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分数:15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 苏 词 傅成 穆俦 ①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壮行、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这种意象的扩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苏词产生出“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来。 ②同词体的解放相配合,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的笔力,也一新天下耳目。我们拿“大江东去”(《念奴娇》)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相比,就很容易看出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等都不止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发露;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印象,即在于此。 ③豪放词是苏词最为人瞩目之所在,但在其词作中,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说,苏轼在词体的创作中也是全能的。他有大量的婉约词,格调却显得高远典雅,真诚健康,起到了将以浓艳为主的婉约调领挈至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更有大量的作品不易简单归类,其间或清丽,或韶秀,或清空,或旷达,常能“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刘熙载《艺概》)东坡以其传世的三百余首词作,为宋代词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和借鉴。 ④苏轼对于宋词体制的贡献也值得一提。唐五代词多为小令,而苏轼是宋初大量制作长调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而将《贺新郎》、《戚氏》等词牌的创制权寄于其名下。长调在篇章结构、摘词敷采上需要更多的手法与技巧,而苏轼则往往能自如地将诗、文、论、赋的匠法运用其中。但他并不斤斤于囿守音律,为了表意的需要,敢于在格律或句读上作大胆的调整。工匠以创造突破为快而不以随俗守成为乐,苏轼作词便属于这样的类型。 1.下列对“以诗为词”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将写诗的规律运用到词体的创作上。 B.凡能入诗的题材内容均可入词。 C.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 D.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扩大了词的意象。 2、对“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的印象”原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词词体解放。 B.苏词感情雄驰,笔力健拔。 C.“大江东去”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在宣泄力度上不同。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词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词人的奇情豪气。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到了苏轼手中,词的传统被改变了,词与诗的题材已经可以混一,两者之间已经没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B、词本是合乐的歌词,音乐对它有着很大的制约性;苏词突破了音乐的藩篱,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词与诗最终殊途同归。 C、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是全能巨匠.无论豪放词,还是婉约词或不易简单归类的词,都感情雄驰,笔力健拔,积极向上。 D、苏城对于宋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豪放词的开创、婉约词和其他多种风格词的创新、词的形式技巧音律的突破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 夜宴左氏庄 杜 甫 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注】 ①此诗为杜甫漫游齐、赵时所写,时间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36年)之后。 ②扁舟意:作者曾在二十到二十四岁时游吴越。 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 A.首联既点明夜景,又紧承宴事,在林风、纤月的映衬下,悠扬的琴声油然升起,意境超然。 B.颔联描绘奇幻夜景:暗水沿着花径流转,春星映带茅橡草堂。不仅雅致非常,而且富有野趣。 C.颈联上句检书恬淡虚静,下句看剑引杯挥洒灵动,紧扣诗题,而宾主欢洽之情透在字间。 D.尾联写席上杜甫听到有人咏唱吴地歌谣,顿时勾念起自己曾经泛舟游览吴越的美好记忆。 E.全诗取象自然脱俗,叙事极切于情景,工于炼字,语句沉郁顿挫,堪称杜甫早期诗作典范。 5.这首诗抒发了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1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分) (1)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两句是 “ , 。” (1) .在苏轼的《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2) .《蜀道难》中,李白认为蜀地易于固守,难于攻入,朝廷应该派遣亲信可靠的人去镇守,否则就会“ ”。 (3) .传说柳永的《望海潮》传到金国,金主完颜亮对词中描写的杭州山、湖两美景的诗句非常欣赏,“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这两句是“ , 。” (4)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 , ”,通过对主人公动作的描绘,抒发主人公不被人理解、苦无知音的悲愤之情。 (6).李清照《醉花阴》的“ , ”,运用比喻,借用西风、黄花意象,抒发自己销魂伤感之情。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卖 书 刘立勤 空闲的时候,我喜欢到县中门口遛遛。那里有一个书摊,我喜欢看书摊上有没有我喜欢的书,也喜欢和卖书的老李拉呱几句闲话。 老李好像是陕北人,亦或是山东人,我记不清了,只记得老李是邮电局的职工,说着一口外地话。几十年都没有改变他的乡音,几十年也没有改变他的行当。几十年里,他都用那外地话卖着从外地进来的花花绿绿的书。 老李卖的书主要是文学书籍和期刊杂志,什么挣钱就卖什么。从他书摊杂志的多寡,能够看出书籍的流行。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文学书籍一统天下,间杂着一些娱乐杂志;世纪交替前后,文学屈居第二,《家庭》《读者》等占据了主要的位置;故事类的杂志书籍又占领了大部分的地方,娱乐类书籍又靠了边。 认识老李的时候,我刚刚在一个乡村小学当代课教师。那时候穷呀,记得一个月拿到 手的工资只有一十三块五毛钱,可我却喜欢读书。一年总有几个周末,我会骑着自行车专门到县城买书。 那时候县城不大,却有十多家卖书的。有的是书报亭,有的是店铺,只有老李在县中门口摆了一个书摊。别人家的书大多高高的挂在墙上让人仰望,只有他的书摆在那里让人挑选阅读。不过,老李很忙,在他那里买书的人很多。 老李进的图书很多,杂志也很全,我在翻阅那些图书时,忍不住圪蹴在他的书摊前看起来,忙碌的他也不催促,偶尔还会把自己的小凳子让我坐着看。坐着看书的感觉真好,就像饥饿的汉子走进了免费的餐厅,大快朵颐而不知羞惭。 太阳终归要西下,我也终归要回家。专程进城为了买书,而我又没有多少钱,每次只能买上三五本书。常常是把书拿在手上,才发现钱不够。正在尴尬之际,老李操着重重外地腔说,你先拿走吧,下次来了再补上。其实,老李并不认识我,我也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来,看看他信任的目光,我不敢辜负他的好意,还是把把书拿走了。路上,我听说老李卖书挣了不少钱,还买了单元楼。我默默的期盼老李挣更多的钱,卖更多的书,我有读更多好书的机会。 然而好景不长。不几年,我也来到县城工作,县城繁华了许多,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可城里的书摊已经所剩无几了。书店萎缩了,原来的报刊亭全部拆除,原来卖书的门市部要么改行卖烟酒,要么卖时装,有的甚至改作了发廊,有的改卖教辅资料,专门卖杂志和文艺书籍的书摊只有老李一家。老李的书摊算得上是县城里一道风景了。 我以为老李的生意会好起来,可老李说生意越发的难了。老李本来的书摊有两张钢丝床,现在只有一张床了,文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娱乐杂志也江河日下,只有《读者》《故事会》还在勉力维持。熟悉的成人越来越少,主要客户是一些上学的孩子。老李显得很清闲,常常是茫然地看着街上忙忙碌碌的行人。 我也很少掏钱买书了。上班下班的时候,习惯性喜欢到老李的书摊看看,喜欢和老李说说闲话。遇上喜欢的杂志也买一本两本,老李善解人意地说,看完了就放我这里寄卖,又给了我一个看白书的机会。 生意真的很清淡。有时候一连几天还不见老李的书摊。问及原因,老李说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城管让他把书摊收起来。老李的书摊没有占道,他不明白领导为什么不准他摆书摊,我也说不明白。领导来了,他把书摊搬走了;领导走了,城管又默许他把书摊摆了出来。他们互相理解着各自的不易。 老李日渐的老了,老李的老伴儿也去世了,老李的孩子去了很远的地方。老李乌黑的头发变白了,挺直的腰板也佝偻了下来。老李的书摊还在坚守,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买书看。偶尔谈起上世纪八十年书摊的兴盛,老李一边喘一边说,不知道人们为什么不读书了?我也不知道,只知道老李进的书越来越少,有些很好的杂志干脆也不订了。老李吃饭的时候,书摊放心的摆在那里,也没有人去拿他的书。 记不得多久没有读书了,也忘记了老李和他的书摊。忽然想起去看看老李,老李的书摊也不见了。问及熟悉的朋友,说是老李病了。期盼着老李的病能好起来,期盼着老李的书摊再摆起了。期盼了一个冬天,期盼了一个春天,也不见老李好起来,心中就有了不安。 后来,听说老李死了。听说老李死前把他的房子卖了一大笔钱,为县中捐献了一间图书室。我不知道老李的图书室里有多少读者,却看见老李摆书摊的地方变成卖撸串的摊子了,小摊前等待吃撸串的客人站成长长的队伍。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第二段特别强调“几十年”既交代了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周期,也强调了老李卖书坚持了几十年。 B.老李卖的书主要是文学书籍和期刊杂志,什么挣钱就卖什么。说明卖书是老李的职业,赚钱是老李的主要目的。 C.我当代课教师时,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一十三块五毛钱,却常买书。来县城工作后却很少买了,说明我不爱读书了。 D.“老李的书摊算得上是县城里一道风景了。”这句说明:县城人都认可了老李和他的书摊,都喜欢来这买书或来看看。 8.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卖书老李是怎样的人?(5分) 9. 老李冷清的书摊变成了撸串的摊子后客人站成长长的队,请结合文章与现实,试着对这种现象进行解读。(6分) (五)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节选自《苏武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B.副有罪,当相坐 坐:治罪 C. 反欲斗两主 斗:使…… 争斗 D.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谓相坐 何:副词 多么 B.空以身膏草野 以:介词 凭借 C.后虽欲复见我 虽:连词 即使 D.匈奴之祸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二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B. 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匈奴的所有人, 连单于也对他佩服不已。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 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6分)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4分) (2)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4分)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4分) (4)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4分) 六. 选择题(18分,每题3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中国人讲礼尚往来,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推己及人,体现出强烈的和合色彩。现代人逢年过节往来走动,互赠些礼物,也是美好情意的表达。 ②他为官清廉,痛恨贪腐,绝不受贿;他痛斥贪官,义正词严,冠冕堂皇,振聋发聩;他为民办事,再苦再累,从不抱怨,再难再险,从不退缩。 ③2017年6月14日发生在英国伦敦的格伦费尔公寓楼火灾,震惊世界,罹难人数已上升至79人,一些地方的现场惨状难以表述,令人怒发冲冠。 ④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叽里呱啦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认为自己就是一位真理拥有者,其实这种人十个之中就有十个要失败。 ⑤有一天,我心血来潮,想去图书馆,不巧,在等车时突逢大雨,正当我怨天尤人之时,萍水相逢的他却递过来一把伞! ⑥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晨光里、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踌躇满志、心旷神怡。 A. 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人社部正在研究养老保险项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之时广泛地征询社会各界人士,在方案成熟后,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B.与贪污腐败相比,虽然庸官懒政的“软腐败”表面上不会造成太多的经济损失,但会直接损伤干部队伍的形象,损坏党的威信。 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等方面难免有些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法导致的。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①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②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③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 ④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⑤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⑥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A. ①④②⑤③⑥ B. ①⑤③⑥④② C.④②⑤①③⑥ D. ④②③⑤⑥① 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3分) A.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B.足下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不妥,我冒昧地作了一点雅正。 C.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D.今天承蒙您器重,扈随左右,即令肝脑涂地,也无遗憾。 18.下列加点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东南形胜(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 今君与廉颇同列(位次,爵位) B.料峭春风吹酒醒(温暖的)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恕) C.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如惠语以让单于(辞让) D.瑞脑销金兽(香炉名) 帝引在帷幄(拉) 19.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化知识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儒者的装束,代指诸葛亮,他和周瑜一起火攻曹操,有儒将风度。) ②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③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④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大不敬,被指控的罪名。对皇上犯了“大不敬”的罪,在当时是要处笞刑。) ⑤公车特征拜郎中(公车特征,公车特地征召。公车,官方专用车,接臣民上书和征召。) ⑥举孝廉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A. 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七.作文(60分) 20. 如今,人造“美女”在韩国盛行。割眼皮、增鼻骨等整容活动在中国也开始流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化装自己,既是一种自我美丽,也是一种对别人的尊重。但也有人反对这种违背本色、以假我来欺骗别人的做法。 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请以“化装与本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 D 2、B 3.C 4.D E D项,“听到有人咏唱吴地歌谣”错,“吴咏”应是“诗成后听客以吴音吟咏” ;E项 “语句沉郁顿挫”错,应是“清新明快”,因为本诗是杜甫早期清丽诗篇代表作品之―。 5.(1)首联、颔联写夜之美景:林风初月,夜露静琴,暗水花径,春星草堂,脱俗而奇幻,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2)颈联写夜宴欢愉场景,“看剑引杯”体现诗人胸有大志、抱负满怀的情感。 (3)尾联写诗人听到宴会上有人以吴音咏诗,顿时想起了自己泛舟吴越的美好经历,又体现了他热爱山水、归隐自然的超脱心境。 6.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化为狼与豺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7.A 8.①做事执着,摆书摊卖书能坚持几十年。 ②为人厚道淳朴,别人的书都挂起来,他的书摆那让人挑选阅读,还让蹭看的人坐下来看,对真正爱书的人,哪怕不认识,也让人赊账。 ③为能让更多的人读书,卖书尤其是年老后,赚钱已经很不重要了,去世前更是卖房为县中捐献图书室。(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9.①现代人阅读的欲望正在消退,功利思想盛行,很多人已经静不下心来读书了。 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读书的途径越来越多,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书大行其道,买纸质书看的人越来越少了。 ③更多人思想功利实用化,心态也普遍较浮躁,读书学习补充精神食粮的需要已经不抵街边小吃撸串了,两者的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当今社会人们较普通不爱读书,忽略精神食粮的现象的担忧。(每点2分,共6分) 10、A 11、C 12、D 13、①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被(匈奴)侵犯了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及”、“见”、“重”三字每字各1分,句意1分】 ②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或“一起”)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使苏武投降。【“论”、“ 因”、“ 降”三字每字各1分,句意1分】 14.C 15.C 16 A 17.D 18.A 19.A 20.作文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