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6)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 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⑤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汉主:指唐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 B.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语带双关,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身不由己的悲凉酸楚。‎ C.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苹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 D.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 ‎2.本诗第三、四联中的“蹴鞠”“秋千”“钻火”等涉及清明习俗。下列诗句与清明习俗或传说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 A.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 B.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C.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黄庭坚《清明》)‎ D.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高翥《清明》)‎ ‎3.本诗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 ‎ ‎ ‎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玉楼春①·乙丑京口奉祠②西归,将至仙人矶③‎ 辛弃疾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注】①这首小令写于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是辛弃疾六十六岁被罢职离开京口时的作品。②奉祠:即拜奉宫观,无实职。③仙人矶:南京西南长江中一小岛。‎ ‎4.对下列关于诗歌的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这两句词人触景生情,由眼前所见景象联想到此地乃六朝人聚居处所,昔日兴盛繁华,如今斜阳草树,败坏衰落,心生感叹。‎ B.“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这两句中的“多风雨”让词人想停留也停留不下来,运用双关手法写出了客观环境的险恶,也隐含着词人的仕途困境。‎ C.“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千百年来兴盛衰亡无人关心,词人只有设想那沙洲中的双白鹭来表达心中的愤懑。‎ D.这首词上片说历史的兴废,下片谈人生的进退。通过对自然景象和行程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词人被罢官的悲愤无奈心情。‎ E.“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词人抖尽尘埃,也暗指抖落掉官场上的种种污浊,振作起来,不避风雨,轻松愉悦趁着秋凉踏上回家之路。‎ ‎5.本词中,词人对国家命运、自身遭遇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 ‎ ‎ ‎ ‎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大风登城书雨 陆 游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红愁下床。‎ 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 锦绣四合如坦墙,微风不动金猊①香。‎ 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②。‎ 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注】①金猊:又称狻猊,也作香炉的代称。②河湟:黄河和湟水,这里指中原沦陷地区。‎ ‎6.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的前两句落笔点题,紧扣“大风”而来。“不可当”“横吹”“僵”形象描写了寒风凜冽,北风吹得街上的人马都发僵了的画面;同时,这两句诗也象征敌人猖狂、国家处于危急之中。‎ B.第三、四句承接一个“僵”字,由室外转写到室内。通过描写西家的女儿屋里生着炉子,仍然怕冷不愿下床,到中午都还没有梳妆的细节,侧面烘托出天气的严寒。‎ C.第六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玉指”代指东家女儿的手指,“丝簧”代指音乐。第七、八句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精美的丝织品合抱在四周就像围墙一样,连细小的风也吹不进来。‎ D.第九、十句笔锋再转,且呼应标题中“登城”二字,由室内转到室外,由街上转到城头,由他人转到自己。“独”字显其寂寞和孤独,“望”字和“欲”字则暗含了诗人“登城”的缘由。‎ E.该诗巧妙运用双关、对比、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第五句到第八句与三四句形成鲜明对比;寒风中自己的行动和周围之人形成对比。‎ ‎7.结合诗歌并联系作者生平,谈谈你对“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一句的理解。‎ ‎ ‎ ‎ ‎ 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别大名亲旧 ‎(元)许衡 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 黄卷内,消白日。青镜里,增华发。念岁寒交友,故山烟月。虚道人生归去好,谁知美事难双得。计从今、佳会几何时?长相忆。‎ ‎ 【注】此词为作者赴朝廷征召时辞别亲友所作,时年46岁。‎ ‎8.下列对本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前三句写词人与亲友依依惜别,在还未分别的时候就感受到分别后孤独无依的忧惧与悲愁。‎ B.“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一句,作者联系自己身世,中年后身心憔悴,本不适合漂泊,因而离别就更加痛苦。‎ C.“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正面描写自己身心两方面由离别引起的极度哀愁和痛苦。‎ D.“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中“东风”一语双关,既指春风,也指朝廷吹来的“东风”,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感激之情。‎ ‎9.这首词下阕是对“难说”之“情”的诉说,请分析下阕具体表达了哪几层情感?‎ ‎ ‎ ‎ ‎ 一 ‎1.C ‎【解析】C项,“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分析不正确。尾联“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意思是一个春天去啦,一个春天又来啦,洞庭湖上的风光水色显得是更加辽阔,但默对着繁生的白苹,却偏偏愁坏了我这个白头老翁!写的是春水也如大雁一样如期回归,茫茫白苹逢春生长,诗人却无法回归,愁上加愁,并无喜悦之情。‎ ‎2.B ‎【解析】B项,“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一句描绘的是春日的美好风光,并非是写的清明的有关习俗。A项,由“清明”“游人”可知写的是清明踏青,C项,“士甘焚死不公侯”写的是清明时节祭奠介子推的习俗,D项,由“纸灰”“血泪”可知写的是清明扫墓活动。这三项都与清明的习俗有关,故答案为B项。‎ ‎3.第四联为眼前实景。雁阵穿云北去,赶赴北国家园;四野人家也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南鸟北归有期,迁客返京无望;钻木取火,荆楚却用青枫,足见异地异俗。第五联为想象虚景。北方紫塞,楚中枫火,两两相隔,诗人之心禁不住飞到故都。长安的楼阁应掩映于迷离朦胧的轻烟花雨中了,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应万紫千红一片锦绣了。两联一实一虚,一动一静,诗人身处异乡,想念京华欲归故都之情含蓄深婉地表现出来,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妙。‎ ‎【解析】“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意思是当望到旅雁入云,我知道它们又飞回了北方的关塞,然而,家人取火却是仍在使用着这江南的青枫,是实写眼前所见之景。旅雁,本来是候鸟,南来北去,并无固定的栖息之地,但在杜甫眼里,它们向北飞去是“归紫塞”,一个“归”字,充分体现了杜甫此时此地的心境,目极千里,内心悲伤。“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意思是想在这清明时节,那长安城里的一些楼台殿阁该都掩映在如烟的繁花丛里,而我们大汉君主的这偌大山河,则已闪耀在这片灿烂夺目的锦绣之中,是虚写。‎ 二 ‎4.CE ‎5.①对于国家命运,词人十分关心。六朝兴废,“惟”沙洲一双白鹭,没有人来认真关心“悠悠兴废”,也就是说无人关心南宋王朝的兴衰,这是最令作者痛心的。②对于自己被罢官的遭遇,词人并不甘心,应该说是藐视排斥打击的态度,罢职回家的悲愤心情。“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在景物描写中寓托着政治上遭受打击,想要施展抗敌才能而不得实现的悲愤。“直须抖擞尽尘埃,好趁新凉秋水去”,藐视打击,把政敌加给他的尘埃、污垢“抖擞尽”,一身轻松地回家去,悲愤、坚强中又不乏无奈。‎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由注释可知,这首小令写于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是辛弃疾六十六岁被罢职离开京口时的作品。上片就京口、仙人矶的眼前景物引起感触,指出斜阳笼罩的六朝人的住处,没有人来认真关心“悠悠兴废”,也就是说无人关心南宋王朝的兴衰,这是最令作者痛心的。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下片就眼前景物引出罢职回家的悲愤心情。“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意思是仙人矶下刮风又下雨,卸掉了征帆的船可是却不能留住,被风雨吹跑,在景物描写中寓托着政治上遭受打击,想要施展抗敌才能而不得实现的悲愤,景情溶合,感情曲折深沉。“直须抖擞尽尘埃,好趁新凉秋水去”,以藐视排斥打击的态度,把政敌加给他的尘埃、污垢“抖擞尽”,一身轻松地回家去,表现了他的坚强、旷达和无奈。‎ 三 ‎6.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C项,“‘玉指’代指东家女儿的手指”理解有误,此处应该指的是歌女;“微风不动金猊香”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E项,“对比”分析不对,三四句写的是人们怕冷,五六句写人们在恶劣的环境里也歌舞升平,忘记了国仇家恨。‎ ‎7.①“才疏志大不自量”,“才疏”是说自己能力不够,“志大”是指报国之志始终如一。这一句通过自嘲、反讽的手法表明了自己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 ‎②“西家东家笑我狂”“东家西家”指只知歌舞升平的士大夫,他们已经忘记了山河沦陷的耻辱和强敌依然窥伺的危险,只顾享乐不图恢复,反而对爱国的北伐主张加以嗤笑。此句表达了作者不被理解的苦闷与悲愤。‎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陆游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长期得不到重用,“才疏志大不自量”正是满腔救国热情却壮志难酬的写照。“西家东家笑我狂”则写出了那些反对北伐的人眼里的自己,诗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孤独苦闷之情。‎ 四 ‎8.D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中“东风”一语双关,既指春风,也指朝廷吹来的“东风”,过于拔高,只指春风。‎ ‎9.下阕离别之苦中含有人生迟暮及矛盾徘徊之感。(1)人生迟暮之感,大好的青春年华消磨在黄卷里,青镜里也添了不少白发。(2)怀念恬淡悠然的隐居生活:在寒冷的日子里有好友可交往,出门来有故乡的山水云月可赏游。(3)人生难以两全的感慨,出仕与归隐(乡居)的矛盾。(4)与亲朋重聚的期盼,对有朋的怀念。‎ 居生活;“虚道人生归去好,谁知美事难双得。” 作者追求心灵自由,但因为要应召而离别,由此他陷入了一种无法解脱的人生困境,表达了矛盾的心理;“计从今、佳会几何时?长相忆。”表达了与亲朋重聚的期盼,对朋友的怀念。‎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