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十校2020届高三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十校2020届高三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宁波“十校”2019年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3.答题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要工整,笔迹要清楚。‎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论青春韶(sháo)华,抑或耄耋之年,一个人都应结合人生去读书,去融汇贯通,去深深体会蕴藏在文字后面的历史真实、人心善良和隽(juàn)永绵长的审美情韵。‎ B. 我发觉自己潜(qiǎn)意识,总是深陷于那些陈旧、荒芜、偏僻却又宽厚、淳朴、善良的记忆里,那些鸡鸣狗吠、蝉语虫吟,都会悄(qiǎo)然进入我的梦里。‎ C. 或许影片《流浪地球》在科学假设、人物呈现上还有暇疵,但它开创的基于科学与想象的绚(xuàn)丽而宏大的叙事风格,在娱乐之风劲(jìn)吹的中国电影中可说是空谷足音。‎ D.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jiǒng)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齿的才女,西北文化则是粗犷(guǎng)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 A项,应为“融会贯通”;‎ B项,“潜意识”的“潜”应读“qián”;‎ C项,应为“瑕疵”,“劲吹”的“劲”应读“jìng”。‎ 故选D。‎ ‎【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竹海、古树、清泉、钟鼓等并称洪塘“四绝”,自然不能错过,抵达身处半山腰的白母园后,我们下车而行,过小径,豁然开朗,目视之处,榉树丛中,有一棵银杏树参天独立,五人方能合抱。于此还留传着关于朱元璋的一段风流韵事:明朝尚未定鼎天下之时,他途径此处与一村姑相恋,后转战南北,村姑在银杏树下日夜思念,望眼欲穿,后不知去向……【乙】此后,这棵银杏在离地3.5米高的树丫中长出了一株金黄色的黄连树,后人惊叹不已,称此树为“白母抱黄(皇)儿”.【丙】此事是否杜撰无从查完,但是此树能做立数百年光阴,年年长新枝、岁岁添新叶,自有不凡之处。古人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然而,人非草木,焉知草木无情?‎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等 B. 豁然开朗 C. 留传 D. 望眼欲穿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C 3. C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等”在文中表示“列举后煞尾”;正确。‎ B项,“豁然开朗”指的是“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语境是“我们下车而行,过小径,出现开阔明亮的境界”,正确。‎ C项,“留传”应改为“流传”,“留传”的意思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多指技术、技艺、秘方等,而“流传”的意思是“传下来或传播开”;语境是“朱元璋的一段风流韵事”,应该是“流传”。错误。‎ D项,“望眼欲穿”的意思是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语境是“村姑在银杏树下日夜思念,殷切盼望”。‎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标点符号的常见用法,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C项,“但是此树能做立数百年光阴,年年长新枝、岁岁添新叶”错误,“年年长枝叶”和“岁岁添新叶”作“此树”的并列谓语,中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故选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90%的路边小店使用二维码收账后,消费频次提升了三成,销售额提高了2.5%,百元人民币商品销售额提升达5%.‎ B. 如今,空巢、独居、高龄、失能老人越来越常见。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报告,中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超1000万左右,这个数据背后的原因值得每个人思考。‎ C. 虽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没有明星和绚丽的舞台,但播出仅数期便成功成为中央电视台黄金档节目.‎ D. 垃圾分类,要求我们按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撤运,其目的是旨在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B项,“超 1000 万左右”不合逻辑;‎ C项,关联词位置不当,把“虽然”放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面;‎ D项,“目的是旨在”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删除“旨在”。‎ 故选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当今,姓氏被当成了一个词,实际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母亲便成为后嗣唯一可以确认的尊亲,人们便按母系血统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有不同的姓。可见,姓,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統,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所以, _______________,比如姫、姚、嬴、姜等,慢慢地,人类由母系民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各个分支除了保留姓以外,为了相互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便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样就产生了“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姓与氏最初的区别。‎ ‎【答案】 (1). ①姓和氏是分开的两个词(姓和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 ②许多姓中均含“女”字(姓与“女”字关系密切。或者“姓应该比氏出现得更早”) (3). ③氏是同母族中不同支族的称号(氏是姓的分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及衔接的能力,属于嵌入型补写,是客观题。解答本题,考生要通读全文段,把握文意,理清顺序,分析空格所在的语境,明确前后文的限定,注意前后的衔接.分析所要补写的句子,辨明其间的关系,判断选择。本题中陈述对象是“姓与氏之间的区别”,根据句间关系和语言环境可知,①句结合前文“当今,姓氏被当成了一个词”“实际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可知,①句强调秦始皇统一之前,姓与氏是分开的;按逻辑顺序,因为“姓,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統,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再结合后面的例子“比如姫、姚、嬴、姜等”,可以②句是推知结果“许多姓中均含‘女’字”;③句结合“这也是姓与氏最初的区别”,可知③句涉及的是氏与姓的不同之处,可以结合句式“姓是一个家族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的句式,可得出“氏是同母族中不同支族的称号”。‎ ‎【点睛】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这类排序题由于没有语境设置,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了。但作为排序训练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掌握好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技巧。一般说来,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 ‎(1)把握基本内容。首先应对所有语句进行总体分析,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能表明层次的语句。‎ ‎(2)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3)连缀排列顺序。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4)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6.下面是某医院门诊挂号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答案】非预约患者选择好就诊科室或专家,预约患者携带医生出具的预约挂号凭证或电话预约挂号凭证,然后两种人都到挂号室相关窗口,向工作人员出示医保手册等必要证件后,实名填写病历,然后交费并获取挂号凭证,这样完成挂号手续后便可前往相应科室候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所给的图表是流程图。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首先审清题干,勾画出要点;然后解读流程图,确定起点顺序,表达时要注意准确连贯,内容全面完整,思路清晰。本题从所给流程图来看,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分两类,一类是非预约患者,一类是预约患者;非预约患者选择好就诊科室或专家,预约患者带医生出具的预约挂号凭证或电话预约挂号凭证然后;两种患者都到相关窗口、出示必要证件、实名制填写病例、完成挂号手续、前往相应科室就诊。根据流程用准确,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禹治水》以中国上古传说为蓝本,讲述了大禹临危受命,带领百姓与洪水抗争,并逐渐成长为民族英雄的故事。‎ 在中国动画学会会长余培侠看来,“用意,用情、用景”是这部动画成功的关键.“中华传统文化无论是神话故事还是民间传说,都是国产动画天然的宝库,也是打造国产动画最优质的基因。”余培侠说。‎ 专家认为,在这部动画片中,呈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的关系--这“三个关系”构成了故事的基本框架,并进一步展现出英雄情怀、家国情怀、史诗情怀,这种情怀表达具有世界性。‎ ‎“要让中国动画受到世界观众的喜爱,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余培侠说,“要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式、手段,才能增加文化的感染力,情感的穿透力。”‎ ‎(摘编自2019年6月3日“人民网”,有改动)‎ 材料二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人们的观影需求逐渐呈现出分众化、多样化的态势,促使电影创作向多样化的方向探索.“受这一潮流影响,部分动画电影创作者从低幼化的窄巷中走了出来,开始投身全年龄段乃至专门针对成人群体的创作之中.”张斌宁则从厘清概念入手,论证了这一观点:“动画是一种表现形式,因其超越了每秒24帧的运动速率、摒弃了真人表演而在电影家族中独树一帜它或许形式有些‘低幼’,但它和真人电影一样,可以承载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反映深刻的思想主题。”‎ 张斌宁接着说,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00后”与“90后”成为影院观众的主力。作为“网生代”,他们涉猎广泛,对动画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不仅熟谙各种动画形式风格,还在长期观赏过程中培养了丰富的审美经验,形成了敏锐的鉴别能力.“《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十万个冷笑话》等片取得市场佳绩,便是他们观影需求集中爆发的体现,这证明了内涵深刻的内容、情感复杂的角色之于动画作品的重要意义,也让我们看到了以成年人为目标观众的动画电影的市场潜力。”‎ ‎(摘编自2019年9月21日“人民网”)‎ 材料三 专家指出,“网络小说+动画”的跨媒介开发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但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也缺乏成功的作品,近期一批改编动画作品的亮眼表现,正为业界证明了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化学反应”足以产生巨大能量和潜力。‎ 在业内专家看来,“网文+动画”的组合,既是网络文学大IP全产业链开发中重要的一环,也很可能成为国产动画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网文对于国产动画来说,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开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动漫集团发展研究部主任宋磊指出,目前改编为动画的多为高人气网络小说,原著深厚的粉丝基础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动画观众,在受众上为动画提供更好的保证,还有业内人士提出,内容的稀缺是国产动画长期“积贫积弱”的症结所在,尽管近年来出现了《大鱼海棠》这样在技术上颇为用心的口碑之作,但普遍而言,剧情依然是显著的“短板”,将大批优秀的网络小说资源引入动画领域,很有希望为国产动画填补剧情内容的缺口。‎ ‎(选自2017年10月7日《文汇报》,有改动)‎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培侠充分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尤其是民间传说对于国产动画的重要性。‎ B. 张斌宁认为,动画的形式虽然有些“低幼”,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承载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以及对深刻的思想主题的反映。‎ C. 国产动画《大鱼海棠》虽在技术上颇为用心,但它依旧存在比较明显的剧情的缺陷。‎ D. 中国动漫集团发展研究部主任宋磊指出,将高人气网络小说改编成动画,能够在动画的受众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专家认为,只有创新表达方式,才能增加文化的感染力、情感的穿透力,才能让中国动画受到观众的喜爱。‎ B. 为了满足人们分众化、多样化的观影需求,电影创作也努力地朝着多样化的方向探索。‎ C. 从《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十万个冷笑话》等片取得市场佳绩看,将成年人作为目标观众的动画电影有着较大的市场潜力。‎ D. 虽然“网络小说+动画”的跨媒介开发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近期一批改编动画作品的亮眼表现,正为业界证明了这种跨媒介开发足以产生巨大能量和潜力。‎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挖掘国产动画市场潜力的相关对策。‎ ‎【答案】7. D 8. A ‎ ‎9. ①国产动画既要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同时还要创新表达方式。②创作还要面向成年人,多创作能够承载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反映深刻的思想主题的作品。③多多进行“网文+动画”的组合,引入优秀的网络小说资源,来丰富国产动画的剧情(寻求多种艺术形式的“化学反应”,发挥跨媒介的动画形式的巨大能量和潜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材料一第二段的表述是“无论是神话故事还是民间传说”,并未强调“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轻重地位。‎ B项,“动画的形式虽然有些‘低幼’”过于绝对,根据文章“动画是一种表现形式,因其超越了每秒24帧的运动选率、摒弃了真人表演而在电影家族中独树一帜它或许形式有些‘低幼’”可知,表述过于绝对。‎ C项,“但它依旧存在比较明显的剧情的缺陷”曲解文意,根据文章“尽管近年来出现了《大鱼海棠》这样在技术上颇为用心的口碑之作,但普遍而言,剧情依然是显著的‘短板’”可知,在作者看来,《大鱼海棠》是口碑之作,剧情依然是“短板”,前面有限制词语“普遍而言”,是就普遍情况而言,而不是《大鱼海棠》。‎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A项,“专家认为,只有创新表达方式,才能增加文化的感染力、情感的穿透力,才能让中国动画受到观众的喜爱”曲解文意,“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余培侠说,‘要创新理念、内容、体载、形式、方式、手段,才能增加文化的感染力,情感的穿透力。’ ”,文章中强调“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要创新理念、内容、体载、形式、方式、手段”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重要信息的概括能力。解题时筛选相关信息,理清文章行文脉络,然后进行概括。‎ 根据材料一中“‘中华传统文化无论是神话故事还是民间传说,都是国产动画天然的宝库,也是打造国产动画最优质的基因。’余培侠说”可得出①国产动画既要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同时还要创新表达方式。根据材料二中“‘00后’与‘90后’成为影院观众的主力。”可得出②创作还要面向成年人,多创作能够承载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反映深刻的思想主题的作品。根据材料三中““网文+动画”的组合,既是网络文学大IP全产业链开发中重要的一环,也很可能成为国产动画发展的一个突破口”③多多进行“网文+动画”的组合,引入优秀的网络小说资源,来丰富国产动画的剧情(寻求多种艺术形式的“化学反应”,发挥跨媒介的动画形式的巨大能量和潜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杜果 ‎[土耳其]苏阿德·得尔威希 ‎①老太太弯下腰对小杜果温柔地说:“来吧,小宝贝,上我家去吧,你可以在花园里玩,那儿有的是李子,你随便吃多少都行。”‎ ‎②小杜果惊讶地看着这个老太太。这是阿依色奶奶,她就住在隔壁的那所小白房子里,房子前边,有个小小的花园,花园当中有棵大李子树。‎ ‎③小杜果知道阿依色奶奶不喜欢小孩,孩子们一走近李子树,她就冲着他们大声嚷嚷,要不就用她那根老不离手的大棍子吓唬他们,把他们轰走。‎ ‎④可是今天她怎么啦?变得这么温柔,几乎是慈爱了。‎ ‎⑤这简直不能使人相信。说真的,今天,从爆炸袭击发生以后,一切事都没法叫人相信,一切全跟平常不一样。‎ ‎⑥爆炸以后,军火工厂的汽笛长鸣着;人们都从房子里跑了出来,涌到工厂的大门口去了。在这些平常上工的时候很少看见人影的街道上,那时忽然有了很大的骚动。‎ ‎⑦家里来了好多陌生人,他们的脸都是很苍白而又难过的样子,有些女人甚至在啜泣着,这是为什么呢?小杜果想不出。‎ ‎⑧阿依色奶奶把杜果的小手握在她的手里。对这个,杜果觉得不大舒服,当他在阿依色奶奶身边走下台阶的时候,他喃喃地自语:“我已经够大了,能自己下去,干吗还领着我?妈妈从来不这样。…她知道我已经长大了。”‎ ‎⑨啊,妈妈!……当想到她的时候,小杜果觉得鼻子有点发酸…他妈妈今天晚上从工厂下工回来的时候,他要把阿依色奶奶请他上她那儿去玩,去吃李子的这件了不起的事告诉她…妈妈一定会因为他而骄傲的。‎ ‎⑩小杜果忽然间变成一个惹人注意的目标了,所有挤在房子里和小路上的人都那么注意他,有的抚摸他的长头发,有的轻轻地拍拍他的小脸蛋,有的还拥抱他,路角上那个卖杂货的还给他一大块巧克力糖。‎ ‎⑪杜果十分满意于自己的显要地位。‎ ‎⑫花园里起风了,那棵李树孤零零地站立在角落里,挺老实,挺安静,几乎是一动不动的。小杜果一个人坐在花园的台阶上,那只小狗又碰到了小杜果,似乎很满意,快活地摇着尾巴,要和杜果一块儿玩。可是,小杜果不想和它玩,也不想吃李子。他想:妈妈下工回来的时候,他要向妈妈要钱去买个西瓜,他爱那红红绿绿的颜色,还有那香甜的味道……‎ ‎⑬他的妈妈……他是多么爱她呀!妈妈穿着一件绿色的衣服,今天早晨去上工的时候,她的嘴唇是多么红,她总是那么笑嘻嘻的,总是那么美丽,他的妈妈…想到他的美丽的妈妈,他忽然打了个冷战,有点想哭。他只有一个愿望---离开这里,回到家里去找妈妈。‎ ‎⑭花园的门又打开了。杜果还在原来的地方,但他不再是站着,而是躺在地上,睡着了。一只抚摸着他的脸蛋的手把他弄醒了,他突然喊出一声:妈妈……”不,那不是妈妈,那是和妈妈长得很像的玛利哈姨。‎ ‎⑮听到“妈妈”的叫声,玛利哈姨那只抚摸他的手缩了回去;用两只手捂着脸呜咽起来了。阿依色奶奶喃喃地说:“瞧你怎么啦……安静下来吧,别吓着孩子!······这孩子······‎ ‎⑯这个年轻的女人重新俯下身子把小杜果抱了起来,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并且亲吻着他那苍白的小脸,把它浸在眼泪里。‎ ‎⑰“来吧,小宝贝,咱们回家去吧,”她抱着他,向花园的门口走去 ‎⑱小杜果,每当人家抱着他的时候,他便觉得好像是受了侮辱似的。可是,今天,他没有反抗,他疲乏地把他的小脑袋靠在玛利哈姨的肩膀上,闭上了眼睛。‎ ‎⑲‎ 玛利哈姨把他带到她家去了。杜果没有问她:“为什么把我带到您这儿来!妈妈在哪儿呢?…”‎ ‎⑳几个月过去了,杜果从来没有提过他的妈妈,好像他的妈妈根本没有存在过似的,这孩子用安静和漠然来对待他妈妈的不在。‎ ‎㉑可是,有一天,当军火工厂里的爆炸再一次震撼了工人们的小房子,工厂汽笛的长鸣声在空中激荡着…这孩子,突然脸色苍白,放下了手里的玩具,站起来迟缓地走近玛利哈姨,用一种沉重的声音说:“我知道,妈妈死了…就是在爆炸声音以后,工厂汽笛响起来的那天,像今天一样 ‎㉒在很短的时间里,他想抑制住自己,可是,他的嘴唇颤抖了,在玛利哈姨还没有来得及回答他以前,眼泪从他的眼睛里涌出了。忽然,他好像从自尊心的重担下解脱了出来似的,他开始哭泣了,嘴里呻吟着:“妈妈!……妈妈!……”‎ ‎(俞天民译)‎ ‎10. 简要概括爆炸发生后小杜果表现的变化过程。‎ ‎11. 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12. 解析小说以“小杜果”作为标题的好处。‎ ‎13. 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再次写军火工厂的爆炸?请简要分析。‎ ‎【答案】10. 小杜果表现得先是惊讶、疑惑,然后是满意,接着是疲乏,继而安静、漠然,最后哭泣、呻吟。 ‎ ‎11. 运用了拟人和侧面烘托的手法。“起风”“孤零零”既营造了悲伤的氛围,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了小杜果内心的孤独,并暗示了下文小杜果的悲惨的遭遇。 ‎ ‎12. ①小杜果是全文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以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没有正面描写爆炸的恐怖,小说的情节是通过小杜果对外界的反应变化层层铺开的,叙事手法新颖;③小说从孩子的视角来看世界,表现了孩子的天真单纯和面对悲剧的坚忍,更增加了故事的悲剧性。 ‎ ‎13. ①呼应前文,说明爆炸的频繁,暗示战争的背景;②渲染了悲伤的氛围;③推动情节发展,再次爆炸后才有了小杜果的情绪爆发;④点明了小杜果的母亲在爆炸中遇难的事实,使情节更加完整;⑤同时使小杜果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⑥说明小杜果的悲剧在当时社会具有普遍性,突显了反战的主题。‎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该题需要定位到原文中相关描写的具体段落,再结合语句分别分析即可。结合文本内容。“小杜果惊讶地看着这个老太太”“可是今天她怎么啦?变得这么温柔,几乎是慈爱了”可得出“小杜果表现得先是惊讶、疑惑”;“杜果十分满意于自己的显要地位”“可是,小杜果不想和它玩,也不想吃李子”,可知“然后是满意,接着是疲乏”;“这孩子用安静和漠然来对待他妈妈的不在”可知“继而安静、漠然”;“他开始哭泣了,嘴里呻吟着:“妈妈!……妈妈!……”可知“最后哭泣、呻吟”。‎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分析作用。“那棵李树孤零零地站立在角落里”,“挺老实,挺安静,”运用拟人手法,整体上营造了悲伤的氛围,从侧面烘托出了小杜果内心的孤独,也暗示了下文小杜果的母亲在爆炸中遇难的事实的悲惨的遭遇。‎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意蕴类探究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标题含义、结构、主旨、效果等角度进行思考,就本题而言,要从标题的含义和主旨的角度来回答。从人物形象来说,小杜果是全文的主人公,以“小杜果”为题可以突出人物形象;从情节上来看,小说都是通过小杜果的视角来推动情节发展的,以小杜果对外界的反应变化来层层展开;从主旨上说,表现了孩子的天真单纯和小杜果面对母亲在爆炸中遇难的事实的坚忍,更增加了故事的悲剧性。‎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本题时,应从情节构思、人物形象、揭示主旨三个角度去思考。其中,揭示主旨,是中心;情节构思是为主旨服务的,有什么人物形象就突显什么样的主旨。把握住这一基本原则,问题就迎刃而解。不管采用哪种观点,都要联系具体文本内容,作出说明,不能空发议论。小说结尾再次写军火工厂的爆炸,呼应前文“爆炸以后”,说明爆炸频繁,暗示战争的背景;“当军火工厂里的爆炸再一次震撼了工人们的小房子,工厂汽笛的长鸣声在空中激荡着…”渲染了悲伤的氛围;为下文小杜果的情绪爆发做铺垫;“妈妈死了…就是在爆炸声音以后,工厂汽笛响起来的那天,像今天一样”也点明了小杜果的母亲在爆炸中遇难的事实;使小杜果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爆炸声再次想起,突显了反战的主题。‎ ‎【点睛】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贺知章字季真,赵州永兴人。性旷夷,善谭说,与族姑子陆象先善。象先尝谓人曰:“季真清谭风流,吾一日不见,则鄙吝生矣。”‎ 证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累迁太常博士。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表知章及徐坚、赵冬曦入院,撰《六典》等书,累年无功。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一日并谢。宰相源乾曜语说曰:“贺公两命之荣,足为光宠;然学士、侍郎孰为美?”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①吏;学士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此其为间也。”玄宗自为赞赐之。迁太子右庶子,充侍读。‎ 申王薨,诏选挽郎②,而知章取舍不平,荫子③喧诉,不能止,知章梯墙出首以决事,人皆靳之,坐徙工部。肃宗为太子,知章迁宾客,授秘书监,而左补阙薛令之兼侍读。时东宫官积年不迁,令之书壁,望礼之薄,帝见,复题“听自安者”。令之即弃官,徒步归乡里。‎ 知章晚节尤诞放,遨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外监”。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咸有可观,未始刊饬。善草隶好事者具笔研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世传以为宝。‎ 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擢其子曾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④,使侍养。卒,年八十六。肃宗乾元初,以雅旧,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有改动)‎ ‎【注】①具员:五品以上官及京常参官。②挽郎:出殡时牵引灵枢唱挽歌人。③荫子:承荫子弟。封建时代功臣的子孙世袭官职和特权。④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五品以上穿绯袍,佩银鱼袋。‎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族姑子陆象先善 善:交好,亲善。‎ B. 侍郎衣冠之选 衣冠:缙绅,名门望族。‎ C. 人皆靳之 靳:指责。‎ D. 擢其子曾子为会稽郡司马 擢:提拔。‎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与族姑子陆象先善 未得与项羽相见 B. 玄宗自为赞赐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 乃请为道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以雅旧,赠礼部尚书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在介绍贺知章时引用陆象先的话,极尽夸张地表达了陆象先对贺知章的仰慕之情,也进一步充实了贺知章“善谈说”的个性特征。‎ B. 无论是“玄宗自为赞赐之”,还是“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都可以看出贺知章在世时所受到的恩宠。‎ C. 贺知章考中进士后多次获得升迁,他曾经担任过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等职务,死后还被追赠为礼部尚书。‎ D. 在记叙贺知章的事迹的同时,文中还叙写了薛令之“书壁”“弃官”“徒步归故里”的故事,其目的主要是塑造薛令之特立独行的人物形象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善草隶好事者具笔砚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世传以为宝 ‎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东宫官积年不迁,令之书壁,望礼之薄。‎ ‎(2)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成有可观,未始刊饰。‎ ‎【答案】14. C 15. A 16. D ‎ ‎17. 善草隶/好事者具笔砚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世传以为宝 ‎ ‎18. (1)当时太子府官员多年来没有得到升迁,薛令之就在东宫的墙壁上书写(了一首诗),诗中埋怨礼节薄凉。‎ ‎(2)(贺知章)每次喝醉了,就撰写诗文,不停地写,(所写诗文)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从来不曾删改修饰。‎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C项,“靳:指责”错误,应该是“嘲笑,奚落”,译为“人们都嘲笑他”。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介词,和;相同。‎ B项,代词,他 ;音节助词,不译。‎ C项,乃,连词,于是;副词,竟然。‎ D项, 以,因为; 连词,表修饰。‎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其目的主要是塑造薛令之特立独行的人物形象”错误,记叙中却插入了薛令之辞官回家之事,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衬托贺知章当时所受恩宠之深。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善草隶好事者具笔砚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世传以为宝”,这段话是说“他擅长草书和隶书,有多事的人就准备好笔墨跟随他,贺知章心情愉悦满足的时候就不再拒绝,然而只是在纸上写十几个字,世人把它视作珍宝流传”,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善草隶”省略主语,句子完整,“他擅长草书和隶书”,其后断开, “好事者”是主语,“具笔砚从之”作谓语,其后断开;“意有所惬”省略句,意思是“贺知章心情愉悦满足的时候”,“然纸才十数字”“然”,连词表转折,“然”前断开;“世传以为宝”意思是“世人把它视作珍宝流传”,“世”为主语,其前断开。‎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东宫”,太子;“积年”,多年;“迁”,升任;“令之书壁”,省略句,应为“令之书于壁”;“望”,重视。第二句中,“属辞”,撰写诗文;“书”, “书写”;“可观”,值得观赏的地方;“刊”,删改。‎ ‎【点睛】参考译文 ‎ 贺知章字季真,赵州永兴人。性情旷达平和,擅长谈论喜欢说笑,和姑表兄弟陆象先交好亲善。陆象先曾经对别人说“季真言谈清雅,英俊有才华,我一天见不到他,浅陋和悔恨就会产生”。 (唐武则天时代)证圣初年,贺知章考中进士,破格录取群类科,接连多次升迁后担任太常博士。(开元中)兵部尚书张说是丽正殿的修书使,上表推荐贺知章、徐坚、赵冬曦等进入丽正殿书院,一起修撰《六典》等书,多年没有什么成效。开元十三年,升迁为礼部侍郎,兼任集贤院学士,一日之间,两次谢恩(两次得到皇上的恩宠)。宰相源乾曜和张说谈论说:“贺公身兼双重使命的荣耀,足够看出他所受的恩宠;然而学士和侍郎哪个更好?”张说回答说:“侍郎是士大夫的选择,不过也只是一个备员充数的官;学士怀藏先王的治国之道和国家纲纪、法度的典籍,并懂得怎样运用它。这就是侍郎和学士的差别。”唐玄宗亲自称赞赏赐他,升迁他为太子右庶子,充任侍读。 申王死,皇上下诏选牵引灵柩唱挽歌的挽郎,任礼部尚书的贺知章奉召挑选,选取和舍弃有失公平,那些落选的承荫子弟在他家门口大声地吵闹、诉说,贺知章的手下无法制止,贺知章就登梯子,爬上墙头探出脑袋来解决问题,人们都嘲笑他。因为这件事转调到工部。肃宗担任太子时,贺知章升迁为太子宾客,授予秘书监,左补阙薛令之兼任侍读。当时东宫的官员多年来没有得到升迁,薛令之就在东宫的墙壁上写了一首诗,诗中埋怨俸禄微薄,没有得到升迁,皇上(唐玄宗)看见了,就写了“听凭你自己的安置”。薛令之于是辞官,步行回到自己的家乡。 贺知章晚年更加放荡不羁,常在平民聚居地游戏玩乐,自称“四明狂客”和“秘书外监”。每次喝醉了,就撰写诗文,不停地写,所写诗文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指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不曾删改和修饰润色。他擅长草书和隶书,有多事的人就准备好笔墨跟随他,贺知章心情愉悦满足的时候就不再拒绝,然而只是在纸上写十几个字,世人把它视作珍宝流传。 天宝初年,因为生病,他梦中游历帝居(天帝的宫殿),几天才醒来,于是向皇上请求回到家乡当道士,皇上下诏同意他的请求,贺知章把家宅改名为“千秋观”,居住在那里。他又请求皇上赐周宫湖几顷水面作为放生池,皇上下诏赐给他镜湖剡川的一角。他辞官回家时,玄宗写诗送他,皇太子率百官为他饯行。后又升迁他的儿子曾子做会稽郡司马,赏赐他绯鱼,让他侍养。死时八十六岁。肃宗乾元初年,贺知章因为是皇上的旧臣,追赠为礼部尚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僧归金山寺 ‎[唐]马戴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19. 从题材角度看,这首诗是______________;从体裁角度看,这首诗是_______________。‎ ‎20.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赏析。‎ ‎【答案】19. (1). 送别诗 (2). 五言律诗 ‎ ‎20. 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秋日的山色,凄切的蝉声,水边的夕阳,都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沉重和不舍。②视听结合(多角度描写)。夕阳依傍着河岸已经落山了,隔着浪潮都能清楚的听到击打磬的声音。诗人通过视听结合,使诗歌在黄昏静寂落寞的气息中、在浓浓的离别之情中又透着一种空灵。③想象(虚写、虚实结合)。尾联诗人宕开一笔,展开想象,想象友人回到禅林,对月焚香,静心修行的场景,让诗歌在离别的感伤外又增添了一份禅意、一份宽慰。‎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能力。注意题目和文章的关键词进行分类,另外平时在学习诗人作品时,对文学常识进行积累记忆。文章题目《送僧归金山寺》以及文章内容中“归僧渡水云”可知,属于送别诗;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属于五言律诗。‎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表达特色的能力,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 ;②表现手法(次之) ;③表达方式(其次) ;④ 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 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选取了“山色”“蝉”“夕阳”这些意象,渲染了静寂落寞的氛围,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浓浓的离别之情。“蝉”“清磬”是听觉,“山色”“夕阳”是视觉,视听结合,在静寂中又透出一点灵动。前三联都是作者见到和听到的景色,而尾联“遥想”,则交代了是想象之景,扩大了意境,也表达了离别之外的宽慰之情。‎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孔子曰:“追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论语·季氏》)‎ 材料三:曾子曰:“君于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21. 材料一体现了儒家主张的人际交往的___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______哲学思想。‎ ‎22. 分点归纳上述材料体现的交友之道。‎ ‎【答案】21. (1). 适度(中) (2). 中庸 ‎ ‎22. ①对待朋友既要尽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同时又要遵从适度原则,避免自讨没趣;‎ ‎②要选择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 ‎③交友要建立在共同的爱好、志趣上;‎ ‎④交友要以辅助自身仁德的培养为目的。‎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概括句子内涵的能力。先要仔细理解句子的意思,抓住其内容实质,再作概括。“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意思是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是一种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中庸处世态度。‎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疏通文意,理解其思想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概括。三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交友的态度和方法。材料一中,孔子的交友之道包括忠告、善导、不可则止三个方面强调自主真诚的独立人格。材料二中,孔子从交友的原则出发,强调与正直的人、诚信(谅,诚信)的人、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强调材料三中,曾子从交友的意义出发,强调文章、学问等共同爱好在交友中的作用;交友的目的是培养仁德。‎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一:子贡问交友的道理。孔子说:“朋友有过失,要尽心尽力劝告他,并引导他向善。朋友要使不接受劝导就算了,不要再自讨没趣了。”‎ 材料二: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材料三: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修养仁德。”‎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答案】 (1). 不悱不发 (2).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3).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4). 水浅而舟大也 (5). 人间如梦 (6). 一尊还酹江月 (7). 别有幽愁暗恨生 (8). 此时无声胜有声 (9). 伤心秦汉经行处 (10).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悱”“隅”“坳堂”“尊”“酹”“幽愁”“阙”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既然太阳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达到十全十美的这种愿望,则是人类的尺度。----(德)歌德 读了以上两句话,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不完美的美 歌德曾这样说:“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达到十全十美的这种愿望,则是人类的尺度。”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不完美的认识却变得越发的深刻。不完美的美让人更加的向往。‎ ‎  法国巴黎罗浮宫中的断臂维纳斯是最好的证明。它的美,是残缺的美,但也因为这种不完美而形成另一种的优雅美丽。这座雕像其中蕴含的精湛技艺凸显了当时的文明发展程度,它拥有的丰富的背景故事更是为其锦上添花。可以想象,如果它有手臂,那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完美的雕像,却绝不会成为罗浮宫的镇馆之宝。正是因为维纳斯失去了手臂,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使人文艺术和技艺艺术更好的融合,所以它才能成为罗浮宫的镇馆之宝。这便是不完美的美。‎ ‎  其实很多人们都在不停的追求完美,他们都忽略了不完美的美。因为完美在人的认识中形成了一个精确的框架,并使人拘束于这个框架里,从而让人们创造出千篇一律的东西,一个完美的东西。但是不完美代表着人们有更多的进步空间,代表着可以激发人们更大的潜力,代表着这个时代从未有过的创造力。‎ ‎  现今的老师不断的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同时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容易忽视学生的天性与潜力,他们要的只是成绩,一个能称之为完美的成绩。要知道,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而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例如,有些学生在学习方面非常的突出,他对科研事业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有些学生则在体育当面有着独特的天赋,他跑得很快,他跳的很高,对体育事业非常的关注,但是很多老师都会忽略他们之间的差异,忘记去激发他们的潜能,甚至是束缚他们的潜能,只要求他们学习好。‎ ‎ 更有些家长送学生去他们完全不感兴趣的兴趣班,望子成龙的心可以理解,但这不应该是束缚学生兴趣的理由。如今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驱使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如同机器人般完美的学生,流水线一般的生产,让这个世界上平庸的人变得更多有创造力的人却变得更少。一个学习成绩完美的学生,却失去了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这是得不偿失的。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不完美之处,需要不断的去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变得与众不同。‎ ‎  完美,是一个精确的框架,完美的人,也是不存在的。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不完美之处,感受他们不完美所带来的魅力。‎ 不完美的美,更加具有意义。‎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属于材料作文,有两句名言构成。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既然太阳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这里的关键词是“缺陷”,意思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十全十美的,一切事物或多或少都有瑕疵,人类亦同,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使它更完美一些。歌德所过的:“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达到十全十美的这种愿望,则是人类的尺度”,这里的关键词是“十全十美”,意思是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但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冲动,逼迫自己变得完美。几乎每一个人在心中都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冲动,当个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残缺体会越深时,他对完美的追求就会越强烈,这种强烈的追求会使人充满理想,但这种追求一旦破灭,也会使人陷人绝望。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凡事切勿苛求,如果采取种务实的态度,你会活得更快乐!‎ 立意:1.大成若缺 ‎2. 刻意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 ‎3. 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 ‎4. 最美来自不完美 素材:‎ ‎ 1.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俞敏洪 ‎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3.只有放下对美和好的追求,才能无限的接近美与好。——许嵩 ‎ ‎ 4.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若是人人皆完美,就不应有爱恨离别,生老苦痛;更不会存在“千里孤坟”、“天涯断肠人”。正是因为人生生而有缺陷,我们才会寻找人生的意义。即我们这一生,要追逐什么?‎ ‎ 5.有人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使自己变得完美的过程,有人认为把完美奉为人生目标的人永远达不到完美。那么我们对“完美”的态度究竟该如何摆放?是追还是不追?‎ ‎ 追逐完美的人往往信仰着“尽善,求知到尽头”。他们朝着内心的一点,心无旁骛地奔跑,经过十年如一日的跌跌撞撞,最终会开启真理的大门。正如侯仁之用双脚丈量中国遗迹,叶笃正用严谨为中国气象学护航。他们始终追逐着心中对知识的完美,他们的最终目标,定收获最尽 头的真理。‎ ‎6. 无可厚非这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但正因了人人生而不完美,思想总会产生分歧。有人认为追求完美是一种缺陷,人生应当时徐步慢行,享受风景、苦难与缺陷。‎ ‎ 霍金在一次采访中说道:“21岁时,我的期望值变成了0,从那以后,一切都是额外的津贴。”上天给了他一副最不完美的身体,却也改变了霍金对一味追求完美的目标。“我的人生已不可能完美,我能做的就是享受这苦难,让一切的额外津贴过得有意义。”在失去再次行动的能力之后,史铁生表示他已了然接收,接纳并且放下,追求完美是一种缺陷,我只能让我的余生无悔。“无悔”,“有意义”。我们为何不能把它们当作信条?谁能给完美下定义吗?主观的完美就能造成客观的穷极之境吗?‎ ‎7. 王小波说:“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我们生的时候不必期望死的来临。正如我们在前进的路上不用想着终点要到达哪里,所有生命的终点都是死亡,完美本就是到不了的。你可以追逐它,但是不能把它当作生命的终点。顾城在19岁时写下:“生命与生活无关。”‎ ‎8.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人的一生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也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刻意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 诚然,人们生来就是在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每个人都渴望完美的人生。然而,完美与不完美本身就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缺憾中体现完美,在完美中发现缺憾,大成若缺,十全九美,或许缺憾也是一种完美。‎ ‎ 9.著名的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在创作之初,本是有手臂的,但创作者发现此时无论如何都不如没有手臂时更加协调。断臂的维纳斯的美世人皆知,她的完美正体现在这一缺憾之中。多少年来,无数雕刻家都曾尝试使她变得更“完美”,但无一成功,因为这一行为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不完美。所以说,缺憾之中也孕育着完美。有人会说,这不过是一个特殊的意外,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变得更为完美。然而,如罗曼罗兰所说的:世间有两种遗憾,一种是没有完成后的遗憾,另一种是完成后的遗憾。当我们在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刻意追求,倘若追寻不到便会产生追寻不到的失落;倘若寻找到了完美,又失去了不断寻求的勇气与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何尝又不是一种不完美。‎ ‎ 10.更进一步,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刻意追求的“完美”又能保存多久?等到这种所谓的“完美”消失时,我们还会有勇气去寻找新的完美吗?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在少年或是中年不断追求完美,过着近乎完美的人生,饱读诗书,名震一方,只着博取功名。但这种看似完美的生活又能持续多久,当考场上的失意,官场上的落魄接踵而至,多少人因此而消迷一生,唐寅、柳三变??不胜枚举。在刻意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他们失去了对抗缺憾与打击的勇气。‎ ‎11. 冯至说:一段美的生活,无论是为了生或是为了死,为了爱或是为了恨,都无异于这样一个抛掷,在陨落中有坚持,在停留中有克服。真正的完美绝不是我们在追求的某个事物,这不过是过眼烟云,而是我们不断追求这一姿态。或许我们会有寻而不得的缺憾,但却获得了过程上的完美。过程往往比结果更为重要。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成若缺,缺憾或许也是一种完美。‎ ‎12.有人说,人本来就不完美,人的一生要使自己变得更完美。有人说,人本来就不完美,刻意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我说,人生是不可能完美的,但是我们可以用永远未完成的态度追求完美,追求的过程使我们进取、充实、行走,拓宽心灵的宽度与深度。‎ 贝多芬好似并不完美,在疾病的困扰中度过了愁苦的晚年,然而,当他把自己的生命倾注在乐谱上,创作出一曲曲震撼世界的乐章时,那何尝不是一种完美?‎ ‎ 尼采一生很不完美,在误解、疯狂、孤独中度过了一生。然而当你走进他的著作,感受他那用人格和血肉铸就的思想时,你便会惊叹他完美的一生!我愈发能够想起,人类历史上无数的“最美”不正是在不完美,甚至是于痛苦和残缺中铸就的吗?正如尼采所言:“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把我们,连同我们所遇到的一切,都化为光明与烈火。我们全然不能是别种样子!”是啊,人生的意义不就是在伴随我们的诸多不完美中,奋力地去寻求完美吗?‎ 结构层次:参考结构:《不完美的美》‎ 第一部分,首先,文章开门见山,亮出观点:“不完美的美让人更加的向往。‎ ‎”其次,作者采用举例论证“法国巴黎罗浮宫中的断臂维纳斯是最好的证明。它的美,是残缺的美,但也因为这种不完美而形成另一种的优雅美丽”,之后运用对比论证,强调“不完美代表着人们有更多的进步空间,代表着可以激发人们更大的潜力,代表着这个时代从未有过的创造力”的观点。其后联系现实,阐明“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不完美之处,需要不断的去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变得与众不同”,作者娓娓道来,列举实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文笔老道,观点鲜明。事例真实可靠。最后,收束全篇,总结全文:不完美的美,更加具有意义。‎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