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部) 新人教版
2019学年上学期实验部 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2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词之所以微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本来就是那些个诗人文士写给美丽的歌女去唱歌的歌词,没有想把我的思想怀抱理想志意都写到词里边去。他最初本来没有这种用心,没有这种想法。写美丽女子的爱情,就是写美丽女子的爱情。可是,奇妙的事情就是在这里发生的。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思想文化教养性格的种种不同的背景的,不管你是欣赏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无法避免,你就是你,你无论是解说,无论是创作,都带着自己的背景在其中了。微妙的事情发生在哪里呢?就是在这些个诗人文士,当他用游戏笔墨为了娱宾遣兴给歌女写歌词的时候,无法避免地把自己的性格思想,在不知不觉之中,隐意识的,自己完全都不知道的,流露表现在爱情的歌词中去了。这是很微妙的一件事情。而且,我们有一句俗话说,观人于揖让,不若观人于游戏。我们要观察一个人,看他揖让进退,他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表现得彬彬有礼——当然,因为那是要给大家看的。可是,当他游戏的时候,因为不用端着架子,不用装腔作态了,所以,不知不觉反而把他更真的自我表现出来了。词就是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就是说他本来没有要写自己理想志意的用心,只是给美丽的歌女,写一些漂亮的爱情的歌词。可是他不知不觉地就把他最深隐的本质,这不是拿腔作调说出来的什么伦理道德,而是他自己真正的感情人格的最基本的本质,无意之中,不注意之间就流露表现出来了。 词既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因此,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就为词的性质下了这样几句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这种文学体式是“要眇宜修”。“要眇宜修”出于《楚辞· 17 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是写湘水上的一个神灵具有一种要眇宜修的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楚辞》有王逸的注解《楚辞章句》,说“要眇”是“好貌”,是一种美好的样子。又说:“修,饰也。”修,是说这种美是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洪兴祖的《楚辞补注》说“要眇宜修”是形容娥皇的“容德之美”。关于湘君究竟是什么样的神仙,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简单的说,洪兴祖以为写的是娥皇,我们知道,娥皇、女英是舜的两个妻子,舜死了,娥皇女英泪滴洒在竹子上,成为斑竹;后来她们死了,成为湘水之神。这究竟是不是可靠,《楚辞》的湘君是不是娥皇,我们今天来不及考证,至少洪兴祖认为,“要眇宜修”所写的美好,是一种女子的魅力,而且是从内在到外在的容德之美。《楚辞·远游》上还有“神要眇以淫放”一句,洪兴祖注解说“要眇”是“精微貌”。把两处“要眇”出现的注解结合起来看,我们知道“要眇宜修”的美,是写一种女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细腻的最纤细幽微的,而且是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就是说词有这样一种美。 (摘编自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在初起时,并不承担言志功能,它仅仅只是一种诗人文士写给歌女的歌词,其主要为歌女的歌唱服务。 B.写词的诗人文士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文化教养个性等背景在写词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于其创作的歌词中。 C.人们平常所表现出的彬彬有礼其实是端架子,装腔作势的假象,缺乏挖掘个体身上最深隐本质的可能性。 D.最初的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文士身上最深隐的本质往往不是什么伦理道德,而是他们自己真正的感情人格。 2、下列关于“要眇宜修”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要眇宜修”出自于《楚辞·九歌·湘君》中的一句“美要眇兮宜修”,是对湘水上的神灵所具有的美态的形容。 B.王国维认为词具有“要眇宜修”的特点,所以其境界就无法与诗的境界媲美,王国维指出“诗之境阔”而“词之言长”。 C.在《楚辞章句》中,王逸注解“要眇”为“好貌”,“修”有“修饰”的意思,“要眇宜修”指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 D.洪兴祖认为“要眇宜修”和娥皇有关,这点虽然没有得到确认,但洪兴祖把“要眇宜修”与女性联系分析的理解有一定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7 A.词的微妙处在于诗人文士主观上并不想要把思想志意完全容纳进去,但客观上却无法避免地将其本质流露出来。 B.人在游戏中往往是不设防的,因此诗人文士用游戏笔墨为歌女写歌词的过程中,就不自觉地将自己性格思想表现出来。 C.王国维认为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和词各有特色,各有长短,各具特色。 D.娥皇女英的典故的可靠性不会影响人们对词的美感的诠释,词具有一种女性的美,具有最精致最细腻最纤细幽微的美。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苏东坡的秋天 武志强 对秋的感应是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的,文人的感应就是留下一些文字,直到骨骸与灵魂一起都漂泊了,天地间只留下一枝瘦笔,让后人来读。[] 古秋中最喜欢苏东坡的秋。酒不醉人人自醉,苏东坡的秋就散发着浓浓的酒味,一路走下来能把你醉倒。 秋天的天性要求人精神的皈依,苏东坡不止一次皈依了秋天。当他孤苦飘零到黄州时,作了《卜算子》一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写尽秋的凄清、冷寂,但在字里行间又有一股隐隐约约极细微的飘仙之气,我想苏东坡一定是饮了酒之后开始这月夜独往来的,千年之后依旧能嗅到他的酒仙之气,仿佛他不是用脚行走,而是孤鸿一样在飘。到底是深谙秋的人,也到底是酒中人,即便到心境死灭时也能散发出一股酒的芬芳,不要小看这点芬芳,正是它使苏东坡成为苏东坡,如果说是苏东坡写尽了秋,倒不如说是秋和酒拯救了苏东坡。 当你望着那湛蓝的秋空,眸子里不是盛满了渴望燃烧的酒液吗?沉寂的热情又一次被唤醒被点燃了。苏东坡把目光投向秋天,他又开始向往了。在他那篇脍炙人口、优美动人的《赤壁赋》中,一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就展示了他博大宽广的襟怀。前后判若两人,但秋的精神又一以贯之,如果不是万里清秋,苏东坡能写出这样的词句吗?能通过这样的抒发疗救他的精神危机吗?正是秋天养育、调息着苏东坡的情怀,为他提供了纵横驰骋、跌宕腾挪的天地舞台,正是与秋天的遭遇才使他的酒气仙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才竖立了一个完整的苏东坡雕像。 17 秋天的个性就是苏东坡的个性,秋天不能缺酒,有酒的苏东坡不能缺秋。中秋之夜的苏东坡欢饮达旦后,作了一首《水调歌头》,或泪流满面,默立无语,秋天都接纳了,并把它仅有的余温给予我们,送我们上路。苏东坡就这样上路了,至今都向我们展示着一条明净的人生之路。 繁华喧嚣所给人的多是过眼烟云,而一些真正沉埋在心底的东西并不怕冷寂,它在等待勃发,就像一棵生了根的树定能将枝叶烘托出来。有成熟就有失落,有大的成熟就有大的失落,不怕失落,怕的是失落之后不再振作、奋起,不再否定、超载。这就是苏东坡给我们的启迪,也就是秋天给我们的启迪。 秋天其实就是一坛酒,苏东坡已品过这坛酒了,也该我们今人品一品了,我们应该比苏东坡品得更好。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酒后,苏东坡笔下的秋散发着浓浓的酒味,因此让作者最喜欢苏东坡的秋。 B.中秋之夜的苏东坡欢饮达旦之后,作的《水调歌头》使作者泪流满面、默立无语。 C.文中引用苏东坡的诗词,既能印证苏东坡与秋之间的密切关系,突出文章的中心;又能增加作品的文学情趣,使文章具有文采。 D.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问等手法,淋漓酣畅地抒发了对苏东坡的喜爱、赞赏之情。 5.文中说“秋天的天性要求人精神的皈依,苏东坡不止一次皈依了秋天”,试结合文章内容回答,苏东坡是怎样皈依秋天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认为“秋天其实就是一坛酒,苏东坡已品过这坛酒了,也该我们今人品一品了”,那么,我们还能从秋天中品出什么?试联系实际加以探究。(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李充嗣,字士修,内江人。给事中蕃孙也。登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初,授户部主事。以从父临安为郎中,改刑部。坐累,谪岳州通判。久之,移随州知州,擢陕西佥事,历云南按察使。 17 正德九年,举治行卓异,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逾月,资遣还乡。初,镇守中官廖堂党于刘瑾,假进贡名,要求百端,继者以为常。充嗣言:“近中官进贡,有古铜器、窑变盆、黄鹰、角鹰、锦鸡、走狗诸物,皆借名科敛。外又有拜见银、须知银及侵扣驿传快手月钱、河夫歇役之属,无虑①十余事,苛派动数十万。其左右用事者,又私于境内抑买杂物,擅榷商贾货利。乞严行禁绝。”诏但禁下人科取而已。 十二年移抚应天诸府。宁王宸濠反,充嗣谓尚书乔宇曰:“都城守御属于公,畿辅则充嗣任之。”乃自将精兵万人,西屯采石。遣使入安庆城中,令指挥杨锐等坚守。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诒贼。贼果疑惧。事定,兵部及巡按御史胡洁言其功。时已就进户部右侍郎,乃赐敕嘉劳。有建议修苏、松水利者,进充嗣工部尚书兼领水利事。未几,世宗嗣位,遣工部郎林文霈、颜如翙佐之。开白茅港,疏吴淞江,六阅月而讫工。语详《河渠志》。 嘉靖元年论平宸濠功,加太子少保。苏、松白粮输内府。正德时骤增内使五千人,粮亦加十三万石。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寻改南京兵部尚书。七年致仕,卒。诏赠太子太保,谥康和。[来网]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九) 【注】①无虑:大约,总共。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段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B.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C.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D.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庶吉士,官名,是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位皇帝讲解经籍等职责,为明朝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17 B.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意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叔。 C.敕,即敕命、敕喻,本是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明清时期,敕的范围扩大,也可泛指官府发布的文书。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六部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其中户部掌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事。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李充嗣政绩卓著,深受倚重。李充嗣为官一方,因政绩显著被举荐并多次被提拔;又因为平定朱宸濠有功,得到朝廷嘉许慰劳,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B.李充嗣直言敢谏,不阿从权贵。刘瑾的党羽假借进贡的名义向地方百般索求,李充嗣直陈其弊端,但朝廷只是下诏禁止宦官手下的人征收索取的行为。 C.李充嗣勇救国难,竭尽臣责。宁王朱宸濠谋反,李充嗣亲率军队,抵御叛军,并巧用计谋使叛军疑惧,为最终平定叛乱立下大功。[. D.李充嗣督治水利,卓有成效。兴修苏州、松江水利时,李充嗣开掘白茅港,疏浚吴淞江,仅用六个月就顺利完工,并写下《河渠志》加以纪录。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 (2)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诒贼。 (二) 古代诗词阅读(28分)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① [唐]薛稷 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 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 西登咸阳②途,日暮忧思多。 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③ 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 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几何? [注] ①“京”指长安。“陕西十里” 17 ,即河南陕县以西十里的长亭,供行役者途中暂息。此诗是诗人从陕县西回京时作。②咸阳:都城长安。③傅岩、首山是诗人家乡山西的两座山。傅岩,相传为商朝奴隶傅说筑土墙之处,后傅说被商王武丁重用,国政大治。首阳山,据《史记》记载:周初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作《采薇歌》,最终饿死在首阳山。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开头四句,写自己奔波在外,眺望家乡,表现的是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一个“望”字,活画出诗人引颈翘首,深情注目故土的情景,触发出无穷的乡思。 B.中间四句,借家乡名山的典故,写已无傅岩、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表达了对古人的追念与仰慕,也流露出对当今朝廷的不满。 C.诗人先从思乡写起,到“西登”二句时,突然作一顿挫,这样,既使乡情显得强烈,又为下文表现从乡情生发开去的复杂思想,做了铺垫。 D.这首诗的最后,作者想到自己已多年客游在外,时间轮回般地不断前进,一生还能有多长的时间呢?表达了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感叹。 E.“驱车”四句,纯是散行,在气势流转中,极为自然地抒发思乡情怀;而“傅岩”四句,却是工丽的对偶,使语言显得十分精美,在轻松自然中,传达了不易言喻的隐衷。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西江月 阻风三峰①下 [宋]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②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 ①三峰:即黄陵山。词人因改官被调离湖南,途经洞庭湖畔黄陵山时遇风受阻,泊舟山下,而作此词。②风回:指风向转为顺风。③准拟:一定能。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此二句纯属写景,而词人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借景抒情。 B.“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两句写舟泛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不必细数。两个对偶句用“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构成美丽景致。 C.“波神”二句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下的美景,放起鱼鳞般的波纹。这两句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 D.“水晶宫”一句,照应“波神”,眼前似乎是水府鱼宫伴着秋风,轻打着木船,发出阵阵声响,就像是水族们演奏的《霓裳羽衣曲》,美妙动听。 E.结尾写词人登上岳阳楼欣赏洞庭湖的美景。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他潜意识里仍受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所驱动,希望有朝一日能一展抱负,建立功业。 17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溪 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 ①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②榜: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船。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首联写诗人认为他长久地为在朝中做官所累,幸亏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可以让他过上闲适的生活,体现了他随遇而安的乐观心态。 B.颔联写诗人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闲依”表现作者的闲散之态,“偶似”是故作放旷之语,自我安慰。 C.颈联写诗人清晨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不劳动的时候,就荡起小船,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再次表明诗人对被贬感到庆幸,很喜欢这种安逸生活。 D.尾联写诗人常常在自然的怀抱中独来独往,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这闲适潇洒的生活,让诗人仿佛对自己的不幸遭贬无所萦怀,心胸旷达开朗。 E.这首诗描写他被贬官到永州后,在溪边筑室而居,过着悠闲的生活。全诗清丽简练,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4.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 [元]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14.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夫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B.小令中的渔夫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以在秋江上自在来去,与心地单纯的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的洁净美好。 C.“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夫,因为渔夫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 D.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质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为狂放不羁的渔夫形象。 E.“点秋江白鹭沙鸥”用“秋”修饰“江” 17 ,既点明了季节是秋季,也写出了江面上点点鸥鹭飞翔的凄凉肃杀的景色。 15.有人认为,“钓叟”是小令作者白朴用以自比的形象,这和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样的。请问:我们可以从“钓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两作者怎样的相同情怀与不同情怀?(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对人生失意和深沉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___ ,____ 。 (4)李煜的《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语言文字运用(24分 选择每题2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①一个国家,如果风调雨顺,文恬武嬉,百姓自然能够安居乐业,社会自然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②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放的“易中天品三国”一直备受关注。易老说得好:大雅在某种意义上一定是大俗,大俗才能大雅,雅俗共赏才是好作品的最高境界。 ③肝胆相照,奋斗于临床一线;传道授业,俯身甘为人梯。这或许便是郑树森院士从医几十年的一个缩影。在他紧握的手术刀下,更多生命奇迹必将诞生。 ④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场面,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⑤微信、二维码、云报纸以及便捷性手持移动终端大众传播功能的拓展,集中指向移动互联时代,将新时代下两会中的“随时、随地、随意”的精髓表现得惟妙惟肖。 ⑥克里斯托弗·诺兰是同时代的许多导演不可望其项背的优秀电影人。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②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17 A.广州亚运会期间,“越秀山”、“白云山”、“罗浮山”、“西湖风景区”、“锦绣中华”、“世界之窗”等无不以其迷人的风姿和厚重的文化承载为中外游客所倾倒。 B.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C.通过完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体系,既可以提高全社会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度,也可以尽可能避免或降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公共风险。 D.市井百姓的生活实实在在。他们的欲求原本就简单,只是盼望着生活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然而,这看似简单、实则难得的进步,离不开中国稳扎稳打的“内功修炼”。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在天上播种的方式和地面不同,地面上 ① 是先播种后浇水, ② 由于我们带入太空的白色单元格是硬质材料, ③ 吸水软化后,种子 ④ 能放进去, ⑤ 我们是先浇水后播种。播种完后,我们会在装置里铺上一层保鲜膜, ⑥ 和种庄稼的地膜一样。它的作用是保护植物,防止水分流失。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通常 / 只要 就 因此 也 B 通常 但 只有 才 因此 也 C 一般 但 只有[] 才 所以 就 D[] 一般 / 只要 就 所以 就 20.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①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既想报北京大学,又想报清华大学,总是见异思迁,半天拿不定主意。 ②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③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下,用人单位“底气十足”,节日加班不加薪,职工则“识时务”,保饭碗。这种典型的有法不依得现象,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长此以往势必愈演愈烈,尾大不掉。 ④你这只是管见所及,怎么能代表大家的意见呢? ⑤在“井喷”事故的善后处理中,孤儿都得到了一笔抚恤金。只要计划支出,细水长流,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是不成问题的。 ⑥朱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7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2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 A. 大多数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容易导致心理产生一系列问题,而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此时,便显得尤为重要。 B. 超微颗粒污染物已被确定是一种健康风险,它能够引发诸如哮喘、心脏病、肺癌等疾病,还会侵害大脑,加速认知老化,甚至可能增加痴呆症的患病几率。 C. 英国媒体报道称,将来无论哪一种癌症患者,都可以得到符合个体特点的预约免疫治疗法,这种新疗法可以让患者的免疫系统主动出击,杀灭每一个癌细胞。[学。科。] D. 国家建设领导小组启动《中国制造2025》的11个配套实施方案,旨在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2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分) ( ) A.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2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意境与意象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都是作家根据抒情传意的需要而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出来的,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因而 ,即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观,即 。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描绘大量的景象、物象、事象乃至于人物形象,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作家的目的 ,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情感,是作家的心灵。 24.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马云说:“如果你到35岁还很穷,那你只能怪你自己!”他在演讲时分享成功的秘诀:面对新事物,要看得见机会、看得起机会;充分理解新事物;快速决定,抢先行动。因此,我们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 ①看得起新事物,不一定能实现梦想。 ② 17 ③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前,放眼各新闻网站与社交平台,“痛感新闻”无处不在。 31岁的富士康员工在结束手机装配线的夜班工作后跳楼自杀;32岁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的18岁女生徐玉玉,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9 900元学费后心脏骤停离世…… 有人说,这些新闻,会让我们失去对社会的信任,无益于正能量的传播;也有人说,正是这些新闻,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有人说,社会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应该冷静面对才是。 面对“痛感新闻”,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7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根据文章内容作判断和分析,并得出结论,这是阅读能力强的重要标志。C选项中的“人们平常表现出的彬彬有礼其实是端架子一个公开的场合,装腔作势的假象”和原文中 “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这一信息是存在出入的。通过对原文信息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选项有意模糊了其范围和程度,从而存在错误。) 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理解文章含义、辨别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B选项中的因果逻辑关系是存在问题的。王国维的评价中并没有指出,词“要眇宜修”的特点对其境界的限制。只是客观地表述诗和词的不同特点。) 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整合能力,能力层析为C级。选项常常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是外延过大,判断过宽。本题中的A选项中就出现了的情况,“诗人文士主观上并不想要把思想志意完全容纳进去”意思是诗人文士仍然是希望把思想志意部分地融入,这一判断显然存在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解析:选C A项,曲解文意。原文为“酒不醉人人自醉,苏东坡的秋就散发着浓浓的酒味,一路走下来能把你醉倒”。这里是以酒作喻,说明苏东坡写秋的文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B项,原文是“苏东坡欢饮达旦后,作了一首《水调歌头》,或泪流满面,默立无语”,选项却混淆关系,说成“作的《水调歌头》使作者泪流满面、默立无语” 。D项,文章中没有运用排比手法。 5、答案:①凭借凄清、冷寂的秋景来表现他的飘仙之气。②通过“万里清秋”来展示他宽广博大的胸襟。③依托中秋月来表现他笑看过眼烟云的豪迈洒脱的情怀。 6、 答案:①秋的天空是辽阔的,天是湛蓝的,它启迪我们,要有开阔的心胸,要有包容一切的情怀。②秋是收获的季节,它启示我们,要心怀感激珍惜拥有,脚踏实地把握现在。③秋凄清、冷寂,但又成熟、丰盈,这如同人生一样,有坎坷也有机遇,它启示我们,要乐观地对待眼前的困难,通过努力成就人生的辉煌。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7.B 【解析】根据划线句上文的语境,应是针对“正德时骤增内使五千人,粮亦加十三万石”的问题,皇帝采纳了李充嗣的进言加以解决,故而应是“帝用充嗣言”而非“帝用充嗣”;“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为“请”的宾语,为一整体,故不能断开;“监以科道官”为介宾短语后置句,意为“用科道官监督”,故应在此处断开;“内臣苛索”为“毋纵” 17 的宾语,故中间不应断开;“俱从之”的主语为“帝”,故此处应断句为“帝俱从之”。 8.C 【解析】“也可泛指官署发布的文书”错。 9.D 【解析】“并写下《河渠志》加以记录”错,《河渠志》并非李充嗣所写,文中“语详《河渠志》”意为“记载详见《河渠志》”。 10.(1)年成大灾,李充嗣请求拨发库银,运来粮食赈济灾民,当时流亡的百姓多聚集在开封,他命人煮粥给他们吃。(关键点“大馑”“帑金”“振”“糜”各1分,句意1分) (2)在辖区内传令,扬言京军和边防部队十万人很快赶到,催促供给粮饷,来欺骗反贼。(关键点“传檄”“旦夕至”“趣”“诒”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李充嗣,字士修,是内江人。是给事中李蕃的孙子。考中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初年,被授予户部主事。因叔父李临安是户部郎中,改任刑部。受牵连定罪,被贬为岳州通判。很久后,又改任随州知州,提升为陕西佥事,历任云南按察使。 正德九年,因政绩显著被举荐,多次升迁至右副都御史,并任河南巡抚。年成大灾。李充嗣请求拨发库银运来粮食赈济灾民,当时流亡的百姓多聚集在开封,他命人煮粥给他们吃。过了一个月,又给钱遣送他们还乡。当初,镇守宦官廖堂与刘瑾结党,假借进贡的名义,百般索求,接任者以此为常事。李充嗣説:“近来宦官进贡,有古铜器、窑变盆、黄鹰、角鹰、锦鷄、猎狗等物,都是借名征收。另外又有拜见银、须知银以及侵占克扣驿站差役月钱、河工歇工钱之类,大约有十多种,苛酷摊派动辄几十万。他们左右办事的人,又私自在境内贱买东西,擅自征收商人税利。请求严行禁止。”朝廷下诏只是禁止宦官手下的人征收索取罢了。 正德十二年改任应天各府巡抚。宁王朱宸濠造反,李充嗣对尚书乔宇説:“都城的守卫防御交给您,京城附近地区(的防卫)则由我来承担。”于是亲自率领精兵一万人,向西驻扎在采石矶。派人进入安庆城中,命令指挥杨鋭等固守。在辖区内传令,扬言京军和边防部队十万人很快赶到,催促供给粮饷,来欺骗反贼。反贼果真疑虑畏惧。反叛平定后,兵部及巡按御史胡洁上报他的功劳。当时他已进升户部右侍郎,于是赐予诏书嘉许慰劳。有人建议兴修苏、松水利,朝廷进升李充嗣工部尚书并兼管水利事务。不久,世宗继位,派工部侍郎林文霈、顔如瓌协助他。开掘白茅港,疏浚吴淞江,经过六个月后完工。记载详见《河渠志》。 17 嘉靖元年,论列平定朱宸濠的功劳,加封太子少保。苏、松两地的粮食输送到内府。正德时迅速增加内使五千人,粮食也增加十三万石。皇帝采纳了李充嗣的进言,减少到原来的数额。又请求在常规赋税外完全免除每年为采办而征收的多余数额,由内府征收,用科道官监督,不要放纵内臣苛酷地勒索。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不久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嘉靖七年退休,去世。朝廷下诏追赠太子太保,謚号康和。 (二)诗歌鉴赏 11.解析:选AC B项,“对当今朝廷的不满”有误,应为“对当今政治的隐忧”,因为傅说、伯夷、叔齐代表了政治清明;D项,“须及时行乐”于诗无据;E项,“轻松自然”不正确,应为“深沉婉曲”。 12.解析:选AE A项,“借景抒情”错误,应是“景中有情(寓情于景)”。E项,从“准拟”二字上可看出,尾句写的是设想登岳阳楼赏景,这里错为已登上岳阳楼赏景。 13.解析:选BD A项,“体现了他随遇而安的乐观心态”错误,首联是正话反说,将不幸之事说成是幸事,表达了诗人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C项,“很喜欢”错误,应是“假装很喜欢”。E项,“过着悠闲的生活”错,诗人是被贬而无奈闲居,并非真心悠闲地隐居。 14.解析:选AB C项,“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错,准确理解应是:渔夫虽然不识字,但他自在美好的生活足以让人间的万户侯羡慕。D项,“行为狂放不羁”错,这里只能说成是“行动无拘无束”。E项,“凄凉肃杀的景色”错,结合小令意境理解,应该是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美妙的情景。 15.答案:相同情怀——远离世事(远离纷扰、远离尘嚣、不满于现实),崇尚自然(钟情自然、寄情山水)。 不同情怀——白朴有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于淡泊宁静,崇尚逍遥自在生活的情怀;柳宗元虽孤寂郁愤,但却仍有着清高而孤傲的情怀。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B解析:文恬武嬉:恬,安闲;嬉,玩乐。文官安闲自得,武官游荡玩乐。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吃喝玩乐,不关心国事。属于褒贬误用。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此处使用正确。肝胆相照:指以真心相见。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极尽忠诚。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夷:平常)。此处使用正确。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此处应改为“淋漓尽致”。项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形式。此处使用正确。 17 18.D解析: A项,主客体颠倒,应改为“令中外游客为之倾倒”。 B项,定语语序不当,“最伟大的”应该放在“人类建筑史上的”之后。C项滥用介词“通过”,导致主语缺失。 1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二处讲与前面的不同,故使用转折词“但”。第三处和第四处构成必要条件关系,第五处与第二处的“由于”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所以”。依据这样的方式分析即可。 20.A【解析】试题分析:见异思迁: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对象错配。耿耿于怀:不能忘怀,牵萦于心。尾大不掉: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不和语境。管见所及: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谦敬失当。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21.C【解析】试题分析:A项,偷换主语。在“容易导致心理产生一系列问题”处,偷换了主语。B项,主宾搭配不当。主语“超微颗粒污染物”和宾语“健康风险”不搭配,应在主语前加“吸入”。D项,表意重复。“旨在为了 ”语意重复,去掉“为了”。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A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22.答案:C 23. (1). (都)是主客观的统一 (2). 更注重作家的主观情感 (3). 不是为了描绘它们本身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第一个空,根据后文的文意可以填“是主客观的统一”。 24.示例:[] 17 野心宏大,未来不一定很宽广。 抓住先机立即行动,不一定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 四、写作 25.[材料解读] 材料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二段,主要列举了相关的“痛感新闻”:富士康员工因为不堪工作负荷跳楼自杀,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因为患癌症被辞退后不治身亡,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的18岁女大学生在学费被骗走后心脏骤停离开人世……第二部分是第三段,主要介绍人们对这些“痛感新闻”的看法,有三类:“痛感新闻”会让我们对社会失去信任,“痛感新闻”让我们对这个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要冷静面对“痛感新闻”。审题立意时,要注重分析三则“痛感新闻”体现的人生、社会意义,然后结合相关的看法发表自己的意见。 [作文立意] ①“痛感新闻”无益于正能量的传播;②“痛感新闻”让我们对社会的认识更为深刻、立体;③我们应该冷静面对“痛感新闻”;等等。 1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