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迁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宿迁市宿迁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第 1 页 共 20 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迁高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上学期 语文期中测试卷 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 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高度概括的,然而传统的思 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遗憾的是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 这个问题苦苦地探寻。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也就是结构方式, 这才是创造,才能显示作家的天才。曹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一 点,打破了传统。 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其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同,但 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致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的人 物和主要的事件为枢纽来挽结和创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所以人们 习惯分析叙事的结构方式时常常集中在时间链条上,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副线,形成传 统线性的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过去、现 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忆,便是投 影未来的图像,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 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故 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这是我们过去认识不 到的层面,也正是 《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涵。 (摘编自郑铁生《<红楼梦>的故事是怎样讲的》 材料二: 《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 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 “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 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 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 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两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 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 生真味的体验。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 第 2 页 共 20 页 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 而生了。 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 的美,痴的美。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 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 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 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 作的自由。 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 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摘编自王蒙《红楼启示录》) 材料三: 东晋一朝和明清两代,江南文化颇具特色,为《红楼梦》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 第三十七回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其中有这样几句:孰谓莲社之雄才, 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 这里引用前朝四个典故,如慧远组织莲社、谢安东山雅会,王子猷雪夜访戴,杜甫 迎客扫花,除唐代杜甫外,其余三个均出自东晋,一个发生在东晋的庐山,两个则发生 在东晋的江南,因其知名度甚高,所以在探春发出的帖子中,成了大观园中的人文化追 求的效 仿或竞争的一种标杆。 当然,从女性角度说,东晋时期江南谢道韫少儿时代咏絮显露的才情也自然会影响 红楼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这不但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直接用“堪怜咏絮才”来 暗示林黛玉的才情,而且,元妃省亲时让宝玉写诗,宝玉反应迟钝,还是林黛玉帮宝玉 代写了一首《杏帘在望》,得到元妃赞赏,也让人想起谢道韫在发现小叔子王献之与客 人议论时理屈词穷,就隔着帷幕代王献之重新论辩,终于扭转局势,所谓“申献之前议, 客不能屈”。而后来,林黛玉与史湘云联句时的那种自信,林黛玉和薛宝钗同咏柳絮词 的夺人眼球,似乎把围绕着的谢道韫女性才情,进一步发扬光大了。 再看明清,就群体论,明清时代的诗社,特别是女性诗社的出现,是不同于晋代的 一 个江南文化重要特色,如清代康熙年间在江南杭州成立的“蕉园诗社”和乾隆年间 苏州成立的“清溪吟社”等,给《红楼梦》描写女性创作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现实依托, 并反过来激励启发了后续的江南女性创作,大大挑战了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 条。 就个人言,《红楼梦》多次提及明四家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特别是苏州才子唐 寅,在小说中,如草蛇灰线般若隐若现,对小说不同人物的个性塑造、言行刻画等,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不少学者指出,林黛玉的《葬花吟》与唐寅的《花下酌酒歌》 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唐寅在生活中也有哭花、葬花之举动。 总之,一种由晋代开启的江南性情文化传统,在明代得到大大发挥,并在清代《红 楼梦》中体现出集大成的意义。 (摘编自詹丹《一部<红楼梦>,是江南性情文化传统之大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叙事结 构的组合方式方面有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 第 3 页 共 20 页 B.《红楼梦》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小说人物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 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往,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中。 C.《红楼梦》既长于写实,也具有浪漫色彩,既给创作主体留下了二度创作的自由, 也给读者留下了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 D.苏州才子唐寅对《红楼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者一致认为林黛玉的《葬 花吟》和唐寅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写实的作品穿插了神话的、魔幻的故事,便具有浪漫的色彩,这说明浪漫主义 作品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 B.《红楼梦》开篇强调故事不失其真,从东晋时期谢道韫的形象影响了《红楼梦》 女性人物塑造,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C.《红楼梦》长于写实,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针对性,但正是因 为失去这一点而获得了更普遍长远的意义。 D.《红楼梦》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这有现实的影子,而《红楼梦》 的这种创作又影响了后来的江南女性创作。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一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3 分) A.《三国演义》以三足鼎立的形成、发展和衰亡,直至三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为主 线,文本结构的基本框架与历史相去不远。 B.《水浒传》的叙事方式是单元结构的组合方式,展示了一条个人反抗——聚众造 反——逼上梁山的叙事主线。 C.“宝玉挨打”的情节证明了叛逆与卫道的矛盾冲突,这正是全书的情节主线,并 以此融入了书中众多的人物和事件。 D.有的红学家认为读《红楼梦》时,因其结构的周密、错综的繁杂,有仿佛置身 大海,前后左右波浪澎湃的感觉。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 分) 5.材料一中写到“(《红楼梦》中的人物)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 间里进进出出”,请你结合原著中的一个人物,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 李敬泽 《左传》哀公六年,公元前 489 年,吴国大举伐陈,楚国誓死救之;陈乃小国,长 第 4 页 共 20 页 江上的二位老大决定在小陈身上比比谁的拳头更硬。 风云紧急,战争浩大沉重,它把一切贬为无关紧要可予删去的细节:征夫血、女人 泪,老人和孩子无助的眼,还有,一群快要饿死的书生。 ——孔子正好赶上了这场混战,困于陈蔡之间,绝粮七日,吃的是清炖野菜,弟子 宰予已经饿晕了过去;该宰予就是因为大白天睡觉被孔子骂为“朽木粪土”的那位,现 在我认为孔夫子骂人很可能是借题发挥:想当年在陈蔡,这厮两眼一翻就晕过去了,他 的体质是差了些,可身子更弱的颜回还在院儿里择野菜呢,而年纪最大的老夫子正在屋 里鼓瑟而歌,歌声依然嘹亮,谁都看得出,这不是身体问题,这是精神问题。 在这关键时刻,经不住考验的不止宰予一个,子路和子贡也开始动摇,开始发表不 靠谱的言论:“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 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无所丑也若此乎?” 这话的意思就是,老先生既无权又无钱,不出名不走红,四处碰壁,由失败走向失 败,混到这地步,他不自杀不得抑郁症倒也罢了,居然饱吹饿唱兴致勃勃,难道所谓君 子就是如此不要脸乎? 话说到这份儿上,可见该二子的信念已经摇摇欲坠,而且这话是当着颜回说的,这 差不多也就等于指着孔子的鼻子叫板。果然,颜回择了一根儿菜,又择了一根儿菜,放 下第三根儿菜,摇摇晃晃进了屋。 琴声划然而止,老先生推琴大怒:子路子贡这俩小子,“小人也!召,吾语之”。 俩小子不用召,早在门口等着了,进了门气焰当然减了若干,但子贡还是嘟嘟囔囔:“如 此可谓穷矣”——混到这地步可谓山穷水尽了。 孔子凛然说道:“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 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改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 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 ——黄钟大吕,不得不原文照抄,看不懂没关系,反正真看得懂这段话的中国人两 千五百多年来也没多少。子路原是武士,子贡原是商人,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此时的我 们相差不远:如果真理不能兑现为现世的成功那么真理就一钱不值,而孔子,他决然、 庄严地说:真理就是真理,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对真理之道的认识和践行。 此前从没有中国人这么说过,公元前 489 年在那片阴霾的荒野上,孔子这么说了, 说罢“烈然返瑟而弦”,随着响遏行云的乐音,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呆若木鸡, 喃喃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 我认为,这是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是我们文明的关键时刻,孔子在穷厄的考验下 使他的文明实现精神的升华。从此,我们就知道,除了升官发财打胜仗娶小老婆耍心眼 之外,人还有失败、穷困和软弱所不能侵蚀的精神尊严。 该说的老先生已经说得透彻,而圣人的教导我们至今并未领会,我们都是子贡,不 知天之高地之厚,而且坚信混得好比天高地厚更重要。但有一点总算证明了真理正在时 间中暗自运行,那就是,我们早忘了两千五百多年前那场鸡飞狗跳的战争,但我们将永 远记得,在那场战争中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孔门师徒的乐音、歌声、舞影和低语。 ——永不消散。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在困境中的“鼓瑟而歌”,这一行为具有值得探究的文化内涵。 B.子路、子贡最终在孔子的琴声中,彻底理解了老师高山仰止的精神境界。 第 5 页 共 20 页 C.文章独辟蹊径,巧妙地诠释了经典,犀利评判,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D.作者以轻松平等的姿态与古人精神往来,进行相亲相近的跨时空“对话”。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对宰予、子路、子贡的衬托了孔子在困厄中意志坚定、乐观坚强的形 象。 B.文章对史载孔子困于陈蔡一事进行了丰富的想象,其中多处引用原文,旨在增 强文章文采。 C.文章构思独辟蹊径,巧妙地诠释了典的现实意义,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D.文章表达了当下社会精神蒌缩现象的担忧,并警示人们莫忘“关键时刻的中国 精神” 8.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并分析。(4 分) 9.“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的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题,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 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 倦。”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 勇而无义则盗。”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 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 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 不知其仁。”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 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 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 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 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 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有使 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 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 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 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 第 6 页 共 20 页 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 上 B.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 上 C.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 上 D.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 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委质,意思是呈献礼物,表示忠诚信实。子路“儒服委质”表恭敬拜师之意。 B.折狱,指判决诉讼案件。古人“折狱”很重视听取陈述,这是官员职责所在。 C.升堂,旧谓官吏登堂理事,指官员在官衙召集下属官吏会同当事人处理案件。 D.结缨,指系好帽带。子路“结缨而死”的行为体现了对夫子礼仪教导的遵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子路生性好勇,从他的穿着看甚至有些粗俗,但他在孔子的引导下,甘心情愿 向孔子学习,成为孔子徒众中极为有名的弟子。 B.子路向孔子求教了关于“尚勇”的问题,孔子给了明确答复,特别是他推崇“君子 之勇”,反对“小人之勇”,意在引导和规劝子路。 C.孔子肯定子路的长处,认为他有一定的管理政务的能力,同时也指出他“好勇” 的弱点,甚至对他最后的悲剧结局有一定的预见。 D.孔悝作乱时,子路本可以避祸全身,但子路认为既已“食其食”,毅然挺身入险, 最后死于乱中,孔子闻讯,极为伤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 分) (1)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4 分) (2)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3 分)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 分) (4)臣乃市并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4 分) 第 7 页 共 20 页 (二)古诗词鉴赏(本题共 2 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自 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蟠木:弯曲的树。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人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颔联中的措辞可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 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诗人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 15.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达诚直率的子路询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孔子用 , 来回答,批评了子路在“穷境”中表现出来的信仰危机。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 《离骚》文章的内容基然相小位含义却极大, 所举的事例虽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 (3)(3)明代孙月峰评《易水歌》中的 , ,只此两句,却无不慷慨激烈,写的壮士心出,气盖一世。 三、语言文字运用。(17 分)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第 8 页 共 20 页 A.吾闻汉购.我头千金义 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 B.项梁尝有栎阳逮. 不知吾形己不逮.也 C.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D.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 18.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 B.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 C.曰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D.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西湖,太湖、洞庭湖……这些名湖,都是人们所熟悉的。它们有的妩媚,____①____, 有的浓妆,有的淡抹。唯独镜泊湖却另具一番情调,它妩媚、雄奇都谈不上,而是充满 了古朴的野趣。坐在镜泊湖旁那种有着尖顶、回廊的木头房子里,推窗也可以看到一角 的山色湖光。这个遥望不见一座塔、一道拱桥、一个亭台楼阁的巨大湖泊,自有一番“妙 趣天然未夺真”的景象,它所具有的是一种粗犷的美、朴素的美。打个比方吧,她是在 水乡浣纱时代的西子,而不是宫禁里“云鬓花颜步摇”的杨妃。 镜泊潮的湖水很清,湖面煞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船在上面航行,上端是山色 云彩,下面也是山色云彩,船头冲破了画图,涟漪潋滟,波光摇曳。船腹下的图景又愈 合起来。两岸山峦绵亘,比较靠近山崖的时候,似乎有点三峡气派。更奇特的,是这个 湖曲折蜿蜒,实际上是由七面大湖连串而成。___②______,所以人们常常能发现惊喜。 小船航行着,航行着,看来前头是岸了,谁知转一个弯,又是一面大湖。湖中有一个地 方,又是放流木排的场地,巨木成筏,在湖面上载浮载沉。这样的景象,在其它人工修 饰很多的名湖,也是难得一见的。 19.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夸张 B.对偶、借代、排比 C.比拟、比喻、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船在湖面上航行,上下都是山色云彩,船头前方是 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的水面。”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 么?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第 9 页 共 20 页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北京小伙子小李,重点高校毕业,工作体面、有车有房、在合适的年龄结 婚生子……他这样的人生经常被称为“标配人生”,令许多同龄人羡慕不已。近日,《中 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多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追求“标配人生”,他 们认为“标配人生”目标很清晰,追求“标配人生”的人值得尊重。 材料二:大学毕业生顾亚毕业后来到海嘎小学任教,全校只有几十名学生,孩子内 向自卑,整个校园死气沉沉。顾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山里的孩子们走向更远的 世界。顾亚拿出自己的积蓄,买来乐器,成立校园乐队。在顾亚的带领下,孩子们变得 阳光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 润德中学高三(1)班计划举行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会。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润德中 学高三(1)班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10 / 20 Nikola 参考答案 1.B 2.A 3.C 4.(1)论证结构上,整体为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论点,即江南文化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然后从 多个方面并列阐述,最后总结。(2)论证方法上,主要运用了例证法。 5.示例:秦可卿。 如在第 5 回出现在现实时间,让宝玉在她自己的房里睡觉;然后又出现在神话时 间,作为警幻仙子的妹妹出现在贾宝玉梦中。 而在第 13 回,秦可卿又给凤姐托梦,出现在梦幻时间。 【解析】 1.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 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 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 换概念等等。 A 项,“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方 面有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错误,原文信息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 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高度概括的,然 而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遗憾的是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这个问 题苦苦地探寻”,可见选项曲解文意,未然说成已然,无中生有。文中还有“我们知道,……曹雪芹正是在 《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一点,打破了传统”,这是作者郑铁生的观点,并非鲁迅,选项张冠李戴。 C 项,“既给创作主体留下了二度创作的自由,也给读者留下了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错误。原 文说“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 创作的自由”,可见选项杂糅了信息,张冠李戴。 D 项“苏州才子唐寅对《红楼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者一致认为林黛玉的《葬花吟》和唐寅的 《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的继承关系”错误。原文信息是“就个人言,《红楼梦》多次提及明四家唐寅、仇英等 人的绘画。特别是苏州才子唐寅,在小说中,如草蛇灰线般若隐若现,对小说不同人物的个性塑造、言行 刻画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不少学者指出,林黛玉的《葬花吟》与唐寅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 的继承关系,而唐寅在生活中也有哭花、葬花之举动”,可见选项漏掉了“就个人而言”“不少学者指出”,到 处表述绝对。 故选 B。 2.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 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 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 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11 / 20 Nikola A 项,“这说明浪漫主义作品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错误。原文信息是“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 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可见结 论曲解文意,应该是二者各有利弊短长,不能据此说浪漫主义作品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表述绝 对,无中生有。 故选 A。 3.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 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 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 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解答此题需要理解材料一的观点,然后拿着四个选项内容与文段观点加以对照,符 合的就是正确的,否则便是错误的。 A 项,“《三国演义》以三足鼎立的形成、发展和衰亡,直至三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文本结构的 基本框架与历史相去不远”正确,与文中“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其时空表现形态 虽各自不同,但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致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的人物 和主要的事件为枢纽来挽结和创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所以人们习惯分析叙事的结构 方式时常常集中在时间链条上,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副线,形成传统线性的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表述信息一致。正确。 B 项,“《水浒传》的叙事方式是单元结构的组合方式,展示了一条个人反抗——聚众造反——逼上梁 山的叙事主线”正确,参考信息见 A 项引文部分。符合题干要求。 C 项,宝玉挨打’的情节证明了叛逆与卫道的矛盾冲突,这正是全书的情节主线,并以此融入了书中众 多的人物和事件”错误,与材料一“《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 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过去、现在和未 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 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这是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层面,也正是 《红楼梦》 叙事‘新变’的内涵”的表述相背离。错误。 D 项,“有的红学家认为读《红楼梦》时,因其结构的周密、错综的繁杂,有仿佛置身大海,前后左右 波浪澎湃的感觉”正确。相关参考信息见 C 项引用文本的相关内容可以验证。正确。 故选 C。 4.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据和论证方法的理解。常见论证方法及答题方法:举例论证,通过……事例, 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充分的论证论点;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 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可信度,深刻透辟;比喻论证, 用……来比喻 ……,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论证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具体,化陌生为熟悉,变抽象为具 象,容易被人接受,形象地论证论点;对比论证,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正确错误分明,是非 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人印象深刻鲜明地突出观点。题干为: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 点?请简要说明。 材料三第一段“东晋一朝和明清两代,江南文化颇具特色,为《红楼梦》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为开篇 的总结,提出观点江南文化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结构上总领下文。 12 / 20 Nikola 第二段“第三十七回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其中有这样几句: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 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使用了例证兼引证能法,真实可信,论证有力。 第三段“这里引用前朝四个典故,如慧远组织莲社、谢安东山雅会,王子猷雪夜访戴,杜甫迎客扫花, 除唐代杜甫外,其余三个均出自东晋,一个发生在东晋的庐山,两个则发生在东晋的江南,因其知名度甚 高,所以在探春发出的帖子中,成了大观园中的人文化追求的效 仿或竞争的一种标杆”属于例证,典型,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第四段,以举例为主:当然,从女性角度说,东晋时期江南谢道韫少儿时代咏絮显露的才情也自然会 影响红楼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这不但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直接用“堪怜咏絮才”来暗示林黛玉的才情, 而且,元妃省亲时让宝玉写诗,宝玉反应迟钝,还是林黛玉帮宝玉代写了一首《杏帘在望》,得到元妃赞赏, 也让人想起谢道韫在发现小叔子王献之与客人议论时理屈词穷,就隔着帷幕代王献之重新论辩,终于扭转 局势,所谓“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而后来,林黛玉与史湘云联句时的那种自信,林黛玉和薛宝钗同咏 柳絮词的夺人眼球,似乎把围绕着的谢道韫女性才情,进一步发扬光大了。 第五段,并列关系的例证:再看明清,就群体论,明清时代的诗社,特别是女性诗社的出现,是不同 于晋代的一 个江南文化重要特色,如清代康熙年间在江南杭州成立的“蕉园诗社”和乾隆年间苏州成立的 “清溪吟社”等,给《红楼梦》描写女性创作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现实依托,并反过来激励启发了后续的江南 女性创作,大大挑战了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 第六段,依然是例证:就个人言,《红楼梦》多次提及明四家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特别是苏州才子 唐寅,在小说中,如草蛇灰线般若隐若现,对小说不同人物的个性塑造、言行刻画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不少学者指出,林黛玉的《葬花吟》与唐寅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唐寅在生活中 也有哭花、葬花之举动。 第七段“总之,一种由晋代开启的江南性情文化传统,在明代得到大大发挥,并在清代《红楼梦》中体 现出集大成的意义”照应开头段,收束全文,再次明确观点江南性情文化传统的价值和意义。 可见材料三使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引用大量事例来证明观点(二到六段)。 5.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及名著阅读能力。属于综合性考查,既然熟悉相关文段,又要了解相关的经典 作品《红楼梦》的内容、情节、人物等。题干为:材料一中写到“(《红楼梦》中的人物)在物理时间、心 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请你结合原著中的一个人物,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名读考查, 考点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和主题理解上,能力层级多为“识记”。理解时要结合作品具体的情节、 人物性格以及作品的主题、情节、环境等。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反复读, 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另外,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名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可以围绕林黛玉来谈。黛玉原是草胎木质,宝玉也只是一块顽石。如黛玉自白:“我们不过是个草木之 人罢了。”第 28 回)宝玉自白:"弟是至浊至愚,只不过一块顽石耳。"草胎木质性本同然,绛珠草即是木, 木即是黛玉。张新之评曰:“一草一石为书之主,一金一玉为书之实,千头万绪不外乎此。”(第 1 回夹批) 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甄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女娲补天所剩顽石化为了宝玉脖子上的通灵宝玉,后来在 《红楼梦》第二十回处人石合一,即贾宝玉=顽石。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写实,宝玉说有一种似曾相 识的感觉,冥冥中说自己曾见过这个林妹妹。然后走近林黛玉挨着她坐下来聊天,具体聊些上学读书识字 的事情。之后问到林黛玉出生的时候是否有玉。之后回答贾宝玉:“我没有那个,想来不是一件俗物,哪能 每个人都有?”。贾宝玉听后顿时癫狂起来,摘下了玉,狠命的摔了出去。口中怒骂道:“什么了不起的物 件,也不择人而栖,还说什么通灵不通灵的”吓得众人急忙去抢拾。黛玉葬花是写实,黛玉在其他姐妹嬉戏 13 / 20 Nikola 玩耍的时候,独自一人去桃树下,拿着袋子,将是下被风吹落的桃花一一捡起来装进袋子里,拿着锄头又 在桃树旁边挖坑,将桃花埋起来。她站在桃树下,一陈风吹过,桃花纷飞。大观园内的宝玉见黛玉不见了, 便来后院寻找黛玉,看到了那柔美的身姿站在桃花雨之下,不知为何有种伤心的感觉。宝玉跑到黛玉身边 帮她一起葬花,两人默默无语。 【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 (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 信息。 (3)将题干、选项、信息源进行对照和比较,鉴别真伪信息。 6.B 7.B 8.① 幽默诙谐,亦庄亦谐。②文白夹杂,大量引用古文,并加以现代词语的解读。③ 夹叙夹议。 9.①在战争和困厄中,孔子依然鼓瑟而歌,保持着潇洒从容,保持着乐观坚强。②临难不失其德,恪 守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失败、穷困和软弱所不能侵蚀的精神尊严。③内省不改于道,真理不会因为外在 环境而变化,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对真理的认识和实践。④孔子在困厄的考验下,知行合一,使他的文明实 现了精神的升华。⑤孔子的抉择和坚守,是我们文明的关键时刻,对中国人来讲至关重要,是每个中国人 都必须面对的主题,永远都有启示和教育价值。 【分析】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 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 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 项,“彻底理解”对文意理解不准确。文中明确说“我们都是子贡,不知天之高地之厚,而且坚信混得 好比天高地厚更重要”,可见子路、子贡没有彻底理解孔子高山仰止的精神境界。 故选 B。 7.引用原文.主要不是为了増强文采,而是増加故事的现场感、真实感。 8.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鉴赏作品语言主要从手法和内容两方面来回答。要在通读作品的基 础上,从表达方式、语言风格、表现手法、修辞等角度入手分析。 语言风格上,“哀公六年,公元前 489 年,吴国大举伐陈,楚国誓死救之;陈乃小国,长江上的二位老 大决定在小陈身上比比谁的拳头更硬”“从此,我们就知道,除了升官发财打胜仗娶小老婆耍心眼之外,人 还有失败、穷困和软弱所不能侵蚀的精神尊严”“我们早忘了两千五百多年前那场鸡飞狗跳的战争,但我们 将永远记得,在那场战争中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孔门师徒的乐音、歌声、舞影和低语” 形容既严肃又风趣, 亦庄亦谐;表现手法上,“子路和子贡也开始动摇,开始发表不靠谱的言论:‘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 盖君子无所丑也若此乎?’”“孔子凛然说道:‘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陈、蔡之 厄,于丘其幸乎!’”大量引用古文,使文章充满厚重感,“这话的意思就是,老先生既无权又无钱,不出名 14 / 20 Nikola 不走红,四处碰壁……难道所谓君子就是如此不要脸乎?” 现代白话的解读使文章通俗易懂、风趣幽默; 表达方式上,前文以叙述为主,主要叙述陈、蔡之厄中孔子及其弟子的表现,孔子后三段以议论为主,加 入作者的分析和评论,阐明观点,表达看法,全文夹叙夹议。 9.本题考查分析标题含义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 层含义分析作答。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 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标题带有探究性,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 “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是文章的标题,通读文章,首先要理解“中国精神”指的是什么,“关键时刻”又 指的是什么。直接点题的句子在倒数第 3 段“我认为,这是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是我们文明的关键时刻, 孔子在穷厄的考验下使他的文明实现精神的升华”,对此我们可以作如下解读:“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就是 “我们文明的关键时刻”,可见文章所阐释的中国精神代表的就是我们民族的文明;“孔子在穷厄的考验下使 他的文明实现精神的升华”是对“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的明确解读。 进一步理解,“穷厄的考验”指的是“孔子正好赶上了这场混战,困于陈蔡之间,绝粮七日,吃的是清炖 野菜”,孔子面临战争、困境;“文明实现精神的升华”指的是“年纪最大的老夫子正在屋里鼓瑟而歌,歌声 依然嘹亮”“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孔子依然鼓瑟而歌,保持着潇洒从容,保持着乐观坚强的精神,即孔 子所说的“内省而不改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文尾“但我们将永远记得,在那场战争中一个偏僻的角落里, 孔门师徒的乐音、歌声、舞影和低语”“永不消散”意味着“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永远启示我们,在每一个文 明的关键时刻,我们应如何抉择和坚守。据此分条表述即可。 【点睛】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方法一般有:(1)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 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 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 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 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 要点。(3)抓句子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 意义。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4)抓句子的修饰、限 制成份。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 限制成份。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10.A 11.C 12.B 13.(1)子路求问处理政事的问题,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做出榜样,然后才能使百姓辛勤地劳作。” 子路请老师进一步讲讲。孔子说:“持久不懈。” (2)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他这么做,于是吩咐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 的帽带。 (3)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上白色的衣服戴上白色的帽子(古时候以为此人凶多吉少穿上 丧父)来为他送行。 15 / 20 Nikola (4)我本是街市中一个拿刀的屠夫,而公子多次亲自慰问我,我没有回报的原因,是(我)以为微小 的礼节没有什么用处。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 气词,要确定谓语动词等,其次还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壮士”是“勇武之士”的意思,是一个整体,“蒲多壮士”意思是蒲邑勇武之士很多,据此可以排除 BD; “恭以敬”与“宽以正”结构一致,“可以执勇”与“可以比众”结构一致,据此可以排除 C。译为:蒲邑勇武之 士很多,又难治理。可是我告诉你: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清正,就可以使大家亲近;恭 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用来报效上司了。 故选 A。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词语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 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词语,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C 项,在句中,“升堂”比喻学问或技艺已入门,与后面“入室”意义相联。 故选 C。 12.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 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 项,孔子说,“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由此可见,孔子崇尚“义”, 而并非推崇“君子之勇”、反对“小人之勇”。 故选 B。 13.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 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 分点的落实。 ①得分点:先之,自己先给百姓做出榜样;劳之,使百姓辛勤地劳作;益,增加,这里指“进一步讲讲”; 倦,懈怠。 译为:子路求问处理政事的问题,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做出榜样,然后才能使百姓辛勤地劳作。” 子路请老师进一步讲讲。孔子说:“持久不懈。” ②得分点:燔,放火烧;下,让……下去,吩咐……下去;缨,帽带。 译为: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他这么做,于是吩咐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 路的帽带。 【点睛】 16 / 20 Nikola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 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 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 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 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子路生性质朴,喜好勇猛武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 曾经冒犯欺凌孔子。孔子用礼乐慢慢地诱导他,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 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做出榜样,然后才能使百姓辛勤 地劳作。”子路请求进一步讲讲。孔子说:“持久不懈。”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最崇 尚的是义。君子崇尚勇武而不崇尚义,就会作乱造反;小人崇尚勇武而不崇尚义,就会偷盗抢劫。孔子说: “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过我之所用,就不适用了。”“像 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穿着用乱麻作絮的旧袍同穿着狐貉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 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好像登上了正厅,可是还没能进入内室呢。”子路出任李氏的家臣,季孙问 孔子说:“子路可以说是人臣了吗?”孔子回答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了。”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 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可是我告诉你: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 宽厚清正,就可以使大家亲近;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用来报效上司了。”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 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 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子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 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回来。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 官。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 进宫继位,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城门 出来,正好相遇,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遭受祸殃。”子路 说:“食人俸禄,就要替人消灾,在人家遇难时不能逃避”。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 进去。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蒉聩 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 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说完系好帽子就死了。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暴乱的消息, 说:“唉呀,仲由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他的死讯。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了仲由,恶言恶语的话再也 听不到了。” 14.A 15.①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单贫” 无碍“长富”,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②淡泊不争,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蟠木”自比,不羡不争, “随分自安”,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③坚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可看 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 【分析】 14.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17 / 20 Nikola A 项,“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错,首联“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意思是饮食方面有 什么吃什么勉强凑合着能够填饱肚子,衣服穿着方面虽然稍次一些但也足够来暖身了,一“聊”一“亦”足以 表达诗人对生活要求不高自我满足的心态,可见首联虽然说客观上物质条件不充裕,但主观上是知足常乐 的,并非指生活困窘。 故选 A。 15.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 首联,饮食上只求“充腹”,穿着上只求“暖身”,可以看出诗人知足常乐,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饱 腹暖身即可。 颔联,“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诗人认为饮食随便充饥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见诗 人不在乎物质条件,活出了精神方面的志满意足。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可看出其乐观 知足。 颈联,“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桃李可以在春天争辉, 但没有蟠木果实,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不羡不争、淡泊名利,洒脱随性,坚持自我的人生态 度。“岂羡”,写老龟不羡慕虽然吃得很饱却作为祭祀之物的“牺牲”,运用典故,表现了自己不慕名利,享 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宁争”句,写“蟠木”不与“桃李”争春,表现了诗人豁达的性格特征。 尾联,“心自断”“是非”不用“问闲人”,自己心里自有判断,自然也不受他人影响,表达了诗人坚守本 心,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 【点睛】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 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 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 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6.(1)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7.C(都是如果的意思) 18.D(被动句,其于状语后置句) 19.C 20.原文两次强调“山色云彩”并单独成句,突出了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照应前面的“巨镜”将“涟漪澈 滟”“波光摇曳”等词语单独成句。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也更好地展现镜泊湖平静、美丽的特点。 21.①有的雄奇②因为这个原因/因为湖曲折蜿蜒/因为湖形成原因特殊。 【分析】 18 / 20 Nikola 19.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掌握高考常考的几种修辞,如比喻、 拟人、夸张、借代、反复、排比、设问、反问等;要掌握每种修辞的特点和效果;要能区别易混修辞的不 同。 “它们有的妩媚……有的浓妆,有的淡抹”这是比拟,把这些湖当做美人来写;同时三个“有的”也构成 排比;“湖面煞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这是比喻。 文中没有“夸张”和“借代”。 故选 C。 20.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和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能够比较出两句 话在句式选用上的差别,能够鉴赏修辞或词语的效果,并能够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出哪个句子表达效果好。 和题干中的句子“上下都是山色云彩”相比,原文“上端是山色云彩,下面也是山色云彩”,分开说,且 重复“山色云彩”,这样就起到强调作用,突出了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而“下”指的是“水面”,这样也与前 面的“巨镜”相照应;另外,将“涟漪澈滟”“波光摇曳”等词语单独成句,内容上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 增强画面感;而句式简短,突出节奏感。从效果上看,原句的表达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镜 泊湖平静、美丽的特点。 21.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 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 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第一处,根据后文的“有的浓妆,有的淡抹”,“浓妆”与“淡抹”是相对的词语,因此此处填的词语应当 是与前面的“妩媚”相对,而句式也是“有的……”。据此可填写“有的雄奇”。 第二处,前面是“这个湖曲折蜿蜒,实际上是由七面大湖连串而成”,而后面是“所以人们常常能发现惊 喜”,既然有“所以”,那么前面必然有“因为”,而具体原因就是“湖曲折蜿蜒”。据此可填写“因为这个原因” 或“因为湖曲折蜿蜒”等。 22.【例文】 “标配人生”并没有“标准答案” 润德中学高三(1)班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班举行了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会,我觉得受益匪浅。下面我来说说我的观点:“标配 人生”并没有“标准答案”。 工作体面稳定、有房有车和婚姻幸福,确实是许多人认为的“人生标配”。在多数人看来,拥有这三大 要素的人生,夫复何求?在我们每个人周围也确实有许多人追求“标配人生”。不追求“标配人生”,似乎也 是没有上进心、没有基本抱负的表现。不过在我看来,“标配人生”并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我们不能 认为实现了“标配人生”就等于成功,甚至是人生赢家,也不必为达不到“标配人生”而焦虑不已,觉得自己 是人生输家。 每个人起点不相同,这就决定每个人的人生“装配”会有所不同。比如从农村辛辛苦苦走出来的“城一代”, 靠自己寻找工作,靠自己攒钱买房,靠自己在城里经营婚姻与家庭、教育下一代。仅拿攒钱买房来说,就 要举全家之力,再加上四处举债,才付得起首付,接下来便是漫漫还贷路。若要与“城二代”比较其他人生“配 件”,更会让自己疲惫不堪,不如脚踏实地,过一过低配生活,别因不切实际的目标、盲目比较与追求,而 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 19 / 20 Nikola 人们对待工作体面稳定、家庭婚姻幸福、有房有车等指标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比如工作体面,有人认 为端一个稳稳的铁饭碗就叫体面;有人认为接触的圈子越大、社交越广泛、含金量越高就叫体面……衡量 标准不同,认识也就不同。有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只是“标配”,在他人眼里却是“顶配”。所以不必用一个标 准来衡量自己。 我们可以追求“标配人生”,但这里所谓的“标配人生”并非指工作、车房等物质“配件”,而是对生活、 工作、家庭、人生拥有期许,并为之努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回馈社会、奉献力量。故有学者认为,自律、 行动、努力才应该是人生的重要标配,“对人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开始行动、保持行动,并持之以恒。”也 有人说:“尽自己最大努力,慢慢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追赶‘标配’,才算没有辜负岁月。” 实际上,最好的人生不应该要“标配”,而是要“定制”。把过上“标配人生”当作奋斗目标,虽会让自己 的人生更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但也可能把人生过成“标准答案”,成为庸常的大多数。有网友就如此举例: 马云没有追求稳定工作的“标配”,成了商业巨头;马化腾没有追求有房有车的“标配”,成就了腾讯的传奇; 刘强东没有追求拥有多少存款的“标配”,让京东风光无限……如此看来,“标配人生”确实可能成为“庸常人 生”,这值得我们反思与警惕。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 (一)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两则材料呈现出相反或互补的关系。 相反关系:材料一关注个人小我,体现竞争激励时代中的物质倾向,材料二着眼于奉献,彰显青年人对精 神归属、美好境界的追求。据此可立意:少年当怀拿云心事,展国家情怀;别为自己的人生设限;和平时 代应兼济天下等。互补关系:材料一过半受访者肯定“标配人生”,说明有其合理性,合理之处在于规划清 晰,目的明确,材料二中顾亚的一腔热血值得大书特书,“在顾亚的带领下,孩子们变得阳光自信,对未来 充满信心”。材料一目标具体却微小;材料二目标高远而实际,两者互补,方可兼得。据此可立意:小目标 与大理想,做好规划,不忘初心;物质并非洪水猛兽,精神亦非空中楼阁。 注意此次作文场景是润德中学高三(1)班举行的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会,问题是发言稿,身份是润德 中学高三(1)班的学生,内容是阐述关于材料的思考,表明自己的观点。 (二)立意:1、“标配人生”并没有“标准答案”。2、“标配人生”不如“幸福人生”。3、“标配人生”?认 真你就输了!4、“标配”不如“定制”。 (三)素材:1、有的人,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精神却很富足。身患肝癌,家境贫寒,台州老水手龚 桂方捡拾废品省吃俭用,在五年时间里先后资助 8 名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然而去年开始,因病情恶化医 药费增加,龚桂方被迫停止了继续资助,为此他耿耿于怀,一直向被资助的学生致歉。龚桂方的一句“对不 起”,换来了全国读者和网友的感动和敬意。龚桂方们过的人生谈不上什么“标配人生”,可他们过的却是“幸 福人生”。 2、重点高校毕业固然不错,但能够上重点高校的人毕竟不多,上职业院校也无妨,而大学只不过是人 生的一段短暂时光,读什么样的大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大学期间学到什么,提高了什么。人民大 学是重点大学,可每年却有 5%的大学生无法毕业,一些读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在学校学到了过硬的实用 技能,不仅毕业后好找工作,月薪待遇也不错。 3、只要凭着自己的努力赚得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薪水,并且通过努力奋斗,能够看到前途和希望,就 该是体面的。另外,怎样才算有房有车,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面积价值不同,汽车更是品牌型号繁多,相信 只要努力,最终可以通过奋斗得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显然,所谓的“标配人生”本就是不靠谱的说法。 20 / 20 Nikola 4、每个人起点不相同,这就决定每个人的人生“装配”会有所不同。人们对待工作体面稳定、家庭婚姻 幸福、有房有车等指标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比如工作体面,有人认为端一个稳稳的铁饭碗、权力比较大就 叫体面;有人认为接触的圈子越大、社交越广泛、含金量越高就叫体面。比如有房有车,有人觉得房子要 有两百平方米,车子要几十上百万,才叫有房有车;有人却觉得蜗居也幸福、小奥拓也风光……衡量标准不 同,认识也就不同。有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只是“标配”,在他人眼里却是“顶配”,所以不必用一个标准来衡 量自己。 5、我们可以追求“标配人生”,但这里所谓的“标配人生”并非指工作、车房等物质“配件”,而是对生活、 工作、家庭、人生拥有期许,并为之努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回馈社会、奉献力量。尽自己最大努力,慢 慢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追赶“标配”,在努力过程中,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和温暖,如此,才算没有 辜负岁月。 (四)写作思路:本文一开篇由“标配人生”自然引出观点:“标配人生”并没有“标准答案”。接着从为 什么的角度进行阐述:每个人起点不相同,这就决定每个人的人生“装配”会有所不同;人们对待工作体面 稳定、家庭婚姻幸福、有房有车等指标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最后作者指出:最好的人生不应该要“标配”, 而是要“定制”。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本文先破后立,思路清晰,语言严谨老练,说服力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