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第八次月考)(2017-0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第八次月考)(2017-07)

拉萨中学高二年级(2018届)第八次月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满足了底层年轻人的内心向往 ‎“红”,原本是“络红人”的意思。然而在当下,“红”一词逐渐特指那些依靠秀脸蛋、秀身材、秀美食、秀财富而走红的青年女性。每当媒体提及“红”,几乎都对其加以挞伐,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更是一碰到“红”就蹙眉,唯恐避之不及。“肤浅”“拜金”“媚俗”等骂名与“红”总是如影随形。对这些“红”的鄙夷和批判,也成为一种主流舆论。‎ ‎“红”们走红的方式的确肤浅,粉丝对“红”的追捧,也确实物质了些,庸俗了些。然而,“红”们为何能以如此肤浅的方式走红?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又为何毫无保留地把热情和时间,献给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红”?对于这些现象存在的内生合理性,鲜见具备人文关怀的思考,这是不应该的。‎ 其实,只要我们愿意试着去理解“红”现象,年轻人追捧“红”的真正原因并不难找。“红”之所以能够依靠发自拍、发美食赢得追捧,不就是因为社会中许多下层的年轻人,需要依靠这些东西来满足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幻想,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吗?对于大多已经在社会上立足的成年人,和少数有幸享受较好教育环境的年轻人而言,这种充实精神生活的方式或许过于廉价,过于媚俗了。但对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而言,“红”‎ 们那半真半假的姣好面容,逛逛吃吃的悠闲生活,正是他们最真实的内心向往。对他们来说,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多数青年都没有机会接受精英式教育,叫他们欣赏曲高和寡的高雅文化,未免有些强人所难,经济上的压力则让他们难以负担日益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进一步挤压着他们的精神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或许只能在络上用这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我也是年轻人,我幼时的玩伴中,有不少人也是这些“红”的粉丝。他们可能甫一成年,就挑起了生活的担子。我深知和他们相比,自己是幸运的,有幸生在小康之家,接受高等教育,因此绝不会对他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而我们的社会也应该有更强的同理心,去理解“红”现象背后的社会现实。‎ 说“红”肤浅也好,低俗也好,既不是“红”自己的错,也不是“红”粉丝群体的错。社会文化既需要有高雅的形式,也需要有通俗的形式。如果要让络文化环境更加高雅,更加丰富,那么我们就应该对社会阶层差距的根源开刀,让身处社会中下层的年轻人能过得更富裕,更有尊严,让他们能够有余暇和条件去追求更加高雅,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试想,如果有一天,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影院欣赏一场精彩深刻的电影,每个人都可以抽出时间,摊开书本,在阅读中遨游知识与艺术的海洋,那人们又何必要依靠追捧“红”来填充自己的心灵?努力去创造一个这样的社会,远比坐在清谈室中,高高在上地批判“红”更有意义。‎ ‎   《中国青年报》( 2016年02月26日 05 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下,媒体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他们对“红”几乎都是鄙夷 和批判的态度,这也成为现在看待“红”的一种主流舆论。‎ B.“红”们以秀脸蛋、秀身材等肤浅的方式走红,并成为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追 捧的对象,这些现象存在的内生合理性,需要具备人文关怀的思考。‎ C.社会中许多下层的年轻人,通过发自拍、发美食等方式来满足自己对现实和未 来的幻想,这是“红”能够赢得追捧的原因。‎ D.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因受到教育水平及经济收入的影响,其结果他们 只能在络上用一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红”们那半真半假的姣好面容,逛逛吃吃的悠闲生活,是现在社会中大多 数下层年轻人最真实的内心向往。‎ B.本文作者不对“红”粉丝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这是由于作者幼时 的玩伴中,有不少人也是这些“红”的粉丝。‎ C.想要让络文化环境更加高雅,更加丰富,我们就应该从社会层面着手,让身 处社会中下层的年轻人有条件去追求更加高雅,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D.让每个人都能有时间摊开书本,在阅读中遨游知识与艺术的海洋,这远比坐 在清谈室中,高高在上地批判“红”更有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原本是指“络红人”,没有褒贬之意,然而在当下,“红”却背负 着“肤浅”“拜金”“媚俗”等骂名。‎ B.对高雅文化欣赏的困难,以及日益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这些都挤压着生活在 社会下层青年人的精神空间。‎ C.社会文化既然需要有高雅与通俗的形式之分,因此在评判“红”肤浅与低俗 与否时,不能将错误归咎于“红”自己或 “红”粉丝群体。‎ D.如果每个人都能走进影院欣赏一场精彩深刻的电影,或抽出时间,摊开书本 阅读,那人们就不必依靠追捧“红”来填充自己的心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三棵树 李德霞 ‎ 丫头的大嫂过门没半年,就吵着闹着要分家。树大分杈,儿大分家,分就分吧,寡妇娘也没辙。米缸、面缸抬了去,掉了几块漆的红木柜搬了去,圈里的三只羊,一鞭子吆了去。大嫂请来伐木人,要放倒院里的三棵树。三棵树是丫头的爷爷栽下的,两抱粗,上面结了几个喜鹊窝。娘“扑通”跪在地上:“家里没啥东西了,这三棵树,就留给丫头吧……‎ 那时,丫头十六岁,在城里读高中,是村里唯一把书读到城里的女孩子。‎ 星期天,丫头从学校回来,看着空空的土屋和一下子苍老了的娘,丫头抱着树干号啕大哭。‎ 娘说:“丫头,别上学了,回家跟娘种地吧。种地饿不死人。”‎ 丫头倔,丫头一抹眼泪说:“偏不,我还要考大学,我丫头说到做到!”‎ 娘说:“上大学不要钱?”‎ 丫头说:“我有三棵树,三棵树就是我的钱。”‎ 丫头真的考上了大学。那时候,家家日子还不宽裕,但乡亲们厚道,你三十他三十地把钱送来。丫头不接,一一挡了回去,丫头说:“大叔大婶的情我领了,我不能欠乡亲们太多……”‎ 娘说:“你不上学了?”‎ 丫头说:“你甭管,我自有办法。”‎ 开学前几天,丫头去了村里的德叔家。德叔在农机站当站长,家里开着小卖部,日子过得比一般人家殷实得多。更重要的是,爹在世时,跟德叔是最要好的弟兄。其实,在丫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德叔就给丫头准备了一千块钱。德叔笑眯眯地说:“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啥时还我呀?”‎ 丫头说:“不是借,是贷,就按银行的利息算。等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连本带利一块儿还。”‎ 德叔还想逗逗丫头,德叔说:“银行贷款还讲个财产抵押呢,你拿啥给我做抵押?” 丫头拉着德叔的手出了屋,用手一指她家院里的三棵树说:“我有三棵树,我就拿三棵树做抵押。”说完,丫头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纸和笔,哗哗哗,写了抵押单,交给德叔。‎ 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 丫头上了大学。上了大学的丫头从来不敢回家。除了舍不得那几块钱的路费,丫头还得自己挣学费,挣生活费。丫头到图书馆帮过工,到饭店洗过碗,啥来钱干啥。有同学问:“你家里没钱供你?”丫头说:“有,我有三棵树……”‎ 丫头大三时,不得不回家一趟。大哥在一家煤矿挖煤,死于矿难,矿上只给了很少的一点钱,少得离谱。丫头找到矿长,拍着桌子和矿长讲道理。矿长熊了,按规定赔了款。‎ 拿回赔偿金,大嫂取出两千块,要给丫头。大嫂说:“以前都是我不好,我对不起丫头妹妹。钱你拿着,你是大学生,就不要那么辛苦了。”‎ 丫头把钱挡回去。丫头说:“我还年轻,吃点苦受点罪是好事。这钱是我大哥拿命换来的,就留着给侄儿上学用……”‎ 转眼,丫头大学毕业了。那时候,大学生很抢手,是香饽饽,丫头就被分配到市政府上班。领到第一笔工资,丫头回了村。丫头找到德叔,要赎回当年的抵押单。德叔说:“啥抵押单?我早扔了。”丫头吃惊地说:“那……我的三棵树?”‎ 像当年丫头拉着德叔一样,德叔拉着丫头的手出了门,用手一指丫头家的那三棵树说:“三棵树,本来就是你的。”‎ 丫头要接娘进城。临走时,邻居说:“你娘这一走,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土屋和三棵树不如卖了的好……”‎ 丫头看着土屋,抚着树干说:“土屋是我的家,三棵树是我的根……我怎么舍得卖啊?留着吧。”‎ 一晃,几十年过去。土屋已日渐斑驳,倒是那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绿荫如盖,成了村里的一景。‎ 前年,有人相中了那三棵树,愿出大价钱买下来。那人打电话给丫头,问丫头愿不愿意卖,被丫头断然拒绝。‎ 如今,已是副市长的丫头,无论工作多忙,每年都要抽空回村一趟,看看父老乡亲,看看她的三棵树……‎ ‎(节选自《小说月刊》)‎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写大嫂闹着分家,将米缸、面缸、红木柜搬走,三只羊赶走,甚 至还要放倒三棵树的情节,既表现了家里的贫穷,又暗示了娘的软弱。‎ B.“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德叔原本只想试探丫头,孰料丫头早有主 意,德叔因而“笑”;面对苦难,丫头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令德叔动容,因而 ‎“满眼都是泪”。‎ C.小说设计大哥遭遇矿难,大嫂成为寡妇,只得到很少的一点钱,最后是丫 头拿回了赔偿金等情节,意在表明善恶有报,规劝人们要孝亲友爱。‎ D.写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有人愿出大价钱买,丫头却断然拒绝,是因为以 前生活艰难时都不曾卖掉,现在丫头做了副市长,自然不会因为钱而卖掉 三棵树。‎ E.小说中对大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作用很明显,如从开始的蛮横无情到后来的心存愧疚,都衬托了丫头优秀的品质特征。‎ ‎5.小说以“三棵树”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分) ‎ ‎6.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5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 魏景超(1908~1976),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193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1933年,他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193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职,在水稻病害研究、真茵分类学及植物病毒学研究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魏景超幼年目睹农民颠沛、饥寒交迫,深感只有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立志于兴农的他,大学毕业后就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金钥匙”奖,并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放弃节假日休息,参加暑期学校学习、参观实验室和农场、访问老教授,以获取知识,汲取经验和新的见解。在学校里,他更是抓住学校资源,勤奋刻苦。图书馆里,他埋头钻研;实验室里,他观察切片、制作标本,孜孜不倦。爱思、善学、勤问的他努力摄取国外新知识、新技术,汇集大量的宝贵文献与读书笔记。可惜的是,回国正值抗日战争期间,魏景超积累了四年的书籍、笔记随交运的美国轮船一起在日机轰炸下沉于太平洋底。‎ 回国后执教于金陵大学的魏景超,面对国内农业教材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边执教边精心编写讲义、教材。外出采集标本、调查农作物病虫害情况、拍摄照片、绘制讲解图表等,身体力行。他先后讲授过普通和高级植物病理学、作物病害、真菌学、细菌学、植物免疫学和病毒学等课程。出版有《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真菌重要目、科、属分类检索表》等优秀教材、书籍。‎ 魏景超十分注重课前准备工作,细致地整理授课内容、思路,并结合当时最新研究成果的讲解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确保课堂的高效授课。课堂上,他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实验室里,他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及时指正规范;野外实习时,他认真传授观察作物病情和采集标本的知识。对学生循循善诱的他更注重因材施教,对低年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把握,对高年级学生侧重独立探索、学习的能力培养。对跟随他研究学习的十几个学生,他按各人的进修计划进行个别指导,耐心细致,诲人不倦。抗日战争期间,他常到外校兼课,将其所得资助家在沦陷区或家境困难的同学,竭力培养农业人才。他要求年轻助教作充分的课前准备,上课时还经常跟班听讲,对缺点加以指正,给予必要的示范。严谨的态度、躬亲的姿态,用“心”教学的魏景超对学生和其他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水稻病害方面,魏景超先后发表8篇重要的学术报告及论文。他实地调查试验,足迹遍布江、浙、沪、闽、粤、桂、皖等近10个省市地区。他编写了《水稻病原手册》,详细记载了我国已发现和国外报道过寄生于水稻的约250种微生物,对重要病原菌简要说明其诱致的症状、发病因素和防治方法。该书作为诊断稻病的工具书,多年来为国内外同行所采用或引用。‎ 在真菌分类学上,魏景超亦有卓越贡献。1948年,魏景超重新鉴定了番茄漆腐病的病原菌,更正了其所属类别,还澄清并鉴定了豇豆和大豆叶斑病病原菌。晚年的他辗转在病榻与书桌之间,日夜辛劳长达6年,完成了《真菌鉴定手册》,填补了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 在植物病毒学研究方面,魏景超历来重视科学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他在成都附近调查烟草和番茄病害。之后又致力于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考察、研究,阐明了常见病害的症状、病原、寄主范围及防治方法。尤其在油菜病毒研究方面,总结出油菜远村育秧、避蚜防病毒的有效措施。‎ 晚年身患重病的魏景超,仍心系国家。1956年江苏省昆山县油菜田发生严重病害之际,他在同志们搀扶下仍然在田间跋涉,观察油莱病情,同行者无不感动。‎ ‎“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己任”,上下求索,魏景超用躬行的一生诠释了践行者的姿态。‎ ‎(摘编自李姝昱《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 ‎【相关链接】‎ ‎①分类研究并非易事,寻找理想标本,往往需要连续追索数年。有时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有时也会发生错误甚至失败,但魏景超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有错必纠,从不灰心丧气,总是再接再厉地干下去。(摘编自“魏景超纪念馆”)‎ ‎②一想到祖国多灾多难,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他便忿然而起。他想自己是中国人,又是公费留学生,一定要刻苦学习,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摘编自《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魏景超素质超群,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大学 毕业后获“金钥匙”奖,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 B.魏景超曾到多个地区采集标本、考察研究农作物病虫害情况,田间跋涉,身体 力行;晚年带病辛苦工作6年,著作颇丰。‎ C.魏景超四年留美期间带回的资料因日机轰炸而随美国轮船沉于太平洋底;任职 金陵大学期间,他边执教边编写讲义教材。‎ D.在分类研究中,魏景超也经历了失败,但他不气馁,鼓足劲头继续干;对出 现的错误,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纠正。‎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魏景超留美期间,深感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 备,抓住学校资源,埋头钻研,努力摄取国外的新知识、新技术。 ‎ B.水稻病害研究方面,魏景超发表8篇重要文章,在近10个省市地区实地调查 试验.他编写的工具书《水稻病原手册》,多年来为同行所重视。‎ C.真菌分类学研究方面,魏景超重新鉴定了番茄漆腐病的病原菌,澄清并鉴定 了豇豆和大豆叶斑病病原菌;晚年填补了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 D.植物病毒学研究方面,魏景超调查了烟草和番茄病害,同时考察研究了华东 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尤其在油菜病毒研究方面取得了有效突破。‎ ‎9.本文突出了魏景超多方面的宝贵品质,请结合全文概括,并就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答: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吟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生,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日: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释:①釜鬲:行厨炊具 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 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B.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 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C.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 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D.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 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和文学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 礼。“拜”可指授给官职,“拜官”为旧时常用语。‎ B.古人作揖是推手,根据对象的不同,推手时有高、平、下之别。对庶姓,没有 亲属关系,推手时稍微往下;对异性,是指有婚姻关系的,则是平推手;对同 性,同一个族的,就用天揖,推手时稍微举高。‎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130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 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影响深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D.在古代,为区别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 史在内)一律称为散文。班固的《汉书>是传记散文的杰出代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蔡泽认为,人之立功,最好的祈愿是功名和性命都能保全。商君、吴起、大 夫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B.范雎心里不快,除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 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C.蔡泽终能发挥才智,建功立业,有赖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和让贤,后来范雎还托 言病重以让相位,蔡泽获得了拜相的机会。‎ D.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 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2)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 ‎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諲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片前两句写景,有实有虚,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是词人路上所 见眼前之景,是实写;“易水寒”为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 B.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 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 C.下片前三句运用反衬的手法。“消除此恨难”的“难”字,与前面的“可”字 ‎“能”字对应,天老、海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D.“鸾辂”本指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借喻被金人掳到异域的徽、钦二帝,词人 多次听说朝廷派遣使者问候他们,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 E.这首词在写法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景物深入细致地刻画,委婉地传达出了 词人心中不便明言的情感,情景交融,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定风波》一词中,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告诉我们,只有坦然面对祸福得失,人生才能“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滚滚长江,以酒祭奠明月,感慨人生的两句是:“ , ”‎ ‎(3)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有些官员涉嫌违法犯罪,却与他人订立攻守同盟,企图对抗组织调查,这无异于 ,最终必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②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在自己的领土上从事一些正当的建设活动,这天经地义、 。‎ ‎③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当兵出身,他像做产品一样进行公司的制度建设,赏罚分明,因此,整个万达 ,运转有序,工作效率极高。‎ A.螳臂当车 无可非议 令行禁止 B.蚍蜉撼树 无可厚非 上行下效 C.螳臂当车 无可非议 令行禁止 D.蚍蜉撼树 无可非议 上行下效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吃饱”向“吃健康”转变,在 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B.汽车限购令早已有许多传闻,非但没有为城市治堵,倒是激发了许多购车族的 欲望,提前加入有车族,使城市道路更加拥堵不堪。‎ C.新鲜蔬菜口感好,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 药,所以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较为安全。‎ D.针对今年春运期间旅客流量大、交通繁忙的情况,首都机场将加强航站楼前 交通管理,加大楼前违章停放车辆的拖移和处罚力度。‎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   B.②④⑥③①⑤‎ C.⑤①②⑥③④   D.⑤②③⑥④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处于中古早期的魏晋南北朝,①         。从政变频繁、外族入侵和国家分裂的角度来看,②          ;但是,如果以个体觉醒和文学、哲学、艺术的灿烂成就为出发点,看上去却是一个开明的时期。同时,魏晋的士大夫大多儒、玄兼修:他们一方面追求道家理想,另一方面又执着于儒家观念。按照常理,③          ,然而在魏晋时期,这两种哲学观念却共存于许多士大夫的思想体系之中。‎ ‎21.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三条结论。(6分)‎ 杜甫近体诗中高频叠字的使用次数及其分布位置统计表 ‎ ‎ ‎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滕王阁序》中写景的名句,细读我们会发现:落霞虽美,却是单调的,凭借孤鹜的齐飞,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亮丽;孤鹜虽美,却是落寞的,凭借落霞的背景,成就了一幅灵动的画面。细细品味,我们的社会、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 这段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用规范汉字书写。‎ 拉萨中学高二年级(2018届)第八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他们只能用络这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说法过于肯定,原文为“他们或许只能在络上用这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2.答案:B。解析:对“本文作者不对‘红’粉丝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的原因分析错误,就原文看原因是“红”粉丝们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下层,大多数无机会接受精英式教育。‎ ‎3.答案:C。解析:“社会文化既然需要有高雅与通俗的形式之分”与“因此在评判‘红’肤浅与低俗与否时,不能将错误归咎于‘红’自己或 ‘红’粉丝群体”两个分句从原文看没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4. BE(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5.①以“三棵树”为题,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激发阅读兴趣。②“三棵树”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文章,始终和小说主人公的命运紧密相连,使行文更加紧凑。③以“三棵树”为题,突出小说的主旨,“三棵树”是头人生之根的象征,表现了丫头不忘根本,不忘家乡的品质。(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6.①对父母长辈要心存孝心。大嫂起先不知孝道,分家时将家里像样点的东西全都拿走,使原本贫困的家雪上加霜,大哥死于矿难之后,才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丫头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积极乐观,安慰娘,后来把娘接到城里尽孝。小说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②做人应心存感恩,别人有难时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在丫头考上大学之后,乡亲们二十、三十地送来钱;德叔在丫头交学费的事上,全力帮助,对于这一切、丫头都深深记在心里,一直心存感恩。当副市长后,还每年回村里一趟,看望父老乡亲。③在贫困和苦难面前,应具有自强和不懈努力的精神。面对贫穷和苦难,丫头没有悲观绝望,没有意志消沉,而是以一种不懈的努力和自强精神,战胜了生活中的一切苦难,最终带着母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④显达不忘本,根扎得越深,人生之路走得越远。丫头由一个农村小姑娘走进城里读高中,后来考上大学,毕业后到市政府上班.到最后当上了副市长,一路走来,她没有忘记三棵树、忘记乡亲、忘记娘的恩情。不忘记根本的人,在事业、人生之路上才不会迷失,才会走得更远。(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7.B(“著述颇丰”不妥,应是“完成了《真菌鉴定手册》”。)‎ ‎8.B(A.“深感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是很早就有的,至少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有了,不是在留美期间才有的;C.“晚年填补了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 错,所填补的是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D.“同时考察研究了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错,原文是“之后又致力于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考察、研究”。)‎ ‎9.品质:(1)热爱祖国,心系民生,志向远大,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己任; ‎ ‎(2)爱思善学,刻苦钻研,实事求是,锲而不舍; ‎ ‎(3)对工作严谨的态度、躬亲的姿态、全心的投入(不辞劳苦),对学生和其他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每点1分,共3分)‎ 分析示例一:热爱祖国,心系民生,志向远大,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己任:①他幼年目睹农民颠沛流离、饥寒交迫,深感只有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②他想到祖国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便忿然而起,决心刻苦学习,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③他晚年身患重病,仍心系国家,为解决油菜田严重病害问题,在同志们搀扶下在田间跋涉。‎ 分析示例二:爱思善学,刻苦钻研,实事求是,锲而不舍:①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放弃节假日休息,参观访问,获取知识;②他抓住学校资源,勤奋刻苦,图书馆里,埋头钻研;实验室里,孜孜不倦;③他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从不灰心丧气,总是再接再厉地干下去。‎ 分析示例三:对工作严谨的态度、躬亲的姿态、全心的投入(不辞劳苦),对学生和其他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①他回国执教,精心编写讲义、教材,各种活动身体力行,上课精心准备、循循善诱、因材施教;②他资助家境困难的同学,竭力培养农业人才;对年轻助教严格要求,跟班听讲指正示范;③晚年的他在病榻与书桌之间,日夜辛劳长达6年,填补了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10.(3分)B ‎11.(3分)C ‎12.(3分)B(“对他构成威胁”不对)‎ ‎13.(1) 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件事吗?”(评分标准:“让”“宣言”“相”,翻译正确各1分;大意正确2分) ‎ ‎(2)然而,蔡泽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奋呢!(评分标准:“不”“困厄”“激”,翻译正确各1分;大意正确2分)‎ ‎14.DE(D项是借代而非借喻;E项“以乐景写哀情”错。)(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多选不给分。)‎ ‎15.①思念故国。“三关”曾是宋朝国土,如今沦于敌手,诗人遥望“三关”,断肠之情油然而生。②不忘国耻。靖康之变,二帝被俘,国土沦陷,诗人心中此恨难消。③渴望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几时鸾辂还”‎ ‎,传达出诗人对故君的思念,其中亦有收复失地的渴盼。(思想感情每点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16.(1)也无风雨也无晴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7.答案: A(螳臂当车:比喻不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蚍蜉撼树: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情。)‎ ‎18.答案A 。B项中途易辙,“提前”前加“他们”。C项“所以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较为安全”句式杂糅。糅合了“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洗净较为安全”两种句式。D项“加大”和“拖移”搭配不当。‎ ‎19.答案:B。从句间的亲密关系看,②说的是“算盘结构”,④说的是“坐标几何”,两句紧密相连;⑥说的是“珠算口诀”,③说的是“珠算秘密”,两句紧密相连。由⑥句的“则”字可以判断,⑥③在②④后。①进一步描述珠算优点,⑤句作比较,指出珠算速度之快。‎ ‎20..答案:①似乎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表达出“矛盾”语意,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1分) ②这无疑是一个黑暗的年代(表达出“黑暗”语意,得2分, 其他合理答案1分) ‎ ‎③这两个思想体系本不会走到一起(表达出“对立”语意,得1分)‎ ‎(6分)答案:①“萧萧”是杜甫写近体诗时使用最多的叠词。②杜甫在五言近体诗中使用叠词的次数明显高于七言近体诗。③杜甫在五言近体诗中使用叠词的位置通常在句首,其次在句末。(6分。每点2分)‎ 按照高考评分标准给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