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一)

绝密★启用前 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 见解(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 I 卷的文字说明 第 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 II 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 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绩,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 计的。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 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 丹麦三个“洋行”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 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 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 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 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 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 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 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 年 2 月 6 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世界上 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 55 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 5.6 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 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 46 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 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 8 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 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 31 项、创新软件 13 项、创新装备 31 项,创新产品 3 项,申请专利 454 项,7 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 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 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 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编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2018 年 10 月 24 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 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 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 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 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 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 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 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 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 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 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 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 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 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 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 2018 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 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 年 4 月 20 日) 材料二: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 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 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 1 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 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 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 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 2015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 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 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 年 9 月 29 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 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 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迅速转化成适应市场 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 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种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 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科学巨人玻尔 1927 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 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 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 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 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 和量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 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 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 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 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 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 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 1917 年 申请,并于 1921 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 资金。在任所长的 40 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 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 600 多名物 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 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 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 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 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 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 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 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 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 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 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 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 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1957 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 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 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 (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 相关链接 ①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 基础上,于 1913 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 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1927 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 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 192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1918 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 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 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 (摘自戈革《玻尔集》) 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据《楚天都市报》披露,湖北黄石九中部分学生家长反映,该校七年级 4 个实验班 欲更换高档电子白板,要求每名学生交 2000 元。由于该校七年级普通班不需更换黑板, 有家长感觉钻进了“贵族班”的套子。该校校长认为,“穷人和富人不可能享受同等教 育”。 曾几何时,择校费是百姓深恶痛绝的教育不公现象之一,而在上述新闻的学校里, 择班费就那么现实而残酷地摆在了学生及其家长面前:交了钱,就可以上“小班”也就 是“富班”,教学质量佳,教学设施全,并保证严格控制每班学生不超过 35 人;不交钱, 那就去挤近百人一个教室的大班。交了钱,就可以享受到“贵族班”富贵的教育;不交 钱,校长就会教育家长,“穷人和富人不可能享受同等教育”。中小学是如此,高校里 更直接,教育部不得不强调,高校不得按学生贫富安排住宿。 凡此种种,难怪 09 年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全国 30 个省、市、区 2952 名 公众进行的调查中,有 56.5%的人表达了他们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担忧——“越来越不公 平”,仅 11.2%的人认为教育越来越公平。而校园里存在着的“穷富班”,让孩子们体味 到了贫富的差别。 “穷富班”的出现根源在于教育投入不足。尽管 1993 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 发展纲要》已明确提出,到 20 世纪末,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要达到 4%, 但这个目标目前尚未实现。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不足,就会使学校倾心于谋财,而学校 的最大资源,就是学生,多交钱进“富班”、“实验班”,没钱么,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 (改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近年来,诸如“建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家长满意的教师”之类的口号成为不少学校 竞相打出的招牌,盛行坊间,大行其道。 “教育让家长满意”,乍一听似乎无可厚非,但细细思量,问题不少。首先,教育 如何使家长满意?这其间,众口难调自不必说,又如何界定,什么样的教育才会令家长 满意呢?多少家长满意才行呢? 更为重要的是,难道家长满意就行了吗?毕竟,教育服务的直接对象不是家长,而 是学生。打个比方,好比家长带孩子去餐馆就餐,孩子吃饭,家长付账,要问对餐馆饭 菜、服务满意不满意,恐怕不能只问家长,还要问最直接的消费者——孩子。家长的感 受与评价,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感受与评价。因此,很多学校刻意宣扬的“让家长满 意”,其实在教育观上遮蔽了一个关键问题:教育怎样让学生满意? 回到我们的教育现实,存在的问题比这种理论上的困惑更使人纠结。不少学校现在 变得越来越像标准化生产的“企业”或者“工厂”。填鸭式的教学,封闭式的管理,起 早贪黑的生活,无所不在的激烈竞争,简单重复的枯燥训练等等,使原本充满智慧与快 乐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沉重的负担,使校园成为许多学生备感压力和失落的地方,而不是 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 这样的教育,显然不是合格的教育。因为它不是立足教育学生这个本位来展开,而 是被功利目的、应试思维、家长需求、自身利益等非教育因素主导着、牵制着、撕扯着, 在各种现实利益的考量和冲突中变得面目全非。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 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的活力之源,来自于教育过程中对人的尊重和 关爱,来自于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以“润物细无 声”的方式启迪心灵、健全人格,使他们在成长中追求“有灵魂的卓越”,而不是沦为 考试机器。 (《今日教育》2010 年 09 期) 材料三: 一边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另一边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低下。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全球教育研究中心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有 60.9%的企业 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表示比较不满意,有 8.7%的企业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表示非 常不满意,而且绝大多数企业认为企业的发展与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或有很大的关系。目 前大部分学生的多项能力和素质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大学毕业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亟 待提高。 威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徐德清说,到公司实习的大学生所学与所用差 距很大。而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裁林可夫也对公司招收的几百名大学 生不甚满意,他认为许多大学毕业生事业心不强,挫折压力承受力不大,而且知识老化, 自我学习能力弱,复合型不强。 (摘自《网易财经》) 材料四: 教育公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突出表现,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坚固 基石。强调教育公平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有学上”,实现学有所教。近年来,中央 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要做到教育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 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环节是保障公民接受义务教育和享有良好教育的机会公 平,突出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主要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如果说教育公平主要解决的是“有学上”,那么提高教育质量主要解决的是“上好 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事业,才有 一流的国家。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我国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要求相比,还面临严峻的挑战,离人力资源强 国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特别表现在教育质量方面的较大差距。要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 的教育观,树立多样化的教育质量观,树立“教育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的教育过程观, 树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观。 (改编自《新浪新闻》) 如何才能真正办好教育?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观点。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英雄史诗 李从军 刘思扬 李柯勇 白瑞雪 韩冰 斟满烈酒的 7 只土瓷大碗,高举在 7 双粗糙大手中,7 张古铜色的脸凝如泥塑。黄 沙扑面,白日惨淡。“死也要死在沙窝里!”头扎白羊肚毛巾的壮汉一声大吼——“这 事干成,就没白活这一遭!”酒碗相撞,一饮而尽。空碗摔在脚下,碎片八瓣。 30 年前那个春寒料峭的黎明,外号“石灰锤”的陕西定边农民石光银做梦都没有 想到,自己成了全国联户承包治沙先行者。七勇士大战毛乌素沙地,就此开创了一段石 破天惊的历史。 三北,中华文化重要发源地。史前遗址、万里长城、丝绸之路……千百年来,我们 的先祖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历史和灿烂文明。然而,放眼 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 的中国版图,横贯北方万里疆土的,是漫漫黄沙、沟壑纵横、断壁残垣。风沙肆虐、水 土流失,沙漠化土地面积以惊人的速度扩张。 1978 年 11 月,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一个彪炳史册的重大 决策——在我国四大沙地、八大沙漠南缘及黄土高原建设大型防护林。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历史,也改变了亿万三北人的命运。当代人类最为悲壮雄伟的 生态史诗,由此拉开帷幕。 为了承包 3500 亩沙地种树,石光银卖骡子卖羊。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他脑袋被驴 踢了。这里黄沙一片,哪见长过一棵树?“石灰锤”的意思是“傻子”。“石灰锤”认 准的事就是板上钉钉。树真的种活了!在乡亲们惊异的目光中,石光银大手一挥,把招 贤榜贴到乡政府门口:要想栽树你就来,我出树苗你来栽! “七勇士”壮大到 127 户,浩浩荡荡开进“狼窝沙”。结果铩羽而归。新承包的这 5.8 万亩沙地,像它的名字一样险恶。一年失利,来年再战。三战“狼窝沙”,终于大 获全胜。那天,英雄们喝光了方圆 20 里内的苞谷酒。 漫长的三北工程线上,英雄与大树并肩而立。 陕西靖边农民牛玉琴把一根木杆往沙丘上一插,杆头系块绿头巾,用羊粪蛋计数, 跨大步量出自家承包的 1 万亩荒沙:“治不了沙,我就死在沙里!” 一只三条腿的母羊和刚产下的羊羔是内蒙古农家女殷玉珍家最重要的财产。最终那 只母羊还是被她换成了树苗…… 为了生存,为了子孙,一代造林人殊死奋战,在三北大地谱写了一部叱咤风云、感 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时势造英雄。改革开放,为三北造林人开辟了广阔的时代空间。 石光银感慨,没有联产承包,就没有我“石灰锤”的今天。 林场场长张生英说,没有体制改革,哈巴湖畔仍是一片荒漠。在宁夏哈巴湖林场, 张生英坚定地推动改革。实行责任制,打破“大锅饭”,让上千名职工吃饱了肚子,也 让昔日沙丘变成了一片湖光山色。一个被改革触动利益的人酒后一刀,砍瞎了张生英妻 子的一只眼睛。多年后,砍人者刑满释放,走投无路时万万没有想到,他竟被接纳回了 林场。这人再次走进张生英的家,一进屋,“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张生英向他伸出了 双手…… 英雄之心,比大漠宽广;英雄之泪,如岁月苍凉。 石占军,石光银的独子,2008 年在运树苗的途中不幸车祸遇难。那天是植树节。 石光银遭到了一生中最大的打击。这条铮铮铁汉,走路都得两人扶。在石光银治沙展览 馆,我们看到了石占军的遗照,大个子,一表人才。“想他吗?”我们轻声问。“想 ——”石光银虽然还笑着,但笑容刹那间凝固了,话语中透着无限凄楚和悲凉。当年石 占军栽下的树,如今已成广袤林带,郁郁葱葱,随风起伏。石占军就葬在这里。石光银 常到儿子坟前坐一坐,点支烟,说说话。只是此时,人们才发觉,“石灰锤”老了…… 奋斗 20 多年,石光银领导着一个规模庞大的治沙集团,在毛乌素沙地南缘营造了 一条百余公里长的绿色屏障。 这是一个改革大潮奔涌的时代,这是一个造林英雄辈出的时代。 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 2647 万公顷,这些树按株距 3 米排成单行,可绕 地球赤道 2300 圈。 山河巨变,绿荫遍野,三北人构筑了一座当代中国的生态长城,实现了由“沙进人 退”向“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折。 1989 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题下四个大字:绿色长 城。 (原文有删改) 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英雄史诗”为标题的好处。 参考答案 1.①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②港珠澳 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体 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 本题“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然后应通读全文,结合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信息的提取和整合。 解答本题,首先到文中找到“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这句话,这句 话是材料二的最后一句,所以界定答题区间为材料二,对材料二进行分层概括即可。 材料二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句为一个层次,主要引述外国媒体对中国桥梁的高度评价;第 二、三句为第二个层次,列举一系列“世界之最”主要为了证明我国桥梁技术领先世界;第 三句话为第三个层次,通过列举数字,证明我国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在桥梁建设中的体 现。这些都是自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以来我国桥梁建设的突破。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 者和提供方;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③政府具有较强 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题干是“促进高校科 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解答本题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 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这题答案主要集中在材料三、四 中,材料三、四讲述了了高校提供人才和知识储备的作用,以及政府企业的组织协调作用。 首先回答相关方的主体,文本明显体现了三个主体:高校、企业、政府。根据三个主体分别 回答所起的作用。可从文中的语句中进行筛选如“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 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 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 之义。”可概括出高校的作用;“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 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 1 亿元。双方将 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可概括出企业的作用;“2015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 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 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 此高校的成果很难迅速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 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种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 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可概括出政府在组织调控方面的作用。 【点睛】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首先审清题目要求。题目要求探究什么,是辨析观 点,分析启示、感悟,还是做出评价,要审清探究点。另外,还要明确“结合文本”“联系 现实”“结合文本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等不同的要求。要求不同,答题侧重点也有所区 别。如“结合文本”主要侧重于从文本材料中寻找依据,而“联系现实”则侧重于对现实生 活的指导意义,“结合文本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则要求在联系文本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 生活体验。 3.①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②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 理学研究;③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④有人道主义 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题干是“玻尔“特有 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解答本题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 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解题时要注意探究点的选择: 一是从他与爱因斯坦的辩论中,如“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 ‘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理解其积极追求真理,认识其坦荡的胸怀;二是“玻尔的老 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 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 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从他积极为祖国丹麦工作,积极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 认识其赤子情、爱国心;三是“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 在任所长的 40 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 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 600 多名物理学家。”从其 领导哥本哈根学派,可以得出其慧眼识才;四是“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 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 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从积极想方设法营救受纳 粹迫害的科学家,认识其人道主义精神。 【点睛】 1.审清题目要求。题目要求探究什么,是辨析观点,分析启示、感悟,还是做出评价,要 审清探究点。另外,还要明确“结合文本”“联系现实”“结合文本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等不同的要求。要求不同,答题侧重点也有所区别。如“结合文本”主要侧重于从文本材料 中寻找依据,而“联系现实”则侧重于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结合文本并联系自己的生 活体验”则要求在联系文本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 2.明确无误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无论是辨析类,还是启示类,都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对于辨析类探究题,首先要明确“同意”还是“不同意”,“矛盾”还是“不矛盾”等,然 后结合题干合理地阐述理由。这类题目一般要求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究,也就是可以从不同 角度来明确观点,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现实,就其中的一点进行阐述。 3.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 状况。明确观点、看法之后,应先在文本中寻找得出此观点的依据,然后由文本论据引申到 生活实际。 4.陈述理由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尊重文本,不主观臆断;(2)明辨是非,不 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3)要把人物放在时代、社会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评价;(4) 紧扣传主的生平事迹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尤其要紧扣传主给社会、时代带来的影响、贡献等。 5.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答题模式:阐明观点(我认为,我同意,或直接表明观点)+ 分条陈述理由+回扣观点(此步骤也可以没有)。回扣观点就是要求对上述阐述的理由进行归 纳总结,回归到自己的观点上来,可以采用“所以说……”“总之……”“由此可见……” 等语言进行回扣。 4.(1)公共财政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2)立足教育学生这个本位, 进行多样化教学。(3)改变教育现状,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4)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实 现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 题,考生要审准题干,回归原文,从材料中筛选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准确概括。 依据材料一第四段“‘穷富班’的出现根源在于教育投入不足”“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不足, 就会使学校倾心于谋财”可知,措施一是公共财政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 依据材料二第三段“教育服务的直接对象不是家长,而是学生”、第五段“这样的教育,显 然不是合格的教育。因为它不是立足教育学生这个本位来展开,而是被功利目的、应试思维、 家长需求、自身利益等非教育因素主导着”,可推知措施二是:立足教育学生这个本位,进 行多样化教学。 依据材料三第二段“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多项能力和素质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大学毕业生各 方面的综合能力亟待提高”可知,措施三是改变教育现状,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依据材料四第二段“教育公平主要解决的是‘有学上’,那么提高教育质量主要解决的是‘上 好学’”“要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多样化的教育质量观,树立“教育过程是 一个创造过程”的教育过程观,树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观”可知,措施四是:树立 正确的教育观,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 考生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作答。 【点睛】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 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 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 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 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 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 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 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5.①突出文本主题。“英雄”指那些在“三北”恶劣环境下为改善生态环境坚持植树造林 的人,“史诗”指“三北”植树造林的过程和“三北”防护林对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等,“英 雄史诗”表达了作者对“三北”造林人的赞美之情。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文章紧紧围绕“英 雄”写造林人的群体形象,围绕“史诗”描述造林的艰辛过程。③塑造人物群体形象。用“英 雄”来称呼“三北”造林人,塑造了其英雄的群体形象。④引起读者共鸣。题目“英雄史诗” 形象、生动、大气,具有高度概括性,能够引发读者对“三北”防护林壮阔情景的想象,引 起读者的共鸣。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题干是“结合文本, 谈谈本文以“英雄史诗”为标题的好处。”解答本题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 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回答文章题目的好处,可以从四个方面思考:题 目表现的意义和情感,题目与文章内容的关系,题目与文中人物的关系,题目给读者的感受 等。从题目的意义的角度分析,“英雄”指非凡出众的人物,“史诗”指壮丽的、足以传世 的业绩,这里指那些在“三北”植树造林的人造就了辉煌的业绩;从表现的情感的角度分析, 文章把植树造林的人称作“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把英雄植树造林的过程称为“史 诗”,表现了对“三北”防护林的热爱等;从题目与文本内容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英雄史 诗”是对文本的高度概括,文章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来写的;从读者的角度分析,这样的 题目更能给读者留下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点睛】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首先审清题目要求。题目要求探究什么,是辨析观 点,分析启示、感悟,还是做出评价,要审清探究点。另外,还要明确“结合文本”“联系 现实”“结合文本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等不同的要求。要求不同,答题侧重点也有所区 别。如“结合文本”主要侧重于从文本材料中寻找依据,而“联系现实”则侧重于对现实生 活的指导意义,“结合文本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则要求在联系文本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 生活体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