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三12月月考(2017-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三12月月考(2017-12)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12月份考语文试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自先秦到明清,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宗族、乡里和乡绅。宗族是由父系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组织,乡里是基于地缘关系而形成的组织,乡绅是指有官职或功名的地方士绅。这三者形成了古代不同时期的乡村社会秩序。乡贤是乡绅中的良绅,他们根植、立足于乡土社会,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影响、作用于乡土社会,上利国家,下益乡民。他们有些人通过读书获得功名,走出乡村,在外为官,但是在他们年老退休之后,选择了回乡养老。他们深受儒家礼仪教化的熏陶,一向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即便是退隐在野,也不忘教化乡里,热衷于地方公益事业,如设义田、修水利、办书院、赈灾民等等。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具有沟通地方政腐与社会的权利和便利,对于地方政腐的政策,亦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同时,他们又经常是宗族长,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这样一个阶层,在乡村社会实践着儒家“进亦忧,退亦忧”的理念,维系着乡村社会的秩序。‎ ‎ 从大体上说来,中国传统社会“皇权不下县”,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管理只到县一级。这就为乡村社会的自我管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使得乡贤对于乡村的治理成为可能。乡贤属于士阶层,其与乡村发生紧密联系当在宋代以后。先秦时期的士主要依附于贵族,如张仪、苏秦之辈,纵横捭阖,在诸国之间逞其舌辩之才;吴起、乐毅之属,学得兵法,志在建功立业,他们都很少与乡村基层发生关涉。秦代不重文教,焚书坑儒,压制读书人,士人虽多散落在民间,但甚至连道德教化的作用也谈不上。魏晋重门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读书人也多集中在世家大族。有些可以被当作乡贤的,其影响乡里也只限于道德教化方面。‎ ‎ 直到隋唐科举制度的实施,才开始打破门阀对士阶层的垄断。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逐渐增多,他们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最为典型的要数范仲淹,他晚年捐献积蓄,在家乡苏州购置良田千馀亩,设立义庄,在家族范围内进行慈善救助。为此,他还订立了义庄规矩,对米、绢、钱发放的对象、数量、方式、管理、监督等事项均作了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后来吕大钧的《吕氏乡约》更是对乡民修身、立业、齐家、交友等行为和婚丧嫁娶等社会性的活动作了规范性的要求。钱穆先生说,宋代有一种“自觉的精神”在“士大夫社会中逐渐萌茁”,这种自觉的精神,就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 ‎ 随着明代“一条鞭法”和清代“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作为乡村基层的里甲制度逐渐流行,国家将缴纳赋税的职能交给民间社会自行办理,由此形成了明清以来的基层社会自治化。而地方政府往往也因人力、财政上的困难,而难以有效地组织公共工程、福利机构和教育设施等,乡村的组织及公共产品的提供很大程度上依靠乡贤。清末民国,随着科举的废除,乡村的读书人通往上层社会的渠道被阻断,只好走向城市,乡贤大量流失,一向以乡贤为精神领袖的乡民在文化层面丧失了指引,乡村道德水平急剧下降,其留下的交化真空很快被外来文化尤其是外来宗教文化所填补,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乡村社会急剧凋敝,基层社会动荡不安。‎ ‎(摘自胡彬彬《古代乡贤与乡村治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宗族、乡里、乡绅作为从先秦到明清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形成了古代不同时期的社会秩序。‎ ‎ B.有官职或功名的地方士绅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立足乡土,利用自身的权利和便利,上利国家,下益乡民。‎ ‎ C.有些在外为官的乡贤,在年老退休返乡之后,施行乡民教化,积极参与地方事务,维护乡村社会的秩序。‎ ‎ D.乡贤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具有社会责任感,他们作为政府和基层民众之间的中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 A.大体上说,传统中国中央向地方派遣的官员到县级为止就不再有命官,这就为乡村的自我管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 B.乡贤作为士阶层,参与乡村管理的程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深,魏晋时期对乡里的影响仅限于道德教化,宋时成为乡村管理的主体。‎ ‎ C.隋唐时期,寒门子弟通过考试,有机会获得“士”的身份,参与国家政治和地方事务,这些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渐增。‎ D.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可以说是宋代士大夫“自觉的精神”的反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作为参与地方事务的乡贤典型,范仲淹对家乡事务的参与仅限于宗族内部;后来吕大均的《吕氏乡约》则超越了宗族的范畴。‎ ‎ B.明清以来,由于基层社会自治化程度提高,再加上地方政府人力、财力上的困难,乡贤在乡村治理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C.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可以说是传统乡贤流失的原因之一。科举制度废除之后,乡村读书人为了寻求发展的途径,只好走向城市。‎ D.随着乡贤的流失,乡民失去文化引领,乡村治理失效,乡村社会凋敝,基层社会动荡,以致乡村的文化空间被外来文化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深 情 徐建英 我出生的鄂南地区,山高林密,各类野兽世代扎驻在深山之中,紧挨山边的庄稼跟着常遭罪,各村成立的护农小组中,父亲年轻时候就是其中的一位铳手。《枪支管理法》实施后,父亲的那杆双管猎枪被公安机关列入收缴之列,到父亲重新持证换上单管猎枪时,山下的庄稼人开始一茬茬往城里卷,山上的野兽下山无食可觅,也很少再来作孽,而父亲此时的年岁也大了。‎ 庄稼少后,荒地多了,从前热闹的围猎随着护农小组成员一样相继老去。父亲平日里侍弄完屋檐外廊墙角的几丘菜地,余下来的时间,还是喜欢一个人拄着那支老式的单管猎枪上山转悠。只是年岁大后,从前健步杠在肩上的猎枪,如今经他拄在脚下,成了一支看起来很滑稽的拐棍。而他总是习惯说:“转转吧,习惯了咱湖村的山,转转也好。”特别是雪落的冬季,父亲每隔两日,必定在清早进山一趟。‎ 就是这样的一个冬季,父亲遇上了那个人。‎ 那个人,父亲时常在我们湖村周边碰到。笼着雾罩泊着小筏的湖边,袅袅升腾着炊烟的早晨,更多的时候,父亲会在密匝匝被夕阳涂得金灿灿的林子里遇到他,那些橡树,槲树,青杉,松柏什么的,平日里庄户人家司空见惯的树们,在那个人眼里像似镀过金的宝贝。有时他弓着腰,有时会曲膝半蹲着地,伴随着那个人手中的玩意儿“咔嚓”“咔嚓”的灯光闪过,有时还会哗啦啦一下跪在地下,样子庄严肃穆,像似要完成一件很重要的庆礼。再看那个人时,父亲就常常忍不着多瞅几眼,更多时会瞅他背上封得严严实实的洋玩意儿。‎ 那年冬季的雪很大,母亲的阻止没能如愿,反而加速了父亲进山的频率——隔日一趟转成了一日一趟。‎ 那天一大早父亲又拄他那杆老猎枪,鬼鬼祟祟地瞒着母亲从菜窖里拎出一条棉布小袋,踏着积雪穿过村口,走上了村后被雪落镶白过的南拢凹。那被大雪厚厚覆盖的山路上,一行脚印直向镶白的树林子,一股啸冷的雪风在父亲错愕的神情里吹动树条子上缀满的冰挂。‎ 顺着那行脚印,父亲很意外地在南拢凹岔路上碰到了那个人。他立在路边,像似在等着什么,背裹里封得严严实实的洋玩意儿缀上了一层薄雪。迎着父亲错愕的目光,他对着父亲笑笑算是招呼,然后跟在父亲身后,也上了山。‎ 父亲拄着猎枪的步子在前方停了下来,他紧了紧手中的棉布袋子,看着同时停下来的那个人,折返身向另一座山头走去。那个人在原地仅停了一下,也折转身子跟向父亲身后。‎ 父亲再次停下来,看着那个人,拄着的猎枪在雪地上不满地跺了跺,一动不动地立在雪地上望向那个人。那个人在父亲的目视下,后退了几步,复又走上前,父亲的猎枪再次在雪地上跺了跺,一动不动地望着他。那个人停在原地半晌,才背着包一步一回地绕向另一个山头。父亲站在雪地中,直见那个人在林子里只剩下一个小黑点时,才折转身向南拢凹的深山走去。‎ 父亲在晌午时拄着猎枪空着手走进家门,棉布袋中装着几粒不知名的树木坚果,他边拍打着肩上的残雪,边絮絮叨叨地唠着那个人的不是,唠那个人扰了他的好事。母亲见此很不满地在一旁接口:“就是没人惊扰你,你平素不也照样是空手回家的。”而父亲听罢,嘻嘻哈哈地笑了起。对此,我们再一次把父亲所有的举动归咎于他老小孩的心理在作梗。‎ 这件事不久我返城找到了新的工作,应新同事约,我陪他参加一个摄影大赛的颁奖会。‎ 在获奖作品展厅中的一角,一幅叫《深情》作品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雪地里半蹲半跪着一位老人,老人的模样慈眉善眼,在他的手伸前的地方,是一只灰色的野兔,看到老人,灰兔眼神像极了委曲的孩子,挣扎着向老人身边挪近,一旁的雪地上,一只棉布小口袋散在雪地上,几只鲜红的萝卜露出袋口在雪地中格外醒目。远处一棵枫树,被积雪压弯的树桠下,隐隐有支陈旧的单管猎枪在雪风中飘。‎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样子庄严肃穆,像似要完成一件很重要的庆礼”,写出了“那个人”认真严肃和敬业的精神。‎ B.父亲“加速了进山的频率”却依然打不到猎物,主要是因为他根本不想打猎物,而只是想重温昔日的生活。‎ C.小说中多次出现了雪、树林、风等环境描写,这既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生活背景,又渲染了气氛。‎ D.小说以第一人称为视角,由“我”来讲述故事,既让人感到可信与亲切,又起到了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5.分析画横线句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冬季,父亲遇上了那个人”在文中的作用。‎ ‎6.小说为什么以摄影大赛的一幅作品《深情》结尾?请结合全文,从艺术结构、情感表现、思想内容三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支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小题。‎ 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颍人。登进士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篡囚者,兑以便宜斩之,人服其略。张尧佐判河阳,兑言尧佐素无行能,不宜以戚里故用。改同知谏院。狄青宣抚广西,入内都知任守忠为副,兑言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非计。仁宗为罢守忠。太常新乐成,王拱辰以为十二钟磬一以黄钟为律,与古异,胡瑗及阮逸亦言声不能谐。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进侍御史知杂事,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转运使制禄与郡守殊,时有用弹劾夺节及老疾请郡者,一切得仍奉稍。兑言非所以劝沮,乃诏悉依所居官格。兑在言职十年,凡所论谏,不自表襮,故鲜传世。出知杭州,帝书“安民”二字以宠。徙越州,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南人谓自刘氏纳土后,独兑著清节。还知河阳,帝又宠以诗。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兑历守名郡,为政简严,老益精明。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六,谥曰庄。从弟先,起进士,知信州、南安军,抚楚州,历利、梓、江东、淮南转运使。所至治官如家,人目以俚语:在信为“错安头”,谓其无貌而有材也;在楚为“照天烛”,称其明也。积官至秘书监致仕。兄兑尚无恙,事之弥笃。闲居一纪卒,年八十三。子庭玉,年六十即弃官归养。人贤其家法云。‎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B.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C.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D.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戚,指关系较远的亲属,如妻族,“亲”指直系或与自己关系较近的亲属,“亲戚”泛指父母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人,如“悦亲戚之情话”。‎ B.节:用于代表君主出征、监察、办案、出使外国等重大事务,古代可指符节,是朝中大臣的一种凭证;又特指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即使节。‎ C.纪:古代记年的一种方式,木星绕地球一周约需十年,故古称十年为一纪,李商隐的《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一句中的“四纪”即为40年。‎ D.谥:有官谥和私谥,多为官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后妃等死后,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李兑谥号“庄”是对他的褒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兑明察于事,知人善任。处理案件十分果断,明辨是非;仁宗时就官员任职之事进谏,帮助朝廷选拔合适的官员。‎ B.李兑家风淳厚,受人称赞。他的堂弟在朝廷身居要职,年老时对他依旧恭敬;他的儿子恪守孝道,弃官回家供养他。‎ C.李兑为官敢谏,处世淡泊。在官吏俸禄不合官级时,他及时向皇帝进谏;为政简明严肃,年老精明,后来无意仕途。‎ D.李兑历任多职,备受荣宠。他任职期间,皇帝曾赐字赐诗;后来在便殿谒见皇帝时竭力求退,英宗还命他不要行拜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篡囚者,兑以便宜斩之,人服其略。‎ ‎(2)“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 ‎(二)古代诗歌阅读【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 思 ①‎ ‎【宋】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②,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③百尺楼。‎ ‎【注】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万火牛:指火牛阵。③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 ‎1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江湖浪迹一沙鸥”中的“沙鸥”这一意象和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的“天地一沙鸥”中的“沙鸥”特征相同。 ‎ B.诗歌的颔联写到“事大如天醉亦休”,可见诗人整天惦记国家大事,有时甚至借酒浇愁,以致有度日如年的感觉。【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C.“砧杵敲残深巷月”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将妇女的砧杵捣衣之声与月亮的残缺之形结合,表现了诗人落寞的心境。 ‎ D.诗歌的尾联,借陈元龙的典故,写出诗人内心的矛盾:闲居在家却又欲获高位而不得。‎ E.诗歌的颈联借助“砧杵”“残月”“梧桐落叶”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凄清冷寂的景象,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孤寂之情。‎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5.此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过着闲适生活但又不安的矛盾心情,试结合全诗做具体的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借助“         ,       ”展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对于美好事物寄希望于非人类力量的占卜文化。‎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贬谪之地的音乐“      ,         ”,和琵琶女高妙的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自己穿旧棉袍、破衣服处于锦衣玉食的同学间,却一点也不羡慕,“         ”,因此不觉得吃穿不如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在高考指挥棒下,一些语文教师只忙于对课文“条分缕析”,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目无全牛,妨碍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②庄子和陶渊明就是这么一类人物,他们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的简朴纯正,让多少渺小的人难以望其项背。‎ ‎③上世纪四十年代这位犹太艺术家长居上海,他的画作以卡通的形式大致再现当时这座城市繁华生活的吉光片羽,让人可以领略当时“东方巴黎”的风貌。‎ ‎④杨教授开发的这套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使我们工作效率大幅度地提高,真可谓如虎添翼。‎ ‎⑤画家、诗人联手打造的“扬州好人”画像配诗展在扬州文化馆展出,参观者不绝如缕。‎ ‎⑥华盛顿地方法院就白宫和国会因联邦检察官被解职一事而发生的争执召开听证会,白宫和国会各自派出代表对簿公堂。‎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本次参赛的微小说充满了正义、善良、正能量,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艺术地表达了人生思考,让读者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幸福的味道。‎ B.千百年来,苏州人民在享受者伍子胥、白居易等先贤名流造城、护城的成果时,一刻也没有忘记将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份千古家业传承和保护下去。‎ C.某省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且要通过招生考试政策拓宽足球人才成长渠道,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D.在技术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加速的时代,企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甚至不惜断腕求生。‎ ‎19.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国内的动画专业学生 ① 毕业两年后还在加中间画, ② 会被人看不起, ③ 他们的“人生规划”是毕业一年后就做原画师,两年后当导演,三年后做制片人,四年后就开公司,④ 公司规模要超过迪斯尼。⑤ ,在“动画强国”日本,一名优秀的中间画师的待遇丝毫不比导演差,60岁还在加中间画的大有人在,这样的人才在中国 ⑥ 会被视为“不思进取”。我国当下的动画专业高等教育现状令人担忧。‎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或许 因为 而且 但是 却 B. 一旦 那么 所以 并且 而 /‎ C. / 或许 所以 而且 而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D. 如果 就 因为 并且 然而 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如果真有价值,便不会被忽视。一张百圆纸币不管把它弄成什么样子,人们还是希望得到它,①___________________。当然,有些东西的价值并不在于这件东西的价值本身,也许它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但它有办法让人觉得它有价值,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②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同样是块土地,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③___________________,就找到了自己的最大价值。‎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糖果。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小男孩。‎ 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辗转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2.B3.D4.D ‎5.①打破了平铺直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为后面的摄影情节作铺垫。‎ ‎6.①在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照片《深情》结尾,出人意料,照应标题,安排巧妙;②在情感表现上,深情地呈现出猎人与猎物,由于爱而达成的一种和谐;‎ ‎③在思想内容上,把一个平凡的“狩猎”事件,上升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高度,深化了主题。‎ ‎7.A8.AE ‎9. 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对策: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①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②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 ‎10. B 11. C12. B ‎ 13. (1)审问齐州叛乱士兵,案件已定,有人想在夜间劫走囚犯,李兑就自行决断斩杀了囚犯,人们佩服他的胆略。‎ ‎(2) “投了井以后,又上吊,有这样的道理吗?一定是官吏受了贿赂教他的。”审问后确实如此。‎ ‎14. C E 15.虽然诗人赞美沙鸥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他要放眼远望,而又无楼可登。‎ ‎16.(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2)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3)以中有足乐者 (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7.A18.D19.D ‎20.①就是因为它有自身的价值 ②位置决定价值③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四、写作(60分)‎ ‎21. 材料分析:这则材料作文题不仅仅是一个很有寓意的故事,更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处可能遇到的尴尬。我们可用因果追溯法审题。小男孩辗转难眠,小女孩睡得很香,最直接的原因是小男孩怀疑小女孩跟他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而小女孩却相信自己换来了最好看的石头。这就可以引出“怀疑与信任”的话题,这是材料的最核心立意。追溯小男孩的怀疑,小女孩充满信任的原因,可发现小男孩的私心即“心计”以及小女孩的纯朴天真,由此可想到“心计与童真”‎ ‎。在交往中看似小男孩占了便宜,小女孩吃了亏,可实际结果却恰恰相反,这就可以引出“得到与失去”的话题。如果我们更进一步,就可以把复杂的人性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在现实中,物化的、功利的、竞争的社会环境已经使人的自然本性变形、扭曲。由此反思:面对这样残酷的社会环境,我们该如何救赎那个辗转难眠的孩子?我们该如何救赎自己?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自私自利,以至于恶被无限放大,使得人性的底线不断遭到践踏。“良知的叩问”已是当今社会完成自我救赎的最佳手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