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河南省扶沟二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2017-06)
扶沟二高2017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6页。共四大题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试题均应按题号把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超出答题框或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将密封线内要求填写的内容填写清楚,将座号写在答题卡上。考生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明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节气是“天时”,是纯粹的自然时间,节日是“人时”,是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天人合一”观念在清明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古代节日一般依据节气时令,但脱离节气时间点,另外生成民俗节日,立春到新年、夏至到端午走的就是这一路径,但清明卸没有沿用这一文化习惯。 清明是踏青郊游、珍重生命的节日。清明时节,自然界生机一片,人们借祭墓踏青郊游。祭墓与踏青原来分属寒食与清明,唐代以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主题不同的节日,一为怀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为了出火,祭亡意在佑生,这就是后来清明兼并寒食的内在文化依据。清明时节的户外运动,其原始的意义在于顺应时气,是月生气方盛,阳气发泄,万物萌生,人们以主动的姿态顺应。踏青、蹴鞠,秋千、拔河、放风筝等大都是有助于阳气发散的活动。 宋代是生活日趋都市化的时代,也是民俗向娱乐方向发展的时代。宋代为了让人能在清明扫墓、踏青,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一日。此时的寒食不仅收容在清明节下,清明踏青习俗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兴盛。史称“四野如市”,“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清明上河图》就更直观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清明时节宋代都市居民出行的生活图景。 插柳或戴柳是清明踏青与护佑生命的仪式行为。柳树为春季应时佳木,得春气之先。在四野一片苍茫之际,柳树最先吐出新绿。柳树易栽易活的生存特性,显示出其生命力的强旺。因此在古人观念中,柳树非普通林木,它有着神奇的效用。清明的新火就取自柳榆木。据说民间新火的传递亦是以柳条传送。贾岛“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的诗句大概吟诵的是这一情形。柳木不仅带来新火,而且它很早就具有驱邪避鬼、护佑生灵的功用。《齐民要术》有“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之说。这就是“三月清明门插柳”习俗的心理根源。宋代清明节已“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说是可以“明眼”,也就是能明辨鬼邪,看住家门。新柳一般由人们在祭墓踏青时在墓地野外折回,宋人诗曰:“莫把青青都折尽,明朝更有出城人。” 戴柳是指人们以结成球状的柳枝或柳叶戴于头上,民谚曰:“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城居的人们很喜欢这一习俗,鬓插青柳,既吉祥又有生气。事实上,春夏之交因气候的关系人们易受季节性的疫病侵袭,人们为了顺利度过这一危险时段,于是利用清明节俗预先进行禳解。这正是清明戴柳、插柳的原始民俗意义。青柳留春,意味着在春季将逝的时节,人们用青青的柳枝来象征对青春的挽留,“留青”也就留住了“红颜”,留住了生命。 (摘编自萧放《清明礼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人合一”观念在清明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是由于清明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而节 气是“天时”, 节日是“人时”。 B.唐代以前的寒食与清明是两个不同的节日,二者各有自己的主题,前者为怀旧悼亡, 后者为求新护生。 C.清明后来之所以能够兼并寒食,是因为二者存在相互依存的内在文化依据:禁火为 了出火,祭亡意在佑生。 D.清明时节踏青、蹴鞠、秋千、拔河、放风筝等户外运动有助于阳气发散,这是人们 对时气的主动顺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为了让人能在清明扫墓、踏青,宋代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一日,这表明生 活已经日趋都市化。 B.宋代人们的踏青习俗前所未有的兴盛起来,这与这个时代民俗向娱乐方向发展的潮 流密切相关。 C.“四野如市”“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的描写和记载,证明了宋朝 清明踏青习俗的兴盛。 D.《清明上河图》里描绘的清明时节都市居民出行的生活图景,直观形象地为我们展示 了宋代的清明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民俗节日的生成一般既依据节气,但又与节气时间不相重合,立春、新年,夏 至、端午等都符合这一规律。 B.人们把插柳或戴柳当作清明踏青与护佑生命的仪式行为,是因为柳树具有生命力强 旺和得春气之先的特性。 C.“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的谚语,表达了人们希望用清明时青青的柳枝来留住青 春,留住“红颜”的期盼。 D.人们借助清明戴柳、插柳对春夏之交季节性的疫病侵袭预先进行禳解,这是戴柳、 插柳的原始民俗意义所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赵元任:“言有易,言无难” 苏金智 研究工作要做得很出色,除了科学精神和必备的物质条件,还需要有人文情怀。人文情怀是指一种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关心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解放的思想和行为。作为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赵元任能把科学、语言、艺术与人生融为一体,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赵元任是五四时期科学与民主积极的提倡者与实践者。他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喜欢做科学实验,经常观察天象。青年时代留学海外,与同时代的伙伴们一起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勤奋学习科学知识。大学时代学了数学和物理,研究生阶段则学了大量的科学史。辛亥革命胜利后,赵元任与血气方刚的同伴们提倡文学革命,认为只有规范祖国的语言,克服方言造成的语言障碍,书写口语中鲜活的白话,才能真正唤起民众,达到实现政治民主的目的。 赵元任一辈子写文章都是写大白话,创作的诗歌也大都是白话诗。他与五四时代提倡科学与民主的先行者们一道,共同开辟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新时代。他的音乐作品,饱含着对中华民族和广大民众深情的爱,充满着对反动统治者和日本侵略者刻骨的恨。 赵元任把学术研究转向语言学后,对语言文字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研究,使之在我国成为一门现代科学。在研究过程中,他既重视归纳的分析方法,也重视演绎和其他的逻辑分析方法;既重视语言学的一般方法,也巧妙运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他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解释语言现象,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分析语言结构成分,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语言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赵元任不仅用科学记音技术记录下了一大批汉语方言的语音面貌,还为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语言记音。《广西瑶歌记音》记录了五种瑶人中一种自称为“正瑶”所唱的民歌歌词的语音。通过语音分析,揭示了汉瑶之间亲密的语言文化接触。赵元任还是中国使用科学记音方法记录藏语和维吾尔语的第一人。 陈原先生曾赞誉赵元任具备当代人文学者的所有特征:尊重人的价值,培养并训练人的科学和艺术技能;富于人情味和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常常给人带来愉快的幽默感。赵元任经常把工作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工作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在语言研究中写下了多则著名的语言游戏诗。 赵元任曾经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文字改革的感受,充分展示了他的人文情怀。他认为,对国语罗马字的兴趣仿佛是一个人对朋友的爱。一个人有了朋友不但可以有实际上的帮助,也可以使精神生活有相当的发展。罗马字是一种新文字,不仅有实际上的便利,还可以为中国将来的精神文明开一条新路。他对国语罗马字的爱,是对祖国语言文字改革事业的爱。他认为,这是一种可以得到回馈和帮助的爱,犹如友爱。只有充分沟通的世界,才有可能是个充满友爱的世界,精神文明的世界。语言文字是人类心灵沟通的媒介,沟通度越高,得到的友爱自然就越多。文字改革运动是五四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我们国家开展的一项波澜壮阔的语文革新运动。这一运动有利于普及教育,开发民智,促进新文化建设,扩大国际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赵元任对中华民族共同语的国内外传播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4月5日)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研究工作要做得很出色,除了科学精神和必备的物质条件,还需要有人文情怀,因 为研究工作也需要关注现实生活。 B.由于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赵元任大学时代勤奋学习了数学和物理,研究生阶段则 学了大量的科学史。 C.《广西瑶歌记音》中记录的一种瑶人所唱的民歌歌词的语音,从一个角度证明了汉瑶 之间亲密的语言文化接触。 D.在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赵元任以自己大量的研究和实际丁作,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赵元任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喜欢做科学实验,这为他以后的研究和创 作提供了基础。 B.受先行者们的影响,赵元任和他们一起在五四时代提倡科学与民主,共同开辟了中 国新文化运动的新时代。 C.在赵元任把学术研究转向语言学之前,关于语言文字的研究,在我国还远不能说是 一门现代科学。 D.赵元任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然科学的概念、方法去解释、分析语言,因而形成有 自己特色的研究方法。 E.赵元任参与的中国文字改革运动,在普及教育,开发民智,促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 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6.赵元任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哪些方面体现了人文情怀?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 蒲 扇 刘心武 他一眼就看见,姑妈卧室窗外的空调室外机没有了。 姑妈一直没有安装空调,今年初夏,他不顾姑妈的反对,硬是出资给姑妈的起居室和卧室都装上了分体式空调。但是安装一周后他去看望,姑妈承认除了安装好试用了一阵外,就没再启动过。姑妈宣称:“有电扇就挺凉快啦!”但说这句话时,却连电扇也没开,只倚在沙发上摇个大蒲扇。 他见姑妈之前直接去了小区物业办公室,见到经理便兴师问罪:“保安是干什么吃的?窃贼偷了室外机居然发现不了!”经理满面笑容问他:“您是不是还没去看您姑妈啊?”他听了解释,去看望姑妈,姑妈摇着蒲扇笑:“有你这么孟浪的吗?那些个小保安比窦娥还冤!”原来,小区里的幼儿日托站,头天屋里的空调忽然坏了,打电话给厂家报修,说是实在人手不够,最快也要两天后才能派师傅来。正是入伏的时候,热得比往年邪乎,急得负责的大嫂没处抓挠,恰好他姑妈路过,就问,他们那空调什么牌子?什么型号?听完一看,室外机一模一样,就说侄子给装的那空调根本不用,闲着也是闲着,干脆赶紧让物业的电工给拆过来装上,不能让孩子们热坏了!物业的电工证实是那室外机的电机坏了,就把他姑妈卧室外的室外机收氟后给拆过来换上了。说好厂家师傅来了就给他姑妈恢复空调。他姑妈摇着大蒲扇呵呵地道:“在我,那终究是个摆设。当年哪有空调?电扇都稀罕,什么暑天没经历过?我用不惯那玩意儿!” 姑妈保守?省吃俭用惯了不愿消费?他原来也这么评价过。但是越琢磨越觉得不尽然。 这位姑妈于他非同小可。他妈妈生他的时候难产,生下他没多久就过世了。那时候恰好姑妈也生了个男婴,算日子比他大八天。姑妈就用自己的乳汗喂养两个孩子。他满月前,就跟双胞胎似的,跟表哥一起由姑妈喂养。满月后,爸爸才把他接回家,喂他牛奶,后来喂他稀饭,但是,隔几天,或者爸爸把他送到姑妈家,或者姑妈自己骑自行车来,喂他人奶,这样直到他满了周岁,才断了姑妈的奶。 姑妈应该有许多的理由忧愁,但姑妈在他面前总是那么乐和。姑爹姑妈都只是一般职工,却含辛茹苦将表哥送到加拿大留学,表哥学成以后进了一家跨国公司,在那边娶妻生女,要接姑爹姑妈去加拿大享福,姑爹偏一病不起撒手人寰。按说姑妈更该去加拿大,姑妈却不去,只要求儿子儿媳妇孙女每年回来探亲。但是,头年表哥却发生了婚变,他去看望姑妈,本想批评表哥几句再安慰姑妈,没想到姑妈却主动提起这事,满脸舒展地说:“他们有他们的道理,有他们的生活。你们不也有你们的生活吗?” 他以前每次来看望姑妈,特别是跟妻子一起来的时候,总要拎来许多东西,后来发现姑妈那“多余”的笑评确是真话,姑妈只认苹果不吃芒果,只爱鸭梨不吃山竹,只喝普通香片(茉莉花茶),不尝龙井大红袍,那些广告做得山响实际效果可疑包装华丽的营养品,更是视为累赘,往往是在保质期到前将其拆开再扔进垃圾箱,笑叹:“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捡去骗人或者误食。”他妻子特意带去的进口巧克力,姑妈退还时说:“本想送给幼儿日托站,后来一想,用的或者还可以捐献,吃的怎好乱送?你们自己享用才是正经!” 三伏过后,一场秋雨一场凉。他又去看望姑妈,姑妈少有地向他提出要求:“你们给我买把新蒲扇来,我明年起好用!”他就让姑妈把那破了的旧蒲扇送给他作纪念。 拿回家后,妻子摩挲着那变得光亮金黄的扇柄,发誓说:“咱们一定要满足她的这个要求。网上如果搜不到,就满城去找;再找不到,咱们就利用年假,飞到蒲葵产地去,一定要把上好的蒲扇送到她面前!”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用一个空调室外机的消失作开端,精练简短,这样的方式能够制造激烈的矛盾 冲突,引发读者的巨大阅渎兴趣。 B.“但说这句话时,却连电扇也没开,只倚在沙发上摇个大蒲扇。”这个细节描写,表 现出姑妈是一个生活非常俭省的老人。 C.小说采用插叙的形式大量追述过去的事情,这种结构方式一方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小说情节的波澜起伏。 D.妻子发誓一定要送给姑妈一把上好的蒲扇,是因为她被姑妈生活的简朴触动,觉得 有必要尽可能帮助姑妈改变自己的生活。 8.“大蒲扇”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姑妈”是个思想保守的人,有人却不以为然。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元纮,其先滑州人,世居京兆之万年。元纮少谨厚。初为泾州司兵,累迁雍州司户。时太平公主与僧寺争碾硙,公主方承恩用事,百司皆希其旨意,元纮遂断还僧寺。窦怀贞为雍州长史,大惧太平势,促令元纮改断,元统大署判后曰:“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竟执正不挠,怀贞不能夺之。俄转好畤令、迁润州司马,所历咸有声绩。开元初,三迁万年县令,赋役平允,不严而理。俄擢为京兆尹,寻有诏令元纮疏决三辅。诸王公权要之家,皆缘渠立硙,以害水田,元纮令吏人一切毁之,百姓大获其利。又历工部、兵部、吏部三侍郎。 元纮性清俭。既知政事,稍抑奔竞之路,务进者颇惮之。时初废京司职田,议者请于关辅置屯,以实仓禀。元纮建议曰:“军国不同中外异制若人闲无役地弃不垦发闲人以耕弃地省馈运以实军粮于是乎有屯田其为益多矣。今百官所退职田,散在诸县,不可聚也。百姓所有私田,皆力自耕垦,不可取也。若置屯田,即须公私相换,征发丁夫,征役则业废于家,免庸则赋阙于国。内地置屯,古所未有,得不补失,或恐未可。”其议遂止。 元纮在政事累年,不改第宅,仆马弊劣,未曾改饰,所得封物,皆散之亲族。右丞相宋璟尝嘉叹之,每谓人曰:“ 李侍郎引宋遥之美才,黜刘晃之贪冒,贵为国相,家无储积。虽季文子之德,何以加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国不同中外/异制/若人闲无役/地弃不垦/发闲人以耕弃地/省馈运以实军粮 /于是乎有屯田/其为益多矣/ B.军国不同/中外异制/若人闲无役/地弃不垦/跋闲人以耕弃地/省馈运以实军粮 /于是乎有屯田/其为益多矣/ C.军国不同/中外异制/若人闲无役/地弃不垦/发闲人以耕弃地/省馈运以实军粮 /于是乎/有屯田其为益多矣/ D.军国不同中外异制/若人闲无役/地弃不垦/发闲人以耕/弃地省馈运/以实军粮 /于是乎有屯田/其为益多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古代的行政单位,所辖范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地区。 B.司马,唐宋时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 C.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他们管辖的地区。 D.侍郎,本是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是尚书的属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元纮刚正不阿。太平公主与僧寺争夺碾础,李元纮将碾础判给了僧寺,后来又顶 住上级的压力,坚决不肯更改判决。 B.李元纮敢于为民谋利。他主持疏通三辅境内河渠时,命令吏卒拆毁王公贵戚在渠岸 上建立的碾础,让渠水能灌溉老百姓的水田。 C.李元纮见解独到。他反对关于在关中屯田的议论,认为屯田既使百姓家业荒废,又 让国家赋税欠缺,李元纮的反对得到认可。 D.李元纮为官清廉。他执掌国事多年,不曾改修建造住宅,仆人与马匹疲弱,自己也 不注意修饰,得到的封赏都用来接济亲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知政事,稍抑奔竞之路,务进者颇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侍郎引宋遥之美才,黜刘晃之贪冒,贵为国相,家无储积。虽季文子之德,何以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忆君王 谢克家 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注]此词作于宋徽宗被金人掳走,中原易主,作者在离乱中来到江南以后。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宫柳“依依”,诗人借迎风飘动的柳枝对北宋宫墙的依恋,委婉地暗示出南宋人民对 旧朝廷的怀念之情,含蓄感人。 B.“春昼长”一语,把客观的景物描写,转为主观的心理感受,是景为情使,情因景生, 抒情和写景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C.“依旧忙”写旧日宫燕归来,忙着经营旧巢,与前面的“无人”形成对比,表现出燕 子不因事物变化而改变的对故主的忠诚。 D.这首词前三句写汴京故宫春色,是想象中的景物,尾句“月破黄昏”写江南春色, 是眼前景物,时空交错,景物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E.这首词围绕“忆君王”三字展开,前面的景物描写,后文的情感抒发,全都流露着 心念旧朝而对南宋偏安朝廷不满的情绪。 15.末句中“人断肠”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陋室铭》中,刘禹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自己交往的朋友,流露了强烈的自豪感, (2)在《琵琶行》中,当琵琶弹奏难以为继暂时停止时,白居易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和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比别人做得好,不是君子的本性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而是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当下演艺圈的各式炒作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使得某些艺人连一部能拿出手的作品都 没有,却成为“热搜”人物,“流量”明星。 ②张医生医术精湛,但却脾气暴躁,整天火急火燎的,患者都很害怕他,不愿意让他诊 治,为此,张医生自己也非常苦恼。 ③归根到底,即使是市场经济,质量也始终是产品的根本,宣传营销必须服务于这一核 心,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搞歪门邪道。 ④作为一个老刑侦队员,他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即使在家人面前,对正在侦办的案件, 他也口风甚紧,从不透漏片言只字。 ⑤《人民的名义》一方面以浩然正气涤荡了电视荧屏上的同质化之风,另一方面也以扣 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⑥在以流行音乐为主的音乐综艺节目称霸荧屏的情况下,大型音乐竞唱节目《耳畔中国》 却另辟蹊径,专注于民族音乐的推广、传播。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国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后,国家林业局稳步推进停止集体和个人天然林商 业性采伐,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和富民产业。 B.西部计划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西部, 并安心地从事志愿服务,是西部计划面临的主要问题。 C.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合理把握开发节奏,坚决严禁大规模开发房地产,严控违章 建设,严加防范炒地炒房投机行为。 D.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我国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和劳动 力竞争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弘扬传统文化 ① 需要进行过滤和辨别,不应不加批判地应用于现实生活: ② ,从文化保护的角度来说, ③ 不能唯优秀论,搞一刀切, ④ 所谓的“优秀”与“不优秀”、“精华”与“糟粕”、“精”与“粗”,其涵盖面太广,弹性太大,很容易误伤, ⑤ 很容易变保护初衷为实质性的破坏。 ⑥ 在文化保护领域,去伪存真非常必要,去粗取精则值得商榷。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国家公园建设需要严格保护, ① 。一定要完善国家公园的法治体系,要直接制定国家公园法,还要制定地方法规,这样国家公园的保护才能得到保障。国家公园建设不只是保护, ② 。因为经济欠发达几乎是所有国家公园所在地的共性,老百姓的生活得不到改善,国家公园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对于国家公园建设, ③ ?对此,专家表示,公益性是国家公园的共同属性,因此在制定票价时,应考虑到大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推行低票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班举行的“中学生近视情况调查”活动的过程图解,请把这个图解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丈章。(60分) 杨柳同学的父亲是当地木版年画的第五代传人,从机关退休后他重操旧业,亲自制版,亲自印刷。虽然卖出的年画不多,收益很少,也很辛苦,他却乐此不疲,并以传承家传的技艺为荣,还要杨柳课余时间学习木版年画的制作。杨柳同学非常反对父亲的做法,认为传统手工木版年画印刷质量赶不上现代的机器印刷品,一定会被市场淘汰,继续传承是顽固守旧的认识,是愚蠢的做法,坚决拒绝学习。 对杨柳同学的做法,你怎么看?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扶沟二高2017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分)C(“相互依存”理解错误) 2.(3分)A(“这表明生活已经日趋都市化”错误) 3.(3分)A(“立春、新年,夏至、端午”描述错误,文章是指“新年、端午”这两个节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3分)A(“因为研究工作也需要关注现实生活”理解有误) 5.(4分)B、D(B项“受先行者们的影响”分析不当;D项“因而”不合文意,原文是“并”) 6.(5分)① 赵元任一辈子写白话文章和白话诗,以利于民众阅读;音乐作品饱含对民族和民众的爱,充满对反动统治者和侵略者的恨。②赵元任把工作和游戏联系在一起,能在工作中享受人生乐趣,在语言研究中写下了多则语言游戏诗。③赵元任对祖国语言文字改革充满了爱,希望籍此加强人们的沟通。(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3分)B(A“制造激烈的矛盾冲突”错误;C“也造成了小说情节的波澜起伏”错误;D“被姑妈生活的简朴触动,觉得有必要尽可能帮助姑妈改变自己的生活”错误。) 8.(5分)①从摇蒲扇到买新蒲扇,大蒲扇贯穿了故事情节的始终,是小说的重要线索。(2分)②大蒲扇代表着人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小说主题的揭示。(3分) 9.(6分)理解一,姑妈是个思想保守的人。(2分)①姑妈的生活方式守旧,不愿意改变老习惯,不愿去国外生活。(2分)②姑妈拒绝一些新式生活用品,还对一些新事物充满疑虑,总认为那是欺骗。比如扔掉一些包装华丽的营养品。(2分) 理解二,姑妈不是思想保守的人。(2分)姑妈自己习惯了一些旧的生活方式,生活简单质朴,但并不反对别人拥有新的生活方式。比如姑妈把自己的空调室外机借给幼儿日托站用。(2分)姑妈的思想观念是开明的。比如她送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对孩子的婚姻生活不横加干涉,非常理解。(2分)(言之成理亦可)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3分)B 11.(3分)B(原文是“润州司马”。) 12.(3分)D(“自己也不注意修饰”分析有误。) 13.(10分) (1)李元纮管理国事之后,很是抑止追求名利的行为,那些追名逐利的人非常害怕他。(译出大意给2分;“知”“抑”“务”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共5分。) (2)李侍郎引荐宋遥这样的人才,罢免刘晃这样贪图财利的官员,地位尊贵做了国相,家里却没有储蓄,即使季文子那样美好的德行,又怎么能超过他。(译出大意给2分;“引”“虽”“加”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共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5分)B、D(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A项“南宋人民对旧朝廷的怀念之情”理解有误;C项“不因事物变化而改变的对故主的忠诚”分析有误;E项“对南宋偏安朝廷不满的情绪”分析有误) 15.(6分)从全词来看,诗人国破家亡,流落异乡,令人断肠;故国难忘,故土难忘,令人断肠;春色当前,触目惊心,令人断肠;黄昏独立,黯然神伤,令人断肠。(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5分)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善假于物也 三、(20分) 17.(3 分)B(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火急火燎:形容非常焦急;喧宾夺主: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侵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片言只字:指零碎的文字资料;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 18.(3分)D (A表意不明,是“集体和个人”的“天然林”,还是“集体和个人”对“天然林商业性采伐”?B项缺少成分“并”后加“让他们”;C不合逻辑,“违章建设”要“严禁”。) 19.(3分)C 20.(5分)示例: ①而严格保护离不开法治的护航 ②还要发展当地经济(或:还要改善百姓生活) ③公众担心票价会不会太高(如何制定票价)(意思对即可) 21.(6分)本次“中学生近视情况调查”,由三个小组分别通过填表统计、访问学生或专家、网上查询等方式,调查近视学生的比例、近视的危害和原因,统一形成文字材料后在班内普及保护眼睛的知识。 四、写作(60分) 22.评分标准参考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作文评分部分。建议以45分为基准分进行评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元纮,他的祖先是滑州人,世代居住在京兆的万年。李元纮年轻时端庄谨慎,初授泾州司兵参军,多次升迁任雍州司户参军。当时太平公主和寺僧争夺水碾,太平公主正承受恩泽当权执政,百官都迎合她的意旨。李元纮判定还给僧寺。窦怀贞当时是雍州长史,非常畏惧太平公主的权势,催促李元纮改判,李元纮在判状后面用大字写道:“终南山或许可以移动,这个判状不可改变。”最终主持正道不屈服,窦怀贞也不能改变他的决定。不久转任好畤令,升任润州司马,所有任职都有好的声誉功绩。开元初年,三次升迁任万年令,赋税徭役公平,没用严刑苛法境内却治理得很好。很快升任京兆尹。不久皇帝下令李元纮主持疏通三辅一带的河渠,当时权贵之家都沿渠架设水碾,因而影响了百姓水田的灌溉,李元纮令官吏捣毁所有权贵的水碾,百姓得到很大的灌溉便利。李元纮历任工部、兵部、吏部三侍郎。 李元纮性格清廉简约,管理国事之后,很是抑止追求名利的行为,那些追名逐利的人非常害怕他。当时,刚废置了京官的职田,有人便建议在关中设置屯田,以充实国库。李元纮建议说:“军务与国政情况不同,内地与边境制度相异。如果百姓清闲没有劳役,土地荒芜没有开垦,征调剩余的劳动力耕种荒田,减少运输,充实军粮,于是设置屯田,它的益处很大。如今百官所废置的职田不在一个县,无法集中;百姓的私田都努力自耕,不能占取。如果设置屯田,就要公私相换,调发壮丁。调发劳役则家业荒废,减免租税则国赋欠缺,内地设置屯田,自古以来没有过,得不偿失,恐怕是不可行的。”设置屯田的议论于是停止了。 李元纮主持政事多年,不曾改修建造住宅,童仆与马匹疲弱,也不曾改换和修饰,得到的封赏都散发接济亲族。右丞相宋璟曾经对他赞扬感慨,常对人说:“李侍郎引荐宋遥这样的人才,罢免刘晃这样贪图财利的官员,地位尊贵做了国相,家里却没有储蓄,即使季文子那样美好的德行,又怎么能超过他。”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