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市天河中学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09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广州市天河中学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09

‎2018天河中学高考语文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检测试题09‎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程思廉,字介甫,其先洛阳人,元魏时以豪右徙云中,遂家东胜州。父恒,国初佩金符,为沿边监榷规运使、解州盐使。思廉用太保刘秉忠荐,给事裕宗潜邸,以谨愿闻。命为枢密院监印,平章政事哈丹行省河南,署为都事。丞相史天泽尤器之。时方规取襄樊,使任转饷,筑城置仓以受粟,转输者与民争门,不时至,思廉令行者异路。粟至,多露积,一夕大雨,思廉安卧不起,省中召诘之,思廉曰:“此去敌近,中夜骚动,众必惊疑,或致他变。纵有漂湿,不过军中一日粮耳。”闻者韪之。 ‎ 至 元 十 二 年 调 同 知 淇 州 徙 东 平 路 判 官 入 为 监 察 御 史 以 劾 权 臣 阿 合 马 系 狱。其党巧为机阱,思廉居之泰然,卒不能害。累迁河北河南道按察副使。道过彰德,闻两河岁饥,而征租益急,欲止之。有司谓法当上请,思廉曰:“若然,民已不堪命矣。”即移文罢征,后果得请。二十年,河北复大饥,流民渡河求食,朝廷遣使者,集官属,绝河止之。思廉曰:“民急就食,岂得已哉!天下一家,河北、河南皆吾民也。”亟令纵之,且曰:“虽得罪死不恨。”章上,不之罪也。卫辉、怀孟大水,思廉临视赈贷,全活甚众。水及城不没者数板,即修堤防,露宿督役,水不为患,卫人德之。迁陕西汉中道按察使,以母老不赴。俄丁母忧。‎ 思廉累任风宪,刚正疾恶,言事剀切,如请早建储贰、访求贤俊、辨车服、议封谥、养军力、定律令,皆急务也。与人交有终始,或有疾病死丧,问遗周恤,往返数百里不惮劳,仍为之经纪家事,抚视其子孙。其于家族,尤尽恩意。好荐达人物,或者以为好名,思廉曰:“若避好名之讥,人不复敢为善矣。”卒,年六十二,谥敬肃。‎ ‎(选自《元史·程思廉传》,有删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魏时以豪右徙云中,遂家东胜州 家:安家、定居 B.思廉居之泰然,卒不能害  居:处、对待 C.虽得罪死不恨  恨:怨恨、抱怨 D.水不为患,卫人德之  德:感谢、感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闻两河岁饥,而征租益急 ‎②弃甲曳兵而走 B.①河北、河南皆吾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亟令纵之,且曰:“虽得罪死不恨。”‎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①迁陕西汉中道按察使,以母老不赴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3.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至 元 十 二 年 调 同 知 淇 州 徙 东 平 路 判 官 入 为 监 察 御 史 以 劾 权 臣 阿 合 马 系 狱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思廉出身于官宦之家。他在太保刘秉忠的推荐下在裕宗即位前的官邸做给事时,就以谨慎诚实闻名。‎ B.在大军准备夺取襄樊时,程思廉负责运送军粮。粮食运到了,大多露天存放,夜遭大雨,他却安卧不起。省里责问他,他所回答的一番话,表现了不惧上司、敢作敢为的品格。‎ C.程思廉在担任监察御史时,敢于弹劾权臣阿合马;虽然被捕入狱,又遭阿合马党羽的栽赃陷害,他却从容以对,终使阿合马无法加害于他。‎ D.程思廉对百姓有爱心,能急民之所急,解决人民的生活困难。官员行事必须向上级请示,程思廉在非常情况下,却能够自己决裁,当机立断,甚至纠正朝廷的错误做法,其胆识的确难能可贵。‎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去敌近,中夜骚动,众必惊疑,或致他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十年,河北复大饥,流民渡河求食,朝廷遣使者,集官属,绝河止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卫辉、怀孟大水,思廉临视赈贷,全活甚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贺集》序 ‎[唐]杜 牧 ‎ 大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某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吾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杂为四编凡千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夕,一觞,一饭,显显焉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常恨想其人,咏其言,止矣。子厚于我,与我为贺集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某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明日,就公谢,且曰:“世为贺才绝,出前。”让。居数日,某深惟公曰:“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君意,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某因不敢辞,勉为贺叙,然其甚惭。‎ 皇诸孙贺,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无得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今古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 贺死后凡十某年,京兆杜某为其序。 ‎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  发:打开 B.思理往事 思:回忆 C.明日,就公谢 谢:道谢 D.子固若是,是当慢我 慢:轻慢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与“某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 B.徒以吾二人在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王好战,请以战喻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贺 且 死 尝 授 我 平 生 所 著 歌 诗 杂 为 四 编 凡 千 首 数 年 来 东 西 南 北 良 为 已 失 去 A.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杂为四编/凡千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 B.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杂为四编/凡千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 C.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杂为四/编凡千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 D.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杂/为四编凡千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 ‎9.根据文意,说说李贺的诗与《离骚》相比较,有何优缺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厚于我,与我为贺集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君意,如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恨:悔恨、遗憾。‎ ‎2.D [解析] 本题考查“而”“也”“且”“以”等虚词用法。D项,都是介词,表原因,因为。A项,①转折连词,然而、却。②表修饰,无义;B项,①表判断、肯定语气。②‎ 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 C项,①递进连词,并且。②表让步关系的连词,尚且。‎ ‎3.[答案] 至元十二年/调同知淇州/徙东平路判官/入为监察御史/以劾权臣阿合马系狱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的主要依据为“调”“徙”“入”等表示官职调用的词,以及官职名“判官”“监察御史”。通过断句,间接地考查了学生对官职及其任用、升迁等文化常识的理解积累。‎ ‎4.B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B项程思廉回答上司的一番话,表现他有智谋,行事谨慎,顾全大局。‎ ‎5.[答案] (1)这里离敌人很近,半夜里起来抢救粮食,大家一定会感到很吃惊并产生疑心,还可能引起意外的变故。 ‎ ‎(2)至元二十年,河北又出现大的饥荒,流浪的百姓南渡黄河要饭,朝廷却派遣使者,召集官吏,把守渡口阻止(他们南渡)。‎ ‎(3)卫辉、怀孟发生大水灾,程思廉前往视察赈贷,救活了很多百姓。‎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题关键落实“去”“或”“致”“变”等实词的意思,句中“去”的意思是“离”。“或”,是“或许”“可能”的意思。“致”,意思是“导致”。“变”,意思是“变故”“事端”。(2)题“大饥”名词活用为动词,即“发生大的饥荒”;“绝”,封锁、断绝渡口的意思,活译为“把守渡口”。(3)题“大水”活用为动词,即“发大水”,“全活”是使动用法,即“使……保全、存活”,活译为“救活”。‎ ‎【参考译文】‎ 程思廉,字介甫。他的先人是洛阳人。北魏时作为豪族迁往云中郡,在东胜州安家落户。他的父亲程恒,元朝初年任沿边监榷规运使、解州盐使。由于太保刘秉忠举荐,思廉在裕宗即位前的府中做给事,以谨慎诚实著称。后来,被任命为枢密院监印,平章政事哈丹河南巡视,任命程思廉暂任都事,丞相史天泽很器重他。当时,正在设法夺取襄樊,命令他负责转运军粮,建城造仓储存粮食,运送军粮的人和老百姓争着进城门,没有按时运到,思廉就下令运粮的人和老百姓各走不同的路。粮食运到后,大多露天存放,一天夜里,突然下起大雨,思廉照常安睡不起,省里召见并责问他时,思廉却说:“这里离敌人很近,半夜里起来抢救粮食,大家一定会感到很吃惊并产生疑心,还可能引起意外的变故。即使粮食被淋湿些,也不过是损失军队一天的粮食罢了。”听的人都认为他说得对。‎ 至元十二年,调任淇州知府,后来又调任东平路判官。后调入京城,任监察御史,因为弹劾权臣阿合马,被关进监狱。阿合马的党羽千方百计要加害于他,程思廉却泰然处之。经过多次升迁,后担任河北、河南道按察副使,路过彰德,听说河南河北年成不好,然而地方官征收租赋却更为急迫,思廉打算制止这种做法。但主管官员说,依据法律应该先向上请示,程思廉说:“如果这样,百姓就没有活路了。”当即下发文书,命令停止征收,之后再向上请示,果然得到上司的同意。至元二十年,河北又出现大的饥荒,流浪的百姓南渡黄河要饭,朝廷却派遣使者,召集官吏,把守渡口阻止(他们南下)。程思廉说:“百姓饥饿,急于南下谋生,难道能阻止吗!溥天之下都是一家,河北河南都是我大元的百姓啊。”立即下令允许百姓南下。并且说:“我如果因此获罪,就是杀头也不悔恨。”奏章送上,朝廷也不加罪。后来,卫辉、怀孟发生大水灾,程思廉前往视察赈贷,救活了很多百姓。洪水几乎漫过城墙,程思廉带领百姓抢修堤防,在工地风餐露宿督促,最终(因为抢修及时)洪水没有造成大灾,卫地百姓很感激他。后来,升任陕西汉中道做按察使,因为母亲年老没有赴任,不久母亲去世,程思廉辞官为母亲守孝。‎ 程思廉多次担任御史,为人刚烈正直,嫉恨丑恶现象,陈述事情,实事求是,合乎情理,如请求尽早立太子、收罗人才、区别官员的车驾服饰、讨论皇帝给死后臣子的封号、蓄养军队、制定法律,这些都是当时很迫切的事情。程思廉与人交往,能够自始至终保持交情,有时遇到朋友的生病、去世,他去慰问、吊唁,赠送钱财周济他们的亲人,往返几百里都不怕劳累,有时还为他们料理家事,抚养照看他们的子孙。程思廉对于自己的家族,也特别能够给予恩惠照顾。他还喜欢向朝廷举荐人才,有的人认为他贪图好的名声,程思廉就说:“如果要回避贪图好名声的讥讽,那么人们都不敢做好事了。”程思廉去世时,六十二岁,皇帝赐封谥号敬肃。‎ ‎6.C [解析] C项“谢”:道歉。‎ ‎7.D [解析] A项,把,介词。B项介词,因为。C项介词,凭借。 D项介词,用,与例句用法一样。‎ ‎8.B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关键要抓住几个作为谓语的动词,如“死”“授”“杂为”。‎ ‎9.[答案] 继承了《离骚》的瑰丽雄奇的风格特点,语言上或许超过它,但思想不及其深刻,有些让人不能理解。‎ ‎[解析] 首先要能概括出李贺诗歌的特点,这要根据文章中那些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来理解。再根据一些关键句来整理,如“理虽不及,辞或过之”“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10.[答案] (1)你对我很好,替我为李贺诗集作序,完全道出诗作的来由,也稍微宽解我的心意。‎ ‎(2)现在如果实在毫不谦让地为李贺作序,一定不能契合沈君的心意,怎么办?‎ ‎(3)追求形象不肯蹈常习故,摆脱开前人的文字痕迹,间或也有一些不能让人理解。‎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翻译。(1)得分点:厚、与、来由、少解。(2)得分点:让、实、当。(3)得分点:取、离绝、间。‎ ‎【参考译文】‎ 大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分,屋子外面有一个紧急呼叫传递书信的人。我说:“一定有特殊情况,赶紧拿灯来!”等到打开书信,果然是集贤学士沈子明的一封书信,信中说:“我的亡友李贺,元和年间,情谊非常深厚,朝夕相处,一同生活。李贺临死,曾交给我平生所著诗歌,杂乱地分为四编,一共上千首。多年来,我东南西北到处(迁移),的确以为诗稿已失去。今夜酒醉醒来,不能再入睡,就阅读整理箱中的书册,忽然找到以前李贺交给我的诗。回想往事,凡和李贺言谈、嬉游,每一处所,每一物候,每一早晚,每一杯酒,每一餐饭,都非常清晰,没有忘记的,不觉流泪。贺又没有妻子和儿女能够抚恤慰问,我常痛心地回想他这个人,回味他的话,(只能)仅此而已。你对我很好,替我为李贺诗集作序,完全道出诗作的来由,也稍微宽解我的心意。”我那天晚上没有做到用书信说明不能作序的理由,第二天,到沈公处致歉,并说:“世人认为李贺才华卓绝,超越前人。”推辞(此事)。过了几日,我深思沈公的话:“您对诗的理解达到了精深美妙神奇博大的程度,而且又全部了解李贺诗歌的优点和不足。”现在如果实在毫不谦让地为李贺作序,一定不能契合沈君的心意,怎么办?我又去沈君处道歉,极力说不敢为李贺作序的原因,沈公说:“你坚持像这样(不肯作序),这应是轻慢我。”我因此不敢推辞,尽力为李贺作序,但是我非常惭愧。 ‎ 皇室子孙李贺,字长吉。元和年间,韩愈也很称道他的诗歌。云雾联延不断,不足以形容它的风姿;流水悠远流淌,不足以形容它的情思;春色生机勃勃,不足以形容它的和畅;秋天清明高洁,不足以形容它的风格;顺风之船冲锋战马,不足以形容它的刚勇;出土文物,不足以形容它的古雅;鲜花美女,不足以形容它的神采;已成废墟的国都和宫殿,杂乱的草木和荒坟,不足以形容它的哀怨悲愁;张口的鲸跳跃的鳌,牛鬼蛇神,不足以形容它的虚荒诞幻。大概(它是)《离骚》之流韵,思想虽然比不上它,语言或许超过《离骚》。《离骚》有感慨怨怒讽刺仇恨,‎谈到 君臣治理乱政,时常用言辞来激发人的情感。而李贺的诗作,难道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吗?李贺能够探寻前朝往事,来深深叹息感慨古今未曾吟咏的事物,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追求形象不肯蹈常习故,摆脱开前人的文字痕迹,间或也有一些不能让人理解。李贺只活了二十七年就死了,世人都说:“假设李贺还没有死,稍微的用思想来丰富诗作,将《离骚》视作奴仆也可以了。”‎ 李贺死后十多年,京兆杜某为他作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