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写作训练(全国)2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写作训练(全国)27

‎2018届二轮复习 写作 训练(全国)‎ 近年来,任务驱动型作文于传统的材料作文中脱颖而出,着实让考生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有人说,任务驱动型作文仍然是材料作文的一种;有人说,任务驱动型作文只能是昙花一现;有人说,任务驱动型作文限制了考生的思维……其实,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脱胎于材料作文,充分体现“时事语文”的特点,是符合现代作文命题方向的写作方式。‎ 任务驱动型作文,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在说理上具有多元化倾向,需要考生能够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理解,通过权衡与思考,表达具有个性化的认识。而这种说理方式,也体现了高考作文思辨性的特点。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严谨的逻辑,展示清晰的条理,揭示现实生活中情与理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思想倾向。‎ 一、任务特点简述 任务驱动型作文从材料作文中走出来,保留了材料作文的某些特点,又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实时性 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高考作文要表现社会的主旋律。因此,命题者在安排作文材料时,便会选择具有鲜明时代感和时效性的话题,要求考生对这个时代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对社会进行思考,以健康的认识完成写作任务。‎ ‎2.辩证性 社会快速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整个社会进行思考。高考作文,往往抓住这些具有矛盾性的话题安排试题材料,并给考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要求考生能够以辩证的态度去分析,去理解。一分为二、对立统一、普遍联系、发展眼光等,便成了考生表达个性化认识,展示思想深度的很好方式。‎ ‎3.多元性 多元化的时代,使高考作文也表现出多元化特点。试题材料,往往并不是就某一问题进行单独引导,而是就一个事件或一种现象,设置一个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思考的写作任务,要求考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表达对话题的认识。有的写作任务,考生可以抓住某一点展开思路;有的写作任务,则要求考生能够在整体思考的基础之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构思成文。‎ ‎4.开放性 任务驱动型作文,虽然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之上给定明确任务,要求考生进行思考,但这并不意味着为写作加了限制,让考生不能充分发挥写作的自由度。题目所给的任务,本身就有着很丰富的角度,而且又贴近现实,因此,无论从立意还是选材方面,考生都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以灵活自由的写作,完成自己的任务。‎ 二、任务开展过程 既然有任务驱动,就要调动思维,以最完美的方式完成任务。此类作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环节:‎ ‎1.理解题目,捕捉任务要点 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和要求更加明确,更加具体。一般情况下,题目给定一个材料,这个材料是建立写作任务的基础。同时,题目还会给出提示语,对写作任务进行方向性引导。最后,题目还会在要求中以鲜明的规定,对写作任务进行更全面的解读。此类作文在审题立意时,需要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捕捉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向。‎ ‎2.拟定标题,提示任务中心 拟定标题时应该对写作任务进行恰当的提示。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标题,更应该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写作意图,让阅卷者对文章所体现的写作内容有清楚的认识。如果标题过于含蓄,就会影响写作任务的表现。‎ ‎3.概述材料,明确任务趋向 必须围绕题目中要求的任务写作。材料对任务的设定,往往能够通过材料来体现,这样,在安排文章的开头时,就应该对材料内容有所观照。如果说标题概括了任务的内涵,那么,开头部分就应该对内容进行具体解读,从而树立更加鲜明的写作方向。‎ ‎4.巧妙过渡,挖掘任务本质 整个写作内容都应该紧紧围绕确定的任务展开分析。而要实现这一点,则需要运用一些具有过渡性的语句或段落,将思维进行合理延伸,从而使整个写作内容环环相扣。安排这种过渡性的语句时,一定要在充分理解前后内容的基础上,挖掘任务的内涵,进而以承上启下的方式,实现整个论述的严谨性。‎ ‎5.合理引申,拓展任务内涵 虽然具有“就事论事”的特点,但是如果将思维只停留于对所给事件的分析,就显得狭隘。每一项任务,都应该是一个平台,一个基础,而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的思维应该跳出去,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内容,拓展写作任务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整个作文才能写出广度和深度。‎ ‎6.归结全文,巩固任务成果 所谓“豹尾”,就是一个深刻有力的结尾。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精心打磨。任务驱动型作文,更需要一个这样的结尾将任务进行总结。具体安排时,可以根据任务的特点,在结尾时或表明对任务的看法,或深化对任务的认识,或展示对任务的憧憬……这样,整个任务就圆满完成了。‎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个流浪汉在街边举着牌子,上面写着“破产,无家可归,很饥饿,求帮助”。‎ 一位先生上前说:我可以给你们一份工作。流浪汉拒绝了。‎ 于是,这位先生也举了一块牌子,站在他们身后,牌子上面写着:“我给他们提供了工作机会,但他们拒绝了。”‎ 流浪汉很尴尬,想要换个地方,这位先生又跟了过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指导:‎ 这是一则现象类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真实情境选择写作任务,安排写作内容。材料选取了当下社会比较常见的一个场景——流浪汉街边“晒”身世(遭遇)、博同情以求得路人在经济上的援助作题材。材料中,那位“好心先生”的非同一般的热心肠行为让两位流浪汉的真实目的暴露无遗——原来,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温饱,也不是工作的机会,而是金钱。或许,这根本就是一个骗局,两位流浪汉所举牌子的信息都是假的。对于这种行为,“好心先生”选择了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揭穿,并决定一揭到底。立意时,可以从以下角度构思:(1)从流浪汉角度:好逸恶劳要不得,做人要懂得自力更生;利用可怜骗人最可恨;“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2)从“好心先生”角度:与欺诈行为斗争到底;要敢于揭穿欺诈行为;你若欺诈,我必揭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莫用善良纵容懒惰 ‎“破产,无家可归,很饥饿,求帮助”,街边举牌的流浪汉是否让你的恻隐之心涌动?“我给他们提供了工作机会,但他们拒绝了”,那位先生在一旁举起的牌子,看了又有何感受?(取材料中关键句,引出对问题的思考。)‎ 这位先生的举动在告诉我们:别用善良纵容不劳而获的懒惰。(明确写作任务。)‎ 弯腰在行乞者面前的碗里放下零钱,是一种善良;为无家可归者准备一份热腾腾的午餐,是一种善良。那这位先生的举动呢?没有直接的现金资助缓解他们眼下的生活困难,亦没有贴心地提供吃食抚慰他们的饥饿,但他提供的工作机会,却是最大的善良。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流浪汉,解决了他们这一顿的温饱,那么下一顿、以至长久的安稳生活呢?一把零钱、一份午餐,流浪汉依旧是流浪四方;但一份工作,或许眼前不比金钱与吃食物来得安慰更大,却能结束他们的流浪,给予他们谋生的机会,或许能够就此改变他们崎岖的一生。这,不就是善良吗?(从善良的角度,表达对这一事件的认识。)‎ 然或许有人驳斥:“先生举牌”的行为,岂不是断了流浪汉的生路?这怎么可以算是善良?(两个反问,对善良进行了深入解读。)‎ 这怎么不算是善良呢?难道对拒绝工作的流浪汉仍施以物资援助,才算是善良吗?非也。茨威格曾说过:“同情有点像吗啡,在最初的时候的确能缓解痛苦,但长久以往却终致堕落。”别将同情论为善良,别用这种自以为是的善良去毁了别人一生。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人们连行善也趋向功利化了。我们只以“见效快”作为检验行善的唯一标准,却不再思考受善者长久的未来。巴菲特曾在一次访问中直言:“我愿意将我的全部财富捐给慈善学校,但我拒绝为四肢健全的乞丐留下一个硬币。”巴菲特的做法,我们能理直气壮批判其“不善良”吗?同样,这位先生的做法,我们能冠以“恶意”之名吗?他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让流浪汉醒悟,让他们以自己的双手换回安稳的生活。(又是两个反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以茨威格的名言,证明了这一观点。巴菲特的名言,突出自食其力的观点。) 当代,“理性行善”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被情感支配着的我们容易为一句“很饥饿,求帮助”激起澎湃的善意,极力满足弱者所需。殊不知,我们的这种善良饲养了一群社会的寄生虫。我们应当对处于困难的人施以援手,但如何行善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今我们所议论的“职业乞丐”不就是因为我们自以为是的善良而发展壮大的吗?理性行善,同那位先生一样,给他们面包不如给他们未来;同时指出他们不劳而获的懒惰,为他人的行善作出提醒。(对“理性行善”这一话题的理解,深入了行善的本质。) 先生立起的牌子,亦是在提醒这个社会:别用善良纵容懒惰。(结尾点题,明确写作中心。) 点评:‎ 本文认识深刻,思维辩证。作者从赞成举牌先生的做法安排写作任务,表达自己的认识。开头先对事件进行概括,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主体部分,先从善良的角度,对先生的做法给予了肯定,然后以“有人”的驳斥引出反问,再以自己的反问进一步表明立场,突出了自食其力这一主旨。最后将这一话题上升到“理性行善”这一层面,深化了写作中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