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1届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建平县2021届高三9月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相比于西方国家广泛流行的分餐制,中国人更习惯聚餐。其实,中国人一开始也采取的是分餐制。 《史记》所载的“鸿门宴”故事,就是分餐制的形式,刘邦一行登门拜会,项羽留刘邦等人吃饭,席间,项羽、范增、项伯、刘邦、张良等人分坐于不同方位,这正是分餐制的典型场景。如果他们几个人围着一个桌子吃饭,项庄也就不可能通过舞剑的方式去杀刘邦了,因为那样做项羽也会有危险。 不仅史书记载如此,大量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也证明是这样的。山东诸城出土的前凉“髡刑图”画像砖,体现了汉代人用餐的场景。图中官吏列坐,一人面前放置一份盛有食物的餐具。还有四川郫都区出土的“宴饮舞乐百戏”画像砖,图中有五个人席地而坐,一人面前摆有一案,众人分餐而食。 中国人早期实行分餐制,与家具的形制有关。中国一开始没有椅子、桌子这样的家具,人们通常席地而坐。将杯盘直接放在席子上既不卫生也不雅观,于是吃饭时通常还有一种食案,只是它比较低矮。在汉墓中出土过一幅(宴饮观舞图》壁画,表现的是人们就餐的场景,图中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小食案,这种小食案其实就是食盘的变形。颜师古在《急就章注》中解释:“无足日盘,有足日案,所以陈举食也。”与食盘不同,这种小食案下面有足,便于放在席上。《后汉书》记载,隐士梁鸿从太学毕业后厌倦官场,还乡后娶孟光为妻,夫妻二人后转徒吴郡,靠帮工维持生计。梁鸿每次回来,“要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孟光举的“案”,就是当时常见的小食案。 魏晋以后,各民族之间加快了交流与融合,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人们的服饰、家具和用餐器具有了许多革新,进而影响到用餐的形式。与汉人传统服饰不同,少数民族的“胡服”以袖窄、紧身、圆领、开权等特点而更适合活动,在用餐时不容易碰翻杯盘,也不容易沾上油行。少数民族所使用的“胡床”,类似于人们后来一直用的“马扎”,已经是一种高足坐具了。至少在东汉末年,”胡服”胡床”等已经传到内地,受到上层社会的喜爱。《后汉书》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京城中“贵成皆竞为之”。 穿着越来越紧身的衣服,坐在更高、更舒服的椅子里,面前是高足的桌子,人们用餐时无疑会感到更舒服。这时,如果仍采取以前的那种分餐制形式,就需要在每个人面前放一张桌子,每个人坐一把椅子,不仅浪费家具,而且室内空间不足够大的话也难以摆开,于是人们逐渐聚找到一张桌子上吃饭,分餐制向聚餐制悄悄转变。这种情形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发生了。在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室砖画《宴饮图》中,就有四个人并列坐在一个长方形大食案的一侧用餐的情景。到了唐代,聚餐制开始普及,在唐长安韦氏墓壁画《野宴图》中,正中间放着一张方形的桌子,食具全部放在这张桌子上,共有九名男子坐在各自凳子上分三面围着桌边聚餐。 由分餐制向聚餐制转变是一个漫长的渐变过程,除了服饰、家具、食器等方面革新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外,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也是原因之一。魏晋以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儒家学说受到玄学等思想的挑战,传统的等级、礼制等观念有逐渐淡化的倾向,用餐形式更趋向实用化,其所承载的礼教色彩有所减弱,这也影响到社会习俗的变革。 (摘编自陈忠海《分餐制在中国古代的演变》) 材料二: 中国人的饮食方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进程。很长时间以来,图桌共食已成为普遍习惯,也是一种文化符号。筷子是传统饮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符号,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许多人都习惯以彼此夹菜的方式表达情感。围桌共食中来回“穿梭”着筷子,这种场景虽然传递着情谊,但却极大增加了病菌传播的风险。 形成新兴的餐桌文化,离不开多方协作共同努力。首先是政府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宣传。杭州建德市制作公筷公勺地方标准,并制作“前端金色、后端绿色,尾部标注有地域文化品牌”的公筷供全市使用,取得了良好成果。面对关系到公众卫生安全的“小事”,政府要拿出实际行动积极作为。再者是餐饮企业要成为分餐而食的推动者。根据《餐饮业分餐制设施条件与服务规范》,各个餐饮企业要践行企业责任,在设施条件、服务规范、卫生条件等方面严格把关,为大众创造分餐饮食的基础设施条件,并引导人们养成正确的饮食观念。 多一双公筷、一个公勺,多一份放心安心。公筷、公勺用起来,分餐进食搞起来,这些文明小节将为广大市民的健康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每一位市民都可以从自己做起,通过每个人的努力,让“公筷意识”深入人心,让“分餐进食”成为文明标配,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彻底打贏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摘编自薛正文《公筷公勺分餐进食引领文明餐桌新“食”尚》) 材料三: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唾液是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除了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外,合餐很可能成为肝炎伤寒、痢疾等多种疾病以及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媒介。数据显示,成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60%。倡导分餐制不但在疫情期间更安全、卫生,在平时也更符合健康生活的理念。 但传统观念较难改变、国餐更热闹、中餐适合合餐等是一些网民不愿分餐的主要原因。还有声音表示,推行家庭分餐制比推行聚会分餐制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更大。有建议指出,在疫情的影响下,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可以率先实行分餐制,社会上加大对分餐制的宣传力度,从服务到理念,提高公众对分餐制的接受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个人和家庭,养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韩冰玉《浙江走进公筷新“食”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鸿门宴”上采用了分餐制的形式,因为项庄担心通过舞剑的方式去杀刘邦会给项羽带来危险。 B.中国的分餐制历史悠久,至少在汉代人们就采用了分餐制的形式,后来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才发生了改变。 C.与分餐制相比,聚餐制更实用,可以减少使用家具,节约室内空间,并且让人不必顾忌传统的等级、礼制等观念。 D.传统观念较难改变、围餐更热闹、中餐适合合餐等原因造成了些网民认为推行家庭分餐制将遇到很大的阻力和困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汉书》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京城中‘贵或皆竞为之’”,由此可知汉灵帝是聚餐制的积极推动者。 B.文章用直观性强的魏晋菜室砖画(宴饮图)表明魏晋时期分餐制向聚餐制悄悄转变的观点,极具说服力。 C.一种新的用餐习惯、用餐文明礼仪的形成需要一个渐变的过程,因此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的推广也需要有耐心。 D.当前围桌共食是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一生活方式虽然有助于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却增加了病菌传播的风险。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最值得肯定的一项是(3分) A.有传染性疾病的分开吃可防传染,家人都没传染性疾病则不必分开。 B.一家人分开吃饭不是疏远,对家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才是重要的。 C.中国人过日子希望团团圆圆,家人坐桌各吃各的显得有点生分。 D.对于家庭来说,分餐是个人习惯,不必强推,每家有每家的习惯。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当前应如何有效地推行分餐制。(6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旗魂 薛培政 “哎,老伙计们呐一走啊,咱们到大槐树下升旗去!”初夏雨霁的早晨,太阳露出了灿烂的笑靥,静谧的大山深处,回荡着一个老者那激动而悠长的声音,既像是邀约同伴,又像是自言自语。 刘家凹村头,伤残老兵长安爷,习惯性地整理过身上的衣服后,便手拄拐杖,挺起胸脯,拖着那条装有假肢的左腿,郑重扛起那面五星红旗,朝前方那棵大槐树下走去。 阳光透过大槐树枝叶的缝隙,在幽深的山坳里洒落下片片金黄。少顷,随着长安爷唱的那夹杂着浓重方言国歌声响起,只见老人边用右手行着军礼,边用左手拉动着自制滑轮,将国旗徐徐升到了树顶。 望着被风刮得呼啦作响的国旗,长安爷咧开没牙的嘴笑了。刘家凹村上了岁数的人说,几十年了,只要不刮狂风不下雨,老长安的国旗每天都会升起,他把那旗看成是他的命哩。 长安爷曾从战场的死人堆里爬出来,是死过好几回的人了,他压根就不信命。然而,老人却常唠叨国旗有灵性,说那上面染着杨连长、老班长、大个李和小东北等无数烈士的鲜血。 “冲啊刘长安,冲啊!”虽然大半辈子过去了,长安爷的耳边仍时常响起冲锋的号角,仿佛听到那些长眠的战友,还像以往那样呼唤着他挥舞旗帜冲向敌军阵地。他总觉得眼前有面战旗在挥舞,这旗就像块磁石吸引着他的灵魂向前涌动,只要看到电视里出现升国旗、奏国歌的镜头,他就禁不住热血沸腾,壮怀激烈,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一幕募惨烈的战斗场面。 70多年前的抗日烽火,燃红了神州大地的角角落落。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刘家凹村,一次走出了8名热血青年,奔向根据地当了八路军,其中就有不满15岁瞒着母亲报名参军的小安子,也就是后来的长安爷。 也是在一个夏日而后的早展,对鲁西南某城日军占领区发起总攻的战斗就要打响,连长把他带到了团长的跟前。大胡子团长望着身材魁梧的小伙点了点头:“嗯,我看这小子是块打旗的料,就是他了!”随后,团长从通信员手中接过战旗交到他手中,命令道:“人在旗在,部队冲锋到哪战旗就要跟到哪,只要尖刀队撕开口子,你就要给我义无反顾地冲到前头去,要把我们的战旗插到城头的最顶端!” “是,保证完成任务!”从那时起,长安爷就成了一个勇猛的旗手。 往后的日子里,只要听到冲锋号响起,他就像一头暴怒的雄狮,高举战旗跃出战壕,迎着弹雨冲向敌阵,直到把胜利的旗帜插上攻克的阵地。 如同手中那一面面千疮百孔的战旗,作为旗手的长安爷,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身上落下了累累伤痕,还因触雷失去了左腿。 后来,他放弃了进休养所疗养,戴着假肢拉着拐枝回到了故乡刘家凹。他再也没有走出过大山,带回的那一大包军功章也尘封在了床头柜里,唯一陪伴他左右的是当初离开部队时,特地申请的那面五星红旗。 “把红旗打起来,‘人在旗在,旗在阵地在’,信心就在,胜利就在!当年那不可一世的小鬼子都被我们打回老家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回到家乡担任了村支书的长安爷,又在家乡那座座荒山上摆开战场,带领乡亲们打响了脱贫致富的翻身仗。每一次向荒山进军,长安爷的劝员令都会让人血脉愤张。靠着当年那殷拼劲,他让全村老少过上了幸福的光景。久了,乡亲们就觉得长安爷与那一面红旗融为一体了。 进入耄耋之年的长安爷,再也爬不上村子对面的特角岭了,但老人的心劲还在,就喜欢与人“摆古”过去与红旗有关的那些事儿。长安爷每次讲故事总少不了要讲“钢八连”。开头便是“那是钢铁的连队、胜利的旗……”每当讲到钢八连的口号是“攻必克、守必坚,打到哪里就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哪里”时,人们就会发现长安爷声如洪钟、语气坚定,处处充满着自豪感…… 一代代的刘家凹人,就这样听着长安爷的故事长大了,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了军,有的外出务工,纷纷离开大山,创业去了外地,但长安爷的故事仍时刻滋养他们的心灵,“人在旗在、旗在阵地在”促使他们砥砺意志,战胜困难,一个个成为行业的翘楚,且口口相传、生生不息,最后就成了刘家凹人的精神名片。 看!长安爷又把那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像是邀约同伴,又像是自言自语”一句表明长安爷的行为没有得到刘家凹村村民的理解,内心有点失落。 B.习惯性地整理衣服,挺起胸脯,行着军礼,唱着国歌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展现了长安爷对国旗的敬畏之心。 C.“人在旗在,旗在阵地在”这句话直激励着长安爷从战争年代走到和平年代,并激励着他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D.鲜艳的红旗上曾沾染了长眠的战友的鲜血,长安爷对国旗的守卫与呵护,凝聚着一代人炽热的爱国情怀。 7.下列与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为老人的出场营造了清新的背景,烘托出老人扛起国旗后高大英武的形象。 B.“身上落下了累累伤痕,还因触雷失去了左腿”这一描写照应了前文“拖着那条装有假肢的左腿”这一事实,作者匠心可见一斑。 C.长安爷每当讲到钢八连的口号时,“声如洪钟、语气坚定,处处充满着自豪感”,这表明长安爷对钢八连感情深厚。 D.作品采用插叙等手法,叙述了长安爷坚持升国旗的感人事迹和战争年代革命前辈们浴血奋战的烽烟往事。 8.小说画横线处借助长安爷的想象、回忆,以虚写实来刻画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这样写的好处。(4分) 9.小说以“旗魂”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宋湜,字持正,京兆长安人。曾祖择,牟平令。祖赞,万年令。父温故,晋天福中进士,至左补阙;弟温舒,亦进士,至职方员外郎,兄弟皆有时名。提幼警悟,早孤,与兄泌励志笃学,事母以孝闻。温舒典耀州,提侍行,代作笺奏,词敏而丽。溫舒拊背日:“此儿真国器,恨吾兄不及见也。”太平兴国五年进士,释褐将作监丞、通判梓州榷盐院,就迁右赞善大夫。宋准荐其文,拜著作郎、直史馆,赐绯。雍熙三年,以右补阙知制诰,与王化基、李流并命,仍赐白金五百两、钱五十万。加户部员外郎,与苏易简同知贡举,俄判刑部,赐金紫。淳化二年,道安讼大理断狱不当,浞坐累,降均州团练副使。时母老,是留其室奉养。移汝州,与王禹俘并召入,为礼部员外郎、直昭文馆。五年,以职方员外郎再知制诰、判集贤院,知银壹、通进。至道元年,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三班。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丁内艰,起复。真宗北巡,将次大名,以扈从军列为行阵,亲御铠甲于中,诸王、枢密介胄以从,命漫与王显分押后阵。驻跸数日常召见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内待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继以疾亟闻 明年正月,真宗临视,许以先归,赐衾褥,日:“此联尝御者,虽故暗,亦足御道途之寒”又遣内侍护送供帐,至遭州,卒,年五十一。废朝,赠吏部侍郎。真宗再幸河朔,追悼之,加赠刑部尚书,谁曰忠定。是风貌秀整,有酝藉,器识冲远,好学,美文辞,善谈论饮谑,晓音律,妙于奕棋。笔法道媚,书帖之出,人多传效。喜引重后进有名者,又好趋人之急,当世士流,翕然宗仰之。有文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宋湜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驻跸数日/常召见/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向相继/以疾亟闻/ B.驻跸数日/常召见/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继以疾亟闻/ C.驻跸数日/常召见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继以疾亟闻/ D.驻跸数日/常召见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向相继/以疾亟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也称为进士出身。 B.赐绯,皇上赐给绯色的官服。唐代五品、四品官服緋后世的服绯品级不尽相同。 C.翰林学士,皇帝文学侍从官,与集贤院学士分司起草诏书及应承皇帝的各种文字。 D.赠,常指朝廷给已经去世的官员或者他的父祖追封官爵。文中指为宋是追封官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提家世显赫。宋提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与叔父都是进士,且都担任了朝廷的高官,在当时都十分有名望。 B.宋提很有才华。宋提跟随叔父宋温舒时,代作公文奏章,因成文快而辞句华丽,赢得叔父、宋准以及同僚们一致好评。 C.宋提富有孝心。宋提年少时父亲去世,侍奉母亲以孝闻名;母亲年老时,宋提自己在外任职,留下妻子在家奉养母亲。 D.宋是深受宠信。真宗皇帝十分看重宋提,他在北巡时让宋混和王显分押后阵;宋混去世后,真宗皇帝暂时停止了朝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淳化二年,道安讼大理断狱不当,是坐累,降均州团练副使。(4分) (2)喜引重后进有名者,又好趋人之急,当世士流,翕然宗仰之。(4分) 14.太医把宋湜病情上奏后,真宗皇帝是如何待他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出塞 皇甫冉 吹角出塞门,前瞻即胡地。 三军尽回首,皆洒望乡泪。 转念关山长,行看风景异。 由来征戍客,负得轻生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首句写吹起了嘹亮的号角,军队浩浩荡荡开出塞门的场景。 B.第二句承接首句,“胡地”点明军队要去的地方,预示战斗即将来临。 C.颈联写征人欣赏异域风景,由此触发了征人要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D.尾联议论,表达了征人难以掌握自己的生命,无尽的悲愁催人泪下。 16.有人说本诗的领联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夜征人尽望乡”一句在形象塑造和情感抒发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根据韩愈在《师说》中的表述,士大夫之族择师之难,难在自己的心理,除了年龄和知识两个要素之外,还有“ , ”的尴尬。 (2)苏轼(赤壁赋)冲,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两句是“ , ”。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冲,“ , ”两句赞美刘裕率军北伐的气势,也表明自己坚决抗金的主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两年前,妻心血来潮换了家常用的竹筷子改用银光闪闪的不锈钢筷子。不因夹菜的滑溜、碰碗的当当声我嫌弃,我实在难以适应生活中无竹。生活中很多关于竹子的似乎都廉价了,用不上了。可是我心中有多少不会。因为我知道沙发没有竹椅清凉,席梦思没有竹榻能让人更有一副好身板。在我的数次抵制下,妻换回了竹筷地说:“还是竹筷实在。”那时,不知不觉我对竹也有了偏爱。 是啊!竹没有树的高大伟岸,( ),( )。可我却偏爱,偏爱它挺拔清秀,偏爱它经春雨、夏日、秋霜、冬雪四季不改色——苍翠浓绿,管它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竹不能像树,孤单一棵还玉树临风。竹总是成丛成簇成片成林成海地生长。我喜欢它的生长,在土里在地下悄无声息盘旋蜿蜒一节一节地曲折孕育新生,新生的竹笋破土而出一节一节拔节向上,毫不含糊清脆嘎巴笔直向上一天天向上,管它风吹雨打,艳阳高照! 在城里,在闹市我也常看到竹子,不过成片的是搭建得很高的脚手架,青黄相接,楼多高它多高,四平八稳,游走在上面的是我的兄弟姐妹;成丛成簇的都是景观绿化,它们装扮着公园、广场,美化着沿街的拐角、小区的旮旯,是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一道朴素无华的亮丽风景线!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四季不改色一苍翠浓绿”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大改,一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B.“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一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 C.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一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 D.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一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19.“它们分布在公园、广场、沿街的拐角、小区的旮旯”语义上看与原文画波浪线处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根据前后文内容,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括号处将这段话补充完整,使句子语意连贯通畅。(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多地根据近期公布的5G建设成果,②不少地方已经超额完成半年进度。③河北日前宣布上半年新建5G基站9440个,④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建设的63%,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⑤福建共建成5G基站1.3万个,超额完成上半年进度。⑥重庆日前也表达提前半年超额完成全年3万个5G基站建设任务,⑦截至到7月1日,新建了3.2万个5G基站,⑧累计建成4.2万个5G基站,⑨实现全市所有区县重点区城5G网络全覆盖。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纽约联合国总部8日举行202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能源专题线上会议,会议发布的“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速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目标”政策建议报告,正式收录了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提交的政策建议,为联合国各成员国推动实现目标提供重要指导和参考。这是中国倡导的“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连续三年被纳入联合国高级别政治论坛政策建议报告。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楚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有个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就是无计可施。这时神偷请战,在夜幕的掩护下,他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于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卒有出薪者,得将军之帷,使归之于执事。”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上下甚为恐惧。齐军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头。”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班级计划举办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楚将子发、神偷二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的能力。A项,强加因果,原文举“鸿门宴”之例只是说明中国人一开始采取的是分餐制,与选项的因果毫无关系。C项,“并且让人不必顾忌传统的等级、礼制等观念”与原文不符,原文“其所承载的礼教色彩有所减弱”并不能说是“不必顾忌传统的等级、礼制等观念”。D项,原文中没有两者之间有必然联系的依据,于文无据。 2.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由此可知汉灵帝是聚餐制的积极推动者”说法错误。《后汉书》只能说明“至少在东汉末年,‘胡服’‘胡床’等已经传到内地,受到上层社会的喜爱”。 3.B[解析]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根据三则材料内容,都倾向推行分餐制,因此B项应是最值得肯定的-项。 4.①首先提出“中国人-开始也采取的是分餐制”观点。(1分)②然后从史书记载及实物角度论证观点。(1分)③进而分析了分餐制形成及逐步消失的原因。(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结构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先分析层次,概括出各个段落层次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材料一主要分成三层,第一段为第一层,第二、三段为第二层,第四至第七段为第三层。然后概括层意,用适当的词语表明层次关系。 5.①政府、媒体和社会各界应强化舆论引导,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②分步骤推进,可以先从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实行分餐制,逐步向家庭推进。③尽力为大众提供分餐饮食的基础设施,营造分餐进食氛围。④每一位市民要从自我做起,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紧扣材料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首先从材料中找出有效的答题信息,如材料二中的“首先是政府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宜传”再者是餐饮企业要成为分餐而食的推动者”;材料三中的“餐饮 企业和单位食堂可以率先实行分餐制”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加以筛选整合,可从政府、餐饮企业、公众界等角度概括分析。 6.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相关情节内容能力。“没有得到刘家凹村村民的理解,内心有点失落”说法错误。从下文“乡亲们就觉得长安爷与那一面红旗融为一体了”“代代的刘家凹人,就这样听着长安爷的故事长大了”可知这一说法无依据。 7.D[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长安爷坚持升国旗的感人事迹”并不是插叙内容,而是小说的正常叙述。 8.①可以节省大量的篇幅,达到以简胜繁的艺术效果。"冲啊一刘长安,冲啊!”回忆中--句简单的语言描写能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长安爷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场景。②能突破实际的画面限制,给谈者留下情节空白,从而调动读者的想象。“耳边仍时常响起”“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仍”一个“就”就能调动读者想象当时战场的氛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紧扣材料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先从文中找到运用了表现手法的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内容去思考这一-表现手法的效果,要注意表现手法---般常见的作用,也要注意文章本身所达到的实际效果。 9.①展现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标题将长安爷的爱国情、敢打敢拼的劲头以及必胜的信心等优秀品质称作“魂”,表达了对长安爷的赞美之情。②便于故事情节的集中叙述。“旗魂”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围绕长安爷槐树下升旗战争年代举旗冲锋来组织行文。③表明作品的主题意蕴。长安爷的精神化身成了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人们心中。(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紧扣材料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艺术效果及探究思维的能力。探究小说标题的表达艺术,一般从标题表意内涵,标题与小说情节、标题与小说主题意蕴等角度挖掘。这篇小说中既写到军旗,也写到国旗,而“魂”运用比拟手法,将旗帜中蕴含的主人公的情感敢打敢拼的劲头等抽象事物比拟为“魂”,这是标题表意内涵。另外标题与小说情节、主题密切相关,答题时要多加考虑。 10.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驻跸数日,常召见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继,以疾亟闻。 11.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也称为进士出身”错误,殿试的前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再之后的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 12.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因成文快而辞句华丽,赢得叔父、宋准以及同僚们一致好评”分析错误,当时只有叔父的称赞,没有同僚们的称赞,而宋准的好评是宋混当了右赞善大夫之后的事了。 13.(1)淳化二年,道安诉告大理司审案判决不当,宋是因这件事受连累,被降为均州团练副使。 (2)(宋湜)喜欢引进和看重后进有名的年轻人,又喜欢急人所难,当时士子-类人,一致把他当作宗师并且敬慕他。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子确定其含义,再整体翻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1)句关键点:“讼”“断狱”“坐累”,第(2)句关键点:“引重”“翕然”“仰”。 [评分细则]第(1)题“讼”“断狱”“坐累”翻译正确各得1分,整体句意1分,意思相近即可。第(2)题“引重”“翕然”“仰”翻译正确各得1分,整体句意1分,意思相近即可。 14.亲临探视,允许他先回去并赐给被褥,派遣内侍护送沿途供帐。(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在文中找到对应的信息。 [参考译文] 宋湜,字持正,京兆长安人。曾祖父宋择,为牟平县令。祖父宋赞,为万年县令。父亲宋温故,为后晋天福年间进士,官至左补阙;他的弟弟宋温舒,也是进士,官至职方员外郎,兄弟当时都有名气。宋湜幼时便机敏聪慧,早年(父亲去世)便成了孤儿,与他的兄长宋泌励志苦学,侍奉母亲以孝闻名。叔父宋温舒掌管耀州,让宋湜随行,代作公文奏章,成文快而辞句华丽。宋温舒抚摸着他的后背说:“这孩子真是治国的人才,可惜我的哥哥见不到了。”太平兴国五年宋混考中进士,初任为将作监丞、通判梓州榷盐院,就地升迁右赞善大夫。宋湜推荐他的文才,被授为著作郎、直史馆,赐绯衣。雍熙三年,以右补阙知制话,与王化基、李沆一同受命,并赐五百两白金,五十万钱。加任户部员外郎,与苏易简同知贡举,很快又受命刑部,赐金紫。淳化二年,道安诉告大理司审案判决不当,宋湜因这件事受连累,被降为均州团练副使。这时母亲已经年老,宋湜留下他的妻子在家奉养。又移任汝州,与王禹傅同时被召回朝中,任为礼部员外郎、直昭文馆。五年,以职方员外郎再任知制诰、判集贤院,知银壹、通进。至道元年,为翰林学士,主管审官院、三班。真宗即位,任命为中书舍人。母亲死后遵守丧制,起用复职。真宗皇帝北巡,将在大名府停留,以护卫军列为行军阵式,皇帝亲自统率身穿铠甲的护卫居于正中,诸王、枢密都披甲戴盔跟随左右,命令宋湜和王显分押后阵。驻扎停留了数日,经常在便殿召见宋混,一次正要上前奏事,忽然病发例地。内侍将他扶掖出来,太医前来诊视,前来探病抚问的人相继而来,太医把(宋湜)病重的情况上奏给皇帝。第二年正月,真宗皇帝亲临探视,并允许他先归,賜给被褥,说:“这被褥是我常用的,虽旧了些,也足可以抵挡路途中的寒冷。”并派遣内侍护送沿途供帐,行至澶州,病逝,享年五十一岁。真宗皇帝因而暂时停止朝事,追封他为吏部侍郎。真宗再次临幸河朔时,睹物思人,倍加追悼,因而加贈刑部尚书,谥号忠定。宋湜风貌齐整而俊秀,有宽容而含蓄的气度,度量见识深远,爱好学习,文辞华美,善谈论喜饮酒言语诙谐,通晓音律,又擅长下棋。写字书法道劲而娟秀,书帖一出,人们纷纷传播而效仿。(宋湜)喜欢引进和看重后进有名的年轻人,又喜欢急人所难,当时士子一类人,一致把他当作宗师并且敬慕他。有文集二十卷。 15.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表达了征人难以掌握自已的生命.无尽的悲愁催人泪下”分析错误,这里是写征人历来就承担着轻视生命的使命,表达出来的是不惜生命。为国捐躯的豪情,充分体现了唐人恢宏的气度和胸怀。 16.本诗的颔联与“--夜征人尽望乡”在形象塑造上和情感抒发上都是--致的。“三军尽回首,皆酒望乡泪”中“尽回首”“望乡泪”刻画了三军将士回首遥望故乡,泪流满面的形象,此联表达了离乡远征的将土对故土的深切留恋之情。李益的“一夜征人尽望乡”中,“望”字生动刻画出边塞将士欲归无计、翘首望乡、沉郁悲苦的形象;“一夜”写出了思乡之情的编绵不断,难以平息:“尽”写出了情的普遍性。这一句直接抒发了征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及情感的能力。本题属于对比阅读,将本诗的颌联与另一首相同题材的诗歌中的一句诗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形象塑造和情感抒发上的相同点,这要求考生在读懂两首诗的基础上,对两首诗的相关诗句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同点,可以重点关注两首诗中相同或意思相近的词语,如两首诗中都有的“望乡”两个字。 [评分细则]本诗的领联中,答出“回首遥望故乡,泪流满面”或相近意思得1分,答出“留恋之情”等得1分,能稍微扣住诗句得1分。“--夜征人尽望乡”中,答出形象得1分。答出情感得1分,能稍微扣住诗句得1分。 17.(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答出一空1分,有添字、漏字,错别字一律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内容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解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18.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四季不改色一苍翠浓绿”中“苍翠浓绿”是对“不改色”的具体解释说明。A项,破折号的作用是意思转换。B项,表语意的停顿。C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是对“报偿”的具体解释说明。D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表语意的转折。 19.①“分布”一词只是客观陈述,原文说竹子具有“装扮”美化”的功效,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我对竹子的喜爱之情。②整散结合,长短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句子感染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能够比较出两句话在句式选用上,词语上的差别,能够鉴赏修辞或词语的效果,并能够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出哪个句子或哪个词语的表达效果好。原句“装扮”“美化”来表明竹子的分布情况,与用“分布”词客观地陈述事实,在感情表达上有明显差别,作答时需仔细体悟。 20.示例:也没有花的千娇百媚还没有果实的芳香甘甜(每句2分)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这种嵌人式仿写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格式特点,即要求结构基本相同;二是内容上要有联系,跟上下文语意连贯。 21.①“多地根据近期公布的5G建设成果”修改为“根据多地近期公布的5G建设成果”或“多地近期公布了5G建设成果”④“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修改为“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的目标”⑥“重庆日前也表达”修改为“重庆日前也表示”或在“任务”后加“的意愿”⑦“截至到7月1日”修改为“截至7月1日”(每处1分,修改后无语病。语意通顺即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题既有语法上的语病,也有表达上的语病,如语言表达的得体。“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本题主要是语法上的语病,解题时可以从常见六种语病入手,逐句分析。 22.①202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举行能源专题线上会议。②中国倡导的“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连续三年被纳入政策建议报告。(5分)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则新闻材料主题意思分成两层,第一层从新闻材料的开头至“提供重要指导和参考”,从时间、陈述对象,事件这些主要信息可以概括出第①句;第二层的关键信息为“中国“连续三年”,根据这些主要信息可以概括出第②句。 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从楚将子发的角度来看他“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说明他喜欢结交人才,拉拢人才,认为人才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而神偷也被善待,说明他兼容并蓄,广纳贤才。最终神偷果然不负所望,表现了子发有知人之明。子发三次送还敌军物品,齐军不战而退的策略体现了他作为主将的足智多谋。从神偷的角度来看,一个人要成功首先应该有一技之长,自身的才华本领是受人赏识、取得成功的关键,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主动请战体现了他的知恩图报,有胆略有勇气。也体现了神偷善于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的价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