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九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宜春九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五 考试时间:150分钟; ‎ 注意: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题,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御宴簪花 御宴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礼仪。在宴会中,皇帝要按例赏赐出席官员花朵,官员将之簪戴于头上以示荣宠,所簪之花俗称“御花”“宫花”。‎ 花象征着喜庆与荣耀,我国古代汉族男子与女子均可簪花,以花为美并不是女子的专利。杜牧有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又咸通年间唐懿宗大宴新科进士于曲江,“命折花一金合,遣中官驰至宴所,宣口敕曰:‘便令戴花、饮酒’,世以为荣”,可知男子簪花在唐代已是一种社会风尚,不会引起非议。不过,簪花在唐代宴会中有没有成为固定礼仪,现存文献没有明确记载,如《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没有看到士人簪花的影子。‎ 宋朝时期,男子簪花的习俗变得更为普遍,并逐步成为宫廷宴会的固定礼仪。《宋史·礼制》就说“凡国有大庆皆大宴……中饮更衣,赐花有差”。簪花之礼正式在宫廷宴会中流行是在宋真宗时期。宋真宗为了淡化澶渊之盟的负面影响,大搞天书封禅,努力营造太平盛世的局面,富有喜庆意味的簪花礼仪大受青睐或许也与此有关。宋真宗以后,御宴簪花开始盛行起来。御宴簪花礼仪在宋徽宗朝进一步推广,徽宗巡游之时,“卫士皆戴花”,赐宴过后,回宫途中亲从官皆“顶球头大帽,簪花。”‎ 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非常重要的礼仪,可分为赐花、簪花、谢花三个环节。通常情况下,簪花在御宴进行至一半时进行,随着《正安之乐》的响起,整个宴会已达高潮。这时皇帝宣布赐花,内侍将事先准备好的宫花捧送于各位官员。皇帝、亲王、重臣由内侍簪戴,其他官员则自己簪花。有时皇帝还会亲自为某位官员簪花。群臣簪花完毕后要向皇帝谢恩,宴会结束后,参加宴会的官员要簪花而归,不戴归私第或由仆从持戴的行为则视为对皇帝不敬,“违者纠举”,并要受到惩罚。‎ 宋代宫廷宴会中所簪之花可分为鲜花与人工花两种。宋代宫廷宴会中的御花大多是人工制作的布花。蔡绦《铁围山丛谈》中记载了徽宗朝的三种人工花,最华丽的是“‎ 滴粉缕金花”,以金丝镶嵌制成,“极其珍藿”。其次是罗帛花,用于春秋大宴,“甚美丽”。再次是绢帛花,材质最为普通,只在接待辽使时使用,目的是“示之以礼俭”。‎ 随着簪花成为一种正式的礼仪,它也不可避免地附加了一些政治色彩。例如最初御宴官员在谢花时可以不离开座位,宋真宗时期改为集体于殿庭中跪谢,意图明显在于强调君恩浩荡。再如高宗对赐花数目的繁琐规定,显然是借此来强化现实权力结构。南宋以后,簪花逐渐淡出宫廷,至明清时期男子已不再簪花,“俗惟妇女簪花”,大致已与今日无异。‎ ‎(选自《御宴簪花:宋代宫廷宴会的独特礼仪》,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的宫廷宴会上,皇帝要按例赏赐出席官员花朵,官员将之簪戴于头上,所簪之花,俗称“御花”“宫花”。‎ B.杜牧的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等资料显示,男子簪花在唐代已是一种社会风尚,不会引起非议。‎ C.咸通年间,唐懿宗大宴新科进士于曲江,遣中官驰至宴所传敕令命戴花,这是朝廷重视簪花的发端,因此,后来簪花成为固定的礼仪。‎ D.花象征着喜庆与荣耀,我国古代汉族男子与女子均可簪花;宋代宫廷宴会中,有一种引人注目的礼仪叫御宴簪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凡国有大庆皆大宴会……中饮更衣,赐花有差”,这表明宋朝时期,男子簪花的习俗变得更为普遍,并逐步成为宫廷宴会的固定礼仪。‎ B.宋真宗时富有喜庆意味的簪花礼仪大受青睐,或许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宋真宗当时正大搞天书封禅,粉饰太平,以淡化澶渊之盟的负面影响。‎ C.宋真宗以后,御宴簪花开始盛行起来,他巡游之时,“卫士皆戴花”,赐宴过后,回宫途中亲从官皆“顶球头大帽,簪花”。‎ D.簪花作为宋代宫廷宴会中非常重要的礼仪,通常情况下在御宴进行至一半时进行,簪花有三个环节,即赐花。簪花。谢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簪花开始,内侍将宫花捧送给各位官员,皇帝、亲王、重臣由内侍簪戴,其他官员自己簪花,有时皇帝会为某位官员簪花,以示对他的宠幸非同一般。‎ B.宋徽宗时期的人工花,最华丽的是“滴粉缕金花”,其次是罗帛花,再次是绢帛花。绢帛花用于接待辽使,目的是彰显天朝的富贵繁荣。‎ C.官员接受皇帝簪花之后,如果不带花回到私宅或者让仆从持戴,会被视为对皇帝的不敬,被举报后会受到惩罚,因此,宴会结束之后,参加宴会的官员都簪花而归。‎ D.宋真宗时,御宴官员在谢花时由之前的可以不离开座位改为集体跪谢;宋高宗时,赐花数目规定烦琐:簪花礼仪被附加了政治色彩。‎ ‎(二)实用类文本(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逐渐得到扩散和传播,最终为多民族所使用、共享。作为中国人持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很显然,这正是它能够成功申遗的最根本原因。‎ ‎​‎ ‎ “二十四节气”图 (编自《有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然而对于很多现代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来说,对它的制造成功却可能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标准的“老黄历”了,对现代人的生产、生活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尽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測与利用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硝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却很小,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来的节气規律所以在中国北方农村地区,极多农村居民可能不知一些現代节日,但是对于“二十四节气却耳熟能详,并且仍旧在根据它们在指导和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 ‎“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不仅仅限于农事耕作,它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比如很多地方的百姓会按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来准备自己的生活物资;比如清明吃青团、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依旧流行。尤其是每年到了冬至时节,到底是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方的网友几乎每年都要“论战”一备,彼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也正是在这样的“论战”当中,继承、传播和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加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网友对这种“论战”的参与热情,显然也正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仍旧深具影响力的证明。‎ ‎“二十四节气”既是古人智慧的一种结晶,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与我们現在所提倡的重视自然规律和生态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也就意味着它仍旧具有较强的現实价值和意义。 犄编自《新华网》,有硎改)‎ 材料三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专家认为,这次成为人类非物质代表作,除了表明其作为中国人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貢献。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苑利说,由“二十四节气”而生成的农耕经验在实践过程中,由乡村社会来传承。因此,申办成功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项目的尽快落地-让真正的传承者发挥作用,以显示出项目自身应用的社会效益。‎ 文化部非遗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将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根据已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同时,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首先从“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说起,接着交代了“二十四节气”的概念,然后叙述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原因。‎ B.材料二首先肯定了现代人对“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以为意的态度,接着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 C.材料三首先肯定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对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接着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的传承和护问题。‎ D.三则材料阐述的共同话题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三者在内容上从概念到义化意义再到传承保护,构成有机联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新闻媒体关注,这使得古老的“二十四节气”具有了新闻价值。‎ B.“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8日、23日,下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不差1~2天。(见“二十四节气”图)‎ C.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田作物耕种将会基本上没有了指导功能。‎ D.“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必定会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6、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如何实施“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5分)‎ ‎(三)文学类文本(共3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木车的激情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过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得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确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远途,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整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 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孔子乘坐的木车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那么快捷、舒适,却可以穿越十万大山,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它深深的辙印诠释了“诗”与“政治”合二为一的真谛。‎ B.文章以“木车的激情”贯穿全文,赋予木车以深刻的内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大胆展开想象,形象而全面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 C.孔子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倦地传播他的思想,而人们只承认他是启蒙者和布道者,不承认他是诗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看到孔子身上具有一种诗人般的激情。‎ D.在作者看来,一部《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孔子更为渊源的思想却穿越了时空,照亮人类共同的心灵,可见《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 E.作者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在传播工具和交通工具越来越便捷,这种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制约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因此,现代人无法阻止眼前的危机。‎ ‎8、“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5分)‎ ‎9、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文章,完成10-13题。‎ 皮豹子,渔阳人也。少有武略。泰常中,为中散。太武时,为散骑常侍,赐爵新安侯,又拜选部尚书。后除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淮阳公,镇长安。坐盗官财,徙于统万。真君三年,宋将裴方明等侵南秦王杨难当,遂陷仇池。太武征豹子,复其爵位,寻拜使持节、仇池镇将,督关中诸军与建兴公古弼等分命诸将,十道并进。四年正月,豹子进击乐乡,大破之。宋使其秦州刺史胡崇之镇仇池,至汉中,闻官军已西,惧不敢进。豹子与司马楚之至浊水,击禽崇之,尽虏其众,仇池平。未几,诸氐复推杨文德为主以围仇池,古弼讨平之。‎ 时豹子次下辨,闻围解,欲还。弼使谓豹子曰:“贼耻其负败,必求报复,不如陈兵以待之。”豹子以为然。寻除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诸军事,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仇池镇将、持节、公如故。宋复遣杨文德、姜道盛寇浊水,别遣将青阳显伯守斧山,以拒豹子。浊水城兵射杀道盛。豹子至斧山,斩显伯,悉俘其众。‎ 初,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于是武都阴平五部氐人叛应文德,诏豹子讨之。文德阻兵固险,以拒豹子。文德将杨高来降,文德弃城南走,收其妻子寮属及故武都王保宗妻公主送京师。宋白水太守郭启玄率众救文德,豹子大破之。启玄、文德走还汉中。‎ 兴安二年,宋遣萧道成等入汉中,别令杨文德、杨头等率氐、羌围武都。豹子分兵将救之,闻宋人增兵益将,表状求助。诏高平镇将苟莫干率突骑二千以赴之,道成等乃退。征豹子为尚书,出为内都大官。宋遣其将殷孝祖修两当城于清东,以逼南境。天水公封敕文击之,不克。诏豹子与给事中周丘等助击之。宋瑕丘镇遣步卒五千助戍两当,豹子大破之。追至城下,其免者千余人而已。既而班师。先是,河西诸胡亡匿避命,豹子讨之,不捷而还,又坐免官。寻以前后战功复擢为内都大官。‎ 卒,文成追惜之,赠淮阳王,谥曰襄。子道明袭。‎ ‎(选自《北史》,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B.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C.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D.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侯”“公”“王”都是古时的爵位封号,其中“王”为最高爵位。‎ B.年号是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如“真君”“兴安”等,是帝王正统的标志。‎ C.“赠”表示朝廷对已逝官员的职位或爵位进行追封,如赠太子太保。‎ D.“徙”表示官职的调动升迁,“徙于统万”指将皮豹子平调到统万去任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皮豹子少有武略,被皇上器重,多次授官封爵,号“征西大将军”,身经百战,屡立战功。‎ B.皮豹子拙于言辞,不善辩论。仇池之围解除后,他不想回去,但被古弼用语言说服。‎ C.皮豹子骁勇善战,被派往仇池镇守的宋将胡崇之听说他率领官军西进,恐惧不敢前进。‎ D.皮豹子作战稳健,在武都之战中,宋人增兵益将,豹子向皇上请求增援,以保证取得胜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贼耻其负败,必求报复,不如陈兵以待之。”豹子以为然。‎ ‎②先是,河西诸胡亡匿避命,豹子讨之,不捷而还,又坐免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出关①吴兆骞 边楼回首削嶙峋,筚篥②喧喧驿骑尘。敢望余生还故国,独怜多难累衰亲。‎ 云阴不散黄龙③雪,柳色初开紫塞④春。姜女石⑤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 ‎【注】①诗人流放宁古塔县途经山海关时所作。②筚篥(bì lì):军中乐器。③黄龙:边塞名,措指宁古塔。④紫塞:此指山海关。⑤姜女石: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出关数里有姜女祠,祠前土丘为姜女坟,望夫石在其侧。”‎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山海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作者行至此处回望,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 B.首联中的“边楼”“嶙峋”“筚篥”就写出了山海关崇山峻岭,有戍边的将士把守的情况。‎ C.第三句写出了诗人虽遭流放,但一定能在有生之年回到故乡。‎ D.第四句写作者因对连累双亲而自责,抒发了不忍离开故土,挂念衰亲的情感。‎ ‎15、诗歌后两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 三、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的“ , ”两句,指出了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2)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去年天气旧亭台。‎ ‎(3)《陈情表》中,总写自己命运坎坷的句子是 , 。‎ ‎(4)《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当下文坛出现了一种令人 的现象,那就是评论家和主流文坛的脱节。那些在市场上 、十分火爆的作品,却并未进入文学批评的视野。而那些评论家经常谈及的作品在大众阅读中并不被看好。这一现象产生的关键是与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品评和分析分不开的。‎ 文学批评急需改进和调整。有的批评家的思想与情绪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面对超出已有经验的新的文学现象,他们显得 ,评论时要么 ,要么失语、缺席。(   ),批评家要在观念上、方法上和语言上,及时吐故纳新、与时俱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疑惑不解 洛阳纸贵 惊慌失措 言不由衷 B.犹豫不决 不胫而走 力不从心 文不对题 C.疑惑不解 不胫而走 力不从心 文不对题 D.犹豫不决 洛阳纸贵 惊慌失措 言不由衷 ‎1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产生这一现象的关键与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品评和分析是分不开的。‎ B.这一现象产生的关键是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分析和品评。‎ C.产生这一现象的关键是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分析和品评是分不开的。‎ D.这一现象产生的关键是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品评和分析。‎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的现状在不断地变化 B.为改变不断变化的文学现状 C.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学现状 D.文学的现状需要不断地适应 ‎20、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而简练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20字。(6分)‎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我们的国民阅读率一直偏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表示,一方面,现在的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重物质甚于重精神,① 。另一方面,我们在满足年轻一代阅读需求、引导社会大众阅读取向上,还有不到位、不切实的地方。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增强,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成长,新兴的数字化阅读与传统的纸质阅读并驾齐驱,甚至大有超越的趋向。② ?为了便于调查,谢锡文等人在2013年底创办了一个公益性文学经典阅读平台--文学生活馆,面向社会开放,讲座现场只可容纳200人,每期报名人数却达四五百人。可见,③ 。‎ ‎21、请为下面漫画拟写题目(不超过8个字),并写出漫画寓意。(6分)‎ 题目: ‎ 寓意: ‎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习近平)‎ ‎(2)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习近平)‎ ‎(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中国说》)‎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读了上面五个句子,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C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C项,“这是朝廷重视簪花的发端”, 无中生有。没说“发端” 。故选C。‎ ‎2、 C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项,张冠李戴。 亲从官皆“顶球头大帽,簪花”,是徽宗时。 故选C。‎ ‎3、B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B项,观点不符。“绢帛花用于接待辽使,寓意错了。原文“目的是‘示之以检’”。故选B。 ‎ ‎4、B“首先肯定了很多现代人对‘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以为然的态度”表述错误,与文无据,原文只是分析了很多现代人不以为然的态度,并没有肯定。很多现代人并不是所有现代人都是如此。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含义不同 5、A“上半年在8日、23日,下半年在6日、21日”错,应该是“下半年在8日、23日,上半年在6日、21日”见图;C.“对于农田作物耕种将会基本上没有了指导功能”表述错误,材料二第一行“尽管随着现代科技约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測与利用的水平乜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硝实有所减弱”;D.“必定会使‘二十四节气’…•焕发出新的活力”错,“必定”一词说法绝对化 ‎6、①使项目的尽快落地,让真正的传承者发挥作用,以显示出项目自身应用的社会效益;②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十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③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 ‎7、AB ‎8、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9、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 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 的强大和值得信赖 表达文章主旨,赞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10、C.翻译:南秦王杨难当归顺朝廷,(皇帝)下诏送杨氏子弟到京城。杨文德以行赂得以留下,逃亡汉中。宋封杨文德为武都王,让他据守葭芦城,招诱氐、羌人入伍。“当归命”指“当归顺朝廷”,不可断开,排除BD.“文德”是后句的主语,在其前停顿,故选C。 11、D.文中“徙”是流放之意。 12、B.“皮豹子拙于言辞,不善辩论”错,原文“豹子次下辨”意思是皮豹子驻军在下辨。他想回去 13、①耻,以……为耻;陈兵,布置军队;然,正确。译为:敌人以其负败为耻,必定要寻求报复,不如现在就布置军队来等待他们。”皮豹子认为正确。 ②先是,在此之前;匿,遁逃;坐,因为。译为:在此之前,黄河西部几个胡人部落遁逃避命,皮豹子追讨他们,无功而返,又因此而被免官。 14、C.“相信自己一定”错,是不敢奢望能回到故乡。 15、“云阴不散黄龙雪”,这是写边塞之景,云色浓黑,白雪覆盖,体现出边塞的苦寒,“柳色初开紫塞春”,这是写山海关的景象,柳叶繁茂,春意盎然,给人温暖之感,前后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边塞的苦寒,表达流放边塞的苦闷。从注释和诗歌的标题来看“诗人流放宁古塔县途经山海关时所作”,诗人此时正在山海关,可见“云阴不散黄龙雪”的苦赛之景是诗人的想象,而“柳色初开紫塞春”的温暖之景是诗人眼下所见,前为虚,后为实,虚实相衬。“姜女石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中的“姜女石”“汉家人”,这是使用了典故,诗人借用这些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之情,以及被发配宁古塔而产生的孤独和失落之感。 答案:①对比:将边塞云色浓黑,白雪覆盖的阴寒与山海关柳叶繁茂的春意对比,突出了边塞的苦寒,表达了诗人流放边塞的苦闷之情。(虚实:虚写边塞云色浓黑,白雪覆盖的阴寒,实写山海关柳叶繁茂的春意,两相对比,突出了边塞的苦寒,表达了诗人流放边塞的苦闷之情。仅答出情景关系,酌情给分)②用典:通过写只有“傍关”的百姓是“汉家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之情和因发配边塞而产生的孤独、失落之感。‎ ‎16、(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一曲新词酒一杯 ‎(3)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4)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17、C①疑惑不解:因为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②犹豫不决:意思是迟疑,拿不定主意。语境说的是文坛出现一种令不不理解的现象,与拿不拿主意无关。故选用“疑惑不解”。③洛阳纸贵: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④不胫而走:比喻消息无需推行宣传,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传播迅速。语境说的是,市场上出现了无需推行宣传,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的作品。没有提到价值的问题。故选用“不胫而走”。⑤力不从心:意思是指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⑥惊慌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语境说的是,有的批评家因思想落后,观念守旧,而新的文学现象已超出其认知和理解的能力范围。故选用“力不从心”。⑦言不由衷: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⑧文不对题: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语境中说的是评论家因思想保守,观念滞后,评论时出现的不好的现象。应选用“文不对题”。强调评论家评论不到点子上。抓住关键。此处不涉及撒谎。不能用“言不由衷”。故选C项。 ‎ ‎18、B划线句子既是句式杂糅,又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杂糅部分可改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关键是……”或“产生这一现象与……有关”。由此可排除AC两项。D项,语序不当部分,把“品评”和“分析”位置进行互换。故选B项。 19、C考虑到与下文的衔接,括号内的内容应是阐述“批评家要在观念上、方法上和语言上,及时吐故纳新、与时俱进”的原因或目的,故选C ‎20、 故参考答案为: ①对阅读缺乏应有的热情(答出“不喜欢阅读”或“不重视阅读”也可) ②但是不是说中国人就不爱读书了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给1分) ③民众对于文学经典还是怀有极大的求知热情(“民众还是有着极强的阅读兴趣”亦可) 21、盘根错节,人机难离 ‎ 手机已经生根于身体,人已经异化为手机的奴隶。‎ 此题考查运用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的语言进行图文转换的能力。这类题目在解答时要认真看图,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分析时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本题漫画,画面上是一只手拿着一部手机,从手机的底部生出许多植物一样的根须,根须向下方人的手腕部分延伸,将人的手腕牢牢缠住。由此可以判断出,此漫画寓意反映的是智能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拟题可以概括主题来拟,也可以概括画面主体内容来拟。‎ ‎22、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是六句名言,先要读懂这六句话:第(1)句是强调“中国梦”,“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第(2)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该句强调要务实,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第(3)句说的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强调“少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少年”的“智”、“富”与“强”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智”、“富”与“强”。第( 4)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这是古人谈学习的五个方面,不管是学习书本知识也好,学习某种技能也好,都得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完成。用在今天也很恰当。第(5)句说的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了义却不去做,对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该句强调修身治学改错。作文要求从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参考角度: (1)立意:青年一代实现中国梦要脚踏实地。 (2)立意:让国家强起来是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 (3)立意:国家的富强离不开青年人的智慧和勇气。 (4)立意:青年人品德的修养和知识的取得需来自实践。 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做到“准”“稳”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脚踏实地,成就梦想 每个人都会有绚丽的梦想,但是只有一些人让它变成幸福的现实,而梦想花开璀璨。而另一些人只是停留在“想”‎ 的层面上,因而梦想成为了空想。于是,它永远只是梦想,逐渐变得遥不可及。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梦想,只有脚踏实地地去践行,让梦想起航,寻梦,撑一支长篙,才会让梦想花开璀璨。   脚踏实地,是通往梦想路径。实现梦想没有捷径,只要脚踏实地,方能辟出蹊径来。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是个地地道道的黑人,出生在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她有个梦想,要进白宫工作。她没有停留在空想的层面上,而是脚踏实地地让自我变得更好。经过多年的打拼,她终于以过人的资质与才干,进入了万众仰慕的白宫,成为了第一位黑人国务卿。如果当初,她只是想想,并没有付出具体的行动,那么,她还会成为如此出色的国务卿吗?当然不会,也许她还在哪个贫民窟中苟且生存着。因此,用脚踏实地,行走在通往梦想的路径,就能达到光辉的彼岸。   脚踏实地,是追梦路上灯塔。在追梦的路上,也许会迷茫,会失去方向。这时,只需要远望前面的灯塔航行,就能脚踏实地地,向既定的目标前进,而不会迷失方向,终有一天会达到梦想的彼岸。30年前,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从提出到实践,一路走来。每一步,都迈得坚实。即使遇到瓶颈,受到过挫折,但始终是在前行的路上,没有半途而废,仍然脚踏实地,不断地修正航向,终于取得了建国以来,最伟大最辉煌的成就。假如,在前行中遇到迷雾,分辨不了方向,假如意志不坚定,摇摆不定……在小平面前,没有这样的假如,没有任何阻挡了的脚步。因此,我们今天才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这也正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生动践行。   脚踏实地,给梦想插上翅膀。追梦,就应该像新东方的俞敏洪。作为新东方创始人,从小补习班,贴小广告一步步发展成遍及全国各地的新东方学校,他付出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一个曾家境贫寒却有梦想的人。梦想是支撑他的力量,脚踏实地,为他梦想插上比翼的翅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那么就让我们脚踏实地吧,让梦想起航。春天,我们了播撒一颗种子,施肥除草;夏天,我们辛勤耕耘;秋天,我们就会收获金灿灿的果实,将梦想,改变为现实。   青年朋友们,习总书记告诫我们“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追逐梦想是要靠努力和拼搏的。如果当初赖斯只是空想而没有行动,还会有令人称道的国务卿吗?如果当初俞敏洪不脚踏实地地追求,那么还会有今天的新东方吗?如果邓小平的伟大构想只是构想,那么还会有今日强大的中国吗?坚定自己的梦想吧,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让我们脚踏实地,让梦想起航,乘风破浪。‎ 参考译文 皮豹子,渔阳人。少年时代即有军事才能。(北魏)泰常年间,任中散。魏太武帝(拓跋焘)时,任散骑常侍,赐爵新安侯,又授官选部尚书。后来又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晋爵淮阳公,镇守长安。后因盗取官家财产,被流放到统万。(太武帝)真君三年(442‎ 年),(南朝)宋的将领裴方明等人侵犯南秦王杨难当的辖地,攻陷仇池。太武帝征召皮豹子,恢复其爵位,不久,拜授他为使持节、仇池镇将,督领关中诸路军马,与建兴公古弼等人分统诸将,兵分十路并进。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正月,皮豹子进击乐乡,大破敌军。宋派遣秦州刺史胡崇之镇守仇池,(胡崇之军马)到汉中,听说魏军已向西而来,心生恐惧,不敢前进。皮豹子与司马楚之到了浊水,击败擒拿了胡崇之,尽俘其部下,仇池被平定。没多久,众氐人又推举杨文德为首领围攻仇池,古弼讨伐并平定了叛乱。 当时皮豹子驻军在下辨,听说围势已解,想回师。古弼派使者对皮豹子说:“敌人以其负败为耻,必定要寻求报复,不如现在就派兵与之对阵。”皮豹子觉得有道理。不久被任命为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诸军事,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仇池镇将、持节、公爵等照旧。宋又派杨文德、姜道盛侵犯浊水,另派将领青阳显伯据守斧山以迎击皮豹子。浊水城士兵射死姜道盛。皮豹子到了斧山,斩杀青阳显伯,全部俘虏了他的士兵。 当初,南秦王杨难当归顺朝廷,(皇帝)下诏送杨氏子弟到京城。杨文德以行赂得以留下,逃亡汉中。宋封杨文德为武都王,让他据守葭芦城,招诱氐、羌人入伍。于是武都、阴平五部氐民反叛响应杨文德,皇帝下诏让皮豹子讨伐。杨文德领兵固守天险以阻挡皮豹子。杨文德将领杨高前来投降,杨文德弃城向南逃走,(皮豹子)俘虏了杨文德的妻子儿女、僚属以及嫁给已故的武都王(杨)保宗为妻的(北魏)公主,并将他们送往京城。宋朝的白水太守郭启玄率部解救杨文德,皮豹子大破敌军。郭启玄、杨文德败逃汉中。 兴安二年(453年),宋朝派其将萧道成等人进入汉中,又令杨文德、杨头等率领诸路氐、羌人马围攻武都。皮豹子分兵准备救援,听说宋人增加了兵力将领,(皮豹子)上表请求援助。皇帝下诏让高平镇将苟莫干率领突骑二千人前往,萧道成等人才撤退。帝诏征皮豹子为尚书,出任内都大官。宋派将领殷孝祖在清水以东修两当城以威胁魏之南境。天水公封敕文攻打他们,没有取得胜利。皇帝诏皮豹子与给事中周丘等人助其攻击。宋朝的瑕丘镇派五千步兵帮助戍守两当,皮豹子大破敌军。皮豹子追到城下,免死难的只有一千多个人而已。不久皮豹子班师。在此之前,黄河西部几个胡人部落遁逃避命,皮豹子追讨他们,无功而返,又因此而被免官。不久又因为前后所立的战功,重新被提拔为内都大官。 去世时,魏文成皇帝追挽他,追赠他为淮阳王,谥号为襄。儿子皮道明承袭他的爵位。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