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单元过关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单元过关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 “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 13 -‎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 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 13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让我悲伤。我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跟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它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打开顶针般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只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带微笑。他手里总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地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 13 -‎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得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有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儿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老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坏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了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 13 -‎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5.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 - 13 -‎ ‎“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日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7.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B.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C.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D.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 B.‎ - 13 -‎ ‎ 匈奴,汉朝时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强大威胁。‎ C. 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诈的守则。‎ D. 持节,节即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冯唐回答文帝疑问,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向他询问李齐的情况,他认为李齐不如廉颇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一样的大将,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 B. 冯唐谈论将帅,借古制劝谏君王。他告诉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国内大事由帝王决断,因功封爵赏赐之事由将军在外裁定上奏,朝廷不从中干预。‎ C. 冯唐性格耿直,论魏尚出于公义。魏尚厚待军吏,威慑东胡,因报功有误被削去爵位;他直言文帝法律严苛,赏轻罚重,文帝采纳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 D. 冯唐被推举为官,却年事已高。汉景帝即位,任命他为楚国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诏贤良之士,大家举荐他,但他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良久,召唐让日:“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日:“鄙人不知忌讳。”(5分)‎ (2)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5分)‎ ‎(二)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9分)‎ 行 路 难 张 籍 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 弊【注】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 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 13 -‎ ‎【注】弊:同“敝”,破旧的。‎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与李白的《行路难》一样都属于乐府杂曲歌辞,均为古体诗。‎ B.首句“长叹息”总领全诗,引出下文“湘东行人”对自身境遇的叹息。‎ C.“壮士无颜色”写出了壮士面对窘境,容貌意态不再像往昔那样昂扬。‎ D.本诗第八句采用了比喻手法,把泥中的蟠龙喻为盘曲泥泞难行的道路。‎ ‎12.结合全诗,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 (1)《逍遥游》中“         ,        ”两句赞扬了宋荣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心态。‎ ‎ (2)《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 。‎ ‎ (3)《饮酒》中体现心与物遇,进人物我两忘境界的句是: , 。‎ 三、课内文言文(15分)‎ ‎1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①等终军之弱冠(古人十八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②命途多舛(坎坷)‎ B.①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② 舸舰迷津(路口)‎ C.①抢榆枋而止(触、碰) ②景翳翳以将入(风景,景物)‎ D.①而后今乃培风(凭) ②复驾言兮焉求(助词,无义)‎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3分)‎ A. 于时风波未静 幼稚盈室    ‎ B.千里逢迎 敢以烦执事 ‎ C.腹犹果然  阮籍猖狂 ‎ - 13 -‎ D.不坠青云之志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16.下列各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觉今是而昨非 ②泉涓涓而始流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襟三江而带五湖 德合一君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园日涉以成趣 ‎ C.宾主尽东南之美 眄庭柯以怡颜 D.徐孺下陈蕃之榻 或棹孤舟 ‎ ‎18.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童子何知 而莫之夭阏者 ‎ B.孟学士之词宗 悦亲戚之情话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D.遂见用于小邑 纤歌凝而白云遏 ‎ 答案 1. C 2.A 3.C ‎1.A项,“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在文中找不到根据。文章开头只是说“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B项,“决定了‘孝’‎ - 13 -‎ 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曲解文意。原文为“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家庭伦理规范”。D项,“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原文说“‘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2.由原文“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可知,A选项中“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错误。3.说法绝对。根据原文可知,“父为子纲”带有明显的强制性,所以“‘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错误。‎ ‎4.B ‎5.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6.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解析4.B项,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有误,作为老舞蹈师,他避开人并不是因为“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而是因为他的年老与怀旧。5.小说中的表现手法既有直接刻画人物形象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也有侧面的环境烘托和“我”的衬托,还有对比、抑扬等。如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烘托了老舞蹈师的年迈与怀旧、落寞与孤独;小说中的外貌描写,刻画了老舞蹈师的年老与怪诞、失落与伤心;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老舞蹈师的随和知礼、对妻子的爱、对小步舞蹈的执着;等等6.小说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首先表现为为情节的展开提供场所,然后体现在小说发生的各个阶段:故事的开端阶段的环境描写推动情节进入到发展阶段;故事的发展、高潮阶段的环境描写既照应情节的开端,又推动情节进入下一阶段;故事的结尾阶段的环境描写则照应前面情节。‎ 小说第3段场景描写的作用: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所,二是便于情节在此集中展开。小说的倒数第2段也涉及了场景描写,交代了苗圃被铲平、老舞蹈师夫妇不知所终的结局,使故事有余味。‎ ‎7. B “军市之租皆自用”主谓宾结构完整,“居边”的主语为“李牧”,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C;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翻译为“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决于外,介词结构后置,正确语序为“赏赐于外决”,根据语意,需从“飨士”之后断开,排除D。‎ ‎8.A   A项,“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错误。谥号被尊为‘文’。‎ ‎9. C   C项,“威慑东胡”错误。由原文“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 13 -‎ 可知,魏尚威慑的是匈奴”。‎ ‎10. (l)过了很久,(文帝)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让,责备;间,私下里;鄙人,谦辞,只第一人称“我”。)‎ ‎(2)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境界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乘,顺随、顺应;正,本性;辩,通“变”,变化;恶,何,什么;待,凭借;“彼且恶乎待哉”,句式为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彼且待恶乎哉”。)‎ 参考译文:‎ 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都如实作答。汉文帝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还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在这时,匈奴人新近大举侵犯朝那,杀死北地都尉孙印。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 - 13 -‎ 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呀。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君王交给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善于骑射的士兵一万三千人,能够建树功勋的士兵十万人,因此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抵御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他一即位,竟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秦人俘虏消灭。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稿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知道“尺籍”、“伍符”这些法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我确实愚蠢,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63),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D项,“把泥中的蟠龙喻为盘曲泥泞难行的道路”错误,第八句是将壮士喻为身陷泥中的蟠龙。‎ ‎12.答案:①表达了“湘东行人”淹留他乡的羁旅之愁。“十年离家归未得”直接点出游子淹留之久,归家不得的乡愁。②写出了“湘东行人”穷困窘迫的惆怅无奈。“弊裘羸马”“饥寒”等写出游子窘境,因“黄金尽”而“无颜色”写出壮士气短无助。③抒发了“湘东行人”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龙蟠泥中”喻指“湘东行人”时运不济,“不能生彼升天翼”则表达了“湘东行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境遇的愤懑。‎ ‎【解析】题干是“结合全诗,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首句“长叹息”总领全诗,引出下文“湘东行人”对自身境遇的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 - 13 -‎ 直接点出游子淹留他乡之久,归家不得的羁旅之愁。“弊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弊裘”“羸马”穿着破旧的衣服,骑着瘦弱的老马,写出了“湘东行人”羁旅行役的窘境。“饥寒”写出主仆二人又饿又冷,筋疲力尽的境况。因“黄金尽”而“无颜色”写出壮士气短无助,其容貌意态不再像往昔那样昂扬。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湘东行人”穷困窘迫的惆怅无奈。“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诗人将壮士比喻为身陷泥中的蟠龙,“龙蟠泥中”比喻“湘东行人”时运不济,词句表达了“湘东行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回答本题时,要一句一句分析,抓住诗句中反映诗人情感的词句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突出他羁旅行役的愁苦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13.(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4. D.(A.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 B.津,渡口 C. 景,日光)‎ ‎15.D.“青云”古今同义 ‎16.D ‎ ‎17.B.(A.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合:使动用法;B.星:名作状,像流星一样,日:名作状,每天;C.美:形作名,才俊,怡:愉快,使愉快;D.下:使动用法,使……放下来,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18.B.孟学士之词宗(定语后置) 悦亲戚之情话(陈述句)A宾语前置,C介宾结构后置,D被动句 - 1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