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宁夏育才中学高二语文试卷 I 卷 阅读题(共7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 人类所以超过其他生物,因人类有一种优越力量,能变化外界,创造东西。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她,就必须调理他。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我们对外界尚需要调理,则对自己而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方面。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条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调理来驾驭的。至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没有。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偷心理。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成样儿。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就要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的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得成为一气。所以我们的东西不要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 (节选自梁漱溟《朝话》,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的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 B. 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 C. 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清楚明白,心思必须先有条理。. D. 调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2. 根据文章,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 A. 备考要拟定周密的学习计划,拟定计划前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安定。 B. 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者“净”“静”“敬”“竞”四个大字。 C. 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 D. 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学会回头看自己,健全自己的心思心情,是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B. 心思与心情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要想调理心情,就得先调理自己的心情。 C. 心情的暴乱与散懈,两者看似不同,但都能使我们陷于一种机械性,从而导致行事不顺。 D. 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这篇文章共有六段,第一段提出问题:要调理自己的心理。第二段写为什么要调理。第三、四段写调理要注意的心思和心情两个方面。第五段写调理需要精神。第六段强调调理是大事。可见,文章是围绕“心理的调理”展开分析论述的。BCD项都有失偏颇。 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 C项,“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是属于“调理心思”,写文章要“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说法有误,原文强调的写文章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有成就,而“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恰恰是作者所谓的“苟且从事”。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 D项,在原文最后一段“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这句话,这个地方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而写文章仅仅是作者举的一个例子而已。 故选D。 二、古代诗歌阅读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①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入侵。李白、严威、高適等人均先后去世。②跃马:指公孙述,自立为天子。 4. 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首先点明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下半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B. “鼓角”是军中服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仍。 C. 作者深夜不寐,听到野外传来众多家庭的哀哭声,也听到几处渔人樵夫唱起少数民族的歌谣,真实地表现了夔州的偏远,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D.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寥。 5. 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请简要作答。 【答案】4. C 5. ①“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②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③ “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项,“下半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错,“天涯霜雪霁寒宵”,意思是“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霁”指雨雪停止,云雾散开,天色放晴,并非是雪落霜重。 B项,“鼓角连响五遍”错,“五更鼓角”中的“五更”,不是“五遍”,是接近天明的意思,选项曲解“五更”的意思。 D项,“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寥”错,“人事音书漫寂寥”中,“人事”是亲朋的存亡情况,“音书”是消息和书信,“漫”的意思是“徒然、白白的”,最后一句是说消息和书信断绝,只好任凭寂寞孤独,选项曲解句意。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岁暮阴阳催短景”,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可分析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结合注释“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可分析出“客居天涯的凄寒”。颔联写出夜中所闻所见,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戈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颈联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景象凄惨,渔夫樵子不时在深夜传来“夷歌”之声,这两种声音都使诗人倍感悲伤,结合注释“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入侵”,可分析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 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可分析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人事音书漫寂寥”,结合注释“李白、严威、高適等人均先后去世”,“人事”是亲朋的存亡情况,“音书”是消息和书信,消息和书信断绝,诗人只好任凭寂寞孤独,可分析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点睛】古诗词鉴赏客观题突破技巧: 1.认真审读题干,明确具体要求。弄清楚要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题干上有没有关涉诗歌具体要素的关键词。 2.了解设错陷阱,避免落入圈套。古代诗词客观题往往考查的是考生对诗词基本内容、思想情感、修辞手法、写作技巧、艺术风格等的理解能力,考查程度不深,但范围很广。如利用考生知识缺陷,曲解诗词写作意图、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出真州泛大江作① 欧阳修 孤舟日日去无穷,行色苍茫杳霭中。 山浦转帆迷向背,夜江看斗辨西东。 滮田②渐下云间雁,霜日初丹水上枫。 莼菜鲈鱼方有味,远来犹喜及秋风。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夷陵(湖北宜昌)途中。②滮(biāo)田:充满水田地。 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通过描写“孤舟”“雾霭”“山浦”“星斗”等景象,体现旅途的遥远与孤寂。 B. 前两联融情入景,用旅途的迷茫来衬托内心的伤感,暗示诗人贬官后的失落之情。 C. 颈联笔锋一转,写水田上大雁、霜日中红枫,美丽景色更增添了诗人内心愁苦。 D. 全诗层次清晰,构思精巧;行文平易流畅、从容舒缓,彰显本诗鲜明的创作特色。 7. 本诗的尾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6. C 7. 莼菜和鲈鱼味道正鲜美,远方而来的我为还能赶得上秋风而高兴。诗人借西晋张翰因为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美食、弃官归乡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然遭受贬谪,但内心依然乐观、豁达的感情。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愁苦”错误,在颈联中,作者笔锋一变,雄壮激扬起来。他通过写水田上飞的大雁、落日中的红枫这些乐景,写出自己已经摆脱了贬谪的孤独与忧伤,寻找到了精神的慰藉。这些美丽的场景都是在暗示着作者的心情已经逐渐开朗。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感和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理想追求,诗歌的写作背景等进行分析。本诗尾联作者将“秋风莼鲈”的典故化用,更是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借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然遭受贬谪,但内心依然乐观、豁达的感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欧阳修《伶官传序》) 8.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壮:雄壮 C. 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本来 D. 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理:道理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②与尔三矢 B.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D.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0.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称伶官。 B. 谥号,是朝廷对帝王、贵族、大臣、平民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如诸葛亮谥为“忠武”,岳飞谥为“武穆”。 C. 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但庶人不能设庙;也是王室或国家的代称。 D. 禁内,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11.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答案】8. C 9. B 10. B 11. (1)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2)祸与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并且智勇的人大多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住,难道仅仅是伶人吗?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求注意积累,利用自己所学灵活运用,善于根据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题中的词义问题,“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也可以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分析判断其意义。 C项,“本:本来”错,“抑本其成败之迹”的意思是“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本”的意思是“推究”。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第一个“与”,介词,译为“和”,第二个“与”,动词,译为“给,给予”。 B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语气,译为“却”。 C项,第一个“其”,副词,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第二个“其”,代词,译“他”。 D项,第一个“以”,介词,译为“用”,第二个“以”,介词,译为“在”。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平民”错,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有谥号,平民没有谥号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题中重点词句:(1)忧劳,忧虑操劳;兴,使动用法,使……兴盛发达;逸豫,安逸享乐;亡,使动用法,使……灭亡。(2)积于忽微,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状语后置,“于忽微”作“积”的状语,按现代汉语应放其前却放其后,故为状语后置;忽微,微小的事情;于,表被动,译为“被”;岂,难道。 【点睛】翻译文言文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把要翻译的语句切分为词;第二步,把语句中的每个词语都准确翻译出来,这里要关注两点,即一词多义的词语要根据具体语境确定其意思,只能意译的词语翻译时要尽可能简洁、准确;第三步,根据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对一一对应翻译的具体内容进行语序调整或增删部分。 参考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 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调研2】(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 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 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 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 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答案】12. D 13. B 14. B 15. (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然后根据结构特点和语言标志,先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本题中比较容易先断开的句子有“有子如此”“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谓思曰”。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常识。B项姻亲指自己直系、旁系血亲的配偶。不是血亲的一部分。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中“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子弟”说法错误,文中说的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先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然后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细微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本题中考查的就是对“族子”的理解。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遵循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第一句翻译的关键词:所以,……的愿因;急,形容词用作名词翻译为紧急情况;先,后作意动词用。第二句翻译的关键词:臧否,可译为褒贬,品评;乱,使动用法。 参考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 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説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説:“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继父産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遗産俸禄,一概不加过问。 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翟、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公主便把谢混家事托付给谢弘微。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産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谢弘微调任通直郎。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因为谢混在前一朝代获罪,东乡君节义可嘉,高祖允许她回归谢氏。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凡是来看东乡君回归的人,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生性谨严端方,举止必定遵循礼度,事奉继父的亲族,恭敬小心,超过常人。太祖镇守江陵,以谢弘微为宜都王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着称,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素食不变。谢弘微的兄长谢曜歷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多时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事奉兄长如同事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説别人坏话,而谢曜则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及别人时,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岔开。 元嘉九年,东乡君薨,留下资财非常多,园宅十余所,奴仆尚有数百人,而谢弘微一无所取,自己以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微説:“亲戚之间争夺财産,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现在财産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谢弘微死,皇上十分痛惜,派二卫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葬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先后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包含对比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历经金人入侵战火的人们淡忘当年的屈辱岁月、而今安于异族统治的痛心与批判。 (2)韩愈的《师说》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指出如果不及时纠正错误态度,必将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3)《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 (4)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这一意思时,我们可以引用《<论语>十则》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烽火扬州路 (2). 一片神鸦社鼓 (3). 是故圣益圣 (4). 愚益愚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百年多病独登台 (7). 所欲有甚于生者 (8). 所恶有甚于死者 (9). 择其善者而从之 (10). 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烽”“扬”“作”“甚”“择”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II 卷 表达题(共7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代人没机器,想要看什么书,非得自己挽起袖子抄不可,就算家里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刻工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在版上。在这种情况下,复制的质量就很难保证。因为传抄的人也是普通人,会写错别字,会犯懒,会突然走神而漏掉个把字,会因为急着出去吃饭而擅自把笔画减掉几笔……如果是大部头著作,改动一两个字或许________,但如果是诗歌在传抄时被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本身有可能“________”乃至面目全非。要知道,( ),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可谓________。 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我们________ 的经典语句,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如李白的《将进酒》里有个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清代人查过古本诗集,发现这句诗居然还有好几个版本:“天生我身必有财”“天生吾徒有俊材”和“天生我材必有开”。可见版本之间的差异有多离谱。直到有近代学者在敦煌唐人手抄诗卷里发现这首诗的踪影,知道了这首诗叫作《惜樽空》,这句诗写成“天生吾徒有俊才”,我们今人才搞清楚这首诗在唐诗的真正模样。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无关大局 伤筋动骨 失之千里 耳熟能详 B. 无伤大雅 遍体鳞伤 一字千里 耳闻则诵 C. 无关大局 遍体鳞伤 失之千里 耳闻则诵 D. 无伤大雅 伤筋动骨 一字千里 耳熟能详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的特点是以最少的篇幅表达最微妙的含意 B. 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等都有明显的不同 C. 诗歌贵在含蓄,言在此而意在彼 D. 诗歌创作需要极其认真的严谨态度与作风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 B. 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C. 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D. 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 【答案】17. D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无伤大雅: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无关大局:对整个局势没有关系或没有影响。此处是针对改动大部头著作,并非针对整个局势,选用成语“无伤大雅”。第二处,伤筋动骨:本指身受重伤。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此处是说如果是诗歌在传抄时被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本身有可能受到重大损害,乃至面目全非。选用成语“伤筋动骨”。第三处,一字千里:是说差一个字意思就会相差很远。失之千里:失误虽小,结果损失很大。此处是根据前文“改了哪怕一个字”“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选用成语“一字千里”。第四处,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闻则诵:记忆力好。此处是说我们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的经典语句,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选用成语“耳熟能详”。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这是一道连贯题,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依据文意,第一段是在阐述很小的错误都会对诗歌产生极大影响。前有“……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面目全非”,后有“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只有A项符合前后语意。而其他几项所言均与本语境无关,文章没有涉及。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可发现划线句子有不合逻辑和语序不当的语病“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因果关系颠倒,“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为因,“信息辗转传播”为果,改为“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这就偷换了“大不一样”的内容,应是“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依照此分析对应,只有B项符合要求。 故选B。 20.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不超过25字。 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浮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浮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浮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浮浅不卑劣的人。比方英国民众就是很沉滞顽劣的,然而在这种沉滞顽劣的社会中,偶尔跳出一二个个性坚强的人,如雪莱、卡莱尔、罗素等,其特立独行的胆与识,非其他民族所可多得。这是英国人力量所在的地方。据生物学家说,物竞天择的结果不能产生新种,要产生新种,须经突变。所谓“突变”,是指不像同种的新裔。社会也是如此,它能否生长滋大,就看它有无突变式的分子;换句话说,就看十字街头的接人群中有没有几个大汉。 核心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社会提升依靠胆识非凡、人格卓越的少数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阅读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内容和层次思路,最后结合题干要求进行提炼和概括。 本材料中首先由“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说到“它所最可怕的”,说到“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浮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浮浅不卑劣的人”,然后举例子,“比方英国民众”,由英国民众引导出“雪莱、卡莱尔、罗素等”,他们为什么可怕?文中材料给出了原因:“其特立独行的胆与识,非其他民族所可多得。这是英国人力量所在的地方”。一系列推导之后,可看出“少数人的重要,这少数人能影响社会”,然后找出少数人的特点,组织得出答案。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天地就是空间, ① ,这是我们把握现实的两大坐标。西方人也常常说,所谓人是在生死之间的一个旅客。旅行是有不同动机的, ② 。中国以前的读书人赴考是要到京城去,这就是教育的旅行。孔子去拜见老子,司马迁为了他的史学大业,去访问名山大川,这些也都是为了教育。《徐霞客游记》是一本非常生动的记游之作,值得一看。徐霞客不仅文笔好,而且是地理学家、科学家。他认为长江的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所以他从杭州一路往西旅行,一直到昆明,到金沙江。旅行的另一个动机是政治,是不得已的, ③ 。唐朝韩愈被贬到潮州,宋朝苏轼被贬到最南边的海南岛,这都是政治的旅行。还有一种旅行的动机是宗教,宗教的旅行也叫“朝圣”。你到罗马,到普陀山,到宗教圣地去,都要跋山涉水。 【答案】①光阴就是时间 ②其中的一个动机是教育 ③也就是贬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瞻前顾后”。由前面“天地就是空间”及后面“这是我们把握现实的两大坐标”可知,第①空应该填“光阴就是时间”;由前面“旅行是有不同动机的”及后面“这就是教育的旅行”“旅行的另一个动机是政治”可知,第②空应该填“其中的一个动机是教育”;根据后面所举的韩愈和苏轼的例子可知,第③空应该填“也就是贬官”。 六、写作 22.写作 始于2019年底的新冠病毒疫情,短时间内即蔓延全国。在这场旷世灾情面前,全国人民空前团结,无数医护人员、公务人员甚至普通公民,都化身意志坚定的战士。媒体人白岩松说:“疫情的数字给我们震动,逆行的面孔却给了我们最深的感动。”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当事人爱华的身份完成写作。 (1)某市举行以“传承民族信仰,共创华夏未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你代表“复兴中学”参加比赛的演讲稿。 (2)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日子里,涌现出一些触动你灵魂的人物,你选择其中一位给他(她)写的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切合身份,贴合背景,不泄露个人信息;符合文体特征;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1) 传承民族信仰,共镶华夏未来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民族信仰,共镶华夏未来”。 2019年底,新冠病毒疫情短时间内即蔓延全国。在这场旷世灾情面前,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在全力工作,医疗卫生、物资保障、公安消防、科研攻关、民生供应、志愿服务等各条战线的工作者都在尽职守责。珍视生命、守望相助的人间大爱,为春节假期铺就了特别底色。面对疫情,为了他人的安康与幸福,为了国家的安宁与强大,许多人主动投身到最辛苦、最危险的岗位。这场旷世灾情再一次印证:是家国一体、休戚与共的使命感、责任心,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助力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更是我们战胜疫情的重要精神支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在抗击疫情的大考中,以及今后的人生大考中,传承民族信仰,不负青春、不负人民、不负未来。 “信仰是大海航行的灯塔”,回望过去,最是精神动人心。“团结起来,振兴中华!”1981年,当中国男排首次冲出亚洲、中国女排第一次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时,北京大学的同学们喊出这一发自肺腑的响亮口号,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最强音。而在2018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大时,在场的莘莘学子再次喊出这句激荡人心的口号。穿越时空的心声表明,时至今日,相信我们国家、我们民族会越来越好,依然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依然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最坚定的信仰,是推动整个民族向上向前的精神力量。 时光永不停歇,精神穿透岁月。今天的中国,一分钟能发生什么?“复兴号”前进了5833米 ,移动支付3.79亿元,7.6万件快递被收发……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的“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感动无数网友的,是蕴藏在时间里的伟力,更是中华民族矢志奋斗的精神力量。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的每个“一分钟”,都凝聚着中国的奇迹。无数个“一分钟”汇成的时光之手,让公路成网、铁路密布,让高坝矗立、巨轮远航,天堑变通途。今天,就是要用这份不息的民族信仰之光照亮前路。 同学们,我们有幸生在伟大的时代,我们更有幸长在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明白,一个个写满希望梦想的人生故事,背后都充满着一股子精气神:不甘落后、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善于创造。而催动民族未来航船的,一定是来自每一个人的内生动力。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也正是满怀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排除万难争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期,同样有无数先锋、勇士,砥砺信仰,越是艰险越向前。同学们,请想一想,与那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相比,我们学习中的一点小困难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请想一想你求学的初心,请想一想你身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那么在人生的战场上你就会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新时代必将在民族信仰的磅礴之力下,活力迸发。让我们坚定信仰,用青春去铸就激情涌流的“黄金时代”。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 写给魏礼群医师的慰问信 尊敬的魏礼群医师: 您好! 提起笔来给您写信,我的心中思绪澎湃。谁是“最可爱的人”?战争年代,我们曾把这个殊荣给了解放军战士,但今天,疫情汹汹,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守护平安的您和您的同事们当之无愧。 最近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战疫系列报道,深灰色的“累计死亡”人数不断上升。我看到的只是数字变化,就揪心不已,而作为医务人员在医疗一线殊死抗疫的您呢? 今天,隔着玻璃窗或许还能看到昨天的病人;这一刻,隔着胶手套还能感受到患者的体温;这一秒,透过护目镜还能看到求生的眼神…… 那明天呢?下一刻呢?下一秒呢?每天都与人间悲剧狭路相逢,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心理承受力! 病毒,时时压抑着您的神经;疲惫,天天侵蚀着您的意志;而生命的离去,却常常让人猝不及防。没有足够的勇毅,是扛不起这份责任与希望的! 那天,我看到报道,您在对一名危重病人气管插管时,病人病情急转直下,最终病逝。您瞬间崩溃,泣不成声,您说:病人身后可是一个家庭啊!您甚至因此久久不能释怀。我知道这不是您的脆弱,而是您明白每个生命的可贵,以及病人身后有一家人的守望。 战疫期间,您和您的同事无所畏惧,前往抗疫一线。您告别亲人,无暇顾及艰辛和危险,为城市筑起防护墙;您的同事、战友有的断了秀发,破了脸颊,伤了双手,只为多救几个人;甚至有的永久倒下,来不及享受春光,来不及与亲人拥抱。 政治家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的:“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些最勇敢的人负重前行,用仁爱、牺牲去完成自己的朝圣。“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作为普通的医务工作者的您,就是可敬的平民英雄。 “逆”者,迎也。灾难来临时,有人逆行,才有人能迎接光明。清朝斗士伍连德迎着逃难人群,顶着西方医学家的怀疑,毅然前往混乱东北抗鼠疫,仅仅67天肃清三省。新时代国士钟南山迎着出城的民众,在耄耋之年出征武汉,倾力尽心,让中国成为世界的抗疫典范。您虽平凡,但您的逆行,值得每个被保护的人仰望。 当中国按下这次暂停键时,当我们囿于方寸之地时,当我们被迫在口罩下里呼吸时,当我们失去“一米”的亲切时,当我们提心吊胆于病毒的无孔不入时,当我们感叹生活少了色彩时,我向您致敬,您坚守的地方不仅是单调,还有死神的威胁。 加缪说:“每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待到全中国山花烂漫之时,我们摘掉口罩,一定给您——最美的天使,一个真诚的拥抱! 爱华 2020年3月1日 【解析】 【详解】(1)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结合材料准确理解题意,考生要先分析材料的类型接着分析材料表述的观点,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写作。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这道作文题的材料,阐述的是当前全国上下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一个热点现象。审读时注意抓住关键点“在这场旷世灾情面前”“全国人民空前团结”“无数……都化身意志坚定的战士”,再结合媒体人白岩松的话,可知这则材料的主旨指向:在灾难面前,整个中华民族展现出的民族精神和信仰,不仅让人感动,而且它凝聚出的无比强大的力量更给了我们自豪、自信和希望!另外,题目设置了个“以‘传承民族信仰,共创华夏未来’为主题的演讲”的任务,写作时就要注意演讲稿的特点:1、有强烈的针对性;2、有较大的鼓动性;3、有一定的通俗性和条理性。此外还要考虑演讲稿的基本格式,要以青年当事人爱华的身份完成写作。 参考立意: 1、传承民族精神,凝聚磅礴力量 2、面对疫情,我们终将遇见内心的信仰 3、青年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4、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 5、民族精神和信仰是民族的强大力量 可用素材: 1、人并不完全是为了获得物质报酬而工作的,为国家贡献、为他人奉献,是个人职业成就感的重要来源。连日来,人们纷纷把致敬的目光投向那些奋战在抗疫最前线的医护人员、专家学者,他们迎难而上、不惧危险、抢救生命,树起了职业精神的典范。对待工作学习,我们应该像那些恪尽职守的人一样,始终怀着热忱责任感,履行义务善始善终,发挥才智善作善成。做好本职工作,实现的不仅是个人的职业理想,也将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2、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5月5日,马克思故乡德国特里尔市迎来一份来自中国的礼物:一尊总高5.5米的马克思雕像。就在之前一天,万里之外的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党人隆重召开纪念大会,向这位“千年第一思想家”致以敬意。马克思播下的真理火种,近百年来在中国燃烧成不灭的信仰火炬。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实践智慧,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飞跃。这份信仰的果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这就是精神力量之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3、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 4、泱泱中华,五千年璀璨文化。孕育了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舍生忘死的高尚道德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气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个人善良操守和修养。为人民利益奋斗不怕牺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和信仰。所有这些,是中华民族从亘古荒原走来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 己亥岁末,武汉三镇遭遇了一场冠状病毒肆掠的劫难。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来了,众多的专家学者在紧急的探究病源。武汉湖北的医护人员在舍生忘死的工作,全力抢救冠状病毒感染病人。联想十七世纪英伦三岛黑死病疫情,罗姆村344名村民为了不把病毒传染给半岛北部的人民,在村口磊起了隔离的围墙。这种大爱无疆的善良,为英国的劫后重生播下了种子和希望。因此,狙击疫情不仅需要物资,医生,更需要善良、信仰和民族精神的伸张。 5、在抗疫最前线,我们共产党人和人民解放军三军的医护人员,给我们树立了榜样。除夕之夜,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我们三军的医护将士告别父母妻儿,义无反顾的奔赴抗击疫情的战场。 庚子新年大年初一的早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忘记了新年的喜庆,美酒的甜香,紧急部署如何打赢控制疫情狙击仗。疫情肆掠扩散没有什么可怕,只要我们挺起民族的脊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即使面对死亡也慷慨坚强。每一个公民都心存善良,责任和担当。民族精神和信仰是亿万民众消灭埋葬疫毒的最强大力量。多难兴邦,英敢的中国人民,必将在狙击疫情战中使英雄的民族精神得到传扬,我们的信念和信仰更加坚强。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富强,还要有文化的繁荣,民族精神的昂扬。这样才能相得益彰。 参考结构: 传承民族信仰,共镶华夏未来 第一部分,引述材料,提出观点。首先引述材料,提示演讲背景。然后以许多人主动投身到最辛苦、最危险的岗位的表现,引出民族精神信仰的巨大作用。最后提出观点并点题: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承民族信仰,不负青春、不负人民、不负未来。 第二部分,逐层展开,分析论述。第一层,回望过去,民族精神是推动整个民族向上向前的精神力量。第二层,放眼当下,今天的中国,就是要用这份不息的民族信仰之光照亮前路。第三层,联系现实,我们应该传承民族信仰,在人生的战场上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发出号召。时间不等人!让我们坚定信仰,用青春去铸就激情涌流的“黄金时代”。 (2)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结合材料准确理解题意,考生要先分析材料的类型接着分析材料表述的观点,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写作。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这道作文题的材料,阐述的是当前全国上下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一个热点现象。审读时注意抓住关键点“在这场旷世灾情面前”“全国人民空前团结”“无数……都化身意志坚定的战士”,再结合媒体人白岩松的话,可知这则材料的主旨指向:在灾难面前,整个中华民族展现出的民族精神和信仰,不仅让人感动,而且它凝聚出的无比强大的力量更给了我们自豪、自信和希望!另外,题目设置了一个“写慰问信”的任务,要求选择“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日子里,触动你灵魂的人物”作为写信对象。写慰问信要注意:对象明确、重点突出;感情真挚、使人安慰;期待殷切、表示决心;语言亲切、精炼质朴。此外还要考虑信件的基本格式。 参考立意: 1、战“疫”中的英雄本色 2、白衣战士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3、上下求索,共克时艰 4、满目星河不及“战士”的背影 可用素材: 1、日月跳丸,光阴脱兔,当我们迈入2020年,都不曾料到,新型冠状病毒来袭。沧海横流,间不容发,无数医务工作者们挺身而出,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只为夺得这场战“疫”的最终胜利。他们每句言辞,每次行动,尽展英雄本色。 十七年前站在那里的人,十七年后还在那里。从花甲到耄耋,钟南山院士依旧义天反顾地冲上这生死未知的战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但面对外界的盛赞,他却轻描淡写:“其实,我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如此气度,如此格局,无怪乎他成了全民偶像,连没多少文化的老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终南山是一座名山,钟南山是一个伟人!” 2、我们更愿意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这个称呼更亲切更诚挚。除了钟南山和李兰娟这种名家,更多是平平凡凡、默默无名的一线医护,他们用一双双手托举起国家突围的希望。杜富国的妹妹杜富佳主动请战抗疫一线,一句“雷场是哥哥的战场,医院是我们的战场”,令人潸然泪下;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妻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自己身患渐冻症,却依旧奋战一线。 还有太多太多叫不出名字的白衣天使:你可曾听到他们一直给记者强调“不要播名字,家里人会担心”?你可曾看到他们脸上被防护服压出的印子、被汗水浸透全是褶子的手?你可曾知道他们为节省时间、资源而带着尿不湿?毅然说出“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他们,又怎配不上“英雄”的称号? 3、曾看过一句话:“谁说春天来了/那是日历撒的谎/只要还有一座城冰封雪飘/我们就不忍心立春。”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亦是怀着这样的信念,身着白衣,心有锦锻,江城不解围,我们不后退。疫情终将平息,这场感天泣地的战“疫”,也终将成为历史的一页。医务人员顾全大局的气度,无疑将闪耀成共和国史册上新的光芒。而我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这份情怀,不会也不该褪色。 4、受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信念的触动,新一代青年也将从中接受洗礼,成为一个心智更成熟、精神更丰满、格局更开阔的真正的“人”。我有同学说,高三毕业,我就填报医学院。或许,再等若干年,待到今天的逆行者老去,会有一批新的医务人员握住他们的手说:“你们曾保护过我们;现在,就由我们来保护你们。” 谢谢你,上演最美逆行。谢谢你,为我们拼了命。谢谢你,让更多人看到这一幕,从此身边有情,心中有光。身着白衣的你们,无意扮演天使,却为我们,写下“英雄本色”的生动注脚。 5、魏巍曾在1951年发表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以此盛赞那些可敬的志愿军战士。斗转星移,今日之中国正历经严峻的新冠疫情考验,千钧一发之际,白衣战士们扛起时代大旗,前仆后继,抚平国殇。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迎难而上,八方来援,为国出征,他们一直在路上。正是他们,筑起了固若金汤的“钢铁长城”。 6、为国出征,是奉献的底色。“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白衣团队中不仅鬓角染霜的中流砥柱,也有稚气未脱的青涩脸庞。祖国一号召,他们毫不犹豫穿上了白色战衣。此次疫情中,消逝了一些风华正茂的人儿,他们为了国家的明天,甘做微光,尽自己最大的一份力,为春回大地埋了最深的一份情。 作家迟子建说:“当你热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你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我想,以此来做英雄们的注脚,还远远不够。国难当头,民众两股战战,束手无策,只有他们沐浴战火、解民倒悬,在危险的舞台上出演空场剧,无怨、无悔。不久后春暖花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将结束,凯旋的战士们,褪去光荣,继续隐入人群,继续默然工作,恰似墙上深扎的铁钉。但我们不应忘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参考结构: 一、标题:写给魏礼群医师的慰问信。 二、称谓:顶格写称谓“尊敬的魏礼群医师”。 三、正文部分: (1)先讲述写信背景:疫情汹汹,医院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然后指出守护平安的魏礼群医师和他的同事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并提起下文。 (2)较全面具体地叙述事实、表示慰问。先写魏礼群医师用勇毅,扛起责任与希望;然后写看到的报道,赞扬魏礼群医师珍惜每个病人生命的可贵;再深化一笔,写抗疫期间无数的医护工作者虽然平凡,都是英雄,值得每个人仰望。 (3)结合形势,提出希望:待到全中国山花烂漫之时,我们摘掉口罩,一定给您——最美的天使,一个真诚的拥抱!结束全文。 四、署名和署时:在右下角先写姓名,在姓名下写日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