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二轮复习2016年高考满分作文特辑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二轮复习2016年高考满分作文特辑学案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夏明作品改动)‎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这个漫画材料涉及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评价问题。画中的两种评价很显然都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几分之差,就有不同的喜剧效果。对此,我们应该有所反思,家长对自己子女的评价应是合理、理智的。教育评价也是如此。这评价涉及社会、学校、家庭、老师与学生,因此这作文应当有话说,大到历史、社会、教育体制,小到家庭个人的经历,可根椐自己的思考深度充分发挥联想想象。但总体上来说,应该是“二为”:一是为思想而写,二是为美而写。既要有思想价值,又要有审美价值。文章有“思”无美则枯,有美无“思”则浮。要写出有思想、有感情、有文采之文。‎ 材料要求考生作文要“明确文体”,虽然没有规定考生的写作文体,但它并不等于考生写作时不要文体,写议论文要像议论文,写记叙文要像记叙文。‎ 立意角度 写作思路 不以分数论英雄 可以采取层递式结构,层层递进论述观点。先概括漫画内容,‎ 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解决问题,重点论述为什么;然后联系现实,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照应开头,结束全文。‎ 分数不等于实力,分数不等于能力 联系自己的经历或者联系社会和课内知识,写一个表达分数不等于能力的故事。叙述故事时,开头要简洁有吸引力,中间部分要注意顺序的安排、材料的主次和详略,结尾要短而有力或者委婉含蓄。‎ 多些正面激励,多些人性化管理 可以采用对照式结构写一篇议论文。先针对漫画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举一两个例子正面论述,此后举一两个例子反面论述,接着再联系现实分析道理,深入论述论点,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确对待进步和退步 可以采用总分式结构写一篇议论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切分出三个分论点分别论述,可以从原因、条件、作用、范围等不同的角度切分论点,接着联系现实指出意义,最后用简洁的语言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唯分论英雄?吾未见其明 看这漫画中的两个孩子,第一次考试,满分孩子脸上有个唇印,咧开嘴笑;55分孩子脸上有个大巴掌印,垂头丧气;第二次考试,满分孩子得了98分,唇印变成了个大巴掌;55分孩子考了61分,大巴掌变成了唇印。一开始看这幅漫画觉得不怎么样,然而后来细细一品,发现它真切形象准确地反映了当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评判标准:唯分数论英雄。‎ 诚然,“成绩单”是反映每个孩子一段时期学习状况的模板,但是,我们完全不必也不应当仅仅看到孩子的分数,更不能唯分数论英雄,因为分数中也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孩子的发挥、题目是不是适合孩子、评卷老师的评分等等。孩子是否英雄,不是从一张“成绩单”‎ 上就能看出来的。所以我们说,只注重孩子分数,“吾未见其明也”。‎ 英国的一所小学在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中告诉孩子,“出考试题的人不会像你的老师一样了解你们每一个人,考试不会让他们知道你的种种优点,不会让他们知道你每天都会让自己努力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分数只能告诉大家你的一面,不能告诉大家你的每一面”。不要因为这只是给小学毕业生的信而笑,它也是在告诉家长对待孩子分数应该有的正确态度。‎ 然而,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许多家长却不懂或装不懂。第一个孩子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的代表,考试每每名列前茅,家长喜上眉梢,从100分就推导出孩子懂事、学习认真、品格优秀等一大把优点,拿出大把的奖励,最后还不忘来一个“啵”;可孩子成绩稍微一下降,家长就“怒发冲冠”,赏一大巴掌伺候。第二个孩子则是“差生”的代表,平时调皮捣蛋,考试每每“我来断后”,家长次次都是恨铁不成钢,来一大巴掌,可稍微考好一点,家长就兴奋异常,认为自己“教子有方”。这两种极端家庭,简直就是“狼爸虎妈”的“完美翻版”。难道这真的值得提倡么?梁任公一生对子女和颜悦色,从不疾言厉色,他从不强求子女要成名成家,而是顺其自然。当梁思成、梁思永兄弟同上清华学堂为升级忧虑时,梁任公写信告诉他们:“汝等能升级固善,不能也不必愤懑,但问果能用功与否。若既竭吾才,则于心无愧。”同为家长,梁任公表现出了家长对孩子应有的恰当的帮助与鼓励。这真是当为眼下诸多“狼爸虎妈”所学习。‎ 其实,反观社会,这些家长的表现,无不源于当前教育的功利化。“唯分数论”“唯升学率论”,是基础教育的现状,更是基础教育的弊病,它导致了家长们的“满分意识”与“及格意识”,也导致了我们喊了20年的“素质教育”一次又一次地被“应试教育”同化乃至吞并。若是想彻底改变这些极端家长的观念,从根源上还是要消除教育的功利化,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想,没有人会欣赏只会拿着满分的成绩单,一边脸肿着,另一边都是唇印的“英雄”吧。你们说呢?‎ 赏 析 ‎☜以设问拟题,以引用作答,题目鲜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且富有文采。‎ ‎☜用生动的语言概述漫画画面,画面如在眼前。‎ ‎☜指出漫画反映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唯分数论英雄。‎ ‎☜从“诚然”“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逻辑思维,更可以看到作者的观点——不能唯分数论英雄。‎ ‎☜分析原因,提出观点,议论为什么不能唯分数论英雄。‎ ‎☜摆事实,用英国一所小学写给毕业生的信,二论为什么不能唯分数论英雄。‎ ‎☜信里的这几句话值得每一个读者认真品读,并认真思考其中的含义。‎ ‎☜深入分析,认为这封信也是在提醒家长应该怎么看待孩子的分数。有深度。‎ ‎☜顺势再次点明观点。‎ ‎☜用转折来过渡,指出唯分数论英雄是许多家长的通病。‎ ‎☜从漫画入手,联系现实。‎ ‎☜两类孩子、两类家长分别构成鲜明对比,语言诙谐生动,读后让人忍俊不禁。‎ ‎☜一个反问,感情强烈。读至此处,我们也不由得要反思这个现象和问题。‎ ‎☜举梁启超先生教育孩子的例子,有着巨大的说服力。‎ ‎☜梁先生教育孩子,一是温和,不搞暴力;二是帮助与鼓励。这与前面的两类家长构成鲜明对比,两者高下优劣不说自明。‎ ‎☜一句话议论,简洁而有力。‎ ‎☜三论为什么不能唯分数论英雄。‎ ‎☜深入分析根源,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深刻分析教育功利化的危害,有见地。‎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办法。‎ ‎☜结合漫画,呼应开头,语言幽默。‎ ‎☜最后用四字问句结束,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 精彩点击 这是一篇优秀的层递式议论文。脉络清晰,结构完整,第一段提出问题,第二段分析问题、提出观点,第三、四段论述观点,第五段分析根源和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六段总结全文。选材典型,有说服力,如英国小学的一封信、梁启超先生的事例等。善用对比论证,语言有活力。‎ 小议“因材施教”‎ 孟子有言:“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常考满分的孩子稍考失误便受到处罚,难考及格的孩子偶有进步就给予奖励。一切只因起点不同而标准有异,故而鼓励或惩罚的教育方式不同。‎ 不同水平的人会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故而应因材施教。‎ 家长以最高的标准要求教育孩子,就会因一点点纰漏而惩罚孩子,家长以较高的标准要求孩子就会因小的进步而鼓励孩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长处,所以家长会有不同的奖惩措施和教育方式。漫画中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成绩下游的同学高考“发大运”考上二本得到家长的“不虞之誉”,成绩优异的同学却因几分之差落榜北大而被劝去复读受到“求全之毁”,如此等等,数不胜数。殊不知,同样是“闻斯行诸”的疑问,对于逞强好胜又不甚稳妥的子路,孔子教授他问询考量过后再践行;而对于性格谦逊却犹豫不决的冉有,孔子教授他果断行事立刻执行:因材施教,大概此理。‎ 因材施教,不同的教育方式会让人树立不同的目标,故而有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奖惩方式会让学生有不同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正如漫画中,因没考满分受惩罚的孩子会因此严格要求自己,力争满分,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逐梦远行;而因进步被鼓励的孩子会因此受到鼓舞不断进步,日积月累,在“小流”汇集“江海”‎ 的那一刻自信微笑。正是因材施教让背负不同行囊的他们通过不同的小径通往各自的远方。就像养父母不但没有苛责对学校繁杂课程毫无兴趣的乔布斯,反而支持他退学发展自己所长,天赋异禀的他才得以成就“苹果”今天的辉煌。因材施教,在烈马青葱的日子里让不同的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才会迎来每个人夺目的“黄金时代”。‎ 怎样的世界,取决于教育者如何去“因材施教”。‎ 谚语“伟大与可笑,只有一步之遥”,就像中国的古话“欲速则不达”,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尺度。尺度之内,被苛责的满分少年会追求完美,尺度之外,却易走向极端异化;尺度之内,被鼓励的及格少年会不断前行,尺度之外,却易自满堕落。把握好尺度,“因材施教”会为世界创造诸多才智无双的英杰;错失了尺度,“因材施教”也许会使潜能无限的人在安逸中埋葬自我。‎ 标准不同因而奖罚有别,教育不同因而结果有异,适当地“因材施教”才是筑梦的最高境界。‎ 赏 析 ‎☜题目点明论题。‎ ‎☜引用孟子名言,为全文张本。‎ ‎☜概括画面,语言简洁。‎ ‎☜分析原因,为提出论点做铺垫。‎ ‎☜提出论点,简洁明确。‎ ‎☜议论,分析家长教育方式不同的原因: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和长处,家长的要求标准不同。‎ ‎☜由漫画联想到现实,照应第一段。‎ ‎☜由现实联想到孔子教育学生,再次申明论点。‎ ‎☜过渡,转入分析因材施教的意义。‎ ‎☜联系漫画,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面,论述因材施教使得两个孩子追求完美和自信微笑。‎ ‎☜摆事实,用乔布斯的事例进一步论述要因材施教。‎ ‎☜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面,生动表达观点。‎ ‎☜过渡,转入分析因材施教的方法。‎ ‎☜引用谚语、古语,引出“尺度”。‎ ‎☜运用对比,论述尺度的意义。‎ ‎☜再一次运用对比,论述尺度把握好与否的结果。因材施教,要把握好尺度。‎ ‎☜重申论点,收束全文。‎ ‎☞ 精彩点击 本文观点明确,在概括、分析材料之后,提出了“要因材施教”的观点。思路清晰,全文围绕观点,分析了因材施教的意义和正确做法。善用对比论证。语言简洁,无拖泥带水之感。善于利用材料,文章多处点到了漫画材料,并以此为基础,联系历史或现实,深入分析。引用恰当,增强了文采,加深了内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语文素养怎么培养?看似平行的三条途径,实际上是循序递进的过程:只有经历过课堂上的教学吸收,进而进行大量课外阅读,而后结合社会生活实践,才能很好地提升语文素养。‎ 考生从哪些方面切入,能够更加准确把握文章主题,进而使作文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呢?你在谈这个话题的过程中,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可以帮助我们,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以及威尔·杜兰特的《西方哲学的故事》都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篇好的作文。仅仅阅读是不够的,还得有自己的思考;仅仅有思考也是不行的,还得有社会实践中的深度体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篇文章写作的最核心的内容。‎ 立意角度 写作思路 语文素养源于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章开头先提出论点,并简要分析语文素养的意义和表现,然后列出两个分论点来论证中心论点。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要从一字一句开始认真学习积累,多读书,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要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感受,并经常地记录生活和反思自己。‎ 没有源头活水,哪来语文素养的提高 从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出论点。然后从“源头活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展开论证。‎ 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围绕阅读的内容纵横想象,描绘一个缤纷多彩的阅读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可以散文诗的形式、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描写。‎ 语文素养就是诗意地生活 以第三人称的形式写一个富有诗意的文学家的故事,通过文学家的形象将生活和文学素养的关系镶嵌文中。注意选取与语文素养相关的故事。‎ 语文素养来自生活 语文,在有的人眼里是简单而又深奥的两个汉字,在有的人眼里是一本印满了晦涩难懂句子的课本,在有的人眼里只是一门需要划定分数的学科。实际上,语文是生活,更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品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人格。从我们出生开始,语文就在我们的身边,涵养着我们的生活。‎ 从牙牙学语时的一声“爸爸妈妈”,到幼稚少年背诵文章的流利熟练,到坚毅青年洋洋洒洒的妙笔生花,再到成熟中老年时的满腹经纶……你所看到的每一个字,发出的每一个音节,写下的每一个笔画,都是语文素养积淀下来的结果。想要成为一个有气质而不低俗的人,首先就要学好语文,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有人认为,语文课上无需听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解,课下花点时间看看就行,“画画字词句,考考试不难”。但是认为只凭自己的“看看”就可以掌握课文内容,这是万万不可取的。老师在课上尽心尽力地讲解,是“听”的重要环节,课堂上回答问题,同学交流,更是自己“说”的有益练习。朗朗诵读,深深思考,与老师对话、互动,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提升语文素养。你有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融入社会,经历在学校中不曾经历的事情,并且在心中对这些事情做出评价。老人家过马路有学生搀扶,你会感到生活的无限美好,在写文章时,心中充满温暖。发现、思考、总结;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情感能力提升——这就是语文素养积累的过程。‎ 然而,最重要的,莫过于阅读。有位作家讲过一个故事:秘鲁一座小城的警察脾气暴躁,市民意见很大,市长想了一个办法,让警察用三天假期读三部文学作品,果然,警察们的脾气有了改善,于是,市民们的怨气也减少了很多。可见,阅读不仅能丰富人的文学底蕴,更能提高人的总体素质。仔细想一下,你不曾渴望过在书的缥缈仙云中漫游吗?打开《诗经》,“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意境会让许多渐渐远去的日子回到眼前;翻开《史记》,领略那“‎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雄浑气魄,见证历史上一幕幕的波谲云诡;浏览《山海经》,在“山中奇谭,海外奇观”中漫步,随着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自由翱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惆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警醒……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都是人类绵长的情思和惊人的智慧,每每阅读这些美丽的文字,都能让我们汲取无限的存之不易的人类文明精华,从而让我们的语文素养得到升华。‎ 酒曲经过长时间的酿造才能制成美酒,同样,语文素养的提升也不在一朝一夕间,需要长年累月的努力和积累,才能完成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捧一本书,揣摩字句间的深意,体会从书页中流淌出的情感,配一盏清茶,言谈举止间流露出不同于常人的气息,岂不美哉?‎ 赏 析 ‎☜运用三个“在有的人眼里是……”的排比句,列举众人眼中的语文,紧接着提出自己的见解。‎ ‎☜提出观点:语文是生活,更是一种素养和品质。‎ ‎☜从人的一生学习语文的角度说明想要成为一个有气质而不低俗的人,首先就要学好语文。“洋洋洒洒”“妙笔生花”“满腹经纶”等成语的使用使文章文采斐然。‎ ‎☜论述了语文课堂对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作用,纠正了一些人认为“语文课上无需听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解,课下花点时间看看就行,‘画画字词句,考考试不难’”的错误观点。具有现实针对性。‎ ‎☜论述社会实践可以提升语文素养。‎ ‎☜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很重要。学会发掘生活中那些感人的话语、事件。‎ ‎☜论证“阅读不仅能丰富人的文学底蕴,更能提高人的总体素质”,举秘鲁一座小城的市长为改善警察的脾气而让他们读书的例子。‎ ‎☜列举大量中国文学作品里的名言警句论证美丽的文字,能让我们汲取无限的存之不易的人类文明精华,从而让我们的语文素养得到升华。‎ ‎☜大量名言、诗句的引用增加了文章的文学韵味,显示了作者文学功底的深厚。‎ ‎☜设问结尾,深刻有力。‎ ‎☞ 精彩点击 本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论据来论证论点,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尤其是对中国古诗文和名言警句的大量引用,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文学素养之深。行文思路清晰,从每个人都离不开语文学习谈起,娓娓道来,从容不迫。分别从在课堂跟老师学习、同学交流到社会实践,再到大量的经典阅读几个方面来论证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进而论述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以及通过社会实践,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积累,完成质的飞跃,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这是一道典型的新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简单,讲述了小羽在“推新”但“被模仿”后,便“公开流程”“拟定标准”,最终“规范”了市场,成为致富带头人。这道作文题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多大的审题难度,学生可以从材料中出现的“推新”“假冒伪劣”“公开”“规范”“致富带头人”等信息中得出可以从“规范”“诚信”“共赢”等方面立意作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当下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材料的背景极有时代气息,使得材料贴近生活实际。同时,这个作文题材也有真实的故事背景,它源自中央电视台《致富经》等多个栏目的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中国茶叶之乡福建省福安市44岁的薛彤云。材料中的“新式花茶”就很好地体现了地方特色。材料也引人思考,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新工艺”被模仿,被假冒也是很常见的事,但是如何在求利的同时保持诚信,这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题目中小羽在创新致富的同时,还规范了市场,带领大家致富,这种行为恰恰体现了小羽对社会的责任感。本题中关于市场“规范与诚信”话题,其实给考生留下很多的自由空间。在审题时,首先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这样“规范”与“诚信”就可以由“市场”推及到“为人”“做事”等方面了,这样就可以打开作文思路。小羽公开了技术后,规范了管理,大家都享受了技术带来的利益,实现了“共赢”‎ ‎,也可从这方面下笔,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考生的作文能把“主人公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回答清楚,也能写出一篇很不错的文章。‎ 立意角度 写作思路 诚信是人的修身之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可从几个方面来论述诚信的重要性,构思时,可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提出分论点,从不同方面论述诚信对一个人的事业所产生的巨大作用。选择论据时,可选择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强文章论证的严密性,增强文章的论证力度。‎ 责任的角度 可尝试写一篇记叙文,刻画一个在生活中处处充满责任感的人,正是因为他的责任感,赢得了人们的信任,最后获得成功。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可调动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刻画。叙述事情的经过时,尽力设置波澜,让文章跌宕生姿,引人入胜。‎ 与人分享,合作共赢 在文章中引用众多合作共赢的例子证明观点,而这类例子比较好找,正反的例子都很多。有了合作就能实现共赢,分裂导致双方受损的事例,文章的中心论点自然也就让人信服。‎ 创新和权威的丧失,使严格的规范显得异常脆弱 这是反向思考的角度,一个人创新获得的知识产权理应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侵权就应该受到指责,甚至法律的惩处,只有这样,社会才有越来越多的人创新,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不能因为一个人公开了技术获得了共赢,就否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在写作过程中,可结合很多被侵权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无以胸怀,何以成功?‎ 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一个人唯有拥有广阔的胸怀,才可以如鱼得水地生活在这个繁杂的社会,获得成功。‎ 某人推出茶花新工艺后,本可以申请专利,将这项工艺冠上自己的名字,赚的盆满钵满。但他为了维护市场秩序,敞开胸怀,主动公开工艺流程,让大家在他的带领下共同致富,他也成了致富带头人。‎ 是他广阔的胸怀,还市场以平静,让自己得以成功。所以,无以胸怀,何以成功。‎ 徐悲鸿是我国的绘画大师,他在给张大千绘画展写评论时说张大千是“中国绘画史上五百年来绘画第一人”,他自己也画画,却不考虑是第几,这样的胸怀,可见不一般。无以徐悲鸿这样广阔的胸怀,又怎会有那栩栩如生奔腾的骏马,绘画史上怎会有这样耀眼的明星?是他的胸怀,让他获得了成功,留下一段佳话。‎ 无独有偶,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去世时,金庸先生写了一幅挽联:“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二人的成就、影响,世有公论。金庸称梁羽生为“大先辈”,自称“自愧不如”,这种宽广的胸怀,岂是平常人所能驾驭的。无以金庸先生的宽广胸怀,就没有他一部部广为流传的著作,没有武侠界的精彩纷呈。‎ 安德鲁·马修斯说:“你一脚踩扁了紫罗兰,他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历史上从来不缺乏像紫罗兰一样的人。蔺相如对廉颇敞开胸怀,共同治理国家,才有赵国长时间的强大;唐太宗虚心纳下,广收谏言,方有贞观之治。无以他们的胸怀,何来他们的成功,何来他们卓越的政绩?和他们的胸怀相比,魂葬乌江的西楚霸王,不肯过江东,才有了刘邦小人得志;“既生瑜,何生亮”,狭隘的心胸让周郎魂飞荆州;崇祯心胸狭窄,道听途说,才有百姓痛哭袁崇焕,自己身挂东南枝。他们的心胸装不下当时的局势,装不下当时与自己作对的人,方与成功失之交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像毅然公开制作新茶工艺流程的人一样,不怀私心,敞开胸怀,才会迎来成功。‎ 无以胸怀,何以成功?无以成功,何来人生?让胸怀创造人生的成功。‎ 赏 析 ‎☜题目的亮点在于化用了霍去病的名言,让人眼前一亮。拟题就要这样。‎ ‎☜开篇引用雨果的话,既增添文采,又开拓内涵,相得益彰。切记:该引用时则引用。‎ ‎☜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回扣材料。材料该怎么用,不妨思考一下。‎ ‎☜分析材料,提出论点。‎ ‎☜摆事实。用徐悲鸿的事例,以引用,以假设,论述论点:胸怀让人获得成功。‎ ‎☜再摆事实。先引用,足见读书之多;再分析,可见思考之深。‎ ‎☜拿金庸、梁羽生来比较,无异于拿太阳跟太阳相比,在作者手下拈重为轻,说理透彻。‎ ‎☜引用名言,使用引证法。引用名言之后,一定要有分析,否则没有说服力。‎ ‎☜怎么分析名言?跟本文学学吧。‎ ‎☜从名言联想,蔺相如,唐太宗,是正面事例;西楚霸王,周郎,崇祯,是反面事例。正反之间,对比互现。‎ ‎☜切记:摆事实之后,一定要有分析;无分析,则无说服力。‎ ‎☜引用名言,回扣材料,再次揭示论点。‎ ‎☜两个问句,振聋发聩。‎ ‎☜最后一句,简洁有力,点明主旨。‎ ‎☞ 精彩点击 这是一篇文采飞扬的议论文。首先,全文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让胸怀创造人生的成功”展开论述,不蔓不枝。其次,脉络清晰,名言引领,材料分析,提出论点,举例分析,名言收束。再者,善用疑问,文中多次运用设问、反问,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启发了读者。第四,材料丰富,尤其是摆事实方面特别突出,徐悲鸿、金庸、蔺相如、唐太宗、项羽、周瑜等等,或正或反,信手拈来,既丰富了论据,又开拓文章的内涵。善于引用,全文有多次引用,或明引,或暗引,都恰到好处,增添了文采,增强了说服力。‎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引用俗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它的本意是有话说就多说,无话说就短说。形容说话、写作要尊重自己的心意,有话说就多说,没话说就不要生拉硬扯,牵强附会。材料显然不是把这则俗语当作审题的重点,只是用它引出话题。然后从反面提出“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这就与前面的俗语构成了一个对比关系,改变了固有的思维模式,赋予这则俗语以新的含义,并且明确地指出这种对俗语固有含义提出新见解的做法有时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命题人以此为题,也是鼓励学生敢于在学习生活中打破传统的、固有的定式思维,敢于创新。‎ 该题的审题难度不大,材料几乎已经把最佳立意直接说出来了,“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抓住这两句话就能确定出准确的立意。材料内容切合考生年龄与思维层次,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考生既可以当作俗话来解读,也可以当作格言来阐释;既可以讨论年轻人所热衷的“不走寻常路”的个性彰显主题,也可以结合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的典证,总结、升华出对于创新意识的思索。材料适合写不同的体裁:可以就材料所提示的多个维度做辩证思考,写议论文;也可以选择恰当的名人故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作铺陈生发,写记叙文;还可以抒发一些别人所未发之情,写抒情散文。‎ 容易上手的作文,存在一个问题,容易变成泛泛而谈,不太容易写出个性化的东西,所以我们也一直要求考生,化大为小,就是把个性和创新结合到具体生活中,通过具体问题反映题目要求中的个性问题和创新问题。‎ 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三点。首先要破题,从材料入手,解析题干,紧扣个性或创新进行立论,再展开论述。其次,切忌把两种观点杂糅到同一篇文章中,导致立意不清、主题不明。要想拿到高分,还得注意要从材料给的“说话长短”的局限中突破出来,从说话延伸到做事、立身、为人,思考得深一点,让选材再丰富精彩一些,不要被题目束缚住手脚。‎ 立意角度 写作思路 有个性才有魅力,有个性才有创新 首段提出论点,采用并列结构举例论证,从有个性才有魅力的角度举几个例子,再从有个性才有创新的角度举几个例子。最后总结点题。‎ 个性的释放,需要感性的热量,更需要理性的光芒 可采用递进式结构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另类”与“个性”的区别;个性的形成,基于共性的积累;个性的彰显,仰仗思想的力量;个性的辉煌,不离道德的方寸。最后总结个性的释放,需要感性的热量,更需要理性的光芒。‎ 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文章开头用简洁的语言阐明观点,既要勇于创新,又要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然后以典型事例来具体论述“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同时指出如何进行创新,提醒我们千万不要陷入“创新”的误区。文章结尾以凝练的语言进一步强调“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善于创新,赢得发展 写一个在生活、工作中善于创新的人物,通过人物的若干创新事例表现创新的价值。注意所选事例的典型性,同时注意细节的描写要准确生动。注意叙述和描写手法的使用。‎ 创新成就未来 林肯曾说:“卓越的天才不屑走一条人家走过的路,他寻找迄今没有开拓过的地区。”人活于世,不可随波逐流,只愿我们能不断创新,不断在创新中彰显个性,或许最终可以看到成功的彼岸草丰水美,春暖花开。‎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有人却偏偏喜欢剑走偏锋,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别人绝口不道的内容。正因如此,井冈山上燃起了星星之火;莱特兄弟带着梦想飞上云霄;诺贝尔发明出威力惊人的炸药。这正是彰显个性,敢于创新的表现。因此,我们要有独到的思维、坚定的信心,才能创造出不一样的成功。‎ ‎“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异想天开”,马克·吐温说。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与信心,坚持将自己独具匠心的创意付诸于行动,最终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在西班牙,有一家叫“龙江饭店”的中餐馆。在别家饭店都在尽可能延长营业时间来增加营业额时,他们却在尽可能缩短营业时间。这家餐馆的做法并不是疯子的做法,他们是在创新,是在用独特方法吸引顾客,用一种别具特色的“饥饿营销”的方式来增加营业额。很快,这种方式就让嘲笑者们再也笑不起来。正是这种独特的神秘感,吊足了顾客的胃口,让龙江饭店成为了同行中的佼佼者。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这种创新意识来照亮自己的成功之路。‎ 克里夫·扬曾是一位以种植土豆为生的农民,直到他57岁时,他决定用长跑来改变人生。苦苦训练四年后,他参加了人生中第一场超马拉松比赛。第一天他远远落后于其他选手。然而他打破常规,尝试新的方法——凌晨1点就开始了他的夜间穿行,他超过了5点醒来的领先者们。接下来的几天,他继续采用这种战略。5天后,克里夫·扬成为胜利者,震惊世界。克里夫·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敢于创新,在任何年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成功的。席慕容曾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过河的人。”如果我们有独树一帜的创意,每个人都可以在生命长河中走出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道路。‎ 罗丹用一块别人都认为不宜雕刻的石头,刻出了举世闻名的大卫;卡尔·本茨经历重重困难,失败无数次后制造出内燃机汽车;北美丐帮在乞讨牌上写搞怪标语展现个人魅力,使行人乐于施舍。多一分创新,多一分个性,就多一分成功的可能。‎ 一位培养过数位院士的中学老教师曾这样说:“‎ 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所谓有心人,就是有创意,有个性的人。只有这种人,才更有可能成就未来。让我们做个有心之人,摆脱思维的束缚,在蓝天中自由翱翔,在大海上扬帆起航。‎ 赏 析 ‎☜论点式标题,明确了写作的中心。‎ ‎☜开篇引用名言进行论证。语言富有文采。‎ ‎☜词语“或许”的运用使论证语言更加准确。‎ ‎☜使用因果论证法,使行文思路严谨。‎ ‎☜“剑走偏锋”,“滔滔不绝”等成语的使用使文章语言文采斐然。‎ ‎☜提出本段的分论点:创新要有独到的思维。‎ ‎☜进一步阐述创新还需要勇气、信心和坚持。‎ ‎☜列举“龙江饭店”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并获得成功的例子,准确地论证了分论点。‎ ‎☜这种“在别家饭店都在尽可能延长营业时间来增加营业额时,他们却在尽可能缩短营业时间”的做法,真的需要勇气、信心和坚持。‎ ‎☜运用类比的方法将道理推及到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创新意识。这种类比方法的使用在议论文写作中值得借鉴。‎ ‎☜打破常规,尝试新的方法就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克里夫·扬的例子生动有力,也很励志。‎ ‎☜创新不分年龄。‎ ‎☜引用席慕容的诗句,使严谨的论述多了一份灵动和诗意。‎ ‎☜创新不分领域。‎ ‎☜从艺术家到乞丐,创新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领域。‎ ‎☜文章结尾写得既深刻又极富有激情。富有激情的呼吁,增强了论证的气势和力量。‎ ‎☜再次回扣论点,使文章结构完整。‎ ‎☞ 精彩点击 本文论证思路非常严谨,论证语言深刻有激情,论证材料丰富准确。‎ 例如使用了林肯的名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莱特兄弟、诺贝尔、马克·吐温的名句,“龙江饭店”的营销策略、克里夫·扬的取胜之法、席慕容的名句,罗丹、卡尔·本茨、北美丐帮、一位培养过数位院士的中学老教师的名句,将大量的名人名言、典型事例作为论据,充分论证了观点。论据的使用层次清晰,完全符合行文的思路和论证的逻辑。‎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很时尚,很现代,很贴近年轻人的生活,符合年轻人的追求方向。绝大部分同学能驾轻就熟,有话可说,谈出自己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但对比较“传统”的考生来说,或许会有一定的难度。‎ 前两段材料叙述了虚拟世界带给人们的生活的便利、新奇的享受。第三段材料提出了更深刻的思考: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它,或者是保持适当的距离?整体理解材料,可以从正面思考,勇敢地拥抱新世界,享受新成果;也可以从反面立意,需要远离这种虚拟的烦乱的生活,享受舒缓宁静而又真实的现实生活。当然,更好的是要注意辩证地思考看待,尤其是写议论文时。‎ 显然,“虚拟”世界既有其优越性,也有其不好的地方。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但使我们与现实的世界越来越疏离了,与真实的人交往少了,这是可怕的。所以,对虚拟世界要保持警惕,不可完全沉溺于虚拟世界。另一方面,也不可远离虚拟世界。科技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远离科技会让我们逐渐脱离时代,这也是可怕的。‎ 立意角度 写作思路 拥抱新世界畅享新生活 引述材料,表明观点。选择两件典型事例阐明网络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巨大帮助;再选择一个反面事例论述不懂网络科技造成的危害。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慢享真情生活 引述古诗名句,表明观点。选择古代慢享真情生活的事例论证真实生活的闲适;概述当代慢享真情生活的事例论证真实生活的温情;选取当代深陷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而造成悲剧的事例阐明远离虚拟世界的必要性。引用名人名言佐证论点,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左手虚拟右手现实 用“左手真情右手爱”的名句引出中心论点。简单分析“左手虚拟 右手现实”。联系现实问题分析议论为什么要做到“左手虚拟 右手现实”。阐释怎样才能做到“左手虚拟右手现实”。总结全文,深化升华。‎ 让虚拟和现实比翼齐飞 引述材料中要与虚拟世界保持适当距离的内容,提出中心论点。运用生活现实简单分析“让虚拟和现实比翼齐飞”的情况。联系社会现实深入阐释为什么“让虚拟和现实比翼齐飞”。分析怎样做才可以“让虚拟和现实比翼齐飞”。收束全文,总结主旨。‎ 虚拟与现实,理性与尝试 随着21世纪科技革命浪潮的推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发明、新创造正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在这虚拟与现实的交叉口,我认为保持理性和勇于尝试都是必不可少的。‎ 有人认为,将来的我们只需要在家里安装VR设备,便可以畅游于各个虚拟场合,或是在商店试衣,亦或是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既方便又高效,可以让那些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完成的事情在虚拟世界中得以完成。所以,看似虚拟世界在不远的将来可以逐渐代替现实世界了呢。‎ 但,并非如此,虚拟世界永远代替不了现实世界,虚拟世界是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为了服务与方便人类所诞生的,永远不可与现实相分隔,只有在虚拟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现实世界中勇于尝试,让虚拟与现实相互交融,才能筑造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不能只求虚拟不顾现实。在互联网时代,沉溺于网络游戏暴力是不可取的,还有,网购、QQ聊天、语音视频、浏览图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有喜又有忧,产生依赖更是可怕。网购的漂亮衣服真的称心吗?呆板的QQ语音视频真的可以让远在家乡千里之外的你感到慰藉吗?它真的可以完全代替亲人温暖的炽热的拥抱吗?难道一张张百度图片能尽显花草之香和流水的清凉吗?不,它们都不能,所以,我们应该在享受虚拟世界所带来的便利之时,时刻保持一颗理性的头脑,双脚要扎实地站在现实生活中。‎ 也不能只求现实丢失虚拟。面对自然灾害的考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模拟救灾现场,提供有利的解决方案;对于城市规划的通盘考虑,“可任意拆卸”这个虚拟现实的强项可以将人的想法具体化,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提高效率。当然,在平时日常交往方面,虚拟世界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既可以用于传递信息,也可以用于商业谈判,有时还可解燃眉之急,将紧急的消息第一时间传达给相关的人。那些美轮美奂的画面及身临其境的以假乱真,等等等等,又给我们怎样的视听享受。所以,在现实中,我们要勇于尝试虚拟技术,让它造福于人类社会,丰富我们的生活。‎ 所以,不论现实还是虚拟,两者既不可完全代替对方,又不可以完全分割,只有将双方相互交融,让自己扎根于现实,与虚拟保持合适的距离,理性运用虚拟所带来的便利,勇于尝试新事物,才能让我们的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赏 析 ‎☜题目点明论题,扣住了关键词,符合话题。‎ ‎☜从社会现象的陈述中,自然地引出中心论点。‎ ‎☜让步分析,概述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生活,表达出一部分人的观点。‎ ‎☜笔锋一转,表明自己的态度:让虚拟与现实相互交融,才能筑造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思维缜密,表达准确严密。‎ ‎☜先论述不能只求虚拟不顾现实。‎ ‎☜排比句式,增强了气势;反问句式,强化了感情。论证有力,说服力强。‎ ‎☜因果论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有说服力。‎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很有表现力。‎ ‎☜再论述不能只求现实丢失虚拟。‎ ‎☜列举典型的生活案例,充分证明了虚拟技术对现实生活的巨大帮助作用。‎ ‎☜因果论证,有理有据,推理严密,有说服力。‎ ‎☜总结上文,收束全篇,呼应开头,深化中心。‎ ‎☞ 精彩点击 这是一篇思想深刻、逻辑严密、论证丰富、论述有力的议论文佳作。‎ 思想深刻,有辩证色彩。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深入剖析,彰显了思考的深度。能全面分析,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富有辩证色彩,彰显了思想的厚度。‎ 论证丰富,论述有力。文章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排比论证、因果论证、事例论证等手法,使得全文逻辑严密,论述有力,说服力很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  这是一道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题。材料具有人文情怀,体现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材料理解难度不大,既有所指向,又非常开阔,可供联想、想象和感悟的空间较大、较宽,考生应该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材料涉及旅程、行囊和行囊中的物品。写作时,应该紧紧围绕“物品”来选取角度,确定立意。而这些物品中,从用途的角度看,有着多样的属性,有用、暂时无用、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陪伴,都不能只从表面考虑,应该与“成功需要具备的东西”联系起来,从深层或者抽象的角度挖掘和分析。‎ 如果把旅程看作人生,那么,行囊便是人生的准备室和储藏间,其中的物品便是人生道路上需要的物质、精神和意志,这样理解,作文就好写了。行囊中的东西可以务实,也可以务虚。务实可以是我们学到的很多知识、技能;务虚的层面,可能有些同学就会想到,人生需要一颗诗心、诗意的情怀,从容淡定的心态,还要有理想、信仰、目标,要把握细节、创新等。行文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行文的思辨性,有用、无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另外,还可以从其他多个角度思考立意,如舍与得、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学会放弃等,也都是不错的写作角度。‎ 立意角度 写作思路 准备好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可以采取并列式结构,从几个方面论述。人生旅程漫漫,需要前行的目标;人生旅程漫漫,需要不屈的奋斗;人生旅程漫漫,‎ 需要坚韧的意志;等等。可综合采用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要注意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人生旅程需要诗意的情怀 可以采取层递式结构来论述。先提出中心论点是什么,然后分析为什么,再分析怎么办。要以分析为什么为主,可以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也可以采取对比论证的方法。‎ 人生旅程要学会舍得,有舍才会有得 可以联系生活或课本知识,通过联想和想象写一个舍与得的故事。可采用任一人称来写,要注意内容的详略、顺序的安排,尤其要有细节描写,要表达出真挚的感情,语言要力求表现出某种特色。‎ 有用和无用 可以采取对比式结构,从几个方面来论述。一方面,论述何为有用与为什么有用;一方面,论述何为无用与为什么无用;再一方面,论述有用与无用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转化,以拓展文章的深度。‎ 珍宝满行囊 落笔,想起的是陈奕迅的歌词,“你的背包,背到现在还没烂,终有一天陪着我腐烂……”转念又想,“行囊”一词不同于“背包”。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背包,若前行,它才可称为“行囊”;若停留,它便不过是个装满物品的容器。因此,“行囊”本身便有了意义——前行。‎ 穿越数年寒窗,我们前行至此。而今,一段新的旅程即将开启,我打开行囊,开始细细翻检那些珍宝……‎ 第一件珍宝,梦想。心怀梦想,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指引人生的航标。虽然现在远无法触及,但它总会在远方等着你。伟大领袖毛主席少时怀揣雄心壮志,以拯救中国,振兴中华为己任,“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写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语,造就大国崛起的丰功伟绩;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我16岁时,就下决心要为国家服务。我以林肯总统为榜样,不断地学习准备……我问鼎白宫,实现了我当初的梦想”。因为有梦,才有动力,才会有他们创造了人生的辉煌,创造了世界的奇迹。‎ 成功总会眷顾有梦之人。因此,欲前行,梦想总必不可少。如果把梦想比作大海上的曙光,那么坚定便是航行时罗盘上不曾动摇的方向。‎ 第二件珍宝,坚定。深埋土壤的种子,因坚忍不拔,终长成参天大树;涓涓细流的小溪,因持之以恒,终拥入大海的怀抱;重重包裹的蚕蛹,因锲而不舍,终破茧化蝶,翩然起舞。古时张衡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造候风地动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今日霍金代表宇宙的智慧,病魔缠身,更显其坚定,为人类科学事业不断奉献,无人超越……无论自然,无论古今,无论中外,坚毅前行者的行囊里都有你的身影——坚定。‎ 我仍细数着一件件珍宝,然而,当拿出行囊里最后一件珍宝,我不禁热泪盈眶……‎ 最后一件珍宝,父母的期望。自呱呱坠地,它就装入我们的行囊,一声“爸爸妈妈”是他们的期望,一行小脚迈开的蹒跚脚印是他们的期望,一张红彤彤、金灿灿的奖状是他们的期望,一纸四四方方的志愿表是他们的期望……时光匆匆,我们在父母的期望下成长,他们热切的目光曾带给我们无边的关心与庇护;路途漫漫,我们在父母的期望下前行,他们声声的呼唤将给予我们无限的温暖与力量。这件珍宝,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我闭上眼,感受怀中珍宝的温度。梦想,它使我进取;坚定,它使我勇敢;期望,它使我坚强。‎ 我背上行囊。背上行囊,便意味着前行。而我相信,有了行囊里的珍宝,我的旅程就不会孤独无助,我的前路定会光芒万丈。‎ 赏 析 ‎☜从歌词起笔,由行囊联想到背包,宕开一笔,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由背包回到行囊,区别两者的差异,运用比较,揭示行囊的深刻含义。‎ ‎☜赋予行囊以“前行”的意义,是本文的精彩之笔。‎ ‎☜以“因此”收结,思路清晰,过渡自然。‎ ‎☜用形象的描绘,解释题目的含义,并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翻检那些珍宝”。‎ ‎☜由总述过渡到分述。‎ ‎☜第一件珍宝:梦想。‎ ‎☜讲道理,阐述梦想何以成为珍宝。‎ ‎☜摆事实,阐述梦想何以成为珍宝。‎ ‎☜事实一:毛主席怀雄心壮志,成就伟业。‎ ‎☜事实二:克林顿揣总统梦想,问鼎白宫。‎ ‎☜摆事实,有中有外,灵活引用毛主席的诗词和克林顿的讲话,句式比较整齐,展现了文采和积累。‎ ‎☜讲道理,分析事实,阐述有梦想,才会有动力,才会有成功。‎ ‎☜用“因此”小结,再次点明分论点。‎ ‎☜第一个分论点论述结束。‎ ‎☜用形象的假设承上启下,引出第二件珍宝:坚定。用排比语段,将种子、小溪、蚕蛹联系起来,反复论述,丰富了文章的容量,增强了语言的张力。‎ ‎☜在自然事物之后,进一步列举事例论述。‎ ‎☜从张衡到霍金,一中一外,一古一今,事例典型,很有说服力。‎ ‎☜两个事例体现了学以致用。‎ ‎☜三个“无论”,既小结全段,又开拓了论点的意境和范围。‎ ‎☜第二个分论点论述结束。‎ ‎☜用生动的叙述和描写过渡,还兼具设置悬念的作用。‎ ‎☜点明最后一件珍宝:父母的期望。这是第三个分论点。‎ ‎☜用排比句形象地描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让读者感受到了温馨。‎ ‎☜将父母的期望化作热切的目光和声声的呼唤,由抽象到形象,具体而生动,语言富有感情,能打动读者,更能激发读者。‎ ‎☜第三个分论点论述结束。‎ ‎☜用排比句,鲜明地收束和总结三个分论点。‎ ‎☜照应开头。‎ ‎☜以再次强调珍宝的重大作用和意义,收束全文。‎ ‎☞ 精彩点击 这篇文章题目生动,用“珍宝”比喻人生旅程真正需要的事物。立意明确,从翻检行囊的珍宝写起,分三部分论述人生旅程不可或缺的三件珍宝——梦想、坚定和父母的期望。结构清晰,文章采用总-分-总的形式,运用三个分论点,来论述人生旅程真正需要的三件“珍宝”。语言富有特色,比喻形象,引用恰当,排比有力,句子整散结合,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本文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感情充沛真挚,能够以情动人。‎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  ‎ ‎①这道题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模式来命题。材料由陈忠实散文《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说起,“老腔”演出“撼人胸腑”,给人“酣畅淋漓”之感,旨在唤起考生对“老腔”艺术魅力的回忆。‎ 由于题目来源于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文章已有较多的提示信息,因此考生会得到启发,应该有话可说。‎ 作文题目材料本身已经提供了两条路径:老腔本身的艺术形式令人震撼;老腔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题目要求说“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这就提供了更多的论述空间和可能性:艺术的地域性、价值认同、文化内涵等。‎ 本道作文题的写作并非要求考生就陈忠实散文关于“老腔”的描写来谈,而是要求考生由“老腔”的象征来谈自己对于民族传统文化之“魅力”的认识和感受,要围绕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具体行文时,要有明确的观点,要有理有据地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这道作文既考查考生遣词作文的表达能力,更考查考生的文化积淀和思想深度。‎ ‎②这是一道标题式的命题作文题,明确要求“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而且规定完成“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这个主题,贴近考生的生活,能引起我们对于读书的深入思考,让我们有话可说,说得深刻。‎ 审题时需要抓住“神奇”二字,展开联想和想象。据此,可以做科技幻想,也可以做人文想象。写科技幻想,如写书签可以发光、发声、发电,可以变色、变形、变味等。比如只要触摸书签不同区域就会出现不同好书,类似于手机或者各种阅读器;这款书签是便携式的,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对于使用者来说就像出门要带钥匙一样重要。做人文想象,可以写书签如何可人之意。例如会提示时间,提醒你保护视力;会发现问题,帮助你思考等。比如只要把书签插进书中,如果这本书内容庸俗,就会不间断地发出警报声;如果这是一本经典且适合使用者阅读的书,就会散发出使用者最喜欢的香味。也可以将前二者结合起来,对书签做生命化、动物化或拟人化的想象。关键在于对“神奇”二字的定位和选择,同时要牢记在行文中落实“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 立意角度 写作思路 老腔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联系材料点明老腔的价值,论述为什么说老腔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可从道理和事例两个方面论述,事例再选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构成对比,总结收束,点题照应。‎ 没有老腔,挺不直脊梁 引用名句摆明观点,概述事例简单议论,联系实际生活事例论述没有精神力量的危害,阐明出现这种后果的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神奇书签帮我随心阅读 梦中得到一支神奇的书签,在书签的帮助下,我梦寐以求的文章,竟然轻而易举地读到了,从此我可以随心所欲地阅读好书,高科技让我更爱读书。‎ 高科技书签使我放心让孩子阅读 一段时间里,我的孩子迷上了读一些有暴力倾向的小人书,孩子变得暴躁不安。我也很焦虑。后来我送给孩子一个生日礼物——书签,这支神奇的书签,在孩子读不好的书时,‎ 会发出令他讨厌的气味;在孩子选择好书时,散发出孩子最喜欢的茉莉花香,孩子陶醉地阅读,爱上了阅读好书。‎ 神奇的书签 我风一般地从学校图书馆中跑出来,神情激动,脸上满是兴奋之色。‎ 到家中,我立刻回到自己的卧室,一边回头看看一边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摸出一张书签。那书签很是精美,上一段是星空,给人浩瀚之感,下一段却是蓝天,给人清爽之意,整体上看,则显得神秘莫测。‎ ‎“这次给你选的书是《西游记》。”若是有旁人在此,定然会大吃一惊,因为说话之“人”,竟就是那书签。“这次有什么选择理由吗?”“呵呵,”书签轻笑一声,“这次的理由,你看了就知道。”我点了点头,从书包中抽出借来的《西游记》,便开启了我的旅程。‎ 三个月后,我找到书签,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果然是好书啊!”书签晃了晃它那小小的身子,“你终于学会读书了!”语气中不无欣慰之意。感慨了一番,它才想起正事来,“对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有有!”我急忙回答,毕竟这可是四大名著之一啊!我静下心来,思索了一会儿,开始问我的问题:“孙悟空实力并非极强,为何还要去闹天宫?天宫又为何会被他打散?”“孙悟空虽通灵智,但毕竟是猢狲,追名之野心乃是本性,恰如人之劣根性,天生而来。至于天宫,天宫一如人宫,神仙并非真的无欲,神仙也会内乱,孙悟空一来,就是内忧外患,自然容易被打散,但天宫最终恢复正常,说明其还是有实力强盛的。”“八戒好吃懒做,为何也能修成正果?”“因为他贪,且有实力,这样的人稍加引导便能成一员大将。”“那他之前为何被贬?”“他耐性不足,所以要给他磨砺,他若真无用,为何不直接弃之?”“那唐僧呢?”“因为他心中有佛。”“那孙悟空呢?”“因为他心中无佛。”“无佛?”“无佛就是指他能明本心,率性而为。”“那,那沙僧?”“因为他听话。”“这……是什么理由?”“你以后会明白的,说不定更会有你自己的见解。”“……” ‎ 我在与书签的交流中,学到了很多。之后,我又在书签的引导下,读了《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水浒传》等书,大大开拓了眼界,增长了学识。‎ 可,高中生活越来越忙碌,也让我的心越来越浮躁,读书似乎已经无法帮助我了。直至一天,书签要我再读《西游记》。‎ ‎“你看到了什么?”“沙僧,是沙僧的静。”“‎ 不错,现在你能明白我要你重读的原因了?”“懂一点,但还是不清楚。”“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境界,不同的感情去读书,会有不同的体悟……”书签不再说话,而我看着它,心中隐隐抓住了什么……‎ 高考的前一天晚上,我迈入图书馆,神情平和而镇静……‎ 赏 析 ‎☜开头运用细节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腻生动,先声夺人,造成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回头看看”“小心翼翼”两处描写更加传神,刻画了“我”激动、兴奋的心情。‎ ‎☜精美、别致的造型更显示了书签的神秘莫测。‎ ‎☜会说话的书签,点明书签的神奇,引人下读。‎ ‎☜“开启了我的旅程”,说法形象生动,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书签的神情、动作、语言无一不表明其智者的身份,称其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当之无愧,再点其神奇之处。‎ ‎☜对沙僧不做详细解读,是为下文埋下伏笔,体现构思的匠心;同时,再一次点明书签的神奇之处。‎ ‎☜详略得当的材料取舍,点面结合的叙述方式,都为文章增色不少。‎ ‎☜很符合生活实际,表现了思想上的波动,有真情实感。‎ ‎☜“心中隐隐抓住了什么……”言有尽而意无穷,语言有张力,引人深思。‎ ‎☜再提图书馆,呼应开头,结构圆合。‎ ‎☞ 精彩点击 这是一篇中心明确、构思精巧的优秀的考场记叙文。中心明确:文章紧紧抓住“神奇”这个题眼,围绕着中心选择材料,剪裁精当,记叙详略得当,材料使用点面结合,使得文章中心明确而集中。构思精巧:开头设置悬念,引出记叙对象;中间设置细节,埋下伏笔;后面照应伏笔,解答疑惑;结尾呼应开头,结构圆合。‎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这是一道材料式命题作文,要求考生结合自身体验与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阅读”这一话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围绕“阅读方式”设题,引导学生反观自身的阅读行为,却颇具匠心。“我的青春阅读”是一个偏正短语,考生要结合材料的引导和提示,结合“自己的”“青春”“阅读”“方式”来选材作文。值得注意的是,本篇作文特别要求考生“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来“谈谈‘我的青春阅读’”。这样,就对作文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式做了明确的限制。考生如果无视这些刚性限制,简单地围绕“阅读”去谈论读书的意义,去比较电子媒介阅读与纸质媒介阅读方式的差异、利弊,很容易犯下偏题、离题的错误。‎ 作文材料贴近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导向积极,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与思考。构建书香校园、书香社会是当前社会的共识,阅读是青年人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阅读方式的选择关系到阅读效果。年青人富有朝气,自主性强,更愿意尝试多种阅读方式,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但也可能有率性随意的一面。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网络时代,总结和思考“我的青春阅读”,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材料充分体现了时代与青春的约会,科技与阅读的邂逅,思辨性较强。考生可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多维度地展开写作。同时题目聚焦在“青春”和“阅读方式”上,开放有度。‎ 这类作文题,因为有材料的提示,故而考生在写作时,审题无难度,思考有方向,选材有依托。材料共有三句话,旨在引导考生调动自己在电子媒介阅读、纸质媒介阅读方式下阅读的经历感受,激发考生对自己的青春阅读的深切感触,来真实、真切地畅谈自己的所感所思。不言而喻,这道作文题注重检测考生“真实作文”的能力,倡导考生叙真事、抒真情、说真话。尽管材料列举了多种类型的阅读方式,并且强调诸种类型的阅读方式都能让阅读者“汲取知识”“‘悦读’名著”“享受”“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但从题目的具体要求来看,考生只能就自己选择的阅读方式来写作。材料的三句话其实就是三个立意的角度,考生如果有这样的“阅读”经历,有切身的体验感受,是不难写出精彩的文章来的。‎ 立意角度 写作思路 传统的书本阅读的好处 文章可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畅谈传统阅读的优点,如可以从启迪人的心智、净化人的心灵、加深对社会的认识等几个方面展开,每个方面再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论证,体现传统阅读的好处。‎ 谈时尚的网络阅读 紧扣时代特征,论述自己对网络时代阅读的看法。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时代,信息大爆炸,知识无比丰富,只能通过网络阅读快速、高效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当然在论述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是非常必要的。‎ 可写传统阅读方式的局限,也可以反思快餐式阅读的不足 可把传统阅读方式和快餐式阅读方式结合起来,辩证分析,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观点更全面、更科学。在行文过程中,论述两种阅读方式时要有主次之分,不可平分秋色。‎ 还可以写自己在阅读方式选择上的心得或困惑 可写记叙文,描写一个人在阅读过程中的独到体会。在行文过程中,描写事件的经过力争做到波澜起伏,刻画人物形象时力争鲜明。通过文中人物的切身体会,考生可尽情展示自己在选择阅读方式上的心得或者面临的困惑。‎ 书香盈袖 一捧书,一盏茶,静坐于窗前,阳光洒落,化为永恒。‎ ‎——题记 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现代科技的产物充斥着眼球。繁华,先进,奇妙,无一不是对他们的形容。在科技的浪潮下,书本也跟着翻了个身,洗了个澡,脱胎换骨,标上了“电子书”的称号。‎ 人手一部的手机,随身携带的便携式电脑,都为电子书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你瞧,那客车上,街道上,餐馆里,一片片的低头族就是他们成功的标志。作为90后的我,自然不可被这世上的浪潮落下,赶忙下载了个阅读软件,下载几本爱看的书。在闲暇时分,拿起手机看上一点,呀,像吃了蜜糖般,美滋滋的。‎ 可我最爱的,还是静静坐在一旁,轻轻翻开一张张书页,体味书中的哲理智慧,悲欢离合。看看手中的手机,看看路两旁静立看电子书的人们,再看看冷冷清清的实体书店,一股悲凉感在心里蔓延。我不愿做电子书发展壮大的奴隶,我愿做书本的朋友,在它日益孤独的时候陪伴着它。安静美好的午后是我们约好的共舞时间,我抚琴,它起舞,于音符的高唱低吟之中,于舞步的起伏升降之中,看尽世间百态,领略世间万物。‎ 有时,它也会烦恼自己的笨重,羡慕电子书的轻灵,殊不知这“笨重”是历史的积淀,是无数文人墨客的毕生成就,怎是“笨重”,该是“厚重”。电子书如“坳堂之上”的“杯水”,怎能托得起载人远航的巨船?莫嫌弃书本因“厚重”而表现出来的“笨重”。身处信息时代的船上,电子书读的是浮躁,书本读的是静心。一颗浮躁之心,怎么担得起人类进步的重担?无数科技发明,文学巨著,哪一个不是静心地探寻,耐心地沉淀?路怒层出不穷,打架斗殴随处可见,不正是浮躁之心带来的吗?‎ 所以,朋友,静下心来,捧一卷书于桌前吧。你会看到李白那“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情万丈;你会看到杜甫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你会看到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你会看到李清照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难解愁绪;你还会看到保尔·‎ 柯察金于人生苦难中磨练自己;你会看到祥子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的驼背身影;你会看到福尔摩斯的机智勇敢;你会看到伊丽莎白的美丽智慧……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从你眼前浮现,一段段动人心魄的故事在你面前展开,你会明白,静心,读书,真好。‎ 捧一本书于手中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有了古人的灵魂,在桃花纷飞,流水潺潺的小溪旁,做一个安静的读书人,不问世间纷扰,不问世事沧桑。‎ 书中有我,我心有书。‎ 赏 析 ‎☜标题既扣住关键词,又富有文学色彩。‎ ‎☜优美的题记,唯美的意境,彰显了书香阅读的美丽。‎ ‎☜语言生动活泼,形象地叙述了电子产品的泛滥情况。‎ ‎☜概述电子阅读的风靡情况,反语的运用表达了自己鲜明的态度。‎ ‎☜笔锋陡转,静静地、轻轻地表现了书卷式阅读的静默与美好。‎ ‎☜对比论证,让我们感同身受。‎ ‎☜抒情性的叙述,展现了醉心于书卷式阅读的美好。‎ ‎☜近似近义词语的辨析中,彰显出明确的感情倾向。‎ ‎☜连续的反问句式,增强了感情的力量,加强了论述的力量。‎ ‎☜引用的内容,排比的句式,紧扣中心,增强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富有诗意,极具画面感的语句,彰显才情,意蕴丰富,集中表达了明确的态度。‎ ‎☞ 精彩点击 这是一篇极具才情的议论性散文。‎ 语言优美,文采飞扬。生动形象的语句,多种手法的运用,富有诗意的表达,都让文章弥漫浓浓的书卷气息,彰显着深厚的文化韵味。论证充分,思想深刻。文章采用多种论证手法,紧扣中心,展开论述,富有说服力。在对生活现象的分析中,观察细致,视角新鲜,与普通中见不凡,展现了思维的深度,思想的厚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