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五)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五)试题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 (五 ) (考试用时: 150 分钟 试卷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 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 物,与歌并不同源,但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 式而在音乐。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臣,言 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 “诗 ”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 能。《国语 ·周语上》载厉王时的邵公说: “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 诗 ⋯⋯而后王斟酌焉, 是以事行而不悖。 ”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 时政。 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 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 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礼记 ·孔子闲居》 载孔子说: “诗之所至, 礼亦至焉, 礼之所至, 乐亦至焉。 ”可见, 在周代, 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做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 向。 ②歌则不同。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歌是一 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 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 不可 能用来教化百姓。 因而, 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 要。于是, 有了 “诗 ”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 “歌”向 “诗 ” 的转变。 ③这一转变,在 “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 一形态与歌不同: 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 “文学”。二是诗一产生就 被赋予了政治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 这一性质, 除决定 “诗 ”最初的作 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 “诗 ”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 性。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 治而非个体的情感。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且由于 政治演说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 《大雅》《小雅》。 ④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了乐, 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 又能起 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 “诗 ”,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 礼乐仪式之歌 “音乐+语言 ”这一形式。 将诗与音乐结合, 有助于提高诗的 地位。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 地发挥教化作用。诗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 ⑤不过,即使是使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歌的 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 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诗则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由于 诗纳入了周代 “乐 ”的系统, 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下来, 但配诗之乐是 后来附加的。 (选自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有删改 )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诗是政坛言说的产物并为西周的礼乐政治服务,与起源于原始宗教 仪式的歌不同源。 B.诗与歌虽然在原始功能上不同,但诗却有歌的一些元素,它们的联 系方式只在音乐。 C.“歌”向“诗”的转变,是因为原有的歌在形式上不能满足通过礼 乐教化臣民的需要。 D.诗是先有文字, 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 而歌产生时是先有音乐, 后来才有语言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文章开头一段提出本文的观点, 诗是政坛言说的产物, 与歌不同源, 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 B.第①段和第②段通过对比,分析了诗和歌不同的功能,早期诗的功 能是补察时政,歌为抒情。 C.文章第③段以《大雅》《小雅》为例,分析了在“歌”之外确立的 诗的形态与歌的三个不同点。 D.在文章的结尾,作者从语言和音乐关系角度,采用对比的手法,进 一步区分了诗与歌的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诗在西周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所以诗就具有了政坛君臣关 系政治言说的性质。 B.从周代到战国以前,人们把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因为它所承载 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C.早期的歌是适合于抒发个体的情感,借助音乐可以使歌便于传播, 更广泛地发挥教化的作用。 D.“诗”在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后,诗 与音乐就开始结合起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飞翔的馒头 葛昕旭 那是一个特别寒冷的日子。大朵大朵的雪花,纷纷扬扬地在空中飘着。 父亲来到学校的时候,正是中午。小林子刚吃完饭,正和同学们一起趴 在教学楼的栏杆上,伸手接着从天空飘落的雪花。小林子看见父亲瘸着腿, 冒着风雪,从校门口一瘸一拐地走向教学楼时,愣了一下,手里的雪花慢慢 地融化了。 小林子跑下楼,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冻得僵硬的脸瞬间就活泼了起来, 笑笑,双手忙捧到嘴边,哈了哈气,随后伸手帮小林子拍了拍身上的雪花, 拍完,从身上掏出一个布包解开,拿出一大沓的零钞,说: “这是两百元, 你拿着,买点啥好吃的,不要亏了自己的身体。 ”说完,把钱递到了小林子 的手上。 小林子吸了一下鼻子, 拿着钱,看着父亲, 眼里顿时就有了湿润的感觉。 父亲伸手摸了摸小林子的脸,又问: “吃饭没? ” 小林子朝父亲点了点头。 “要吃饱。 ”父亲边说边从身上摸出一个冷得干硬的大馒头, 递给了小 林子。 小林子看着父亲,摇摇头,没接,说: “爸,你吃!我不饿。 ”小林子 知道,那是父亲从家里带来的,是父亲的中午饭。 父亲说: “我没事,走快点,早点赶到家,还能吃上午饭。你上学,正 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饱咋行? ” 小林子看着父亲,刚要伸手接,这时,站在楼上的几个同学朝小林子吹 起了口哨。小林子愣了一下,转身看了看楼上,红着脸,把手缩了回去。 父亲发火了,一把抓住小林子的手,说: “叫你接着你就接着!咋不听 话呢?现在营养跟不上, 把脑子废了咋办? ”说完, 把馒头硬塞进了小林子 的手上,小林子拿着大馒头,站在那里,脸更红了。 同学们 “轰”的一声笑了起来。 口哨声, 尖叫声, 起哄声, 响成了一片。 父亲抬头看了看楼上的同学,脸也微微地红了红,叹了一口气,又拍了 拍小林子肩膀上的雪花,然后转过身,蹒跚着腿,一瘸一拐地往校外走。 小林子看着父亲的背影,身体立马僵成了一根木棍,鼻子酸了酸,嘴张 了张,想说点啥,结果啥都没说。 同学们全跑下楼围在了小林子的旁边。 同学们一下来就开始抢夺小林子 手上的馒头。小林子红着脸,把手中的馒头高高地举在了头顶。同学们却不 依不饶,紧紧地把小林子围在了中间。一边抢夺馒头,一边不停地说着一些 嘲笑的话语。 小林子举着馒头,看着大家嘲笑的眼神,脸上终于挂不住了,转身看了 看父亲。 父亲背着一身雪花,已经走到了校门口。 小林子转过身, 看了看围在身边的同学, 重重地哼了一声, 忽然手一扬, 那干硬的馒头,就犹如一只飞翔的小鸟,划着抛物线,直接飞向了教学楼旁 边的操场。 父亲来到校门口。临出门,想再看一眼小林子,一转身,恰好看见了那 飞翔的馒头。父亲愣了一下,脸一下就白了。父亲站住了。看了看站在同学 们中间的小林子, 父亲紧紧地咬了咬嘴唇, 右手慢慢地就捏成了一个有力的 拳头。 小林子看见父亲转身的瞬间,立刻就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父亲瘸着腿,忽然朝小林子跑了过来。 小林子忙扒开同学们的包围圈, 迎着父亲跑了过去。 父亲跑到小林子面 前,推开小林子,跑向了操场。父亲捡起馒头,用手擦了擦上面的泥土,看 了看,放进嘴里,慢慢地嚼了起来。 小林子跑到父亲面前,抱着父亲,泪水慢慢地就淌了下来。 此时,天空的雪花,越飘越大。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馒头的描写可以说是这篇小说的一大亮点。作者将“馒头”写进文 题里,以馒头编织故事, 以馒头刻画人物形象, 使普通的馒头有了象征意味, 发人深思。 B.小说为我们塑造的小林子虽然自私、 虚伪,但仍然有着美好的心灵, 如:他接过父亲的钱时,有点感动,最后当父亲回来后,他“抱着父亲,泪 水慢慢地就淌了下来”,这些说明他本质是好的。 C.对小林子班上同学的描绘,也为塑造主要人物起到了对比反衬的作 用,小说通过对这些同学的描写, 揭示了一个鲜活的社会现实, 强化了小说 震撼人心的力量。 D.这篇小说语言质朴、生动,叙述详略得当,小说不靠离奇的情节取 胜,却在看似平淡的描述中,以近乎工笔的写法凸显出其深厚的思想内容。 5.读了这篇小说, 读者会觉得小说中的“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很熟悉, “父亲”有哪些性格特征?小说是用怎样的描写手法来表现这些性格特征 的? (5 分) 6.这篇小说对“雪”的描写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作者描 绘“雪”的作用和妙处。 (6 分)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国内最早的共享单车企业创立于 2014 年。2015 年国内共享单车初步发 展,到 2017 年,用户数激增 700% ,预计未来三年仍将大幅增长。 共享单车用户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学校、公交站、地铁站等附近的 共享单车给使用者提供了最快捷的 “最后一公里 ”行程方案。 共享单车不仅 使用方便,而且也有绿色出行的好处,在城市内快速普及。 在用户的使用频率方面, 大部分用户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使用习惯, 当前 共享单车企业也在靠着补贴的形式获取用户,培养用户。 从当前主流的十家共享单车 APP 用户评分上看出,共享单车行业整体 的用户评价并不是很高,一步单车超过 9 分,小蓝单车超过 8 分,更多的共 享单车 APP 评分惨不忍睹。 当前,共享单车行业面临的问题很多。一部分来自产品本身,包括车辆 的损坏等;而另一部分,则来自用户,包括一些用户盗取共享单车、恶意损 坏、换锁等。这还需要平台与政府共同监督,行业只有在规范化的前提下, 才能健康发展。 (改编自《速途研究院报告》 ) 材料二: 2016 年,已有数十家企业进入共享单车领域,业内人士估计,全国共 享单车已有数百万辆,扫码骑车、手机付费的共享单车为不少市民解决了 “出行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 但也随之出现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 挤占公 共空间,带来了安全隐患。在不少城市,非机动车道、步行道、主次干道转 弯处、闹市区,随处可见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对环境秩序以及出行安全产 生了影响。 对于违停的单车各地如何处理?在上海、 深圳、 广州、 成都、南京等地, 共享单车在人流拥挤地段违停,都被相关部门集中收缴,有时达数百辆。不 少业内人士表示, 仅仅这样简单收缴很可能导致 “三输 ”:管理方浪费人力, 单车公司资产受损, 需要骑车的用户用不了。 与城市公共自行车有固定车桩 不同,共享单车没有固定的停车点,如何保证使用者依规停放? 目前,多家共享单车企业都出台了信用惩戒条款, 提醒使用者停放在规 范区域内。单车内有一套积分系统,一旦停放不符合规范,下一位使用者可 以举报,扣除这名违停者一定的信用分。当用户信用分过低时,会在一段时 间内失去使用权利。与此同时,各地政府部门的监管意见正加速出台。 (摘自《山西日报》 ) 材料三: 最近,广州共享单车用户接连收到商家推出的 “免费骑 ”、充值返现活 动的通知短信。 23 日上午,摩拜单车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出 “红包车 ”, 不仅骑车 “限时免费 ”,还向用户倒贴钱, 正式将共享单车企业的竞争带入 “血拼时代 ”。24 日,“摩拜红包车 ”在广州上线。 记者从摩拜单车了解到,今后,用户打开 APP 时,除了能看到周围可 供使用的共享单车, 还有可能发现红包图标, 也就是最新上线的 “摩拜红包 车 ”。只要找到这类 “红包车 ”并有效骑行超 10 分钟,即有机会获得 100 元以内的现金红包,金额累计超过 10 元即可通过支付宝提现。 实际上,过去两个月,共享单车企业的免费大战持续升级。上周末,小 蓝单车率先宣布开展 “免费骑 ”活动。随后,摩拜、 ofo 立即“迎战”,各 商家的充值返现活动也颇为频繁。 免押金、 骑车免费, 甚至还送红包 ⋯⋯对于此前引起业界热议的共享单 车盈利模式问题,各家企业似乎已 “放弃了思考 ”,直接进入名副其实的 “烧钱”模式。不过,这当然意味着企业要承担巨大的运营成本。一方面, 不想丢掉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不愿与对手 “分蛋糕 ”,这也让单车企业 陷入份额与烧钱必须二选一的 “囚徒困境 ”。 (摘自金羊网 ) 7.下列对民众对于共享单车使用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国内共享单车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迅猛;到 2017 年,使用共享 单车的用户数激增,预计未来三年仍将大幅增长。 B.共享单车用户多以中青年为主, 5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只占总数的 1.2%;共享单车在城市内快速普及的原因是使用方便。 C.目前,共享单车企业也在靠补贴的形式获取用户,培养用户;总体 看来,共享单车行业整体的用户评价并不高。 D.现实状况是,共享单车行业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部分来自 产品本身;而另一部分,则来自于个别不负责任的用户。 8.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A.材料一显示,共享单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只要单车行业解决 自身存在的问题,这种势头势必一直延续下去。 B.据材料二分析,对违规停放者,采用举报和扣除信用分的方式进行 处理,这在目前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 C.材料二认为,共享单车为不少市民提供了便利,但乱停乱放也带来 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与使用者的素质不无关系。 D.材料三对广州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做了报道,各家企业“放弃了思 考”,直接进入了“烧钱”模式,这对消费者非常有利。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共享单车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共享单车 带来了便利,也存在不少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9.针对共享单车行业存在的问题,请你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建议。 (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万历八年进士。授兖州推官。征授工科给事 中,尝劾戎政尚书郑洛不职。及出阅甘肃边务,洛方经略西事,主和戎。汝 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资,复请尽垦甘肃闲田。还朝,历吏科都 给事中,多所纠 擿。巡抚赣。诏四方税务尽领于有司 ..,以其半输税监,进内 府,半输户部。独江西潘相勒有司悉由己输。汝华极论相违诏。 汝华在赣十四年,威惠甚著,召拜户部 ...左侍郎,掌部事。福王庄田四万 顷,诏旨屡趣,不能及额。汝华数偕廷臣执争,仅减四之一。及王既之国, 诏许自遣使督租,所在驿骚。内使阎时诣汝州,杖二人死。汝华请遵祖制隶 有司,尽撤还使者,不纳。畿辅、山东大饥,因汝华言,出仓米平粜,且发 银以振。汝华复奏行救荒数事,两地赖之。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 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 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摄吏部事。畿辅、陕西大饥,汝华请振,皆不报。辽东兵事兴,骤增饷 三百万。 汝华累请发内帑不得, 则借支南京部帑, 括天下库藏余积。 当是时, 内帑山积, 廷臣请发, 率不应。 计臣无如何, 遂为一切苟且之计, 苛敛百姓。 而枢臣征兵, 乃远及蛮方, 致奢崇明、 安邦彦相继反, 用师连年。 又割四川、 云南等所加之赋以饷之,而辽饷仍不充,天下已不可支矣。 汝华练达勤敏,立朝无党阿。官户部久,于国计赢缩,边储虚实,与盐 漕屯牧诸大政, 皆殚心裁剂。 岁比不登, 意常主宽恤, 独加赋之议不能力持, 致万方虚耗,内外交讧。得疾乞休,加太子太保致仕。卒,谥恭敏 ..。 (选自《明史 ·李汝华传》,有删改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先是 /山东饥 /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 /又百七十余万 /汝华以边饷不继 请天下税课 /未入内藏者 /暂留一半补其缺 /辅臣亦助为言 /疏三上 /不报 B.先是 /山东饥 /蠲岁赋七十万 /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 /汝华以边饷不继 请天下税课 /未入内藏者 /暂留一半补其缺 /辅臣亦助为言 /疏三上 /不报 C.先是 /山东饥 /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 /又百七十余万 /汝华以边饷不继 /请天下税课未人内藏者 /暂留一半补其缺 /辅臣亦助为言 /疏三上 /不报 D.先是 /山东饥 /蠲岁赋七十万 /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 /汝华以边饷不继 /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 /暂留一半补其缺 /辅臣亦助为言 /疏三上 /不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可以称 为“有司”。 B . 拜 : 文 中 指 授 予 官 职 。 其 他 可 以 表 示 授 予 官 职 的 词 语 有 “辟”“除”“征”等。 C.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税收、科举等,长官为户 部尚书。 D.谥号是古代帝王、 大臣等死后, 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 如恭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李汝华正直敢言。他弹劾郑洛不称职、怕敌人而留祸害,以及将领 侵占军需物质;他上奏议论江西潘相不遵守朝廷命令。 B.李汝华反对弊政。他反对福王的不当做法;有使者到处骚扰,有官 员致人死亡,他请求惩处,朝廷没有接纳他的意见。 C.李汝华关心边防。辽东发生战事,他请求发放军饷,并积极筹措钱 财,但是有些官员施政不当,战事不断,导致辽东军饷无法解决。 D.李汝华为政务实。他勤奋、机敏,在朝中没有秘党;他长期在户部 任职,对国家财政、边防储备,以及盐业、漕运等都尽心尽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福王庄田四万顷,诏旨屡趣,不能及额。 (2)计臣无如何,遂为一切苟且之计,苛敛百姓。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 鹊踏枝 (南唐)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 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 思量遍。 14.阅读上面的词作,下列选项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A.“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景象所表现的意象呼 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 B.“楼上”,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 写人如鸿飞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冥漠中,见其内心的孤寂悲苦。 C.“一晌”一句,写词人宴会散后,犹自依依不舍,楼头凝望,客人 都已经看不见了,还不愿下楼回房。 D.“鲛绡掩泪”句,用“鲛人泣珠”的典故,一见拭泪巾帕之珍美, 再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来拭泪,愈见泣泪之悲苦。 E.这首《鹊踏枝》深美闳约,看似在写闺阁之情,伤春怨别,实则满 含寂寞的悲凉。 15.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 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 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 分)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 是: , 。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 就 足 以 抵 抗 秦 国 , 紧 接 着 说 :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①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 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②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实际上也就是让其他国家来替它承担经济 危机带来的后果,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无异于李代桃僵 ....。 ③从《哈利 ·波特》系列到《纳尼亚传奇》系列,再到《魔戒》三部曲, 好莱坞魔幻电影以行云流水 ....的想象力和强大的电脑特技支撑, 影响着世界魔 幻电影创作的发展走向。 ④由于没有天敌, 繁殖能力又强,亚洲鲤鱼在美国河流湖泊中恒河沙数 ...., 造成巨大危害。 ⑤这个新建的小区,高楼林立,环境优雅,地上草坪泛着绿意,可是一 些人贪图方便, 行不由径....,常常踩着草坪横穿而过, 实在辜负了植草者的美 意。 ⑥长城汽车的 H6 一月份销量继续在同类车中领先,达到 3.6 万辆,这 惊鸿一瞥....的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国产车的质量越来越值得人们的信赖。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 A.人口的生态失衡会破坏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因 此,我国的人口发展方式需要实现由数量控制型到生态优化型的战略转变。 B.“互联网+”本身是开放的产物,技术和资源的共享,激发了人们 创新的热情,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现象的出现。 C.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的现实,不再是国 家简单的依靠大量的劳动力,而是用质量的提升来弥补数量的短缺。 D.按照法律规定,从事食品经营需要获得许可,但是目前一些网络食 品经营者并没有获得许可,今后需要加大在这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 分)( ) A.采访节目: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刚刚因病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 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B.某高校学生去看望 5 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学生紧握老师 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违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 C.某名作家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王老师,拜读新作,受益匪浅, 很多地方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 D.某校新闻网: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 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 人如果真有价值, 便不会被忽视。 一张百元纸币不管把它弄成什么样子, 人们还是希望得到它,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然,有些东 西的价值并不在于这件东西的价值本身, 也许它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 但它 有 办 法 让 人 觉 得 它 有 价 值 , 还 有 一 点 也 非 常 重 要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同样是块土地,在城市里,寸土寸金; 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找到 了自己的最大价值。 21.下面的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 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 问题。 (5 分)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 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 远不只是 “衡中模式 ”, 还有席卷各地的 “择校热 ”、学龄前儿童的 “幼儿园大战 ”等等。只要改革, 就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没有 “超级学校 ”,人们就不会为教育而发愁。在 改革中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 让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 让每个学生 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社会关切后顾无忧了,素质教育就会取得圆满成功。 ①改革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② 。 ③ 。 四、写作 (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书画鉴赏大家张伯驹的女儿在《忆父亲二三事》中写道: “父亲从小就 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看的书很多:少年时就熟读《古文观止》;三 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资治通鉴》也如数 家珍;唐诗宋词读记得就更多了。 ”这就是底子吧。从前的人,不管是写文 章的、作书画的、唱戏的,都非常重视打好底子,所以他们的文章、书画、 戏,才都样样到家,味道十足,很有面子。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要求:明确观点,自拟题目,不少于 800 字, 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