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5月)月考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5月)月考试题

‎2019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21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人的行为能力以及提供各种超感官体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媒体与受众两方面入手,积极寻求对策。‎ ‎  从媒体角度看,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这项技术以数据分析为依托,使信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从而与受众的需求相匹配。比如,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方面的关键词、以往浏览的相关数据以及学历、职业、爱好等特征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并根据用户充值、消费、反馈等数据信息,了解和掌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潜在需求,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会大大减少许多有意无意强加于受众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受众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成本,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的智能匹配模式会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比如,有的技术可以根据手机定位,确定用户是在办公场所、家里还是旅途中来推送合适的视听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手机的睡眠模式、工作模式等确定推送时间,以及根据某一信息关注度的高低确定是否推送。‎ ‎  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受众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即对媒介本身带来的危害及个人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认识的能力。任何时候,受众都要保持对新媒介的主动权、选择权,不能被媒介技术左右,而要学会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这种主动选择权是建立在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上的。除此之外,受众还需要加强法律、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养,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并掌握好在新媒介上的话语行为的规范和尺度,从而将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既要推动媒介的技术革新,又要提升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媒介技术真正为我所用,形成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 ‎ (摘编自马慧茹 冶进海《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是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 B.人们因无用信息泛滥而形成的非理性冲动,会导致紧张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C.信息智能匹配技术可以根据受众需求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信息的精准推送。‎ D.以推广服务项目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媒体很难真正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3 -‎ A.文章以新媒介有着负面效应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 B.全文围绕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 C.文章的第二段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 D.文章先提出新媒介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接着分析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精准推送使受众得到好处,对此受众仍要保持清醒头脑。‎ B.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得益于手机、网络的普及和媒体的广泛应用。‎ C.缺少媒介素养的人,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也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 D.如果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不能提高,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扣折。‎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2分)‎ 材料一:‎ 当前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押金存量已超过120亿元。2017年6月以来,因资金运转问题,国内数家共享单车企业接连倒闭,预计超过10%的押金无法正常申请退还,整个影响覆盖或将超过一千万用户。‎ 多数受访网民将押金难退现象归责于缺乏有效监管手段、企业缺乏道德诚信,呼吁通过信用免押、设立监管机构等方式来解决。‎ ‎(摘编自艾媒咨询《2017中国共享单车押金难退现象专题调查报告》)‎ 材料二:‎ - 13 -‎ 目前我国几大共享单车平台的运作模式几乎无一例外要求消费者使用手机号作为账户注册,并经过实名认证、押金充值后获取车辆的使用权。用户在使用车辆后可通过账户中的预付资金支付租金,而共享单车平台则通过分时租赁获取收益。当然,对于消费者所缴纳的押金,各平台都允许退还,有的平台实行秒退,有的则在一定工作日内退还。但是对于这部分押金,首先,在消费者没有主动要求退还的情况下,平台并不会主动退还;其次,这部分押金消费者并不能动用,不能用作租赁车辆的车资;最后,一份押金对应一个注册用户,导致平台投放的每一辆车都可以锁定超过一名的消费者。由此,共享单车平台更像是一个大型的自行车出租公司,其所收取的押金更像是一笔长期的租金。在一辆车收取多份押金的交易模式下,共享单车平台沉淀下大量资金,使其具有金融属性,而缺乏监管的金融属性平台,很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摘编自赵桂华《共享单车押金监管探析》)‎ 材料三:‎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单车押金其实就是用户使用单车所支付的一种抵押。因此,问题的关键并不是押金本身,而是用户押金形成的“资金池”是否被公开、透明、规范地用在了单车维护、服务提升等应有用途之上。如果平台企业未经客户同意擅自动用客户押金进行其他用途的投资,出现的损失应当由平台企业承担。“目前,共享单车押金‘退费难’也呈现出一定的挤兑色彩。这意味着相关共享单车平台出现了信用危机。”万喆说。技术创新带来了产业创新、金融创新,而监管却没有及时到位,这是亟须弥补的。‎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看来,共享单车的押金监管存在制度漏洞,资金安全性没保障,存在被挪用的风险,消费者没有知情权,不安全与不透明是两大问题。‎ ‎(摘编自王俊岭《共享单车缘何陷入“退费难”》,2017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2017年8月2日,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用户资金及信息安全等问题,《指导意见》鼓励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企业已收取押金或者预付资金的,要在注册地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完善退还制度,接受交通、金融等部门监管。‎ ‎(摘编自“网易财经”)‎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租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2017年6月以来,国内因共享单车企业接连倒闭导致押金无法正常申请退还的用户比例预计超过10%。‎ B.近六成受访网民认为共享单车押金难退的原因是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一调查结论在其他材料中也有所体现。‎ C.共享单车平台以“一对多”的形式吸纳大量的押金,演变成具有金融属性的平台,一旦缺乏监管,风险较大。‎ D.万喆认为,如果平台企业经过客户同意动用客户押金进行其他用途的投资,企业可不承担可能出现的损失。‎ - 13 -‎ E.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共享单车市场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 ‎6.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对共享单车用户押金进行有效监管的途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54分)‎ ‎(一)课内文言文(7-11题,每题3分,共15分)‎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舟楫( yī) 曳兵( yè) 跬步(guǐ) 鸡豚狗彘(tún)‎ B、强谏(qiáng ) 骐骥(jì ) 逡巡(qūn ) 金石可镂( lòu)‎ C、屏息(bǐng) 纤腰(xiān ) 爪牙( zhuǎ) 亡矢遗镞(cú)‎ D、鞭笞(chī) 劲弩(nǔ) 藩篱(fān ) 万乘之势(chéng)‎ ‎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外连衡而斗诸侯。              B.胡人不放南下而牧马。‎ C.天下云集响应         D.小学而大遗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则群聚而笑之 ②惑而不从师 B.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①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①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10.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而耻学于师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巫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 B.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C.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8分)‎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 ‎ - 13 -‎ ‎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帝数欲大用,为谏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息钱。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 ‎ 夏人既称臣,而并边种落数侵耕为患。庞籍守并州,欲筑堡备之,育谓:“要契未明而亟城,则羌人必争,争而受患者必麟府也。”既而夏人果犯河外,陷骁将郭恩,而太原将佐皆得罪去。‎ ‎ 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辩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晚年在西台,与宋庠相唱酬,追裴、白遗事至数百篇。体素羸,少时力学,得心疾,后得古方,和丹砂饵之,大醉,一夕而愈。后数发,每发数十日乃已。已而卒,年五十五。赠吏部尚书,谥正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有删改)‎ ‎1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陷骁将郭恩 陷:陷害 B.初尹开封 尹:治理 C.多为任事者所沮 沮:阻拦 D.和丹砂饵之 饵:服食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 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B.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C.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D.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向绶以很严重的罪名陷害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因为他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们想轻判,吴育却认为应该判死罪,最终向绶被判流放南方。‎ - 13 -‎ ‎ B.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说他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 ‎ C.吴育聪颖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他遇事不随意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没人能够阻止他执行。‎ ‎ D.本文以具体事例和人物语言,体现出吴育直言敢谏、刚直不阿、忠心为国的可贵品格,他的谥号“正肃”是对其品格的最好概括。‎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5分)‎ 译文: ‎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分)(课内《师说》)‎ 译文: ‎ ‎ (三)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6—17题。‎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 ‎(宋)蒋捷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 ‎1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 ‎ A.上阕点明登临,楼台虽小,视野却开阔,词人登楼眺望,内心酸楚忧愁之感油然而生。‎ B.词人为排遣内心忧愁反复卷帘, “卷帘看”这一动作不断重复,形成复沓之势。‎ C.作者创设独特的时空情境,“宽”对应“小”,拉开视野的宽度,“暮”呼应“朝”,拓展时间的长度。 ‎ D.下阙写春天寒气袭人,让人难以安歇,词人不堪忍受春寒,故站在月下面对洁白的梨花双眉紧蹙。 ‎ ‎17.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两者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背诵默写(12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 。”‎ ⑵‎ - 13 -‎ ‎《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并为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 , ” ‎ ⑶《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⑷《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 , ”‎ ‎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 ‎ ‎⑹《雨霖铃》 中关于离别时依依不舍的细节描写的句子: , 。‎ 三、语言应用题(15分)‎ ‎19.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①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只要我们勠力同心,真干实干,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攻坚战,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②当年他的大女儿和小儿子哭着抱住他的腿不让他走,儿女情长,令他心如刀割,但为了事业,他咬咬牙,还是毅然登上西去的列车。‎ ‎③支教老师梁俊和山区孩子们演唱的《苔》,质朴无华,却如天籁;他们让观众用“歌的形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 ‎④林教授讲课时,喜欢从现实生活具体案例中寻找切入点,呈现事实真相;然后避实就虚,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寻求规律,直指本质。‎ ‎⑤美国出现贸易逆差的根源是其国内经济失衡,不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不增加居民储蓄,单靠保护主义来解决问题,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⑥画家借李白的形象抒发胸臆,以笔墨挥洒豪情,飘逸飞动的墨线与李白浪漫清俊的诗章并驾齐驱,将诗仙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南甜北咸”虽然是个笼统的说法,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地区差异的明显特征,也反映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B.全民阅读的推动者与其强迫读者从手机刷屏转到纸质阅读,倒不如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帮助读者提高阅读的质量,为他们搭建优质的手机阅读平台。‎ C.《国家宝藏》这样的文物类节目的兴起,很好地满足了人们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学习文物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需求,因而受到人们追捧。‎ D.大家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电影里中国桥、中国路等超级工程的震撼影像,彰显了祖国的强大实力,也感受到国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21.从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语句来衔接每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①他身材魁伟,(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 13 -‎ ‎②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利或缺失,最终会导致中华民族文化的(a.减损或消亡/b.消亡或减损)。‎ ‎③天山连绵几千里,(a.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b.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④2017年春节对联,上联是:(a.马踏青云奔小康/b.猴闹已教千户乐),下联是:鸡鸣又报万家春。‎ A.①a ②a ③b ④b      B.①a ②b ③b ④a C.①b ②a ③a ④b D.①b ②b ③a ④a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在影响花期的环境条件中,气象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    ①    ,而低温和阴雨等不良条件,均会影响开花。喜欢赏花的公众常根据花期安排出游时间,    ②    。花期预报是以温度作为指标,建立物候模型来进行预报。但导致花期变化的原因非常复杂,开花前几天的温度变化会对花期造成很大影响。因此,    ③    ,需要有较为长期的物候资料。‎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近日,新密市一学生骑电动车不慎撞上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导致宝马车倒车镜损坏,车身多处划伤。肇事后,该学生留下一封道歉信,然后用道歉信包着身上全部的3元现金,粘在宝马车左前门的把手内侧。第二天,车主薛战民发现了道歉信和钱,被感动。他报了警,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到这位名叫陈奕帆的学生,将钱还给对方并决定资助其读书。‎ ‎ 以上事情,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 13 -‎ ‎1. (3分)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C级。‎ ‎【试题分析】A项前半句“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源于原文第一段,后半句“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源于原文第三段。从全文看,文章主要是从“媒体”和“信息受众”两大角度进行对策分析,因此,需要把对策转换为问题或原因,即“从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可以转换为“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高”,从“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转换为“受众使用新媒体缺乏理性”。由此可知A错。B项源于原文第一段。原文说“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三者是并列关系,而题目表述为因果关系,所以B项错误。C项源于原文第二段,原文“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进行精准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整合两层意思,可知C项正确。D项,原文意思是媒体非常“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以达到“推广服务项目的目的”,所以D错。)‎ ‎2. (3分)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A项是对原文论证前提和指向性分析。立论前提由原文第一段“新媒介在……同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可以推知;立论指向问题解决策略,即,“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B项是对文章核心论证问题的分析,前半句“文章围绕着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中“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概括错误,“为何”与“如何”区别很大,“为何”是原因分析,“如何”是怎样做,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分析。B项的后半句“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分析正确。文章就是从“媒体”和“受众”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可知二者关系密切。C项是对论证方法的分析。第二段有两处“比如”,即使用了举例论证方法;而两处举例论证所论证的内容概括为“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由此可知C项正确。D项是对原文整个论证结构的分析。原文第一段提出新媒介发展的现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两个角度,中间两层分别从“媒介的技术革新”和“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一段则作出总结,得出结论。‎ ‎3. (3分)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A项前半句源于第二段,后半句是根据原文的第二段做的推断,文章第三段分析的就是“受众理性的媒介素养”,从现实生活逻辑也可以推出这个判断。所以A项正确。B项是对“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条件的推断,这个推断符合生活逻辑。C项是对“缺少媒介素养”对一个人在新媒介时代可能有的结果,相关内容可以从第三段进行推断判断。C项对推出的两大结果“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表述过于绝对。D项是对“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体能力不能提高”的影响分析。文章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与“受众媒介素养”“良性互动”进行分析论证,内此推知“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扣折”成立,可知D项正确。‎ - 13 -‎ ‎4.(3分)D ‎【解析】(材料二原文为“这部分押金消费者并不能动用,不能用作租赁车辆的车资”。)‎ ‎5.(5分)B C ‎【解析】(A项,“用户比例”错。D项,推理错误。E项,“要求”错。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 ‎6.(4分)①政府管理层面,设立监管机构,完善监管制度;②企业自律层面,“资金池”的使用要公开、透明、规范,让消费者享有知情权;③第三方监管层面,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 ‎7. (3分)B ‎【解析】(A楫jí 跬kuǐ C爪zhǎo 镞zú D弩nú 乘shèng)‎ ‎8. (3分)D ‎ ‎【解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余名词作状语。)‎ ‎9.(3分)D ‎【解析】:A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转折,却。B项,①连词,表因果,所以;②形容词,原来的。C项,①代词,它的;②副词,大概。D项,①②都是助词,的。‎ ‎10.(3分)D ‎ ‎【解析】(宾语前置句。其余为状语后置句。)‎ ‎11. (3分)B ‎【解析】《论语》不是六经 ‎12. (3分)A ‎【解析】 A项,“陷骁将郭恩”,“陷”应为“攻陷”之意。‎ ‎13. (3分) C ‎【解析】原文断句应为: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14. (3分)B ‎ ‎【解析】“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发配”属对原文“判延州”中的“判”理解不当。此处“判”是古代表示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可译为“做……通判”“管理”之意。‎ ‎15.(9分)‎ ‎(1)盗贼确实不值得忧虑,小人趁机来排挤(或“倾轧”)大臣,祸患几乎(或“大概”)不可以抵挡了。(5分)‎ ‎(重点词“诚”“虑”“乘时”“倾”“御”,译错一处扣1分。)‎ ‎(2)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自这个原因吧?(4分)‎ ‎(“所以”“其”各1分)‎ ‎16.(3分)D - 13 -‎ ‎【解析】D是因为被乡愁所困才蹙眉)‎ ‎17.(6分)‎ 写法上相同之处:都是动作描写(细节),都是借拍打栏干来发排遣胸中的抑郁苦闷之气。(2分)‎ 所抒发情感不同:辛词抒发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2分);蒋词,抒发词人故国难回,天涯无归路的哀愁(2分)。‎ ‎18.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⑵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 ⑶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⑷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⑸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9. (3分)D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试题分析】第①句中的成语“勠力同心”(在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写法为“勠力同心”,此前的版本写法为“戮力同心”),勠力:并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很齐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使用恰当。第②句的成语“儿女情长”,比喻男女之间或家人之间的感情深厚,难舍难分。 这里的“儿女”是“男女”之意,在这里被误用了。第③句的成语“无与伦比”,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伦:类、同辈。符合语境,使用正确。第④句中的成语是“避实就虚”,意思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句中指从实践转到理论,“实”与“虚”所指代的与成语意义内容全然不同。使用错误。第⑤句中的成语“缘木求鱼”,意思是意为爬到树上去找鱼。借以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符合语境。第⑥句中的成语“并驾齐驱”,意为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借以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句中的“墨线”和“诗章”,是风格上的相通,而非实力上的相近。使用错误。‎ ‎20. (3分)A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判断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试题分析】B项语序不当。“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状语语序不当,应该放在“帮助读者”后,直接修饰句子谓语“提高”;C项搭配不当。“受到人们的追捧”的主语应该是“《国家宝藏》这样的文物类节目”,不是“兴起”;D项结构混乱。(也可以理解为杂糅或主客颠倒)。“感受到国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的主语应该是“大家”,不是“震撼影像”。‎ ‎21. (3分)C ‎ ‎【解析】(第①句,应按句式来选,“眉毛粗而黑”与“身材魁伟”句式一致。第②句,应按与前文内容的对应来选,“减损或消亡”对应“不利或缺失”。第③句,应按分类来选,“草原”与“森林”属一类,“溪流”与“湖泊”属一类。第④句,应按对联的对仗平仄来选,“猴闹已教千户乐”与下联对仗工整,语意也相关联。)‎ ‎22.(6分)‎ ‎①开花要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阳光。‎ ‎②需要花期预报服务。‎ ‎③对花期的预测有一定难度。(或:要准确预测花期) ‎ - 13 -‎ ‎(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3.审题提示:‎ 材料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叙述的是陈奕凡不慎撞坏宝马车后,留道歉信和仅有的311元现金。后半部分叙述车主薛战民发现道歉信和钱后深受感动,将钱退还陈奕凡并决定资助他上学。‎ 写作此文,可以从陈奕凡角度立意,亦可从薛战民角度立意。‎ 陈奕凡不慎撞坏宝马车,他没有逃,而是留道歉信和身上仅有的311元钱作为补偿。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如此立意:担责意识、诚信、正能量、高尚的品德、穷有信等。‎ 车主薛战民面对被撞坏的宝马车和道歉信,没有动怒,而是感动,宽容了陈奕凡的过错,并决定资助其上学。人的一生中,最大的炫耀不是你的财富,也不是你的精明,更不是你的手段,而是一种简单的理解和体谅。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如此立意:正能量、宽容、富且仁、理解、体谅、对诚信的激励等。‎ 当然,也可以从“褒奖诚信,也要适可而止”这个角度立意。陈奕凡的诚信固然是诚信的好榜样,薛战民的行为的确让人叫好,但是褒奖诚信要有度,否则会给人一种“讲诚信必有好报”的错觉,考生可以从这个层面展开讨论。‎ 立意提示:(1)诚信;(2)宽容;(3)富且仁;(4)精神与物质。‎ ‎【文言文翻译】   吴育,字春卿,是建安人。吴育积功升官至光禄卿,以礼部侍郎的官职退休。吴育年少时特别聪颖,博学多才,考中进士,参加礼部考试也第一,考中甲科。任职大理评事的官职,又升官至寺承。连续治理临安、诸暨、襄城三县的工作。   庆历五年,吴育被授予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官职。过了几个月,改任参知政事。山东出现了强盗,皇帝派遣钦差大臣(多由宦官担任)巡视,钦差大臣回奏皇上:“强盗不值得忧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受到山东人尊重爱戴,这倒是值得忧虑的事情。”皇帝想把这两个人调到淮南。吴育说:“强盗确实不值得忧虑,但是小人趁机来排挤大臣,祸患就很难抵挡。”于是这件事情就停了下来。向绶主持永静军队事务,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他怀疑通判江中立揭发了他暗中做的坏事,于是设计冤案想用严法陷害他,江中立上吊自杀。向绶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从中帮忙,想从轻发落。吴育说:“不杀向绶,无法向天下百姓交代。”最终判为减死一等,流放南方。   吴育在政府部门,遇到什么不平的事情敢说,与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左右大臣都变了脸色。吴育论辩不止,于是向皇帝请求说:“我争辩这些事情,这是我的职责;只是能力有限,请皇上罢免我的职位。”皇帝对大臣说:“吴育刚正不阿,只是嫉恶太甚罢了。”有一天,在宫中陪侍皇帝读书,皇帝顺便谈到“臣子的诋毁、赞誉,多出于爱憎的情感,这正是你应当注意的地方”,吴育说:“知道了就说出来,不如看清楚后就照办。圣明的皇帝的一举一动,像太阳月亮的光明。进用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长处,摒弃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坏处,那么阴邪之人就不能构成危害,公正之人就可以自立于世,这就是历代帝王执政的重要的方法。”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因为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过了一段时间,吴育被任命为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管理延州。   夏人向宋称臣之后,并州边境的少数民族和部落多次侵扰宋朝百姓耕种,成为祸患。庞籍守卫并州,想要修筑城堡进行防备。吴育说:“修订的盟约还没明确就急忙筑城,那么羌族人一定会争夺,如果争夺那么遭受祸患的一定是麟、府地区了。”‎ - 13 -‎ 不久夏人果然侵犯河外地区,攻陷了骁将郭恩的军队,导致太原的武将官员都获罪离职。   吴育性情精明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他遇事不轻易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人家就不能阻挠。吴育辨论事理明白,使人听了后不会有疑惑。起初治理开封府,范仲淹也在这里任职,因为有事情与仲淹闹了矛盾。不久范仲淹到河东任职,范仲淹有所奏请,多被办事职员所阻拦,吴育选取可行者坚决办理。   吴育晚年在西台,和宋庠相互唱和往来,追溯裴度和白居易遗事到几百篇。吴育体质素来羸弱,年轻时发力学习,得了心疾,后来得到古药方,药需要和丹砂一起服用,服用后大醉,一晚上就痊愈了。后来多次发作,每次发作就要几十天。不久后故去,终年五十五岁。死后朝廷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为“正肃”。‎ - 1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