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宜丰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组题人:钟丽华 审题人:申美华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5000万年前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真菌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研究者发现,一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 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切叶蚁只种一种蘑菇,这相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人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法,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种是源于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由多伦多大学的C·R·居里解开了。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22种蚂蚁进行了仔细观察。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Es-covopsis的霉菌感染,使蘑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穴蚂蚁全部饿死。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切叶蚁蘑菇园中那些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一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就地将之消灭,以防止其蔓延。而且这种链霉素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真是一举两得。切叶蚁分群时,蚁后将蘑菇菌种含在口中,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所以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历经千万年而不衰。人类所用的抗生素多次使用后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而导致药效减弱,但蚂蚁所用的抗生素却并未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发现,蚂蚁身上的抗生素不但是蚂蚁赖以战胜自然环境的法宝,亦是人体必需的抗生素,今后应可仿此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更有效地治愈人类的疾病。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卡梅隆·柯里认为以真菌为生的蚂蚁从5000万年前开始,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 B.“真菌蚂蚁”以真菌蘑菇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但不同的“真菌蚂蚁”种植的真菌蘑菇是不同的。 C.蚂蚁的腺窝里寄生着一种细菌,这些细菌能产生抗生素。 D.为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蚂蚁的每一个腺窝上都有一个小孔通向身体外部。 2. 对“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切叶蚁分群时,蚁后会将蘑菇菌种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 B.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将之消灭。 C.雌蚁分泌出的链霉素活细菌除能消灭Es-covopsis霉菌外,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 D.尽管Es-covopsis霉菌会危害蚂蚁的蘑菇农场,但切叶蚁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蚂蚁腺窝传播出的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蚂蚁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B.切叶蚁不换作物品种,是因为单一作物的种植方法产量高,轮作的不同作物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 C.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认为根据蚂蚁身上细菌产生的抗生素特征,人类今后应该可以仿照这种特征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 D.人类现在使用的抗生素同蚂蚁所用抗生素的不同在于,长期使用,前者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后者却不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苦 梅 马卫 ⑴苦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如果不是没有吃的,孩子们是不会去吃苦梅的。一个姑娘却偏偏取了这么个名儿,不过也难怪,山区农村生活苦嘛。苦梅一出生,就和饥饿结伴,要 不是后来包产到户,苦梅一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⑵苦梅二十岁的时候,成了新媳妇儿,“新媳妇儿,憨憨人儿,不说话儿,给糖走人儿。” 儿歌嘛,小孩子嘴甜,诳糖吃。到了夜深人静,客人们离开,苦梅才发现,进新房的怎么不是先前相亲的那位男人呢? ⑶男人一脸的木讷,呆呆地站着,半天才嗫嚅出来,以前相亲的,是他表哥;自已丑,所以找表哥代替。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何况,男人家拿了钱,给家里砌了砖房,让哥娶上了嫂子。拿妈的话说就是——长得帅,能吃么? ⑷男人没有啥手艺,除了干地里的活,干不了其它。可是粮食价格低,除去农药、化肥、种子,赚不到啥钱。就这样过了七八年,孩子也读小学了,家里仍然一贫如洗。苦梅对老公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辈子也致不了富。 ⑸男人却安于现状,不缺吃不缺穿,还要求啥呢?可是经不住苦梅天天纠缠,最后男人让步了,苦梅和她的表姐进城,一个去给人帮厨,一个当超市营业员。 ⑹苦梅在超市,极认真。别人忙里偷闲玩手机,她没有。别人喜欢小喇叭广播,讲奇闻怪事,苦梅不知道。苦梅就像个机器人,陀螺似地转,特别热心给人介绍商品,帮老人购物。 ⑺苦梅的勤奋和本分,换来了一个领班的岗位。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上了领班,工资竟然是营业员的倍数,而且轻松多了。所以,苦梅工作更加认真。 ⑻苦梅出事,是在一个周末。那天,她在商场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有一位叫巧芋的营业员偷吃话梅。如果偷吃几个,谁也不会发现,商品有一定的损耗率。但是规定是死的,营业员绝不能吃和拿商场的商品。一旦发现,轻则扣工资,补损失;重则开除,或送派出所。 ⑼苦梅没有当场揭露巧芋,女人家谁不爱面子呢?把巧芋叫到办公室,给她倒上水,才说了自己看到的事。没想到,巧芋一百二十个不承认。她说:捉奸捉双,拿贼拿赃。你既然看到了我偷吃话梅,为啥不当场拿住?现在,你是污蔑我!我和你没完。 ⑽苦梅没想到好心没有好报,气得粗气红脸:这次就算了,如果我再拿住了你,你走人! ⑾苦梅只能这样说了。她知道,这些营业员,差不多全是乡下来的,拿着低薪,还要养家糊口,难呢。只要巧芋改了,这事就算了。 ⑿苦梅和表姐合住的出租屋,表姐回来一般要一点左右。那晚,苦梅值晚班,回家时快十一点了,还在夜摊上吃了碗米粉。就在苦梅开门的时候,突然蹿出一位蒙面男人,把她踹倒在地,给她几拳,几脚,嘴上说:臭婆娘,懂事点,不要管得太宽。这次放过你,要是你再多嘴,把你脸划了!苦梅虽然来自农村,有一把力气,可是相对于男人,那是蚍蜉撼树。 ⒀ 蒙面人走了,半天苦梅才起来,回到屋内,见腿上身上的瘀痕,忍不住哭了起来。不用想,这事肯定是巧芋干的,听说,她一人在城里,常和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所以,巧芋特别好打扮,身上也不差钱,上班极不认真。 ⒁表姐回来的时候,见苦梅这副样子,问了半天,苦梅才嘟囔出来。苦梅并不怕巧芋,是怕巧芋勾搭上的野男人。为了安全,苦梅辞职了,经理挽留她,她坚决回家。孩子见她回来,高兴地溜到她怀里,就不离开。老公见她回来,嘿嘿直乐。 ⒂伤不重,养了一周,就复了原。苦梅是个闲不住的人,经过三年的打工生活,她明白一个道理:要得富,开店铺。苦梅开了村里第一家超市,当然不能和城里的比,不过两间屋大,主卖副食和生活必用品。不用请人,自己和老公亲自干。货自己去进,晚上做台帐。乡里人虽然计较价钱,但绝不会偷东西。一个月下来,挣的比她在城里打工还多一倍。 ⒃苦梅家渐渐富了,有了彩电,有了冰箱,还给老公买了摩托,进货也方便。至于田和地,只种谷子、蔬菜,剩的种树。 ⒄她家没有种其它树,只种苦梅。人们不太理解,苦梅也不解释。乡下人都知道,苦梅味酸、涩、平,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良药呢。村里人常来讨用,苦梅一概白送,尤其那些爱喝醉酒的男人们,他们嘴上还要占便宜:苦梅,吃你呢! ⒅苦梅的脸上,全是笑。嘴上说:吃我?酸死人!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苦梅是一味良药,苦梅把它送给需要的人,给人帮助,也可以招徕更多客户。 B.苦梅家只种苦梅树,是因为这树能给苦梅心理上带来一种亲近感。 C.本文使用第三人称展开文章的叙述,故事娓娓道来,对情节的描述客观真实,好像读者就是故事发生发展的见证人,更易引起共鸣。 D.文章结尾,苦梅说“吃我?酸死人!”使用夸张的手法,意在强调自己种的乌梅未到成熟季节,果实的酸度比较高,又酸又涩,非常难吃。 5.作为领班的苦梅,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5分) 6.小说题目是“苦梅”,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它的妙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熊希龄:“此君一出天下暖” 1892年农历二月十二日,湖南沅州府衙内,一群春风得意的新科举人、秀才,聚在一起游园赏花,吟诗作画。有画牡丹的,有画荷花的,有画兰花的,有画菊花的。而有名举人则画了株棉花,那株棉花,俏生生地立于洁白的宣纸上,枝叶扶疏,蓓蕾初放,清逸中透出温暖安稳气象。题字也绝:此君一出天下暖。此人就是熊希龄,新科举人。这一年,他二十二岁。二十四岁,他 又顺利中了进士,还被光绪帝“点翰林”。 可是,他入翰林院不到两个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民族危亡激起了熊希龄的满腔豪情和报国之志。他给洋务派首领张之洞上书,强烈要求变法维新。湖南维新运动兴起,他又以在籍翰林身份协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并参加谭嗣同创立的南学会。他以为他倾心倾力推助的波澜,将席卷一切旧的、破的东西,让新世界的春花遍地开放,可惜,戊戌变法失败, “六君子”被杀。熊希龄因在赴京途中骤病,未能按时到京而逃过一劫,但也被清廷“革职永不叙用,发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回到老家的熊希龄,闭门读书,养精蓄锐。庚子事变后,在新任湖南巡抚端方的大力保荐下,熊希龄充任清廷派遣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的随员,一起出访。这番国外游历,丰盈了熊希龄的阅历。回国后,在整治东三省经济的过程中,被冠上一顶“理财能手”的高帽。后来这尊“财神”却被袁世凯一眼相中。熊希龄虽力辞五次,仍被推着就任了北洋政府的财政总长。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为了粉饰太平,竭力拉拢进步党人组阁,熊希龄自然是负责组阁的不二人选。当上民国首任民选总理的熊希龄,雄心勃勃,力图建立起“真正共和国”。可是,袁世凯让他组阁,本来就只是一种姿态,一个过渡,是利用“名流”来装点门面对付国民党。当袁世凯的目的达到后,他原形毕露,很快以大总统的名义解散国民党和国会,熊希龄也辞职下台。当了袁世凯的炮灰和祭品的熊希龄,一时间备受世人指责和诟病。在众人的唾骂声中,熊希龄的人生跌入谷底,仕途之门也砰然合上。 1917年的夏末秋初,北方发生了大面积水灾,近两万个村庄被淹,六百多万灾民无家可归。儿童命运尤其悲惨,插标卖首和遗弃路边的灾童比比皆是。为救济灾童,熊希龄在北京设立慈幼局,这就是香山慈幼院的前身。1920年,香山慈幼院正式开院,一次就招录了六百四十名孤贫儿童。六年后,在院儿童已接近两千人。香山慈幼院最大的困难是经费问题。作为院长的熊希龄,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地位,向社会募捐,向政府呼吁拨款,另一方面他自己也投入了大量财力。1932年,他更是毁家纾难,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悉数捐充儿童幸福基金。熊希龄也因此赢得了“熊菩萨”和“慈善总理”的美誉。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已淡忘政治的熊希龄又萌发了爱国热忱。熊希龄会见张学良,吁请他出兵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他受聘为国民救国会指导委员,臂缠黑纱,亲临战场,对士兵发表抗日演说,讲到激愤处潸然泪下。他说:“国难临头,已及眉睫……余虽六十老翁,此心不甘亡虏,一息尚存,誓当奋斗。”他并没有只说大话不做事,1933年4月,他亲率红十字会救护队前往喜峰口、古北口前线慰军。后来,熊希龄组织慈幼院内二百多名男生为义勇军,开赴抗日前线,组织女生参加红十字会救护队,到战区医院看护伤兵和难民。淞沪会战时,亲友纷纷劝他们离沪远避。他不但不躲避,还以老病之躯,率领上海红十字会会员,日夜穿行于伤兵难民间,出入于枪林弹雨中。沪宁相继沦陷后,熊希龄和夫人毛彦文忧心如焚,乘船赴香港为难民和伤兵募捐,后准备绕道广州返回湖南,以期再为苦难中的家国尽绵薄之力。但因积劳成疾,熊希龄突发脑出血,抛下他未竟的事业、深爱的妻子和数千名孤贫儿童,走了。 熊希龄这一株朴实的棉花,在那个多灾多难、贪腐成灾的中国,虽历经风吹霜打,日晒雨淋,但仍无怨无悔,默默地将温暖送到人间。 7.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民族危亡之际,熊希龄充满豪情壮志,向洋务派首领张之洞上书,强烈要求变法维新运动并协助其推行新政。 B.抗日战争爆发后,熊希龄组织慈幼院的男生开赴抗日前线,组织女生到战区医院看护伤兵和难民。 C.熊希龄雄心勃勃,渴望有番作为,组建一流的内阁,结果却被袁世凯欺骗,一番付出,付诸东流。 D.熊希龄看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用募捐甚至捐出家产的实际行动支持国家,无怨无悔,将温暖送到人间。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熊希龄积极参与戊戌变法,力图振兴清廷;就任袁世凯的财政总长,为其组建“名流内阁”。这些举动虽体现了他的才华,但也说明他为求功名,不分立场,有失士子气节。 B、熊希龄中举时画棉花,其实是以棉花寓志,而这一为国为民送温暖的志向,贯穿他的一生,无论得志与失意,都不曾改变。 C、文中写熊希龄得到端方的举荐、袁世凯的青睐,获得“理财能手”“熊菩萨”“ 慈善总理”的称号,都直接表现了他出众的才华和品性。 D、“此君一出天下暖”这一标题,不仅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高度概括了熊希龄一生的经历,是他“棉花”情怀与精神的集中体现。 E、熊希龄在解决香山慈幼院经费困难时“毁家纾难”及抗日时期四处奔走的行为,是他为了在被世人诟病后挽回自己颜面,找回自己尊严的体现。 9.当熊希龄在世人的指责与诟病中跌入人生低谷后,他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请结合材料分析他能如此作为的原因。(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记王忠肃公翱三事① [明] 崔铣 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仲孙以荫入监②,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如汝误中选,则妨一寒士矣。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列卷火之。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 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①选自《洹词》卷五。主要收集了作者所写的序、记、杂感等。王忠肃公翱,永乐进士。颇有政绩,故死后谥号“忠肃”。②以荫入监:荫,上代的余荫;监,监生资格。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B.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C.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D.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和科举取士。 B.“秋试”指科举时代地方(唐宋为州府,明清为省)为选拔举人所进行的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文中指调动官职。 D.“都御史”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是中国古代封建朝廷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的长官。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翱烧掉第二个孙子的考卷,给寒士们提供进仕机会,不给女婿迁职,表现了他严格刚正、不徇私情、奉公守法的美德。 B.王翱用器物打伤夫人,导致她离家出走,十几天之后才回到家里,表现了他脾气暴躁易怒的一面。 C.王翱代友藏珠,最后将珠还给朋友的后人,表现了他廉洁自守,对朋友忠实的美德。 D.本文从王翱的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小事,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和细节刻画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如汝误中选,则妨一寒士矣。(5分) (2)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4.下列关于这首词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词的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 B.“纷纷坠叶”主要是诉诸视觉,借眼睛所看到的落叶声响,感知到叶坠香阶的。 C.“寒声碎”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D.下片以一个“愁”字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形态毕肖。 E.“残灯明灭枕头欹”写出了室内昏灯如灭同室外一样昏暗,营造了一种凄然的气氛。 15.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抒情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在《逍遥游》结尾中列举出三类人的“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句子是(任答一类人即可)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虞美人》中写故国宫殿物是人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我家的大门虚掩着,从门缝里能看到院子里门可罗雀,难道她们这一帮人知道我要回来吗?我对鬼差说:“二位兄弟,一路辛苦!” ②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 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③危机发生了,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继续发行更多的国债,用引发危机的方式来治理危机,无异于饮鸩止渴。 ④学国学、传承经典也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若家长和学校采用强制学生集体跪拜孔子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无异于缘木求鱼。 ⑤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⑥海滨仲夏的夜晚,街市上灯火阑珊,热闹非凡,常常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复旦大学教授陈学明在《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什么才是雾霾的罪魁祸首”的文章,文章提出“打破能源垄断很可能带来更严重雾霾”。 B.平等是公正最大的敌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一切竞争游戏的根本法则,即使对于自然界还是社会领域来说都是如此。 C.人类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尤其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我们深切关注。 D. 德国媒体此前曾指出,据欧委会初步计算,英国因脱欧需向欧盟交纳各项欠款至少600亿欧元左右,而欧盟委员会主席表示,这一数字只是“保守估计”,实际费用尚未计算完毕。 19.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令爱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B.咱们高中毕业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C.家长在儿子的婚宴上致辞中说:“祝愿夫妻二人永结秦晋之好!” D.他坚持要尽地主之谊,招待家乡人吃一顿饭,盛情难却,我们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世间有人生来是演戏的,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演与看的分别主要在如何安顿自我上面见出。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看戏要置身局外。因为有这个分别,演戏要热要动,看戏要冷要静。打起算盘来,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演戏人为着饱尝生命的跳动而失去流连玩味,看戏人为着玩味生命的形象而失去“身历其境”的热闹。能入与能出,“得其圜中”与“超以象外”,是势难兼顾的。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修改另外两处问题。( 6分) 当今社会,从学生到家长,几乎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这种名校崇拜情结无可厚非,因为只要进了名校就会有好前途。在名校,身边的同学大多很优秀,有了好的学习氛围,大家相互激发,成绩无疑会大幅提高。上名校还可以建立有利的社会关系,日后从事政治或商业活动,丰富的人脉必定助你功成名就。 ① 因为进了名校就常常有好前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国互联网外卖用户多达3亿,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快递送餐企业竞争追求的目标就是速度,对快递员的要求是准时送达。因此,快递员的收入与两方面有关:一是送单量,二是客户的评价。有调查显示,送餐快递员送一单的价格在1.5元到4.5元不等,而收到一个差评则要被扣除10或20元工资,如果被客户投诉则要被扣除500元工资。 为了增加收入,快递员不得不加快送单速度,由此而引发的闯红灯、超速、逆向行驶、接电话分心驾驶等交通违法现象日益突出,相关的交通事故数量也与日俱增。上海今年上半年每两天半就有一起外卖小哥违反交通法规而伤亡,深圳今年前9个月共查处涉及送餐企业送餐员交通违法33459起。 伴随外卖市场的急剧扩张,快递小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发社会的关注,快递员往往既是受害者又是违章者。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原文无一个腺窝对应一个小孔的信息) 2.C(能刺激蘑菇生长的是“链霉素”,而不是“活细菌”) 3.B(“很容易遭受虫害侵袭”的是“种植单一作物的方法”,而不是“轮作”) 4.D(苦梅的话,其实只是她对醉酒男人调笑之语的巧妙堵截。) 5.①工作细心负责任: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巧芋偷吃话梅。 ②处理问题讲策略:没有当面揭穿巧芋,而是把她带到办公室处理事件。 ③心地善良有同情心:面对巧芋的不认账,考虑到她养家糊口的艰难,没有追究。(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全对给5分。意思对即可。) 6.①它一语双关,既指乌梅,又指名叫“苦梅”的姑娘,两者相得益彰。 ②隐喻人物个性。苦梅味酸、涩、平,可隐喻主人公人生的不幸,而其敛肺、润肠、生津、解酒,可隐喻主人公善良的品格。 ③暗示小说主题:人即使命运不好,也不能失去善良和真诚,而要努力去改变现状。 ④能引人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以“苦梅”为题,能让人产生了解内容的欲望:何为苦梅?苦梅与人物与主题有何关系?(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7.A(原文说的是“协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 8.B D(A项,“这些举动虽体现了他的才华,但也说明他为求功名,不分立场,有失士子气节”的表述有误。这些举动,应是熊希龄“为家国苍生送暖”的志向使然,无所谓功名与立场。C项,“都直接表现”表述有误。E项,“是他为了在被世人诟病后挽回自己颜面,找回自己尊严的体现”表述有误。)(答对1项给3分,全对给5分) 9.①自身有才华。年纪轻轻考中举人,考中进士,被“点翰林”;身历数职且有所作为。 ②志向高远,矢志不渝。早年以棉花寓志,行事以家国苍生为念,并以此志贯穿一生始终。 ③坚韧不拔,能屈能伸的性格。直面清廷处罚和袁世凯的戏耍,战胜设立香山慈幼院期间和为抗战奔走中的各种困难。(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全对给4分。意思对即可。) 10.B(原文: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11.A(“吏部”不掌管科举取士) 12.B(走出门的是王翱,不是夫人。) 13.(1)你凭才学可以考上,我怎么能忍心埋没你?如果你因事前拿到考题而错误地考中,那么(就)妨碍了一位苦读学子(贫苦读书人)的前程。(“登第”“蔽”“误中选”“妨”“寒士”各1分) (2)二人心里盘算,王翱无法办到,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心意罢了。便都表面上答应说:“行。” (“计”“无从”“特”“故人”“阳”各1分) 14.B E (B项,诉诸的是听觉,借耳朵听到的沙沙声响,感知叶坠香阶的;E项,从“月华如练”可知,室外是明亮的,不是昏暗的。)(答对1项给3分,全对给5分) 15.本词表达了秋夜离人相思之情。(2分) ①间接(借景)抒情:词的上阕在秋夜寒寂静的画面中寄寓了词人深切的怀人之情。(或借人物描写抒情,词的下阕通过描写主人的愁意、愁容、愁态,刻画了一个因思人而深夜难眠的人物形象。)(2分) ②直抒胸臆。词的下阕“酒未到,先成泪”“谙尽孤眠滋味”等,直接表达了主人公的忧愁。(2分) 16.(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7.A(①“门可罗雀”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本句形容院子里的情况,语境错误。②“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使用对象错误。 ③饮鸩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④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⑤崇论宏议: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⑥灯火阑珊: 灯火稀疏, 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不合句意。 ) 18.C(A项宾语残缺,应在句后加“……的观点”。B项关联词语不搭配,应把“即使”改为“无论”。D项,不合逻辑,“至少”与“左右”矛盾。) 19.D(A项“令爱”是指别人的女儿,不能用来说自己的女儿。 B项惠存是敬辞,请保存,应用在对方身上。句中说“我……”,谦敬不当。C项“秦晋之好”泛指两家联姻。) 20.①也有人生来是看戏的 ②演戏要置身局中 ③双方各有盈亏 (答对一句给1分,两句给3分,全对给5分) 21.②成绩有望大幅提高 ③丰富的人脉有可能助你成功(每句3分) 22.参考立意:(1)从快递小哥的角度:挣钱养家重要,生命更重要。 (2)从送餐快递企业的角度:要关注员工的生命安全,不能只顾追求效益,要追求效益与安全的两全。 (3)从交通部门的角度: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如约谈的方式)与送餐快递企业一起解决快递小哥的违章问题。 (4)从客户的角度:尊重快递小哥的工作,给予更多的宽容与理解。 【参考译文】 王翱是吏部尚书,忠诚清廉,被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深信。第二个孙子凭着上代的余荫而取得监生资格,即将参加秋试,仲孙靠王翱的关系向秋试主管官要答卷,命题人告诉了王翱。王翱说:“你凭才学可以考上,我怎么能忍心埋没你?如果你因事前拿到考题而错误地考中,那么(就)妨碍了一位苦读学子(贫苦读书人)的前程。况且你有以监生资格做官的机会,何必强求自己做不能做好的事情,妄求达到你所不能的目的呢?”便撕毁他的答卷烧了。 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地区某个官员做妻子。王翱的夫人很疼爱女儿,每次接女儿(回娘家),女婿都坚决不让她走,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调我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从早到晚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像摇落树叶一样容易,可(你父亲)为什么硬要这么吝惜力气呢?”女儿捎话给母亲。一天晚上,夫人摆上酒,跪在地上,将这个意思告诉王翱。王翱大怒,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走出(门),乘(坐)车到朝房去住宿了,十多天以后才回自己的府第。女婿最终没有调进京城。 王翱做都御史时,和太监某人一起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很守法,与王翱相处很好。后来,王翱改任两广总督,这个太监洒泪送别,赠送王翱四枚大珠。王翱坚决推辞。太监抽泣着说:“这些珠宝不是受贿得来的。过去先皇把僧保所买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现在拿一半为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贪财啊。”王翱收下大珠子,放入所穿的上衣里,(把它)缝好。后来回朝,寻找太监的继承人,找到他的两个侄子。王翱慰问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廉洁,你们大概不免苦于贫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翱说:“如果你们有所经营,我帮助你们出钱。”二人心里盘算,王翱无法办到,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心意罢了。便都表面上答应说:“行。”王翱屡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假造一张买房契约,开出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翱。王翱拆开上衣,拿出大珠子交给他们,(只见)原来封好的记号依然是那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