门更不要说闲游浪逛,晚上就躺在那间仅可容身的灶房里歇息,有人发现过他在念书。这间灶房是被激怒的族人和近门子人出面干预的结果,败家子老大才留下这一间灶屋没有卖掉,使他有一所立足之地。‎ 他搜罗到一块槐木板,借来了木匠的锯子、刨子和凿子,割制成一只小小的木匣儿,上头刻凿下一道筷头儿宽的缝口,整个匣子的六面全都用木卯嵌死了。他每天晚上回来,把打土坯挣下的铜子麻钱塞进缝口,然后枕着匣子睡觉。三年以后,他用凿子拆下匣底,把一堆铜元和麻钱码齐数清,一下子就买回来一亩一分二厘水地,那是一块天字地。白鹿村的人这个时候才瞪大眼睛,瞅着那个无异于哑巴的老二身上条条缕缕的破衫烂裤。第二年,他用自己置买下的土地上收获的第一料新麦蒸成雪白馍馍,给白鹿村每一家每一户都送去两个,回报他们在他处身绝境的幼年时期的馈赠之恩。这个有心数儿的孩子当时每接受一碗粥一个馍,都在灶屋土墙上刻写下了赐舍者的姓名,诸如五婆三婶七嫂二姑四姐等等。已经成年的他在实行回报时,坚决冲破了当初记账时的原本企图,给每一家乡党不管当时给予还是未给予他施舍的人家一律送上两个馍馍,结果使那些未施舍过他的人更加感动以至羞愧。又两年,他再次撬开匣底,在祖传的留给他的那一半庄基地上盖起了两间厦屋。又一年,他给自己娶回来一房媳妇……‎ 再后来的事无须赘述,倒是这个老二本人的一些怪癖流传不衰。他娶媳妇的第二天到丈人家回来,一进门就脱下新衣服,穿上原先那身条条缕缕的破衫烂裤和踏断了后跟的烂鞋,媳妇说:“你还穿这——”老二说:‎ ‎“这咋?这叫金不换。”‎ 直到他死,尽管土地牲畜房屋已发展到哥哥败家之前的景况,被卖掉的那一半庄基用高过原价三倍的价钱再赎买回来,如愿以偿盖起三间厅房,他仍然是一身补丁摞着补丁的衣裤。‎ 白家老大败家和老二兴业发家的故事最后凝炼为一个有进口无出口的木匣儿,被村村寨寨一代一代富的穷的庄稼人咀嚼着、品味着、删改着、充实着传给自己的后代……‎ ‎“我看咱家只差一步就闹到重用木匣子的地步咧!”白嘉轩喝了几盅酒,感慨起来,“你们看看孝文是不是那个败家子老大?是!只是我还活着,孝武也长大了,才没给他踢踏到那一步……我把他赶出去,你(盯住仙草)还怨我。硬怨我不给他周济一斗半斗,是我啬皮呀?周济也得周济那号好人,像他那号败家子,早饿死了早让人眼目清闲……‎ 孝武哇!今黑我就把这匣子交给你,当然用不着拿它攒钱,你常看看它就不会迷住心窍。”听到木匣子的故经,鹿三却顿然想起进山背粮的故事来……‎ 鹿三准备去背粮,要走的当儿,白嘉轩说:“三哥,让孝武、孝义跟你一搭去。”鹿三转过身笑着问:“财主家也叫娃去背粮,你不怕惹人笑话?”白嘉轩说:“谁爱笑由谁笑去。”鹿三认真说:“孝武去行,孝义去怕不行,娃太小,甭说背粮食,光是跑路怕也跑不下来,来回好几百里哩!”白嘉轩冷冷地说:“要是从场里把粮袋子挪到屋里,我就不让他去了,就是图了这个远!让他跟你跑一趟有好处……‎ 因为带着两个孩子,五天的路程走了七天才回到白鹿村。傍晚时分,孝武、孝义在村口和鹿三分手后走进街门,孝义扑通坐到地上起不来了。白嘉轩却幸灾乐祸似的笑说:“这回把碎息娃子跑美咧!这回碎息娃子就明白啥叫个粮食咯……”‎ 想到这里,鹿三说:“孝文要是心里有这匣子就好了咧!”‎ 孝武接过匣子庄重而又激动起来:“爸,我明年春上就把门房盖起来。”白嘉轩说:“你把门房盖起来,就把你的名字刻到墙上,把孝文卖房的年月也刻上,这话我再不说二遍……”‎ ‎(选自《白鹿原》,有删改)‎ 注 鹿三:白嘉轩的长工兼好友。‎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文中回忆先祖故事的时候,用强烈鲜明的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写了自家祖上老大败家,老二兴家的故事始末,发人深省。‎ B. 文中“老二”少年时记下赐舍者的名字,是不愿意占人便宜,也是为了将来有能力时偿还报答帮助过自己的人。‎ C. “老二”发家后用新麦蒸成馍馍,除了回馈当年那些赐舍过自己的人外,还给了那些没有施舍过自己的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他们感激并羞愧。‎ D. 白嘉轩一生历经苦难,心性刚强,但也感情深沉丰富,尤其用一段“钱匣匣儿”的故经教育两个孩子,堪称用心良苦。‎ E. 白嘉轩让孝武随鹿三进山去背粮,来回几百里,以致回村后孝武累倒在地上,除去为了挣些钱补贴家用外,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5. 试分析白嘉轩把“钱匣匣儿”的故经传给孝武前后的心理变化。‎ ‎6. 简要概括“老二”的个性特点。‎ ‎【答案】4. AD 5. ①想及人生的艰苦和长子孝文的败家,心中感慨怨愤。②用“钱匣匣儿”的故经教育孝武,希望他能从先祖的故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能像“老二”那样勤劳持家,光耀门楣。③看到孝武心有触动后很欣慰,对孩子怀有殷切的希望。 ‎ ‎6. ①沉默寡言;②好学上进(爱好读书亦可);③吃苦耐劳;④抗争命运;⑤心怀感恩(知恩图报);⑥勤俭持家;⑦不忘根本。‎ ‎【解析】‎ ‎4. 试题分析:B项,“不愿意占人便宜”一句臆断。C项,“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他们感激并羞愧”错。E项,背粮回来累倒的是白孝义,不是孝武。‎ ‎5. 试题分析: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此题注意“心理变化”,抓住“感慨怨愤”“欣慰”等词语。‎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沉默寡言”“好学上进”“吃苦耐劳”“抗争命运”“心怀感恩”“勤俭持家”“不忘根本”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等一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2017年2月23日)‎ 材料二 在娱乐致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 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 ‎《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本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者》第一个引起高度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两万多条。‎ 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 ‎(“中青在线”2017年3月9日报道)‎ 材料三 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9个小时。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3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三个地点。‎ 此前,中新2月21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朗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 (摘自新华社2017年3月9日上海报道)‎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 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体裁,时效性要求就很高。‎ B. 对于三者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相较之下,材料二就显得略逊一筹,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 C. 材料一、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易引起共鸣,虽然有过度煽情之嫌。‎ 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寓贬于褒,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无褒贬。‎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的原因,材料二则虽然对此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回暖有很多期盼,却仍持怀疑态度。‎ B. 上海、杭州的朗读亭前排长队等候朗读的“长龙”明确告诉我们,《朗读者》这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火爆”是有广泛的受众基础的。‎ C. 三家媒体的报道角度、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取舍可能是对同一报道对象的认识、理解不同,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 D. “高而不冷”、“流量们霸屏”、“安利”……写在“中青在线”这样的络媒体上贴合其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 E. 三则新闻的报道的媒体不同,呈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严谨、理性,材料二新潮、活泼,材料三则朴实、稳重。‎ ‎9. 根据上述材料,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建议?‎ ‎【答案】7. A 8. BC ‎ ‎9. 节目优势应继续保留:①“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的宗旨(或目标)不能丢。②继续高扬爱和责任等传统价值观。③继续带观众回到文字的阅读上,感受其中的真情。弥补节目的不足:①阅读毕竟是更私人化的活动,节目中的访谈内容会影响观众的独立阅读感悟,访谈环节要把握好一个度(或“适可而止”>。②少些教化和煽情的“表现”,更专注于“朗读”本身。③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本,扩大电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电视观众走进《朗读者》。‎ ‎【解析】‎ ‎7. 试题分析:B项,“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错误。C项,“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错误。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D 项,材料二“寓贬于褒”不准确,应为“褒中有贬”。另外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 ‎8. 试题分析:A项,“仍持怀疑态度”错误。D项,“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的判断过于武断,这要看报道的内容等各种因素。E项,“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的说法不符合新闻报道真实性要求,没有根据。‎ ‎9. 试题分析:注意筛选保留的“宗旨”“传统价值观”“继续带观众回到文字的阅读上”;改进的“适可而止”“更专注于‘朗读’本身”“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本”。‎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皮豹子,渔阳人也。少有武略。泰常中,为中散。太武时,为散骑常侍,赐爵新安侯,又拜选部尚书。后除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淮阳公,镇长安。坐盗官财,徙于统万。真君三年,宋将裴方明等侵南秦王杨难当,遂陷仇池。太武征豹子,复其爵位,寻拜使持节、仇池镇将,督并中诸军与建兴公古弼等分命诸将,十道并进。四年正月,豹子进击乐乡,大破之。宋使其秦州刺史胡崇之镇仇池,至汉中,闻官军已西,惧不敢进。豹子与司马楚之至浊水,击禽崇之,尽虏其众,仇池平。未几,诸氐复推杨文德为主以围仇池,古弼讨平之。‎ 时豹子次下辨,闻围解,欲还。弼使谓豹子曰:“贼耻其负败,必求报复,不如陈兵以待之。”豹子以为然。寻除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诸军事,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仇池镇将、持节、公如故。宋复遣杨文德、姜道盛寇浊水,别遣将青阳显伯守斧山,以拒豹子。浊水城兵射杀道盛。豹子至斧山,斩显伯,悉俘其众。‎ 初,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于是武都阴平五部氐人叛应文德,诏豹子讨之。文德阻兵固险,以拒豹子。文德将杨高来降,文德弃城南走,收其妻子寮属及故武都王保宗妻公主送京师。宋白水太守郭启玄率众救文德,豹子大破之。启玄、文德走还汉中。‎ 兴安 二年,宋遣萧道成等入汉中,别令杨文德、杨头等率氐、羌围武都。豹子分兵将救之,闻宋人增兵益将,表状求助。诏高平镇将苟莫干率突骑二千以赴之,道成等乃退。征豹子为尚书,出为内都大官。宋遣其将殷孝祖修两当城于清东,以逼南境。天水公封敕文击之,不克。诏豹子与给事中周丘等助击之。宋瑕丘镇遣步卒五千助戍两当,豹子大破之。追至城下,其免者千余人而已。既而班师。先是,河西诸胡亡匿避命,豹子讨之,不捷而还,又坐免官。寻以前后战功复擢为内都大官。‎ 卒,文成追惜之,赠淮阳王,谥曰襄。子道明袭。‎ ‎(选自《北史》,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B. 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C. 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D. 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公”“王”都是古时的爵位封号,其中“王”为最高爵位。‎ B. “徙”表示官职的调动,“徙于统万”指将皮豹子调到统万去任职。‎ C. “赠”表示朝廷对已逝官员的职位或爵位进行追封,如赠太子太保。‎ D. 年号是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如“真君”“兴安”等,是帝王正统的标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皮豹子少有武略,被皇上器重,多次授官封爵,号“征西大将军”,身经百战,屡立战功。‎ B. 皮豹子骁勇善战,被派往仇池镇守的宋将胡崇之听说他率领官军西进,恐惧不敢前。‎ C. 皮豹子拙于言词,不善辩论。仇池之围解除后,他想退兵,但被古弼用语言说服而放弃。‎ D. 皮豹子作战稳健,在武都之战中,宋人增兵益将,豹子向皇上请求增援,以保证取得胜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德弃城南走,收其妻子寮属及故武都王保宗妻公主送京师。‎ ‎(2)先是,河西诸胡亡匿避命,豹子讨之,不捷而还,又坐免官。‎ ‎【答案】10. B 11. B 12. C ‎ ‎13. (1)杨文德弃城向南逃走,(皮豹子)俘虏了杨文德的妻子儿女、僚属以及嫁给已故的武都王(杨)保宗为妻的(北魏)公主,并将他们送往京城。(2)在此之前,黄河西部几个胡人部落遁逃避命,皮豹子追讨他们,无功而返,又因此而被免官。‎ ‎【解析】‎ ‎10. 试题分析:文意为:当初,南秦王杨难当归顺朝廷,皇帝下诏令送杨氏子弟到京城,杨文德以行赂得以留下,逃亡汉中。宋封杨文德为武都王,让他据守葭芦城,招诱氐、羌人入伍。 本题注意两处:“文德以行赂得留”此句主语是“文德”,“归/”指归顺朝廷,应在此处断。‎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文中“徙”是流放之意。要根据语境准确判断。‎ 考点: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 试题分析:C“皮豹子拙于言词,不善辩论”错,原文“豹子次下辨”意思是皮豹子驻军在下辨。本题主要对“下辨”理解有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抓住关键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关键得分点:(1)“南走”“收”“故”(2)“先是”“亡”“坐”‎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皮豹子,渔阳人。少年时代即有军事才能。泰常年间,任中散。魏世祖时,任散骑常侍,赐爵新安侯,又拜授选部尚书,朝廷又派他任开府仪同三司,晋爵淮阳公,镇守长安。后因盗取官家财产,被流放到统万。太平真君三年,刘义隆派将领裴方明等人侵犯南秦王杨难当辖地,攻陷仇池。魏世祖征召皮豹子,恢复其爵位。不久,拜授他为使持节、仇池镇将,督领关中诸路军马,与建兴公古弼等人分统诸将,十道并进。太平真君四年正月,皮豹子进击乐乡,大破敌军。宋派其秦州刺史胡崇之镇守仇池,军马到汉中,听说魏军已向西而来,心生恐惧,不敢前进,皮豹子与司马楚之到了浊水,击败并擒拿了胡崇之,他的部下全部被俘。仇池被平定。没多久,众氐人又反叛了,推举杨文德为首领围攻仇池。古弼率领诸路军马讨伐平定了叛乱。‎ 当时皮豹子驻扎在下辨,听说围势已解,想回师。古弼派使者对皮豹子说:“敌人以其负败为耻,必定要报复,不如现在就派兵与之对阵。”皮豹子觉得有道理。不久朝廷任命他为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诸军事,进升程号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仇池镇将、持节、公等官爵照旧。十一月,宋又派杨文德、姜道盛侵犯浊水,另派将领青阳显伯据守斧山以迎击皮豹子。浊水城士兵射死姜道盛,皮豹子到了斧山,斩杀青阳显伯,全部俘虏了他的士兵。‎ 当初,南秦王杨难当归顺朝廷,皇帝下诏令送杨氏子弟到京城,杨文德以行赂得以留下,逃亡汉中。宋封杨文德为武都王,让他据守葭芦城,招诱氐、羌人入伍,于是武都、阴平五部氐民反叛响应杨文德。皇帝下诏让皮豹子率领诸军讨伐,杨文德领兵固守天险以阻挡皮豹子。杨文德将领杨高前来投降,杨文德弃城向南逃走,皮豹子俘虏了杨文德的妻子儿女、僚属、以及嫁给已故的武都王杨保宗为妻的(北魏)公主,并将他们送往京城。宋朝的白水太守郭启玄率部解救杨文德,皮豹子大破敌军,郭启玄、杨文德败逃汉中。‎ 兴安二年(453),宋朝派遣萧道成等人进入汉中,又令杨文德、杨头等率领诸路氐、羌人马围攻武都。皮豹子分兵准备救援,听说宋人增加了兵力,皮豹子上表请求援助,皇帝下诏让高平镇将苟莫于率领突骑二千人前往,萧道成等于是撤退。皇帝下诏征召皮豹子为尚书,出任内都大官。宋朝派将领殷孝祖在清水以东修两当城,以威胁魏之南境。天水公封敕文攻打他们,没有取得胜利。。皇帝下诏皮豹子与给事中周丘等人协助攻击。宋朝的瑕丘镇派五千步兵帮助戍守两当城,皮豹子大破敌军。纵马追杀敌军,(皮豹子)追到城下,免于死难的只有一千多个人而已。不久皮豹子班师。在此之前,黄河西部几个胡人部落遁逃避命。皮豹子追讨他们,无功而还,又因此而被免官。不久又因为前后所立的战功,重新被提拔为内都大官。‎ 去世时,魏文成皇帝追挽他,追赠他为淮阳王,谥号为襄。儿子皮道明承袭(他的爵位)。‎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归王官①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酣歌自适逃名③久,不必门多长者车④。‎ ‎【注】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4.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B. 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C. 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 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E. 颔联下句写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对镜自照,诗人看到自己如此衰老,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表达了诗人不再做官的决心。‎ ‎15. 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 ‎【答案】14. BD 15. (1)相同点:①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营造了一种清新明媚、生机盎然的意境。本诗描写了水满春池、孤屿留痕、春花盛开、雨后初晴的景色,白诗描写了春光和煦、早莺争树、春燕啄泥 的景象。②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2)不同点:①使用手法上,本诗颈联化静为动,用动词“涨”描写满池春水,下句静态描写,动静结合;白诗都是动态描写。②表达情感上,本诗通过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来表达了归隐田园后的快乐之情,白诗主要表达对春天景色的喜爱。‎ ‎【解析】‎ ‎14. 试题分析:B项,“恋吾庐”表明了诗人逃离官场、归隐田园之后的自足自适、轻松自得,但又饱含着一种愤慨。因雨“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错误。D项,“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错误,从“鹤疏”努析,主要反思的是当年不应该急于出去为官,不是没有早辞富。‎ ‎15. 试题分析:营造意境、表达情感上分析相同点;从“艺术手法”和“情感的细微差别”分析不同点。‎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 ‎(三)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2) 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 ‎(3)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光明的境界。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表达这一人生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长风破浪会有时  (2). 直挂云帆济沧海  (3). 百步九折萦岩峦  (4). 山重水复疑无路  (5).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基础与运用 ‎1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多年来,他心系社区的百姓,迈着坚定的步伐,将全部身心都放在工作中,________,家里有事他却很少顾得上,舍小家为大家。‎ ‎②如果画家“胸有成竹”,笔墨与造型就可以________,但在一些结构复杂、制作深入的创作中,往往需要做诸多的局部调整,还要照顾整体上的安排。‎ ‎③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传统红木家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但红木家具种类繁多,一些商家为牟利将非红木家具混入其中,________,搅乱市场。‎ A. 处心积虑 一挥而就 鱼龙混杂 B. 殚精竭虑 一蹴而就 鱼龙混杂 C. 殚精竭虑 一挥而就 鱼目混珠 D. 处心积虑 一蹴而就 鱼目混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含褒义。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含贬义)。一挥而就: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般用在否定句中。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户籍制度像一堵无形的墙,不仅催生出大都市与中小城市、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的“泛二元”的格局,而且把城乡切割为二元结构。‎ B.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讲话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作为改革重点,找准突破口,敢啃硬骨头。‎ C. 有公众质疑,张炜的《你在高原》获奖不但加重了茅盾文学奖对于公众的困惑,而且阻碍了公众进入纯文学领域。‎ D. 大范围的雾霾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绍兴、湖州等地空气质量曾一度达到重度污染程度。‎ ‎【答案】D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________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A. 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 B. 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 C. 对虚伪的笑,不必怒目而视,要报之以嫣然的微笑;对阴冷的奸笑,也当笑颜相迎。‎ D. 对阴冷的奸笑,为什么不可以还以笑颜?对虚伪的笑,为什么不报之以嫣然微笑,而一定要怒目而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句衔接连贯、得体。从上下句子语境来看,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从句意来看,应按照语意由轻到重安排语句顺序。所以选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承史上,①____________,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能够逐渐转化为可以代代传承的知识。在这一意义上说,《周易》所代表的筮占有着龟卜不可比拟的优势。②____________,为人们的知识积累提供了可能,通过这些系统的符号,人们可以把日常的生活经验融入对卦象的理解之中,而且,③______________,人们又把对整个世界的想象、认识和理解融入了《周易》。‎ ‎【答案】 (1). ①任何一种得以久远流传的文化 (2). ②系统的表达符号  (3). ③随着人们想象力的提高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代代传承”,第②空注意后面的“系统的符号”,第③空注意后文“想象”。‎ 点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流传的文化”“符号”“想象力”在前后文都有相应的类似或语意相反的提示性的词语。‎ ‎21.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有关中美两国青年就业情况的统计图,请简要说明其统计结果(不得出现数字),每条不得超过30字。‎ ‎ ‎ ‎【答案】①中国青年的失业率随着其受教育程度的增高而增高,美国青年则相反。②中国大学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的比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变化趋势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泰戈尔 ‎(2)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恋花的丽蝶,累累的果实,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明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路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了一个荒漠。——萨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800字。‎ ‎【答案】人生处处有风景 如果人生的列车不断前驶,那么,我们能做的,不是努力去延长自己的生命,而是去浏览人生旅途中多彩的风景。‎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人生确是如此。人生旅途中有太多的风景值得去欣赏,亦或是一泓秋水,一行大雁,一株大树,一个丽人。然而,人生的风景还不应仅限于自然中的景致,更进一步,你的内心深处也会有很多风景值得你去发现。‎ 人生处处有风景,风景的美丽与否在于你如何去审视。而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你发现人生的美丽风景。‎ 普希金有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忧郁的日子总会过去,光明的日子即将来临。”由此观之,乐观可以缓解内心的痛楚,使心情更为舒畅。在中国古代,乐观也是文人的风景。白居易,这位乐天的诗人,从未被生活中的打击所击垮。谪居浔阳城,他仍能陶醉于音乐,在山水之间神游。在乐观的心境下,他创造出流传千古的优美诗篇。由此可见,倘若他被病痛与挫折击倒,那么他就不可能“乐天”,也许就沦落为一个伤春悲秋的失意之人。而正是乐观的情绪才让他欣赏到人生的美丽风景,从而让他沉醉其中。‎ 不只乐观,忍戒也是一种风景。放弃这处风景,作一个忍让的人,便可在下一处找到更完美的风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蔚蓝的海洋与辽阔的天空便是对忍戒者之回馈。早在三国时期,号称狼顾之鬼的司马懿便懂得这一道理。在曹氏家族的压力下,他一直潜伏其中,对曹操的侮辱、责骂也是一概忍让。而他在经过几十年的忍戒后,伺机挑拨曹氏家族,在空处击破,篡得了魏国大权。而此时,他便欣赏到了他内心最向往的美景。若他当年与曹操硬碰硬,那么他的下场也许就跟杨修一样被曹操给处死了吧。再者,荀彧就不太懂得忍戒而去直谏曹操,也落得赐死的下场。由此观之,忍戒后面有多么美的风景。‎ 怎样去捕捉这些风景,显得尤为重要,而唯一的方法,便是向他人学习。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学习他人的品质,也是一种风景。牛顿学习研究前人成果,最终总结出惊世理论。孙中山学习西方制度,最终开创共和民国。学习他人的风景,便有了自己人生的风景。善利用这些捕捉风景的方法,便可欣赏到更为美丽的风景。‎ 人生处处有风景,风景处处蕴人生。去挖掘内心深处的风景吧,让人生的旅途更加多姿多彩。‎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题中两则材料内容相反,各有侧重。写作时,既可以根据其中某一则材料确定立意,也可以将两则材料综合起来确定立意。由材料(1)可得出以下立意: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功、把目光放远些、放弃也是一种美丽、人生处处有风景等等。由材料(2)可得出以下立意:生命之美在于过程;享受生命的过程;抛弃幻想,把握现在;活在当下等等。综合两则材料,可得出以下立意:在赶路时不忘欣赏风景、追求梦想而又注重过程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