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蜚声中外的瓷器发轫(rèn)于郑州,而被喻为“花鸟虫鱼,一双巧手塑乾坤,山川大地,一支触笔映九州”的制瓷人,很多不擅言辞,有时甚至显得近乎木讷(nè)。 B. 网络上的言论可能是真情流露的诚挚关切,可能是不着(zháo)调的情感渲泄,也可能是别有用心的混淆视听,政府要积极引导网民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yì)力。 C. 无论是国外媒体抑或国内媒体,VR都是热门的新兴载(zài)体,但它有着时空因素的极大掣肘,人们不应盲目乐观,更不能流于肤浅的“技术决定论”的窠(kē)臼。 D. 远处青山层林叠翠,白云缭绕,近处湖水波光摇曳,喁(yú)喁软语,这样一幅写意山水画,让人情不自禁地沉缅在对世外桃源的想象中,频频翘(qiào)首回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选项中错误的做以下修改:A项“喻”应为“誉”; B项“疫”应读“yì”;D项“缅”应为“湎”。 点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两题。 [甲]二十世纪后期,信息化、数据化进程加快,“文渊阁《四库全书》”“中国知网”等各式数据相继开发、完善。这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方式。有些人文学术研究者开始像技术工人那样,[乙]在某个预定选题的统摄下,对文本进行检索、分类、解析、概括、重述、解构等,将其“锤打成符合自己目的的形状,”并由此制造出大量所谓规范化的“研究成果”。如果这样的做法大行其道,人文学术研究就完全偏离了赖以存在的本质属性——人文性,日益成为博取饭碗、谋取名利的工具。[丙]在金钱、名利的诱惑下,不少人文学术研究者连自己都找不到方向和归宿,况且是要为大众营建精神家园呢? 2. 上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潜移默化 B. 大行其道 C. 谋取 D. 况且 3. 上面语段中,画线语句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D 3. B 【解析】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选项中D项“况且”表后文是对前文所陈述理由的进一层说明,两个分句的陈述对象一致。“何况”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所以此处当用“何况”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题中要求选出“使用错误的一项” ,选项中B项“锤打成符合自己目的的形状”是句子成分,不是独立完整的引用,标点应在引号外。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判断一个经济体的运行是否主要由消费所驱动,不仅要看消费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程度,还要观察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和消费习惯。 B. 对于人工智能,人们既欣喜又恐惧,欣喜于智能的强大,而恐惧,与其说来自围棋高手的集体败北,不如说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本身还很陌生。 C.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创新人才严重匮乏,因此对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艰巨,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更为迫切。 D. 新近建成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将助力落实广东省珠西战略,促进珠江西岸和粤西地区发展,构建珠江西岸、东岸两翼齐飞,协同发展。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项结构混乱,在“不如说”后加“源于”。C项搭配不当,“需求”与“迫切”搭配,“任务”与“艰巨”搭配。D项成分残缺,句末应加“格局”作为“构建”的宾语。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5.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艺术是“文明的生活的纪录与赞颂”。 艺术也一直是文明的象征。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文明,都创造出属于自身的辉煌艺术。 ①按照摩尔根的看法,文字、铁器与礼仪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标志。 ②但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原始艺术就已相当成熟,如我们在原始洞穴中所见到的那些壁画。 ③从发生学角度看,艺术的出现早于文明时代的到来。 ④这些壁画还成为现代艺术家如毕加索等竞相模仿的对象。 ⑤这些壁画不仅真实地记录下原始人的生活,本身也是一种成熟艺术。 A. ③①②⑤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③⑤④①② D. ②⑤④③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文章本身的逻辑关系,首先是艺术,然后抓关键词“不仅……还”,得出答案。 6. 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A. 本人昨日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 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 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框眼镜一副,希望拾到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 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答案】C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 下面文中“其文”指的著作是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A. 《孟子》 B. 《庄子》 C. 《荀子》 D. 《论语》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庄子》一书把超尘绝俗的思想与恢诡谲怪的形象、汪洋恣肆的文风相结合,开创了散文艺术的新境界,其成就位居先秦诸子之冠,所谓“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所以选B。 8. 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A.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D. 无乃尔是过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果然:古义:饱足的样子;今义: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B告诉:古义:报告申诉;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C善才:古义:琵琶师之称;今义:擅长的才能。 9.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虎兕出于柙 A.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B.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C.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D. 无乃尔是过与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例句和C都是状语后置句,A省略句,B被动句,D 宾语前置句。 10. 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客人穿过厨房去赴宴,鸡在厅堂里栖息。 B.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狗和猪吃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检查反省。 C.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鹏愤怒地起飞,它的翅膀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D. 故述往事,思来者。——所以才追述过去的事,思念以前的人们。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猪狗吃百姓的东西却不约束制止,“检”“制止;C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怒:振奋,这里是指鼓起翅膀;D所以追述往事,希望将来的人了解他们的抱负。来者:将来的人。 11. 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寡人之于国也》在说理中采用了“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孟子使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使梁惠王说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引他上套,从而向他说明了他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为下面孟子提出的治国之策作了铺垫。 B. 《渔父》是战国秦汉间人记叙屈原事迹的文字,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C. 《登高》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直抒胸臆,写了杜甫不远万里抱病前往夔州观赏秋景的艰难历程。 D. 《雷雨》中周朴园说“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的潜台词是:鲁贵看来不好对付,如果知道了你我的事情,会有很多麻烦,我不希望这件事让他知道。 【答案】C 12. 有不少名人的名字来源于古代诗文。请仿照示例,从“刘海粟(国画大师)、王朝闻(著名美学家)、周信芳(京剧艺术大师)、李行健(著名语言学家)”四个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一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不超过80个字。 示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著名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位科学家为中医药研究而生的诗意人生。 【答案】示例: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名字就来源于此。 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师开阔的胸襟和谦虚的品德。②“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使人不由想起这位大师不但演艺精湛而且不流世俗、宁折不弯的高大形象。③“朝闻道,夕死可矣!”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感 受到这位大师不惜以全部生命追求美学之“道”这一至高境界的决心。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著名语言学家李行健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 们可以感受到他在学术研究上努力上进、永不停息的进取精神。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仿写的题目,注意要求“引用诗句”,然后阐释名字中蕴含的含义,注意和诗句进行联系。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仿写的题目主要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此题属于开放式仿写,此类仿写在结构上要求不严,注意是文句的内涵上要像,此题注意名字中包含的诗句,然后结合诗句的阐释名字的内涵。如本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著名语言学家李行健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可让我们感受到他在学术研究上追求上进、永不停息的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荀子的文学创新 兴盛于汉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大特殊文体的赋,前人多从文体流变探其渊源,如“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文心雕龙·诠赋》)。这主要是从汉赋形式的演变上,探求其受诗、骚等前代文学样式的影响与联系。但真正自觉地去进行赋的创作并对汉赋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个创赋人和奠基者,应该是荀子。 荀子是第一个以赋命篇的人。他的著作《赋篇》包括《礼》、《知》、《云》、《蚕》、《针》等五篇。其中,有对礼、智等抽象的精神产物的形象化描写,也有对云、蚕、针等具体事物的逼真摹写。在形式上,采用主客问答方式,句式以四言为主,杂以五七言或多言,善用排比,韵散间出。在手法上,则铺陈回环,绘声绘色。这些都是后来汉赋作者所全面继承并发展的大赋特点,这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最早的赋。看来,荀子不仅是赋的创名者,也是赋作范式的创制者。这说明赋之最早出现应是荀子创新性文学实践的结晶。当然,赋体在汉代蔚为大观,类型繁多,其发端和起源,也不会是单一的。但是荀子作为第一个自觉进行赋创作的人,应是体物赋的创始者。清人王芑孙在《读赋卮言》中说:“相如之徒,敷典摛文,乃从荀法”。说得更确切、通俗一点,就是所谓体物模型的典型的汉大赋是以荀子作赋之法来创作的。 荀子的文学创新,还反映在他的作品《成相篇》上。该篇充分吸收民间弹唱文学的营养,以三三七加四七的句式,写出极有弹弦节奏特点的韵文作品。例如:“请成相,世之殃,愚黯愚黯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伥伥。”从通篇来看,内涵丰富,亦论亦述。既用这种弹唱之词来阐发深刻的治国之理,又用来叙说曲折的历史故事。在形式和表现上,则曲调简短,极富民间劳动的节奏感,且足格联章,首尾完整,有辞尽意足之妙。荀子的这种文学创造,对后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宋以后勃然兴起的弹词正是继承了荀子所创制的这种弹唱文学的特点,才成为以叙说故事为主,深受民间喜爱的文学范式的。 荀子的文学创新动力,有其独特的文化之源。他虽为战国后期的赵国(今山西安泽)人,但他“年十五游学于齐”,在齐国的学术文化中心稷下学宫曾“三为祭酒”,“最为老师”。晚年又在楚国受到春申君的推重和赏识。可见他的一生除曾短时游秦、赵等国谋仕不遂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齐、楚两国度过的。而在被孟子称为“王者之迹息而诗亡”的战国时代,“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当时的齐、楚两国,先后形成稷下和兰陵两个文化中心,形成肥沃的齐楚文学土壤。 荀赋五篇,全以隐语写成,说明其产生与隐语风习有直接关系。《文心雕龙·谐隐》中即有“楚庄、齐威,性好隐语”的记载,这说明齐、楚两国都有好隐语的风俗。而《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齐威王之时喜隐”,《新序》记载“齐宣王发隐书而读之”的事,也说明隐语在齐国可能已发展成一门系统的学问而有着更有效的传播。正像以隐语来写作的荀赋,只有在齐、楚这样丰厚的隐语土壤中才能培育一样,荀子的颇多文学创新成就,就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的时代结晶。 13. 下列对文中《赋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篇》在我国文学史上应该是严格意义上最早出现的赋,它是荀子致力于创新性文学实践的结晶。 B. 《赋篇》内容丰富,对礼、智等抽象的精神产物以及云、蚕、针等具体事物有着形象而逼真的描写。 C. 《赋篇》充分吸收民间弹唱文学的营养,在形式和表现上,足格联章,首尾完整,有词尽意足之妙。 D. 《赋篇》以隐语写成,采用主客问答式,以四言为主,善用排比,韵散间出,铺陈回环,绘声绘色。 14.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赋兴盛于汉代,汉赋受《诗经》、《离骚》等前代文学的影响,是自觉全面地继承荀子的创作思想而形成的文学样式。 B. 汉赋蔚为大观,类型繁多,所谓体物模型的汉大赋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荀子创造的体物赋应是汉赋的发端和起源。 C. 荀子《成相篇》的艺术创作范式,直接影响到司马相如等人,他们或阐发深刻的治国道理,或叙说曲折的历史故事。 D. 荀子在齐国游学从教多年,晚年又在楚国受到推重赏识,齐、楚两地的丰富阅历,对他的文学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15. 请简要说明荀子的文学创新成就。 【答案】13. C 14. D 15. ①荀子是第一个以赋命篇的人,《赋篇》是他最早的以“赋”命名的著作;②苟子在内容、形式、句式和手法上创制了赋作的范式。“他是体物赋的创始者”。③他在弹唱文学方面有重大创新,创作了极有弹弦节奏特点的韵文作品《成相篇》。 【解析】 13. 试题分析:《赋篇》应为《成相篇》。原文中第三段:“荀子的文学创新,还反映在他的作品《成相篇》上。该篇充分吸收民间弹唱文学的营养,以三三七加四七的句式,写出极有弹弦节奏特点的韵文作品。”本题重在筛选,整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做这类题目要首先阅读全文,把握全文要点,然后认真阅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弄清题目的限制与提示,确定有效的阅读区间,将题干、材料、选项三者对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排除干扰项。“符合文意”是指该选项与本文信息有相吻合的地方;A项,题干中为“自觉全面地继承荀子的创作思想”,而第一段原文中为“但真正自觉地去进行赋的创作并对汉赋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个创赋人和奠基者,应该是荀子”,并未有“全面地”;B项,原文中为“当然,赋体在汉代蔚为大观,类型繁多,其发端和起源,也不会是单一的。”注意“单一”一词。C项,题干中“直接影响到司马相如等人”,无中生有。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试题分析:考核“归纳、概括”,应总体阅读,整体把握(研究标题、开头、结尾、提炼主旨);审准要求——“荀子的文学创新成就”,筛选关键信息(筛选关键词、句,整合信息);借助分层,圈画中心句、概括句(借助句子位置,分析作用);运用求同思维归纳(摘取关键词,流畅表达)。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泅渡兹勃鲁契河 【俄】巴别尔 ①六师师长电告,诺沃格拉德·沃伦斯克市已于今日拂晓攻克。师部当即由克拉毕夫诺开拔,向该市进发。我们辎重车队殿后,沿着尼古拉一世用庄稼汉的白骨由布列斯特铺至华沙的公路,一字儿排开,喧声辚辚地向前驶去。 ②我们四周的田野里,盛开着紫红色的罂粟花,下午的熏风拂弄着日见黄熟的黑麦,而荞麦则宛若处子,伫立天陲,像是远方修道院的粉墙。静静的沃伦,逶迤西行,离开我们,朝白桦林珍珠般亮闪闪的雾霭而去,随后又爬上野花似锦的山冈,将困乏的双手胡乱地伸进啤酒草的草丛。橙黄色的太阳浮游天际,活像一颗被砍下的头颅,云缝中闪耀着柔和的夕晖,落霞好似一面面军旗,在我们头顶猎猎飘拂。在傍晚的凉意中,昨天血战的腥味和死马的尸臭滴滴答答地落下来。 ③黑下来的兹勃鲁契河水声滔滔,正在将它的一道道急流和石滩的浪花之结扎紧。桥梁都已毁坏,我们只得泅渡过河。庄严的朗月横卧于波涛之上。马匹下到河里,水一直没至胸口,哗哗的水流从数以百计的马腿间奔腾而过。有人眼看要没顶了,死命地咒骂着圣母。河里满是黑乎乎的大车,在金蛇一般的月影和闪亮的浪谷之上,喧声、口哨声和歌声混作一团。 ④深夜,我们抵达诺沃格拉德市。我在拨给我住的那间屋里,看到了一个孕妇和两个红头发、细脖子的犹太男人,还有个犹太男人贴着墙在蒙头大睡。在拨给我住的这间屋里,几个柜子全给兜底翻过,好几件女式皮袄撕成了破布片,撂得一地都是,地上还有人粪和瓷器的碎片,这都是犹太人视为至宝的瓷器,每年过逾越节才拿出来用一次。 ⑤“打扫一下,”我对那女人说,“你们怎么过日子的,这么脏,一家子好几口人……” ⑥两个犹太男人应声而动。他们穿着毡底鞋,一蹦一跳地走动着,收拾掉在地上的垃圾。他们像猴子那样不发一声地蹦跳着,活像玩杂耍的日本人。他们把一条破烂的羽绒褥子铺在地板上,让我靠墙睡在第三个犹太人身旁。怯生生的贫困在我们地铺上方汇聚拢来。 ⑦万籁俱寂,只有月亮用它青色的双手抱住它亮晶晶的、无忧无虑的圆滚滚的脑袋在窗外徜徉。 ⑧我揉着肿胀的腿,躺到破褥子上,睡着了。我梦见了六师师长。他骑着一匹高大的牡马追赶旅长,朝他的眼睛连开两枪。子弹打穿了旅长的脑袋,他的两颗眼珠掉到地上。“你为什么带着你的旅掉转枪头?”六师师长萨维茨基冲着脑袋瓜开花的旅长怒吼道,就在这时我醒了过来,原来那个孕妇在用手指摩挲我的脸。 ⑨“老爷,”她对我说,“您在梦里又是叫又是踢。我这就给您的地铺挪个角落,省得您踢着我爹……” ⑩她的两条骨瘦如柴的腿,支着她的大肚子,打地板上站了起来。她把那个睡着的人身上的被子掀开。只见一个死了的老头儿仰面朝天地躺在那里,他的喉咙给切开了,脸砍成了两半,大胡子上沾满了血污,藏青色的,沉得像块铅。 ⑪“老爷,”犹太女人一边抖搂着褥子,一边说,“波兰人砍他的时候,他求他们说:‘把我拉到后门去杀掉,别让我女儿看到我活活死去。’可他们才不管哩,爱怎么干就怎么干,――他是在这间屋里断气的,临死还念着我……现在我想知道,”那女人突然放开嗓门,声震屋宇地说,“我想知道,在整个世界上,你们还能在哪儿找到像我爹这样的父亲……” 背景:1920年6月,列宁发动了苏波战争,推动德国工人起来暴动,将革命传遍欧洲和全世界。26岁的巴别尔,作为俄国南方通讯社的战地记者跟随第一骑兵军记录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据此整理写作而成的《红色骑兵军》出版后,举世震惊。本文是《红色骑兵军》的第一篇。 16. 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17. 指出第⑥段划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18. 根据梦境,联系开头部分,分析六师师长的形象。 19. 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划线句的丰富意蕴。 【答案】16. 优美宁静又带冷酷惨烈的血腥味。作用:①渲染了战争留下的惨烈氛围;②为下文故事定了一个悲壮的基调;③两种不同格调的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以此暗示主题:战争对生命的戕害。 17. 比喻。将受尽战争蹂躏的可怜人比作猴子,贴切地传达出战争带来的凄苦、受战争凌辱的人的卑微。 18. 军队中的绝对权威,不能容忍推却、背叛,具有残忍和忠贞的双面性。 19. 犹太女人声震屋宇的呼喊表达了丰富的意蕴:①从有尊严的父爱里表达对人性高度的赞美;②对战争、杀戮的血泪控诉;③作者借此说明战争再残酷,也泯灭不了人性的善良。 【解析】 16. 试题分析:自然环境描写有以下作用,结合文章具体分析。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形象、心情;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交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⑤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紫红色的罂粟花,黄熟的黑麦,而荞麦则宛若处子,伫立天陲,像是远方修道院的粉墙。静静的沃伦,逶迤西行,离开我们,朝白桦林珍珠般亮闪闪的雾霭而去,随后又爬上野花似锦的山冈,将困乏的双手胡乱地伸进啤酒草的草丛。”这几句描写了田野里优美而又宁静的画面;“橙黄色活像一颗被砍下的头颅,落霞好似一面面军旗,在我们头顶猎猎飘拂。在傍晚的凉意中,昨天血战的腥味和死马的尸臭滴滴答答地落下来。”这几句主要描写了战争留下的冷酷惨烈的血腥味。这样描写的作用有:渲染了战争留下的惨烈氛围;为下文故事定了一个悲壮的基调;两种不同格调的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以此暗示主题:战争对生命的戕害。 1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他们像猴子那样不发一声地蹦跳着”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受尽战争蹂躏的可怜人比作猴子,贴切地传达出战争带来的凄苦、受战争凌辱的人的卑微。 18.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作品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第一段中“六师师长电告,诺沃格拉德·沃伦斯克市已于今日拂晓攻克。师部当即由克拉毕夫诺开拔,向该市进发。”可见其在军队中又一定的权威。梦境“他骑着一匹高大的牡马追赶旅长,朝他的眼睛连开两枪。子弹打穿了旅长的脑袋,他的两颗眼珠掉到地上。‘你为什么带着你的旅掉转枪头?’六师师长萨维茨基冲着脑袋瓜开花的旅长怒吼道”,可见其对于背叛之人很残忍,也可见其对于自己部队的忠贞。 19. 试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意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犹太女子之所以突然放开嗓门,声震屋宇地呼喊,是因为“犹太女人一边抖搂着褥子,一边说,‘波兰人砍他的时候,他求他们说:‘把我拉到后门去杀掉,别让我女儿看到我活活死去。’可他们才不管哩,爱怎么干就怎么干,――他是在这间屋里断气的,临死还念着我”,父亲在面对死亡时,还不忘对女儿的保护,不忍其看到残酷的杀戮,可见父爱的伟大,所以犹太女子的呼喊是对她父爱的赞美,也是对战争、杀戮的血泪控诉;更是借此说明战争再残酷,也泯灭不了人性的善良。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即康乐公谢灵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20.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夫人之相与 与:结交,交好。 B. 不能喻之于怀 喻:比方。 C. 万物之逆旅也 逆:迎接。 D. 古人秉烛夜游 秉:拿着。 2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大块假我以文章 ③及其所之既倦 ④会桃花之芳园 A. 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 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 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 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2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兰亭集序》代表了东晋散文清淡的风貌,清新疏朗,一扫雕词琢句的浮艳之风。 B. 《兰亭集序》表达上多直抒胸臆,读来情韵绵邈;而《春夜》一文则多间接的借景抒情。 C. 从修辞上看《春夜》多用典,如“惠连”“金谷酒数”,《兰亭集序》则有引用的运用。 D. 从文体上看二文都属于书序,且《春夜》是典型的骈文,而《兰亭集序》则骈散结合。 2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24. 请用“/”为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断句。 太史公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讥刺而已也。汉兴以来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答案】20. B 21. C 22. B 23. (1)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2)何况春天用美好的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锦绣的风光供给(借)给我们。 24. 汉兴以来/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 【解析】 20. 试题分析:B“不能喻之于怀”指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所以“喻”:明白。 21. 试题分析:“以”意思分别是:因为;用。“之”的意思分别是:到;的。所以选C。 22. 试题分析:B项,二文均以直抒胸臆为主。 2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注意关键字词,(1)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2)“召”召唤;“假”有借的意思;“文章”原指错杂的色彩、花纹。此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 2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可从容易断句的地方先断,如“犹、且”是明显的句中断句标志,应在此处断开;“以来”固定用法,后面断开;然后找句中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它们在句子中不是作主语,就是作宾语,如“士、有国者、主上、有司”在句中都作主语,所以断句为:汉兴以来/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 参考译文: 【甲】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乙】 天地是万物的客舍,百代是古往今来时间的过客,死生的差异,就好像梦与醒的不同,纷纭变换,不可究诘,得到的欢乐,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谁咏不出诗来,罚酒三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①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①倩:请 25. 本诗所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______节。 26.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作者在诗歌中流露的情感。 【答案】25. 重阳 26. (1)欢。重阳节遇老友,暂把悲伤隐藏,陪友人尽欢; (2)悲。人已老去,已是悲,面对秋景更生悲;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对峙,令人有高危萧瑟之感,豪壮中带有几分悲凉:山水无恙,人事难料,想到自己衰老,很难久长。 【解析】 2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当诗人抬头仰望秋山秋水,如此壮观,低头再一想,山水无恙,人事难料,他自己已这样衰老,不能生活得长久。所以他趁着几分醉意,手把着茱萸仔细端详:“茱萸呀茱萸,明年此际,还有几人健在,佩带着你再来聚会呢?”结合题目内容“九月”可知,本诗所写的传统节日为重阳节。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抓住有效信息点,如本题“茱萸”“秋”“九日”“两峰”等,可知是九月九日登高的,即可知道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2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考查作者的情感,颔联用“孟嘉落帽”的典故,把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颈联用“蓝水”“玉山”相对,色泽淡雅;用“远”、“高”拉出开阔的空间;用“落”、“寒”稍事点染,既标出深秋的时令,又令读者有高危萧瑟之感。诗句豪壮中带几分悲凉,雄杰挺峻,笔力拔山。尾联鲜明地刻画出诗人此时的情态:虽已醉眼蒙眬,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尾联里的内容分析,分析的时候借助“孟嘉落帽”的典故,“蓝水”“玉山”等内容,表达欢,重阳节遇老友,暂把悲伤隐藏,陪友人尽欢;悲,人已老去,已是悲,面对秋景更生悲;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对峙,令人有高危萧瑟之感,豪壮中带有几分悲凉:山水无恙,人事难料,想到自己衰老,很难久长。 (三)名句填空 27.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长亭送别》) (2)新沐者必弹冠,_____________。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__?(《渔父》) (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报任安书》) (4)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并序》) (5)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6)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霖铃》) (7)《琵琶行》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写乐曲声终止时的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 【答案】 (1). 青山隔送行 (2). 疏林不做美 (3). 新浴者必振衣 (4). 受物之汶汶者乎 (5). 仲尼厄而作《春秋》 (6).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7). 宁移白首之心 (8). 不坠青云之志 (9). 又有清流激湍 (10). 映带左右 (11). 执手相看泪眼 (12). 竟无语凝噎 (13). 东船西舫悄无言 (14). 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汶汶”“坠”“噎”“舫”。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四、作文 2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个月11号,“成都女孩小吴丢失宠物柯基犬,捡狗人‘疑索酬不成摔死小狗’”一事在微博微信迅速发酵。 后经宠物医院医生确定,狗狗为高空坠落头部出血性死亡。之前女孩多次在微信中要求归还狗狗,但何某却屡次刁难并恐吓女孩,当女孩上门追讨时终酿此惨剧。捡狗人何某承认狗狗的死是自己所致,“她说当时是用绳子和布料将狗狗套住往下吊,慢慢放下去,结果没有套稳,狗狗掉了下去。” 12日凌晨,在派出所,何某终于现身。民警告诉大家,当事人已经哭着道歉了,将在今天白天通过媒体向广大关心此事的市民、网友真诚道歉。在派出所内,何某号啕大哭,当面向小吴道歉,小吴表示不接受私下道歉,坚决走法律程序,何某必须被法律制裁。 但此事并未就此结束,何某的个人信息被人肉后,有人给她送去了花圈,有人将其照片ps成遗像,有人还利用购物平台给她寄去了一大盒活体蟑螂,在此期间何某共收到上万条威胁和辱骂的短信,她和她家人的生活已经被失控的舆论摧毁。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针对何某、小吴或舆论群众中的任意一方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答案】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激励,更是大智慧的象征、强者显示自信的表现。宽容是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 战国时,楚王宴请臣下。灯忽灭,一醉酒的将军拉扯楚王妃子的衣服,妃子扯下了将军的帽缨,要求楚王追查。楚王为保住将军的面子,下令所有的人一律在黑暗中扯掉自己的帽缨,然后才重新点灯,继续宴会。后来,这位被宽容了的将军以超常的勇武为楚国征战沙场。可见,学会宽容,就要学会原谅一个人小的过失,给人以悔改的机会。 宽容是一种大度、是高尚情操的表现。宽容之中蕴含着一份做人的谦虚和真诚,蕴含着一种对他人的容纳与尊重。学会宽容,心灵上就会获得宁静和安详。学会宽容,就能心胸开阔的生活。很多时候,宽容会给人带来一种良好的人生感觉,使我们感到愉悦和温暖,生活中就会少些怨气和烦恼,就能感觉到生活中“快乐”的丰富,而不是缺少。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美德。“相逢一笑泯恩仇”是宽容的最高境界。事实上这一美德做得到的人并不多,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应放弃这种追求,因为忘却别人的过失,以宽容的心态对人、以宽阔胸怀回报社会,是一种利人利已、有益社会的良循环。屠格涅夫曾说:“生活过,而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所以,当你宽容了别人,在自己有过失或错误的时候也往往能得到他人的宽容。 学会宽容,就学会一种有益的做人责任、就学会一种良好的做人方法。生活中宽容的力量巨大。因为批评会让人不服,谩骂会让人厌恶,羞辱会让人恼火,威胁会让人愤怒。唯有宽容让人无法躲避,无法退却,无法阻挡,无法反抗。蔺相如对廉颇傲慢无礼的宽容忍让,最终感化廉颇负荆请罪,留下千古美谈将相和,使赵国虽小而无人敢犯;周总理以其容纳天地的博大胸怀,在外交上奉行求同存异、和平共处方针,造就了他伟大人格,树立了中华民族的大国风范。同样,邻里间团结和睦需要宽容,夫妻间白头偕老离不开宽容,一个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处处离不开宽容。假如没有了宽容,则国与国之间会兵戎相见,人与人之间会拳脚相加,社会将因此变得黯然。 有些人自诩为洞明世事、人情达练,却在名誉、地位面前斤斤计较,狭隘自私;有些人对别人的习惯、见解不能容纳,这并不意味着维护真理,只能叫心胸狭窄;有些人对他人的行为口头上激愤汹汹,行为上却不做出任何努力,这只能叫虚伪。然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审自己,以宽容的心情把握生活,用宽容的心情回报社会。 当然,学会宽容,并不是无原则地放纵、也不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宽容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君子之风。学会宽容,就会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丽。就让我们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让原本平淡、烦燥、激愤的生活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让我们学会宽容!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任务是: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针对何某、小吴或舆论群众中的任意一方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本题写作不难,主要根据要求中“针对何某、小吴或舆论群众中的任意一方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点来写,基本都符合材料的含义。 何某:(1)捡到狗后,因索酬不成摔死小狗。其这样的行为应该受到批判,狗虽是动物,但其也是有生命的,也是人类的好朋友,应该善待。可从善待动物、永存善心等角度立意。(2)事发之后,其哭着向狗主人道歉,并将通过媒体向广大关心此事的市民、网友真诚道歉。其这样的行为应该值得肯定,虽有错,但能知错就改,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值得赞扬。可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等角度立意。 小吴:在派出所内,何某号啕大哭,当面向小吴道歉,小吴表示不接受私下道歉,坚决走法律程序,何某必须被法律制裁。虽然何某有错,但其已经向小吴道歉,小吴不应该再为难何某,从这角度,可立意为:宽容他人、学会宽容。 舆论群众:有人给她送去了花圈,有人将其照片ps成遗像,有人还利用购物平台给她寄去了一大盒活体蟑螂,在此期间何某共收到上万条威胁和辱骂的短信。群众对此事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采取过激的行为,否则有可能自己也会触犯法律。可立意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舆论的力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