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1)
广东清远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道大题22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毎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君子”一词具备了多重道德内涵,常与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修养、端正的言行等含义直接相关。而事实上,“君子”最初只用以指代人物的社会地位,并不具备道德素养的要求。其道德内涵的确立,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著述。 《说文》释“君”为“尊”,意味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子”是先秦对男性的称呼。因此,“君子”原指地位尊贵的男子。甲骨文中未见关于“君子”的记载,西周时期的《尚书》中首次提到“君子”,指具有一定政治地位的人。《易经》中“君子”一词共出现20处,皆用来指称奴隶主。“君子”的使用频率在《诗经》里明显增多,共183例,除了少量作为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称谓外,主要用以指代奴隶主贵族。 然而,因为“君子”往往指身居高位者,所以常与一定的道德素质要求相联系,例如《尚书·无逸》要求君子“无逸”,不能贪图安逸。《诗经·淇奥》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描述君子的才能与品质。当然,这种联系是比较松散、不固定的,所以《诗经》中也有不少诗句用“君子”来指称品行恶劣的奴隶主贵族。 总体而言,西周时期的“君子”通常是身份地位的标志,尚未发展出系统的道德内涵。 春秋战国时期,“君子”不再单纯作为社会地位的象征,更是德行的体现与表达。当然,仍有部分“君子”的使用沿袭了先前的用法,指具有一定政治地位的人。例如《道德经》26章“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31章“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这两处提到“君子”,应指在军队中担任一定职位的官员。而道家另一部重要典籍《庄子》中有36处对“君子” 的论述,其中与社会地位直接相关的只有《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一句。墨家典籍《墨子》中“君子”共出现115处,仅四分之一的“君子”具有社会地位内涵。儒家代表作《论语》中,仅10余处含有“君子”的论述明确用以指代社会地位。 如前所述,尽管“君子”仍用以指代男子的社会地位,但这一用法已逐渐为道德内涵所取代。需要注意的是,各家学说对“君子”的道德标准要求并不一致,其构建的“君子”形象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论语》中包含了大量对“君子”的描述,分别从仁、义、礼三个方面勾勒出一个体系相对完整的“君子”道德范式。相较于《论语》,《墨子》里“君子”的道德标准更近似于零散的“点”的要求,包含行义、兼爱、无斗等多个方面。庄子认为儒家学说中对“君子”的道德要求违背了人的本性,所以即使像曾参等人那样精通仁义,也“非吾所谓臧也”,不是庄子心中的理想人格。《在宥》一文里描述了庄子对“君子”的设想:“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希望君子能够不显露才华与智慧,行事合乎天理,对待外物如同烟尘一般自由自在。 整体而言,西周时期的“君子”主要用以指称男子的身份地位,而具备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往往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责,因此人们对其道德品质会有所要求。这种地位和品行之间松散的联系,在诸子著述中逐步变得紧密。尽管不同学派对“君子”的认知不尽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但正是因为诸子学说的关注、讨论与阐释,“君子”一词的道德内涵才得以构建完善并最终确立起来。 (选自2017年10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根据《说文》的观点,“君子”一词的本义是指地位尊贵的男子。 B. 西周时期,“君子”指的皆是身居高位者,所以又常与一定的道德要求相联系。 C.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君子”不再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而是德行的体现与表达。 D. 儒家分别从仁、义、礼三个方面勾勒出一个体系相对完整的“君子”道德范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诗经》《尚书》《说文》以及诸子学说为佐证论述了“君子”一词从指称身份地位到具备道德内涵的过程。 B.“君子”一词与一定的道德素质要求之间的联系经历了由松散、不固定到逐步变得紧密的过程。 C.《尚书》中有对君子“无逸”的要求,《诗经》中也曾描述君子的才能与品质,可见,“君子”道德内涵的确立始于西周时期。 D. 按照庄子对“君子”的道德标准要求,即使是像曾参等人那样精通仁义的人也不是庄子心中的理想人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一词并非一出现就具备多重道德内涵,因此《诗经》中有不少诗句用“君子”来指称品行恶劣的奴隶主贵族也就不足为奇了。 B.“君子”一词从最初指称身份地位到最终确立起了一定的道德内涵,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对地位高者的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C. 春秋战国时期,“君子”的身份地位内涵并未完全消解,《道德经》《庄子》《墨子》《论语》中部分“君子”的使用仍沿袭了先前的用法即是例证。 D. 虽然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派对“君子”的认知不尽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但这并未妨碍 “君子”一词的道德内涵得以构建完善并最终确立起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补 课 聂连新 物理老师聂志刚准备利用双休日为班上的几个后进生补补课,没想到前脚刚跨进教室,后脚就被老婆桂花拽住了:“都什么时节了,人家的豆种早发芽破土了,咱家的地还没翻身。天气预报说了,明天有小到中雨,要是天黑以前没把三厢地翻完,你莫想进俺个家门。”不由分说,桂花粗壮有力的大手抓住聂志刚的肩膀就往外拖。聂志刚推了推眼镜,回头对着教室喊:“先回去吧,看情况今天是补不成了,下个星期再来,先回去吧。” 农村教师就是这样的,一会儿教室讲台,一会儿田间地头,一会儿西装笔挺,一会儿赤膊挑粪。不过打聂志刚调到毕业班后,就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很少过问家务事了。桂花上要侍候七十多岁的婆婆,下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娃子,里里外外忙得也确实不易。 回到家里,聂志刚顾不得换件衣服,掮了把锄头就出了屋门。时令已是清明过后了,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满坡都是,成群的蜜蜂在花朵间随意翻飞,和煦的阳光照得人直想打盹,两个歇脚的挑夫坐在草垛上点火抽烟,好一幅田园风光图啊!聂志刚走在地间的小路上,头一次觉得亲近大自然的感觉是这样爽,难怪晋代诗人陶潜弃官归田,过得悠然自得无比惬意。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聂志刚今天浑身是使不完的劲,锄头在他手里就像握着根拐杖,下锄、掀土、磕碎,似乎都不用费力气。两个时辰不到,三厢地就给他翻得只剩下晒席那么大一片了。照这样的进度,在天黑之前完成桂花指定的任务是不成问题的,甚至可以收个早工,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说不定还可以完成下星期的讲义呢。想着这些,聂志刚就嘻嘻地笑了。 吃中午饭的时候,桂花给他又是端水,又是递毛巾,又是拍打身上的碎土。桌子上也特别的丰盛,甚至还摆了一小盅他最爱喝的杨梅酒。咳,女人的心就像天上的云,说变就变,刚才还是凶神恶煞一样,指手划脚,如今又侍候大老爷们似的,低头哈腰。桂花这个那个的交代了一番,就风风火火地去接聂志刚的班。 聂志刚吃第三碗饭的时候,桂花气急败坏地返回来了:“你这死脑筋,十足的书呆子,连自家的三厢地都认不出来,还不如趁早找块石头,一头撞上!”什么?忙活了大半天,都做无用功了!聂志刚怎么也不相信有这么回事,河边那块三厢地他是去过的,记得去年夏天的时候,他亲手给辣椒苗施的肥,今儿上午的时候,辣椒枯枝还竖在那儿呢。桂花气得跺脚:“猪啊,去年就你家种了辣椒?咱家的三厢地在河东知不知道?你去瞧瞧,你学雷锋帮谁做好事了?”难道真的弄错了?聂志刚被桂花放连珠炮似的一通臭骂,自觉理亏,不敢申辩,只一声不响跟了桂花往河边走。 到得了河东桂花认定的那块地,两口子都傻了眼:也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家的三厢地已叫谁翻过了,平平整整地躺在那里,泥土磕得细碎。从又湿又松的泥土可以看出:这地刚翻过不久。咦,这就奇了,他聂志刚错翻了别家的地,自家的地又莫名其妙别人帮着翻了。难道是那块地的主人回报他聂志刚慷慨行为的结果?不可能,都是乡里乡亲,为什么不直接打声招呼?聂志刚东瞧瞧西看看,终于在土埂边缘找到了五六个大小不一的脚印,脚印都不大,三十六七码长。聂志刚想起来了,一定是他们——班里那几个后进生——那有一个疯子母亲的黄小东,那从小就父母离异、由爷爷带管长大的聂芒,那上山打柴时不小心摔断了胫骨的李中中,还有……聂志刚想着想着,眼圈里就有一股温热的液体溢出来。 聂志刚没有说什么,回到家里,从书桌上挑了两本教科书,径直向其中一个后进生的家里走去…… ——摘编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6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村教师就是这样的”一句表现出农村教师家庭和事业两头难以顾及,表现出农村教师的艰辛不易。 B. 第三段通过描写美好的田园风光,表现出人物爽快的心情,想到诗人陶潜弃官归田, 也想像陶潜一样,弃业归田,享受田园生活。 C. 桂花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是志刚强大的后盾,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展现出一个勤劳顾家,性格直爽的农村妇女形象。 D. 文章结尾意味深长,展示出人物聂志刚情绪的涌动,对学生的行为心存感动,同时又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要继续前行。 5. 文章在情节方面构思巧妙,为后文翻地埋下了伏笔,使文章前后衔接呼应不显生硬。请找出其中两处伏笔,并简要分析。(5分) 6. 小说以“补课”为题,但纵观全文却主要在讲翻地,如何理解标题的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因罹患肺癌、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于9月15日夜间逝世,享年72岁。国家天文台16日发布讣告称,遵其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南仁东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自1994年起,他一直负责工程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编订了科学目标,指导了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试验。 (选自2017年9月17日新华网) 材料二: 就在刚才(2017年10月10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发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国在贵州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大锅,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发现了新的脉冲星!而且不止一个! 我不知道你怎么想,反正我是立刻想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一个人——FAST望远镜之父,9月15日刚刚驾鹤西归的南仁东老师。 (选自刘博洋《这颗星星,献给他 :“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 材料三: 1993年,在日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1994年7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概念提出。 1994年始,南仁东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作为国际SKA的单元,开始启动贵州选址工作。为了给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选址,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先后对比了1000多个洼地,时间长达12年。 1995年11月,“大射电望远镜”中国推进委员会成立,由南仁东任主任。 2006年,南仁东,任国际天文学会射电专业委员会委员主席,为中国天文学界第一次在此层面任职,在国际射电天文界得到同行的认可与尊重。 2007年7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作为“十一五”重大科学装置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 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选自百度百科) 材料四: 姜鹏来天文台面试的时候,并不知道南仁东是谁,“只是感觉到他强大的气场,一看就是‘头儿’,甚至有点像‘土匪头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筹划FAST项目时,南仁东就一直留着一撮小胡子,过了20多年,头发和小胡子都已变得花白。在工地上他随意地穿着大汗衫,鼻梁上架着近视镜和老花镜,回北京又变回了时髦老人,有时候回到校园给研究生上课,他会穿花衬衫和牛仔裤,有一次还穿了条很潮的皮裤。“出国参加学术会议也很注重形象,要带一箱子衣服去。”FAST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张海燕说。 南仁东是1963年吉林省的高考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文革”之后,在北京天文台读天体物理的研究生。他是一个爱好艺术和哲学的科学家,尤其喜欢画画,在日本国立天文台访学期间,创作了一幅油画《富士山》,至今仍挂在该校教学楼的大厅里。“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反射面周围的六座百米支撑塔要等间距排布,打乱排不是能减少很多工作量吗?结果他就一句话,‘那样不好看’。别看他忙,但做PPT特别讲究,有一次开完会其他单位的人问我,你们是请专人帮忙设计PPT吗,怎么版式那么好看?其实都是南老自己做的。”FAST工程副经理张蜀新向本刊回忆道。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41期)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天眼”计划经南仁东先生提出并参与整个工程的建设,前后耗时20多年。南仁东先生鞠躬尽瘁为此一事,成就了大国重器。 B. 南仁东先生生前主持建造的“中国天眼”在建成一年多后就发现了不止一个新的脉冲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就他死而无憾。 C. “中国天眼”工程仅选址就耗费12年时间,可见建造地址在整个工程中的重要性, 以及选址的艰难程度。 D. 南仁东先生不仅是能考出理科状元的学霸,也是有艺术情调的科学家,尤其擅长画画。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中国天眼”计划的各个关键时间点上都少不了南仁东先生的身影,可见他为整个工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B. 南仁东先生不仅是“中国天眼”工程的总负责人,也是国际射电专业委员会委员主席,使得中国的天文学在国际上得到了尊重。 C. 南仁东先生的离世是中国天文界的一大损失,使“中国天眼”计划搁浅,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D. 南仁东先生在工地、教室、学术会议场的穿着是不同的,像工人一样随性,和学生能够相近,和学者可以相敬。穿衣风格反映了他的为人处世。 E. 南仁东先生具有各项艺术才能和扎实的绘画功底,为各项技术难度攻关提供了基础。可见科学家具有多样艺术才能是科研成功的关键。 9. 请结合材料指出南仁东先生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虽不拘礼教,然性至 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 清远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卷(续卷) 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 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 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籍能属文,初不留思。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文多不录。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选自《晋书·阮籍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B.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C.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D.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老》,是庄子和老子的并称,也指庄学与老学的合称,借而代指道家学说。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 B. 崩,也做驾崩、山陵崩,是表示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天子之死的称法还有“崩殂”“晏驾”等。 C. 九锡,本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后来接受九锡成了权臣夺取政权的代名词。本文中晋文帝辞让九赐之封,即指推辞做皇帝。 D. 归宁,又可称为做客、返外家,古老的传统婚俗,流行于南北广大地区。指已嫁女子,回娘家归问父母之行动。起源很早,《诗经》已有“归事父母”之记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阮籍相貌出众,志气远大,卓尔不群。晋文帝任命阮籍做从事中郎,后来又做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 B. 阮籍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晋文帝想与阮籍联姻,不料阮籍不买帐,大醉六十天,不省人事。这就是醉酒避亲。 C. 阮籍不拘于礼教,但是天性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病得差点丢了命。后来阮籍居丧不守礼,得到裴楷的理解。 D. 阮籍外表坦荡而内在至诚,蔑视礼法。文章对阮籍“为嫂子饯行”和“酒醉时睡在女子旁边”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其“不拘礼法”的个性印象深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5分) (2)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②飐: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屈原在《离骚》中曾铺陈以其制衣。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首联展现了登柳州城楼的所见所闻,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采用了由虚而实的写法。 B. 颔联极力描绘了急风骤雨之烈,芙蓉与薜荔仍屹立岿然,表现出坚贞的意志。 C. 颈联明写眼前景,实则吐露出诗人的愁肠百折,相望之殷,相思之苦,情景交融。 D. 从尾联来看,总写五人的遭际。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怠之愁。 E. 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诗可知,诗人虽然与朋友彼此隔离,但能顺利地互通音讯, 用诗文传达问候及思念之情。 15. 古代诗歌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本诗则用“赋中之比”的手法表达作者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5分) (1)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对“莲”高洁自守,不同流俗赞美的句子是:“ , 。” (2)《赤壁赋》一文首段写到苏轼和客人在舟中饮酒吟诗活动的句子有:“ , , 。” 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 王小明同学实力超群,每次月考都是班级第一名,对期末考试更是精心准备,踌躇满志,准备再夺桂冠。这充分说明哀兵必胜。 ② 清远市作家协会主席唐德亮诗歌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他的诗歌不落窠臼,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 ③ 本次书法展作品形式多样,60余幅书体不同的作品挂满了南环社区多功能厅,笔法行云流水,字字珠玑,引得众多社区居民争相参观拍照。 ④ “我只是拿着手机看时间,不玩不可以吗?”李丽强词夺理不交手机。“学校规定必须要上交啊。”班主任不瘟不火地回答。 ⑤ 赵萌同学聪颖过人,才思敏捷。每次写作文,挥翰如飞,文不加点。 ⑥ 清远是山区,漫山遍野都是石头。民兵队长利用这种地形出奇制胜。 A.②④⑥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⑤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最近热播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所讲述的都是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革命勇士们至死不渝、百折不挠,以血肉之躯进行生死鏖战、抗敌制胜的故事。 B.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及“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等内容。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及运营,对于一个汽车大国来说,意义深远。 C.“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对于整个中国社会乃至中国科学界来说,这都是一个引发轰动的消息。 D.当前,不仅电子游戏已然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而且与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一起被称作第九艺术。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同学们请注意,现在广播一个通知:我的同桌不慎把语文书落在了操场,请捡到的同学立即送到高三(1)班。 B. 刘伟向他爸爸的朋友发了一个短信,写道:令尊八十大寿,诚邀您到寒舍出席寿宴。 C. 我的作文一向是多次修改后再上交给老师,这次也是先雅正一下,避免出现错误。 D.周一上班高峰期,面对潮水般的人群,小刘不断说着“借过”,不断向前挤。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创造力是人类最宝贵的天赋。世界越变越复杂,为了应对它带来的挑战, ① 。不过,现实中很多人却怀疑自己没有创造力。人们往往认为创造力是天生的——要么天生就有, ② 。事实上,你有很多种办法变得更具有创造力。如有人告诉你,他们不识字也不会写,你不会认为他们不具备阅读和写作能力,他们只是 ③ 。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清远市自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因此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拥护。创文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市民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要达到这个目标,只要营造浓厚的创文氛围,让创文观念深入人心就可以。自启动创文以来,清远不断加大创文宣传的工作力度,社会宣传、文艺宣传、媒体宣传多管齐下,多形式、高密度地开展宣传工作,全市创文宣传工作主题鲜明,亮点纷呈。宣传到位了,创文也就成功了。 ①只是得到了响应,未必一致拥护。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请选择两三个全球问题来论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行性,并利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就此写一篇表达自己思考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要求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清远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2018.1 1.【答案】A(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B项,“‘君子’指的皆是身居高位者”错误。原文第三段“‘君子’往往指身居高位者”,原文的范围是“往往”,且原文第二段也有《诗经》中的“君子”一词“少量作为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称谓”,可见“皆是身居高位者”错误,选项扩大了范围。C项,原文第五段开头“春秋战国时期,‘君子’不再单纯作为社会地位的象征,更是德行的体现与表达”,原文为递进关系,选项为选择关系,错误。D项,原文为“《论语》中包含了大量对‘君子’的描述,分别从仁、义、礼三个方面勾勒出一个体系相对完整的‘君子’道德范式”,主语应是“《论语》”而不是“儒家”,偷换概念。 2.【答案】C(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C项,“应始于西周时期”错误,根据原文第一段“其道德内涵的确立,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著述”可知,而根据原文第三段,西周时期,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比较松散、不固定的”。 3.【答案】B(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B项,“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对地位高者的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于文无据。 4.【答案】B(3分) 【解析】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带着选项在文中寻找对应的位置,并结合原文理解选项含义。B项,理解有误,人物聂志刚虽然对农村教师现状感到抱怨和无奈,也向往像陶潜那样的田园生活,选项说人物要“弃业归田”,曲解了 文意,也并无依据,从后文看出,人物是一个有担当的教师,不会轻易放弃农村教师事业。 5.【答案示例】①文章开头提到桂花拽志刚回去翻地时,志刚回头对着教室喊,其实这是对着教室里的学生在喊。学生也因此知道了志刚老师的难处,为下文学生为老师家翻地埋下伏 笔。 ②文章第二段提到“聂志刚调到毕业班后,就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很少过问家务事了”, 为下文志刚翻错田和桂花因此气急败坏埋下伏笔。(每个要点2分,全对5分,找到其他意 思接近的句子也可得分) 【解析】从小说情节命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此题对情节技巧——伏笔的考查,首先我们要理解伏笔的定义。伏笔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 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然后细读文章,寻找暗示线索。 6.【答案】①从情节上看,文章以“补课”开篇,最后也以“补课”作结,前后呼应,文章结构更完整。 ②从内容上看,学生怕因补课而耽误了老师的家务事,主动给老师家翻地,翻地是补课 的一段插曲,体现出学生的懂事和感恩。 ③从人物上看,老师聂志刚经过辛苦的劳作之后,仍坚持去给后进生补课,体现人物敢 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特质。 ④从主旨上看,老师主动给学生补课,学生主动给老师翻地,展现了一种朴实纯真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人动情。(每个要点2分,共6分,有三个要点即可) 【解析】从小说主旨命题,考查文中题目的作用。能力层级为C、D级。此题对标题作用进行分析,可从小说人物、情节、内容主旨等三个方面思考其作用。同时要透过故事,挖掘文章本质,反映社会关系和生活状态。 7.【答案】B(3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项错在脉冲星被发现时南仁东先生已经去世。 8.【答案】C、E(答对1个给2分,答对2个给5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C项推断没有依据,南先生去世前“中国天眼”已经启用,并在刚刚去世后就发现了脉冲星。E项条件错误,科研成功与多样艺术才能没有必然关系。 9.【答案示例】①有理想,从构想“中国天眼”可以看出。②有前瞻意识,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提出要建“天眼”。③勇挑重担,坚韧不拔,成为“天眼”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为工程耗费了20多年,克服了无数难题。④简朴,从文中遵其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可看出。⑤注重仪表,教室、学术场合的穿着是不同的。⑥爱好广泛,喜欢画画而且水平高。⑦爱国,推动大国重器建造,提高了中国天文学的国际地位。(1点1分,共4分,答出4点即可,其他恰当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南仁东先生的优秀品质很多,在文本中找出事例,进行简单概括就可以得出答案。 10.【答案】C(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回答问题,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四个选项的不同点断之处。比如“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中的“步兵厨营人”是名词主语,不可断开。由此分析,“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的断法有误。据此排除A、B两项。再如“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意思是“经常在晋文帝府中作客,宴会一定参加”。据此可排除D项。正确的文段为: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11.【答案】A(3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B级。A项其实是常见却易混淆的选项,要求学生细心斟酌。从上下文看来,“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其中的《庄》《老》,是《庄子》和《老子》的简称,它们均为道家的代表作。 12.【答案】A (3分)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根据原文“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可知,一开始任命阮籍做从事中郎的是宣帝,而不是晋文帝。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 13.【答案】 (1)使者把这事告诉他,阮籍就写在几案上,让人抄写,没什么改动。(得分点:以(之)告、书、改窜,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 裴楷说:“阮籍已是超凡脱俗之人,因此不尊崇礼制。我是俗人,因此用遵守礼仪来要求自己。”(得分点:方外之士、崇、轨仪,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在弄懂大意的基础上,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瑀,魏国的丞相掾,在当世知名。 阮籍相貌出众,志气远大,卓尔不群,率性而为,不受羁绊。但是喜怒不形于色。有时关起门来读书,几个月不出来。有时登临山水,整日不记得回来。博览群书,尤其钟爱《庄子》、《老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擅长弹琴。当他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经常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说阮籍与众不同。宣帝做太傅的时候,任命阮籍做从事中郎。宣帝做太傅的时候,任命阮籍做从事中郎。到皇帝去世,又做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阮籍本有济世之志,处于魏朝、晋朝这个时候,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晋文帝开始想为晋武帝向阮籍提亲。阮籍连续醉了六十日。没法说,就算了。阮籍听说步兵厨军营的人擅长酿酒。有储藏的酒三百斛。于是请求做步兵校尉。不过问世事。虽然不再担任从给事中郎。却经常在晋文帝府中作客。宴会一定参加。到了晋文帝辞让九锡之封的时候,公卿要辅助他登帝位,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公卿们临到阮籍府上时,让人来取文书,见阮籍正趴在几案上醉眠。使者把这事告诉他,阮籍就写在几案上,让人抄写,没什么改动。言辞十分清正雄辨,被当时的人所推重。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但是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他正和别人下围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吐血好几升。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猪腿,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话说罢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又是吐血几升。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失了生命。裴楷前往凭吊,阮籍披头散发,箕踞而坐,醉眼直视,裴楷吊唁完毕就离去。有人问裴楷:“吊丧的时候,主人哭,客人随礼也哭。阮籍既然不哭,你为什么要哭?”裴楷说:“阮籍已是超凡脱俗之人,因此不尊崇礼制。我是俗人,因此用遵守礼仪来要求自己。”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探亲,阮籍和她见面送别,有人讥笑他。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设的吗?”邻居少妇长得漂亮,在店铺卖酒。阮籍曾经到少妇那喝酒,醉了就躺在少妇身边。阮籍不觉得有什么要避嫌的,少妇的丈夫看见了也不怀疑什么。阮籍外表坦荡而内在品性至诚,所作所为都是这个样子。阮籍会写文章,开始的时候没有留下文字。作咏怀诗八十多篇,被世人重视。著有《达庄论》,阐述无为的可贵。文章大多没有记录下来。景元四年冬天阮籍去世,时年五十四岁。 14.【答案】AE(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A项应为“由实而虚”的写法。E项应为无法顺利互通音讯,由尾联可知。 15.【答案】诗人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托物寄兴。首联写诗人登临柳州城楼所见的苍茫景象,来暗语诗人及朋友的迷茫前景,颔联以“惊风”“密雨” 喻恶势力,意在抨击政敌,以“芙蓉”“薜荔”两种意象自比,有坚贞之意;以“岭树”重重,“江流”回曲比远望之难和思念之苦,哀怨忧愁之情溢于言表,沉郁顿挫之感撼人心魄。(手法和情感各3分,共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分析作者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时要联系全诗语句,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准确把握。 附: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参考赏析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不禁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讯,也十分困难。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然而就这样结束,文情较浅,文气较直。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16.【答案】(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1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共5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本题对高考必考篇目的默写考查。考生需要对诗文准确理解,在准确背诵的基础上,书写正确,如“濯”“属”“窈窕”等。 17. 【答案】C(3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成语辨析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①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王小明每次都是第一,不是“哀兵”,对象用错。可用“志在必得”。②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此处正确。③字字珠玑: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有时也延伸指说话或写文章言简意深,凝练有力。此处望文生义。④不瘟不火: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此处应用“不温不火”,指性格温和。⑤文不加点,比喻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此处正确。⑥出奇制胜:奇:奇兵;奇计;制胜:夺取胜利。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取得速胜。现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料的办法获胜。此处正确。 18. 【答案】 B(3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A项,“十分”和“悬殊”语义重复。C项,“对于整个中国社会乃至中国科学界来说”语序不当,应该为“对于中国科学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来说”。D项,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电子游戏”,第一分句中“电子游戏”和“不仅”的位置应互换。 19.【答案】D(3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A项中“立即”语气过于强硬,表达不得体。B项“令尊”是对方的父亲,此处应为“家父”。 C项“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不能用于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 20.【答案示例】①我们必须获得更多的创造力(2分);②要么就没有(2分);③没接受过相关的教育而已(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考生结合上下句推测空缺内容。第一句空缺处的前两句讲“创造力”“挑战”两个方面,是结果,本句应是应对条件。第二句空缺处是相反的一个方面,根据上一句可推出。第三句空缺处根据前句意思,空缺处应是造成不识字的原因。 21.【答案示例】②只是营造创文氛围,未必能达到创文目标。(2分);③只是宣传到位,创文也未必能成功。(对1空2分,全对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逻辑推理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题逻辑关系明显,能够区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基本可以推出答案,只要意思对就可以了。 22.(60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写作提示】一、题目说明 本题为材料作文,又对写作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兼具材料作文与任务作文的双重特点。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全球问题,论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行性,并提出解决办法。重点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思想水平。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类未来,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角度指导 材料包括三部分内容:当前国际特点;全球安全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选择两三个全球问题论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行性,并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考生只要选好全球问题,包括全球特点和安全问题,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是可以解决问题,能够想出两三条解决办法。只要观点明确,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三、立意参考 1. 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 2. 共同利益 3. 可持续发展 4. 全球治理 5. 合作共赢 6. 共享经济 7. 和平发展 8. 和谐相处 9. 求同存异 【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评分操作】 (一)基础等级(40分) 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内容项(20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合题意,但文章不好、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表达项(20分)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但也要综合考量。 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以考虑在上一等或下一等打分。 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只能在三等或二等或四等给分。 (二)发展等级(20分) ◆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等级的得分等级。 1.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可在二等给分。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给分。 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给分。 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1到2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2—4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①材料丰富 ②论据充足 ③形象丰满 ④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①用词贴切 ②句式灵活 ③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④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①见解新颖 ②材料新鲜 ③构思精巧 ④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⑤有个性特征 【作文其他项评定】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二)残篇评定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