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下作业(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下作业(3)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下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徙开封之雍丘。天圣初,举进士,开封、试礼部皆第一。时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举人杂视。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诏从之。密州豪王澥私酿酒,邻人往捕之,澥绐奴曰:“盗也。”尽使杀其父子四人。州论奴以法,澥独不死。宰相陈尧佐右澥,庠力争,卒抵澥死。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已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宝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庠为相儒雅,练习故事,自执政,遇事辄分别是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徙郓州,进给事中。参知政事范伸淹去位,帝问宰相章得象,谁可代仲淹者,得象荐宋祁。帝雅意在庠,复召为参知政事。皇祐中,迁工部尚书。三年,祁子与越国夫人曹氏客张彦方游。而彦方伪造敕牒,为人补官,论死。谍官包拯奏庠不戢子弟,庠亦请去。乃以刑部尚书知河南府,后徙许州,又徙河阳,再迁兵部尚书。数言:“国家当慎固根本,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以司空致仕。卒,谥元献。庠自应举时,与祁俱以文学名擅天下,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尝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天资忠厚。尝曰:“逆诈恃明,残人矜才,吾终身弗为也。”沈邈尝为京东转运使,数以事侵庠。及庠在洛,邈子监曲院,因出借县人负物,杖之,道死实以他疾。而邈子为府属所恶,欲痛洽之以法,庠独不肯。曰:“是安足罪也!”人以此益称其长者。弟祁。 1.下列对文中画外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遇痒厚/行且大用矣/痒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日/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痒 B.帝遇痒厚/行且大用矣/痒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日/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痒 C.帝遇痒/厚行且大用矣/痒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日/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痒 D.帝遇序厚/行且大用矣/痒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日/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痒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 ) A.“举人”原指被荐举的人,唐宋时指地方推举赴京应科考者,明清时指在每年一次的乡试中合格者。 B.“刑部”又称“秋官”“宪部”,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古代六部,负责审定律令及审核刑狱。 C.“河阳”中的“河”专指”黄河”,古人认为“山南水北谓之阳”,故“河阳”指黄河北岸的某地区 。 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痒喜好读书,文学才能名闻天下。他在府、部举行的科考中表现优异,后考中进士;他到老读书也不倦怠,并擅长考证书中的讹谬, 曾撰写过《补音》。 B.宋庠为官正直,遇事辄分是非。豪强王澥私自酿酒并骗奴仆杀人,面对宰相的袒护,宋痒据理力争,终判王涤死罪;侄儿结交奸人被奏劾时,他担责离职。 C.宋庠德才兼备,深得皇上重用。他为人生活节俭,为相气度儒雅,不好声色;他曾两次任参知政事,第二次宰相推荐他弟弟宋祁 ,但皇上一向认可宋痒。 D.宋庠天资忠厚,人称其为长者。他终身不残害别人,不恃才傲物;他不记恨侵害自己的沈逸,并对沈递之子杖打的人死于道路一事据实从宽处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膳。 (2)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刺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乃归直取牛。‎ ‎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粟以讽谏。帝大笑。‎ ‎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 ‎ “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盜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大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 ”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寇盗所以滋者/由陚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官记载历史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 —般帝王都有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了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地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方法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少徭役,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伤致死者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杨伯仁字安道,伯雄之弟也,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天德二年,除应奉翰林文字。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丁父忧,起复,赐金带袭衣,及赐白金以奉母。‎ 改著作郎。居母丧,服除,调镇西节度副使。入为起居注兼左拾遗,上书论时务六事。改大名少尹。郡中豪民横恣甚,莫可制,民受其害,伯仁穷竟渠党,四境帖然。谳馆陶大辟,得其冤状,馆陶人为立祠。府尹荆王文坐赃削封,降德州防御使,同知裴满子宁及伯仁、判官谢奴皆以不能匡正解职。伯仁降南京留守判官,改同知安化军节度使,到官三日,召为大子右谕德、兼侍御史,改翰林待制,复兼右谕德。‎ 除滨州刺史。郡俗有遣奴出亡,捕之以规赏者,伯仁至,责其主而杖杀其奴,如是者数辈,其弊遂止。入为左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翰林直学士。故事,谏官词臣入直禁中,上闵其劳,特免入直。改吏部侍郎,直学士如故。郑子聃卒,宰相举伯仁代之,乃迁侍讲,兼礼部侍郎。‎ 伯仁久在翰林,文词典丽,上曰:“自韩昉、张钓后,则有翟永固,近日则张景仁、郑子聃,今则伯仁而已,其次未见能文者。吕忠翰草《降海陵庶人诏》,点窜再四终不能尽朕意,状元虽以词赋甲天下,至于辞命未必皆能。凡进士可令补外,考其能文者召用之。”不数月,兼左谏议大夫,俄兼太常卿。‎ 大臣举可修起居注者数人,上以伯仁领之。从幸上京,伯仁多病,至临潢,地寒因感疾,还中都。明年,上还幸中都,遣使劳问,赐以丹剂。是岁,卒。‎ ‎(节选自《金史》)‎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 B.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 C.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 D.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避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现象,目的是显示君王或尊亲的威严,一般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B.“丁忧”也叫丁艰,原指遇到父母的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遇父丧叫丁内忧,遇母丧叫丁外忧。‎ C.“大辟”是古代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隋唐之后,五刑指笞、杖、徒、流、死。‎ D.“状元”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一名。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分三甲录取,一甲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伯仁天资聪敏,文词典丽。他读书可以过目成诵;皇上感叹当今翰林杨伯仁文采第一,连状元吕忠翰也比不上他。‎ B.杨伯仁关心民情,打击豪强。他在审察馆陶死刑案时,发现了其中的冤情,馆陶人很感激他,为他修建祠堂。‎ C.杨伯仁为政严苛,革除流弊。滨州旧俗捕获逃奴可得奖赏,杨伯仁到任后,斥责主人,杖杀逃奴,遏止了这种坏风气。‎ D.杨伯仁深受器重,仕途顺利。早年知遇于海陵王,后来虽受荆王案牵连却未遭实贬,生病后还蒙皇上亲赐丹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中豪民横恣甚,莫可制,民受其害,伯仁穷竟渠党,四境帖然。‎ ‎(2)故事,谏官词臣入直禁中,上闵其劳,特免入直。 ‎ 答案 一答案:1.D; 2.A; 3.B; 4.(1)这不是用来对待天下士人的方法,宜按本朝的先例,命令主管部门(官员)准备饮食。 (2)京师地区的守卫士兵平常要满四十万,剩余的兵力就外调补充轮流戍边,这是祖宗当初的谋略,不能随便轻易改变。‎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从语法结构看,“他日以谕之”中的“之”为代词,后面不能再跟“因”,据此可排除A、B两项。“厚”作补语,用来修饰“遇庠”,故后面应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故选D。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每年一次”错误,乡试是每三年一次。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侄儿结交奸人被奏劾”错误,原文说的是“谏官包拯奏庠不戢子弟”,是宋庠被包拯奏劾。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非所以待天下士:否定判断句。所以:用来的方法。故事: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具:备办,准备。(2)畿辅:京城附近地区。羡:盈余,剩余。更戍:轮番戍守。苟:随便。 【参考译文】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来迁居开封的雍丘。天圣初年,考中进士,开封府试、礼部试都是第一名。当时仁宗亲自考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令他们与武举人混杂在一起考察。宋庠说:“这不是用来对待天下士人的方法,宜按本朝的先例,命令主管部门(官员)准备饮食斥退武举人令他们另外考试。”仁宗下诏按他的建议办。密州土豪王澥私自酿酒,邻居前往捕捉他,王澥欺骗奴仆说:“他们是强盗。”叫来所有奴仆杀死邻居父子四人。密州官府按法律将奴仆判死罪,唯独王澥没判死罪。宰相陈尧佐庇护王澥,宋庠据理力争,终于判王澥死罪。仁宗对宋庠很器重,将要重用他。宋庠起初叫宋郊,李淑担心他超越自己,以名字的奇异不好中伤他,上奏说:“宋,是朝廷接受天命的称号;郊,就是交。把姓名合在一起来说是不吉祥的。”仁宗没把这当作一回事,有一天,仁宗把这事告诉了宋庠,因此改名为宋庠。宝元年间,宋庠以右谏议大夫的身份任参知政事。宋庠任宰相,十分儒雅,熟练通晓旧时的事,自从他执政,碰上事情总要分辨是非对错。没多久,宋庠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调职郓州,升任给事中。参知政事范仲淹离开职位,仁宗问宰相章得象,谁是可以替代范仲淹的人,章得象推荐宋祁。仁宗向来在意宋庠,又召他任参知政事。皇祐年间,宋庠升任工部尚书。皇祐三年,宋祁的儿子与越国夫人曹氏的门客张彦方交游。而张彦方伪造皇帝敕牒,替人补选官职,被判死罪。谏官包拯奏说宋庠没能严格要求子弟,宋庠请求离职。于是命宋庠以刑部尚书的职衔掌管河南府,后调到许州任职,又调到河阳,再升任兵部尚书。他多次说:“国家应当谨慎固守根本,京师地区的守卫士兵平常要满四十万,剩余的兵力就外调补充轮流戍边,这是祖宗当初的谋略,不能随便轻易改变。”‎ 以司空职衔退休。去世,谥号元献。宋庠从应考时,与宋祁都以文章学问名扬天下,他生活节俭,不好声色,读书读到老也不厌倦。他擅长考证书中的讹谬,曾校定《国语》,撰写《补音》三卷。他天性忠厚,曾说:“叛逆狡诈、依恃神灵、残害他人、恃才傲物,我终生不做啊。”沈邈曾任京东转运使,多次以事侵害宋庠。等到宋庠在洛阳时,沈邈的儿子监管曲院,因出借县人欠下东西,他用杖打人,人死在路上,实际上是由于其他的病所致。而沈邈之子为府吏所憎恨,府吏想要按法律从严处治他,唯宋庠不同意,他说:“这怎么够得上治罪呢!”人们根据这件事愈加称他是年高有德的人。他的弟弟是宋祁。‎ 二答案:1.C; 2.B; 3.D; 4.(1)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 割让田地都不能偿还的人。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用年轻力壮的人补充。‎ ‎(2)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少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 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 解析:1.“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中,“内”和“外”相对,所以应在“外” 前停顿,排除A、B两项;“嗜欲”和“游幸"相对,排除D项。 2.在古代,“帑”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癝”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 3.“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刪”说法错误,皇上命他删去,他先是删了, 出宫之后又记录了下来。 4.(1)关键词:假,借贷;鬻,卖;逋,逃;物故,死去。‎ ‎(2)关键词:终,总计;戮,杀;过,超过。‎ ‎【参考译文】‎ ‎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刺部人,中书令萧安抟的孙子。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开始出任官职。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他的奴仆得到好价钱将它卖了。萧韩家奴说: “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不是我想要的。”便退了钱取回了牛。‎ ‎   二十八年,(萧韩家奴)主管南京栗园。重熙初年,任同知三司使事。四年,皇上跟他交谈,觉得他有才华,让他做个诗友。(皇上)曾经随口问他:“你在京外做官有特别的见闻吗?”萧韩家奴回答说: "臣仅仅知道炒栗子:小的熟了,那么大的一定是生的;大的熟了,那么小的一定焦了。要让大栗小栗都熟,这才是尽善尽美。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曾掌管栗园,所以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大笑。‎ ‎  ‎ ‎ 当时诏令天下陈说治国之道的关键,诏令问:“徭役不曾比从前增加,征伐之事也不常有,谷子丰收了,府库仓癝也充实了,然而百姓受到重重困扰,难道是做官的怠慢疏忽、做百姓的懒惰吗?现在的徭役哪一种最重?哪一种尤其烦苦?将哪一项减省则能得益?用什么办法可以恢复补役之法?用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盗贼的祸害?”萧韩家奴回答说:“臣见近年以来,高丽不曾宾服,阻卜仍然强大,备战防守之举,实在不能停止。从前,选派富民防边,自备粮草。路途甚远,又多险阻,动辄积年累月;等到到达屯所,费用已用去过半;一头牛一驾车,很少有回来的。没有男丁的家庭,要用两倍的耗费去雇人租车, 人们都害怕劳苦,半途逃亡,所以戍卒的军粮多数不能得到供应。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都不能偿还的人。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用年轻力壮的人补充。在鸭绿江以东,戍役情况大抵如此。我听说唐太宗向群臣询问治理盗贼的方法,(群臣)都说:‘严刑峻法’太宗笑着说:‘盗贼之所以滋生,是因为无限制地征收赋税,以致民不聊生。现在我在内节制嗜欲,在外停止巡游,使天下安静,那么盗贼自然就没有了。’由此看来,盗贼的多少,都是因为衣食的丰俭、徭役的轻重不同罢了。愿陛下裁定。”‎ ‎   (萧韩家奴)提升为翰林都林牙,(皇上)又下诏晓谕他:“将翰林之职授予你。我的起居状况,都要据实记录。”从此逐渐亲近信任,每当入内诗候,都要赐座。遇到节庆之日,皇上同他一起饮酒赋诗,相互敬酒,君臣之互相投合为人所不及,萧韩家奴知无不言,即使是诙谐戏谑之言,也不忘做规劝试谏之语。‎ ‎   萧韩家奴每次见到皇上出猎,没有一次不加以劝谏的。适逢有司上奏,皇上狩猎于秋山,熊、虎致伤致死数十人,萧韩家奴将此事记于史册上。皇上见到,命他删去。萧韩家奴出宫之后,又记了下来。 后来一日,皇上见到了,说:“史官就该是这样。”皇上问萧韩家奴: “我们国家创业以来,谁可以算是贤主? ”萧韩家奴回答说是穆宗。皇上奇怪,问:“穆宗贪酒,喜怒无常,将人命视如草芥,你为什么说他贤明呢?”萧韩家奴回答说:“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少徭役,减轻赋税, 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皇上无言以对。‎ 三答案:1.C 2.B 3.A ‎4.(1)郡里有钱有势的人十分强横恣肆,没人管制得了,百姓深受其害,杨伯仁彻底惩治了他们的党羽,使全郡境内安定下来。‎ ‎ (2)依照旧例,谏官和文学侍从都要进入宫禁值班。皇上怜恤杨伯仁的辛苦,特别恩准他免入宫禁值班。‎ 解析:2. 遇父丧叫丁外忧,遇母丧叫丁内忧。‎ ‎3. 原文说“状元虽以词赋甲天下”,说明状元的文采比杨伯仁好。‎ ‎4.(1)注意“横恣”“穷竟渠党”“帖然”等关键词的翻译。(2)注意“故事” “人直”“闵”等关键词的 翻译。‎ ‎[参考译文]‎ 杨伯仁,字安道,是杨伯雄的弟弟。他本性孝顺友爱,读书一遍就能背诵。皇统九年(1149)考中进士,但他为了侍奉父母,并不要求安排职务。天德二年 (1150),被授予翰林文字之职。杨伯仁本名杨伯英,为了避太子光英的名讳,才改成现在的名字。‎ 海陵王曾晚上召杨伯仁来作诗,派人催促得很急迫, (伯仁)不到二更就做了十首进上,海陵王十分欢喜,把外衣脱下来赏赐给他。海陵王射乌鸦,杨伯仁献上《获乌诗》委婉劝谏。(伯仁)因父亲去世离任,丧期未满就重新任职,海陵王赏赐给他金带袭衣,又赐给他白金,以便奉养母亲。‎ 后杨伯仁改任了著作郎。因母亲逝世离任守丧,丧期满后,调任镇西节度副使。(杨伯仁)进入朝中任起居注,并兼做左拾遗,上书论述了六件时事。杨伯仁又改任大名郡少尹。大名郡里有钱有势的人十分强橫恣肆,没人管制得了,百姓深受其害,杨伯仁彻底惩治了他们的党羽,使全郡境内安定下来。他审判馆陶死刑案,获知了其中的冤情,馆陶人给他修建祠堂。府尹荆王完颜文由于贪污被削去封号,被降职为德州防御使,身为副使的裴满子宁和杨伯仁、判官谢奴,都因为没有能够纠正(荆王的过失)而被解除官职。杨伯仁被降为南京留守判官,改为安化军节度使副使,到任三天的时候,被召入朝任为太子右谕德,兼侍御史,改任翰林待制后,又兼右谕德。‎ 杨伯仁做了滨州刺史。郡中有这样的风气:遣家奴逃跑。杨伯仁到任以后,斥责家奴的主人并杖杀家奴。像这样处置了几人,这种坏风气就被制止了。杨伯仁入朝任左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翰林直学士。依照旧例, 谏官和文学侍从都要进入宫禁值班。皇上怜恤杨伯仁的辛苦,特别恩准他免入宫禁值班。杨伯仁改做吏部侍郎,仍然兼为直学士。郑子聃逝世,宰相举荐杨伯仁接替他的位置。于是,(杨伯仁)被提升为侍讲,并兼任礼部侍郎。‎ 杨伯仁长期在翰林供职,文章词采典雅华丽。皇上 说:“‎ ‎(会作文章的人)在韩昉、张钓之后,有翟永固,近期就是张景仁、郑子聃,现在就只有杨伯仁罢了,其他没有见到会做文章的人。吕忠翰起草《降海陵庶人诏》,几次修改加工却始终不能完全符合朕的意思。状元尽管以诗词文赋冠盖天下,但至于各种外交辞令,不见得都能作。凡是进士,可以先让他们补充外官,等考察出其中善于写文章的人再召来任用。”不出数月,杨伯仁受命兼任左谏议大夫,没多久,又兼任太常卿。‎ 大臣们推荐了几位能够修撰起居注的人,皇上让杨伯仁领导他们。杨伯仁跟随皇上去上京,他身体多病,走到临潢的时候,由于当地气候寒冷发病,于是返回中都。第二年,皇上回驾中都,派使臣慰问(杨伯仁),赏赐他药剂。就在这年,杨伯仁逝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