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信阳市部分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语言是我们表达,沟通和传承记忆的主要工具,也是体现民族特性的重要元素。但是,人们经常会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也会说出一些不合语法规范的句子,甚至生造出一些不伦不类的概念和表达。因而,我们不厌其烦地制定一些语言规范,以此来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表现力。不过,在心理学家平克看来,语言的规范纯属多余。他认为,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一种“语言本能”,也就是说,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和演化规律,需尽量避免一些人为干预;另一方面,语言的立法者之所以会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规定,是因为他们对现代语言科学一窍不通,并且严重低估了一般人的语言水平。那么,语言的规范真的毫无必要吗?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②平克虽然看到了语言发展和演化的内在规律,也注意到了语言规范对语言发展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制约和阻碍,但他忽视了规范对于语言的重要性。一方面,语言规范可以帮助人们确立基本的语言表达习惯、言语技巧和思维体系,维护语言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语言是公共的,语言的发展取决于共同体的存在。语言的规范其实是将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与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黏合在了一起,使人成为理性意义上的存在者。语言规范之所以必要,主要有三方面理由。 ③其一,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认知。虽然每个人都是凭借其先天遗传的“语言本能”或“先天机制”来掌握语言,但这并不代表语言没有或者不需要应有的规范。正如罗素指出的那样,语言具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特性,一个是社会性,一个是它为思想提供共同的表达形式。如果没有语言,我们就只能依靠感官知觉去获得有限的知识,但是语言却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便利的方法去记忆、存储和推理,能够获取和创造更多知识。混乱的语言极易导致混乱的思维,也会影响我们的认知,而语言规范则有助于提升思维的清晰性与严谨度,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 - 26 - ④其二,语言的不规范使用会影响我们的文化审美甚至道德判断。按照约翰·塞尔的观点学习一种语言,也就是学习如何以言行事,如何以言取效,而这些都是规范性问题。通过了解语言规范,我们可以知道何谓恰当的、有效的或正确的表达,可以区分雅言与俗语,还可以知道如何避免在语言的使用中“以语伤人”。换句话说,学习一种语言并不只是学习语法知识和语言表达技巧,同时也是学习与之相关的共同体的规范和价值。因而,语言环境对人类学习和使用语言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⑤其三,语言是民族认同的堡垒,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使用一种共同的语言并遵循基本的语言规范,有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就我国而言,由于不同区城方言存在差异,在进行跨区城交流的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种沟通障碍。因而,通过一种共同的语言来消除这些沟通和交流上的障碍就十分必要。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石,是维系民族文化血脉的基本条件。语言的规范不仅有助于民族之间的融合,更有利于社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⑥总之,虽然语言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和演化之中,但保持其相对稳定、纯洁和规范都十分必要。当然,我们在对语言进行必要规范的同时,也要积极推动语言的创新和发展。 (摘编自刘松青《语言规范缘何必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心理学家平克认为,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和演化规律,制定语言规范纯属多余。 B. 语言规范的掌握程度对一个人思维的清晰性与严谨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 一个国家只使用一种语言更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以及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 D. 语言规范是为了保持语言的稳定和纯洁,语言创新和发展才能让语言更有生命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③段引用罗素的话论述了规范的语言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和认知层次。 B. 文章从思维和认知、文化审美与道德判断,民族认同三个方面阐述了语言规范的必要性。 C. 文章末段对全文做了总结,并补充指出语言也要创新和发展,使文章论证更加严密。 D.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论证了语言规范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具体办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制订好语言规范,就不会出现错误地使用词语或说出不合语法规范的句子的情况。 B. 语言规范既可以维护语言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连贯性。也使人成为理性意义上的存在者。 C. 语言包含了相关的共同体的规范和价值,不规范使用会影响到文化审美甚至道德判断。 D. 就我国而言,由于不同区城方言存在差异,规范语言更有利于民族的认同和文化的传承。 【答案】1. A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 - 26 - 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B项,“语言规范的掌握程度对一个人思维的清晰性与严谨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说法错误,由原文“混乱的语言极易导致混乱的思维,也会影响我们的认知,而语言规范则有助于提升思维的清晰性与严谨度,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可知,原文只是说“语言规范则有助于提升思维的清晰性与严谨度”,并没有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项,“一个国家只使用一种语言”错误,由原文“使用一种共同的语言并遵循基本的语言规范,有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可知,是“使用一种共同的语言”并遵循基本的语言规范,而不是“只使用一种语言”。 D项,“语言创新和发展才能让语言更有生命力”说法错误,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从文中“我们在对语言进行必要规范的同时,也要积极推动语言的创新和发展”可知。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并给出了具体办法”错误,文章论证了规范语言的必要性,但没有给出具体办法。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A项,表述绝对。由原文“但是,人们经常会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也会说出一些不合语法规范的句子,甚至生造出一些不伦不类的概念和表达。因而,我们不厌其烦地制定一些语言规范,以此来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表现力”可知,语言规范已经存在,但是人们还是经常会“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所以还要“不厌其烦”再制定一些语言规范。 故选A。 - 26 -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幻作家韩松认为:“现在写科幻的估计有几千人。比较有影响的有二三十人。新涌现的作家比较多。比如冯原、滕野、郝赫、刘洋等。”一些现实主义作家也开始涉足科幻领城。王十月就是其中之一。他在2018年。集中发表了一批科幻小说。还出版了长篇科幻小说《如果末日无期》。各类科幻文学作品数量在2018年迅速增长,科幻作家陈楸帆介绍说:“随着科幻作品发表渠道和市场的扩大,去年原创科幻文学长篇接近100种。” 除此之外,科幻文学的认可度也越来地高。2012年第3期《人民文学》近30年来第一次刊发科幻文学作品,刊暨了《徽记元》等4篇刘慈欣的短篇小说。今年7月最新一期《人民文学》还首次刊载了长篇科幻小说一王晋康的《宇宙晶卵》。《中国文学海外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5年5月及6月。世界頂级学术期刊《自然》在其专刊“未来”中分别刊发了中国科幻作掌李恬的《水落石出》和夏笳的《让我们说说话》。这是该栏日开创15年来,首次刊登中国籍科幻作家的作品。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12019年8月1日) 材料一: - 26 - 材料三: “我国科幻用刚起步,在规模上称不上黄金时代,但从大的环境来讲,我国科幻确实处在一个黄金时代的氛国中。”科幻作家刘慈欣说。“中国现代化进程很快。中国的发展环境是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环境;这些都是催生科幻创造的土壤。” 当前全社会对科幻的热情很高。人们关注科幻,可能反映新一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变化。过去我们比较关注现实。今天中国人开始比较关注未来。关注在时间与空间上离我们非常遥远的话题。比如外太空和宇宙命运。中国科幻文学的基础比较薄弱,随着科幻视野的发展。科幻小说有可能迎来真正的黄金时代,但首先需要有更多人来创作科幻小说。必须要有一定的作品、作家数量作为基础,才有可能产生经典作品。中国科幻事业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影视、科技、艺术、教育等行业跨界碰撞,推出优质的科幻作品,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声誉的科幻作家。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年11月7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埋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2019年还未结束,我们依然可以乐观地预测到,近三年来,我国科幻产业总产值在逐年上升。 B. 科幻J文学及科幻电影等带动T周边产品仅2019年上半年我国科幻周边产品产值就达9.5亿元。 C. - 26 - 从中国科幻产业数字看,2018年,我国科幻阅读市场科幻电子游戏产业,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D. 尽管我国科幻电影市场很大,但国产科幻片创造的产值在我国科幻电影市场总产值中占的比重较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今中国,写科幻作品的人在增加,产生了很多有影响的科幻小说作家,甚至一些现实主义作家也开始涉足科幻领域。 B. 新一代中国人思维方式在变化,比如由关注现实到关注未来。开始关注离我们遥远的话题等,这也是科幻发展的土壤。 C. 《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刊登了中国籍科幻作家的作品,这表明中国科幻作品正逐断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接受。 D. 中国科幻事业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有开放包容的态度就一定能迎来科幻的超速发展,迎来“黄金时代”。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科幻确实处在一个黄金时代的氛围中”的原因。 【答案】4. C 5. D 6. ①写科幻的作家增多,新涌现大量写科幻的作家,甚至一些现实主义作家也开始涉足科幻领域。各类科幻文学作品数量迅速增长。②人们对科幻文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不仅在国内得到认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也大大增加。③中国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以及拥有的充满未来感的发展环境。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2018年,我国科幻阅读市场科幻电子游戏产业,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错误,根据材料题图表2018年“科幻电子游戏产业”整体收入增幅明显放缓。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 26 - D项,“有开放包容的姿态”错误,原文最后一段“中国科幻事业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影视、科技、艺术、教育等行业跨界碰撞,推出优质的幻作品,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声誉的科幻作家”,可知只是科幻超速发展的必备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故选D。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现在写科幻的估计有几千人。比较有影响的有二三十人。新涌现的作家比较多。比如冯原、滕野、郝赫、刘洋等”“一些现实主义作家也开始涉足科幻领城。王十月就是其中之一。他在2018年。集中发表了一批科幻小说。还出版了长篇科幻小说《如果末日无期》”,可知写科幻的作家增多,新涌现大量写科幻的作家,甚至一些现实主义作家也开始涉足科幻领域;“随着科幻作品发表渠道和市场的扩大,去年原创科幻文学长篇接近100种”,可知各类科幻文学作品数量迅速增长;“当前全社会对科幻的热情很高。人们关注科幻,可能反映新一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变化。过去我们比较关注现实。今天中国人开始比较关注未来。关注在时间与空间上离我们非常遥远的话题”,即人们对科幻文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不仅在国内得到认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也大大增加;“中国科幻事业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影视、科技、艺术、教育等行业跨界碰撞,推出优质的幻作品,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声誉的科幻作家”,即中国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以及拥有的充满未来感的发展环境。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醉红粱 周晓枫 - 26 - ①2018年的夏天,在四川泸州,我看到漫无际涯的高粱。对我这种五谷不分的人来说,远看没有结穗的高粱,又像芦苇又像甘蔗;直到它结出红褐色、花椒状的籽实,我才绝不会混淆。高粱,像燃烧的火把,像滚烫的钨丝。这些生长在北纬28度的庄稼,是用来酿酒的糯红高粱。 ②来泸州收割高粱,我兴致盎然。我一一割断茎秆,我握住的籽穗越来越丰盈沉实。在这块最适合制造蒸馏酒的中国版图上,雨水和汗水滴落,天上的阳光和眼睛里的希望之光闪烁,我们才有这样红色的丰收。江河天成,生生不息;夏收高粱,春酿美酒——所以我们此时收割,是对未来的准备。经过泥窖发酵,经过酒洞洞藏,这些高粱将成为年轻的酒,成为老熟的琼浆。 ③高粱发酵,是在古老的泥池泥窖里。窖泥取自长江回水弯的五渡溪,那里的泥质黏性强。工艺古老,工具也古老:云盘架、云甑、石缸、冰桶和牛尾巴。它们每年出酒数次,酿造历史距今四百多年,这些器物,这些窖池,经过数千次使用,它们上面叠印着无数劳动者秘密的指纹。 ④酒有五行,金木水火土。金,是收割高粱的镰刀,是翻动酒糟的铁锹。木,是高粱的植物属性;是烧煮的柴。水,是酿酒的泉;火,是烧起的焰;土,是发酵的泥池泥窖,是蒸煮的云甑和藏储的陶坛。五行聚汇,这是最美妙的化学。其实,茶也是这样,炊饮都是这样。但酒,似乎融汇更多。酒看起来澄澈清透,它汇聚五色:来自高粱籽的红、高粱叶的绿、高粱秆的黄,来自泉水的水晶白,来自窖泥的炭黑。它汇聚五味,既有甜和辣,也有微量且必要的苦和涩,缭绕其间是沉实的香气。 ⑤悲欢交集的酒啊,放着是凉的,喝下是热的……把丰富的一切压进酒浆。童话里有神仙水,现实中有酒,喝下去可身经百战或百变。有人平常寡言,三杯过后,酒力拆除了自设的樊篱,大开户牖,风月入怀,似乎所有相遇的都是亲人。酒,无论甘澈还是绵甜,无论清雅还是凛冽,只要酒杯在手,都可以邀约朋友,或对月独酌、无畏孤独。对善饮者来说,酒是一种日常而美好的梦游。如果说一枕黄粱,是梦醒时分破灭了的浪漫主义,那么一醉红粱,就是微醺时刻魔幻的现实主义。 - 26 - ⑥血粒般的高粱,血性般的高粱酒……高粱,既是粮食也是酒;就像文字,既是灵魂的粮食,也是情感的酒浆。其实酿酒与写作的过程,诸多相似。多余的粮食才能酿酒,酒,服务于精神的享乐。超过基础功用之外的文字表达,才能构成文学。从高粱上打下穗实,酿酒最初取自朴素的粮食;从日常生活中有所发现,写作的灵感潜伏在看似平淡的柴米油盐与春夏秋冬。进入藏酒洞,浸透空气的沉着酒香,让人不饮自醉。酒坛器形巨大,每坛盛纳的酒液都有2000斤,而这样的巨坛,竟在洞中绵延七公里之远。洞壁和坛体都布满益生菌团,使这里像是神秘而潮湿的肠道系统,这是酿造的必经过程;就像写作者曾把素材储存在沉默而幽暗的内心,让它们默默酝酿与成长。气候和储存条件,都影响酒的口味和品质;就像即使相同的题材,因为写作者不同的性格、经历和处理,会形成迥异的作品风格。我们每个人都在国窖1573的实验室里,用基础酒和调味酒,尝试调制自己偏爱的美酒配方。观察量杯,晃动摇瓶,注射针剂,就此产生千变万化。调制的酒体澄澈,无悬浮和沉淀,在看似透明里,却已蕴藏粮香、窖香、沉香以及难以言说的万物。我们在文学世界里又何尝不是如此?寻找恰切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搭配合适的主语、谓语和宾语,调整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和联合结构,安排人物、事件、场景和意义,让作品变得新颖、丰富、奇妙甚至复杂,产生意犹未尽的回味。 ⑦一瓶酒要经过历练,如同一个人要经过考验。高粱上演着变形记,脱去表层皮壳,经过锤炼、磨砺、蒸煮、幽闭和点睛般的调校,它们从饱满的谷物,变成迷人的酒液。这是象征和隐喻。也许每个人都是一棵岁月里的庄稼,酝酿生命为酒,辛辣而芬芳。让我们能够记忆自己的源头:高粱般的朴素生长;让我们能够创造自己的远方:酒般的丰富韵味……让我们永不丧失,蕴藏其中,那克制或释放的激情。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自己是一个五谷不分的人,分辨不出没有结穗的高粱,来泸州收割高粱时兴致盎然,自然引出下文高粱酝酿成酒的描写。 B. “高粱,像燃烧的火把,像滚烫的钨丝”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糯红高粱的外在形象。 C. 文中写“有人平常寡言,三杯过后,酒力拆除了自设的樊篱,大开户牖”,映衬了当前社会中人们压力巨大的现实。 D. “一醉红梁,就是微醺时刻的魔幻现实主义”一句富有意蕴,真切地写出了饮酒者似醉非醉时荒诞的魔幻状态。 8. 文章第③段介绍高粱发酵时的泥池泥窖、工艺以及工具都很古老,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9. 作者由高粱酿造成酒的过程引起了哪些思考?请概括说明。 【答案】7. C 8. ①突出泸州酿酒历史的悠久,体现酿酒的艰辛。②为下文的议论和得出的人生启示做铺垫。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 9. - 26 - ①高粱酿酒的过程中有五行,有着无数劳动者的艰辛,所造出的酒汇聚五味,犹如人生的滋味。②文章的写作犹如酿酒的过程,需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发酵、积累、思考、默默酝酿。③一个人的成长也像酿酒一样,经过艰辛的历练与考验,人生才会如醇香的酒般精彩。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C项,“映衬了当前社会中人们压力巨大的现实”分析错误,依据“童话里有神仙水,现实中有酒,喝下去可身经百战或百变”“对善饮者来说,酒是一种日常而美好的梦游。如果说一枕黄粱,是梦醒时分破灭了的浪漫主义,那么一醉红粱,就是微醺时刻魔幻的现实主义”以及文章整体来看,选项属于过度解读,这句话只是描写了生活中饮酒者的一种状态而已。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现代文中情节设置的作用。一般包括结构、内容、表达三个要点,内容重点把握交代了什么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或展现有什么作用,抒发什么情感三方面;结构上主要考虑其与前文、后文、标题的关系;表达方面则主要指在交代内容时所用的表现手法及效果,以及结构安排产生的效果等。 “高粱发酵,是在古老的泥池泥窖里”“工艺古老,工具也古老”“酿造历史距今四百多年”等内容突出了泸州酿酒历史的悠久,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 “它们每年出酒数次”“它们上面叠印着无数劳动者秘密的指纹”等内容体现酿酒的艰辛。 此段与后文“它汇聚五味,既有甜和辣,也有微量且必要的苦和涩,缭绕其间是沉实的香气”“其实酿酒与写作的过程,诸多相似”“一瓶酒要经过历练,如同一个人要经过考验”相照应,为下文的议论和得出的人生启示做铺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应对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筛选对象及筛选范围;其次在筛选的过程中要仔细,不要遗漏要点;最后将筛选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分点作答。 - 26 - “这些窖池,经过数千次使用,它们上面叠印着无数劳动者秘密的指纹”“酒有五行,金木水火土”“酒看起来澄澈清透,它汇聚五色”“它汇聚五味,既有甜和辣,也有微量且必要的苦和涩,缭绕其间是沉实的香气”“只要酒杯在手,都可以邀约朋友,或对月独酌、无畏孤独”等内容体现了作者从酿酒的过程体味出了人生的艰辛与滋味。 “多余的粮食才能酿酒,酒,服务于精神的享乐。超过基础功用之外的文字表达,才能构成文学”“酿酒最初取自朴素的粮食;从日常生活中有所发现,写作的灵感潜伏在看似平淡的柴米油盐与春夏秋冬”“就像写作者曾把素材储存在沉默而幽暗的内心,让它们默默酝酿与成长”“就像即使相同的题材,因为写作者不同的性格、经历和处理,会形成迥异的作品风格”“我们在文学世界里又何尝不是如此?寻找恰切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搭配合适的主语、谓语和宾语,调整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和联合结构,安排人物、事件、场景和意义,让作品变得新颖、丰富、奇妙甚至复杂,产生意犹未尽的回味”这些是作者由高粱酿造成酒的过程引起的写作犹如酿酒的思考。 “一瓶酒要经过历练,如同一个人要经过考验”“也许每个人都是一棵岁月里的庄稼,酝酿生命为酒,辛辣而芬芳。让我们能够记忆自己的源头:高粱般的朴素生长;让我们能够创造自己的远方:酒般的丰富韵味……让我们永不丧失,蕴藏其中,那克制或释放的激情”等内容是作者从酿酒过程中体悟出的人成长的过程与道理。 【点睛】散文阅读,把握文章内容是关键,概括文章主题是常考的内容。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可以从散文的题目、开头和结尾入手,从散文的关键词句入手,从散文写作背景入手,从散文结构文脉入手,尤其可以从散文的不同文体入手。如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或事件作出评价,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理性思考和评价。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以韩、吕二族为巨室,欲借以取重。乃深与韩绛、绛弟维及吕公著交,三人更称扬之,名始盛。神宗在颖邱①,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常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 - 26 - 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今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辩,帝为巽②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权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钧之物,所加损不过铢两而移。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也。”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B. 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C. 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近/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D. 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指被现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确认为皇位继承人的嫡长子,地位仅次于皇帝。居住的地方一般叫东宫。 B. 熙宁,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 陛下,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文中的“陛下”是对宋神宗的尊称。 D. 视事,旧时指官吏初到任。《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中的“视事”亦同此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安石与韩绛、韩维兄弟交情深厚。宋神宗即位后,韩维因用王安石 - 26 - 建议多次被称赞,于是向皇帝引荐了他。王安石想辞职离开,韩绛劝皇帝留下他。 B. 王安石与陈升之负责推行新法。朝廷设置三司制定新法,王安石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起负责变法。新法拟定后颁布推行。 C. 王安石推行变法遭到同僚反对。御史中丞吕诲、韩琦、司马光等都反对王安石的主张。看完韩琦反对新法的上书,皇帝立场不坚定,想听从韩琦的意见。 D. 王安石上奏章为自己极力申辩。司马光以变法引起朝廷内外动乱为由,反对新法,王安石直言上奏为自己辩护,皇帝用恭敬言语表示歉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 (2)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 【答案】10. C 11. D 12. A 13. (1)你这可说是难为我了,我自己看自已孱弱的躯体,恐怕不能符合你的意思。(2)流俗增加铢两的力量,虽然用力极其微小,但是天下有利的形势,就已属于流俗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根据文意,“以为”的主语是“末世学者”不是“知”,所以排除A、D两项; “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可根据骈句的特点来判断,故排除B项。 原文标点: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视事,旧时指官吏初到任”理解错误,后面的举例也是错的。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例子中的视事即此意。 - 26 -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宋神宗即位”时间错误。原文“神宗在颖邸”可知,韩维举荐王安石时,宋神宗并未即位。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做到字子对译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注意:(1)卿:你。责难:难为。眇躬:旧时帝后自称之词。无以:没有用来……副:符合。 (2)铢两:一铢一两,引申为极轻的分量。至微:极其微小。权:形势变化。归:属于。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26 - 王安石本是楚人,在朝中并不知名,因为韩、吕二族是世家大族,想借助韩、吕来取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于是就和韩绛、韩绛弟韩维以及吕公著深交,这三人更加对人称道赞扬王安石,王安石的声望才开始显著。神宗在颍王府时,韩维任记室,每当他的谈话得到神宗称赞时,就说:“这不是我的说法,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当他升任太子庶子时,又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任记室之职。神宗因此很想见到王安石,刚一即位当皇帝,就委任他为江宁府知府。几个月后,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才到朝廷。他进宫答对神宗询问时,神宗问治理国家应当首先做什么事?他回答说“:首先要选择推行政策的方法。”神宗问道“:唐太宗怎么样?”他答道“: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何必要效法唐太宗呢?尧、舜之道,极其简明而不烦杂,扼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繁难。但是后世学者不能晓,才以为高不可及。”神宗说:“你这可说是以难为之事要求我了,我自顾微末之身,恐怕无法与你的这番好意相称。你可以尽心尽意地辅助我,希望共同成就这一目标。”熙宁二年(1069)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神宗对王安石说“:人们不能了解你,以为你只知道经学,不明白世上的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学正可以用来治理世上的事务,但是后世所谓学习经学的读书人,大都是些庸人,所以世俗就认为经学不可以施行于世务了。”神宗又问“:那么你首先要施行设置的是什么呢?”王安石说:“改变风俗,建立法度,为今天当务之急。”神宗认为很对。于是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任命王安石和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共同掌管。王安石令他的同党吕惠卿承担条例司的日常事务。从此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法相继问世,称为新法,并派遣提举官四十多人,颁行新法于天下。御史中丞吕诲说王安石有十大过失,神宗为此派吕诲去做地方官,王安石推荐吕公著代替吕诲任御史中丞。韩琦规劝神宗停止实行青苗法的奏疏送到朝廷,神宗感到醒悟,打算同意韩琦的意见,王安石立即要求辞职离去。司马光为神宗起草批答诏书,其中有“士大夫沸腾,百姓骚动”的话,王安石大怒,上章为自己辩护,神宗用恭敬的言语表示歉意,派吕惠卿传达旨意,韩绛又劝神宗留下王安石。王安石入朝谢恩,因而对神宗说了朝廷内外大臣、从官、台谏官、朝士互相依附勾结的情况,并且说:“陛下想用先王的正道战胜天下流于颓靡风俗的人,所以是与天下流俗相互较量轻重。流俗的这个秤锤重了,那么天下的人们就都归向流俗;陛下的这个秤锤重了,那么天下的人们就都归向陛下。秤锤与物体较量轻重的时候,虽然是重达千钧的物体,增加或减少秤锤一铢一两的重量就会使准确性发生改变。今天奸邪之人想败坏先王的正道,以此阻止陛下所做的改革。现在正是陛下和流俗的秤锤较量轻重的时候,流俗增加铢两的重量,虽然极其微小,但是天下这一秤锤,已归属于流俗了,这就是天下议论纷纷的缘故。”神宗认为是这样。于是王安石重新任职治事,韩琦的意见没有得到采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① [宋]贺铸 重过阊门②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驾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③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 26 - [注]①贺铸因事要离开夫妇曾共居的苏州时,为悼念亡妻赵氏而作此词。②阊门:苏州城西门,词人旧居。③新垅:新坟,指死者葬所。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点明词人重回苏州,想起过往不由悲叹,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 上片运用比喻修辞,词人将自己比作遭霜打而半死的梧桐、白头失伴的鸳鸯。 C. 下片“露初晞”与“新垅”形成鲜明对比,更让诗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悲叹。 D. 这首词情深义重,诗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丰富了情感表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15. 这首词的下片“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C 15. 运用了反问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前一句实写词人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雨打南窗,辗转难眠;后一句写词人想起当年贤惠、勤劳的妻子给自己”挑灯夜补衣”的情景。而此时却与妻子天人永隔,不由发出一个”谁复”的悲痛反问。打发了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下片“露初晞”与“新垅”形成鲜明对比,手法判断错误。应是“旧栖”“新垅”形成对比,用旧居和新坟对比,更显物是人非之感。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意思是: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 26 - “谁复挑灯夜补衣”句末虽用句号,却是反问语气,强化了再也无人为自己挑灯夜补衣了,平添孤独悲伤之情。 此两句,前一句为实景,后一句是回忆妻子曾经为自己补衣的场景,是虚景,这样虚实结合,更添悲凉,体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作者认为智慧高明行为没有过错的前提是“_______”;认为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他们的才德之所以会超过一般人,就是因为“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化用晋人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两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提出了他心目中老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而那些童子的老师,是“____________”,这并不是韩愈所推崇的老师。 【答案】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善假于物也 (3). 所守或匪亲 (4). 化为狼与豺 (5).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参省”“己”“匪”“豺”“受”的书写。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的诗文( ),往往需要反复推敲,才能得其确解。比如那篇________的《桃花源记》,说到渔翁进入桃源之后眼前呈现的场景,有“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数语。倘若________地读过,恐怕不会给予过多的________,甚至会想当然地认为这不过是说桃源中人的服饰打扮与外间全然相同罢了。实际上并非如此,恐怕还别有深意。导致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是否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造成的。 - 26 - 《桃花源诗》里有一句“衣裳无新制”,对应的正是《桃花源记》中的那段描写。所谓“无新制”,并不是说衣物陈旧破败,而是指其不符合新的服饰制度。在古人的观念中,衣着服饰具有强烈的政治象征意味。王朝的兴衰交替,免不了一系列________的举措,改易服色正是题中应有之义。在陶渊明生活的晋宋时期也概莫能外,只要翻一翻《晋书·舆服志》和《宋书·礼志》,就能发现不少相关记载。因此,“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说桃花源中的居民也像世人一样有衣裳蔽体,并不是未曾开化、赤身裸体的蛮族野人。至于身着衣物的具体形制,则显然还保持着秦代的式样,和外面的世界存在不少差异。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A. 既有平易清浅一面,也有意蕴丰厚一面 B. 既有意蕴丰厚一面,也有平易清浅一面 C. 看似意蕴丰厚,实则平易清浅 D. 看似平易清浅,实则意蕴丰厚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耳濡目染 囫囵吞枣 关心 改头换面 B. 耳熟能详 囫囵吞枣 关注 革故鼎新 C 耳濡目染 一目十行 关心 革故鼎新 D. 耳熟能详 一目十行 关注 改头换面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是否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 B. 导致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引起的。 C. 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 D. 导致误解产生的原因,是读《桃花源记》的时候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造成的。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后文是“往往需要反复推敲,才能得其确解”,根据启下原则,应将B、C两项排除;“既有平易清浅一面,也有意蕴丰厚一面”同时强调“平易清浅”和“意蕴丰厚”,而“看似平易清浅,实则意蕴丰厚”则强调“意蕴丰厚”。从文段整体上来看,文段强调的是诗文表面上平易清浅,实际上意蕴丰厚,所以排除A项。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耳熟能详:听得多了,就能细述出来。耳濡目染:因经常听到而不知不觉受到影响。根据语境,《桃花源记》是大家非常熟悉了解的文章,应用“耳熟能详”。 囫囵吞枣:比喻笼统地接受,不加分析、甄别,不求甚解。一目十行:形容阅读速度特别快。根据后文“甚至会想当然地认为这不过是说桃源中人的服饰打扮与外间全然相同罢了”可知,此空是说不求甚解地读,应用“囫囵吞枣”。 关注:关心重视。关心: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根据语境,这里要表达的是“不重视”,应用“关注”。 革故鼎新: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改头换面:比喻改正错误或改变现状;比喻只改变形式,而内容、实质不变。根据“王朝的兴衰交替”,应用“革故鼎新”。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本题原句中有两处错误:一是“误解产生的原因”与“是否”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二是“的原因”与“造成的”重复杂糅。 A项,没有消除“两面对一面”语病; B项,把“造成的”改为“引起的”,但依然没有消除句式杂糅的语病; C项,修改正确; D项,没有消除“句式杂糅”的语病。 - 26 - 故选C。 【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好的翻译应该不只是“翻译”,______ 。翻译家的创造性体现于将文学作品变为充满美感的艺术品。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要 _____ ,更要传达美学气息。翻译家创造性的发挥,对文学翻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好的翻译家应当让读者分辨不出哪个是原文,______,若用其母语创作,大约也能写出像样的文学作品;但在翻译时,应当识别出原文作者的风格特点,在遵守作者意图的同时将其传达给外国读者。 【答案】 (1). ①还需要“创造” (2). ②传达原文的基本信息 (3). ③哪个是译文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第一空,依据前文“不只是”可知,所填句子应以“还需要”开头;依据后文“翻译家的创造性体现于……”可知,此空应填“还需要创造”等类似意思的句子。 第二空,依据后文“传达美学气息”可知,此空应填“传达……信息”,而依据“翻译”的特点,首先应该传达的是“原文的基本信息”,所以此空可填“传达原文的基本信息”等类似意思的句子。 第三空,依据“分辨不出”可知,分辨不出的应该是“原文”和“译文”,所以此空可填“哪个是译文”。 【点睛】应对此类题目要注前后文在语意和结构上的照应。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文段脉络,理清句子关系。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找出前后文的关键词,注意合理推导。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字数合规。 - 26 - 21.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大姐儿”生了痘疹后,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外面又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这段文字中采取了哪些防疫方法?请简要归纳。 【答案】“十二日不放家去”,及时采取必要的隔离手段,避免交叉感染;“外面又打扫净室”,保持公共卫生;对密切接触者的衣物进行更换;及时就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大概看到古人对瘟疫的一些处理方法,比如说忌食、隔离、清洁、用药等。“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十二日不放家去”,及时采取必要的隔离手段,避免交叉感染;“外面又打扫净室”,保持公共卫生;“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即对密切接触者的衣物进行更换;“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及时就医。 【点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段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段,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9月29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42位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最高礼遇。习近平同志为他们一一颁授勋章奖章,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他们平均年龄约为80岁,其中“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平均年龄约为91岁。时光虽不语,有华发为证。这些老人在奋进的征程中建立卓越功勋,在岁月的沉淀中磨砺出高尚品格。 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一方面要充实自己,坚定信念;另一方面要牢记使命,勇于担当。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统称“奉贤中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如何做好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答案】例文: 如何做好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一名奉贤中学的高三学生。 - 26 - 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周恩来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祖国的未来是灿烂辉煌的,作为她的儿女,我们更应该从小牢固树立起成为祖国有用之才的远大抱负,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只争朝夕,一心为国,一生为国,不断求索,不断创新,祖国的的实力就会越来越大强大。 如何做好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呢? 一是要有坚定信念、做志存高远之人。理想信念至关重要,人生没有理想就难有作为。我们要常习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并以此勉励自己。“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胸怀有多大,事业就多大,这里讲的胸怀就是人生志向,青年时期正是人生最嘉年华,也正是确立人生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确立远大理想,既努力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二是要勤奋学好,做专业过硬之人。当代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离不开今天的青年学生。当代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和本领直接决定了科学发展观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所以,我们学生一定要珍惜在大学的宝贵时光,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一-做名优秀的大学生, 勤奋学习,多学知识,多增才干,为将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要勤于实践,做奉献社会之人。实践既是培养我们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我们改革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是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当代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体验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学生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特长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做有利于社会之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用好的态度及优良品德对待他人,并且给子他鼓励与帮助,这样,大家才能团结友爱起来,共同去创造奇迹,“滴滴雨水,能汇成大海”,雨水都能汇成大海,那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是啊,我们要把活泼开朗的一面展现给他人,让别人也被你的真诚,阳光所感动,那就要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用自己的力量真正为祖国添砖加瓦,让祖国渐渐强大起来,从睡眠中苏醒,一点,一点,长高,长大,使人民的生活有了极大的保障。 同学们,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去完成建设好祖国的重任。相信祖国一定会更好美好灿烂! - 26 -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统称“奉贤中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如何做好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建议。这就要求考生要先理解材料的内涵,抓住“如何做好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握材料的重心所在,再联系认识、思考、建议来立意作文。 具体过程: “如何做好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这篇作文的写作方向,整篇文章要围绕这一写作方向进行文字组织。“充实自己,坚定信念”,就要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学习,以这些老人为人生楷模,学习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高尚精神;“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就要落实到学习和生活中,锐意进取,积极拼搏,勇挑重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具体行文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结合作文材料,体现新时代青年中学生的认识和思考,不断深入推进,从而发出倡议;(2)以演讲稿形式写作,体现情境要求,注意用语得体;(3)要有感染力,注意艺术手法的使用。 【立意】参考立意: (1)用勤奋积极的姿态致敬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人; (2)眼中有楷模,脚下有行动; (3)尊老敬贤思想在,敢教日月换新天; 【素材】放眼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定语只能是“社会主义”。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六个下功夫”凝练概括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把“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摆在首要位置。这意味着,教育工作培养的人,必须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必须是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有志之才。 - 26 - 小麦灌浆期,阳光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庄稼的收成。理想信念是个体奋斗的动力和方向,对青少年而言,恰似阳光之于小麦,绝不是可有可无,更不能随意裁量。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形,若是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能不能正确看待小我梦想和大我情怀,能不能正确认识中国大势和世界潮流,能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奋斗和国家需要,无不系之于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正所谓,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推进教育现代化不能忘记初心,建设教育强国不能脱离立德铸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亦需要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塑造有理想有信念、能奋斗敢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精气神的“钙片”,理想信念的传承总是被寄予强烈期望。需要看到的是,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下,没有体验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苦难,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少了些艰难困苦的奋斗,人生阅历相对有限。“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长期教育,青少年就难以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甚至可能走偏。从“分数满当当、脑袋空荡荡”之类的信仰空虚,到“90后遭遇‘中年危机’”之类的精神早衰,再到“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之类的“基因蜕变”,虽然都只是少数现象,但理想信念弱化、软化的问题值得重视。 “世界上有许多美好地方。但是,那里有黄山么?有黄河么?有长江么?有长城么……既然这些都没有,那么,祖国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地方。”当年路遥的文字,激发起多少人爱国奋斗的精神。今天,我们离梦想从未如此之近,壮丽的未来在眼前,奋斗的豪情在心中。把亿万人民的爱国心、爱国情,激荡成共鸣、汇聚成洪流,就一定能成为磅礴的“中国力量”,推动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复兴。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把“品德修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是摆在第一位的,这就需要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 26 -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培养更多新时代的奋斗者,最关键的是激发年轻一代的责任感,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吃苦精神。中山大学博士生韦慧晓投身军旅,成长为我国海军首位女副舰长,在万里海疆书写无悔青春;常州技师学院学生宋彪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在车间日复一日苦练,斩获世界技能大赛最高奖……无数这样的年轻人,以奋斗成就出彩人生,“吃苦”“拼搏”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词。“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只要有那么一股子中流击水的劲头,有那么一股子以梦为马的激情,奋斗就将成为实现梦想的阶梯、走向未来的桥梁。 【结构】本题是一篇演讲稿,比较适合写出议论文。主旨是倡议大家“如何做好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按照演讲稿的格式,开头要有称呼,之后要有结束语。在开头之后,尽快地进入主题,从多角度论述劳动的意思。可以设置几个分论点,如:①要努力学习,树立理想;②要加强修养,坚定信念;③要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中间要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心为自己,缺乏建设国家的理想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批评。最终回到“如何做好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来。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 26 -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