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第13讲 文章内容概括技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一语文教案:第13讲 文章内容概括技巧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高一 辅导科目:语文 ‎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 题 第13讲 文章内容概括技巧 教学内容 ‎1、整体把握文章,弄清楚各段各部分的内容,确定概括的大方向。‎ ‎2、审清题目要求,确定了文本范围,从而确定概括的依据。‎ ‎3、灵活运用“抄、改、编”,准确表述所概括的内容。‎ 教法指导:本环节共两个步骤:一、通过四大名著的搞笑概括引出本次课内容的思考;二、组织学生分享交流预习作业,通过预习作业中具体阅读理解题的探讨与讲解,初步把握概括的方法。‎ 一、开心一笑 一句话概括四大名著~很好玩~ ‎ 最热门的答案 ‎《西游记》论西部开发——唐朝学者出国考察团调研报告 ‎《红楼梦》论大观园开发——美女公关公司内幕 ‎《水浒传》论梁山开发——108人旅游团的悲惨遭遇 ‎《三国演义》论中原开发——三大公司争夺开发内幕 最点题的答案 ‎《西游记》疯狂的猴子 ‎《红楼梦》疯狂的石头 ‎《水浒传》杀杀人,喝喝酒 ‎《三国演义》大哥,我们动手吧!‎ 最雷人的答案 ‎《西游记》驴友西域拓展训练的博客 ‎《红楼梦》败家子是怎样炼成的 ‎《水浒传》兄弟连 ‎《三国演义》是金子总会发光——记农村青年孔明 最江湖的答案 ‎《西游记》俺们天上有人 ‎《红楼梦》俺们朝廷有人 ‎《水浒传》俺们江湖有人 ‎《三国演义》俺们有的是人 最心寒的答案 ‎《西游记》神仙靠不住 ‎《红楼梦》亲戚靠不住 ‎《水浒传》老大靠不住 ‎《三国演义》战友靠不住 最让人想歪的答案 ‎《西游记》一个人类和三个动物的故事 ‎《红楼梦》一个男人和一群女人的故事 ‎《水浒传》一群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 ‎《三国演义》三个男人和乱世战争的故事 师:既是戏说,自然是博我们轻松一笑,不过,既然我们能够会心一笑,自然是明白笑点所在,以上玩笑话概括得虽然俗了点,不过倒也把该说的事情说清楚了,至于详细内容,(此处省略N字)哈哈~~~‎ 话又说回来,高考题目的归纳要点与概括题,虽然不是戏说,但其精髓和本质都是一样的,用最简短的话说得最全面,最清楚,要不咱们来看看?‎ 二、预习作业探讨与讲解 教法指导:本部分内容教师可以灵活使用自己擅长的教法,例如:回顾式、提问式、例题重现式、以教代学、优先回答等都可以。重点突出概括文章内容的几种方法,并结合给到的例题进行讲解巩固,同时也可以进行作文与阅读的联系启示。‎ 在高考语文卷中,考查概括能力的题目往往占现代文阅读命题的很大比例,这是因为概括能力是一个人语文思维素质的主要构成方面。概括,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凝练、准确的文字把至关重要的意思表达出来的。概括重点,即概括文章、段落、句子的主要内容。考概括,既考了认读理解能力,也考了分析、综合能力。‎ 这些题目或者要我们用文本中原有语句,或改造原句,或用自己的话,针对规定的某一角度,以简单明确的文字来表达全文的,或段落的,或一些句子的意思。概括重点主要有两种方式:提要和综述。‎ 要做好有关概括的题目,必须注重以下方面:‎ ‎(一)对文本要有整体的准确把握 对于与通篇材料相关的概括、整体把握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就是对局部的段、句相关的概括,也必须对全文有一个准确的、基本的理解,以保证感觉对头,概括的方向正确。不“懂”整篇,怎么能掌握局部的重点、要旨呢?‎ 上海高考卷中,有一题问“真假山”的意思,其本质是对两例“真假山”的归纳概括。相当多的考生答错,就是因为对第一段的内容缺乏整体的认知,根本没有读懂,“真山”、“假山”也就分不清了。‎ ‎(二)要找准要概括的材料 ‎ 有的题目、明确标示了对什么概括,概括什么;有的题目则不明确标示,考生要通过审题弄清楚要求概括什么,确定从哪里去概括,即找准概括的文本依据,就至关重要了。因为不是所有有关概括的题目都必须根据文本的全部内容的,大多题目只是针对某一个局部概括的,譬如概括某种作用、某些原因,倘若找错了答题的依据,怎么概括也正确不了。整体把握时对文章大致地解构一下,弄清楚各段各部分的内容和在全文 中的作用,便于寻找概括的依据所在,这种所谓的“门牌号”意识是很要紧的。‎ ‎(三)要善作抄、改、编 有了整体把握,就有概括的大方向;确定了文本范围,就有了概括的依据。接下来的事就是依照题目要求,进行概括表述了。‎ 首先,能直接采用原文的,就“就地取材”。这里有一个截取、选择的问题,选择的应是涵盖力强的、语意重的、语义明晰的。‎ 其次,原文不完全适用,要略加改作,这里有一个“加”、“减”法的问题,概括求简练,求明确。譬如,指代词不明确的,就要写明内容,这是加法;几个定语不必都用,只要选一个最具表现力的,这是减法。‎ 第三,要概括的意思文中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在文字材料所蕴涵的深层含义中,这就要求考生来“编”了。“编”者要透过语表,真正了解作者的为文意图与主张,这样才能“编”到点子上。‎ ‎(四)归纳概括的方法总结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法三:句子摘录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 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法五:重点突出法。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 ‎【典型例题】‎ 甲子谈鼠(节录)‎ 夏衍 ‎ ①我是庚子年出生的,肖鼠。今年又逢甲子,忽然想起写点应景文章,谈谈老鼠。‎ ‎②远古以来,我们中国人不论在文化上、在科学上,都对人类进步,做出过很多很大的贡献,但遗憾的是作为四害之首的老鼠,现在已经科学家证明,它的原生地是中国中部,而它的危害则已经遍及世界。 ‎ ‎③在我念大学的时候,老鼠的原产地是什么地方,在科学界已经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那时大部分动物学家都认为老鼠原产于墨西哥,但也有人认为原产地是中国,有些专家还认为欧洲之有老鼠,是成吉思汗西征时带到东北欧的。直到近年,由于我国考古发掘的进展,在安徽潜山发掘出了距今五千五百万年前的晓鼠和它的牙齿化石,接着,又在湖南衡东发现了距今五千万年的钟健鼠化石。经过我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学和哺乳类动物学专家的研究,证明了晓鼠是最接近鼠类祖先的动物,它的起源可能上溯到八千万年的白垩纪中期。这一判断现在已经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哺乳类动物学专家的承认,因此,老鼠这种害物原产于中国中部这种说法,似乎已经是难于推卸的了。 ‎ ‎④老鼠这东西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要举它的罪状,可能不止十条,其中最重大的,一是糟蹋庄稼,二是传染疾病。现今世界上鼠口远远超过人口,有些地方鼠口是人口的三倍乃至四倍。据1983年秋在安徽合肥召开的老鼠问题研究会的材料,据说地球上现有各种老鼠一百亿只,而每年被老鼠消耗的粮食为二千亿斤;至于传染疾病,一般人只想到鼠疫,而其实,鼠类会传染多种疾病,单讲斑疹伤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苏联和东欧,这种疾病就夺去了几百万人的生命。 ‎ ‎⑤人类是聪明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终于消灭了天花、霍乱,可是直到现在,尽管不断地发动灭鼠运动,而鼠口还在继续增加,这是什么原因?也许可以说,这和野火烧不尽的野草有相似之处。老鼠之所以难以消灭,它的厉害之点有二:一是生命力强,二是繁殖力强。前者是它能适应各种最恶劣的环境(甚至有人说,原子弹废墟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老鼠),和人类共处的,就是我们常见的家鼠,在田野的就是田鼠,它的牙齿特别锋利,不仅木竹建筑的房屋,连水泥墙壁它也能够打通。它聪明狡猾,古来有黠鼠之称,它不仅能挖洞,而且会积粮,我还看到过两只老鼠合作,偷走一个鸡蛋。老鼠生命力强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什么东 西都吃,从五谷、蔬菜、植物根块(土豆、白薯、甜菜……),到肉类、皮骨、甚至人类穿用的皮鞋、钮扣。生殖力强,那更是近于奇迹;一只母鼠出生后三个月就能受孕,每年可以怀胎十次,每胎可以生仔六七只以至二十只!‎ ‎⑥根据以上的特点,细菌学界泰斗真萨博士(Zinsser)在他的名著《老鼠·虱子和历史》中指出:在所有脊椎类动物的哺乳类动物中,只有老鼠和人类有特别相似的特点。一是食物方面,一般动物草食类和肉食类是分得很清楚的。牛羊、斑马、长颈鹿等等都是草食类,虎、豹、狮子都是肉食类(猫狗之类长期被人驯养的家畜除外),而老鼠则和人类一样,什么东西都吃,因此近年来非洲酷旱,象和其它草食动物大量饿死,而鼠类却照样繁衍,不受影响;二是生殖方面,一般动物,多数是每年发情一次,最多也不过两次,而老鼠则和人一样,每月都可发情,都可受孕。‎ ‎1、第①段中,“肖鼠”的“肖”是名词的活用,说说它的用法和意思。‎ ‎ ‎ 参考答案:1、“肖”是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肖鼠”的意思是以鼠为生肖。‎ ‎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2、引出话题。‎ ‎(解析)注意“引出话题”与“提出话题”、“引出论点”、“点明论点”的区别。‎ ‎3、请分别对第③、④、⑤、⑥段的内容进行概括。‎ 第③段: ‎ 第④段: ‎ 第⑤段: ‎ 第⑥段: ‎ 参考答案:‎ ‎3、第③段说明鼠的原产地是中国。‎ 第④段例举鼠的最重大的危害。‎ 第⑤段说明鼠难以消灭的原因。‎ 第⑥段说明鼠和人类有特别相似的特点。‎ ‎4、“老鼠这种害物原产于中国中部这种说法,似乎已经是难于推卸的了”,其原因是:‎ ‎ ① ‎ ‎② ‎ 参考答案:‎ ‎4、①安徽、湖南发现了晓鼠、钟健鼠的化石。‎ ‎②专家证明,晓鼠是最接近鼠类祖先的动物。‎ ‎(解析)不能长段照抄原文,要提炼其中最关键的语句。‎ ‎5、从文章看,老鼠生命力强,表现在□□□□□□□□□□□□□□□□□□□□□□□□□□□□□□。(不超过空格)‎ 参考答案:5、能适应恶劣环境,能挖洞,会积粮,能合作,什么东西都吃。‎ ‎(解析)概括既要完整,又必须限制在规定字数内。‎ ‎6、老鼠和人具有特别相似的特点,这是指:‎ ‎①□□□□□□ ②□□□□□□‎ 参考答案:6、①既食草又食肉(或:什么东西都吃) ②每月都可受孕。‎ ‎【谈谈对写作的启示】‎ 教法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竞赛的互动方式进行(以教代学、优先选择、问题抢答等),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表扬,题目也可根据学情考情做适当调整,重点检测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方法,准确、全面概括。‎ ‎《激流》总序 巴金 ‎①几年前我流了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②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个“搏斗”。我们生活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我认为他说得不错。‎ ‎③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④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一切造成了奔腾的一股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 ‎⑤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我也曾参加在这个“搏斗”里面。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有我的欢乐,也有我的痛苦。但是我并没有失去我的信仰:对于生活的信仰。我的生活还不会结束,我也不知道在前面还有什么东西等着我。然而我对于将来却也有一点概念。因为过去并不是一个沉默的哑子,它会告诉我们一些事情。‎ ‎⑥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我不是一个说教者,所以我不能够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来,但是读者自己可以在里面去找它。‎ ‎⑦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又有人说路是有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1、第1、2段作者先后引用托尔斯泰和罗曼·罗兰的话是为了表明□□□□□□□□□□。(10字以内)‎ 参考答案:1、我对生活认识的变化。‎ ‎(解析)这正是年轻的巴金的坦率,先写出这种“转变”,才有后文关于激流的认识。‎ ‎2、第2段中,“为的是来征服它”,“它”是指 。‎ 参考答案:2、生活。‎ ‎(解析)第5、7段中,都讲到“征服生活”。‎ ‎3、第3段中,“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从全文看,我主要看到的是□□□□□□□□□□□□□□□□□□□□□□□□□□□□□□。(30字,用文中原句)‎ 参考答案:3、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 ‎(解析)‎ 选择最具涵括力、表现力的语句来概括。类似的话作者写了三遍,可见作者看到的、要告诉读者的、《激流》中要写的,即在于此。‎ ‎4、第4段中,“向着唯一的海流去”,这“唯一的海”是比喻什么?“这唯一的海是什么,……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 参考答案:4、未来。 未来是怎样的,谁也不能明确地说出来。‎ ‎(解析)激流即生活,生活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作者说,不知道;又说,却也有一点概念。‎ ‎5、纵观全文,请概括出几条作者写《激流》的目的。‎ ‎ ‎ ‎ ‎ ‎ ‎ 参考答案:‎ ‎5、(1)展示过去十多年的生活:它会告诉我们一些事情。(2)让读者看到生活中有爱与恨、欢乐与受苦。(3)让读者通过作品自己去寻找生活之路。(4)表明我要在激流中搏斗、征服生活的信仰。‎ ‎(解析)作为“序”,文章旨在写出写《激流》的动机,故要从全文去概括。‎ ‎【谈谈对写作的启示】‎ 教法指导: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根据教案中的总结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抢答形式等。‎ 一、本节课学到了哪些概括的方法?‎ 段意合并法、要素串连法、句子摘录法、标题追溯法、重点突出法 二、谈谈你本次课阅读方法上的收获?‎ 教法指导:本环节包含预习下次课相关专题和复习本次课内容两部分,每节新课前教师对巩固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与讲解,预习作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讲解。‎ 一、巩固练习 论单纯二题 周国平 一 ‎①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容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②我相信,每一个精神上的伟人在本质上都是直接面对宇宙的。一方面,他知道自己只是宇宙的儿童,这种认识深藏于他的心灵的核心之中,从根本上使他的心灵永葆儿童的单纯。另一方面,他对宇宙的永恒本质充满精神渴望,在这种渴望的支配下,他本能地受一切精神事物所吸引,使他的心灵变得越来越丰富。‎ ‎③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④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 ‎ 二 ‎⑤人性的单纯来自自然。有两种人性的单纯,分别与两种自然相对应。第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与原始的物质性的自然相对应。儿童的生命刚从原始的自然中分离出来,未开化人仍生活在原始的自然之中,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原始的单纯。第二种是超越的单纯,与超越的精神性的自然相对应。一切精神上的伟人,包括伟大的圣徒、哲人、诗人,皆通过信仰、沉思或体验而与超越的自然有了一种沟通,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超越的单纯。‎ ‎⑥在两种自然之间,在人性的两种单纯之间,隔着社会和社会关系。社会的作用一方面使人脱离了原始的自然,另一方面又会阻止人走向超越的自然。所以,大多数人往往在失去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不能获得超越的单纯。‎ ‎⑦社会是一个使人性复杂化的领域。当然,没有人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而生活。但是。也没有人必须为了社会放弃自己的心灵生活。对于那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来说,节制社会交往和简化社会关系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越过社会的壁障而走向伟大的精神目标。‎ ‎1、作者对心的境界的最高赞语是:丰富的单纯。根据文中的阐述,“丰富”的意思是 ‎ ‎ ,“单纯”的意思是 ‎ ‎ 。‎ 参考答案:1、受一切精神事物所吸引,使情感、体验和思想越来越丰富。 始终以一个儿童的眼光与心态来认识世界。‎ ‎2、平庸的心灵是贫乏的复杂,复杂是指 ,贫乏是指 。‎ 参考答案:2、心灵里充满着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 心灵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 ‎(解析)原文清楚明白,照抄即可 ‎3、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请从上文对“丰富”与“复杂”的解释,写出你的结论,并讲讲理由。‎ ‎ ‎ ‎ ‎ 参考答案:‎ ‎3、没有,因为一个内心充满着利害计算的人(复杂)不可能使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越来越丰富。‎ ‎4、“人性的单纯来自自然”,这“自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与□□□□。‎ 参考答案:4、物质世界 精神世界 ‎5、文章结尾所说的“伟大的精神目标”就是 。‎ 参考答案:5、超越的单纯。‎ ‎【谈谈对写作的启示】‎ 二、预习思考 ‎ 1、下节课主题:《诗歌鉴赏——题材分类》‎ ‎ 2、预习作业:‎ ‎(1)写出你所熟知的诗歌题材类型,如山水田园诗等。(至少3种)‎ ‎ ‎ ‎ ‎ ‎(2)‎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 ‎ ‎ ‎ ‎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预习札记 预习分享主讲人:‎ 是否进行资料检索?是 否 是,检索渠道是,检索反馈 否,为什么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