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朝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青年群体已成长为中国电影市场的观影主力军。他们期盼在银幕上看到更多思想性、艺术性兼备的主流电影。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期,主流电影作品数量不足,质量也有待提高,虽有价值内核的构建,却无法实现价值观念的有效输出,无法满足青年人的审美诉求。 诚然,20世纪的电影作品以直抒胸臆的表现形式鲜明坚定地表达炽热的爱国情绪,这一方面是受到当时影视创作发展水平的限制和艺术创作理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契合那个年代的时代语境。这些影片构成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意义。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新时代观众的审美取向和观赏偏好发生了深刻改变。如果继续沿用以前那种直白简单的视听语言给年轻人强行灌输观念,势必无法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应。 电影工作者意识到,新时代的影视创作必须与时俱进,紧跟审美潮流和市场动向,以新颖独特的表达形式,呈现革命历史故事或火热现实生活,来满足当代青年的观影需求,从而真真切切地发挥教育和引领的价值。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以类型化的叙事手法聚焦老百姓看病难、吃药贵等问题,并呈现医药改革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积极意义,从而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使命。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必须要倚仗青年的力量。而优秀的文艺作品,尤其是为大众广泛接受的用视听艺术传播主流价值的主流电影,恰恰能够发挥出凝聚青年力量的巨大作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因此,主流电影创作必须主动亲近年轻人,热情鼓舞年轻人,在艺术革新过程中探寻吸引青年群体观看的发展之路。 首先,创作者应深入研究青年观众的习惯爱好、所思所想。这不仅包括他们的观赏心理和审美期待,还有他们的关注焦点、讨论热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转变叙述语态,创新呈现形式,用经验和智慧透过生活的表层,将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理念融入精湛的视听艺术之中,以具有吸引力的艺术外壳和坚实丰富的文化内核彰显影视之魅力、回应时代之命题。其次,创作者应打破固有思维的局限,脚踏现实生活的大地,将各种为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纳入创作视野,然后经过艺术加工、巧妙设计、精准表达,让其行为与百姓日常情感体验、内在驱动力产生共振,便可转化为青年受众易于接受的艺术形象,从而在年轻一代心中树立起精神标杆。 中国电影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创作思维更新换代,作品质量稳步提高,拓宽边界、跨类融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不仅一批“新主流电影”实现了商业票房和社会效应的双丰收,很多商业类型片创作也越来越注重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的表达。总之,主流电影必须充分了解年轻人、拥抱年轻人,持守正创新、兼容并蓄之道,才能在青年群体中发挥出应有价值,为年轻人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鼓舞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摘编自修蕾《老题材与年轻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主流电影过去一段时期存在作品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象,需要做出改变。 B. 20世纪的电影作品采用直白简单的视听语言强行灌输观念,社会效应并不明显。 C. 主流电影要凝聚青年力量,实现主流价值的传播,就必须把视听艺术放在首位。 D. 主流电影要吸引青年群体观看,关键是要努力转变叙述语态,创新呈现形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新时代的主流电影作品如何表现主流价值为青年人服务”中心进行论述。 B. 文章用《我不是药神》的成功事例论证了我国电影工作者越来越注重经济效应。 C. 文中引用鲁迅先生的言论来论证新时代影视创作应重视传播主流价值的主流电影。 D. 文章末段分析我国当下电影产业的新趋势,指明了当下主流电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 主流电影的主流价值构建再好,如果无法实现主流价值的有效输出,也是不成功的。 B. 优秀主流电影作品的创作既要有具有吸引力的艺术外壳,又要有坚实丰富的文化内核。 C. 主流电影作品在创作时可考虑将先进人物纳入创作视野,使其成为年轻人的精神标杆。 D. 是否注重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的表达成为区分“新主流电影”与商业类型片的重要标准。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 项,“社会效应并不明显”说法错误,原文说“这些影片构成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意义”。 C项,“就必须把视听艺术放在首位”说法错误,原文是“如果继续沿用以前那种直白简单的视听语言给年轻人强行灌输观念,势必无法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应”。 D项,“关键是要努力转变叙述语态,创新呈现形式”说法错误,主流电影要吸引青年群体观看,既要有具有吸引力的艺术外壳,又要有坚实丰富的文化内核。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论证了我国电影工作者越来越注重经济效应”错,《我不是药神》的事例是用来论述影视创作必须与时俱进,紧跟审美潮流和市场动向,以新颖独特的表达形式,呈现革命历史故事或火热现实生活的观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D项,“是否注重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的表达成为……重要标准”错,从原文“商业类型片创作也越来越注重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的表达”的信息来看,两者在“注重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的表达”上呈融合趋势,因此这一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专家表示,进入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因受疫情影响,出现明显上涨趋势,推升了CPI(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重回“2时代”。总的来看,我国物价水平总体温和,核心CPI整体运行较为平稳,并未出现大幅波动,预计年内通胀仍不会成为制约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因素。 “目前,猪肉价格已经成为影响CPI走势的关键因素,后续仍需要重点关注猪周期对物价的影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分析未来物价走势时表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至今年2月末已经跌破2.8亿头,能繁母猪存栏量更是跌至2738万头,二者都创下近年来的新低。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持续减少肯定会影响未来的生猪供应量,进而影响猪肉价格。预计生猪存栏量快速下降可能导致下半年生猪供应严重不足,本轮猪肉价格上涨的幅度有可能会超出上一轮猪周期。 “当然,随着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多元化,猪肉价格上涨也可能导致对牛羊肉及鸡肉等禽类食品需求上升从而形成对猪肉的替代效应,使得猪肉价格并不会超预期上升。”唐建伟说。 (摘编自林火灿《3月份CPI、PPI运行总体平稳猪价成影响CPI走势关键因素》,《经济日报》2019年4月12日)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物价稳定,多项政策接连出台为物价平稳运行营造良好环境,多项改革不断深化为物价平稳运行夯实基础。 当前我国物价水平在合理区间运行。从国内经济基本面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上下游价格波动的协调性有所增强。与此同时,减税降费力度加大,重要领域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市场供求保持平衡,通胀预期有所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温和波动。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我国有世界上最大最齐全的产业体系,工农业产品供应充分,服务业供给不断增强。只要保证供求基本平衡,个别商品价格波动就不会带来全局性价格上涨。 (摘编自《当前物价水平保持总体稳定》) 材料三: 我国物价未来形势如何?无论是从食品看,还是从国际市场影响及供给能力看,年内物价不会出现过快上涨,全年涨幅将保持在预期目标范围内,物价平稳运行有坚实的基础。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流通消费价格处处长董雅秀分析,去年苹果和梨减产,今年库存不足,加之今年南方阴雨天气较多,时令鲜果市场供应减少,导致水果价格上涨。但这类商品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以来,随着西瓜、甜瓜等夏季时令水果大量上市,水果价格开始出现回落势头,后期有望逐步进入季节性下行走势。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孝松测算,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蔓延、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对我国物价影响不大,最多会拉动CPI0.1~0.2个百分点。 我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小麦亩产预计比上年提高10公斤。农产品产销两旺,禽肉、奶制品、水产品供应充足。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夏粮首战告捷,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利于保供给、稳物价、惠民生、增信心。” 今年一季度,我国对欧盟进出口总值增长11.5%,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7.8%。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让我国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为增加国内供给提供重要支撑。 (摘编自《“菜篮子”“果盘子”稳稳当当》,《人民日报》2019年7月15日)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年6月份以来,水果价格随着西瓜、甜瓜等夏季时令水果大量上市开始出现回落势头,可见,商品的市场供应会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 B. 今年3月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多元化,牛羊肉及鸡肉等食品需求上升。 C. 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态势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只要保证供求基本平衡,物价在可控范围,个别商品价格波动则不会带来全局性价格上涨。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尽管目前水果、猪肉等部分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但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6. 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B 6. ①第一则材料侧重介绍3月份我国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②第二则材料侧重分析我国物价平稳的原因;③第三则材料侧重分析我国物价的未来形势。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C项,“导致”错,材料中“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蔓延”“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三者是并列关系。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B项,“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多元化”“牛羊肉及鸡肉等食品需求上升”不是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 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本,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此题要求考生在把握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分别对三则材料作出分析概括,内容上的侧重点。答题时要注意各材料的角度,第一则材料从微观角度分析物价,如“专家表示,进入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因受疫情影响,出现明显上涨趋势……”第二则材料从宏观角度分析物价,如“……多项政策接连出台为物价平稳运行营造良好环境,多项改革不断深化为物价平稳运行夯实基础”。第三则材料对未来物价形势进行预测。如“我国物价未来形势如何?……”等。作答时据此概括即可。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②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等)。转化信息时,要紧扣题意,选择正确的句式作答,不可机械照抄原文的句子,也不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可以再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述方式(转侧面为正面)。④答题原则: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熟记一些常用的答题熟语,并合理利用。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会唱歌的泥巴 谢庆立 我家的书架上,有几只漂亮的泥泥狗,那是用地道的黏土黄泥巴捏成,身着黑底,彩绘线点,造型古拙。儿子对它们感到好奇,有月亮的晚上,常常拿到阳台上去吹,其声呜呜,时而夹杂一丝清亮,袅袅飘入夜空的云层;时而沉闷如布谷的啼鸣,仿佛一下子跌入近处的花荫。你很难想象,这样的音乐竟来自一捧普通的泥巴。 是谁给了这泥巴色彩和旋律,是谁赋予这泥巴以生命的形体,让它抛去了泥土的外壳,发出激越、低沉而辽远的歌吟? 我家的泥泥狗来自妻子的故乡——河南省淮阳县,古称陈州,传说为“三皇五帝”之首——伏羲氏建都之地。在我和妻子(当时的女友)认识的第二年,农历二月的一天,她领我游“人祖庙会二月会”。在“二月会”期间每天都有数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他们在伏羲陵和女娲观前朝祖进香,盼民富国强,好运相随。 我不愿在进香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女友说:“咱们去买些泥泥狗吧,那是真正的民间艺术。”我并不知道泥泥狗为何物,就嘲笑她:“泥泥狗是泥土做的,算什么‘艺术’?”女友告诉我,泥泥狗是淮阳泥玩具的总称,传说它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按当地风俗,买几只泥泥狗带在身边,可以消灾免祸。片刻,我们来到了太昊陵的南门,只见满街是一床床的彩色泥塑,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几位少女把泥泥狗的一端含在唇上正在试吹,那时高时低的声音就满街里飘着。 我在一个摊前停了下来,或许是摊主的相貌吸引了我。他看上去有80多岁,满脸的皱纹如沟壑纵横,胡须头发全白,但身板硬朗。他卖的泥泥狗色彩艳丽,多以黑色垫底,周身施以五彩纹饰。老人告诉我,他做“泥泥狗”的手艺是祖上传下的,到他这一辈已是九代了。说这话时,老人从箱子里拿出一些形体怪异的泥玩具,其造型多是人兽同体或奇禽异兽同体,有“九头鸟”“人头狗”“娃娃头”“双头狗”“人面兽”等30多种。 “娃娃头”是我最喜欢的一种,状似葫芦,细端留发音孔,粗端有调音孔四五个,颇似古代的乐器陶埙。我正准备试吹时,老人又递给我一只“人祖猴”,其头部和腹部也有几个音孔。还有一些古怪的造型,隐隐透出原始图腾的神秘气息。 那天,我买了老人创作的“娃娃头”和“人祖猴”。之后的十多年,这些泥玩意儿随我东奔西走,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它们并没给我带来太好的运气,但也实在没有大的灾难降临于我。2015年5月,我清理积年的旧书时,发现它们仍在箱子下面安卧着,竟然连一只也未损毁! 曾在《美术史论》中读到一段关于泥泥狗的文字,说这种民间艺术来源于女娲造人传说,其造型和纹饰至今保持着原始风貌,现代考古学称它为“真图腾,活化石”。在近年出版的《淮阳县志》里,我看到国内外有关专家已注意到泥泥狗的民俗文化价值,并着手研究。现在,泥泥狗的制作不仅延续了这一古老的风俗,也成了当地的一种产业,生产者已超过600户,仅在海外的年销售量就达500万余件。据说,在海外华人社会里,只要你说来自泥泥狗的故乡,他们就知道你来自中原的淮阳,即使举目无亲,也可以找到亲人。 于是,我对泥泥狗这种民间艺术又多了些认识,对那片土地上的民间艺人也生出了敬意。这敬意源于我与土地的血缘,也始于我40岁时的人生顿悟——沉默,则回归泥土的本真;歌唱,则超越泥土的躯壳,发出属于内心的音响。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泥泥狗造型古拙,甚至还有一些荒诞怪异,却让“我,感受到古代社会原始图腾的神秘气息。 B. 文中“我”的情感态度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从最初对泥泥狗的不屑到后来的喜欢,再到最后生发出对制作泥泥狗艺人的敬意。 C. “满脸的皱纹如沟壑纵横,胡须头发全白”,传达出“我”对泥泥狗这种民间艺术难以传承的担忧。 D. 泥泥狗来源于女娲造人的传说,伴随着古老的民俗活动而遗存下来,寄托了人们消灾免祸、好运相随的愿望。 8. 从文章画线句子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你很难想象,这样的音乐竟来自一捧普通的泥巴。 ②2015年5月,我清理积年的旧书时,发现它们仍在箱子下面安卧着,竟然连一只也未损毁! 9. 文章最后说“我对泥泥狗这种民间艺术又多了些认识”,请根据文本具体分析“我”有了哪些 “认识”。 【答案】7. C 8. ①普通的泥巴变成了美妙的音乐,既写出了作者对泥泥狗的喜爱,又表达出作者对泥泥狗的创造者的赞美。②既有自己对泥泥狗长期忽视的懊悔,又有对泥泥狗完好无损的惊叹。(言之有理即可) 9. ①泥泥狗根植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或神话传说,凝结着浓郁的乡土情感;②泥泥狗是劳动人民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智慧结晶,反映了先民对世界的认知;③泥泥狗是华夏民族共同文化记忆,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归属感。(紧扣文章,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传达出‘我’对泥泥狗这种民间艺术难以传承的担忧”分析错误,从文中“现在,泥泥狗的制作不仅延续了这一古老的风俗,也成了当地的一种产业,生产者已超过600户,仅在海外的年销售量就达500万余件”可知,这种说法没有依据。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角度一,从句中不同的关键词语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二,从句子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三,从句内句外两个层面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四,从因果关系分析其丰富含意。题目是,从文章画线句子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①句,“你很难想象,这样的音乐竟来自一捧普通的泥巴”。“这样的音乐竟来自一捧普通的泥巴”意思是普通的泥巴变成了美妙的音乐,由“你很难想象”“竟”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赞叹之情,既有对对泥泥狗的喜爱,又表达出作者对泥泥狗的创造者的赞美。 第②句,“2015年5 月,我清理积年的旧书时,发现它们仍在箱子下面安卧着,竟然连一只也未损毁!”,“清理积年的旧书”“在箱子下面”写出作者对泥泥狗的忽视,“安卧”“竟然连一只也未损毁”写出作者的惊叹。此句既有自己对泥泥狗长期忽视的懊悔,又有对泥泥狗完好无损的惊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文本结构,概括文本主要内容、分析文本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梳理文本结构,并抓住每个层次中表达情感态度的关键句子来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题目是,文章最后说“我对泥泥狗这种民间艺术又多了些认识”,请根据文本具体分析“我”有了哪些 “认识”。 文本第一层次是写在妻子的老家睢阳第一次看见泥泥狗,“女友告诉我,泥泥狗是淮阳泥玩具的总称,传说它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按当地风俗,买几只泥泥狗带在身边,可以消灾免祸”,而从80岁的老人那里,我看到“还有一些古怪的造型,隐隐透出原始图腾的神秘气息”,可见泥泥狗根植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或神话传说,凝结着浓郁的乡土情感; 第二层是写“我”从《美术史论》中读到过的关于泥泥狗的文字,“说这种民间艺术来源于女娲造人传说,其造型和纹饰至今保持着原始风貌,现代考古学称它为‘真图腾,活化石’。在近年出版的《淮阳县志》里,我看到国内外有关专家已注意到泥泥狗的民俗文化价值,并着手研究”,可见泥泥狗是劳动人民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智慧结晶,反映了先民对世界的认知; 第三层是关于泥泥狗的凝聚力的一段文字,“据说,在海外华人社会里,只要你说来自泥泥狗的故乡,他们就知道你来自中原的淮阳,即使举目无亲,也可以找到亲人”,可见泥泥狗是华夏民族共同文化记忆,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归属感。 【点睛】句子含意题的审题答题规范指导 1.审题 做句子含意题前要审清以下几点: ①位置特点(文首、文中、文尾,段首、段中、段尾)。②相邻句。③句内关键词语。④句内结构层次(单句、复句等)。⑤句子表达特点(有无用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等)。 2.答题 句子含意题答题没有固定模式。一般说来,先说表层含意,再说深层含意;先说句内含意,再说句外含意;先说关键词语的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 另外,针对不同的句子特点采取不同的答法。如较抽象概括的句子具体化;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抽象化;表达有特点的句子还原化;结构复杂的长句切分成几层,分层解说。 还有,答题点可与句子结构、层次对应起来,如是并列、递进关系,应写出两个要点;如是偏正关系,千万不要丢掉“偏”的要点。 在对句子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分析时,有时句子中包含着的情感要点不能忽视。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邈,东莞姑幕人也。邈姿性端雅,勤行励学,博涉多闻,以慎密自居。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虽不口传章句,然开释文义,标明指趣,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迁散骑常侍,犹处西省,前后十年,每被顾问,辄有献替,多所匡益,甚见宠待。迁中书侍郎,专掌纶诏,帝甚亲昵之。初,范宁与邈皆为帝所任使,共补朝廷之阙。宁才素高而措心正直,遂为王国宝所谗,出守远郡。邈孤宦易危,而无敢排强族,乃为自安之计。会帝颇疏会稽王道子,邈欲和协之,因从容谏于帝,帝纳焉。邈尝谐东府,遇众宾沉湎,引满喧哗。道子曰:“君时有畅不?” 邈对曰:“邈陋巷书生,惟以节俭清修为畅耳。”道子以邈业尚道素,笑而不以为许也。道子将用为吏部郎,邈以波竞成俗,非己所能节制,苦辞乃止。时皇太子尚幼,帝甚钟心,文武之选皆一时之俊。以邈为前卫率,领本郡大中正,授太子经。帝谓邈曰:“虽未救以师礼相待,然不以博士相遇也。”邈虽在东宫,犹朝夕入见,参综朝政,修饰文诏,拾遗补阙,劬劳左右。帝嘉其谨密,方之于金、霍【注】,有托重之意,将进显位,未及行而帝暴崩。邈莅官简惠,达于从政,论议精密,当时多谘禀之,触类辩释,问则有对。所注《谷梁传》,见重于时。隆安元年,遭父忧。邈先疾患,因哀毁增笃,不逾年而卒,年五十四,州里伤悼,识者悲之。 (选自《晋书·徐邈传》) [注]金、霍:指金日䃅、霍光,汉武帝临终时的托孤重臣。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 B. 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 C. 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 D. 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五部儒家经典合称。 B. 博士,我国古代学官名。古代常指在学术上精通一经或一艺、从事教学的官职。 C. 《谷梁传》,儒家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D. 父忧,古代父亲去世的婉辞。我国古代有为去世的父亲或母亲守丧三年的传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邈学识十分渊博。他解释文义,撰正《五经》音训;注释的《谷梁传》,被当时的人们推重;人们请教他,他有问必答。 B. 徐邈敢于向上进言。皇帝与会稽王道子关系紧张,徐邈就此事分别向皇帝和道子进言;道子因徐邈道德纯朴不认为他犯上。 C. 徐邈深得皇帝信任。皇帝经常询问他事情,还让他专门掌管诏书;让他给太子讲授经书,后来准备把他提拔到显要的位置。 D. 徐邈勤于国家大事。他做官宽大仁惠,通晓政务,在东宫时每天都入见皇帝,参与朝政,润饰诏书,拾遗补阙,辛劳工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才素高而措心正直,遂为王国宝所谗,出守远郡。 (2)邈先疾患,因哀毁增笃,不逾年而卒,年五十四,州里伤悼,识者悲之。 【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范宁向来很有才能而且用心正直,便被王国宝说了坏话,出京在边远的郡任郡守。 (2)徐邈原先生了病,因为悲伤而病情加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终年五十四岁,州中乡里人都哀伤,有识之士为他的死而悲戚。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比如本题,“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的意思是少年时和同乡臧寿齐名,闭门读书。句中“齐名”一个词,所以应在“名”和“下”之间断开,排除A、C项。“邈既东州儒”中的“儒素”就是“宿儒”是指学问深,修养高的读书人。在句中做宾语,所以应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A项,“《论语》”错误,应是《春秋》。 故选A。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本题B项,“徐邈就此事分别对皇帝与道子进言”分析错误。徐邈只对皇帝说了这件事,到道子府中并没有讲这件事情。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素”:“向来”;“措心”:“用心”;“为……所”:被动句,“被”。第二句关键点:“疾患”:“生了病”;“”笃:“病重”;“识者”:“有识之士”;“卒”:“去世”。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徐邈,是东莞姑幕人。徐邈姿性端庄文雅,勤于劳作,努力读书,博学多闻,处事缜密。少年时和同乡臧寿齐名,闭门读书,不出游城市。到了孝武帝开始阅览典籍时,延请儒学之士,徐邈已经是东州宿儒,太傅谢安推举他去应选。徐邈在四十四岁时,才补任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奉皇帝。徐邈虽然不口授章句之学,但是解释文义,标明旨趣,撰写并编正《五经》音训,学者很推崇他。升任散骑常侍,仍然住在西省,前后共十年,每当被皇帝询问,徐邈总是有直言进谏,多有匡救补益,很得皇帝的亲宠。升任中书侍郎,专门掌管皇帝的诏书,皇帝很宠爱他。当初,范宁和徐邈都得到皇帝的任用,共同补救朝廷的错失。范宁向来很有才能而且用心正直,便被王国宝说了坏话,出京在边远的郡任郡守。徐邈单身在朝做官,极为危险,因而不敢排抑豪门大族,就准备安身的办法。适逢皇帝疏远会稽王道子,徐邈想协调他们的关系,就从容地对皇帝上谏,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徐邈曾经到东府,碰到宾客们正沉湎于喝酒之中,斟酒喧闹。道子说:“你时常有尽情畅快的时候吗?”徐邈回答:“我徐邈是贫贱书生,只把节俭清修看作畅快而已。”道子因为徐邈道德纯朴,笑了笑,并不认为是忤逆。道子准备任用徐邈为吏部郎,徐邈认为世人为了名利而奔走竞争已经成了风俗,不是自己能管束得了的,苦苦地推辞,道子才作罢。当时皇太子还年幼,皇帝很钟爱他,给太子选用的文武官员都是当时的俊杰。任命徐邈为前卫率,兼领本郡大中正,给太子讲授经书。皇帝对徐邈说:“虽然没有救命要用师礼相待,但是不会把你当博士相待。”徐邈虽然在东宫,还是每天都入见皇帝,参与朝政,润饰诏书,拾遗补阙,在皇帝身边辛劳。皇帝赞赏他的严谨细密,把他比作金日䃅、霍光,有托付重任的心意,准备把他提拔到显要的位置,还没来得及实行皇帝就突然去世。徐邈为官宽大仁惠,通晓政务,议论精密,当时有很多人请教他,他用同类的事来辩释,有问必答。他注释的《谷梁传》,被当时的人们推重。隆安元年,遭逢父丧。徐邈原先生了病,因为悲伤而病情加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终年五十四岁,州中乡里人都哀伤,有识之士为他的死而悲戚。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漫郎 陈与义 漫郎①功业大悠然,拄笏看山②了十年。 黑白半头明镜里,丹青千树恶风前。 星霜屡费惊人句,天地元③须使鬼钱。 踏破九州无一事,只今分付结跏禅④。 [注]①漫郎:指唐代道家学者元结,借指放浪形骸不守世俗检束的文人。②拄笏看山:比喻在官有高致。③元:本来。④跏禅: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首联借用典故,表达出自己做官十年间放浪形骸,不拘世俗的形象特点。 B. 颔联前句表面写透过镜子看到自己已双鬓斑白,实则暗示一事无成的无奈感慨。 C. 颈联前句用“星霜”写岁月变幻,用“惊人句”写诗人有才华,表现了诗人的自负。 D. 尾联将自己过去壮志难酬与现在只好坐跏修禅进行了对比,悲愤之情寓于其中。 15. 本诗揭露了当时现实的黑暗,试从正侧结合的角度并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正面揭露现实的黑暗。如诗中用“天地元须使鬼钱”表明现实社会中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丑恶现实。②侧面揭露现实的黑暗。如“拄笏看山了十年”“踏破九州无一事”两句诗,通过写自己为官十年却一事无成的遭遇,间接突出了社会环境的黑暗,让有才华之人难以实现理想抱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表现了诗人的自负”分析错误,这里主要是通过写自己有才华但难以实现来突出社会的黑暗,从而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手法与情感主旨。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了解常用诗歌手法有哪些,比如常见修辞,描写和抒情的手法,以及对比、衬托等一些大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运用及效果。题目是,本诗揭露了当时现实的黑暗,试从正侧结合的角度并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已经告诉考生主旨是“揭露了当时现实的黑暗”,手法是“正侧结合”,这就有了答题方向。只需找出哪里是正面哪里是侧面,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即可。首先找出正面揭露社会黑暗的句子,这个比较容易,是“天地元须使鬼钱”。连“鬼钱”都使,可见这个社会是多么唯利是图、见钱眼开;再着一“元”字,意思是“本来”,似乎应当应分,更加强了社会现实的丑恶。 侧面描写不太好理解,可从文中诗人的形象和遭遇来分析。“惊人句”写作者很有才华,但结果却是“拄笏看山了十年”“踏破九州无一事”,只好“结跏禅”。 为官十年却一事无成,当年的壮志抱负早已在现实的黑暗中消磨殆尽,现在只好坐跏修禅,悲愤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写自己的遭遇侧面揭露现实的黑暗。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指出,宋荣子虽不受人间毁誉牵制,看淡世间荣辱,但“______”;列子驾风行走,虽然免于步行,却“_______”。二人都末达到逍遥之境。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蜀道之上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雄奇景象。 (3)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犹有未树也 (2). 犹有所待者也 (3). 飞湍瀑流争喧豗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5). 无丝竹之乱耳 (6). 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喧豗”“砯崖”“案牍”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生百年,似乎每年零点几度的气温上升,并不会带来什么致命的改变。可日积月累,( ),却一次又一次刷新着人类有史以来的气象纪录。地球已经出现的变化,人类活动难辞其咎。幸运的是,人类已经认识到这个现象,并开始付诸于行动。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太阳、地球和天气”。世界气象组织借此主题表达了对保护生命和财产免受极端天气______以及开展长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如今,我们应当加快推进全球气候保护行动,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宏大的______问题面前,个人的努力看上去渺小,但千万人的努力______起来,绝对可以改变世界,比如说少开车,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使用节能产品……在我们还能掌控自己乃至地球命运的时候,行动起来,永远______。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此产生了异常天气和气候现象 B. 由此而产生的异常天气和气候现象 C. 异常天气和气候现象由此而产生 D. 异常天气和气候现象是这样产生的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于地球已经出现的变化,人类活动难辞其咎。幸运的是,人类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付诸行动。 B. 地球已经出现的变化,人类活动难辞其咎。幸运的是,人类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付诸行动。 C. 对于地球已经出现的变化,人类活动难辞其咎。幸运的是,人类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付诸于行动。 D. 地球已经出现的变化,人类活动难辞其咎。幸运的是,人类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付诸于行动。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侵害 全局性 会聚 桑榆非晚 B. 侵犯 全球性 汇聚 桑榆非晚 C. 侵害 全球性 汇聚 为时不晚 D. 侵犯 全局性 会聚 为时不晚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 此题注意语意衔接。“由此”指“气温变化”紧承上文,应该放在开头;另外,下文“刷新着人类有史以来的气象纪录”的主语中心语是“异常天气和气候现象”,所以选B项。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B项应在句首加上“对于”;C项应去掉“付诸”后面的“于”,“诸”就是“之于”的意思;D项同B、C两项。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 侵害:侵入而伤害。侵犯: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利。极端天气对人类有很大的伤害,所以应该用“侵害”。 全球性:指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全局性:一般是政治性术语,即实物的主体层面,基础层面和主要层面。此处环境保护属于全球性问题,所以应该用“全球性”。 汇聚:聚集。会聚:聚集,多用于人,有会合后还会分开的意思。此处指“千万人的努力”,用“汇聚”更好。 为时不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桑榆非晚:早先的美好时光虽然已经消逝了,但如果从现在开始珍惜时光,发愤图强,也并不晚。此句是说在我们还能掌控自己乃至地球命运的时候,行动起来,还不算晚,所以应该用“为时不晚”。 故选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晚上睡前烧了一杯白开水,太烫了,放了一晚上,①____?有人说,烧开的水隔夜不能喝,隔夜水不卫生,有毒,会致癌。不管是烧好的凉白开,还是纯净水,开盖放置在空气中的那一刻起,菌落数会不断增加。而茵落数是衡量水体是否被污染的一个重要标准。随着放置的时间越长,菌落的数量也会增加,而出现致病茵的可能性也越大。这种②____,即使不是隔夜水,也是不能喝的。之所以认为隔夜水有毒,主要是隔夜水亚硝酸盐含量高。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是由水中原有的硝酸盐转换而来的。合格的饮用水中,硝酸盐的含量很低,正常情况下,转化成亚硝酸盐的量也会很少,③______。只有当撮入量达到0.2~0.5;克时,才会导致中毒,而一两杯隔夜水是完全达不到中毒的剂量的。 【答案】 (1). 早上起来水能不能喝 (2). 被致病菌污染的水 (3). 少量的亚硝酸盐是不会中毒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具体考查情景补写。“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第一空,注意后面是问号,说明这是一个问题,根据后文“有人说,烧开的水隔夜不能喝”可知,此处提的问题应是“早上起来水能不能喝?” 第二空,前面有“这种”,后面有“不能喝”,那么答案应当在前面,根据“随着放置的时间越长,菌落的数量也会增加,而出现致病茵的可能性也越大”,可知此处应填写“被致病菌污染的水”; 第三空,根据前面“正常情况下,转化成亚硝酸盐的量也会很少”,以及后面“只有当撮入量达到0.2~0.5;克时,才会导致中毒”,可见此处应填写“少量的亚硝酸盐是不会中毒的”。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2018年我国共享住宿业交易额高达165亿元,参与房客数多达7945万人,从业者人数超过400万人。一线及准一线城市是共享住宿的主要消费市场,同时正向二、三线城市及乡村渗透。共享住宿向二、三线城市及乡村渗透的趋势十分明显。国内共享住宿平台“小猪短租”的数据显示,2018年该平台的订单中,将二、三线城市作为出行目的地的出行人群占总出行人群的76.1%,2018年该平台的乡村业务增长达5倍。 【答案】关键信息:①2018年;②我国共享住宿市场规模大;③主要消费市场是一线及准一线城市;④且正向二、三线城市及乡村渗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语段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找出材料的基本信息点,如时间、事件等等,再按一定的逻辑把这些信息组合成一段话,本则材料时间是“2018年”,即第①个关键信息,中心对象是“共享住宿市场”,还要注意围绕这一中心对象的信息点,即后两个关键信息。 【点睛】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道题具体考的是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这可以利用新闻结构特点拟写。新闻一般分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导语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拟题是要从中提取有用信息。中间是新闻的主体,详细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对导语的丰富和扩展,拟题时适当保留。最后是结语,对事件的意义和影响进行阐发,起补充延伸作用,拟题时可删去。给新闻拟标题,主要应看导语,适当参考主体部分,而结语可以用来验证。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张富清,94岁,原西北野战军战士,曾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战功赫赫;从部队退役后,他选择扎根偏远山区,一心为民,默默奉献…… ②黄旭华,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在某次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作为总设计师亲自随核潜艇深潜到极限。 ③于敏,1961年放弃持续了十年已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原子核研究而参与氢弹原理研究,他说:“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从那时起,于敏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解禁。 在生命成长中,总会有一些引导我们成长的“引路人”。从这些建国七十周年国家勋章获得者的事迹中,你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请写一篇文章,恰当地引用材料内容,表达你的人生感悟及对他们的崇敬之情。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追随前辈足迹,助力民族之复兴 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在当今功利的世界,不计得失,默默奉献;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在当今喧嚣的世界,静下心来,潜心钻研;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忠心为国,一心为民。他们是时代的奉献者、无私的爱国者和青年的引路人。 张富清在退役后扎根山区,一心为民,默默奉献;黄旭华潜心研究,为核潜艇事业奉献毕生的精力;于敏,无私为国不计名利,隐姓埋名20多年只为国家需要……他们身上满是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因此,在建国70周年大会上,国家为他们颁发奖章。人们总说“爱国”是无形的,但在他们看来,所谓的爱国就是做好国家最需要的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经过五千年的沉淀,流淌于我们每位中华儿女的血液当中。它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人完整人格的最高体现!国家将奖章授予他们,不仅表达了对他们的肯定与赞扬,更表现了国家对他们的需要。 如今,这些引路人已开辟出这条爱国强国之路,能否走好它,关键还要看当代新青年! 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爱国不能只是喊口号,还要能落实于行动中,能体现在每一件小事上,要将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化为不懈动力,从而创造出无限可能。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有理想,国家就有未来,民族就希望。青年节前夕,陆婷等30名同志获得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总队蓝剑突击队等10个青年集体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40枚闪亮的奖章,是今日之中国青年的精神缩影。 新时代领路人在北京大学座谈时如此勉励青年学子:“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翻看这些优秀青年代表的故事,他们用无畏的勇气、坚定的理想和踏实的行动告诉我们:青春无价,爱国无价! 其实在走好这条路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爱国之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日的我们正处在国家发展的大好阶段,更要抓住时代机遇为国家富强贡献力量,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包含三则材料。题目主体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三个国家勋章获得者的介绍:张富清“九死一生,战功赫赫”,却“扎根偏远山区,一心为民”;黄旭华隐姓埋名,不计安危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卓越奉献;于敏为了国家的需要改变已取得巨大成就的研究方向。这三个人物事迹的共同点是:一、对国家拥有热爱与忠诚;二、不计个人得失,不计名利,终身奉献。考生要明确三则材料的内在关联,确定立意。“这些建国七十周年国家勋章获得者的事迹”是联想和思考的基点,他们也是引导我们成长的“引路人”。脱离此材料只谈“引路人”即为偏题或跑题立意。 考生要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恰当引用材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立足时代发展,写出这些国家勋章获得者对自己的启示和引导,以及自己对他们的情感。这些都是本题的任务指令,考生不要顾此失彼、丢掉任务。如果只是泛泛地谈勋章人物精神的表现,介绍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或脱离人物精神,只谈爱国、不计名利;或只谈自己的努力奋斗,不谈人物精神以及自己对他们的情感等,则都属于偏题或跑题立意。 本题的感情倾向很明显,主要是对勋章获得者所具备的精神的赞美与学习及其对考生的指导作用,因此对此必须加以肯定,不能否定和批判,否则就偏离了本题的价值取向。 参考立意: 1.学习“引路人”,立志报国。 2.跟随“引路人”,在奉献中成长。 3.致敬“引路人”,为国献青春。 4.追随前辈足迹,助力民族复兴。 结构示例:题目《追随前辈足迹,助力民族之复兴》。开头以排比形式歌颂时代的“引路人”,将读者带入情感情境中。接着分别分析这类人的特点,指出他们身上满是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论述爱国精神之于人的重要性。然后过渡,这些引路人已开辟出这条爱国强国之路,能否走好它,关键还要看当代新青年!接着论述当代青年该怎样爱国,要行动,要将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化为不懈动力,并列举当代好青年的代表——陆婷、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总队蓝剑突击队。再以领路人对学子的勉励来激励当代青年,青春无价,爱国无价!最后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日的我们正处在国家发展的大好阶段,更要抓住时代机遇为国家富强贡献力量,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 参考素材: 学习“引路人”,报国者不计名利 在建国70周年国家勋章的颁奖礼上,一位又一位英雄模范走上了领奖台,一枚又一枚国家勋章被授予。在庄严的国歌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的内心激动不已。 这些国家勋章获得者的名字并非家喻户晓,可他们的成就足以让历史铭记。张富清,离开枪林弹雨后又扎根偏远山区;黄旭华,隐姓埋名几十年,终铸就大国重器;于敏,数十年不为人知,奉献终身。他们真正应了那句古话,“但知行好事,莫要向前程”。 若要问这个时代谁是英雄?他们就是啊!人生在世,不要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国家做什么。一心报国之人从不计较名利,名利乃至生命于他们而言不过是石子之于大海,经不起波澜。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在最紧要的关头挺身而出,报国者不计名利。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英雄辈出,不计名利的报国之人数不胜数。古有精忠报国的岳飞,宁死不屈的文天祥,近代有誓死报国的张自忠,不屈不挠的赵一曼。他们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对国家那不求回报的热爱。今天的中国正是由一个又一个默默无闻却一直默默付出的先辈们奋斗出来的。 中国当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 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而我们的中国也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时刻。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千千万万奋发进取、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报国者。虽然我们每个人境遇不同、能力有限,但爱国之情不分大小、无论贵贱。在关键领域为人民造福、干经天纬地大事业的是报国,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劳动的也是报国。每一个不计名利的报国者都值得尊敬。 我们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将爱国之情镌刻于心中,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相结合,以国家需要为先,不计较个人得失,“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相信我们必能描绘出更美的明天! 【点睛】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1)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3)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4)递进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5)综合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