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大兴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北京市大兴区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5小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IBM刚刚宣布的重大消息:“已经成功研制出了量子计算机原型机,量子计算机商业化正在加速!”正如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在作品《三体》中抛出的概念,科技永远是呈现爆炸式变革的,以前看起来遥不可及的量子计算机,一下子就逼近了人类的身边。‎ 量子计算机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当某个装置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用来存储资料的对象是量子位元,量子计算的原理则是基于量子的叠加态与纠缠特性。这意味着量子计算机能同时尝试所有可能的解,大幅缩短提取用户所需信息的时间,以远超电子计算机的速度进行复杂的计算。‎ 按照传统算法,当用户需要提取某一个词组信息或者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时,计算机要先把所有可能性列举出来并验证一遍才能得到正确的信息,而量子计算机能够直接计算并提取出相应信息。这种计算称为量子并行计算,也是量子计算机最重要的优越性。‎ 量子计算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做到真正的并行计算与存储。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假如一台电子计算机一次能计算10个比特位,即十位二进制,而量子计算机能一次计算2的十次方个这样的数!想象一下,你被要求5分钟内在国会图书馆某一本书的某一页上找一个字母“X”,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那里有5000万册书。但是如果你处于5000万个平行现实中,每个现实都可以查看不同的书籍,你肯定能在其中某个现实中找到这“X”。在这个假设中,普通计算机就是像疯子一样的那个你,需要5分钟内找遍尽可能多的书。而量子计算机却能将你复制出5000万个,每个只需翻找一本书即可。‎ 此次IBM的成果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在量子计算实现了“不可能”的里程碑:5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一步就能进行2的50次方运算,等于1125899906842000,即一千万亿次计算。一台台式机电脑大小的量子计算机,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将达到今天最先进的中国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取材于《量子计算机,到底有多神奇》等文章)‎ 材料二 在人类己经跨入21世纪之际,信息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传统计算机界,“摩尔定律”一直是金科玉律,即计算机芯片的晶体管密度每18个月翻一番,算力增强一倍,这是一种指数增长的规律。但如果在技术上遵循摩尔定律,那么硅片上的集成电路最终将会缩小到一点,那些独立的元件不会比几个原子更大,这就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因为在原子级别支配着电路的行为和性质的物理规律是量子力学,而不是经典物理定律,这引起人们判断:如果摩尔定律终结,在后摩尔时代,提高运算速度的途径显然就只剩量子计算机一途了。‎ ‎1982年,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提出了利用量子效应进行计算的新奇想法,“自然是量子的,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模拟它,我们就需要一台量子计算机”。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就在这方面花大力气研究,在硬件、软件、材料各个方面投入巨大。‎ 就在2016年,IBM推出了5量子位的计算机,而也就是短短一年多的时间,IBM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其官方博客宣布了20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的问世,并构建了5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原理样机。50量子位意味着量子计算领域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谷歌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投入也已经持续了13年的时间。2019年10月,其研究团队发表论文,表示研制出了一个由54个量子比特组成的处理器“Sycamore”。在执行一项随机数字采样的任务过程中,量子处理器在约200秒的时间内从量子电路中采集了100万个样本,而一台当代最尖端的超级计算机需要约1万年才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取材于《量子计算机技术获突破 人工智能也将水涨船高》等文章)‎ 材料三 量子计算技术是一种颠覆性技术。未来量子计算机会像经典计算机一样形成庞大的技术产业链,带动包括材料、信息、技术、能源等一大批产业的飞跃式发展。‎ 在量子计算机面前,种种复杂的科学计算,都只是小菜一碟。譬如,现在的天气预报大多是基于探测数据的推测,很难保证准确。但量子计算机可以一次分析所有数据,向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模型,精准地显示恶劣天气会在何时何地出现。我们可以提前预测飓风等极端天气,从而预留足够的时间拯救生命。再举个例子:要破解现在常用的一个RSA密码系统,用当前最大、最好超级计算机需要花60万年,但用一个有相当储存功能的量子计算机,则只需花上不到3个小时!‎ 量子计算机的突飞猛进,来得正是时候:‎5G已经成熟并接近运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而基因科学也来到了临门一脚的关口。如此这般,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及基因科学结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可能会做出连大自然都没有想到的结果。‎ 一个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时代,将比我们曾经最激进的想象,来得还要快得多。因为两者将出现正向回馈。因为,人工智能需要超级计算、超大容量的数据存储和超速联接的支撑,才能实现。现在,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将不断迭代出更高级的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发展的斜率将一下子陡峭起来。‎ 有了磅礴的算力和人工智能,再加上基因科学,人类就可能对人类体内的“生命软件”重新编程,即重组人体内被称为基因的23000个“小程序”,帮助人类远离疾病和衰老,乃至产生全新的人类。今后,依靠人工智能和基因技术,我们将能重塑体内一切组织和器官的活性,并能够开发出药物,直接锁定一种疾病背后的代谢流程,而不必再采取试探性的治疗手法。我们还可以为病人添加那个缺少的基因,删除不好的基因。靶向药扫荡癌细胞,DNA编程逆转衰老,干细胞被改写,上帝的密码防线逐渐崩溃。‎ 虽然专家们都说,通用量子计算的实现可能至少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正应了那句话:“所有人都在等待,所有等待都值得。”‎ ‎(取材于《量子计算机为何优秀》等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量子计算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遵循量子力学规律 B. 存储资料的对象是量子位元 C. 基于量子的叠加态与纠缠特性 D. 严格运用十位二进制进行计算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IBM公司研制出的量子计算机原型机已正式进入商业运用。‎ B. 量子计算机会优越性之一是同步提取相关信息与直接运算。‎ C. 量子计算机执行任务相当于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同时运算。‎ D. 未来台式电脑大小的量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堪比天河一号。‎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量子计算机的研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理查德·费曼终结了摩尔定律,提出了用量子效应进行计算的方法。‎ B. 量子计算机研究领域的进步是芯片晶体管密度指数增长的自然结果。‎ C. 5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原理样机的研制是该领域重大标志性事件。‎ D. 谷歌研究团队在量子计算机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已经远超IBM公司。‎ ‎4. 依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将带动大批相关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B. 量子计算机应用于天气预报,将大大提升探测数据的正确率。‎ C. 量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呈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局面。‎ D. 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的结合,将推动基因治疗的广泛应用。‎ ‎5.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中国在2012年至2017年期间获得了600项左右的量子计算机相关专利,在所有国家中最多。对于中国正加强量子计算机领域研究并取得成果的意义,你有什么认识?请结合以上三个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 D 2. A 3. C 4. B ‎ ‎5. ①使中国在量子计算机领域(科技领域)的水平能够比肩世界先进国家,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②突破经典计算机发展局限,会形成庞大的技术产业链,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 ‎③强大的计算能力将满足人民更多需求,给我国人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惊喜;有望在疾病治愈和寿命延长方面(助力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的发展)有新的突破,增加人民的幸福感 。‎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读题干要求,明确具体考核的要点;然后回归原文,圈出相关的内容,再与选项进行比对;最后根据理解,作出判断。本题选“下列关于量子计算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D项,“严格运用十位二进制进行计算”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中说的是“假如一台电子计算机一次能计算10个比特位,即十位二进制,而量子计算机能一次计算2的十次方个这样的数”,原文只是强调它可以做到真正的并行计算与存储。‎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回归原文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一一进行比对;最后通过分析理解作出判断。本题选的是“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A项,“已正式进入商业运用”说法有误。原文中说“IBM刚刚宣布的重大消息:‘已经成功研制出了量子计算机原型机,量子计算机商业化正在加速’”,选项曲解文意,将未然变成已然。‎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读题干要求,明确具体考核的要点;然后回归原文,圈出相关的内容,再与选项进行比对;最后根据理解,作出判断。本题选“下列关于量子计算机的研究,理解正确的一项”。‎ A项,“理查德·费曼终结了摩尔定律”说法有误。原文说“这引起人们判断:如果摩尔定律终结,在后摩尔时代,提高运算速度的途径显然就只剩量子计算机一途了”“1982年,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提出了利用量子效应进行计算的新奇想法”,原文并未说理查德·费曼终结了摩尔定律。‎ B项,“是芯片晶体管密度指数增长自然结果”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内容“在传统计算机界,‘摩尔定律’一直是金科玉律,……这是一种指数增长的规律”“在原子级别支配着电路的行为和性质的物理规律是量子力学,而不是经典物理定律”分析,“量子计算机研究”与传统计算机属不同研究领域,是技术上的突破而非“自然结果”。‎ D项,“已经远超IBM公司”说法有误。原文只是说“谷歌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投入也已经持续了13年的时间”及取得的成就,并未说其“已经远超IBM公司”。‎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然后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注意推断要以文本为依据。本题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B项,“将大大提升探测数据的正确率”推断有误。原文中说“现在的天气预报大多是基于探测数据的推测,很难保证准确。但量子计算机可以一次分析所有数据,向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模型,精准地显示恶劣天气会在何时何地出现”,应是将大大提升探测数据的准确性。‎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整体阅读文章内容,根据题干要求勾画出相关语句;最后根据理解,对相关信息加以整理、概括并形成答案。‎ 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题要求概括回答“中国正加强量子计算机领域研究并取得成果的意义”。然后,阅读并勾画相关语句进行概括。材料一中说“IBM刚刚宣布的重大消息:‘已经成功研制出了量子计算机原型机,量子计算机商业化正在加速’”“此次IBM的成果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在量子计算实现了‘不可能’的里程碑”,结合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知,我国加强量子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可使在这一领域的科技水平能够比肩世界先进国家,从而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结合原文语句“量子计算技术是一种颠覆性技术。未来量子计算机会像经典计算机一样形成庞大的技术产业链,带动包括材料、信息、技术、能源等一大批产业的飞跃式发展”,可概括出我国加强量子计算机领域的研究能够形成庞大的技术产业链,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结合原文内容“量子计算机的突飞猛进,来得正是时候:‎5G已经成熟并接近运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而基因科学也来到了临门一脚的关口。如此这般,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及基因科学结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可能会做出连大自然都没有想到的结果”“有了磅礴的算力和人工智能,再加上基因科学,人类就可能对人类体内的‘生命软件’重新编程,即重组人体内被称为基因的23000个‘小程序’,帮助人类远离疾病和衰老,乃至产生全新的人类”分析,可概括出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及基因科学结合在一起,将给我国人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惊喜。最后,结合以上内容,从提升国际地位、形成技术产业链、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三方面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本大题共5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之学者,从数千载之后,而想像圣人之意代为立言,而为之摹写其精神,仿佛其语气,发皇其义理,若是者谓之经义。其体为古文之所未有,发端于宋,至明而穷极变态,斯亦文章中之一奇也。‎ 其道譬之于画家之写生者也。写生之技,莫妙于传神,然亦莫难于传神。苏子瞻以为传神之难在目,其次在颧颊。目与颧颊似,余无不似者,眉与鼻口,可以增减取似也。吾以谓经义者,择圣人之言而命之题,夫题之目与颧颊者,其义理也。题之眉与鼻口者,其语气也。目与颧颊之精神得,而眉与鼻口之精神亦无不得矣。苟为不得其神,则注视者一人而无毫发之似,衣冠形骸之徒具,而与其人无与也。今之作者,大抵尽衣冠形骸之徒具者也,甚或衣冠形骸之亦不具者也,岂可以代圣人而为之立言乎。‎ 子瞻又言,传神之道,法当于众中阴察之。然则欲得圣人之天,亦不可无以察之矣。夫惟沉潜反覆于《论语》《孟子》《易》《诗》《春秋》《礼记》,因遂旁涉于庄、屈、韩、柳、苏、王之文章。夫而后一题入手,相其神之所在,而举笔貌之,而圣人之天可察,而圣人之意可得也。‎ 余少从事于经义,即厌世俗之文,而惟有明先辈之是尚。自是穷搜博采,选录千余篇,多世间之所未见,而亦不拘于科目,凡诸生未遇者之文,皆入焉。余之经义,大抵多得力于此。而今岁之春,友人为余刊而布之。工既竣,而余乃以传神之说发明经义之为道,以告今之作者,毋衣冠形骸之徒具,并衣冠形骸之不具,而必思夫得圣人之意;又劝之以悉屏去世俗之文,而一意讽诵研穷于此书。‎ ‎(取材于戴名世《<有明历朝小题文>序》,有删改)‎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仿佛其语气 仿佛:体会,摹拟 ‎②发皇其义理 发皇:阐明,阐述 ‎③至明而穷极变态 穷:不得志 ‎④衣冠形骸之徒具 徒:只,仅 ‎⑤相其神之所在 相:省视,查看 ‎⑥而举笔貌之 貌:描绘,摹写 ‎⑦友人为余刊而布之 刊:修订,排版 ‎⑧而一意讽诵研穷于此书 讽诵:规劝,劝读 A ①④ B. ③⑧ C. ②⑥ D. ⑤⑦‎ ‎7.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想像圣人之意代为立言 于是想像圣人的思想代他们发表观点 B. 若是者谓之经义 像这样的文章就称之为经义之文 C. 法当于众中阴察之 ‎(画人物能传神)的方法应当在众多场合中暗暗观察这个人物 D. 而惟有明先辈之是尚 却只是明代先辈们有这样高尚的品质 ‎8.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之学者写经义这种文体的文章,要摹写圣人的精神、语气和义理。‎ B. 经义创作的规律与画家写生是一样的,前者传神在题目,后者在眼睛。‎ C. 作者认为反复研读圣人们的著作,就可以学到圣人的根本立场和思想。‎ D. 作者为自己搜集的小题文写序,用传神的说法形象阐明经义形成的道理。‎ ‎9. 将下面语句译为汉语 ‎ ①苏子瞻以为传神之难在目 ‎ ②又劝之以悉屏去世俗之文 ‎10. 本文运用类比论证法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D 8. B ‎ ‎9. (1)苏轼认为绘画传神的难处主要在于画眼睛。‎ ‎(2)又劝勉他们一起(全部)摒弃世俗的文章。 ‎ ‎10. ①作者用类比的方法阐述了写“经义”文章要“得圣人之意”(“获得圣人的精神、思想”)这个道理。②用画家作画类比作家作经义文章;作者认为写文章就像苏轼说的画家写生,写生传神的地方在于眼睛,而写文章最重要的是领会圣人的思想,才能确立观点。‎ ‎③用作画传神之道在于暗中观察其人,类比写经义文章要多读圣人的文章。苏轼还说传神的方法要在很多人中暗暗观察,作者认为写文章也要多读圣人的文章,才能领会他们的精神,理解他们的思想。‎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能力。本题往往涉及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文言实词释义题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所以除了死记硬背还应该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1)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2)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3)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4)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5)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6)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7)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③至明而穷极变态:到明朝已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穷:尽。‎ ‎⑧而一意讽诵研穷于此书:然后专心背诵朗读研究透这本书。讽诵:背诵,朗读 故选B。‎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D项,而惟有明先辈之是尚:而惟有推崇明朝先辈们的范文,尚,推崇。‎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B项,“经义创作的规律与画家写生是一样的,前者传神在题目”错,根据“余乃以传神之说发明经义之为道”可知经义文章传神在义理。‎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以为:认为;难:难;目:眼睛。‎ ‎(2)劝:劝勉;悉:全部;屏: 摒弃。‎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 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的“而为之摹写其精神,仿佛其语气,发皇其义理,若是者谓之经义”,点明了作者要阐述的道理是写“经义”文章要“得圣人之意”,根据原文说的“其道譬之于画家之写生者也。写生之技,莫妙于传神,然亦莫难于传神”“传神之道,法当于众中阴察之。然则欲得圣人之天,亦不可无以察之矣”分析,然后逐条概括即可。‎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世间求学的人,在距离圣人生活的时代几千年之后,去想像圣人的思想代他们发表观点,于是为它揣摩仿照圣人的精神,体会摹拟圣人的语气,阐明圣人的义理,像这样就称之为经义之文。这种文体是古代文体中所没有的,发端于宋代,到明朝已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文章中的一个奇迹。‎ 它的创作规律可以用画家写生来打比方。写生的技巧,无不妙在传神,但是也没有比传神更难的。苏轼认为(绘画)传神的难处主要在于眼睛,其次在于颧骨和脸颊。眼睛与脸颊相似,剩下的没有不相似的,眉毛与鼻子嘴,可以增加或减少相似的程度。我认为经义之文,选择圣人的言论命题。这一题下的就像画家笔下的眼睛与颧骨脸颊,是他的义理。这一题下的就像画家笔下的眉毛与鼻口,是他的语气。眼睛、颧骨脸颊的神韵已准确表现出来,那么眉毛与鼻口的神韵也没有传达不出来的。如果不能得到它的神,那么画家注视一个人,可笔下作品看不到有毫发相似之处,衣服帽子身体白白具备,但是与所注视这个人没有相似的地方。现在的经义之文的作者,大都只具备衣服帽子身体,甚至连衣服帽子身体也不具备,怎么可以代替圣人而代他发表观点呢?‎ 苏轼又说,画家传神的画法,应当在众多中暗暗观察得来。既然这样那么想得到圣人的根本立场,也不可以没有观察的空间。只有潜心反复在《论语》《孟子》、《易》《诗》《春秋》《礼记》,于是还可涉及庄、屈、韩、柳、欧、苏、王的文章。之后拿到一题,审视它的神韵在哪里,然后拿起笔传达出来,圣人的根本立场可以观察,而圣人的思想可以领悟到了。‎ 我少年时就写经义之文,就厌恶世俗的文章,而惟有推崇明朝先辈们的范文,自此广泛地搜罗采集,选录千余篇,多是世面上没有见过的文章,并且也不受科举考试科目的拘束,凡是一般考生没有见过的文章,都选入进来。我的经义之文,大都多收益在这些文章上下功夫。今年的春天,友人为我修订排版印行。工作已经完成,而我才用传神的说法发现阐明经义之形成的道理,来告诉现在写经义之文的人们,不要只具备衣服帽子身体,甚至不具备衣服帽子身体,一定思考获得圣人的意思;又劝勉他们一起摒弃世俗的文章,然后专心背诵朗读研究透这本书。‎ ‎(二)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②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 ‎③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①”。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论语·颜渊》)‎ 注:①讱:说话迟钝 ‎(1)根据第一则语录,用自己的话概括孔子在“言”与“行”的关系上的主张。‎ ‎(2)请结合第二、三则语录,分析孔子这样主张的原因。‎ ‎【答案】(1)敏捷于“行”,谨慎于“言”。‎ ‎(2)①孔子认为“言”与“行”的关系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品质。②一个人言语有承诺而行动上不能兑现,是可耻的。③并且认为受人尊敬的仁者说话之所以谨慎,就是顾虑兑现承诺不容易实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题干,要借助已有的文言文知识来疏通词句,理解语意,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评价。‎ 小题1:概括孔子在“言”与“行”的关系上的主张,首先从语录一找到与“言”“行”相关信息,“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据此可知,孔子认为“言”要谨慎,“行”要敏捷。‎ 小题2:孔子在“言”与“行”的关系上的主张是敏捷于“行”,谨慎于“言”。分析这种观点的原因,根据语录二,孔子认为古人不轻易承诺,就是因为怕自己做不到,以做不到为耻辱;语录三,孔子认为仁人说话是慎重的,而且认为正是因为做到难,承诺才要格外谨慎。可见,因为“言”与“行”关系一个人的人品,所以要敏捷于“行”,谨慎于“言”。‎ ‎【点睛】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题型,做此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②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 ‎③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是慎重的。”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三、本大题共4小题。‎ 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风吹绕钟山,万壑皆龙吟。‎ 王子①停凤管,师襄掩瑶琴。余韵度江去,天涯安可寻。‎ 观胡人吹笛②‎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③。‎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注:①王子,周灵王太子,喜吹笙作凤鸣声。②李白自天宝三年被排挤出京后到处游历,曾来到宣城,与宣城太守、崔侍御等人游乐唱和,写下本诗。③梅花,笛曲;敬亭,山名,在今安徽宣城境内。‎ ‎12. 下列对两首诗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吹”二句,风吹送优美的笛声环绕钟山,山谷里回响起龙吟般的声音。‎ B. “余韵”二句,悠扬的笛声渡过长江去了,飘到遥远的天涯,无处可寻。‎ C. “胡人”二句,“秦声”指下文长安的乐曲,唐朝都城长安旧属于秦地。‎ D. “十月”二句,秋季肃爽时节,山丘疏朗,梅花纷纷飘落在敬亭山上。‎ ‎13.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诗的一二句都点明吹笛者及引发诗人感慨的由来。‎ B. 两诗的三四句都明确交待了“吹玉笛”的时间和地点。‎ C. 两诗的五六句都从听者角度凸显了“笛声”的感染力。‎ D. 前诗侧重描写笛声的美妙,后诗侧重于闻笛声而生情。‎ ‎14. 结合诗句,分析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12. D 13. B ‎ ‎14. (1)“听吹笛”一诗侧重描写笛声的美妙,表达了作者对韩侍御吹笛的欣赏赞美之情。‎ ‎(2)“观吹笛”一诗侧重描写作者观看胡人吹笛后的痛苦之情,作者由观胡人吹笛而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表现了自己遭流放之后的怨愤之情和对人主的眷恋之情。‎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梅花纷纷飘落在敬亭山上”错误,从诗中来看,三四两句侧重叙事,意思是十月吴山的清晓,一曲《梅花》落到敬亭。“梅花”,指笛曲,亦称《梅花落》,属乐府之《横吹曲辞》。‎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两诗的三四句都明确交待了‘吹玉笛’的时间和地点”错误,《金陵听韩侍御吹笛》中的三四两句的意思是风吹着优美的乐曲声围绕钟山,山壑顿时响起龙吟般的声音,并没有明确交待了“吹玉笛”的时间。第二首诗中三四句中“十月”点明时间,“敬亭”点明观胡人吹笛的地点。‎ 故选B。‎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此题将两首诗歌进行对比,可根据两首诗歌的标题、诗歌注释、作者等来了解诗歌写作背景,然后抓住诗歌关键词,结合具体内容从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分析作答。本题要求“结合诗句,分析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所以考生需要仔细阅读两首诗歌,结合诗句进行辨析其情感,两首诗都是李白所作,但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金陵听韩侍御吹笛》中“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风吹绕钟山,万壑皆龙吟”以夸张、想象之笔赞美韩侍御吹笛的高超技艺,描写其音声嘹亮,如钟山龙吟;曲调美妙,令古人敛手;余韵悠远,遍天涯渺渺,表达了作者对韩侍御吹笛的欣赏与赞美之情。《观胡人吹笛》中一二两句点题,叙写感慨的由来,是因为胡人所演奏的笛子曲中,有一半是秦地的曲调,闻国都所在的秦地之声,撩动了忧国之情,从而为下面的叙事抒情作了必要的铺垫。接下四句即写所闻所感,三四两句侧重叙事,五六两句侧重抒情,抒写闻笛的的感受。诗人听了苍凉悲壮的《出塞》古曲,自然会联想起当时北部边境隐伏之患,忧国之心也就油然而生。一个“愁”字,道出了诗人对国家政治前途的担心。“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言诗人闻笛以后,愁肠百转,起身遥望西入长安的大道,烟尘浩渺,深感国都遥远,融景生情,流露出诗人一片眷恋人主的苦情!“空怀”二字,写尽了诗人忧愤之深。‎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琵琶乐曲终时满船寂静、冷月无声的意境。‎ ‎②《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与耿耿忠心。‎ ‎③“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打消晋武帝的猜忌怀疑,李密自述并非想要沽名钓誉。‎ ‎④要想有所成就,都既需自身努力,又要依凭借助外在力量,正如古诗文名句所言:“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东船西舫悄无言, (2). 唯见江心秋月白 (3). 三顾频烦天下计, (4). 两朝开济老臣心 (5). 本图宦达, (6). 不矜名节 (7).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8). 去以六月息者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舫,唯,频烦,宦达,矜,扶摇。‎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 理解型默写,二是直接默写。作答理解型默写题时,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语。另外,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的写法,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立足于“写”,不要因为书写错误而得不到该得的分数。‎ 四、本大题共5小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有一些路你不会知道 ‎①路是缔结村庄的藤蔓。一条歪歪扭扭的路东一扭,就结出一个瓜一样的村庄;西一斜,就又结出了一个瓜一样的小村庄。‎ ‎②一个人在村庄里走动生活了一辈子,但他却不会说村庄里的路自己全知道,因为总有一些路他琢磨不清楚。‎ ‎③十六七岁的时候,我几乎把庄子里所有的路都走得烂熟于心了,我甚至知道某条小路的某段地方总是长了一棵爬来爬去的涩萝秧,它锯齿般的翠绿色茎蔓不是附粘住你的裤角,就是把你的脚踝剐出一道道红线般隐隐作疼的表皮伤。我还记得村东的那条小路旁,总是长满了野草莓,那些野草莓的藤叶又浓密又细碎,花朵只有米粒大小,蜡黄蜡黄的,就像洒在绿茵间的一粒粒金沫。而紧靠庄西那条河边的小路上,几乎没有什么人去走,但它依旧荒凉得什么草也不长,只有河风散乱无章地不时拂吹起一缕缕细烟般似有似无的灰尘。那时候,我曾经三番五次地在村庄的巷道和小路上故意闭上眼走来走去,我心里知道哪里有一个小洼,落脚时要小心;也知道哪儿立有一棵枸子树,路过时要略略侧一侧身,免得一不小心会蹭住它。我没有被路边的树、残墙、土塄碰住过,也没有被小路上的坑洼坎坷趔趄过,甚至没有被路上的藤蔓和路旁的庄稼磕绊过,我洋洋自得地对总坐在村头大皂荚树下的人们说:“咱这个庄子,没有一条路是我没有走过的。”‎ ‎④过了两天,东头的赵四叔找来了。他是一个下套子的好手,糟践红薯的野猪,偷啃玉米的猪獾,把麦田搞得一团糟的野兔,甚至那些贼得防不胜防就叼食了鸡埘里鸡鸭的黄鼠狼,只要赵四叔下了套子,三五天内它们的皮张就毫无疑问地挂在了赵四叔家那堵朝东的屋墙上。赵四叔提了个铁丝挽结的铁夹子,他把夹子扔给我说:“村北那块玉米地里猪獾闹得厉害,你去把它们治了。”我再三问了些下夹子的要领,就提了夹子去了村北的玉米地。但一直费尽心机地折腾了五六天,我连猪獾的一根毛发也没夹着。我去找赵四叔,他带着我走到那片被猪獾折腾得东倒西歪的玉米地边,然后弯下腰去在地头眯着眼寻找。我问他找什么,赵四叔说找路呢,你不是说这个村子所有的路你都知道吗?你给俺找一找哪是猪獾走的路?猪獾走的路?我愣啦,赵四叔找了半支烟工夫,便把那夹子下进了地塍边的一丛灰蒿里。第二天我跑去一看,一只肥得灰嘟嘟的猪獾正被夹得龇牙咧嘴束手待擒呢。赵四叔笑着问我说:“这些野物的路你不知道吧!”‎ ‎⑤又过了几天,白果树下的冯伯找来了,他说刚出洞的蝉正肥正嫩呢,走,咱们捉蝉去。我们一起来到了村西河边的鬼柳林里,在树的腰身上绑上了一个个巴掌大小用竹篾撑开的蛛网,单等夜露正浓时那些刚出洞的嫩蝉出来自投罗网了。第二天清晨赶去一看,冯伯的每张网上差不多都牢牢地粘住了一只已经挣扎得奄奄一息的蝉,而我的许多蛛网上连一只飞虫也没有,只有一滴滴饱满得颤颤抖抖的澄亮露珠。冯伯说:“蝉的路你不知道吧!”‎ ‎⑥村庄里叫鸡鸟在清晨振着羽翅外出觅食的路我不知道,它们在黄昏时慵懒飞回来的路我不知道。田塍上,那些褐红色或紫黑色,像一节一节彩色小火车的蚰蜒的路,还有那些背着透亮的蜗壳的蜗牛的路,那些红薯秧子、葛藤、地边那些野刺玫的路,我都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许多村庄里的灵魂返家的路,许多个夜晚,在冥寂时分,我听见一声一声苍凉的招魂呼唤声。有时那唤声飘在庄后的那傍山的通往外面的大道上;有时,那呼唤声起伏在几乎被庄稼挤得密不透风的庄后田间垄埂上;有时,那声音逆着呜咽的夜晚的鹳河,显得潮湿而凝重。但我知道,那些远走的人都是沿着各自选择的路径离家远行的,只有在他们离去的路上一声声呼唤,他们漂泊的灵魂才能踩着月光回到自己的村庄里来。‎ ‎⑦神静的夜晚,我常常一个人思谋村庄里的路,琢磨那些我所知道或不知道的路,我知道或许一个人就是一条路。有些路,我熟悉,但还有许多路我并不知道。它们,或许是老家屋后的一枝藤蔓,被风一吹就乱了自己灵魂的方向;也或许是一只田埂上的蚰蜒,一根草茎就可以改变它们梦想的路径;甚至是一只缓缓爬行在作物茎叶上的蜗牛,一滴露珠就使它们的旅途变得艰辛而迷惘。‎ ‎⑧但我从不去探究每个人的来路,因为我清楚,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嘈杂而纷繁的尘世里,有许多的路是我永远都不会知道的。一个人需要知道的,不过是自己梦想远行的道路和自己迢迢回来的归程。‎ ‎(取材于李雪峰同名散文)‎ ‎16.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风散乱无章地拂吹        散乱无章:条理不清晰 B. 被猪獾折腾得东倒西歪      折腾:踩踏,破坏 C. 显得潮湿而凝重           潮湿:令人心情低落 D. 在黄昏时慵懒飞回来的路    慵懒:悠闲自在地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将村庄的路比作瓜的藤蔓,将村庄比作瓜,形象地说明了路与村庄的紧密关系,新颖而富有乡土气息。‎ B. 第③段末尾我洋洋自得的话语与后文“我”还有许多不知道的路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我”盲目自大的心理。‎ C. 第⑥段中先后叙写“我”不知道村庄里动植物的路与远走的人灵魂返家的路,文笔从自然轻松走向深沉厚重。‎ D. 本文以小见大,由实入虚,从村庄的路写到梦想的路与归程,最后以朴素而深刻的哲理性感悟收束全文。‎ ‎18. 结合全文,分析第⑦段划线语句的作用。‎ ‎19. 作者行走在村庄里的路上,从眼前的路联想到人生的路,收获深刻的人生启迪。实际上,从生活经历展开联想从而获得感悟,是个人精神或思想成长的重要途径。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这样思考的感悟。‎ ‎【答案】16. A 17. B ‎ ‎18. (1)内容:第⑦段列举村庄里的动植物为例,说明“我”有许多不知道的路。‎ ‎(2)结构:照应前文第③段、⑥段关于藤蔓、蚰蜒、蜗牛生长活动细节的描写,并引出下文对不知道的路有清醒理智的认识以及人需要知道梦想的路与归程的感悟。‎ ‎(3)手法效果:以排比句类比说理,生动贴切,委婉含蓄地强调人在梦想的路上容易被外在环境或干扰扰乱方向,从而不知前行的路与归程。 ‎ ‎(4)主旨:阐释了人有认知的局限这个道理,并告诫人们:人容易受外因干扰而迷失自我,所以需要知道梦想远行的道路和返回的归程(不忘初心)。 ‎ ‎19. (1)举例+分析:游览名山过程中,一级一级爬山,累;坐缆车,快捷舒适。但是爬山途中观看的自然风景、瞻仰的历史文化古迹往往带给人充实的精神体验和审美愉悦。‎ ‎(2)联想+感悟:由此想到,生命的长度、厚度、高度在于过程。行走过程中脚踏实地,坚韧不拔,走好每一小步,跨越坎坷荆棘,到年老时才无悔无愧,活出生命的价值。‎ ‎(举其他例:口感鲜香麻辣诱惑的食品可能包含违法添加剂,联想:外在的美好与内在的品质或价值不一定对应。感悟:因此,要理智清醒有辨别,不为外在所扰)‎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语境义。‎ A项,“散乱无章”,本身的含义为条理不清晰。在这里形容河风毫无规律的、时有时无地吹起。‎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显示了‘我’盲目自大的心理”是错误的。目的是从眼前的路联想到人生的路,从而收获深刻的人生启迪。‎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语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在文本中找到该语句,然后从内容、手法、结构、主旨等角度进行把握分析。‎ 本段中说到在寂静的夜晚,我常常一个人思谋村庄里的路,很多路我并不知道,如老家屋后的一枝藤蔓、一只田埂上的蚰蜒、一只缓缓爬行在作物茎叶上的蜗牛。‎ 文章第三段写到“我”曾经三番五次地在村庄的巷道和小路上故意闭上眼走来走去,甚至没有被路上的藤蔓和路旁的庄稼磕绊过。第六段写到田塍上,那些褐红色或紫黑色,像一节一节彩色小火车的蚰蜒的路,还有那些背着透亮的蜗壳的蜗牛的路。所以从结构上来说,和前文第③段、⑥段关于藤蔓、蚰蜒、蜗牛生长活动细节的描写相照应。第八段是“我”对不知道的路有清醒理智的认识以及人需要知道梦想的路与归程的感悟,所以第七段对不知道的路的描写,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划线的语句写了藤蔓、蚰蜒、蜗牛,句式上相似,所以运用了排比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写出这些动植物因外界事物的干扰而改变方向,从而委婉含蓄地强调人在梦想的路上容易被外在环境或干扰扰乱方向,从而不知前行的路与归程。‎ 本文以小见大,由实入虚,从村庄的路写到梦想的路与归程,从主旨上看,作者告诫人们:人容易受外因干扰而迷失自我,所以需要知道梦想远行的道路和返回的归程。‎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在理解主旨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做出自己的解读。‎ 文章的主旨我们可以做如下解读:第一,如何走好人生之路,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我们应该怎么做。第三,在面对外界的干扰时我们应该怎么做。然后分析主旨时要做到言之成理,价值观正确。并且做到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和分析举例要融为一体。‎ ‎20.《红楼梦》中贾宝玉曾说自己是“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你认同他的自我评价吗?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认识。‎ ‎【答案】答案示例1:我不认同宝玉的自我评价。宝玉是不入流俗的,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追求平等,没有等级观念,如纵晴雯撕扇、替香菱换裙(与蒋玉涵交往以及见黛玉没有玉而摔玉等),可见他的与众不同;此外,宝玉厌弃功名,不走仕途之路,不愿意去读科考之书(视宝钗、湘云劝其读书的话为混账话等)都可以看出宝玉是一个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的不俗者。‎ 答案示例2:我认同宝玉的自我评价,他是一个与常人相似的融入世俗的人。宝玉不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中他懂得人情世故,懂得礼尚往来,如他本不想参加薛姨妈的生日,但听闻宝钗替自己赶蚊子就决定去参加;宝玉也很孝顺,他从父亲锁着的房门前经过,也要从马上下来;还比如宝玉不爱读书,比较贪玩,和大多数这个年龄的男孩子很相似。可见宝玉并非一个不问世事的特立独行者,可谓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另外,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名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贾宝玉说自己是“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是否认同他的这个自我评价,需要从三点入手。第一,结合语句出处。原著中贾雨村来贾府拜访,邀请宝玉相见,史湘云觉得贾雨村是个高雅的客人,让宝玉去会会他。贾宝玉却说:“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由此可见,贾宝玉认为,诸如贾雨村之流的所谓文人雅士,是伪君子,真小人,是浊臭不堪的,是虚伪透顶的,贾宝玉不屑与这类人为伍,只好嘲笑自己是个俗人。贾宝玉对于薛宝钗史湘云等人的仕途经济论,也一直持反感的态度。所以,宝玉是不入流俗的,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第二,把握人物性格。在原著中,贾宝玉是一个追求平等、没有等级观念的人,当金钏因为他投井而死的时候,他非常内疚,在后来金钏生辰的时候单独跑去祭祀他,作为一个豪门大户的公子哥,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另外,在贾宝玉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放纵晴雯撕扇、替香菱换裙(与蒋玉涵交往以及见黛玉没有玉而摔玉等),这些都可看出他的与众不同。第三,通过分析事件把握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又是一个与常人相似的融入世俗的人。他不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中他懂得人情世故,懂得礼尚往来,他从父亲锁着的房门前经过,也要从马上下来;他不爱读书,比较贪玩,和大多数这个年龄的男孩子很相似。通过对原著中“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出处的分析,以及对原著人物性格和形象的把握,考生可以得出自己对此题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五、本大题共3小题。‎ 语言基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媒介是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从传统的印刷媒介到不断完善的电子媒介,它们和它们承载的信息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社会个体的认同。 。 。 。 。媒介被称为“第二课堂”,一方面使家庭的教育角色边缘化了,另一方面使体制化的学校教育形成冲击和挑战。‎ ‎21. 将下面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传统社会中,社会教化主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团体、教堂来实现 ‎②媒介以其无处不在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③在此意义上,媒介成为现代社会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经 ‎④而在最近的半个世纪,大众传媒越来越成为社会教化的重要手段。‎ A. ④①③② B. ③①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④①②③‎ ‎22. 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请找出并修改。‎ ‎【答案】21. C 22. 第二个“使”改为“对”。‎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因此解答本题时:一要看几个句子的主语是否一致,二要看主语不一致的句子是不是从同一陈述对象的角度展开的。当然,有时上下句采用顶真的手法,虽然主语不致,但上下文也是连贯的。通过分析所给句子可知,③中的“在此意义上”,指的就是前文中的“从传统的印刷媒介到不断完善的电子媒介,它们和它们承载的信息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社会个体的认同”的观点,所以③为首句,后文中“在传统社会中”和“而在最近的半个世纪”进行比较,按时间顺序,应是先①后④,②是媒介的意义,是总结句,应该放在句末。所以正确顺序是③①④②。‎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者会在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让学生进行修改。此题题型新颖,但是难度不大。通过分析可知,原文句的语病为搭配不当,“使体制化的学校教育形成冲击和挑战”中“使……形成……”介词搭配不当,应把“使”改为“对”。‎ ‎【点睛】语境式排序题要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变得不连贯了。命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改变其中一句叙述的对象要考生修改。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必然要做到几个句子的主语一致或围绕同一对象展开。‎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 字左右。‎ ‎23.作品中的人物命运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关系密切,请从《平凡的世界》《呐喊》《红岩》《边城》中选择一部作品,就作品中的某一人物,谈谈你对这种关系的认识。要求:结合作品内容。‎ ‎【答案】示例:《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是个复杂性人物。他有只身到黄源打拼的勇敢,有揽工到遍体鳞伤的坚韧,有即使环境再恶劣也坚持读书的不懈追求。但他也有自卑,上学时避开众人拿黑馍馍吃的自卑,面对门第悬殊的恋人晓霞的自卑……人物复杂性使人物更真实,像是有血有肉,更是那个时代自卑而又奋进的青年代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解答各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主要意思,把握题目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充分放开思路,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按题干要求描述规定情境。‎ 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中人物特点的把握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审题“人物命运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关系密切”,考生要注意体现时代特色的解读是答题的根本,例如从《呐喊》中选取孔乙己,一定要从“时代特色”的特点答题,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等特点就是考生答题的一个最佳的角度。示例中选择了《平凡的世界》这部名著,通过主人公孙少平的人生经历,反映那个时代的特点。‎ ‎【点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1.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2.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3.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4.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24.特殊时期,孩子“停课不停学”,宅在家里线上上课。请你描写一个这样的场景。要求:注意描写的对象和特定的氛围。‎ ‎【答案】示例:钉钉上语文老师早已发布了预告,下午2点上直播课。冬冬懒洋洋地在书桌上清理出一块“空地”,摆上语文书,翻到要上的这一课《出师表》。时间终于到2点,只见老师在翻着PPT,边翻边讲。老师的讲解似乎比平时上课还要生动。不知不觉地一个小时过去了。老师布置了背诵课文的任务。冬冬捧着课本,艰难地读着:先帝创业未半,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解答各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主要意思,把握题目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充分放开思路,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按题干要求描述规定情境。‎ 此题重点是描写一个宅在家里线上上课的场景,可以表现线上上课时发生的趣事,也可以表现线上上课面临的困难,要注意突出描写氛围。‎ ‎【点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1.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2.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3.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4.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25.请以“向你致敬”为题,为某一人物(或群体)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对象明确,感情真挚。‎ ‎【答案】示例:‎ 向你致敬!‎ ‎2020年春节,全国各省的疫情加重,每日的确诊病例都在以千百之数攀升!正值新春团圆节,当我们在家过年,防疫人员却在前线帮我们过关;我们在品尝团聚的甜蜜,他们在独吞分离的苦果;我们在熬夜守岁,他们在熬夜守护病人;我们在紧盯电视屏上精彩的春晚节目不放,他们在死守床房里危重患者不离;我们在欣赏满天的绚丽烟火,他们在关注操作屏上的波动数据…… ‎ 向你致敬!‎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解答各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主要意思,把握题目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充分放开思路,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按题干要求描述规定情境。‎ 此题标题为“向你致敬”,首先要明确对象,这里的“你”可以是一个人或一类人,然后要结合这些人让人敬佩之处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他们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坚守岗位,等等,拟写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抒情性。‎ ‎【点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1.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2.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3.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4.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26.朱熹曾说:“知与行工夫须着并行。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这些话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答案】例文:‎ 知行合一,砥砺前行 说到知行合一,大家自然想到的是王守仁。明武宗正德三年,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即认知或良知;“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即行为、行动。做到“知行合═一,砥砺前行”,这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积极的。 ‎ ‎《尚书》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之说,《左传》有“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之言,无论何种知行观,都认为知行是不能分离的。萨迪说过,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这告诉我们,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只有内在的知识和行动的统一,才会有发展和进步。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竞争无处不在。“当今世界有多少人才”,“又有多少人才没有岗位”,“你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众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你必须有能力才能争得一席之地,没能力根本不可能立足社会,卓越的成就,向来不是唾手可得,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 那怎么做到有能力,立足社会呢?求知,求知,不断求知;实践,实践,坚持实践。人生就像选择题,无法回避,你我都得做出选择,若要如何,全凭自己!最怕的是你甘于平庸不愿进取,也怕的是不甘平庸却又不去行动!想追求成功,就得愿意塑造自己,强大自己,成长自己。只有让勇气配得上志气,做到知行合一,成功才有希望! ‎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正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奔跑。习总书记教育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我们作为社会成员之一,也有责任了解和关注社会,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感,在自己的学习中,在自己的岗位上,实践知行合一,不断砥砺前行。 ‎ 命运,本来就是勇者的游戏。放下借口,努力拼搏,才是知行合一!让行动和信念保持一致,才是知行合一!就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让梦想落实在行动中吧。因为,知行合一,砥砺前行,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是实现梦想的前提。‎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材料选择了朱熹的一句话“知与行工夫须着并行。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的越明白,理解的越透彻那么行动起来就越坚定不移,行动的越是坚定不移,那么对事情的理解和认识就会更深更透彻。说明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与实践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只有将两方面结合起来才会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接近真理,进步更快。根据这些内容利益即可。‎ 参考立意:‎ ‎1.知行合一;‎ ‎2.实践出真知。‎ 参考素材:‎ ‎1.‎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学习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毛泽东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在知识更新、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今,只有躬耕学习,才能把握时代脉搏,实现人生新辉煌。 ‎ ‎2.把握时代脉搏,实现人生新辉煌,要认真向书本学习。“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向书本学习知识,不仅是掌握本领与技能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提升自身修养和涵养的过程。“腹有诗书气自华”,要静下心来读些与工作相关的书,学一些经典哲学、科学文化知识,少一些觥筹交错的应酬,把握青春年好的时光,多增长点见识,才能在今后的岗位中,更好地开展好工作,避免出现胸中无韬略,袖里无乾坤,书到用时方恨尽的局面,为更好地适应新岗位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 ‎3.把握时代脉搏,实现人生新辉煌,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毛泽东十分注重群众工作,我们的一切工作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告诫我们,凡事要多实践,多向群众问问行不行、好不好。习主席说:“我们的工作要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高兴不高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只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多向群众问问为什么,我们政府的工作才不会脱离实际,出台的政策才不会偏离方向,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地位才不会动摇。多向身边同事、领导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融入新环境,才能更好地开展好工作。 ‎ ‎4.把握时代脉搏,实现人生新辉煌,需要向典型学习。“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一个榜样胜过二十条教诲。我们要积极向身边的典型学习,并汲取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为自己所用,才能更好地完善自身,提升自己情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那种信念坚强,为了理想而奋斗终生的大无畏精神,要向新时代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学习那种心系群众、忘我工作、廉洁自律、身体力行的公仆精神,要学习几十如一日做慈善事业的乡村医生王珏那种大爱之心…… ‎ ‎5.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立潮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善于学习者才能乘势而上。作为新一代青年人,唯有不断学习、勤奋努力,才能走向更好的未来,铸就新的辉煌,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6.纵观华夏千年之史,可谓人才辈出,自春秋起至明清,各种学说都发展得极为迅速。从哲学入手,大致有四人被公认为代表,为孔、孟、朱、王,四人所论各有千秋,但在我看来,近代影响最大的则是王学。‎ ‎7.对于王学,褒贬不一,有人说这影响了中华近代史的进程,也有人表示,正是王学使得明朝灭亡。但总而言之,王学,的确影响了数个时代,其之精髓,即为知行合一。‎ ‎8.‎ 知者,即为理;行者,即为动;合一,归纳也。从理出发,与行相合,这种思考方式,于为人处世上极为变通。‎ ‎9.王阳明一生贯彻知行合一的思想,其人前期哲学思想并未完善,带着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做事难免冲动,带着书生的思维僵性,但在被刘瑾贬到龙场,悟道后,王阳明的思想明显转变。所以在日后生活中,仕途要顺利得多,在日后的几次战争,不难看出他运兵之巧,打破寻常思维僵局,实际上正是知行合一的思想于中贯彻。‎ ‎10.对于王阳明而言,他的学说在后世争议极大,却并未被人理解。海瑞在中国历史上尚有公正廉明之称,但从哲学思想上,海瑞的存在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海瑞虽清廉,思想上却有些可悲,也许是受到幼年影响,在他眼里贪官之行,当罚,故有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行动。实际上,在皇帝与重臣看来,海瑞只是一个花瓶,一个摆设,他的思想太过腐朽,与当时时政相悖,所以海瑞终其一生,最后也未得大任,只是将其派往南京,养老罢了,海瑞的悲剧之根源,便在其虽信王学,但未能做到知行合一,知是有了,但却未能与行相连。时代会变化,海瑞曾提出过依朱元璋在时法律来处罚,即贪污60两以上处决,实际上,不论是经济还是社会,这种行为完全无法实现,这是海瑞的悲,而缘由正是没能理解知行合一。‎ ‎11.相对海瑞而言,王阳明的另一个门生徐阶对于知行合一理解得相当透彻,他在和严嵩相争的时候,抱着稳坐钓鱼台的想法,以退为进。在此途中夏言被杀,徐阶的表现也仅仅是稍有不满罢了,他的学生张居正曾向他质疑,对此不解。但这实际上才是知行合一的真意,通俗说就是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道理是什么,现实情况是什么,再借机将此实现,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12.所以说,知行合一不但是王学的核心思想,更是一种思考的方式,唯有理行相合,才能在人生里顺风顺水。此便为知行合一。‎ 结构示例:‎ 开篇从对“知行合一”的理解出发,提出“知行合一,砥砺前行”这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积极的。这是中心论点。接着引用《尚书》《左传》里的说法和萨迪的话,告诉我们“知行是不能分离的”,从而引发了做到知行合一的意义的思考,然后结合实际,强调了“知行合一,砥砺前行”的重要性,最后指出努力方向,发出呼吁号召。全文结构完整,语意畅达,语气有感染力,符合发言稿的要求。‎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要点 :‎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 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 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题目明确提示我们要选择其一来写,要体现权衡与选择,因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笼统写交际的艺术、细节决定交际等;也不能均衡笔力论述每一个细节道理而不体现权衡后的选择。‎ ‎27.以“时尚”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主题积极健康,有文化内涵;写现实生活,有具体描写;语言得体。‎ ‎【答案】例文:‎ 时尚 两代人的时尚距离仿佛有一光年。起码我妈的时尚在我眼里是“老掉牙”,我的时尚在妈眼里是“走火入魔”。 ‎ 在公交车上,我抚摸了我好不容易长出的头发。唉,茂密的草原要夷为平地了。等待我的又是平顶头。‎ 这是我住宿后第一次回家。 到了门口,我就听到家中放的邓丽君《甜蜜蜜》的旋律。但当我的钥匙插在孔里时,我听到曲调变成了一个我熟悉的,但又忘了名的曲调。我打开门后,妈很惊异地说:“儿子,比你说的到家时间早一刻钟啊!”我此时无心回我妈话,因为我发现电视上竟放着我的最爱---林俊杰的新歌《醉赤壁》!难怪曲子这么熟,我在同学的手机里听过一次。我诧异地问妈妈:“你怎么会买他的CD?”我妈竟然吐了吐舌头说:“我最近渐渐迷上他了。嘿,歌还不错吧?”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年过四十的老妈居然会爱上我的偶像。 ‎ 我和妈妈坐下来,边听歌边聊最近的事。我发现妈妈知道的“八卦”新闻竟然比我还多!我妈真的“返老还童”了?下午,我妈带我到一个发型设计店,我听到妈对师傅说:“留点短的刘海”时,我差点晕倒。 ‎ 晚上,我抚摸着帅气的新发型,想着:妈怎么变得这么时尚?难道她对时尚换口味了?她不是喜欢那种清静平淡的类型吗?但是现在……“装了一天嫩好累啊!”“你也老大不小了,怎么还陪儿子玩时尚!”“值了,你没发现儿子离我越来越近了吗?一天突击娱乐新闻换我儿子快乐的一天,值了。”“你打算一直装下去吗?”“儿子乐意有我这个时尚老妈的话……”我心中的感动凝成一种晶莹的液体在眼眶中泛起、滚动。妈妈,你对我真是太好了。 ‎ 第二天,妈妈在客厅看着我。因为我正在放邓丽君的《甜蜜蜜》。“你今天没事吧!”妈妈用手碰碰我的额头,又摸了摸自己的。“这叫品味时尚!你不知道现在流行复古风吗?”嘿,其实仔细听听,邓丽君唱得真的也很好听啊。 ‎ 甜蜜蜜,我心中真为有这样的“时尚老妈”而甜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对命题作文来说,快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并加以分析非常关键,因为只有读懂了重点词语的含义,才能准确地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而明确写作方向。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 ‎【审题】题目为“时尚”,我们生活在一个商品化的时代,时尚一直在变化着,并且是层出不穷的,题中的“时尚”不仅仅是发型、衣着、背包、鞋子、手机、手链等,还包括生活方式、度假方式、娱乐方式等等。我们在构思时,要写成记叙文,记叙自己或周围人追逐时尚的事件。‎ 参考立意:‎ ‎1.写自己追求时尚生活;‎ ‎2.写他人追求时尚生活。‎ 参考素材:‎ ‎1.当我们将剪了无数个洞的牛仔裤,放进衣柜底时,这种往日的时尚已经过时了;当我们把8年代的老歌拿出回放时,这种往日的时尚已成经典。‎ ‎2.同是时尚,为何就有如此大地差别?关键是一种时尚经历了众口品味后,还剩什么。所以……‎ ‎3.时尚需要我们去接近。没有实践没有发言权。同理,也只有当我们亲身感受体验时尚,才能摸清此时尚的脾气。边骑车边塞个耳机大声放着音乐,外表看上去特青春,但身边的危险也渐渐逼近;阿迪的服装、耐克的品牌,那个显眼的标志就是年青人的资本。而身后的父母却在含辛茹苦地早出晚归。如果身边太多的时尚现象我们不去接近、去认识,或许自己也会挤入追求“时尚”的大军中。‎ ‎4.时尚需要我们去感悟。毕竟时尚是青春的代名词,追逐潮流成了我们8后、9‎ 后的法宝。也不能否认,有些时尚也有着明显的多利少害性。《百家讲坛》是一个近几年才开办的央视栏目,而请去开讲座的名师也是大学、中学校园的佼佼者。他们生动形象、睿智而又耐人寻味的讲课,不仅满足了全社会感受大学教育的机会,也将各方面文化知识大众化普及,而这些教授也成为了众多观众追捧的“明星老师”。人们从他们身上学习其余娱乐明星少有的文化修养和待人处事,而一些学生也开始重新规划人生,非某某名牌大学不上,因为那个大学里有他的偶像。我也是此时尚的追星族,感悟此种时尚,让我又多了份信心与希望,何乐而不为?‎ ‎5.时尚需要我们去沉淀。大千世界对我们这些人生阅历空缺的中学生来说,身边充盈着各种诱惑,难免盲从去跟风、去追求个性自我。将所有的时尚一概接受,将自己搅得和污水一样浑浊不堪。其实时尚本身没有好坏,需要看哪些适合我们成长,静下心来耐心思考,学会将有用的吸收,没用的毅然决然地排斥沉淀下来。当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过滤、洗涤后,我们便从纯净水变成了矿物质活性水!有益时尚让我们更有内涵。‎ ‎6.接近、感悟、沉淀……时尚这东西也给我们品味完全了。别人的时尚未必是我们适合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品味时尚,让我们成为矿物质活性水!‎ 结构示例:‎ 本题要求写记叙文,文章叙述了母亲追求时尚这件事。写记叙文要注意记叙要素的完整,安排好伏笔与照应。要用生动的描写来打动读者。文中表现了母子之情,通过对“时尚”的理解与纠葛生动地展现出来,别开生面。情节有曲折,结构有显隐,读来皆有情趣。‎ ‎【点睛】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  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考场命题作文常常对文体、时间、地点、数量和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内容等有所限制,弄清楚了这些要素,就能确定作文的选材范围。如: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如何解读?可以联想当今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而“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点的反映。依此思考,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诗意生活”等既有时代意识,又有现代环保观念的主题范围。‎ 其次,要紧紧抓住“题眼”。题眼,即文中暗示、透露的文章重点,是寓意的关键性字眼。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吃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就能确定好写作中心。如“带着感动出发”,写作时,可以将其分解成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其一,带着什么出发?感动。其二,带着感动去干什么?出发。既然有出发,那就有出发去哪里、去干什么。所以,作文的具体落脚点,也就是“题眼”,应该盯在“感动”上,据此展开叙述与议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