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非凡吉创联盟2020届高三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非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代表鲁迅对《史记》的总体评价,也是最高评价。这两句话分别指其史学地位和文学价值,自是非常允当。然而,两者关系究竟怎样?在我看来,《史记》之所以成为“史家之绝唱”,就因为它是“无韵之《离骚》”,即因为它的文学性,也即因为它对人的关注、对人性的透视。 众所周知,史学以“事”为研究对象,文学以“人”为描绘中心,各有侧重。然而,历史上所有的“事”又都是“人”做的,无一例外。所以,必须把“人”写透彻,才能把“事”说清楚,这才应该是优秀的史学著作所追求的境界。而把这一境界提升为一种自觉追求的史学家,就正是司马迁。 考察先秦史著,《春秋》《左传》为编年体,《国语》《战国策》为国别体,尽管有一些写人写得不错的篇章,但它们在总体上却都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的记录,都没有注重突出历史事件中的人。而到了《史记》,史著的面貌才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本纪”、“世家”、“列传”皆是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结构而成,因而被称为“纪传体”。这一伟大的首创非司马迁莫属。 《史记》的贡献不仅表现在体例上,更表现在细部述说上。深入到每篇传记内部,我们会清楚地看到,人物的性格、禀赋往往是司马迁用笔的着力之点、精彩之处。例如《商君列传》,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荐商鞅,魏惠王当时没有表态,公叔痤就说:“鞅有奇才——大王若不想任用他,就该把他杀掉,千万不要让他为别国所用!”过后,公叔痤又把谈话内容告诉了商鞅,并劝其离开。商鞅只是一笑,说:“既然大王没有听信您的话来任用我,又怎么可能听信您的话来杀害我呢?”后来的事实证明商鞅的判断是准确的。又如《张仪列传》的开篇,写张仪学成纵横之术后去楚国游说,结果被疑为小偷遭到痛打。妻子说:“要不是因为你读书游说,怎么能受到这般侮辱?”张仪却问妻子:“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笑了,说:“当然。”张仪也笑了:“只要我还有这条舌头,足矣!足矣!”几句对话,就把张仪作为纵横家加亡命徒的嘴脸勾勒得跃然纸上。 类似上述的一些生活细节,本来都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司马迁却看得很重,这说明他关注历史自有不同于别人的侧重点。现在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就常常在于细节,不过不是无关紧要的细节,而是性格细节,这也是《史记》高出于“二十四史”中其他史著的地方之一。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从某种意义说,性格也决定历史。司马迁的《史记》就告诉我们:历史都是性格史。 (摘编自张达《<史记>中的性格细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是缘于它的文学价值高于史学地位。 B.司马迁的《史记》把人而非事作为中心,是因为历史的“事”都是“人”做的。 C.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先河,让史著的面貌发生了迥于以往的巨大变化。 D.《史记》的伟大贡献不在于对体例的创新,而是表现在对于细节的刻画描述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说明司马迁作品中注重对人物性格细节的刻画。 B.文章引用鲁迅的评价,来佐证《史记》文学价值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展开论述。 C.文章通过对《史记》重视人物性格细节的论述,提出了历史都是性格史的论断。 D.本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多处运用了对比论证,使论点更加鲜明,论证更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史学与文学的叙写对象各有侧重,但都重视对人的关注和对人性的透视。 B.先秦史著都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录,而二十四史则是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结构而成。 C.司马迁用一句话就写出了商鞅的胆识和智慧,同时也写出了他的自信与自负。 D.《史记》高于二十四史其他史著的地方在于用细节写活人物,来构架历史事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10月24日上午9时,从设计到建成历时14年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标志着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联通进入一小时生活圈。上午在广州“叹早茶”,下午“刷卡”过关去澳门吃个葡挞,晚上去维多利亚港欣赏香港夜景……这样的美好憧憬,如今已经变为现实。“多年的等待终于等到你”,“再远的距离也不再遥不可及”,网友的留言道出了人们对港珠澳大桥开通的热切期盼。 俗语说:路通则人通,人通则财通。大桥的开通,不仅提升了交通效率,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物流为例,内地的珠江西岸仓储用地充裕、人工成本较低、产业配套设施齐全,但仓库租金远低于香港和珠江东岸。借助港珠澳大桥,在珠江西岸地区建立仓储分拨中心,将极大降低物流成本。 不仅如此,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还将为大湾区成长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提供重要支撑。大桥开通后,香港的经济辐射范围,将从原先的向北、向东,进一步向西延伸。有研究机构测算,珠三角城市与香港的陆运距离每减少1%,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外资投入金额能分别增加0.2%和0.7%。就广东而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加快香港的金融资本、人才和先进经验向珠江西岸集聚,让珠江东、西两岸的经济发展更加平衡;而从香港、澳门来看,与内地的联通,不仅为港澳拓展了发展空间,也为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契机。天南明珠一线连,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疏通了“主动脉”,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打开了无限可能。 (选自人民时评《一桥通三地,发展趁“涨潮”》) 材料二:基本建设,又称基建。指的是国家增添固定资产的建设,如建设矿井,铁路、公路、桥梁、农田水利,以及安装机器设备,购置船舶,车辆,机车等。十多年间,中国高速公路新增7万多公里,通车总里程达12.3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铁路里程12万公里,世界排名第二。中国三年水泥产量超美国一百年,全世界没法比。 得益于中国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历史机遇,我国已成为世界工程机械第一产销大国,中国制造的工程机械走向世界各地。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规模已经占据世界市场30%的份额。挖隧道修地铁神器——盾构机以前需要进口,一台盾构机约1亿元,但是现在随着中铁华隧联合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企业相继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盾构机的价格降至4000万-5000万 元/台,且技术水平已不亚于欧美产品。中国被称为发达国家粉碎机也并非浪得虚名。西方发达国家的高人均GDP靠的是技术垄断。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价格剪刀差大量剪发展中国家羊毛的神话并非不可打破!在中国有中铁、中交、中建、中电建、中能建等等一波中字头工程建设企业,每一家都是航空母舰,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年轻工程师,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研/工程师集团。其产出也非常明显。在创新力上,中国是前25名中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 (摘编自搜狐财经《为什么说中国是基建狂魔》) 材料三:美国华盛顿州一条启用第一天的新线路上发生火车脱轨事故,造成多人伤亡;以“准点率高、安全舒适”闻名的日本新干线在名古屋站出现自2001年以来的首例重大偶发事故;而英国斥资57亿英镑购买的日本全新高铁列车,在首次运行时就事故不断,除了因“技术原因”推迟发车,期间空调漏水,最后还晚点40多分钟,弄得乘客怨声载道……欧美和日本等国的基建问题不断,但反观中国,近年来中国基建不断刷新纪录,高铁、大桥等无数建造奇迹也不断刷新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中国像是“开了挂”似的,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基建狂魔”。许多国家争相抢夺中国的订单,宁愿大排长队也不接受其他国家的订单。 当前中国已经和印尼签订60亿美元订单,和非洲签下55亿美元订单;莫斯科一喀山高铁已经勘察设计完工,中老铁路和沙特麦麦高铁预计将建成通车,匈塞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和马来西亚东部沿海铁路有待开工……目前中国已经开始发愁,大批订单堆积,却只能把开工期限往后延! (摘编自新浪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港珠澳大桥让人们可以一天之内游玩广州、澳门、香港三地,因此人们热切盼望大桥开通。 B.港珠澳大桥开通不仅提升了交通效率,也为珠江两岸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C.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凭借技术垄断的优势,大幅抬高工程机械的价格来牟取暴利。 D.欧美和日本等国铁路基建不断出现问题,客观上将大批订单推向了基建能力过硬的中国。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便会受到严重制约,甚至难以摆脱贫困。 B.港珠澳大桥开通提升了大湾区经济的活力,可见基础设施一般直接决定着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C.我国被称为“基建狂魔”,不仅因为建造成果巨大、奇迹无数,还因为基建技术过硬、人才众多。 D.我国订单堆积,许多国家宁愿排队也不接受其他国家的订单,说明他们对我国的基建能力充满信任。 6.我国大力进行基础建设有哪些好处?请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美手 万芊 过了春节,筱雨就着手自己博士毕业画展的创作。一段时间里,美院、老家,筱雨来来回回地奔忙,采集背景、写生,风雨兼程。又一段时间里,筱雨没日没夜地伏在画室里,构思、打草图,废寝忘食。 到了初春,筱雨的大型油画《采茶》,开始成型。画面上勾勒出的是一位中老年采茶女,黝黑的脸庞,衬托着起起伏伏绿油油的茶树。导师扈教授过来看过草图后,提了一些建议,便说,大胆画吧,不要太拘谨。其间,扈教授来过几次,对人物的姿态和神情、背景的色彩和渲染,都比较满意。 只是,筱雨迟迟不画人物的手。扈 教授见了问,你怎么一直不画手?筱雨说,总觉得画这手还没有找到感觉。 筱雨是最后画手的,开始画手时,离画展还有十来天时间。确实,筱雨开始画手时,勾勒出来的各种手姿,不是自己一次次不满意,就是一次次被扈教授否定了。为了这简单的手姿,筱雨花了整整十天的时间,一次次向扈教授请教、一次一次推翻原先的方案。后来终于获得了扈教授的认同,最终成稿。 离画展开展还有三天,学院里召集所有的教授对参展作品进行最终评定。 当教授们来到筱雨的大型油画《采茶》前,都停下了脚步。几乎所有的教授,都点头啧啧称赞。人物的神态是安舒的,眼神中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尤其,整个画面背景的渲染,非常大胆,给人一种全新的艺术冲击。 然而,院里最资深的成教授,提出了异议,说,采茶女的左手手臂偏短,采茶的手姿也略显僵直。这是这幅画的败笔。这败笔,影响了整幅画面上人物的完美。甚至可以说,这幅画,因为这处败笔,不能参加这次毕业展。大家都清楚,不能参加这次毕业展,潜台词便是作者将不能顺利拿到博士毕业证书。 一旁的扈教授开口说,按理,我是不能为自己的学生开脱什么的。画面人物的手,筱雨花了整整十天的工夫。后来,他拿出了一沓原型的照片,说,在他的心目中,原型的手,是非常神圣的,他就是想画这手,才有了创作这幅画的冲动,如果他换了另一双手,他宁愿不参加这次画展。我看了筱雨手中那一沓照片,内心受到了震撼。那照片上的原型,是他的母亲,一位有着天使一般纯净眼神,却有一只残手的采茶女。筱雨告诉我,他母亲从小其实和所有正常的小孩一样,四肢健全、健康。可是,在他母亲十岁那年,有一次,有个外地戏班子来镇上影剧院演戏。那时,大人手上挺拮据的,舍不得买票看戏。十岁的她实在太想看戏了,没有买票跟着大孩子钻进了影剧院。管影剧院的人,把蹭戏的小孩一个个抓出来,恶煞凶神一般。他母亲被那人拎着一条手臂,甩出影剧院。从此,他母亲手臂的发育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左手总比右手短一截,手也僵直,家里没钱,就这样慢慢成了残手。等他母亲渐渐长大,人家都出嫁了,她却因为手残迟迟嫁不了。到了最终远嫁茶乡,他母亲已三十多岁。他父亲年岁更大,也是个残疾人,根本没法下地上山。他母亲就用一只残手支撑起这个家。他父亲过世后,家里除了筱雨,还有他爷爷奶奶,他母亲里里外外一个人操持,靠几十亩茶地支撑着,供他上大学,一直到现在读博士。他曾一度想终止学业,帮母亲支撑这个家,但有一次就为这,他被母亲的残手狠狠地甩了一巴掌。这一巴掌让他终生难忘。他一直在想如何报答母亲,唯有把她那神圣的手展示给世人。 扈教授讲完,大家沉默了。 最终,全院教授投票表决,结果出人意料。筱雨的《采茶》竟然获全票通过,排在第一。 美院一年一度的博士生毕业画展如期举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美院竟然把筱雨的母亲请到了画展开幕式上。筱雨和他的《采茶》成了这期画展的一个靓点。师生们争着和筱雨、筱雨母亲在巨大的画前留影。其中一些留影,上了当天的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因为筱雨的那幅画,筱雨母亲的残手,竟然被人称为“世上最美的手”。 (摘编自2018年11月04日《昆山日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教授指出采茶女的手是败笔,作者设计这一情节旨在说明成教授艺术造诣高超,符合他“最资深”的身份。 B.筱雨迟迟不画人物的手,在导师的指导下,最终用十天时间画成手,这是画手的难度太大,且情感复杂所致。 C.“如果他换了另一双手,他宁愿不参加这次画展”,筱雨执着而真实地画母亲的残手,暗含了他对母亲的敬爱。 D.小说以师生们争着和筱雨、筱雨母亲留影,彰显师生们对筱雨那幅画的认可以及对伟大母爱的崇高赞美之情。 8.小说以大量篇幅写扈教授为筱雨“开脱”,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全文的情节结构有什么作用?试做简析。(6分) 答: 9.小说的最后说:“因为筱雨的那幅画,筱雨母亲的残手,竟然被人称为‘世上最美的手”’,试分析“世上最美的手”具有怎样深刻的含义。(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德威,字镇远,小字阳五。初事武皇,胆智过人。光化二年,汴将氏叔琮率众逼太原。陈章言于叔琮曰:“晋人所恃者周阳五,愿擒之。”武皇戒德威曰:“我闻陈夜叉欲取尔,宜善备之。”德威曰:“未知鹿死谁手!”他日致师,戒部下月:“如阵上见陈夜叉,尔等但走。”德威微服挑战,部下伪退,陈章纵马追之,德威背挥铁桶击堕马,生获以献,由是知名。庄宗初立,德威外握兵柄,内外忧之。德威既至,单骑入谒,伏灵柩哭,哀不自胜,由是群情释然。初,德威与李嗣昭有私憾,武皇临终谓庄宗:“进通忠孝不负我,重围累年,与德威有隙,以吾命谕之,若不解重围,殁有遗恨。”庄宗达遗旨,德威感泣,励力坚战,竞破强敌,与嗣昭欢爱如初。七年,汴人据深、冀,帝亲征。汴将韩勃率精兵三万,铠甲皆被缯绮,望之森然,我军惧形于色。德威曰:“贼结阵志不在战,欲以兵甲耀威耳。不挫其锐,吾军不振矣!”自率精骑击其两偏,左驰右决,获贼百余人,贼渡河而退。十五年,我师将大举以定汴州。庄宗使问战备,德威奏日:“此去大梁信宿贼之家属尽在其间孰不以家国为念以我深入之众抗彼激愤之军不以方略制之恐难必胜王但按军保栅,臣以骑军疲之,因以乘之,破贼之道也。”庄宗曰:“款门不战,非壮夫也!”乃率亲军成列而出,德威谓其子曰:“吾不知其死所矣!”庄宗与汴将王彦章接战,大败之。德威之军在东偏,汴之游军入我辎重,众骇,奔入德威军,因纷扰无行列。德威兵少,不能解,父子俱战殁。庄宗恸哭谓诸将日曰:“丧我良将,吾之咎也!”同光初,追赠太师。 (节选自《旧五代史·周德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去大梁/信宿贼之家属/尽在其间/孰不以家国为念/以我深入之众/抗彼激愤之军/不以方略制之/恐难必胜/ B.此去大梁信宿/贼之家属尽在其间/孰不以家国为念/以我深入之众/抗彼激愤之军/不以方略/制之恐难必胜/ C.此去大梁信宿/贼之家属尽在/其间孰不以家国为念/以我深入之众/抗彼激愤之军/不以方略制之/恐难必胜/ D.此去大梁信宿/贼之家属/尽在其间/孰不以家国为念/以我深入之众/抗彼激愤之军/不以方略制之/恐难必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服,多指皇帝或官员改变常服以隐藏真实身份,以避人耳目。 B.栅,“编竖木也”,这里指营寨,有时也指竹木搭建的浮桥。 C.辎重,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搬运的物资,或外出携带的包裹行李。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俸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德威胆智过人。“夜叉”陈章扬言擒拿周德威,德威毫不畏惧,微服挑战,并让部下假装撤退,诱擒陈章,一战成名。 B.周德威忠心耿耿。庄宗刚刚即位,朝内外都对周德威手握重兵感到忧虑,他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忠心,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C.周德威大局为重。周德威与李嗣昭有私仇,但听说先皇对李嗣昭牵挂惦念,便助其解除重围,最终与嗣昭和好如初。 D.周德威富有远见。庄宗问德威对战备的看法,德威认为庄宗应该按兵不动,寻找战机,庄宗不听,果然,导致战争全线溃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威既至,单骑入谒,伏灵柩哭,哀不自胜,由是群情释然。(5分) 译文: (2)汴将韩勃率精兵三万,铠甲皆被缯绮,望之森然,我军惧形于色。(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竹枝词九首 刘禹锡 <其四>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①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②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③。 【注】①狂夫:古代妇人自称其夫的谦辞。②银钏:银手镯。③烧畲(she):在春耕时节,把地里的草木烧成灰作肥料,然后播下种子。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写的都是山水之地、春暖花开时,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事件。 B.兰桡运用了借代手法,以桨代船;不一定都是兰木所作,只是一种美称。 C.“其九”诗中“层层”二字写出桃李依山而栽、附势而上、花开繁盛的美丽景象。 D.两首诗语言典雅,清新活泼,生动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15.试比较“云间烟火是人家”与杜牧的《山行》一诗中“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分析它们在描写角度、内容意象、意境特点等方面的相同之处。(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行路难》中“ , ”两句,借大河、大山路途艰难来展现人生之路充满艰难险阻。 (2)《逍遥游》中“ , ”两句,引用《齐谐》中的话,阐明了大鹏飞上高空的原因。 (3)《琵琶行》中使用互文手法,写主客进入船舱,缺少音乐助兴,为下文琵琶女出场作铺垫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作为世界上最高的科学荣誉,获诺奖的科学家 ,专业的研究成果也被想方设法“翻译”给大众 。和这些一样重要甚至更有意义的,是诺奖带来的深层次思考。包括今年在内的历届诺贝尔科学奖一再提醒人们:科学是充满开拓、乐趣、坚守和奉献的探索之旅,它是辛苦的、严谨的和缓慢的,而不是 的舞台。 探索之旅,意味着科学是一场马拉松,无论是科学自身的突破,还是这种突破获得广泛认可,往往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诺贝尔科学奖就是最好的证明。数据显示,诺贝尔科学奖全球得主平均获得相关研究成果的年龄是37.1岁,而他们获奖时平均年龄是59岁。 ( )。诺贝尔科学奖和数学领域的菲尔兹奖、计算机界的图灵奖等顶尖荣誉,大多颁给做出重大原始创新性成果的科学家。如果只是沿着前人走过的道路享受坦途,跟着别人的研究方向 ,甚至为早出成果、快发论文而一味跟踪热点,可能难以获得诺奖或实现真正有价值的创造,从而也无法推动产生更多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科技突破。因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而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关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是一家企业的普通职员,他曾经打趣说,因为大公司的研发力量把山头都占满了,竞争太激烈,他只能另辟蹊径走别人不走的路。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万众瞩目 一睹为快 急于求成 邯郸学步 B.举世闻名 先睹为快 急功近利 邯郸学步 C.万众瞩目 一睹为快 急功近利 亦步亦趋 D.举世闻名 先睹为快 急于求成 亦步亦趋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全球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平均年龄是37.1岁 B.全球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平均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年龄是37.1岁 C.全球诺贝尔科学奖得主获得相关研究成果的平均年龄是37.1岁 D.全球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平均获得相关研究成果的年龄是37.1岁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探索之旅,需要用开拓精神来开辟新的天地,也意味着面对未知 B.探索之旅,也意味着面对未知,需要用开拓精神来开辟新的天地 C.探索之旅,也意味着面对未知,开辟新的天地需要发扬开拓精神 D.探索之旅,开辟新的天地需要发扬开拓精神,也意味着面对未知 20.下面是一封咨询信的草稿,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来并改正。(5分) ××市工商管理部门: 工作人员好!我是一个家住在很远地方的乡巴佬,来到贵市谋生,打算搞一个小饭店,想让市民品尝一下我们家乡味道不同的饭菜,可又不知道走哪几步,故来打探,请给我介绍一下。万分感谢! 丁一小 4月2日 答: 21.下面是某学科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图,请把下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6分) 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正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因此,每一代人的读书生活与体会也有不同。身在2018年的我们,都听过很多有关父辈读书的故事,对比自己的读书生活,定是感慨良多。 请你给将来的儿女写一封信,向他(他们)述说你对不同年代读书生活的体会或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非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项,原文第一段阐明了,史记的史学地位是由其文学性成就的,文章并没有对二者进行高下的比较。B项,史学以“事”为研究对象,《史记》也是如此,只不过司马迁追求的是通过把“人”写透彻,进而把“事”说清楚,而非直接把人作为中心或研究对象。D项,原文是“不仅……更……”的递进关系,而不是“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 2.【答案】B 【解析】“佐证”错,文章引用鲁迅的评价,只是为了引出话题,鲁迅的评价并没有涉及《史记》文学价值的重要意义。 3.[答案】A [解析]范围错,不是都重视。文中第三段写到《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都没有注重突出历史事件中的人”。 4.【答案】A 【解析】原因概括不全面,有失偏颇,应该是大桥开通给人们的交通生活等带来了便利。不能仅仅是“游玩”。 5.[答案]B 【解析】“提升了”错误,原文是“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打开了无限可能”,还未成为事实,“可见”后面的推论就没有了事实基础。 6.[答案]①为百姓生活提供便利。②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促进经济发展)③培养大量的工程师人才。④提升工程机械制造水平,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贸易垄断。⑤促进中国基建走出国门,赚取外汇。(每点1分,答出五点给6分) 7.【答案】A 【解析】“旨在说明成教授艺术造诣高超,符合他‘最资深’的身份”错,“说明成教授艺术造诣高超”只是其中一个表现。作者安排这一情节,主要是为了引出“母亲的手”的故事。 8.[答案]①照应前文,揭示了筱雨迟迟不画人物的手,最终用了十天来画出人手的原因,解开了悬念。②“回击”了成教授的观点,使情节发生逆转,构成了情节的起伏。③为下文写筱雨的画在毕业画展中取得巨大成功作了铺垫。(每点2分) 9.[答案]①“世上最美的手”说明画作在体现“母亲”以残手采茶时所隐含的艰难而不屈的神态方面,画得逼真传神,处理得恰到好处。②“世上最美的手”体现了“母亲”在凄苦的命运中所表现出来的善良、勤劳,不向残酷命运低头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品格。③“世上最美的手”彰显了不重手的残疾的外形,而注重美好内涵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弘扬了真善美,体现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 10.[答案]D 【解析】“贼之家属”做“尽在其间”的主语,“贼”前不能有其他赘余,排除A项。“不以方略制之”中“以方略”是介宾短语做状语,修饰“制之”,不能断开,排除B项。“孰不以家国为念”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孰”是主语,“其间”在“孰”前赘余,应作“尽在”宾语,所以排除C项。 11.【答案】D 【解析】“追赠”不包括加封体禄。 12.【答案】D 【解析】“战争全线溃败”说法绝对,庄宗胜利,周德威父子失败。 13.[答案】(1)德威到了之后,一个人骑马入宫拜见,趴在武皇的棺材上痛哭,哀伤得无法控制,因此众人心情才放松。(“渴”“不自胜”“释然”各1分,大意2分) (2)汴将领韩勃率领精兵三万,恺甲上都披挂着丝绸,远望去十分森严,我军恐惧的神色表现在脸上。(“被增绮”“森然”“形于色”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周德威,字镇远,小字阳五。开始侍奉武皇李克用,胆略智谋超过常人。光化二年,汴将氏叔琼率领军队逼近太原。陈章对叔琼说:“晋人依靠的是周阳五,我愿意生擒他。”武皇告诫德威说:“我听说陈夜又要捉拿你,应该好好防备他。”德威说:“还不知道鹿死谁手呢!”一天挑战,告诫部下说:“如果在战场上遇见陈夜又,你们只管逃跑。”德威穿着普通士兵的衣服挑战,部下假装逃退,陈章放马追击,德威从背后挥动铁锤将其击落马下,活捉了他献给武皇,因此闻名。庄宗刚刚即位,周德威在外掌握兵权,朝廷内外对此感到忧虑。德威到了之后,一个人骑马入宫拜见,趴在武皇的棺材上痛哭,哀伤得无法控制,因此众人心情才放松。当初,德威与李嗣昭有私仇,武皇临终对庄宗说:“进通(李嗣昭)非常忠心,不会背叛我,他身处重围中一年多了,与德威有矛盾,你把我的命令告诉他,倘若不解除重围,我死了也有遗恨。”庄宗传达了遗旨,德威感动哭泣,奋力作战,最终打败强敌,与嗣昭和好如初。七年,汴人占据了深、冀,庄宗亲自出征。汴将领韩勃率领精兵三万,铠甲上都披挂着丝绸,远望去十分森严,我军恐惧的神色表现在脸上。德威说:“敌人排兵布阵意图不在于作战,想要凭借兵器铠甲炫耀武力罢了。不挫败他们的锐气,我们的军威就无法振作了!”亲自率领精锐骑兵攻击汴军的两侧,左冲右突,抓获敌人一百多,敌兵渡过河撤离。十五年,我军将大举进攻平定汴州。庄宗派人询问战斗准备情况,德威上奏说:“这里离大梁只有一天一夜的路程,敌军的家属全在城里,谁不牵挂自己的家园和国家?用我们这些深入到敌境的军队,来对抗那些激动愤怒的军队,不用方法谋略遏制敌人,恐怕难以取胜。大王您只管按兵不动保卫营寨,我率领骑兵骚扰他们,趁机袭击,这才是打败敌人的方法呀。”庄宗说:“贼军叩门而不战,不是壮士呀!”于是率领亲军排成阵列出战,德威对他的儿子说:“我不知道会死在哪里呀!”庄宗与汴将王彦章交战,大败王彦章。周德威的部队在东侧,汴军的游击部队进入我军的辐重部队,众人惊骇,飞奔入德威的军中,所以纷纷扰扰不成队列。德威的兵力少,不能解除危机,父子都战死。庄宗痛哭对各将领说:“损失了我的良将,是我的过错呀!”同光初年,追赠为太师。 14.【答案】D 【解析】两首诗语言“典雅”错,《竹枝词九首》是刘禹锡仿任职地民歌而作,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明快浅近,而非典雅。典雅即高雅不浅俗之意。 15.【答案】①描写角度:两句诗都是从远景的角度进行描绘,视野开阔,景象阔大。②内容意象:两句诗所写的内容都是自然景物与人文景物的融合。③意境特点:两句诗都具有令人向往的仙界一般的意境。(6分,每点2分) 16.【答案】(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传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7.【答案】C [解析]①万众瞩口:大家都十分关注。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语境中突出 获诺奖的科学家引人关注,而不是突出其多么出名,所以选“万众瞩口”更恰当。②一睹为快: 形容急切盼望看到某种东西。先睹为快:以能尽先看到为快乐。形容盼望殷切。语境中没有 体现与谁相比要尽先看到的意思,也没有体现殷切盼望的意思,所以选“一睹为快”。③急于求成:急于获得成功。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眼前的成效和利益。语境中有“乐趣”“奉献”等词语, 与此对应而相反的应该体现功利的意思,而“急于求成”只体现急于获得成功,没有体现追求功利的意思,所以选“急功近利”。④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语境中没有体现“丢掉原来的本事”的意思,所以选“亦步亦趋”。 18.【答案】A 【解析】B项,语序不当,“平均”应该放在“年龄”前面。C项,搭配不当,“获得”与“研究成果”搭配不太合适。D项,兼有B、C两项的错误。 19.【答案】B 【解析】“也意味着面对未知”是对“探索之旅”的诊释,应放在“探索之旅”的后面;如果放在整 个句子的后面,就失去了支点,似乎悬在半空。据此排除A,D两项。C项末句把“开辟新的天地”提前,与前一句“也意味着面对未知”衔接不连贯。据此可排除C项。 20.[答案]①“乡巴佬”改为“农村人”。②“搞”改为“开”或“开办”。③“味道不同的饭菜”改为 “的风味菜肴”。④“走哪几步”改为“有哪些手续”。⑤“打探”改为“咨询”。(每处1分)(“家 住在很远地方”改为“家住远方”亦可给分) 21.【答案】学生选择学习主题、制定计划后,进行网上搜索,(2分)确定达到口标后,进行学习成果交流共享;(2分)如果没有达到口标,经教师指导后,重新网上搜索,达到口标后再进行学习成果交流共享。(2分) 22.[写作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自己的现实生活与时代大主题的结合是本题的最大特点。题干中的任务有二:一是写一封信,注意格式;二是信的内容必须是谈对不同年代读书生活的体会或感悟。联系材料可以知道,“不同年代”应是指父辈的年代和现在(2018年),这个任务实际上暗含三层意思:第一,要联系两个年代的读书生活表现;第二,要进行适当的比较,通过读书生活这个小角度揭示社会变化的宏大主题;第三,甚至还可以立足于自己的感悟,对自己的后代提出建议或期望。 具体写作时要求学生联系父辈的童年,结合自己的读书生活,引出自己的感悟,如对社会 变化的看法,对生命意义的体会,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对读书意义的探究等等。 作文评分细则 一、基本评分细则 (一)基础等级(40分) 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内容项(20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合题意,但文章不好、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 表达项(20分)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但也要综合考量。 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以考虑在上一等或下一等打分。 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只能在三等或二等或四等给分。 (二)发展等级(20分) 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等级的得分等级。 1.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可在二等给分。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给分。 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给分。 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1到2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⑪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 ⑫见解新颖⑬材料新鲜⑭构思精巧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⑯有个性特征 二、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二)残篇评定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