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百所名校2020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百所名校2020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届江西省百所名校高三重点中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地域塑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在中国历 史上,文化传播呈现出“东西交流、南北并峙”的格局,不同的地域文化铸就了不同地域的 人的性格。 所谓地域文化,某一地域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而呈现出的一种有别于其他地区文化 风貌的一种文化形态。地域文化是最能体现一个空间范围内人的特点的文化类型。一般来讲,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且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它包括在 这一地域所产生的经济体系、社会组织、宗教信仰、民俗传统、价值观念等。地域文化是在 一定的自然环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独有的文化积淀等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亚文化,具有很强 的地域性、传统性和独特性。它并不单单是指向场景和物体本身,其本质指向主要是景观背 后的东西,即景观所固有的内涵、所传送的信息、所隐藏的秘密和所带来的意义。地域文化, 从空间上看,在大范围讲有其独立性;在小范围讲有其主导性。从时间上看,在历史发展上 有其持续性;在当下意义上有其现实性。 地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思想、精神概念。钱钟书先生说过:“东学西学,学 术未裂;南海北海,心理攸同。”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养育一方 文。 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主要是基于“全球化”和“城市化”两种历史背景和现实处境。目前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剧,整个地球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经济可以一体化,但文化必须 多元化。文化最忌讳的就是求同。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人们常说:“五里 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这是极言因地域的不同而导致风俗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地域 文化的另外一个威胁来自“工业化”和“城市化”。目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城镇化进 程的加剧,几千年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村落、古镇、名胜、遗迹以及风俗传统,正遭遇前所 未有的危机。 中华文明是一种农耕文明,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工业文明。中华文化,特别是诞生于民间 的地域文化,对于历史的传承、社会的稳定、人心的维系都发挥着巨大且无法替代的作用。 当代中国的地域文化,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受到巨大冲击,许多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 尤其是乡村、城市风俗的传承所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大量民间传统文化遭受破坏甚至走向 - 2 - 消亡。乡土文化和来自城市的市井文化体系一旦被毁坏,就会使世世代代传承的历史文化积 淀和精神家园消失,这种巨大的文化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当代中国在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 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地域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 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地域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创新,它既是对经典 文化的通俗化表现,也是对经典文化民间传播的再现,对于中华民族风俗的传承、中华文化 的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摘编自史飞翔《地域文化的当代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地域不同,其文化往往会有所不同;不同地域的人,其性格一般也会有其地域特色。 B. 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传统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它所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 C. “全球化”和“城市化”给地域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将使地域文化最终消失。 D. 保护我国的地域文化有利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指出中国地域文化的格局,再从其特点、面临的危机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论证。 B. 文章在解说地域文化这个概念时,主要从地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等方面进行论述。 C. 文章运用引用论证法论证了当前地域文化的现实处境及所遭受的影响与巨大危机。 D. 末段既指出保护地域文化的当代价值,又指出了该如何将地域文化融于城乡建设中。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地域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内涵相当丰富,指向多样,只要有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积 淀等条件,就可形成。 B. 地域文化从范围上来讲,是空间概念,对于这个地域上的人来说,是思想、精神概念,具 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C. 中华文明是一种农耕文明,而西方国家的文明是工业文明,因此,后者不会受到工业化和 城市化浪潮的冲击。 D. 当下,我们在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抓好城市定位和依托自然等方面做 好地域文化保护工作。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 3 - 【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 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 范围、偷换概念等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 合或转述的差别。 C选,“将使地域文化最终消失”分析不当。根据文中“经济可以一体化,但文化必须多元化” 和“文化最忌讳的就是求同。文化的价值就在千它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信息可知,这里只 是强调了地域文化所遭到的冲击,“将使地域文化最终消失”并无依据。 故选 C。 【2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文章运用引用论证法论证”错误,文章论证当前地域文化的现实处境及其所遭受的影 响与巨大危机时并没有运用引用论证。 故选 C。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 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A 项,“只要有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等条件,就可形成”分析不当。根据原文“地 域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独有的文化积淀等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亚文 化”的信息可知,该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B项,张冠李戴。由原文“地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思想、精神概念”可知,选选 项解释的不是“地域文化”,而是“地域”。 C项,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中华文明与西方国家文明不同,前者是农耕文明,后者是工业文 明,并没有说后者不会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的冲击。 故选 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 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 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 - 4 - 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 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 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 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小剧场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这已成共识,小剧场戏曲作品的个性意识追求也更鲜明。 通过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展演,我们看到了青年演员在传统继承和自我理解后的突破,感到他 们的创造力正在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展演也证明了戏曲一定要以传统为基础,在戏曲演员的 成长中,传承学习极为重要,但传承目的绝不是复制传统。 通过五届小剧场戏曲节的举办,我们认识到,作为一种现代的戏剧创作方式,小剧场要 与极为传统的戏曲更好结合,还有很多课题需要解决。小剧场戏曲不应只是为青年演员提供 的创作平台,还应是中国传统戏曲更好贴近时代青年审美需求,用中国戏曲书写新内容、阐 述老故事、实现新效果的创作舞台。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剧场应该有小剧场的气质,这一点 我们应永远追求。小剧场不只是形式,更需要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表现独特、个性,甚 至极致、脱俗。尽管这些年小剧场戏曲展演的平台越来越多,但当下还是缺乏非常严肃的小 剧场戏曲平台。而今年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就是体现着这样一种担当。与之前一 些民间色彩浓郁的小剧场戏曲节不同,此次展演更具包容性、学术性、多样性。 (选自《中国文化报》之《小剧场有可能改变并激活中国戏曲》) 材料二: 小剧场作为一种呈现方式,是戏曲实践实验探索创新的平台。小剧场近年里汇聚了许多 着眼未来的新作,有的剧团甚至将小剧场作品视为摆脱因境、开拓新路的主要途径。 小剧场戏曲具有场地小、成本低、形式灵活的特点,为年轻戏曲人的实践、试验、革新、 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现今很多剧团一台大戏动辄花费数百万元、为得奖重金礼聘大牌 编导的模式中,青年人鲜有机会担当主创、主演。小剧场戏曲则不然,因为带有实验性质, 剧团比较乐意将机会交给年轻人,年轻人志同道合自发组成团队搞创作也相对容易。所以这 几年小剧场戏曲节最活跃的就是年轻戏曲人。 戏曲是高度综合的艺术,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达到“一棵菜”的境界,所以,他们更需 - 5 - 要培养总体把握的眼光与判断力。小剧场的天地是开放的,真心期待更多的创新成果在这里 涌现,更多的年轻戏曲人在这个舞台上飞扬艺术青春,让戏曲艺术的未来更绚烂。 (选自荣广润《小剧场,与戏曲的未来相关》) 材料三: 近年来,小剧场戏曲作为一种先锋艺术形式,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一批年轻主创 也随之走进观众的视野。而根植于农耕文明土壤的传统戏曲,由于跟现在数字科技时代的文 化背景有距离,因此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观众减少的危机。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不只是演戏的平 台,它还起到连接经典艺术与年轻观众的桥梁作用。戏曲创作成本相对较高,小剧场戏曲能 够在舞台规模、演员人数、舞美设计等环节压缩成本,同时不降低作品的艺术品质,为青年 创作群体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在将传统剧目融入时代的过程中,戏曲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成为进行内容创 新的途径。近年来,戏曲嫁接舞蹈的作品非常多,而真正实现跨界融合,却不是一朝一夕的 事。创作过程中不必拘泥于表现形式的门类归属,各舞台艺术之间没有壁垒,只要在相关的 门类里具备专业水平,就能自由“混搭”、有机融合,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小剧场戏曲创作可以破除很多僵化思维,尤其适合当下一批青年创作者。专家认为,戏 曲从古典文学演变而来。当代人思想感情与阐释方式跟传统戏曲存在“代沟”,小剧场可以 为其勾连起古今不同的语境,为传统戏曲与当代审美的连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选自《小剧场:找到传统戏曲与当代审美的连接点》,李雨潇)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戏剧展演中的作品虽以传统为基础,但若是一味地复制传统则难以达到传承的目的。 B. 小剧场应有它的气质,我们应永远追求这点,因为当下缺乏严肃的小剧场戏曲平台。 C. 相比现今很多剧团的戏剧,小剧场戏剧场地小、成本低、形式灵活,有一定的优势。 D. 传统戏曲剧目若能与数字科技时代的文化背景相互结合,就会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与之前一些民间色彩浓郁的小剧场戏曲节不同,后者在包容性、学术性、 多样性方面不及前者。 B. 作为戏曲实践实验探索创新平台的小剧场,其作品对有些剧团来说意义非凡,成为他们摆 脱困境、开拓新路的主途径。 C. 虽然传统戏曲能够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跨界融合”从而进行内容的创新,但要真正实现 跨界融合却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 - 6 - D. 传统戏曲与当代人的思想感情与阐释方式有严重“代沟”,小剧场虽可将两者进行语境勾 连,但还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6. 请结合材料,分析小剧场对于年轻戏曲人的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答案】4. B 5. D 6. ①小剧场可让青年演员在传统继承和自我理解后有所突破,激发其创造力。②小剧场可为 青年演员提供创作平台,让中国传统戏曲更好贴近时代青年的审美需求。③小剧场可为年轻 戏曲人的实践、试验、革新、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④小剧场可让青年人志同道合自发组成 团队搞创作,为青年创作群体提供很好的机会。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 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因果关系不当,由材料一第二段“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剧场应该有小剧场的气质,这一 点我们应永远追求。……尽管这些年小剧场戏曲展演的平台越来越多,但当下还是缺乏非常 严肃的小剧场戏曲平台”可知“当下缺乏严肃的小剧场戏曲平台”与“我们应永远追求这 点”之间没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 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 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 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D项,“小剧场虽可将两者进行语境勾连,但还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说法绝对,通过原文 材料三“小剧场可以为其勾连起古今不同的语境,为传统戏曲与当代审美的连接提供更多的 可能性”可知,是有可能解决的。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 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 7 - 首先,明确本题的问题“小剧场对于年轻戏曲人的发展有怎样的好处”,然后根据文章内容 进行概括。根据材料一中“通过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展演,我们看到了青年演员在传统继承和 自我理解后的突破,感到他们的创造力正在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展演也证明了戏曲一定要以 传统为基础,在戏曲演员的成长中,传承学习极为重要,但传承目的绝不是复制传统”以及 “小剧场戏曲不应只是为青年演员提供的创作平台,还应是中国传统戏曲更好贴近时代青年 审美需求,用中国戏曲书写新内容、阐述老故事、实现新效果的创作舞台”的内容概括可知: 小剧场可让青年演员在传统继承和自我理解后有所突破,激发其创造力;小剧场可为青年演 员提供创作平台,让中国传统戏曲更好贴近时代青年的审美需求。根据材料二中“小剧场戏 曲具有场地小、成本低、形式灵活的特点,为年轻戏曲人的实践、试验、革新、成长提供了 更多的机会”以及“小剧场戏曲则不然,因为带有实验性质,剧团比较乐意将机会交给年轻 人,年轻人志同道合自发组成团队搞创作也相对容易。所以这几年小剧场戏曲节最活跃的就 是年轻戏曲人”的内容概括可知:小剧场可为年轻戏曲人的实践、试验、革新、成长提供更 多的机会;小剧场可让青年人志同道合自发组成团队搞创作,为青年创作群体提供很好的机 会。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 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 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 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 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管理一片林子 张炜 这片林子很大很大。多么大?开车或骑马走上一会儿才行。树木很高大,密挤处望上去 黑乌乌吓人。有林中空地,那是到了冬天泛出金色的草地。 所有的植物都长得健硕生旺,因为这片土地太肥沃了。剖开泥土就是油黑发亮的青壤, 有一种沃土才有的美感逼近。林中气息厚重而沉郁,是大林子大树木大沃土才会滋生孕育的, 走贫瘠之地是绝不会有这种嗅觉感受的。 柳树林有一种闲适感,让人想起春天,想起朴素的民居和不远处的庄稼。松树沉穆踏实, 冷,和冬天的意象混在一起。多么好的威严的大橡树,至少有五十年的树龄,苍黑的枝干给 - 8 - 人无以匹敌的力量感。没有大橡树就让人想不起北方,想不起严肃的辽阔的北方。最美的树 木大概是白杨,它的挺拔和树干的颜色,都像个英气勃发的青年。白杨既不过分严厉,又没 一丝嬉闹,温煦而庄重,是最舒展最优雅的树木了。 这是一片北方的树林,大部分树木冬天都要落叶。如果没有风,就会感受一种异样的肃 穆。即便是夏天,浓重的荫色深处也不会有令人烦恼的湿热。有一条浅渠从林子里流过,清 澈见底,渠边长满了长胡须般的草叶,那里藏了各种鱼。一些大一 J 点的鱼如河鳗在渠底无 声滑过,水面的小蜻蜓循着鱼迹飞过。渠水在最茂密的杂树林那儿拐弯,旋出小小的半月形 的沙地。这片沙地洁净得一尘不染,是最适合驻扎帐篷的地方了。帐篷里有折叠床,有一些 日用杂物,有老茶和烈酒,还有一只装满了书籍的木箱。在帐篷外边一点,离开渠水三五米 的地方有一只炉灶,用来兴炊。老茶煮得发黑了,浓浓的香气一直飘进帐篷。 帐篷离林中小屋有六华里。那座小屋才是主要居所。小屋由老树桩做墙,内壁涂抹了厚 厚的草泥;屋顶是苫草做成的,风雨把它洗成了苍黑色。鸡舍也离得不远,它们需要依傍着 主人。鸡舍旁的一条小路连接起一片空地,那里是一个打理得很好的菜园,里面的豆角和韭 菜长得油旺旺的。在这片树林的东南部,有一块更大些的空地,那里经过了几年的操劳,已 经成为一个人人羡慕的葡萄园,一个小果园了。这是林子里的大芳香和大甘甜,是让林子主 人最骄傲的地方。主人有几个帮手,这些人和他的家里人是同样亲密无间的。从形貌上看不 出哪个才是主人,因为林中生活让这些人皮肤变得一样,黑中透红。他们都常常打赤膊,绑 裹腿,手粗,眼亮,口角常常被野果染上颜色。 因为要在这片大林子里做没完没了的工作,所以每个人都很忙碌。这种忙碌也使他们心 情愉快。常常有一些外面的人走入林子,猎人是不受欢迎的,结果总是被不无严厉地劝走。 还有采蘑菇的,这些人都受到了和气对待。其实在林子里常年劳作的人最擅长采药之类,他 们知道怎样医治自己的病,很少到林子外边求医。 在外来养蜂人的帮助下,林子主人也有了几箱蜜蜂,于是也就有了吃不完的甜蜜了。他 们还尝试过做了个很大的暖窖,这样就能在冬天栽种嫩绿的蔬菜了。 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有一两个有趣的客人。这些人来自天南海北,大致是主人的朋友。他 们和林子里的主人席地而坐说说话,或者在木桌旁喝茶聊天。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客人的新茶 和书,主人回报的大致是蘑菇和草药之类。 那条日夜不息的水渠在林子北部积起了一个大水潭,经过林中人几个季节的挖掘修整, 已经成为一个水面开阔的小湖。湖边林木蓊郁,湖心水浪微微,时不时还有跳鱼。夏天的小 湖是大家的最爱。小湖中有蛤蜊和毛蟹,有细细长长的银鱼。 - 9 - 林子主人有忠诚的大狗,还有顽皮的猫儿。这些林子里最幸福的生灵,它们一天到晚工 作清闲,尽情玩耍,爬树或钻灌木丛,有吃不完的东西。春天繁花,夏天浓绿,秋天果实, 冬天冰雪。比起前三个忙碌异常的季节,冬天的林子要悠闲多了。不过在北方的冬天,的确 需要好好对付这些极严肃的日子。大风吹拂几天之后,严寒就凝结在白杨树梢了。湖水结冰, 小湖亮闪闪的,真的成了一面镜子。 小屋是不怕严寒的,因为里面有一个泥坯垒成的大炕,它连了灶口,并且有长长的烟道 通着墙壁的空腔。灶火燃起来时,半个墙壁都是热的。灶口上滚动沸水,煮了糯香的吃物。 在暖融融的屋子里喝茶,讲前三个季节积累的故事,真是惬意之极。 (选自《他们为何而来》)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管理一片林子”为题,简洁明了,既贯穿了全文的内容,又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与思考。 B. 文章开头直接点明这片林子,然后写林中树木、泉水、小鱼以及人们的活动,营造出和谐 的氛围。 C. 文章具体细致地描绘了林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致,绘景绘色,让人感受到一幅幅优美的自 然图画。 D. 林中主人对猎人的到来是不欢迎的,其原因是怕猎人侵害林中动物,体现其对自然的尊重 与爱护。 8. 本文写这一片树林及林中居民的生活时大量运用多种感官描写,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9. 文中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活动,有什么用意?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7. C 8. ① 用视觉感受来写,如文中用各种颜色的词语来写林中土地、湖水等, 充分表现了树林色彩的丰富性。②用触觉感受来写,如文中写了“半个墙壁都是热的”,表 现了树林的温柔和谐,体现了冬季这里的温暖。③用嗅觉感受来写,如文中用“林中气息厚 重而沉郁”“浓浓的香气一直飘进帐篷”“煮了糯香的吃物”等句子来展现其惬意情绪,表 现了林中生活的惬意,富于艺术感染力。 9. ①展现了人物惬意、满足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②将人物活动与树林相融 一体,体现了自然万物的和谐。③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桃源 生活的向往。 【解析】 - 10 -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等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 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 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C项,“具体细致地描绘了林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致”分析错误,文中并没有具体细致地描绘 四季之景,主要是具体描绘林中冬季景色。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章的描写手法极其艺术效果的能力。描写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 是关于描写景物方法的考查。描写方法主要有:抓住特征,绘声、绘形、绘色的描写;调动 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动静结合、正侧描写,虚实结合,细节描写。 本题考查的描写角度是感官描写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首先要找到运用感官描写的文段,再 分析其产生的艺术效果。文中“剖开泥土就是油黑发亮的青壤”“苍黑的枝干给人无以匹敌 的力量感”“春天繁花,夏天浓绿,秋天果实,冬天冰雪”等都是视觉描写,作者用多种表 示颜色的词语来描绘树林的土地湖泊等景象,展现了树林的丰富多彩。文中“灶火燃起来时, 半个墙壁都是热的”“在暖融融的屋子里喝茶”,采用了触觉描写的手法,通过这种触觉感 受表现了小屋在冬季里依然温暖,表现了这片林子的温暖与和谐。文中“林中气息厚重而沉 郁,是大林子大树木大沃土才会滋生孕育的,走贫瘠之地是绝不会有这种嗅觉感受的”“老 茶煮得发黑了,浓浓的香气一直飘进帐篷”“灶口上滚动沸水,煮了糯香的吃物”等描写都 是嗅觉描写,通过对林中这些香浓气味的描写,来表现生活在这林子当中的舒适与惬意。作 者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展示了林子的不同侧面,使文章更加富于艺术感染力。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中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找到相 关语段的描写,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作用题的答题角度需要从内 容、结构、手法、情感、主旨、效果等方面着手。 本题中考查的是“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活动”的用意,文本中对人物活动的描写着墨很多, 如“在帐篷外边一点,离开渠水三五米的地方有一只炉灶,用来兴炊。老茶煮得发黑了,浓 浓的香气一直飘进帐篷”“他们还尝试过做了个很大的暖窖,这样就能在冬天栽种嫩绿的蔬 菜了”“他们和林子里的主人席地而坐说说话,或者在木桌旁喝茶聊天”等描写,这些描线 - 11 - 从内容上,写出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他们舒适惬意、快乐满足,充满了生活情趣;从主题上 来说,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展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所以这些人物活动与树林相融一 体的生活情景的描写,可以更好的凸显文章的主题。这些美好的场景都是作者的所见所感, 更多的作者的主观感受,所以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这种生后的向往,从情感上表达了作者 对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美的赞美之情。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 性,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当然,“从 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更依赖于读者的文学素养、感受能力和体悟水平。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 向性,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 件的制约。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①富于凝聚力。②富于同化力。 ③爱好自然,追求光明。④主静,爱好和平。⑤中庸、稳重。⑥一统性。⑦知足。 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 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可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 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一定的探究思考。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质上就是第 1 点的延伸,“不同角度”就是“有创意的解读”,更是一种“个性化阅读”。 特别强调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所谓的“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 点”不是“为所欲为”“信口开河”,是依据文本而合理推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鉴,字德明。鉴本将家,幼能嗜学,入卫州霖落山肄业,凡十余年。太平兴国三年, 擢进士第,释褐大理评事。奉诏决狱江左..,颇雪冤滞。历殿中侍御史。 会命曹彬等进讨幽州,问群臣以方略,鉴上疏极言不可。论者以鉴燕人沮议非忠也太宗 置不问与赵延进同掌左藏延进恃恩逾规鉴廷奏之有旨罢延进以鉴判三司度支凭由催欠司。时 三部各置凭由催欠,鉴请并为一,从之。 - 12 - 王明、李惟清荐其能,用为江南转运使。本部有大姓为民患者,鉴以名闻。太宗尽令部 送魁首..及妻子赴阙,以三班职名羁縻之,江左震肃。又建议割瑞州清江、吉州新淦、袁州新 喻三县置临江军,时以为便。召还,特被慰奖。梓州符昭愿骄僭不法,即以鉴代之。上言供 奉官以下不考校殿最..,恐无沮劝,即诏鉴兼磨勘职,改三司..为左右计,分天下为十道,鉴奏 其非便。未几,果复旧。 淳化中,盗起西蜀,王继恩讨平之,而御军无政,其下恃功暴横。益州张咏密奏,请命 近臣分屯师旅,即遣鉴与西京作坊使冯守规偕往。召对后苑门,面授方略。鉴曰:“益部新复, 军旅不和,若闻使命骤至,易其戎伍,虑或猜惧,变生不测。请假臣安抚之名。”太宗称善。 鉴至蜀,继恩犹偃蹇【注】,不意朝廷闻其纵肆。鉴之行,付以空名宣头及廷臣数人,鉴与咏即 遣部戍卒出境;继恩麾下使臣亦多遣东还,督继恩辈分路讨捕残寇,而鉴等招辑反侧。事平 归朝,未至,拜左谏议大夫、户部使。 寻诏鉴专督军粮,以军兴法从事,馈运颇集。咸平初,改工部侍郎、出知广州。居二年, 民条其政绩上请刻石。三年,移知朗州。溪洞群蛮数寇扰,鉴召酋豪,谕以威信,皆俯伏听 命。景德初,卒。 (选自《宋史·张鉴传》) 【注】①偃蹇:高傲。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者以鉴燕人沮议/非忠也/太宗置不问/与赵延进同掌左藏/延进恃恩逾规/鉴廷奏之/有 旨罢延进以鉴/判三司度支/凭由催欠司 B. 论者以鉴燕人/沮议非忠也/太宗置不问/与赵延进同掌左藏/延进恃恩逾规/鉴廷奏之/有 旨罢延进/以鉴判三司度支/凭由催欠司 C. 论者以鉴燕人沮议/非忠也/太宗置不问/与赵延进同掌左藏/延进恃恩逾规鉴/廷奏之/有 旨罢延进/以鉴判三司度支/凭由催欠司 D. 论者以鉴燕人/沮议非忠也/太宗置不问/与赵延进同掌左藏/延进恃恩逾规鉴/廷奏之/有旨 罢延进以鉴/判三司度支/凭由催欠司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左:长江下游北岸和长江部分中游西岸,古代又称江西(古以西为左)。 B. 魁首:指首领,或居首位者。一般用来指称在同辈之中才华居于第一的人。 C. 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的等次,上等的称为“最”,下等的称为“殿”。 - 13 - D. 三司:宋代为户部、度支、盐铁三个财政部门的统称,掌管统筹国家财政。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鉴敢于上奏。当时三部各设凭由催欠司,张鉴请求合并为一;皇帝改三司为左右计,分 天下为十道,张鉴上奏说此做法不方便。 B. 张鉴不畏权势。在提任江南转运使时,面对危害本地区百姓的世家大族,他敢于将其名字 上报皇帝,使他们受到制裁,震惊江左。 C. 张鉴富有计谋。大将王继恩十分傲慢骄纵,张咏上奏,请求命令大臣分驻军队,张鉴则建 议朝廷以安抚之名前往,后来事情平息。 D. 张鉴政绩斐然。他在判决江左刑案时昭雪了很多冤屈积案;任朗州知州时,其威望令群蛮 俯首听命,百姓将其政绩上报请求刻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命曹彬等进讨幽州,问群臣以方略,鉴上疏极言不可。 (2)淳化中,盗起西蜀,王继恩讨平之,而御军无政,其下恃功暴横。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正逢命令曹彬等进军讨伐幽州,皇上向大臣们询问方针策略,张鉴上书极力主张不 可以。 (2)淳化年间,盗贼在西蜀起事,王继恩讨伐平定他们,然而管理军队没有政令,他的下属 仗着功劳而凶暴强横。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 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 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1)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论者认为张鉴是燕人,阻止进军的主张不忠心,太宗置之不问。张 鉴与赵延进一同掌管左藏库,赵延进恃恩超越法规,张鉴在朝廷上奏皇帝。有旨罢免赵延进, 任命张鉴判三司度支、凭由催欠司。 (2)抓完整的句子结构:“论者以鉴燕人”译为“论者认为张鉴是燕人”,该句有完整的主 谓宾结构,所以要在其后断开。故排除 A、C。 (3)抓完整的句子结构:“有旨罢延进”中,译为“有旨罢免赵延进”,“延进”是“罢” 的宾语,此句是完整的句子结构,在其后应断开。故排除 D。 - 14 -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 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江左”的定义应是“长江下游南岸和长江部分中游东南岸,在古代又称江,古以东为 左”。 故选 A 。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 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 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项,“任朗州知州时,其威望令群蛮俯首听命,百姓将其政绩上报请求刻碑”分析错误,通 过文中“咸平初,改工部侍郎、出知广州。居二年,民条其政绩上请刻石”可知,百姓将其 政绩上报请求刻碑,不是他在担任朗州知州时,而是在担任广州知州时。 故选 D。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会”:正逢,正赶上;“进讨”:进军讨伐;“极言”:极力主张;“问群臣以方略”: 状语后置句。 (2)“起”:起事;“御”:管理 ;“恃”:依仗;“盗起西蜀”:省略句。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 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 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 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 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 - 15 - 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 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 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张鉴,字德名。张鉴出身将军之家,幼时能够爱好学习,进入卫州霖落山修习学业,总 共十多年。太平兴国三年,进士及第。升为朝官,担任大理评事。奉诏判决江左的刑案,昭 雪冤屈积案很多。历官为殿中侍御史。 正逢命令曹彬等进军讨伐幽州,皇帝向大臣询问方针策略,张鍳上书极力主张不可以。 论者认为张鉴是燕人,阻止进军的主张不忠心,太宗置之不问。张鉴与赵延进一同掌管左藏 库,赵延进恃恩超越法规,张鉴在朝廷上奏皇帝。有旨罢免赵延进,任命张鉴判三司度支、 凭由催欠司。当时三部各设凭由催欠,张鉴请求一起合为一个,皇帝听从了他。 王明、李惟清推荐他的才能,任用为江南转运使。本地区有世家大族成为老百姓的祸患, 张鉴把他们的名字上报皇帝。太宗命令当地全部押送其家族首领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赶赴朝廷, 以三班的名义拘禁他们,江左震惊肃静。张鉴又建议割瑞州清江、吉州新淦、袁州新喻三县 置临江军,当时认为便利。召回朝廷,特別受到慰劳奖励。梓州符昭愿傲慢违法,立即任命 张鉴取代他。上奏说供奉官以下不考核政绩优劣,皇帝担心没有奖惩,便下诏张鉴兼磨勘职, 并改三司为左右计,分天下为十道,张鉴上奏说这种做法不方便。不久,果然恢复旧制。 淳化年间,盗贼在西蜀起事,王继恩讨伐平定他们,然而管理军队没有政令,他的下属 仗着功劳而凶暴强横。益州张咏秘密上奏,请求命令大臣分驻军队,就派张鉴与西京作坊使 冯守规一同前往。召他们在后苑门应对,皇上当面授给方针策略。张鉴说:“益部刚收复, 军队不和,如果听到使命突然到来,替换他们的军队,担心有的猜疑畏惧,发生难以预料的 变故。请让我假借安抚之名。”太宗称好。张鉴到了蜀,王继恩仍然傲慢,不把朝廷已知道 他放纵恣肆的事放在心上。张鉴到蜀时,给他空名任命书并任命朝臣几人,张鉴与张咏就率 领戍守的士兵出境,王继恩部下的使臣也大多被向东调遣回去,监督王继恩等人分路讨捕残 余的盗匪,而张鉴等人招抚不安分队伍。事情平息后回朝,还未到京,就被任为左谏议大夫、 户部使。 不久皇上下诏让张鉴专门督查军粮,以军中法令行事,运送很见成效。咸平初年,改任 工部侍郎,出朝做广州知州。任职二年,百姓把他的政绩分列列举上报请求刻碑。三年,调 任朗州知州。溪洞群蛮多次侵扰,张鉴召来首长豪族,晓以威望信誉,他们都俯首听命。景 德初年,去世。 - 16 -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柳八员外赴江西 皇甫冉 岐路穷无极,长江九派【注】分。 行人随旅雁,楚树入湘云。 久在征南役,何殊蓟北勋。 离心不可问,岁暮雪纷纷。 【注】九派:水的支流叫派,相传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九个支派。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紧承诗歌标题,写朋友前去之地,“穷无极”与“九派分”视野开阔,气势宏大。 B. 颔联写朋友跟随旅雁由楚地转入湘地的情形,从空间变换的角度突出了浓厚的离愁。 C. 颈联将“征南役”“蓟北勋”正反对比,对朋友去远方建功立业的行为进行了勉励。 D. 尾联前句写离心,并非真不可问,而是一问即触动离愁,既照应题目,又直抒胸臆。 15.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诗歌的最后一句。 【答案】14. C 15. ①运用叠词。用“纷纷”一词真切描绘雪花之大,强化离别氛围,增 强了离情别绪的浓重。②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用“岁暮”与“雪纷纷”构建特定的时间与 情景,描绘了年未时分的雪花纷飞,烘托离别的伤感,含蓄隽永,余味尤穷。 【解析】 【1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的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 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 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正反对比”错误,由“何殊”一词可知,作者将“征南役”与“蓟北勋”同等看待, 因此不是正反对比。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 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 - 17 - 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 含的情感。 本诗的最后一句是“岁暮雪纷纷”,写出在年将终时下起了纷飞的大雪,是景色描写。从语 言表达上使用了叠词,诗中运用叠字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既可以摹 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同时使诗的音律和谐,读 起来琅琅上口。“纷纷”一词,描摹出了雪花的性状,形象生动的描绘出雪花之大,也使作 者离别的伤感之情表达的更加淋漓尽致。尾句从手法上属于以景结情,作者寓情于景,通过 “岁暮”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年终岁末本该是家人友人团聚之时,作者却要与友人分别, 这更能加重离别的伤感;“雪纷纷”写出了雪之大,大雪纷飞的环境描写,加重了天气的寒 冷,烘托了分别时伤感之情。这种委婉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使诗歌更加含蓄隽永,也更耐人 寻味。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一文中,用“____,___ ”两句对为子择师而自己却耻于学习的这种不 良现象进行了评价,认为他们分不清大小方面,不明白事理。 (2)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两句以古代名贤自况。 (3)从古到今,确定婚期有一定讲究,要选择吉利的日子,《诗经·氓》中“____,___ ” 两句所写的做法与《孔雀东南飞》中的“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相似。 【答案】 (1). 小学而大遗 (2). 吾未见其明也 (3). 南阳诸葛庐 (4). 西蜀 子云亭 (5). 尔卜尔筮 (6). 体无咎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 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 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 写法。如“遗”“庐”“亭”“筮”“咎”,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 ( 理解性默写 ) , 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 ( 理解性默写 ) 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 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 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 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 18 -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湖湾山水渐美,各种旅游开发投资 ,太湖湾也有人主张大干快上,但度假区领导 班子不为所动,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邀请世界旅游组织进行总体规划编制,凡是 与规划相冲突的项目,坚决 。如今太湖湾旅游度假区空气中单位负氧离子含量 5800 以 上,各种鸟类计有 70 余种。如果说优美生态造就了一个地方的潜力和底蕴,那么( )。优 美环境是旅游度假业的基础,特色文化则是旅游度假业的竞争力所在。在擦亮生态底色基础 上,太湖湾按照度假区总体规划, 培育起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项目,力避同质化、 厚植个性化, 自己的文化特质。通过文化吸引力的再造和提炼,让好生态成为令人向往 的“诗和远方”,促成了生态资源的价值再挖掘,更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美好生活。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纷至沓来 拒之门外 着力 涵养 B. 川流不息 拒之门外 合力 涵盖 C. 川流不息 拒人千里 合力 涵养 D. 纷至沓来 拒人千里 着力 涵盖 18.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个地方的气质和灵魂就是由优质文化造就的 B. 一个地方的优质文化造就的就是气质和灵魂 C. 气质和灵魂造就的就是一个地方的优质文化 D. 优质文化造就的就是一个地方的气质和灵魂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通过文化吸引力的提炼和再造,让好生态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促成了生态资源 的价值再挖掘,更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B. 文化吸引力的提炼和再造,让好生态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促成了生态资源的价 值再挖掘,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C. 文化吸引力的提炼和再造,让好生态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促成了生态资源的价 值再挖掘,更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D. 通过文化吸引力的提炼和再造,让好生态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促成了生态资源 的价值再挖掘,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答案】17. A 18. D 19. C - 19 -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 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根据 语境,此处修饰的是“各种旅游开发投资”,所以应用“纷至沓来”。拒之门外:把人挡在 门外,不让其进入,形容拒绝协商或共事。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根据语境分析, 此处拒绝的是“项目”,应填“拒之门外”。着力:尽力、用力。合力:共同用力。根据语 境,此处无“共同”之意,应填“着力”。涵养:滋润养育。涵盖:指包容、覆盖。根据搭 配对象“文化特质”,应填“涵养”。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通过分 析可知,A 项与前一句“优美生态造就了一个地方的潜力和底蕴”中“……造就了……”不 衔接,故应排除;B 项与前一句“优美生态造就了一个地方的潜力和底蕴”中“一个地方”位 置不对应,排除 B 项;根据后文语境,此句主语应是“优质文化”,C项错误。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者 会在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 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难度不大。 通过分析可知,原句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主语残缺:滥用介词,去掉“通过”;第二处 句式杂糅:“美好生活”应改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故选 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 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 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 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 - 20 - 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 组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全民抗疫时期,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等防护装备已成为防疫常识。但是,仍有一些人无 视防控疫情的要求,顽固地拒绝佩戴口罩。 请你从个人与社会角度写一段话,劝其佩戴口罩。要求情理并致,语句流畅,130 字以内。 【答案】答案示例: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断与飞沫的接触,降低被感染风险,是个人防护的需 要;同时是对他人的保护和尊重,还是对防疫工作最直接的支持,改善的是整个公共生活的 环境,反过来也能改变自己的生活。何况,在防控疫情的当下,出门戴口罩、接受防疫检查 也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语言表达的能力。要求写一段论述类文字。指根据题目提供的语言情境(或 者图画),对指定的语言单位进行论证说明。这种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要求 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条件和命题者创设的情景进行扩展。本题属于话题阐发型语段写作, 即给定一个话题中心,要求围绕这一话题进行阐释,使话题中心的意思更全面、完整。首先 从所给材料入手审清情景氛围:疫情期间,仍有一些人无视防控疫情的要求,顽固地拒绝佩 戴口罩。然后审清题干要求:从“个人与社会角度写一段话,劝其佩戴口罩”,话题的中心 为“劝民众佩戴口罩”,注意不得脱离主题。内容上应从佩戴口罩对于抗击疫情的必要性和 好处上进行构思,角度上按照先个人后社会的角度。个人角度,如:能有效阻断与飞沫的接 触,降低被感染风险,是个人防护的需要等;社会角度:可以改善的是整个公共生活的环境, 也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等。答题时注意要有明确的中心,语句要流畅。 21.阅读 2019 年 12 月 18 日发布的图表新闻,回答问题。 - 21 - (1)用一句话概括图表反映出来的主要信息。 (2)试从民生角度点评这一内容。要求体现图中内容,语言简洁准确。 【答案】答案示例:(1)我国增加肉类进口,其价格有回落,“双节”肉类食品供应有保障。 (2)我国将积极增加优质肉类进口,使市场猪肉价格回落,保障“双节”期间肉食品供应, 体现出我国重视民生建设,以人民利益为上,注重为人民群众谋幸福,让全国人民过上幸福 的生活。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压缩语段的能力。此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同时也考查学生读图(表)的能力,表达是重点,读图(表)是关键。本题为图表新闻题, 解题时要注意关注图片中的文字信息然后再根据关键信息进行语段压缩。图中的文字共有三 个板块:通过“我国将积极增加优质肉类进口,预计全年肉类进口量将超 600 万吨……”的 图片文字可知,我国增加了肉类进口;通过连续四周的猪肉价格对比可知,猪肉价格有所回 落;通过图表上端的文字可知,今年“双节”肉类食品供应有保障。最后把这些关键信息连 缀成一句话即可得出答案:我国增加肉类进口,其价格有回落,“双节”肉类食品供应有保 障。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拟写新闻评论的能力。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报道的内 容进行评论,要求观点鲜明,透过现象谈本质,语言要简洁准确。解答本题首先需要进行图 文转换,然后再按照新闻点评的要求从“民生角度”点评内容。该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为“我 国将积极增加优质肉类进口,使市场猪肉价格回落,保障‘双节’期间肉食品供应”,这些 举措的目的是满足民生需求,体现出我国非常重视民生建设,以人民利益为上,注重为人民 - 22 - 群众谋幸福,让全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来袭,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面对疫情,84 岁 的病毒研究专家钟南山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却第一时间乘坐高 铁冲往武汉防疫第一线,临危受命。还有无数的医学科研人员、医护工作者、防控医院的建 设者、公安干警、每天奔波巡查的基层干部以及奋战在防疫抗灾战场的其他人员都迎头而上, 他们被称为“最美逆行者”。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读了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呢?请就自己认识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要求:自 定立意,角度自选,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扛起责任,无悔青春 尊敬的钟南山爷爷: 您好! 我是今年的高考考生。高考前夕,疫情毫无征兆地爆发,新闻联播日日播报着新增确诊 人数,特效药尚未研制成功,此病传染性又极强,且恰逢春运,疾病像是长了翅膀一样飞往 全国。人心惶惶,大家都在祈祷着能渡过难关。您站出来,告诉大家不要害怕,提醒大家勿 要前往武汉,而八十四岁高龄的您,却坐在了前往武汉的餐车上。我想说,国士无双,您是 最美的逆行者,我们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 然而,这样的逆行却不是说说而已的。经历过非典的您一定知道,前往武汉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春节无法和家人团聚,意味着放弃休息时间,意味着最近距离地接触病毒,甚至可能 意味着一去不返。可是,您还是去了,为什么呢? 我知道的,因为您是医生,有着救天下苍生于水火的责任感。因为您穿上了一身白大褂, 便担起用生命去履行肩上的责任。您在成为一名医生时曾宣誓“我郑重地保证自己要奉献一 切为人类服务。我将要凭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病人的健康应为我的首要顾念。我将要 尽我的力量维护医业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几十年来,从未忘记。只要一息尚存,便绝 不辱使命。 我知道的,因为您不忍,您有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心。 看到躺在病床上孤独无助的孩子,那样不安,紧紧抓住医生的手,不确定地询问还能否活下 去。看到与亲人隔离后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呼吸困难,奄奄一息,夕阳下的影子那样孤寂。 - 23 - 您终究不忍,医生就职宣言中,您曾说“我对人类的生命,自受胎时起,即始终寄予最高的 尊敬……”您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那无数鲜活的生命。武汉,曾经多么繁荣的武汉, 如今成为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空城。空荡荡的街道、紧闭的商铺,以及隔窗的邻里交谈。武 汉就像一个生病的孩子,蜷缩在病毒的夹攻中。您终究是不忍,您说,祖国的可爱的孩子病 了,他哭着喊着需要我,我要去救他。 我知道的,因为您勇敢,有着正视困难的决心。罗斯福曾说:“我们所恐惧的只是恐惧 本身。”纵使前方是前所未见之强敌,纵使病毒的信息未知,纵使可能会死,那又如何?生命 是强悍的,是坚韧的,不是死亡可以打倒的! 作为 2020 届考生,我们已经成年。我们虽不能驰援武汉,但钟爷爷,十七年前的非典您 挺身而出,今年的疫情面前您再次出征,请您相信,以后的中国,由我们去扛!无论此后的 我们将身处何方,无论我们将从事何种职业,都永不忘记您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 任感,永不忘记您那重情重义的仁爱之心以及强敌面前无所畏惧的精神,这样的中国精神必 护佑我中华民族繁荣昌盛!薪火代代相承!而作为十八岁的青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我们一定会扛起责任,无悔青春!加油! 此致 敬礼 一个十八岁青年 2020 年 3 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査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 或提示语,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 材料看透、看全。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 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本作文题以当前的疫情为材料, 写出了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们和其他奋战在防疫抗灾战场的人员逆流而上,赶赴疫 区,不畏生死的伟大精神。这些“最美逆行者”为我们负重前行,给了我们岁月静好,但我 们应该对这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英雄心怀感恩,并以之为榜样。材料从这些角度引导学生思 考,要树立什么样的人生和价值观。其实,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困境的时候,有许许多多钟 南山"三军医护人员"督省市的医护人员式的逆行者,他们身上彰显着大爱,更是对国家、对 - 24 - 人生价值、对职业操守的生动诠释。所以可以谈“家国情怀”,谈“责任担当”,谈“爱与 奉献”等。 参考立意: (1)奉献是人生最崇高的美德 (2)困境是检验职业操守的试金石 (3)为祖国、为人民而战 (4)扛起肩上的责任,托举祖国的未来。 素材: (1)既然国家需要,那就要去这句话出目高龄的钟南山院士,17 年前非典战役里的英雄,一 年后即便是挤在餐车的一角,也要第一时间奔赴疫情的中心武汉。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这句 话是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 7 名医生,在他们的联名志愿申请书里,简单的一 句话,让很多人的服睛湿润了。“逆行者”无怨无悔踏上返多过年旅程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病理科医生昊小艳,得知医院发布医疗支援的号召后,第一时间下车返汉,成为一名“逆行 者”。 (2)为有力抵御病毒,国家层面不断出台政策,以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为共同抗灾提供方 便。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疫情防控补助资金 603.3 亿元;国家医保局 会同财政部,将此前针对确诊病人建立的综合保障政策覆盖范围,扩大到卫生健康委诊疗指 南明确的疑似病人,免除疑似病人个人负担;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称,决定将收费公路免收 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截止时间延长至 2 月 2 日 24 时;银保监会下发通知,受疫情影响暂无收 入人群可合理延后还房贷;国家电网决定,疫情防控期间居民用电欠费不停电…… (3)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 妻子,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托起信心与希望,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全国各地数不清的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 缨,挺身而出,愿意走上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一线,做最美逆行者。他们离 开温馨的家庭,离别家中的亲人,奋不顾身地前往一线。他们写下请战书,按下鲜红的手印, 义无反顾,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 结构分析: 本文以给钟南山爷爷写信的形式构思成文,开头简单介绍疫情,表达对钟南山院士的敬意。 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歌颂钟院士的精神品质,一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的责任感,二是“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心,三是勇敢、有着正视困难的决心。三部分 - 25 - 各自用钟院士的具体事例来佐证,避免空喊口号。最后落到材料要求上,表示要以钟院士的 精神为榜样,扛起责任,无悔青春。这样就回答了对于人生、职业、价值的看法。 【点晴】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 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京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 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 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