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散文阅读课件(43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散文阅读课件(43张)

题点三 散文阅读 -2- -3- ■ 散文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7 年全国 Ⅱ 卷和全国 Ⅲ 卷分别选了一篇现代散文和一篇当代散文。从命题形式看 , 三个题目 , 分别考查了对词语含义、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对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的鉴赏分析。鉴于题目数量有限 , 散文传统的考查点 , 句段作用的分析、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标题含义和情感态度的把握 , 都应该作为散文复习的重点。 提分点 7  联系文意 , 紧扣语境 —— 提升词句理解能力 高考对散文的考查 , 往往从理解词义、句意入手 , 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或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这类题目 , 切口虽小 , 但涉及对内容、主旨的理解 , 对手法、情感的把握。 2017 年的两篇散文 , 都从这一点命题。 -5- - 6 -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乌镇的修辞 汗   漫 茅盾、木心这两个乌镇之子 , 应对乌镇熟稔于心并萦回于异乡的梦中。 茅盾 ,1896 年生于乌镇东栅 , 本名沈雁冰 , 后外出求学、从文 , 投身社会变革运动 , 先后用过几十个笔名 , 最终以 “ 茅盾 ” 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小说确立其在中国文坛的位置。 “ 茅盾 ” 这一笔名 , 显现出大革命失败后一个左翼文人的苦闷、犹豫和矛盾 —— 人生困境表现为语言的困境。正因这双重困境 , 他在 1949 年之后处于一种微妙、尴尬的位置 , 反复检讨其内心与行动的革命坚定性 , 站在了那些表面上从来没有苦闷、犹豫和矛盾的文人的偏远处。而正是这种 “ 偏远 ” 赢得我的敬意 , 当然 , 这仅仅是一个小人物的敬意 , 分量不大。 - 8 - 在乌镇上可以找到茅盾笔下林家铺子的原型 —— 一家老杂货店 , 现改成专营字画古玩的商铺 , 在观前街茅盾故居对面。当然 , 眼前的老板并不姓林 , 却按《林家铺子》里的描写来打扮自己 , 着长袍马褂 , 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 , 没有一丝面临破产的忧愤。我伏在柜台上问他 , 那林老板的后人还在乌镇上否 ? 他说 , 都去了国外。因茅盾小说 , 一个普通店铺有望永远保持其格局而不被拆迁 , 显现出了 修辞的力量 。 - 9 - 木心 , 本名孙牧心 ,1927 年生于茅盾故居附近一富裕人家 , 入上海美专、杭州国立艺专求学 , 师从刘海粟、林风眠学习油画。 1971 年蒙冤入狱 , 三根手指被折断 , 仍坚持写作 , 在纸上画出白键黑键 “ 弹钢琴 ”, 后获释。 1982 年移居美国纽约 , 以作画、讲学谋生 , 后尝试写作 , 出版小说集、散文集、诗集十多部 , 像文坛突然出现的一个新人 , 语言充满汉语言的诗意、别致 , 例如 :“ 公园石栏上伏着两个男人 , 毫无作为地容光焕发。 ”“ 昨夜有人送我归来 , 前面的持火把 , 后面的吹笛。 ”“ 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秋天吹来的。 ”—— 这风 , 也都是从乌镇吹来的吧 ? 晚年 , 木心乘风还乡 ,2011 年辞世。 - 10 - 木心家的 “ 孙家花园 ”, 是乌镇最美的私宅。花园应该有鲜花和如花的女人。当时乌镇码头上搬运的麻袋 , 都印着一个 “ 孙 ” 字。仆人打扫房间 , 把花瓶抱出抱进重新摆在案头时出错 , 会遭到主人责备 :“ 怎么把明代的花瓶搬出来了 —— 去 , 摆宋朝的 , 要记住样式的不同。 ” 一个富贵华丽之家 ,1949 年后相继改造成为农具厂、铁器社、五金轴承厂 , 乃至成为野草高过围墙的废园。 20 世纪 90 年代 , 木心声名大动于华语文学界 , 乌镇政府开始在画家陈丹青指导下 , 于孙家花园原址重建 “ 晚晴小筑 ” 。 2006 年 , 木心回乌镇 , 在此居住五年去世 ,“ 晚晴小筑 ” 改为 “ 木心纪念馆 ”, 展有各种版本的木心著作、手稿、乐谱 , 及其用过的写字台、礼帽、皮鞋、手杖等遗物。依然是 修辞的力量 , 在挽留一个人的余温和气息。 - 11 - 木心不是游客 , 大概不会喜欢乌镇的面目一新。在剧变中的故乡 , 一个人 , 反而会加重异乡感吧。孙家花园转化而成晚晴小筑 , 木心如落叶转化成树根处的泥土 , 大约会想 : 乌镇还在乌镇吗 ? 我还是我吗 ?“ 从前的那个我如果来找现在的我 , 会得到很好的款待。 ” 木心这样说 , 充满对 “ 从前 ” 的留恋和对 “ 现在 ” 的谅解。从前的玉勒雕鞍、锦帽貂裘 , 现在的霜天断雁、淡茶清酒。 留恋和谅解 , 我大抵上也是如此态度 , 对乌镇 , 对青春。 ( 选自 2017 年第 3 期《散文选刊》 , 有删改 ) - 12 - 短板发现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 正确的打 √ , 错误的打 ×) 1 . 文章从对两个乌镇之子的简介入手 , 淡化作者的旅游踪迹 , 突出乌镇的地域文化 , 进而表达了作者浓郁的乡愁。 (    ) 解析 对主题归纳有误 , 文章不是 “ 表达了作者浓郁的乡愁 ”, 而是表达对乌镇的文化旅游的观感与反思。 2 . 文章第二段概要地叙述了茅盾的巨大文学成就 , 并用衬托手法表现了他襟怀坦荡、严于解剖自己的高尚品质。 (    ) 3 .“ 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 , 没有一丝面临破产的忧愤 ”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等手法 , 讥讽老板的滑稽。 (    ) × √ × 解析 句意理解不妥当 , 文章没有明显表示 “ 讥讽老板的滑稽 ” 的意思 , 但有对文化旅游的保留态度。 - 13 - 5 . 文章标题 “ 乌镇的修辞 ” 指什么 ? 文中两次写到 “ 修辞的力量 ”, 各有什么含义 ? 请结合文意加以理解。 4 . 文章之所以写 “ 孙家花园 ” 几度更名 , 意在反映时代的变迁对乌镇的影响以及政府对旧时代富豪的谅解与挽留。 (    ) × 解析 曲解文意 ,“ 政府对旧时代富豪的谅解与挽留 ” 错 , 从原文内容来看 ,“ 谅解 ” 是木心和 “ 我 ” 对乌镇发生剧变的态度 ,“ 挽留 ” 则是指当地政府对文化名人的真诚敬重和对文化的珍惜。 “ 乌镇的修辞 ” 既指对乌镇的改造与修缮 , 也指乌镇借助两位作家的影响而使江南水乡增添光彩和文化底蕴。 “ 修辞的力量 ”: ① 第一处指的是因为茅盾的小说 , 乌镇一家普通杂货店被打造成 “ 林家铺子 ”“ 有望永远保持其格局而不被拆迁 ”; ② 第二处指的是文化名人木心的故居由 “ 晚晴小筑 ” 改为 “ 木心纪念馆 ”, 其著作和人品永焕光辉 , 令人敬仰与怀念。 ③ 两处 “ 修辞的力量 ” 含义虽不尽相同 , 但都体现了乌镇人们对于文化的尊重和留恋之心。 - 14 - 热点题型 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 含义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15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16 - 热点题型 1 【典题】 (2017 全国 Ⅱ 卷 ) 结合全文 , 说明文中 “ 窗子 ” 的含义。 (5 分 ) 因题读文 窗子以外 林徽因 ① 话从哪里说起 ? 等到你要说话 , 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② 此刻 , 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 , 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 : 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 , 两个褪色的蓝布 , 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 , 半蹲半坐的 , 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 : 一个白木棒 , 一个篮子 , 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 , 再过一刻 , 抽完一筒旱烟以后 , 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 , 袭到我官觉上来 , 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 , 虽然 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17 - 热点题型 1 ③ 永远是窗子以外 , 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 , 总而言之 , 窗子以外 ! ④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 , 全在那里的 , 你并不是不能看到 , 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 , 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 , 昨天由 窗子外 映进你的眼帘 , 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 ; 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 , 都有人流过汗 ; 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 , 都有人吃去 ; 其间还有的是周折 , 是热闹 , 是紧张 ! 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 , 因为那所有的周折 , 热闹 , 紧张 , 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18 - 热点题型 1 ⑤ 在家里罢 , 你坐在书房里 , 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 那里两树马缨 , 几棵丁香 ; 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 ; 海棠因为缺乏阳光 , 每年只开个两三朵 —— 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 , 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 ; 廊子幽秀地开着 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 , 透过外院的日光 , 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 , 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 ; 什么米送到了 , 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 , 慢慢踱过屏门 ; 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 , 胸口斜挂着皮口袋 , 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 ; 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 , 满脸的笑容 ,“ 好呀 , 好呀 !” 地走进门房 ; 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 , 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 , 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 , 只是他们和你总 隔个窗子 ,—— 扇子式的 , 六边形的 , 纱的 , 玻璃的 !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19 - 热点题型 1 ⑥ 你气闷了 , 把笔一搁说 , 这叫作什么生活 ! 检点行装说 , 走了 , 走了 , 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 , 实在受不了 , 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 , 又可以知道点内地淳朴的人情风俗。走了 , 走了 , 天气还不算太坏 , 就是走他一个月六星期也是值得的。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20 - 热点题型 1 ⑦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 , 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 不错 , 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 “ 考察 ” 的神气 , 架上科学的眼镜 , 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 , 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 不信 , 你检查他们的行李 , 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 , 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 , 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 , 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 ; 一到一个地方 , 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 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 , 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 , 隔层玻璃 , 或是铁纱 ! 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 , 听到一些声音 , 如果你私下满足了 , 那也没有什么 , 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 , 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 , 天知道那是罪过 ! ( 有删改 )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21 - 热点题型 1 读文有道 1 . 看写作对象 窗子 —— 题目是 “ 窗子以外 ”, 文章先写有形的窗子 , 后写无形的窗子 ,“ 窗子 ” 内外 , 有隔膜 , 难 “ 接触 ”, 难 “ 认识 ” 。 2 . 明文本大意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 , 作者通过写生活中有形的窗子 ( 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扇子式的、六边形的 ) 和无形的窗子 ( 你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和你的生活习惯 ) 时时处处让你融入不到别人的世界和生活 , 表现了人与人之间难以消除的距离、隔膜之感。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22 - 热点题型 1 解题有法 1 . 审题目要点 结合全文 , 说明文中 “ 窗子 ” 的含义 。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23 - 热点题型 1 2 . 找答题 依据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24 - 热点题型 1 3 . 用模板答题 解答理解词语含义的题型 , 要注意词语有没有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 如有 , 先答出其本义 , 再结合修辞手法分析 ; 如无 , 先答出其表层含义 , 再分析其深层含义。 4 . 答案整合   ① 指具体的窗子 , 如铁纱窗、玻璃窗 , 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 ② 指 “ 无形的窗子 ”, 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 , 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25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理解重要语句的 含义 即学即练 - 26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27 - 【典题】 (2017 全国 Ⅲ 卷 ) 结合上下文 , 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5 分 ) 因题读文 我们的裁缝店 李   娟 在城市里 , 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 , 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 , 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 , 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 , 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 , 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28 -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 , 十来个平方 , 中间拉块布帘子 , 前半截做生意 , 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 , 狂风呼啸 , 昏天暗地 , 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 ,“ 啪啪啪啪 ” 响个没完没了 …… 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 , 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 , 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 , 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 , 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 , 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 —— 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 , 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 , 携着音乐一般 …… 这样 , 等他们回过神来 , 再谈价钱 , 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29 -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 , 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 , 偶尔来一次 , 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 , 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 , 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 , 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 “ 拍兹 ”( 漂亮 ), 可越这样他越害羞 , 双手死死捂着脸 , 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 , 三三两两 , 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 , 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 , 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 , 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 , 一边再三提醒我们 , 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 , 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 , 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 , 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 ——“ 三只鸡嘛 , 换条裙子 , 够不够 ?”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 , 这块布料一挂出来 , 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30 - 她说 :“ 不要让公公知道啊 ! 公公嘛 , 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 , 要当当 ( 唠叨、责怪 ) 嘛 !” “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 “ 婆婆嘛 , 好得很嘛 !” 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 ,“ 叭 ” 地亲一口 :“ 裙子做好了嘛 , 我们两个嘛 , 你一天我一天 , 轮流换着穿嘛 !”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 , 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 ? 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 , 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 , 只好挂在我家店里 , 一有空就来看一看 , 试穿一下 , 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31 -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 , 加工费也就八元钱 , 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 , 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 , 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 , 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 :“ 这就是我的 !” 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 , 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 ! 最后 , 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 , 这孩子再来看她的衣服时 , 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 , 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 , 才慢吞吞挪出房子 , 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 , 就是太麻烦 , 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 —— 做成后 , 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 , 缝纫机经常加油 , 难免会染脏一点 , 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 , 一不小心 , 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 , 沾得到处都是。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32 - 是呀 , 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 , 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 , 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 , 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 , 过同样辛苦的生活。 ——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 是这样的 , 帕孜依拉来做衬衣 , 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 , 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 , 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 , 烧好烙铁 ,“ 滋 ——” 地一家伙下去 …… 烫糊一大片 …… 怎么办呢 ? 我们商量了半天 , 把糊的地方裁掉 , 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 , 将袖口做大 , 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 , 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 , 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 :“ 马蹄袖 ” 。 但是后来 …… 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 , 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 “ 马蹄袖 ”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33 -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 , 但那么多事情 , 一针一线的 , 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 , 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 有删改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34 - 解题有法 1 . 审题目要点 结合上下文 , 分析 文中画横线 的 句子的含义 。   2 . 找答题依据 “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 是一个含蓄语句 , 可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角度理解。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35 - 3 . 用模板答题 含蓄句的理解 :“ 表层含义 ( 字面意思 )”+“ 深层含义 ( 情感、主旨 )” 。 修辞句的理解 : 去掉修辞手法 , 还原为平实的语句。 主旨句的理解 :“ 表层含义 ”+“ 深层含义 ”+ 观点情感。 结构句的理解 :“ 具体内容 ”+“ 结构作用 ” 。 4 . 答案整合   ① 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 , 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 ② 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 , 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 , 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的感情 , 感到它有独特的意义。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 36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公元前 278 年的五月初五 , 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 , 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 , 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 “ 举世皆浊我独清 , 众人皆醉我独醒 ” 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 , 就已经决定 , 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 , 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 , 也是迄今为止 , 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 , 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 , 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 , 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 37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怀中石的沉重 , 恰如其心 , 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 , 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 “ 长太息以掩涕兮 , 哀民生之多艰 ”“ 亦余心之所善兮 , 虽九死其犹未悔 ” 的诗句 , 留在了岸上 , 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 , 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 , 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 , 而内涵充盈。 端午 , 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 , 所以 , 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物理生命的同时 , 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濯洗的灵魂 , 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 , 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 , 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 , 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 , 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 , 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 , 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 38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所以 , 端午节带给我们的 , 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 , 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 :“ 蓝墨水的上游 , 是汨罗江。 ”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 , 用一个诗人的陨落 , 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 , 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 , 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 , 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 , 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 , 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 , 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 , 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 , 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 , 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 , 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 , 节与人的统一。 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 , 完全来自粽子 : 那时候的小学课本 , 还没有涉及 “ 楚辞 ” 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 , 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 , 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 , 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 , 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 , 就像枯枝间的苞蕾 , 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 - 39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现在看来 , 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 , 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 , 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 , 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 ! 那种甜腻的感觉 , 一直泛舟舌津。 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 , 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 , 知道了每年这一天 , 人们蜂拥江岸 , 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 , 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 , 热热闹闹 , 轰轰烈烈。 - 40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 , 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 —— 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 , 对河流而言 , 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 ; 对三闾大夫而言 , 却是以生命为笔 , 填充了历史的章节 , 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 , 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 , 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 , 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 , 更多的时候 , 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 , 再品尝粽子时 , 心情会沉重许多。 - 41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事情往往是这样 , 在分享一种传统时 , 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 , 而其中蕴含的真谛 , 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 , 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 , 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 , 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 , 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 , 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 , 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 , 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我知道 , 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 , 它更像一面古镜 , 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 , 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 , 找到现实的映象。 ( 有删改 ) - 42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1 . 如何理解文中加点词语 “ 坚硬 ”“ 柔软 ” 的含义 ? 参考答案 “ 坚硬 ”“ 柔软 ” 两词 , 原来是用来形容人们对有形物体的触觉感受的 , 在这里移用到人们对历史的感觉。 “ 坚硬 ” 形容历史的残酷 , 无温情 ;“ 柔软 ” 形容历史的感性 , 有温情。 ( 符合这个意思即可 ) 解析 理解这两个词语 , 要注意其词语移用的特点。 “ 坚硬 ” 和 “ 柔软 ” 本来是形容触觉的 , 这里用来形容历史 ,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特殊认识 : 历史本来残酷无情 , 现在似乎有了温情。 - 43 - 热点题型 1 热点题型 2 即学即练 2 . 理解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1) 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 , 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 (2) 端午 , 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参考答案 (1) 屈原的名字永远与汨罗江紧密联系起来 , 永远与五月初五这个给人以精神力量的端午节紧密联系起来 。 ( 2) 端午节的粽子 , 包裹了人们对屈原的缅怀和崇敬之情。 解析 这是文中的两个含蓄句。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 要从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两个角度体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