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语文 2020.1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 Ⅰ 卷 一、(每题3分,共12分) 阅读《秦腔》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秦腔,就源于秦川的西府。在西府,民性(dūn) 厚,说话多用去声,一律咬字沉重,对话如吵架一样,哭丧又一呼三叹。呼喊远人更是特殊:前声拖十二分地长,末了方极快地道出内容。声韵的发展,使会远道喊人的人都从此有了唱秦腔的天才。老一辈的能唱,小一辈的能唱,男的能唱,女的能唱; 甲 ,任何一个乡下男女,只有唱秦腔,才有出人头地的可能,大凡有出息的,是个人才的,哪一个何曾未登过台,起码不能吼一阵乱弹呢!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 乙 ,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若与那些年长的农民聊起来,他们想象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生活,首先便是这五大要素。他们有的是吃不完的粮食,他们缺的是高超的艺术享受,他们教育自己的子女,不会是那些文豪们讲的,幼年不是祖母讲着动人的迷丽的童话,而是一字一板传授着秦腔。他们大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虽然那常常是之乎者也的字眼从那一圈胡子的嘴里吐出来十分别扭。 丙 ,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是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yùn) 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当他们在收获时节的土场上,在月在中天的庄院里大吼大叫唱起来的时候,那种难以想象的狂喜,激动,雄壮,与那些献身于诗歌的文人,与那些有吃有穿却总感空虚的都市人相比,常说的什么伟大的永恒的爱情是多么渺小、有限和虚弱啊! 1. 在横线上填写汉字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 ①(dūn)____厚 ②涤____荡 ③(yùn)____平 2. 在文中甲、乙、丙处填入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①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 ②唱秦腔成了做人最体面的事 ③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川西府人的说话颇具特色,秦腔的兴起与此地方言的声韵有关。 B. 秦腔能够消除秦人劳苦生活中困乏,成为他们的生命要素之一。 C. 秦人通过学习秦腔而熟悉了一本本整套的剧本,从中得到了教育。 D. 秦腔只用来吼出收获的狂喜,不用来吟诵所谓伟大的永恒的爱情。 4. 人生况味有苦有乐,下列诗句表达了在苦中也能感受到乐的一项是 A. 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 B. 古来苦乐之相倚,近于掌上之十指。 C.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D.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答案】1. (1). ①敦 (2). ②dí (3). ③熨 2. B 3. D 4. C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该题将字音和字形合二为一,考查形声字里的易错读音,字形多为同音异形字或同音形近字,需平时分类识记,辅以练习。建议大家做好笔记整理,将自己记错,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出错的字音字形分类整理下来。①(dūn)厚,敦厚。②涤荡,“涤”读“dí”。③(yùn)平,熨平。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选句子填空,要通读语段,整体理解语段的内容,重点捕捉空格前后的内容,注意前后话题的中心,表达的重点和角度,然后结合选项内容加以比较推敲。甲前面说谁都能唱秦腔,后面说,只有唱秦腔,才能出人头地。因此该空应是表达唱秦腔是体面的事,应选②。乙处前面说农民最苦,后面说当他们筋疲力尽之时,吼一段秦腔便解了困乏,因此应选①。丙处后面说,无论农民是高兴了还是痛苦,他们只要唱秦腔就能表现出有情有味的美来,能给别人享受,也能持平自己内心的皱纹。因此选择③。故选B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D项,“秦腔只用来吼出收获的狂喜,不用来吟诵所谓伟大的永恒的爱情”分析有误。“秦腔只用来吼出收获的狂喜”曲解文意,文章里是说农民收获时会吼秦腔,但不代表“只用来吼出收获的狂喜”。原文说农民“高兴得是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伟大的永恒的爱情”就是能让人高兴得炸烈的事,且原文并没有说秦腔不能歌咏伟大永恒的爱情。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理解情感的能力。答题前,先仔细理解题干的要求,然后仔细赏析选项中的几句话,再加以分析判断。本题要求选出能表达苦中也能感受到乐的一项。 A项,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意思是,我有高尚的品德,知道你也不会辜负我,是因为你也有高尚的品德。诗句中并没有涉及苦和乐。 B项,古来苦乐之相倚,近于掌上之十指。意思是自古以来,苦和乐是交织在一起的,这个近于人手掌上的十指之间的关系。有苦与乐的关系,但没有强调苦中能感受到乐。 C项,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要听雨打树叶声,不妨且行且吟诵慢慢走。这诗句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的旷达之语,是苦中作乐。 D项,书山有路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学习要勤学苦读。诗中,能吃苦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但并没有说苦中有乐。 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每题3分,共12分)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记录他们言行的《论语》《孟子》,与《大学》《中庸》被合称为“四书”。 B. 《左传》是纪传体史书,写了很多鲜活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如邹忌讽谏、蹇叔哭师、樊哙闯帐等等。 C. 《庄子》中常借助寓言故事来表达哲理,如用庖丁解牛阐释养生之道,用鲲化鹏而南徙来表达对自由理解。 D.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小说中写到的自己和爷爷之间美好快乐的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眷恋。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 B项,“《左传》是纪传体史书”陈述有误,《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如邹忌讽谏、蹇叔哭师、樊哙闯帐等等”陈述不当,“樊哙闯帐”是出自《史记》,而不是《左传》。 故选B。 6.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游:游玩 B. 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过:访问 C. 夫晋,何厌之有 厌:满足 D.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吝啬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A项,秦时与臣游,意思是秦朝时,他和我交游。游,是交游、交往的意思。 故选A。 【点睛】文言实词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C. 天下可运于掌 皆以美于徐公 D.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A项,且,前一个是副词,况且、何况;后一个是副词,将要。 B项,焉,前一个是陈述句末尾语气词,不译;后一个是疑问代词,为什么。 C项,于,前一个是介词,在;后一个是介词,比。 D项,之,都是动词,到、往。 故选D。 8.对下列句中画线部分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使军队劳累去袭击远方的国家 B.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何必告辞呢 C.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士人没有贤能不肖的 D.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C项,士无贤不肖,意思是士人无论是贤能的还是不才的。无,是无论的意思。 故选C。 三、(共7分) 9.在横线处写出作品的原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②群臣吏民,_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侍坐》) ④吾入关,__________________,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⑤深秋时节,同学们相约登山,远望漫山红叶,不由自主地吟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 风乎舞雩 (4). 咏而归 (5). 秋毫不敢有所近 (6). 看万山红遍 (7). 层林尽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刺、舞雩、咏、毫、近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四、(共9分) 阅读《包身工》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10. 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饲养小姑娘”用了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小姑娘”被当成动物对待的状态。 B. 作者写船户并没有虐待墨鸭,反衬出带工老板等人对包身工没有起码的温情。 C. 选文第二段使用反复手法,意在表达对16世纪的痛恨,感情的表达格外强烈。 D. “黑夜”“黎明”有象征意味,表达了对剥削制度的诅咒及对光明前途的信心。 11. 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墨鸭,实际上写出了包身工的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 【答案】10. C 11. ①受到资本家束缚和役使;②长时间持续劳动,没有休息的权利;③劳动所得完全被剥削。 【解析】 【10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理解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C项,“意在表达对16世纪的痛恨”分析有误。第二段写作的背景是20世纪,反映的包身工被奴役被剥削也是当时的社会情况,因此痛恨的是当时的社会现象。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赏析语言分析作品形象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领悟作品表达的主旨。然后重点分析相关语言,看看是否使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品味理解其背后的含义。本题要求通过画线句子“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概括实际上写出了包身工的哪些特点。依据画线句前面的内容“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可理解出这句话表面上写的是墨鸭被船户养着用来捕鱼的具体情形,实际上是用来比喻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说明小她们是不自由的,受束缚的;“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说明她们是被役使,被剥削的;“墨鸭整天地捕鱼”说明劳动时间很长,没有休息的权利;“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表明她们的劳动所得完全被剥削。 【点睛】综合考查作品的基本体裁特征的题目,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内容,人物,作品主旨,作品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前,一定要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环境背景,文中所的人和事,领悟文本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须细心和耐心。 第 Ⅱ 卷 五、(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忠毅公①逸事 方苞 先君子②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唯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眥,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 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③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释】①左忠毅公,左光斗,明末人,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入狱,被迫害致死。后得平反,谥为“忠毅”。②先君子,对已过世的父亲的称呼。③宗老,同族的前辈。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叩:询问 B. 引入,微指左公处 微:暗中 C. 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俟:等待 D. 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 造:建造 13.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手长镵,为除不洁者 B.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 此何地也?而汝来前 C. 乃奋臂以指拨眥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D. 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或劝以少休 14.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雪严寒,从数骑出 刮风下雪,天气特别冷,他跟随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出门 B. 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哭泣着和狱卒商量,狱卒被他感动了 C.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史可法闭口不敢出声,快步走了出来 D. 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让两个士卒蹲坐着,自己背靠着他们,每过一更就让他们轮换一次 15.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16. 文章题为“左忠毅公逸事”,为什么第三段主要写史可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2. D 13. B 14. A 15.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 16. 文章第三段借写史可法来侧面写左光斗。史可法统兵作战时不辞劳苦、尽忠尽责,是左光斗的忠毅精神在史可法身上的延续,也体现了第一段左光斗为国选材的远见卓识。 【解析】 【12题详解】 该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D项,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意思是,他往来经过桐城,一定亲自到左公府上。造,到、拜访的意思。 故选D。 【13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A项,为,前一个是介词,替;后一个是表判断的动词,是。 B项,而,都表转折,可是、但是。 C项,乃,前一个是副词,于是、就;后一个是表判断的动词,是。 D项,以,前一个是介词,凭、凭借……的身份;后一个是连词,引出动词对象,不译。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A项,风雪严寒,从数骑出。意思是,刮风下雪,天气特别冷,他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出门。从,是使……跟从或带领的意思。 故选A。 【15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本题画线句中,“吏”和“公”分别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吏”“公”前面分别要断开;动词“呈卷”前面省略的主语是史可法,因此前面要断开;“即面署”前面省略的主语是左公,该词要断开;“召入”前面省略的主语是左公,意思是左公召他进入内室,该词前面要断开;“使拜夫人”前面省略的主语也是左公,前面要断开。因此画线句可这样断句: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 【16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理解段落的作用。做这种题型,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弄清全文谈论的主要人物是谁或主要事情是什么,围绕该人物主要写了哪些事情,主要表现其哪些方面的精神或品质,除此之外,还写了什么人,什么事,引用了哪些材料,与该人物有什么关系。然后加以分析。本题要求分析文章题为“左忠毅公逸事”,为什么第三段主要写史可法。文章第三段写史可法在作战时总是一连几个月不睡觉,让将士们轮换休息,自己却坐在帐幕外。寒冷的夜晚,铠甲结霜,他也不休息,生怕辜负朝廷,对不起老师左公。越是写史可法之不辞劳苦、尽忠尽责,越是能表现左公的忠毅精神,因为史可法是公左的得意学生,史可法是左公精神的延续。这也证明了第一段中左公选拔人才时将史可法列为第一时说的话,他说“我的几个儿子平庸无能,将来能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学生啊。”从选拔人才上可表明左公有远见卓识。总而言之,写史可法就是为了从侧面表面左公。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 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先父曾经说过,同乡前辈左忠毅公任京城地区学政时,有一天,刮风下雪,天气特别冷,他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改装出行,走进一座古寺,厢房里有个书生伏在桌上睡着了,(桌上的一篇)文章刚写好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外衣给他盖上,并替他关上门。左公向寺里的和尚询问,原来是史可法。等到考试时,差役喊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等到他呈上考卷,左公就当面批为第一名。还召他进入内室,让他拜见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平庸无能,将来能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学生啊。” 到左公被关进东厂监狱时,史可法整天守候在狱门外。逆阉魏忠贤对监狱防备监视很严,即使左家的仆人也不能靠近。过了很久,史可法听说左公遭了炮烙酷刑,很快将要死去,便拿了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狱卒商量,狱卒被他感动了。有一天,狱卒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了个竹筐,手拿着长铲子,装作打扫垃圾的人,把他领进监狱,(狱卒)暗中指着左公所在的地方。只见(左公)坐在地上,身子靠着墙,脸庞、额头都烧得焦烂,辨认不出(原来的面貌),左膝盖以下的筋骨全都脱落了。史可法上前跪下,抱着左公的膝盖低声哭泣。左公辨出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就使劲地抬起手臂,用指头拨开眼皮,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生气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你却到这里来!国事败坏到这个地步。我老头子已经完了,你又轻身而不明大义,国家大事谁能支撑呢?还不快走,不要等奸贼们设计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说着就摸起地上的刑具作出投击的样子。史可法闭口不敢出声,快步走了出来。后来他常常流着眼泪对别人讲述这件事,说:“我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铸造的啊!” 崇祯末年,“流贼”张献忠在蕲州、黄州、潜山、桐城一带出没。史公以凤庐道员的身份奉命守御凤阳、庐州一带。每逢有警报,他总是一连几个月不睡觉,让将士们轮换休息,自己却坐在帐幕外。他选择十个身强力壮的兵士,(每次)叫两个蹲坐着,自己背靠着他们,每过一更就(让他们)轮换一次。每当严寒的夜晚,他一站起来,抖抖衣裳,铠甲上的冰霜迸落下来,发出清脆的响声。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史公说:“我对上怕辜负了朝廷,对下怕对不起我的老师啊。” 史公领兵作战期间,往来经过桐城,一定亲自到左公府上。问候太公、太母安好,到堂上拜见夫人。 我的同族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女婿,与先父友好,他说(左公在)监狱中讲的话,是亲自从史公那里听到的。 六、(共12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①,青眼聊因美酒横②。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①《吕氏春秋》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②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 17. 下列对诗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自己痴迷于公务,乐此不疲,在完成工作之后才登阁赏景。 B. 首联“倚晚晴”写出诗人趁傍晚天晴登快阁欣赏美景的轻快心情。 C. 颈联以“绝弦”写自己缺少知音,而以“青眼”写自己青睐美酒。 D. 尾联写自己愿意与白鸥相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18. 尾联借“笛”表现愉悦的心情,下列诗句中“笛”蕴含的情感与此类似的一项是 A.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南北朝•佚名《折杨柳歌》) B.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唐•王维《陇头吟》) C.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唐•李益《春夜闻笛》) D. 来时秋雨满江楼,归日春风度客舟。回首荆南天一角,月明吹笛下扬州。(宋•郑震《荆南别贾制书东归》) 19.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7. A 18. D 19. 秋叶凋零,远山无数,天空更显辽阔;江水澄澈,月映江面,月影格外分明。描绘出开阔、明净的深秋晚景,透露出诗人摆脱了案牍之劳后登上快阁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 【解析】 【17题详解】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A项,“首联写自己痴迷于公务,乐此不疲”赏析有误。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是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了却”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并非“痴迷于公务,乐此不疲”。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答题时,要抓住所给的诗句分析意象特点,所传达的情感,再结合诗句,具休分析。本题要求选出“笛”蕴含的情感与本诗尾联借“笛”表现的愉悦心情类似的一项。 A项,“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骑上马不拿马鞭,反而折了杨柳枝,表现出征人依依惜别的心情。长笛之声,让征人更生愁情。 B项,“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戍楼看星、月夜吹笛、驻马流泪这三种边塞生活场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呜咽的笛声,悲怆的将士,构成了一种寂寞悲凉的意境反映了唐代边塞生活的艰苦。笛声呜咽,传达的伤感之情。 C项,“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天归来,被贬谪的人彼此对望不禁泪湿衣。笛声表达的伤感之情。 D项,“来时秋雨满江楼,归日春风度客舟。回首荆南天一角,月明吹笛下扬州”,以春风相伴离去道出自己离开荆南的愉悦,诗中的笛传达的自然是欢快之情。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答题前,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写了什么景,再从景与情的角度分析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描绘的景象是,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此时诗人结束公务后,心情如释重负,格外欢快,心情自然愉悦。 【点睛】 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做题前,要做到整体理解诗歌内容,看看诗中选用了哪些意象,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有没有直接抒情的词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等。考生对这些概念性的东西要理解,并能结合句子分析判断出来。然后结合题干中的内容具体分析。 七、(共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丝脉天涯 ①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苏州永福桥边上的永福里闹中取静,6号的好婆有孙儿孙女。四月以后,天井里的桑树开始长出绿叶,到了初夏,一片片绿油油似铜钱般挂满枝头。小孙女聚精会神地看蚕宝宝吃桑叶,不久作茧自缚的蚕宝宝吐出来的丝会变成她发辫上的蝴蝶结,这太不可思议了! ②更让她不可思议的是,若干年后的历史课上,讲到丝绸之路时,那些小小的蚕宝宝吐出的丝竟然会成为古代中国通往西天路上的主角。柔软细腻光滑的丝绸被驮在马匹、骆驼身上,穿越沙漠,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域、中亚,通往西亚、南亚,向西抵达地中海沿岸直至罗马…… ③自古以来苏州百姓是不大在意外面世界的风起云涌,也不关注朝廷里王上王下,只是关紧门过日子。一代代承继桑蚕织帛的手艺,静静地织着江南的一片湖光山色。在他们的天地里,有鱼米的丰饶,有丝绸的柔滑,没有江湖厮杀,没有官场倾轧。这里的长辈们不给男孩灌输建功立业的鸿鹄之志,更是教导女孩乖巧温顺、安分守己。不过话说回来,桑蚕丝织若没有这样一份安心宁静,又如何把湖光山色、春华秋实、凤鸾蝶舞等大自然与人世间的风物情趣变成绸缎上的风华? ④好婆是典型的苏州老辈人,她常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伲已经是在天堂里了,还有哪里好去?这一点怪不得阿婆,这个“草窟”实在是肥美丰润,丝光潋滟,连语言也是糯软酥骨,难免令人沉湎。 ⑤凡到过吴地的文人墨客无不留下吟咏苏州的诗篇。一向人称淡泊的韦应物任刺史到苏州,目睹繁华秀丽、风调雨顺的景色也禁不住写下《登重元寺阁》。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白居易回老家多年,还念念不忘苏州:“为念旧游终一去,扁舟直拟到沧浪”。 ⑥好婆不知白居易、韦应物,她说自己住在天堂是彻心彻肺的真情话。唯一不如愿的是自己的独生子竟远走高飞,偏偏落脚到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 ;而更让好婆不如愿的是从小绕在膝下的孙女长大后竟然跑得更远,去了地球的另一端。只是好婆再也不能为孙女担忧,在孙女漂洋过海那年,她早已是苏州横山上的一块石碑。 ⑦这石碑下的亡灵便是我的祖母。而那个当年看着蚕宝宝出神的小女孩,如今正端坐在太平洋西海岸温哥华的家里,翻开历史上那段“丝绸之路”,温故知新。 ⑧据西方史书记载,古罗马的凯撒大帝有一次在剧场看戏,穿了件中国丝袍,在场的王公大臣面对光彩华丽的丝绸,一时竟无心看戏,把目光都集中在皇服上,称羡不已,认为是神话中“天堂”里才有的东西,这种现象直到张骞出使西域才得以改变。 ⑨虽然历史上往返于丝绸之路的商品并不局限于丝绸,但西人以丝绸命名之,可见丝绸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这个温婉柔和的名字也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一种象征。 ⑩中国丝绸和养蚕制丝技术在世界的传播,其影响不仅是传入国的纺织业,更重要的是对传入国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甚至历史产生积极作用。如13世纪意大利经济迅猛发展,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起始国,是和大力发展丝织业分不开的;17世纪后期,法国经济形势好转,成为欧洲强国,也是与丝织业的兴起有关;再如日本明治维新后,政府重视发展丝织业,并通过开拓国外生丝市场,使经济蒸蒸日上…… ⑪外界一直认为苏州人沉湎于温柔之乡,不能高瞻远瞩,在苏州前面加个“小”字,多少有点小觑。殊不知,苏州的内在却是柔软无疆。且看苏州两星期生产的绸缎,即可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铺到终点君士坦丁堡;近10年生产的绸缎,就可绕地球45圈。2014年亚太峰会上各国领导人穿着的唐装所用的面料是苏州丝绸中的宋锦,当电视出现各国领袖身穿色彩各异丝绸唐装一字排开笑容可掬的画面,那真是一道中国丝绸风景线,苏州悄然撑起了那道风景线。 ⑫我在现代世界文明之光里分明看到了丝绸的光泽,温婉玉润、华丽而含蓄,而这丝绸背后的淡泊清雅,与世无争的性格,在这个日益纷争巧取豪夺的世界上,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⑬想起小时候最喜欢去虎丘山游玩,不明白为何虎丘山石碑上嵌有“海涌峰”字样,山门前照壁上还有“海涌流辉”四个大字。据古老传说,虎丘山原本就是从海中涌出的一个岛屿,原名“海涌山”。又据《苏州府志》记载,过去山上曾建有“望海楼”,意思是登楼即可眺望海景。而虎丘山上有个著名的憨憨泉,憨憨泉也有“井底泉眼潜通海”的传说,故又名“海涌泉”。 ⑭哦,一直以为苏州就是小桥流水人家,大气不足,却原来骨子眼里还是与大海相通着呢。这样想来,丝绸之路无论陆路上的还是海上的,与苏州的关系也就理所当然了。 ⑮写到此,我想秋天回中国一定要去看看阿婆,并把丝脉天涯的种种见闻告诉她。阿婆是最喜欢听苏州好话的。 (取材于宇秀《苏州与丝绸之路》) 20. 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作茧自缚的蚕宝宝吐出来的丝 作茧自缚:吐丝成茧,把自己裹在里面 B. 丝光潋滟 潋滟:光彩闪动的样子 C. 落脚到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 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 D. 一直以为苏州就是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精致而小巧 2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说小女孩没想到蚕丝竟成为中西方交流的媒介,与后文的思考形成呼应。 B. 第⑤段引用文人墨客吟咏苏州的诗篇,说明苏州如天堂般美好,令人喜爱难忘。 C. 前几段将自己的经历以第三人称讲述,是因为作者现在对童年和故乡已经淡漠。 D. 文末作者想告诉阿婆,苏州的好不仅是自身的安宁富足,还有丝脉天涯的风景。 22. 第⑦段中画线词语“温故知新”中“新”指什么?结合下文分条概括。 23. 文中第③段说苏州百姓只是“关紧门过日子”,请根据文意解释“关紧门过日子”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谈谈对此的认识。 【答案】20. C 21. C 22. ①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一种象征,对传入国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②苏州不是小桥流水的温柔小气,而是与大海相通的大气无疆;③苏州人淡泊清雅、与世无争的性格在日益纷争巧取豪夺的世界上是难能可贵的;④作者对故乡不再仅仅是喜爱,更增添了自豪感。 23. ①对“关”的心态的理解:关门安静度日,摆脱世间纷扰;安心专注地做事②结合生活经验或阅读积累谈认识:认识,联系生活经验或阅读积累,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首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重点阅读词语所在的段落和前后相关语境,捕捉该词语的含义。 C项,“兵家必争之地”的语境是,“唯一不如愿的是自己的独生子竟远走高飞,偏偏落脚到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并不是表达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而是代表不安全的地安,表达对独生子远在异地的担忧和思念。 故选C。 【21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C项,“是因为作者现在对童年和故乡已经淡漠”分析有误。作者虽然身在国外,对童年和故乡并不淡漠。文中回忆了小时侯最喜欢去虎丘山游玩,表明并没有淡漠童年,又通过对好婆的叙写表达了故乡的思念。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首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重点阅读词语所在的段落和前后相关语境,捕捉该词语的含义。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温故知新”中“新”指什么。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温故知新,是作者由历史上那段“丝绸之路”所引发的思考,重新认识丝绸之路,还有由此引发的情感。“这个温婉柔和的名字也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一种象征”,可理解出,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一种象征,对传入国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哦,一直以为苏州就是小桥流水人家,大气不足,却原来骨子眼里还是与大海相通着呢。这样想来,丝绸之路无论陆路上的还是海上的,与苏州的关系也就理所当然了”,作者对苏州有了新的认识,苏州不是小桥流水的温柔小气,而是与大海相通的大气无疆。“2014年亚太峰会上各国领导人穿着的唐装所用的面料是苏州丝绸中的宋锦,当电视出现各国领袖身穿色彩各异丝绸唐装一字排开笑容可掬的画面,那真是一道中国丝绸风景线,苏州悄然撑起了那道风景线。”这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画面,让作者对故乡苏州充满了自豪感。“我在现代世界文明之光里分明看到了丝绸的光泽,温婉玉润、华丽而含蓄,而这丝绸背后的淡泊清雅,与世无争的性格,在这个日益纷争巧取豪夺的世界上,是多么难能可贵啊”,作者表达了对苏州人淡泊清雅、与世无争的性格在日益纷争巧取豪夺的世界上是难能可贵的感叹。 【23题详解】 该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不能只抓住所给句子作表面解读,要深入文本,关注前后文进行分析。理解时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分析研究,几个分句的要对分句逐个解读,有使用修辞手法的要还原。要注意理解句子的多层含义。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关紧门过日子”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谈谈对此的认识。这句话的语境是“自古以来苏州百姓是不大在意外面世界的风起云涌,也不关注朝廷里王上王下,只是关紧门过日子”,这里的“关紧门过日子”就是不理会外面世界的纷争,远离纷争,能安心宁静,做好自己的事。比如,虽然世界上还有好多国家还战火纷纷,但我们中国内部是安定团结的,中国人也过好自己的日子,全力发展经济;老百姓也要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作为学生要专心学生。 【点睛】现代文阅读怎样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呢?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所选的句子,一定是文章中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的句子。 理解句子的含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答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 2.根据句式特点来解释句子.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常是语意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 3.根据句子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义.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理解它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找;尾括句往往作总结,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找;过度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下文中去找.不管哪一种,关键是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辖区去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 4.抓住相邻句,把握句子的语言背景材料,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因为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 5.根据修饰限制成分辨析句意.修饰成分常常是揭示句子内涵和外延的窗口,从中能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6.根据修辞特点把握句子.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 7.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如记叙文的议论往往起到画龙点睛。 第 Ⅲ 卷 八、写作。(共60分) 24.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 (1)下列三句都出自《论语》,请任选其一,结合《左忠毅公逸事》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所选句子的理解。要求:阐释准确,依据合理,150字左右。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③君子固穷。(《论语·卫灵公》) (2)放弃,往往是一种无奈、消极的选择,但有些人的“放弃”,却让我们看到了超乎寻常的意义。请从宝玉、天保、孙少安中任选一位,叙述有关情节,并简要点评其放弃的意义。要求:依据原著,阐释合理,150字左右。 【答案】(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越是最冷的时候,越是显出松柏之挺拔,意志之坚强。有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能耐得住困苦,能受得了折磨,不会改变初心。正如《左忠毅公逸事》中明朝未期东林党人左公,为挽救岌岌可危的明朝的统治,他呕心沥血、披肝沥胆,他身陷囹圄,仍毫不颓唐,意志弥坚。这个“长戈大戟”的英雄人物,不为求名不为求利,为自己不能身为男儿洒血疆场而扼腕叹息。 (2)宝玉虽是豪门大户的公子哥,奈何他不走众人眼中的正道,不走仕途,不求功名富贵。他是一个叛逆者,他放弃了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识大体顾大局的薛宝钗,他放弃了已经考取的功名和大好前途,他追求的是心的自由不羁。他的人生不要别人来安排,人的一生如果连爱人是安排好的,将来要走的路也是家人期望的,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的,这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宝玉最后消失在白茫茫的天地间,他选择了出家。 【解析】 【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清题目的基本意思,所写的内容要符合文化意境,语言表达要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本题要求从三个句子中选择一句,结合《左忠毅公逸事》中的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③君子固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写作时可任选一个句子与结合《左忠毅公逸事》进行分析。比如,假如选择第二句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则结合左光斗下狱后被折磨却毫不颓唐,意志弥坚的精神品质。 (2) 此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清题目的基本意思,所写的内容要符合文化意境,语言表达要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本题要求围绕“放弃”,从宝玉、天保、孙少安中任选一位,分析其放弃的意义。分析时要依据原著,不能随意发挥,结合情节,阐释合理。假如从宝玉的角度分析放弃的意义,则要明白宝玉放弃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放弃来分析。宝玉虽是豪门大户的公子哥,奈何他不走众人眼中的正道,不走仕途,不求功名富贵。他是一个叛逆者,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识大体顾大局的薛宝钗,他不要,他心里极爱林妹妹,因为林妹妹懂她,从不劝他走经济仕途之路,他放弃了已经考取的功名和大好前途,也不要,因为他从不看重这些,他追求的是心的自由不羁,他的人生不要别人来安排,人的一生如果连爱人是安排好的,将来要走的路也是家人期望的,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的,过属于自己的一生,这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还是不要了吧,宝玉最后消失在白茫茫的天地间,他选择了出家。 25.作文 传,可以理解为“传播”。在5G技术渐趋普及的时代,各种信息能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 传,也可以理解为“传承”。在新事物、新技术、新观念层出不穷的时代,老手艺、旧事物、传统观念面临着传承的困境与挑战。 传,还可以理解为…… 请根据上面的文字,以“传”为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答案】传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解析】 【分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次作文为命题作文,写作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明确题目的写作方向和写作范围,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如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论据典型,论证要有力,要有层次性,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论证方法不能单一。如写记叙文,则要写清人和事,注重细节描写,以情动人。 审题: 本次作文要求以“传”为题作文,是命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从两个角度解释了“传”的含义,一是“传播”,可以理解为传播技术,科技信息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快;二是“传承”,可以理解为文化传承,工艺传承,思想观念的传承等。当然除了这两个角度,考生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解读“传”的含义,比如,传递,传递温暖,传递爱心等;还可以从负面角度理解“传”,传言,以讹传讹,来批评这种不良现象。 参考立意: 科技社会,闪速传播;文化传承;工艺传承;思想观念的传承;传递温暖;传递爱心;不能以讹传讹等。 行文思路: 如果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立意行文,则可以这样写:开头联系现实,写当今人们过洋节,不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现象,然后分析传统文化对国人的重要意义,也就是分析为什么要重视文化传承。接着分析,不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的现象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强调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如何在漫长的时间里形成的,因此不能被遗忘。最后强调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素材积累: 1.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 ,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2.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精神气质。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正气歌》以其浩然正气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气”斗,与元统治者的威胁利诱“邪气”斗,留取丹心照汗青。共产主义者李大钊“要为人间留 正气”,大义凛然牺牲在张作霖的屠刀下。著名诗人朱自清临终前虽贫病交加,也以其浩然正气饿死不领美国粮…… 3.“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 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 4.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孟子,“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霍去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都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民族、国家危难之际勇于担当。 5.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勾践选择卧薪尝胆,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他们为崇高理想、正义事业尽心竭力地奋斗,正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6.不负我心的独立精神:我们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之语中感悟了“谪仙人”的凛然决心。他曾名纵一时,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却终究不愿为权贵所倾,卑躬屈膝,出卖自己心灵,“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专心于自己的梦想,依赖于自己的本心。 7.不屈不挠的坚守精神:陶渊明东篱采菊,坚守一份自适;李太白醉酒狂歌,坚守一狂傲;杜子美茅屋疾呼,坚守一份关怀;正是他们执着而顽强地坚守传统、历史、文化、人格、良知,中华民族才得以血脉相传、生生不息。 8.优秀的道德品质:中华经典古文中承载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伦理观,品质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审美与审丑的过程中,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塑造完美的人格,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尾生抱柱、曾子杀彘,留给我们一个个重诚守诺的典范;廉颇负荆请罪,顾全大局,与蔺相如冰释前嫌,团结一心,传下知错能改的佳话。 【点睛】命题作文审题方法:1.抓关键词,找准题眼法。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扣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2.挖掘题蕴法。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3.填补标题法,添加语素法。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4.虚题实做法,化大为小法。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难以把握。对这类题目,可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总之,在写中考命题作文时要同学们结合题目本身特点多角度去审题,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