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仿写学案
专题五 逻辑推断式仿写 ——逻辑思维,精准摹写 仿写题在全国卷中消失多年,在2017年复出。不过,它是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考生面前,不再强调仿写与修辞的结合,而是强调与逻辑推断的结合。从逻辑角度考语用,很具人性化色彩,比较贴合实际。有的考生不明白这种题型是把仿写与逻辑结合起来的特点,不明白推断问题出在哪儿,知道后去写又没有照顾到仿写的要求,导致答题思路不佳,答案不准。看来,尚需加深对这种新题型的认识,找到答题的精准路径。 1.(2017·全国卷Ⅰ)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 。 ③ 。 解析 文段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一定能很好适应社会需要”推断存在问题,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仿照①的方式把问题表述出来即可。 答案 (示例)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2.(2017·全国卷Ⅲ)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 。 ③ 。 解析 本题考查运用生活知识和经验推断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火灾的发生因素很多,燃放烟花爆竹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材料中的“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推断不当;另外,我们知道环境污染的因素也很多,燃放烟花爆竹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材料中的“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推断也不恰当。 答案 ①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就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②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考情考向体验 逻辑推断题是全国卷新增加的一种题型,旨在考查考生逻辑思维、理性表达能力和仿写能力。虽然题型较为新颖,是之前试卷中从未出现的,但是难度不大。预计未来高考,对于逻辑的考查将丰富考查内涵和形式,加大考查的难度。逻辑和语文学习关系确 实密切,我们有必要在语文学习中学一点逻辑。 突破一 “步骤”打败“纸老虎” 2017年三套全国卷均在第21题设题考查了“语言表达准确”这个考点。此题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的,要求对题中给出的各种结论(推断)进行评判,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判断错误、推理偏颇以及说法绝对等逻辑问题。很多考生被这个新题型唬住了,其实这只是一只“纸老虎”,只需两步就可搞定这个拦路虎。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有以下三种常见的形式: 1.归纳推理 从多个具体的现象中总结出一个一般的规律,是从个别到一般。它包括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两种。简单枚举法往往会犯以下逻辑错误:有些推断的前提本身是虚假或谬误的,有的遗漏了所涉其他对象而导致结论片面或偏颇,有的则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强加因果或颠倒因果的问题,等等。 例如:“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烟花爆竹,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这句话含有以下推理:①限制燃放就一定能避免发生火灾;②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推断的错误:①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很多,燃放烟花爆竹是诱因之一,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其他情况也会引发火灾,比如天干物燥、吸烟、气温过高导致汽车自燃,等等。②环境污染的原因也很多,不光是燃放烟花爆竹,工厂“三废”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等,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可见,在遗漏条件信息的情况下,所得结论很可能出现说法绝对的错误。 2.演绎推理 从一个一般的规律到个别的具体现象的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常用的演绎推理形式是“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 例如:金属是导体(大前提),铁是金属(小前提),所以铁会导电(结论)。演绎推理容易犯的错误有:偷换概念、前提错误、判断矛盾等。 3.类比推理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 例如:“杂志对于编辑相当于菠菜对于农民”,两者间都是“产品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类比推理的常见错误有:前提错误、属性错误等。 从2017年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来看,逻辑推理题所选材料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且比较贴合实际,设题时往往涉及以下复句关系。 1.条件关系 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常见的形式有三种: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条件关系复句常犯的错误有:三种条件关系混淆,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等等。 2.因果关系 一种事物或一些条件的存在导致另一种事物的产生,其中前者是因,后者为果。 因果关系常犯的错误有:原因和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等。 高考中在考查复句关系时往往有非常明显的标志词,如说法比较绝对的词语。大家要多多留心。 所谓“仿用句式”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实质上与修辞格“仿拟”近似。 2017年高考创新题型中出现的逻辑推断题与仿用句式结合起来考查。在此类题型中“仿用句式”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和例句完全不一样,对内容的理解则要结合语段的具体内容。 此类题目与常考的仿用句式有所不同,过去往往涉及句子结构、修辞等方面的因素。而2017年高考不再强调仿写与修辞的结合,而是强调与逻辑推断的结合,所以考查形式涉及仿写,内容方面更重在逻辑推理。 【例1】 (2017·全国卷Ⅱ)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 。 ③ 。 试题分析 (1) 全面分析材料具体内容 这则材料可以分为三部分:①通过对普洱市、九寨沟县等改名后知名度获得提高、经济发展较快的实例得出结论“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②介绍“我市”因为“名字不响亮”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情况;③材料认为只要“我市”更名就能够促进经济腾飞。 (2)重点把握句间逻辑关系 材料的第一部分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分析,是采用了归纳推理中的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因为“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的具体原因不止城市改名这一个,所以结论是武断的。第二部分“(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这个推断是强加了因果关系,因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不只名字不够响亮一个。第三部分“(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句子虽含有条件关系,但“更名”这个条件未必能够得出“经济腾飞”的结论。 (3)仿照例句精准拟写答案 根据题目对第一部分推论错误的解析,我们可以从分析材料逻辑关系的角度确定后面两个推断的错误,仿照例句精准拟写答案。 答案 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突破二 逻辑推断式仿写“题型” 此类题目在逻辑上可称为模态判断,此类判断断定事物情况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情况,例如,“气体受热必然膨胀”,“水可能结冰”。此类判断的基本特征是在命题中含有“必然”“可能”等模态词。 一般来说此类判断可分为: (1)必然判断:反映事物情况的必然性的判断,包括肯定必然判断和否定必然判断。 (2)可能判断:反映事物情况的可能性的判断,包括肯定可能判断和否定可能判断。 【例2】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当今社会,从小学到高中,择校热有增无减。高考之后,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被名校录取。因为只有名校毕业,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份好工作,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而有了较高的收入,就能满足自己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能获得充盈的人生幸福感。 ①不是只有名校毕业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② ③ 解析 此类题目就是在必然判断与可能判断上设置误区,本来是可能判断,却表述成必然判断。另外在句式的选择上要注意可能判断的用词如“不是……就”。 答案 ②不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能获得较高的收入 ③不是有了较高的收入就能满足自己的美好生活需要 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其步骤为: 被反驳论题A,假定A真,由A真引出推断:如果A那么B;非B,所以非A;那么A真不成立,即A假。 【例3】 (2017·浙江卷)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3分)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答: 解析 题干要求非常明确,即用归谬法仿照示例写一句话来反驳生活中的错误看法或观点。解答时需先假设生活中人们常提到的某一错误观点,然后依据此观点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即可。句式上采用“如果……那么……”的模式。 答案 (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充足理由律:在论证过程中,任何判断被确定为真时,必须有充足理由作为根据。充足理由律要求理由必须真实,理由与推断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理由必须充足。 判断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 (1)虚假理由,以虚假的判断或观点作为推理、论证的根据。 (2)理由与推断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论据与论题不相干:尽管理由是真实的,但与结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②论据不足:论据对论证论题是必要的,却不是充分的。③以人为据:仅仅以某人的言行为根据,对论点进行肯定或否定,不考虑其言行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以人为据”的特殊表现是“诉诸权威”,即不加分析地以权威人士的言论作为论证论点正确性的充分论据。④以相对为绝对:把一定时间、条件和意义下相对正确的判断当作任何时间、条件和意义下都绝对正确的判断,并以此为根据来论证某一判断的真实性。⑤诉诸感情:采用某些激动感情的手法,来代替对某个论点的证明或反驳。⑥诉诸无知:以自己的无知为根据,为某个论点论证。 【例4】 下面例句违反了充足理由律,罪犯诉诸感情,试图以情打动人,为自己开脱。请你运用充足理由律,为一个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说明理由,以说服老师。(3分) 例句:某犯罪嫌疑人辩称:“我文明守纪,家庭美满幸福,怎么会铤而走险犯罪呢?” 未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某学生为自己解释:“ ” 解析 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运用充足理由律为自己辩解的能力。充足理由律要求理由必须真实充足,理由与推断之间有必然联系。 答案 近几日身体不舒服,昨晚放学回家39度高烧,去医院看病后就卧床休息,所以未能按时完成作业,请老师见谅。 [即学 即练] 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获得工匠精神。 ② 。 ③ 。 解析 三个判断都是存在条件不够充分的问题,“具备工匠精神”“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也不是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中国品牌”的首要条件。 答案 ②企业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未必能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③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未必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 2.请根据归谬法的逻辑程序,写出乙最后反驳甲的语言。 甲说:“我家里有一面大鼓,每次敲鼓,鼓声能传到百里之外。” 乙说:“我家里有一头牛,它在长江的南面喝水,头能伸到长江的北面。” 甲摇头说:“哪里有这样的牛?” 乙回答说:“ ?”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运用归谬法的逻辑推断。先假设对方是对的,然后推出错误的 条件,从而反驳对方的错误。 答案 如果没有我家这头大牛,你家怎么能做得这样一面大鼓? 3.分析下面的推断是否有逻辑问题,并说明理由。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达到100 ℃时就会沸腾。所以在青藏高原地区,开水的温度也是100 ℃。 答: 解析 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运用充足理由律的能力。充足理由律要求理由必须真实充足,理由与推断之间有必然联系,如果没有必然联系,此推理就不成立。 答案 犯了“以相对为绝对”的错误。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气压低,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青藏高原上开水的温度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10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