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word版)

高一期中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明代花鸟画 ‎  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的突破。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好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兼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自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 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其中最有代表的是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山水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沈周与文征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然而,到吴门画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硕果。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徵明,花鸟、山水兼擅。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则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浇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在绘画语言风格方面,他吸收宋、元文人画及林良、沈周、陈淳的长处,兼融民间画师的优点,同时将自己擅长的狂草笔法融入绘画。在其笔下,梅兰竹石被赋予了他强烈的个性,以狂怪奇崛的姿态傲视万物。他是第一个使用生宣作画的花鸟画家,利用生宣良好的吸水性控制画面水墨渗化效果,表达特殊韵味。他还以泼墨法作花鸟,用笔墨的纵横捭阖表达自身的愤懑情绪。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体派,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齐白石都曾受其影响。他的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后世将二人并称为“青藤白阳”。‎ ‎1、下面关于明代花鸟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明宣宗时,宫廷画院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但意境与格调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 B.“吴门四家”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基础上发展出鲜明个性特征,取得重大突破。‎ C.陈淳的大写意花鸟画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 D.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体派,其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对后世影响深远。‎ ‎2、下列对明代花鸟画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画家们广泛地学习和借鉴院体画家、文人画家及民间画师的优良画风。‎ B.文人参与花鸟画创作以后,绘画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特质。‎ C.画家们具有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和狂怪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 D.画家们大胆尝试,或借鉴山水画笔法,或引书法笔法入画,或使用新材料。‎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宣宗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只是沿袭了宋代花鸟画的风格面貌,没有取得突破。‎ B.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 C.陈淳学习文徵明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表现花叶的技法,画风简练放逸而不失法度。‎ D.徐渭将狂草笔法、泼墨法融入大写意花鸟画,很好地表达了他的澎湃激情和愤懑情绪。‎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名 医   ‎ 袁炳发 梅子涵是苇子沟的名医,这是苇子沟的人公认的。‎ 梅家是鼎鼎有名的中医世家。关于梅家的来历有很多版本,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梅子涵的祖父梅春鹤早年是宫里医术高深的御医,后来因为被牵扯进宫里的一个事件,不仅丢了差使,还险些丢了性命,就一狠心跑到了苇子沟。‎ 许多年下来,梅家在当地已是屈指可数的殷实人家了。‎ 梅子涵自幼聪颖,勤奋好学,白天从塾师攻读经书,晚上随祖父、父亲学医。他对医学有着特殊的爱好,在弱冠时就已通读了《本草纲目》《千金方》《内经》《难经》等医学经典,这便为日后行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祖父的教导下,梅子涵的医术日臻成熟,各科兼能,得到远近推重。祖父过世后,梅子涵独挑大旗,继续光大着梅家祖传的医德医道。凡是来他医室治病者,不待启口言明病情,他已在视行、听声、切脉、望色中,即能揭示是何病症,言之确凿,就似见到病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一般。对于疑难杂症,有的就在患者平日不良嗜好中找到得救之法;有的并不示方,只告患者谨慎起居饮食,化病于不药之中。‎ 大凡别人医不好的病,到最后就只能求到梅子涵的门下。如果梅子涵再治不好,这个人恐怕就时日不多了。今天来的病人是这样的,家里已经为他备好了入殓的棺木和寿衣,来这里是因为仰慕梅子涵的大名,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情来此一试。‎ 梅子涵一边细听家人讲述病人的病史,一边走上前为病人细细切脉,回头开出一个方子,而这方子外人是难得一见的,只留作自家的医案。随后,梅子涵又亲自到后院自家药房配药,梅家的这一规矩始自于梅春鹤。待药配好后,梅子涵又亲自将药煎好,要病人立时服下。他嘱咐病人的家人:“如果此人能在子夜时分醒来,说明还有存活希望,不然就真的无药可救啦!”‎ 说来也奇,这位病人在服下药不多时,便有了动静,不到子夜时分,只见他已能微张双眼。此后数日,几副药服毕,病人的状况竟一天好似一天,最后竟能自己起身了。病人的家人为此感激不尽,特地将一面写有:“妙手神医起死回生”八个烫金大字的匾额送到了梅子涵的府上。‎ 梅子涵治病救人的奇事轶闻,在苇子沟几乎是妇孺皆知,人们都尊称他为神医,称他的医术为仙术。经他手医好的病人到底有多少,就连梅子涵自己也记不清了。‎ 多年行医下来,有一件事一直深深困扰着梅子涵。这就是他始终没有找到可以传承他医术的合适人选,梅子涵膝下有一儿一女,但这一儿一女对祖传的医术竟都毫无兴趣,谁也不肯去接续梅子涵的衣钵。‎ 岁月如驷之过隙,转眼梅子涵已年届花甲,眼看着祖传的医术就要在他这一代失传,梅子涵心急如焚。无奈之下,他只好登出启示,招徒传艺。最终从应招者中挑选了两个人跟自己学医。这时的梅子涵恨不能在一日里,就把自己的所知所学都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徒弟,但他又深知欲速则不达这个理,这最是急不得的事,只能慢慢来。‎ 不料,天有不测,三年之后,梅子涵突然患病,他自己给自己配了一副药,服下却未见好转。不久,病情竟日益加重。两徒弟见状痛心不已,于是各自小心翼翼为师父切脉、诊病,并各自开出了一个方子,可踌躇半晌,竟都不敢轻易给师父下药,都怕自己药方不当,而延误了师父的病。‎ 几日后,梅子涵病势加重,两徒弟只得跟梅子涵的家人商量,把师父送进省城的一家中医院。一名年轻的中医在诊过梅子涵的病后,马上开出了方子,谁料,不等药煎好,梅子涵就断气了。‎ 师父突然撒手人寰,两徒弟心存疑惑,便追问那位年轻的医生,问自己的师父究竟患的是什么病,竟会这么快就走了。那位医生告诉他们,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难病,只是一般普通的肺热,但因医治不及时,虚火上升转而成了急症,如果当初医治及时是不致搭上性命的。‎ 两徒弟听后立时都红了脸,愧疚地低下头。‎ 后来,当省城的那位年轻的医生得知被自己诊治的人,就是苇子沟大名鼎鼎的梅子涵时,禁不住大惊,继而摇头叹息:“想不到救人于起死回生的一代名医,自己竟然死于轻如鸿毛的小病之上,可悲呀!”‎ ‎(选自《小说月刊》2008年12期)‎ ‎4.下列对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交待“梅子涵是苇子沟的名医”,开门见山,既点明标题,也引出下文,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B.小说介绍梅子涵的家世,意在说明梅子涵的医术来自家传,没有祖父的悉心教导,他就不会成为一代名医。‎ C.小说的语言平实朴素,在疾徐有度的叙述中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同时也令人唏嘘的故事。‎ D.在梅子涵救活垂危病人的情节中,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梅子涵的艺术高超,不负“名医”盛名。‎ ‎5.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创设“省城年轻医生”这一人物有何作用。(4分)‎ ‎6.小说以“想不到救人于起死回生的一代名医,自己竟然死于轻如鸿毛的小病之上,可悲呀!”一句结尾,请结合文本说明造成这可悲结局的原因。(6分)‎ ‎(三)、本大题共2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7——8各题。(9分)   《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先人们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生活与医疗实践中,仰观天象,俯观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结果。《内经》理论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 ‎ 《内经》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内经》的脏象理论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组成五个功能系统,通过经络,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整体,形体和精神是生命的两大要素,人是形神相偕的统一体。有形才能有神,神是形的生命体现,形没有神的依附就是徒存躯壳。形神和谐是健康的象征,形神失调是疾病的标志。《内经》从整体认识人体的基本观念出发,要求医生在诊治疾病中不仅着眼于疾病局部的情况,而且重视整体对局部的影响;不仅注意人体本身的变化,还要联系自然社会坏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内经》就是这样指导古人探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 二、                ‎ ‎《内经》理论体系十分注意辩证的眼光看待生命活动。古代阴阳学说认为,人体阴阳对立,双方在矛盾运动中此消彼长,此盛彼衰,不断维持动态平衡。“阳化气,阴成形”,从有型物质转化为无形物质,是“化气”的过程,是“阳”作用的结果;从无形物质转化为有形物质,是“阴”作用的结果。一旦阴阳失和,即是病态。“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内经》理论体系就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分析、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的。 三、                     《内经》说:“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候”,是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征象;“道”,是法则和规律的意思。说明根据事物的外在表现,可以总结出事物变化的法则和规律。《内经》关于生命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总结、概况而来。“道”源于“候”,天道玄远,神妙莫测,但可以通过气象、物候的观察,总结大自然变化的规律。同样的道理,人体的脏腑藏匿于体内,医生无法了解其生理活动情况,但可以通过观察活体表现在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来把握生命活动的规律。 《内经》现有几十种文字的翻译本,已流传于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其研究和应用也相当广泛.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命的“神”如果脱离了“形”而独立存在,则形神失调,人体就会产生疾病。‎ B人体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病理现象,取决于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 C阴阳学说认为有形物质为阳,无形物质为阴,要防止阴阳此消彼长、此盛必衰。‎ D自然规律可通过观察气象物候来总结,生命活动规律可通过人体外部征象来把握。 8. 在文中横线处分别拟写本段的小标题,每个小标题要能正确概括该段内容的含 义。(每小标题不超过15字)(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4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诚信,信用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狠毒,刻毒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B.①诚能得樊将军首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 D.①伏尸而哭,极哀 ‎ ‎ ②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句子是( )‎ A.进兵北略地 B.函封之 C.秦兵旦暮渡易水 D.至燕南界 ‎12.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句子是( )‎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王之蔽甚矣。‎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3.下列语句全部能表现荆轲义勇精神的一项是(  )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③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④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⑤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 “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这段描写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 ‎1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译文: ‎ ‎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 ‎ ‎(二)古代诗文阅读 (15分) ‎ ‎ 游山西村 ‎ ‎[ 宋 ] 陆游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6.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3分)‎ ‎1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请结合诗句的意思简要分析。(4分)‎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 ‎ ‎  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 ‎(3)《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4)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荆轲刺秦王》“①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荆轲赴汤蹈火的毅然决然:《短歌行》“②________,天下归心”,那是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下列语句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桑之末落,其叶沃若。于嗟鸩兮!无食桑葚。‎ B.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C.能谤击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上赏。‎ ‎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C.“伏惟启阿母”中“伏惟”是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 帝。‎ ‎2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2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蝉联榜首长达100周,30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 B.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通过自己杰出的大脑,倾尽毕生精力,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 C.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 D. 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大家都知道, ① ,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 ‎ ‎② ,排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壌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 ③ 的过程。‎ ‎24、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2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 ‎ 四.写作(60分)‎ ‎2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的身体里面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 高一语文答案   ‎ ‎《明代花鸟画》阅读答案(13四川)‎ ‎1.【答案】B【解析】B项“取得重大突破”错误,应是“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2.【答案】C【解析】C项.以偏概全,具有“狂怪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的是徐渭,除了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外,而非“画家们”。 3.【答案】D【解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中说“大多沿袭”,“并无根本突破”。B项,“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错,属无中生有。C项,文中并未体现“水墨的干湿浓淡…….技法”,该技法是文征明 ‎4.B (“没有祖父的悉心教导,他就不会成为一代名医”不当)‎ ‎5.情节上:是故亊情节发展的一部分,省城的年轻医生诊治,并告知没有大病,使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 人物上:用省城的年轻医生与两个徒弟构成对比。两个徒弟慑于师傅的名气,不自信,不敢给师傅用药,以致延误了病情,导致了悲剧。‎ 主题上:最后由年轻医生点明故亊的主题,一代名医死于小病上,道出故事的可悲性,有讽刺意味。(答出二点即可满分)‎ ‎6.(1)医术传承断档:梅子涵药方不外传,亲自配药,没有及时找到医术传承人(2)收徒晚,又不能速成:无奈之中招收两个学生,教授医术只能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3)学生不自信,不敢轻易医治:学生小心翼翼地为师父切脉、诊病,开出药方后却不敢轻易下药,都怕自己的药方不当,延误了师父的病。(4)名医在盛名之下,给别人造成了威慑,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剧。(答出三点即可满分)‎ ‎7【答案】D ‎8、【答案】1、从整体认识人体,强调整体的影响(从整体上探究生命活动规律);2、采取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眼光(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生命活动);3、从外部现象(表现)观察总结生命规律 ‎9.【答案】 B【解析】 信:凭信之物,信物。 10.【答案】 C 11.D     12.D 13.【答案】 B【解析】 ②是荆轲强调信物的重要;④表现太子丹的仁德;⑥ 是樊於期对秦王的痛恨。排除这三句即可。 14. 【答案】 D【解析】 D 项,有误,荆轲义薄云天,视死如归,他能深谋远虑,机智沉着;樊於期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15.略 ‎16.热情好客的村民;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17.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诗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或陷入绝境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希望或转机。‎ ‎18.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3)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4)风萧萧兮易水寒;周公吐哺 ‎19.D 20.C     21.D    22.C ‎23.【答案】①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 ②从大气中吸入氧气 ③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24.【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立意: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