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5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5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2题,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早期村落由原始聚落脱胎而来,属于村落的初始形态。无论是与城邑的空间关系还是村落间关系、村落内部的空间格局,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其一,就城邑与其附属村落的空间关系而言,早期村落与城邑既有明确界限与地位差异,又是共生共存的共同体,这一特性来自历史传承。早期村落出现前夜,原始聚落多是聚集群处,若干聚落组成一个聚落群,每个聚落群由一个中心聚落和若干普通聚落组成,彼此之间联系密切,主从关系开始出现。早期村落时代,城邑与村落分布的“聚落群”结构依然延续,所不同者,城邑取代了中心聚落,村落取代了普通聚落,城邑与村落的主从关系更加明确。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村落时期,所在地区村落与其城邑的比例处在持续扩大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独特模式。在春秋及其以前的历史时期,每一个血缘宗法集团都有可能建立城池,统领若干村落,拥有一方权力。随着中央集权时代的到来,城市成为层层政权的附属物,以县级政权为核心的县城成为最低一级的、也是最为普遍的城市,此上的郡、都之城各有定式,不得借越。除此之外,其他城邑或被废弃为村,或处在消解过程中,,已不具备原城邑的功能。与之相应,宗族豪强再强势,也不能建城立邑,有的甚至要在村落立国。随经济发展带来的村落数量的迅速上升,城市所对应的村落数必然大幅攀升。‎ - 29 -‎ 其二,就村落间的空间关系而言,早期村落间空间关系的总特征就是村落间的差异与层级较为模糊,村落发展呈现小型化趋势。这与经济发展以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密切关系,同时反映着社会结构与文明进程的演化特色。城乡分离以来,中国早期社会的政治与社会权力不断集中,城邑自然也处在持续生长中。这一过程既是对村落中宗法首领与财富的吸纳,又是对村落中新兴势力的抑制。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因经济与社会发展而带来的乡村的扩展,只能是不断垦辟土地,形成新的村落,难以在旧有村落基础上不断膨胀与扩展。‎ 其三,就村落内部的空间关系而言,早期村落多为集村式村落。早期村落的空间结构与此前的聚落有明显不同,最突出的就是聚落重心的丧失。以往的聚落重心突出,无论是环壕还是住宅,都国绕一个中心,即中心广场与大房子。早期村落中,环壕逐渐消失,中心广场和大房子也基本消失,内凝向心式的住宅布局被各不相同的住宅布局代替。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聚落功能的变化,早期村落的防护功能与管理功能已归于城邑,其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是必然的。这种集村式村落虽然上承原始聚落的结构因素,但维系其存续的根本原因是这一时代的宗法血缘体系。在宗法血缘体系下,早期村落具有较强的宗法共同体色彩,小家庭尚未完全独立,无论是土地垦耕,还是村落建造,都是宗族集体所为。早期村落传递而来的基因仍具有强大生命力,村落共同体特征延展不替,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色。‎ ‎(节选自马新《文明起源视野下的中国早期村落形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邑与早期村落既有界限差异又共生共存,此二者在发展中形成了明确的主从关系。‎ B. 城邑被废弃为村,不具备原城邑的功能,是城邑所对应的村落数量增长的一个原因。‎ C. 早期村落空间结构与聚落明显不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突出原因是聚落重心的丧失。‎ D. 在宗法血缘体系下,小家庭未完全独立,早期村落具有较强宗法共同体特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中心聚落”与“普通聚落”概念的提出,对于阐明“城邑”与“村落”的关系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B. 第四段在论述“早期村落”与“聚落”住宅布局不同时,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使两者的不同更加明晰。‎ C. 文章从“空间”角度对中国早期村落加以分析,每个角度的论证结构大体相似,即先摆明观点再阐释其成因。‎ D. 文章整体先总后分,论证部分采用递进式结构,层层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早期村落的特征与变化,说服力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央集权时代到来后,层层政权的建立,带来城市数量的增加,促使其与所在地区村落的比例扩大。‎ - 29 -‎ B. 早期村落无论是在数量变化方面,还是在发展趋势方面,很大程度上都与经济发展及生产力水平相关。‎ C. 城乡分离以来,中国早期社会政权不断集中,大量开垦土地,于是新的村落形成,旧的村落不断扩展。‎ D. 中国早期的村落由原始聚落脱胎而来,尽管有所演变,但其空间关系与原始聚落仍保持着高度相似性。‎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题干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本题考查这种题目的难度较单纯的信息筛选要大。考生要在通读若干句子或者一两个段落乃至全文后,才能进行判断。题干要求“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项,“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突出原因是聚落重心的丧失”理解有误。强加因果,原文第四段文句“早期村落的空间结构与此前的聚落有明显不同,最突出的就是聚落重心的丧失”推断可知,“聚落重心的丧失”是“不同”的表现,而非原因。其根本原因是“聚落功能的变化”。‎ 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项,“采用递进式结构,层层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早期村落的特征与变化”理解错误。文章整体思路是先总后分,从文中“其一……”“其二……”“其三……”推断可知,本文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而非递进式结构。‎ 故选D。‎ ‎【3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题干要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项,“层层政权的建立,带来城市数量的增加”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城市成为层层政权的附属物,……各有定式,不得悟越”推断可知,是说城市的发展受限受阻,而村落大幅增加,从而使两者比例扩大。‎ C项,“旧的村落不断扩展”理解错误。依据原文第三段“只能是形成新的村落,难以在旧有的村落基础上不断膨胀与扩展”推断可知,“旧的村落不能不断扩展”。故此项曲解原文文意了。‎ D项,“高度相似性”理解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段和第四段中都写到早期村落与原始聚落的不同。‎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2019-n CoV, 后更名为COVID-19),于2020年1月12日由世界卫生组织命名。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孕产妇临床过程与同龄患者相近。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连续两次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满足以上条件者可出院。‎ - 29 -‎ 患者出院后,建议应继续进行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部卫生,避免外出活动。建议在出院后第2周和第4周到医院随访、复诊。‎ ‎(摘编自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2020年3月4日)‎ 材料二:‎ 材料三:‎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并指出要“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社区可以通过落实防控责任,实现入户排查、重点群体监控,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从而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实现从源头上防微杜渐。社区防控中坚持干部靠前指挥,党员冲上一线,动员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党心聚民心,万众一条心,始终把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 29 -‎ 针对基层治理在抗击疫情的攻坚阶段可能存在很多问题,如执行疫情防控链条中“条条与块块”的职责不清,边界不明,流程梗阻;有些地方存在“以发文推动工作,以统计表格显示在场”的避责心态;社区封闭式管理中沟通不畅,出现心理恐慌与“排异”现象,影响社会凝聚;各种“问责导向”的纪律约束较好发挥了秩序维护、压力传导的作用,但持续缺乏关爱体系补位,导致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出现压力型紧张、职业倦怠等消极心理,影响基层一线防疫队伍的斗志与士气。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经验与教训,加快提升社区疫情防控能力,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摘编自姜晓萍《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光明日报》2020年02月21日)‎ ‎4. 下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新冠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即便独自在电梯中也可能经气溶胶传染。‎ B. 截至2020年2月3日,确诊病例性别差异较小,各年龄段均易感,31岁至50岁确诊人数最多。‎ C. 截至2020年1月4日,与此前暴发的其他病毒相比,新冠病毒致死率相对较低,但传染性较强。‎ D. 从目前收治和统计情况来看,虽然七十岁以上老年人感染人数少,但其愈后状态较中青年人差。‎ ‎5. 根据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下列病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某某,男,52岁,2020年1月10日因工作原因乘坐高铁途经武汉返回北京家中,1月15日发热就医,他本人可能感染新冠肺炎,其一起居住的妻子不会感染。‎ B. 马某某,女,78岁,患有高血压、慢性气管炎,2020年1月12日经核酸检测确诊为新冠肺炎,入院治疗8天后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还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 C. 李某某,女,33岁,确诊新冠肺炎后入院治疗11天,3天未发热,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两次呼吸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可以获得批准出院。‎ D. 石某某,男,26岁,确诊新冠肺炎经治疗获得批准出院。回家自己住单人房间,只要不外出,在家自我监测健康状况,做好手部卫生,于家中就完全可以不戴口罩,并与家人同桌而食。‎ ‎6. 人民战“疫”,人人有责。阻击输入性传染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预防内源式传染的“最坚强力量”靠社区。假如你是一名社区党员干部,为更好地完成本社区新冠病毒防控工作,从材料三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请概括。‎ ‎【答案】4. D 5. B ‎ ‎6.‎ - 29 -‎ ‎ (1)落实防控责任(明晰防控职责)、规范防控流程。(2)不做表面文章,不逃避责任,把工作落到实处。(3)党员干部在前,紧密团结群众,心系群众安危。(4)加强沟通,缓解群众恐慌心理,增强凝聚力。(5)关爱社区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提高斗志与士气。‎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要做好这种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看选项有无答非所问或题干与选项信息不同类的情形,若是这类问题选项本身一般没有错误,却按照对照原文寻找表述错误或者曲解文意的方法等于缘木求鱼,费力不讨好;本题四个选项可谓开门见山紧紧扣住题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情况”而言,考生接下来就按照提取文本信息与选项对照的思路进行分析即可。‎ D项,“虽然七十岁以上老年人感染人数少,但其愈后状态较中青年人差”理解错误。虽然从图二可知七十岁以上老年人感染人数相对较少,但依据材料一原文“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可知,是“预后”,对于某种疾病最后结果的预测,结果有好坏之分;“愈后”表示“痊愈以后”;故“预后”非“愈后”。故此项曲解原文文意了。‎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先审题,题干要求“根据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下列病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从题干的要求可得知,此题侧重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即便于此,考生也应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精读材料一,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A项,“其一起居住的妻子不会感染”理解有误。依据材料一“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可得知,其一起居住的妻子也可能感染;‎ C项,“确诊新冠肺炎后入院治疗11天……可以获得批准出院”理解有误,依据材料一“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连续两次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满足以上条件者可出院”可知,选项漏掉“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这很重要的一项,故还应加上“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这一条件才能获批出院;‎ - 29 -‎ D项,“只要不外出……于家中就完全可以不戴口罩,并与家人同桌而食”理解有误。依据材料一文句“建议应继续进行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部卫生,避免外出活动。建议在出院后第2周和第4周到医院随访、复诊”可知,患者出院后,建议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佩戴口罩,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梳理探究作品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全面提取信息,然后快速筛选出相关的段落或文句,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梳理和探究,接着做出精准地整合;最后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概括。‎ 具体而言,先审题干要求,题干要求“人民战‘疫’,人人有责。阻击输入性传染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预防内源式传染的‘最坚强力量’靠社区。假如你是一名社区党员干部,为更好地完成本社区新冠病毒防控工作,从材料三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请概括”,从题干要求看,考生要精读材料三,从材料三概括答题要点;另外,题干有两处提到“社区”在防疫中重要作用,故社区应给考生一些启示;还有,题干中提到“假如你是一名党员”,故考生也可从党员的角度切入。最后依据材料三“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 社区可以通过落实防控责任,实现入户排查、重点群体监控,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从而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实现从源头上防微杜渐”可概括,“社区要首先行动起来,落实防控责任,实现入户排查、重点群体监控”;从“社区防控中坚持干部靠前指挥,党员冲上一线,动员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党心聚民心,万众一条心,始终把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可概括,“党员要起带头作用,冲上防疫第一线”;“如执行疫情防控链条中‘条条与块块’的职责不清,边界不明,流程梗阻;有些地方存在‘以发文推动工作,以统计表格显示在场’的避责心”可概括,“工作要做到职责分清,边界分明”;“各种‘问责导向’的纪律约束较好发挥了秩序维护、压力传导的作用,但持续缺乏关爱体系补位,导致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出现压力型紧张、职业倦怠等消极心理,影响基层一线防疫队伍的斗志与士气”可概括,“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也须关注,这样才不会影响基层一线防疫队伍的斗志与士气”。‎ 总之,考生若能依据材料三筛选整合要点,言之成理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福星 - 29 -‎ 侯发山 康建勋是康百万家族的第十七世人,字子策,太学士,是一位悬壶济世的名医。有奇才者,脾气都古怪,自古亦然。尽管康家富甲一方,无论患者是贫还是富,也不论得了沉疴还是偶染小恙,一律收费一块银元。那时候一块银元可以买到30斤大米,8斤猪肉,10尺棉布,如果对比物价来折算,相当于现在的300元。尽管一块银元,寻常人家还是常常支付不起。‎ 栓柱的爹刚刚病逝,丧事草草办罢,老娘就一下子病倒了,出气多进气少,看样子,若不及时就诊,随时都有咽气的可能。给爹看病、办理后事,已经拉了一屁股的债,原来看在老娘的面子上,村里还有人愿意借贷,如今只剩下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老娘命悬一线,谁还敢借贷于他?有好心的邻居给栓柱出主意,让他去找康建勋。栓柱的娘得的不是什么大病,伤心过度,又遇风寒而已。康建勋开了药方,抓了药,按照规矩,栓柱得给他一个银元。‎ 栓柱家里像是被大水冲过,有价值的物件一件也没有,扑通一下给康建勋跪下了。‎ 康建勋不为所动,且还是一脸受伤的样子,悻悻地说: “我行医这么多年,规矩不能破。”‎ 栓柱想了想,把家里的面瓮子给搬来了,说:“家里就只剩下这点粮食了。”‎ 康建勋歪头看了看,瓮里的粮食也仅够母子两个吃三天。康建勋不觉叹口气,说:“我把粮食带走,你们母子俩儿吃啥?”‎ 康建勋摇摇头,一脸难色。‎ 栓柱一张巴掌大的小脸憋成了猪肝色,泪珠子在眼眶里打转,倔强地说:“您放心,我就是要饭,也会还上您的诊金!”在那个年月,要饭的屡见不鲜,这一行,不需要技术,也不要什么力气,不分年龄大小,只要拉得下面子。‎ 康建勋点点头,说: “这点粮食太少,不够诊费,我若拿走,别人会说我不近人情,你写个欠条吧。”‎ 没有别的选择,栓柱就老老实实写了一张欠条。至于什么时候还,能不能还上,他也没有多想,火烧眉毛,且顾眼前,走一步算一步吧。‎ 左邻右舍知逍这个情况后,都说康建有点不够意思。‎ 第二人,栓柱喂老娘喝过药汤,就拎着篮子上街乞讨去了。‎ 康建勋背个药箱游街串巷,瞅见栓柱跪在街角,面前摆个碗,见人路过就磕头,嘴里念叨着:“行行好吧,行行好吧。”‎ 康建勋过去看了看,碗里空荡荡,便从兜里出一把银元,数了二十块,放进栓柱的碗里。‎ 栓柱傻傻地瞅着康建勋,呆了。‎ - 29 -‎ 康建勋的微微一笑,说:“你是乞丐,这是你应得的。”然后掏出栓柱写的那张欠条,还给了他,又从碗里拿了一块银元装进了自己的口袋,之后背着药箱远去了。‎ 栓柱回过神来,对着康建的背影不住地磕头谢恩。‎ 围观的人明白事情原委后,除了啧啧称赞外,说不出多余的话来。‎ 有一天,周二爷的肚子疼,哭天叫地,寻死觅活。周二爷的口碑如村口的茅厕,从村里臭到了村外。村人都说他这是报应,活该!在康建勋眼里,病人都是一样的。他一番扎针推拿,自然是手到病除。周二爷感激不尽,给康建勋包了一个大火的红包,五十块银元。康建勋只收了一块银元,其余的都退还给了周家。有人就说康建勋傻,说反正周二爷的钱来路不正,为啥不收下呢?‎ 康建勋说:“我不管他人,我的钱来路要正。”‎ 当地地方志上记载,民国二年岁(1913年)遭荒灾,康家尝出粟数十石,以施赈饥民,赖以全活者甚众。‎ 后来,当地官府给康家立了块“德荫广被”碑,碑文中称,河南民政厅厅长张钫以“情深施济”表其宅,乡众以“爱人以德”额其门,人皆以为荣,而君自视淡然也。此外,1932年,当地老百姓为康建勋悬挂了“福星”匾,两侧题跋:康君子策,承先世之业,家资富厚,不衿奇而立异,随波而逐流,于物无争,与人无忤。惟慈祥之德,折衷于仲景,广行方便,普施仁术,济世活人,人彰其德曰福星。‎ 如今,康家庄园还保存有“德荫广被”碑和“福星”匾。‎ ‎----(《嘉应文学》2020年第1期有删改)‎ ‎7. 下列关于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爹刚病逝,老娘又病倒,栓柱明知无钱请医还去找名医康建勋,这让名医陷入两难的境地,因此就有了康建勋“一脸受伤的样子”。‎ B. “栓柱一张巴掌大的小脸憋成了猪肝色”,通过神态描写展现出栓柱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有无法付清诊金的惭愧,也有对医生过分冷漠的愤慨。‎ C. 小说语言极具生活气息,“家里像是被大水冲过”“口碑如村口的茅厕,从村里臭到了村外”既贴近农村生活,在表达上又生动可感,通俗易懂。‎ D. 小说主要写了两件事:栓柱娘生病,看病:康建勋给周二爷治病。两件事有详有略,患者身份一贫一富,可见小说在剪裁、选材上颇具匠心。‎ ‎8. 人们常说“医者仁心”、请结合小说中名医康建勋的人物形象,谈一谈你对“仁心”二字的理解。‎ - 29 -‎ ‎9. 梁启超言:“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庚续(继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作者以史料记载内容作为小说结尾,你认为有何作用?‎ ‎【答案】7. B 8. ①救死扶伤的医者之心――不论得了沉疴还是偶染小恙,他都给予医治。②众生平等的公平之心――在康建则眼里,病人都是一样的,即使是口碑不好的周二爷。③取财有道的道义之心――康建勋说“我不管他人,我的钱来路要正”。④刚中带柔的恻隐之心——无论贫富从不破规矩,却慷慨的给了乞讨的栓柱19块银元,并于灾荒之年赈济灾民。 ‎ ‎9. ①照应文题,点明标题含义(或:使之首尾呼应,故事结构更加完整);增加文章真实性。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通过该内容,我们看到了主人公慷慨无私、淡泊名利的一面。③拓展文章内容,升华主旨。通过该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德荫广被”的家族,进而传递出“家风传承”这一重要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往往涉及小说内容(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和艺术特色(怎样写的)两个方面。内容方面包括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对主旨的理解等;特色方面主要是解读艺术手法。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考生抓住两点(内容+艺术特色)去读文,速解小说选择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做此题,要着重了解选项的常见错误类型和题干中的敏感点,并注意把握二者间的关系。‎ B项,“栓柱对医生过分的冷漠表示愤慨”理解有误。依据原文,作者通过对栓柱“一张巴掌大的小脸憋成了猪肝色”的神态描绘,主要展现出栓柱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有无法付清诊金的惭愧,有对母亲病情的担心,更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无助的复杂表情,但无“对医生过分冷漠的愤慨”。顾此项于文无依据。‎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但依据题干的要求来看,本题又是一道探究题,要求考生对文中重要词语进行个性化理解与探究,虽然带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立足点还是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故解答该题时,应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写作意图、作者观点等方面加以探究。考生可从文中摘选相关观点加以概括,也可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适当延伸,言之有理即可。‎ - 29 -‎ 具体而言,先审题,题干要求“结合小说中名医康建勋的人物形象,谈一谈你对‘仁心’二字的理解”。这就要求考生不仅答出“仁心”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仁心”深层内容。且作者所附加在小说中人物康建勋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如从原文第一段文句“无论患者是贫还是富,也不论得了沉疴还是偶染小恙,一律收费一块银元”可以得出康建勋的“仁心”体现在“他给人看病是不管贵贱贫富,一律同样看待”的慈悲同情之心;作者在刻画康建勋给栓柱他娘看病这件事上,运用的是先抑后扬的手法,先是“康建勋开了药方,抓了药,按照规矩,栓柱得给他一个银元”,但拴住没有钱,康建勋说“这点粮食太少,不够诊费,我若拿走,别人会说我不近人情,你写个欠条吧”;“左邻右舍知逍这个情况后,都说康建有点不够意思”,但看到拴住乞讨时,趁着没有人,他“便从兜里出一把银元,数了二十块,放进栓柱的碗里”说:“你是乞丐,这是你应得的”,“然后掏出栓柱写的那张欠条,还给了他,又从碗里拿了一块银元装进了自己的口袋,之后背着药箱远去了”,从这些言行中,考生可提炼出他的“仁心”是刚中带柔的恻隐之心;并不权衡利弊得失;在救治对象上,他给口碑如村口的茅厕的周二爷看病,“周二爷感激不尽,给康建勋包了一个大火的红包,五十块银元。康建勋只收了一块银元,其余的都退还给了周家”,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仁心”可谓“医者看病救人,众生平等,取财应有道”;文章最后写康建勋“民国二年岁(1913年)遭荒灾,康家尝出粟数十石,以施赈饥民,赖以全活者甚众”可看出他的““仁心”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内心。正如原文中“情深施济”、“爱人以德”描绘的那样。‎ 总而言之,无论何人,或者贫困还是富有,康建勋的医疗费都是一块银元,看似僵硬呆板,甚至有点儿铁石心肠,却是钢中有柔,柔中有钢,柔中有情,柔中有暖。拴柱家穷也得如数交,交不起银元,先欠着,之后再用其它的方法变通,体现出康百万家族的淳朴仁慈。周二爷为人不地道,按常理应该多收很多才是,却也只收一个银元,何哉?"不管他人,我的钱来路要正。"体现出康家取财有道的高尚美德。‎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 - 29 -‎ 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类,答题注意观点+原文例证的方式。‎ 具体而言,先审题干要求,题干内容“梁启超言:‘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庚续(继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作者以史料记载内容作为小说结尾,你认为有何作用”,题干暗示如下信息:首先,考生要理解梁启超所言的内容,即梁启超名言的本意是启迪后人要“重视历史的功用与价值”,出题人引用这个名言,目的何在呢?就是为了引出自己的问题:“作者以史料记载内容作为小说结尾,你认为有何作用”?故考生重点关注小说结尾的作用是什么。小说的结尾是“如今,康家庄园还保存有‘德荫广被’碑和‘福星’匾”,从形式看,结尾的“福星”照应了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从内容上,这是对康建勋人格的高度概括,他作为一名医生,“情深施济”、“爱人以德”,,对于那个时代的人名,他是名副其实、实至名归的“福星”。作者认为,康建勋的行为可谓“德荫广被”,此言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值得细细咀嚼和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皆服其工。累迁为尚书殿中侍郎。入隋,为东宫学士,迁太常博士。炀帝议改宗庙之制,亮请依古七庙,而太祖、高祖各一殿,法周文、武二祧,与始祖而三,余则分室而祭,始祖二祧,不从迭毁。未及行,坐与杨玄感善,炀帝矜己嫉才,因是亦贬西海司户。时博士潘徽贬威定主簿,亮与俱,至陇山,徽死,为敛瘗,人皆义之。后为薛举黄门侍郎。举灭,秦王谓曰:“寡人受命而来,嘉于得贤。公久事无道君,得无劳乎?”亮顿首曰:“举不知天命,抗王师,今十万众兵加其颈,大王释不诛,岂独亮蒙更生邪?”王悦,赐乘马、帛二百段,即授王府文学。高祖猎,亲格虎,亮恳慆致谏,帝礼纳其言。王每征伐,亮在军中,尝预秘谋,有裨辅之益。贞观中累迁散骑常侍,封阳翟县候,老于家。太宗征辽,子遂良从,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意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亮顿首谢。及寝疾,帝遣医,中使候问踵相逮。卒,年八十八,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初,武德四年,太宗为天策上将军,寇乱稍平,乃乡儒,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以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玄龄、文学禇亮等,并以本官为学士。‎ - 29 -‎ 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坟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命阎立本图象,使亮为之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藏之书府,以章礼贤之重。‎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列传第二十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B. 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C. 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D. 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情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后主,始自《三国志》称刘禅,后来用于称与其经历相似,被俘的割据政权末代君主 B. 侍郎,汉代为郎官的一种,东汉后为尚书属官,唐代以后六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 C. 炀帝,指隋炀帝杨广,“炀”乃谥号,谥号有表扬、批评、同情等类,“炀”属于同情类。‎ D. 中使,即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文中的“中使”是奉皇帝之命问候褚亮的宦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褚亮少时博闻强记,颇有才华。他博览图书史籍,过目不忘,年少就很有才华,受到徐陵的赏识,受陈后主召见时所作诗歌,受到江总等人的赞赏。‎ B. 褚亮为官知无不言,慷慨重义。炀帝议论改革宗庙制度时,奏请依照七庙制度,未及实施,因与杨玄感友好遭贬,同行者潘徽途中去世,褚亮将其入棺埋葬。‎ C. 褚亮侍君忠心耿耿,深受信赖。高祖打猎时,亲自与老虎格斗,禇亮诚恳地劝谏,高祖采纳了他的话;后来高祖每次出征,都带着褚亮,让他参预秘谋。‎ D. 褚亮因才充任学土,受帝赏识。禇亮曾被太宗聘请到文学馆,和杜如晦、房玄龄等人以本官充任学士,太宗命画家阎立本为学士们画像时,让褚亮写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不知天命,抗王师,今十万众兵加其颈,大王释不诛,岂独亮蒙更生邪?‎ ‎(2)太宗为天策上将军,寇乱稍平,乃乡儒,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 ‎【答案】10. C 11. C 12. C ‎ - 29 -‎ ‎13. (1)薛举不知道天命,抗拒您的军队,如今十万兵众已来到面前,大王您下令释放而不予诛杀,难道唯独我褚亮蒙恩获得重生了吗?‎ ‎(2)太宗任天策上将军,流贼叛乱稍稍平定,就尊重儒学,在宫城的西边建起了文学馆,接纳和聘请贤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俯仰”一词,联系《兰亭集序》中“俯仰一世”不难理解,故“俯仰岁月”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和D项;原文“眷言及此我劳如何”,意思是回顾往事,您为了我是何等的辛劳,“及”连接“言”与“此”,故“眷言及此”应为一个整体,在“眷言及此”后断开,排除A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炀’属于同情类”错误,谥号常见的分类: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去礼远众、好内怠政”;“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灵”表示“乱而不损”等。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等。上述三类谥号,一般属于官谥。因此“‘炀’属于批评类”。‎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 29 -‎ C项,“后来高祖每次出征,都带着褚亮”错误,原文“王悦,赐乘马、帛二百段,即授王府文学。高祖猎,亲格虎,亮恳慆致谏,帝礼纳其言。王每征伐,亮在军中,尝预秘谋,有裨辅之益”,意思是“秦王大喜,赐给他马四匹、布帛二百段,当即授任他为秦王府文学。高祖外出打猎时,亲自与老虎格斗,褚亮诚恳地劝谏,高祖便礼貌地采纳了他的话。秦王每次出征讨伐,褚亮都在军中,曾经参预秘谋,有辅佐补益的功劳”,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王每征伐”中的“王”应为秦王即后来的唐太宗,而非高祖。‎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关键词:“抗”,抗拒;“蒙”,蒙恩;“更生”,获得重生。‎ ‎②关键词:“乡”,尊重;“作”,建造、建起;“收”,接纳。‎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 29 -‎ 褚亮,字希明,是杭州钱塘人。曾祖褚湮,父亲褚玠,都在梁代、陈代时有名声。褚亮年少时机警敏捷,博览图书史籍,一旦过目就牢记在心中。十八岁时,他去见陈朝的仆射徐陵,徐陵和他交谈了一番,认为他很奇特。陈后主召见他,叫他作诗,江总等诸位词人也在坐,都佩服他诗作得好。多次升迁任尚书殿中侍郎。进入隋朝后,褚亮任东宫学士,升任太常博士。隋炀帝议论改革宗庙制度,褚亮奏请依照古代的七庙制度,而太祖、高祖各自为一个殿,效法周文、武二祧庙,与始祖并列而成为三个殿,其余的则分室祭祀,始祖二祧庙,不必随着迭加拆毁。他的建议还未来得及施行,便因与杨玄感友好而受到牵累,炀帝骄做自大又妒恨才能,因此也就贬他为西海司户。当时博士潘徽被贬为威定主簿,褚亮和潘徽一同上路,走到陇山,潘徽去世,褚亮将潘徽入棺埋葬,人们都说他重义气。后来褚亮在薛举手下任黄门侍郎。薛举灭亡,秦王(李世民)对他说:“寡人我奉上天之命而来,高兴得到了贤才。您长期以来侍奉无道之君,难道不辛劳吗?”褚亮以头叩地说:“薛举不知道天命,抗拒您的军队,如今十万兵众已来到面前,大王您下令释放而不予诛杀,难道唯独我褚亮蒙恩获得重生了吗?”秦王大喜,赐给他四匹马、二百段布帛,当即授任他为秦王府文学。高祖外出打猎时,亲自与老虎格斗,褚亮诚恳地劝谏,高祖便礼貌地采纳了他的话。秦王每次出征讨伐,褚亮都在军中,曾经参预秘谋,有辅佐补益的功劳。贞观年间多次升迁任散骑常侍,封阳瞿县候,后退休在家。大宗征辽时,褚亮的儿子褚遂良跟随太宗前往,大宗下诏给褚亮说:“往日率军出征,您没有不在军中的。如今又要征伐,而您已经退休了。转眼之间。将近三十年,回顾往事,您为了我是何等的辛劳!如今要带着褚遂良远行,想您于联不会吝惜一个儿子吧。希望您注意起居饮食。”褚亮以首叩地致谢。到褚亮病重时,太宗派遣医生为他诊治,还打发宦官相继前往问候。去世,终年八十八岁,追赠大常卿,陪葬昭陵,谥号康。当初,武德四年,太宗任天策上将军,流贼叛乱稍稍平定,就尊重儒学,在宫城的西边建起了文学馆,接纳和聘请贤才。以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玄龄、文学褚亮等,都以本官充任学士。‎ 每有空暇,太宗便询问他们政事,讨论典籍,商讨前史,没有什么固定的礼法。太宗还让阎立本为他们画像,让褚亮为各位的画像写评语,并题上名字爵位和乡里,称为“十八学士”,收藏在书库中,来显示礼贤下士的重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各题。‎ 古剑歌 齐己 古人手中铸神物,百炼百淬始提出。‎ 今人不要强硎磨,莲锷星文未曾没。‎ 一弹一抚闻铮铮,老龙影夺秋灯明。‎ 何时得遇英雄主,用尔平治天下去。‎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神物”指古剑,“神”字体现出了古剑本领的神奇和古剑具有的灵性。‎ - 29 -‎ B. “百炼百淬”写古剑经历千锤百炼后而成,因来之不易,所以显得珍贵。‎ C. “不要强硎磨”指不要用磨刀石来强行磨古剑,意即不能随便使用古剑。‎ D. 颈联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写古剑的坚与锋,表现了古剑不减当年的风采。‎ ‎15. 尾联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1)意思:古剑何时能遇到盖世英雄,拿它平定天下;(2)情感:抒发了诗人积极用事、渴望施展才能的感情,充满对机遇和功业的期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不能随便使用古剑”错误,“不要强硎磨”意思是古剑保存的很完好,还很锋利。‎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句含义及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首联,强调古剑的不同凡俗。“神”体现了古剑神奇的本领和灵性。“神物”暗示了古剑是诗人才美和抱负的象征。“百炼百淬”指古剑经历了千锤百炼,来之不易。颔联,提醒今人要加倍爱惜古剑,不要像对待凡物一样随意驱使。颈联,写古剑虽然经历了历史风雨的侵蚀,其刚强和锋利不减当年。尾联,物遇其主,方能各尽其用。只有盖世英雄,才能配得上这柄古剑,抒发了诗人人积极用事、渴望展示才能的感情。‎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 29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女主人公想象回到家时的情景,其间包含着无尽的凄婉和哀怨。‎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通过夸张手法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的严寒。‎ ‎(3)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一句,是感叹时无英雄;“______”一句,描写了佛狸祠社日的热闹场面。‎ ‎【答案】(1) 兄弟不知 咥其笑矣 (2)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3)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一片神鸦社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知、咥、暮雪、辕门、掣、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流域是一个唇齿相依、______的有机生命整体,我们需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有的地方以自然恢复为主,秉持充分的历史耐心,逐步改善局部小气候;对污染严重的支流,必须下大力气治理,确保黄河流域的水体健康活泼流动;此外,还要构建流域生态廊道和串联主要生态节点的生物多样性网络,让各类自然生态要素在此生生不息,激发流域生态系统的可再生能力。‎ 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社会价值,是我们片刻也不能背离的坚强靠山。为此,必须“两手发力”,既要守护好绿水青山,也要培育创造更多更好的金山银山。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对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特色,建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黄河流域各地区应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积极践行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将黄河流域的绿水青山______转化为有高附加值、高影响力、高品牌价值的金山银山。‎ 给黄河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必将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而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必将______。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______景象再现人间。‎ ‎17.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29 -‎ A. 息息相关 源源不断 相得益彰 壮观 B. 休戚与共 接连不断 相得益彰 壮丽 C. 息息相关 接连不断 相反相成 壮观 D. 休戚与共 源源不断 相反相成 壮丽 ‎18. 下列诗句与画波浪线句子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B.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闻一多《死水》)‎ C.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D.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舒婷《致橡树》)‎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不同地区对于资源禀赋特色,建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B. 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不同地区针对资源禀赋特色,建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C. 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不同地区针对资源禀赋特色,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D. 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特色,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答案】17. A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息息相关:形容关系极为密切。休戚与共:彼此之间祸福、忧喜都共同承受。根据语境,运用对象是“黄河流域”,不用于人,应用“息息相关”。‎ 源源不断:形容连续不断的样子。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间断。根据语境,强调的是无形的价值转化,应用“源源不断”。‎ 相得益彰:两者相互配合协助,双方优点和长处就更能显露出来。相反相成:相反的东西也相互依赖,具有同一性。根据语境,强调的是中国的发展与黄河流域发展的关系,应用“相得益彰”。‎ - 29 -‎ 壮观:景象雄伟。壮丽:雄壮而美丽。根据语境,此处景物与美丽无关,应用“壮观”。‎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 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良好生态”是本体,“坚强靠山”是喻体。‎ A项,是设问,“为什么……因为……”,有问有答,运用了设问修辞。‎ B项,是拟人,“青蛙耐不住寂寞”“死水叫出了歌声”,把“青蛙”和“死水”人格化。‎ C项,是拟人、顶真,句子首尾两个“沉默”运用顶真修辞,“沉默”是拟人修辞,把“夏虫”和“康桥”人格化。‎ D项,是比喻,“我”是本体,“凌霄花”是喻体。‎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对于”介词使用不当,“建造”与“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搭配不当。‎ B项,“建造”与“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搭配不当。‎ D项,成分残缺,“针对”介词的使用造成了主语残缺。‎ 故选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葡萄酒①________,是因为其酿造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是一种生物性很强的天然多酚类物质,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葡萄的表皮以及葡萄籽中,相比之下在葡萄的果肉和汁中的含量很低。在白葡萄酒的酿制过程中,②________,所以其中的白藜芦醇含量较低。但在干红葡萄酒的造过程中,葡萄皮和葡萄籽在酵母菌的作用下会进行发酵,③______,从而起到更好的抗氧化的作用。‎ ‎【答案】 (1). 之所以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2). 由于采用了果肉和果汁作为原料 (3). 使得白芦醇的含量上升 - 29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理解文段大意,理清结构层次,然后根据前后语境,推测空句的内容和句式,注意关联词和标点符号。‎ 第①空与下句形成因果关系,可根据下文“是因为”和“从而起到更好的抗氧化的作用”语意推导得出;第②空可借助前文“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葡萄的表皮以及葡萄籽中,相比之下在葡萄的果肉和果汁中的含量很低”和后句“其中的白藜芦醇含量较低”来推导;第③空是对“是因为其酿造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白藜芦醇”的呼应,再与下句“起到更好的抗氧化的作用”形成因果,进而推断出答案。‎ ‎21.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50字。‎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浙江湖州,83岁的拾荒老人林子跟,匿名捐款1万元,用于帮助抗击疫情;湖北恩施利川,残疾菜农秦大安,自费购买了2千多斤新鲜蔬菜,送给援助湖北的外地医疗专家团队;四川成都,90后刘女士,带着自己的团队,奔赴武汉,每天为医院一线工作人员送去400一600盒免费盒饭。‎ ‎【答案】抗击新冠肺炎中,他们都是平凡人、小人物,但不平凡的义举彰显了精神的伟大,让人们看到希望的曙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准确、鲜明和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点评的题目。新闻点评首先要概括新闻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点评,点评的内容可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角度进行,要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有鲜明的立场,观点要明确;其次,要紧扣话题,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还要做到表达简洁、逻辑性强。‎ 就本题而言,新闻材料讲述的是抗击新冠肺炎中,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他们虽平凡,但他们的义举却是不平凡的,彰显着他们崇高的灵魂。新闻报道此类想象的目的是想讴歌他们精神的伟大,他们的义举然我们看到希望,有了信心。以此思路进行思考即可。答题要点:能合理概括表现新闻的中心事件,评论中能分析事件本质、表明观点态度。‎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29 -‎ 这两则材料带给你什么联想和思考?请以此为主题,给远在武汉上高中的表妹写一封信。她们一家原本计划春节来北京和你们闭聚,可是因为突发疫情未能成行。‎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乐观是战胜灾难的不竭动力 亲爱的妹妹:‎ 展信安好!‎ 在今年,在这个冬春交替的季节里,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亲却正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大的灾难——新型肺炎。在这危难时刻,无数年轻人告别亲人,把安危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奔赴抗“疫”第一线。他们留给家人远去的背影,定格成一帧帧精彩的感人画面,成为今年春节里最美的风景。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乐观精神的伟大力量。‎ 自古以来,我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不论是外族的入侵还是本民族内的自然灾害。但是,不论是再强悍的“豺狼虎豹”入侵,还是多么凶猛的自然灾害,都没有将我中华民族击倒。虽然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亲在这一次次的侵袭中被蹂躏得体无完肤,但她从没有被真正的击倒,因为她倔强的性格和顽强的生命力的背后,是亿万万我华夏子女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勇毅前行,是对于民族乐观精神的信仰!‎ - 29 -‎ 曾经,有一种微辞称我华夏民族是一个没有乐观精神的民族。我想,在今天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击病毒疫情危机之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乐观精神:“2003年,我还太小,17年后刚刚好。”在来势汹涌的疫情面前,不少90后选择“逆行”,奔赴抗击疫情一线。“如有不幸,请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95后的年轻护士李慧,在疫情严重的时间节点上,主动请缨,要求到任务重、风险高的呼吸二病区参与一线工作。为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90后女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护士单霞剃光了及腰长发,她说:“头发没了可以再长,现在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今年24岁的佘沙是2008年汶川地震幸存者,也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一名护士,在医院征集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时,她主动请战,“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一句话,感动了无数人。‎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请战,上一线!”这些在“前线”为我们守关的“可爱的人”,也不过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心中的宝贝。而此时,他们用肩膀扛起重担,守护着更多的人。他们是我们的旗帜和榜样!‎ 在这场疫情之中,我眼中看到的不仅仅是灾难,还有国民的乐观精神,更有国民的信仰!年轻一代人的信仰!正是这种对于国家的,对于民族的信仰,才让我中华民族倔强而顽强的蓬勃富强发展!‎ 鲁迅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此刻的我们,也将从上一辈的手中接过大旗,在未来的日子里,让你我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青年人,成长为中国的脊梁!在中华的大地上,褪去冬日的瑟缩,迎春花将会绽放给我们一个别样美丽的春天……‎ ‎ 哥哥:xxx ‎2020年2月10日。‎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此题是漫画式作文。读漫画材料,考生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画面特征和构图要素之间的关系,这两则漫画显然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暴发时期创作的非常鲜活生动的作品,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两幅内容有同有异,互为补充。共同点:新冠疫情肆虐,武汉封城,抗疫形势非常严峻。面对这场空前的灾难,我们国家沉着应战,科学防控,上下齐心;各地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各行各业的人不惧风险,尽已所能支援:全国各地涌现出无数的暖心之举。这些不就像黑夜里的一盏盏明灯吗?不就是我们积极乐观的源泉吗?这种心态和精神,让我们坚信天总会放晴,黑暗终将过去,我们终将战胜疫情!‎ - 29 -‎ 不同点:第二幅漫画让我们在保持必胜信念的同时又提醒我们,在这场无硝烟的战疫中,没有人是旁观者,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战士,在疫情暴发初期,武汉及其他各地曾面临暂时的物资紧缺等状况,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宅在家里能做什么,疫情又需要我们做什么呢?其实在危难之时,更需要保持谦谦君子之风,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焦虑,不紧张,不恐惧,互相理解,互相谦让,同舟共济,才能真正打赢这场硬仗!学生在谈希望、乐观时,可以不局限于疫情,适当生发或升华。‎ 任务提示:注意情境,注意写作对象,注意书信格式。‎ 参考立意的角度:‎ ‎1.面对疫情,积极乐观就是一盏明灯。‎ ‎2面对疫情,我们在保持必胜信念。‎ ‎3.在疫情面前,我们要保持谦谦君子之风,保持平和的心态。‎ ‎4.互相理解,互相谦让,同舟共济,才能真正打赢这场硬仗 ‎5.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 作文结构示例:‎ 标题:“乐观是战胜灾难的不竭动力”,文字发人深省,点明主旨。‎ 开篇:书信体格式,“展信安好”的语言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给人暖暖的感觉。‎ 开篇引:从材料入题,用简洁的文字联系材料,后开明宗义提出观点“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乐观精神的伟大力量”。(提出问题)‎ 书信主体:作者依据古今举例的原则,细数中华民族曾经遇到的内忧外患的坎坷,但都是“乐观是亿万万我华夏子女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勇毅前行,是对于民族乐观精神的信仰”精神支撑着中华儿女愤然前行,文字抒情意味强烈,能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分析问题)‎ 何以中华儿女具有乐观精神呢?那是因为我们的信仰,“更有国民的信仰!年轻一代人的信仰!正是这种对于国家的,对于民族的信仰,才让我中华民族倔强而顽强的蓬勃富强发展!”(进一步升华主旨)‎ 文章结尾:寄予希望,作为青年人“让你我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青年人,成长为中国的脊梁”。‎ 作文素材积累:‎ ‎1.钟南山:武汉,是能过关的! 2003年抗击非典,让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钟南山。17年后,担任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一线忙碌,这一年,他84岁。 ‎ - 29 -‎ ‎ “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他让大家不要去,84岁的他却义无反顾去武汉前线。这样的一位无怨无悔为民出征的钢铁卫士,提到武汉时,却几度哽咽,他坚定的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武汉,是能过关的!‎ ‎2.战“疫“逆行者: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疫情就是命令,军医们成为奔向最危险战场的逆行者。17年前,他们是抗击非典的主力军,17年后,他们义无反顾,在请战书上按下一个个红手印。“我们责无旁贷,随时听候调遣“! 未着白衣时,他们是家中的支柱,是父母眼中的孩子。换上白衣,换上军服,他们就是随时听从国家召唤,使命必达的先锋战士。危难之时,“军人优先“!是他们,为我们建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3.95后年轻护士:我随时准备被隔离“95后”护士胡佩,在隔离病房里内写下了一封党员家书,标题是《我随时准备被隔离》:在朋友圈看到这句话,“非典那年我五岁,今年我22岁,那时候全世界保护90后,这次换我们90后保护世界,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如今我是感染科的一名护士,心中的使命告诉我一线需要我,需要我们这代90后热血青年。98年出生的她明明还是家中父母的孩子,理应享受父母的疼爱,因为这次疫情选择了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她的手因为闷在手套里面好几个小时,脱掉后又有快速手消的刺激,一双手惨不忍睹、道道血痕。‎ ‎4.武汉送餐夫妻:24小时为一线医护人员送餐 抱着让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可以吃上一顿饭,一条朋友圈竟让他们上了热搜。”医护人员需要吃饭,提前半小时打电话,24小时在线,店、车已消毒“。武汉小店的邱贝文和丈夫,再加上五六个亲戚连轴转,把盒饭送到了武汉多家医院。一位护士说外卖无人接单,询问是否可以顺路给她送一份,“这里离你们太远,如果不顺路就算了“。但邱贝文却决定免费为她单独送两份饭。”不要钱,多送一份她可以晚上热一下吃,她们在一线,更需要补充能量。“在接到盒饭的时候,这位护士几乎带着哽咽连声说谢谢。“与付出相比,我们收获的感动更多”。邱贝文夫妇说。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暖心餐不简单!‎ ‎5.环卫大爷派出所捐12000元:“急转武汉”!在山东日照,一位头戴环卫帽子的大爷,来到东港公安分局西湖派出所,放下一个纸包就转身离开。派出所民警打开纸包,里边是12000元钱,一张纸条写着:“急转武汉,为白衣天使加油,我的一点心意,东港环卫。”网友点赞说,这是佝偻的身躯,伟大的背影,高尚的心灵。‎ - 29 -‎ ‎6.“这次疫情,让我们见识了中国风骨,也更加理解了医者仁心。”“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披星戴月,不眠不休,每个社区工作者都是一束光照。”伴随每一期情景报告的讲述,无数平凡英雄的模样浮现观众眼前:86岁仍坚守在防疫一线的董宗祈教授,除夕夜闻令出征的“抗疫老兵”宋彩萍,以命相博的白衣天使郭琴,用行动诠释“疫情当前、党员不退”的社区书记甄洪月,一个人扛起整条生产线的袁传伟,“十过家门而不入”牺牲在抗疫一线的河南民警樊树峰……万涓归海,才有了大海的辽阔;千帆竞渡,才有了冲浪的雄壮。疫情的蔓延抵不过勇敢的时速,人性的温暖与未来的曙光会成为最坚固的力量,守护着我们前行。‎ ‎7.“最让我震撼的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很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愿意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分享在中国观察到的细节,打开了一个真切感知中国的视角: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全力以赴,非常疲惫,有工作人员在同考察组谈话间隙困得睡着了;每一个被动员和组织起来的中国人,就像是在跟病毒打一场战争,肩负起阻止病毒蔓延的共同责任。在他看来,正是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奉献,极大延缓了疫情的传播。世卫组织专家于细微处捕捉到的中国人的面貌,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无论是疲惫得在任何地方都能睡着的医生和护士,还是与时间赛跑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者,为居民代买药品、浑身挂满药袋的社区工作者,昼夜转运物资、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志愿者……这些来自千万家庭的平凡个体,忘我地冲锋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高尚而美好的家国情怀,正是命运与共的精神内涵。‎ ‎8.只要每个人都发光,萤火也能汇成星河。无论是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逆行者”,为保障经济和人民生活默默付出的志愿者,还是坚守在疫情防控各个环节的“守望者”,通过“口罩航班”捐助抗疫物资的海外同胞,走出国门志愿帮助发生疫情的其他国家的中国专家组……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海内外中华儿女以千千万万闪光的行动,汇聚成患难与共、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英雄伟力。“中国展现了惊人的集体行动力与合作精神”,世卫组织如此评价。中国人民的宽广胸怀和不屈精神,不仅让心心相通、命运与共的生动故事熠熠生辉,而且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力量。‎ ‎9.人并不完全是为了获得物质报酬而工作的,为国家贡献、为他人奉献,是个人职业成就感的重要来源。连日来,人们纷纷把致敬的目光投向那些奋战在抗疫最前线的医护人员、专家学者,他们迎难而上、不惧危险、抢救生命,树起了职业精神的典范。对待工作学习,我们应该像那些恪尽职守的人一样,始终怀着热忱责任感,履行义务善始善终,发挥才智善作善成。做好本职工作,实现的不仅是个人的职业理想,也将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 29 -‎ ‎10.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 ‎11、曾看过一句话:“谁说春天来了/那是日历撒的谎/只要还有一座城冰封雪飘/我们就不忍心立春。”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亦是怀着这样的信念,身着白衣,心有锦锻,江城不解围,我们不后退。新春佳节,我们大多数人都被困在了家中;但正是他们的天私奉献,才让更多人没有被永远地困在这个冬天。疫情终将平息,这场感天泣地的战“疫”,也终将成为历史的一页。医务人员顾全大局的气度,无疑将闪耀成共和国史册上新的光芒。而我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这份情怀,不会也不该褪色。受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信念的触动,新一代青年也将从中接受洗礼,成为一个心智更成熟、精神更丰满、格局更开阔的真正的“人”。‎ ‎ ‎ - 29 -‎ - 2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