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集宁一中西校区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 级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 56 分)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针对每年节节攀高的茅台酒价格,贵州茅台公司高层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经 销商保持冷 静,不要将现存茅台酒束之高阁....,等待高价出售。 B.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再有一个多月就进考场了,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避免届时心有余悸....。 C. 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 容的学术品格。 D. 船儿随波逐流,江面上时而惊涛拍浪,时而豁然开朗。当清凉的水花,出其不意地扑面而 来,清凉舒爽的感觉,令人呼之欲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 项,束之高阁: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 睬办理。这里是说茅台酒等着高价出售,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B 项,心有余悸:指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高考还没有来临,此处不 合语境。 C 项,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 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正确。 D 项,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像活人一样,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后 也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此处指景色优美,因此给人清凉舒爽的感觉,用在此 处不合语境。 故选 C。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赏析《再别康桥》这首诗,使我感受到了徐志摩对母校的深深惜别之情。 B. 李老师是几天前才调到我们学校里来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 2 - C. 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试教育为唯一的目的来开展 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D. 我市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迅速培养一批人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A 项,成分残缺,“通过……,使……”缺主语,可以删除“使”。 B 项,表意不明,“许多同学还不认识”有歧义。一种理解是李老师不认识同学,另一种理解 是同学不认识李老师。 D 项,“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迅速培养一批人才” 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 可以改为“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迅速培养一批人才”。 故选 C。 3.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著作,和《公羊传》《榖梁传》合称为“春 秋三传”。 B.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 低一等。如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C. 在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 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 项,“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说法错误,中国古代 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并依次 降低一级。“侯”是二等爵,比“伯”高一等。 故选 B。 二、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3 - 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在一篇小品文《摄影小史》中曾经为我们讲述了早期摄影作 品的独特属性:由于达盖尔摄影术需要长时间的曝光,使得照片产生了如同古典绘画一般富 有“灵韵”的艺术性。被拍摄的人,因为“在经受了长时间的曝光后,好像走入了影像”。 本雅明这样说。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化,拍照不再是一种艺术创造,它是对我们生活瞬间的随时捕捉。 相比于此前达盖尔摄影术中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底版,如今的拍照恰恰陷入到了一切皆为 复制品的任意狂欢。人的生存方式也因为这种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了一种新的生存方 式:镜像化生存。 也就是说,如果你愿意,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随时被记录在镜头之下。人们已 经失去了本雅明所描述的面对镜头时候的恐惧感,在经历了无数次镜头体验之后,已经懂得 如何以独属于其个人的标志性的表情展现自身:严肃的人在镜头前一贯严肃,搞怪的人在镜 头前一贯搞怪。原因很简单。因为镜头已经变成了社会中他人的眼光,它的存在约束着我们, 它让我们在镜头前不能放纵自我,相反,我们要呈现一个我们想让他人如何来看待我的那个 面向。 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贼予这种镜像式生存更多的丰富性。它一方面通过不断提高像素, 让照片的清晰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却豢养出各色美颜的 APP,给原本极度清晰的照片加上 滤镜,从而让原本照出的细部纹理再一次变得柔和与模糊,降低了的清晰度,让照片生长出 了本雅明式的“灵韵”光泽,这原本也算是现代人用技术来抵抗技术的一种手段:用技术来 弥合那些因技术而被毁掉的“灵韵”。但由于拍照已经成为了一个他者的眼光,无处不在, 这种滤镜化的存在所赋予照片的灵韵失去了自然性,多了诸多人为性。经过滤镜的照片不再 真实地记录人物与世界,而是为了按照拍摄者的意图来展现被拍摄者。 如果仅仅如此,事情还不算太糟糕,更为糟糕的是,对于今天早已习惯于镜像化生存的 拍摄者们而言,拍照的目的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绝非为了艺术创造,当然也不仅是为了记录 自己和生活,而是要“照出”一个经过他者的眼光过滤之后的自己和生活。网络红人的面孔 正在成为一个个面孔的范本,左右着深陷滤镜化存在的人们。各种美颜 APP 让我们的肤色亮 白,让我们的下巴变尖,让我们的眼睛变大,每一张被滤镜美颜修饰过了的照片,都有着千 篇一律的五官和笑容,其所显示出的与其说是现实中的自己,倒不如说是被社会审美趋向所 扭曲了的肤浅的表象,这一表象与被拍摄者可以毫无关系。滤镜化自拍正在让我们逐渐不敢 直视镜子中真实的自己。 本雅明说,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照片的人都曾感到惊愕,因为不敢直视照片中人那犀利的 - 4 - 眼光,我将这视为是第一次有能力反观他人眼光中的自己的人应有的一种抵抗,而今天,在 习惯了滤镜化生存的我们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也近乎不愿看到没有滤镜化的照片中的 自己,而更愿意将自己转变为他者眼光中的那个虚假的我,并在那个虚假的我中找子到一种 不该有的自信。 这能说明什么呢?我们只能叹于现代技术将我们的生活不断推向表层所带来的一种肤 浅。当我们只能在滤镜化的照片当中辨识自己的时候,我们早已失去了追问我们自己究竟是 谁的冲动,而乐此不疲地活在他人的眼光之下,在其中获得一种自欺又欺人的假面舞会般的 狂欢。 (摘编自《滤镜下生存:我是谁?》)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早期摄影作品之所以富有“灵韵”的艺术性是因为达盖尔摄影术需要长时间的曝光。 B. 现代人给照片加上滤镜,用技术来抵抗技术,让照片再现了本雅明所说的“灵韵”。 C. 用智能手机拍照清晰度高,能随时捕捉我们的生活瞬间,还可不断复制。 D. 网络红人的面孔符合他者的眼光,正成为一个个面孔的范本。 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赋予镜像式生存更多的丰富性。 B. 文章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层层深入论述了现代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C. 文章列举美颜 APP 的例子说明习惯了滤镜化生存的人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D. 文章运用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现代数字摄影技术优于早期达盖尔摄影术。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如今的拍照陷入到了一切皆为复制品的任意狂欢,说明我们再也拍不出好的照片了。 B. 各种美颜 APP 的盛行,反映出当今社会存在审美标准狭隘和单一的问题。 C. 我们更愿意看到滤镜化的照片中的自己,这也体现了我们对美的追求的正常心理。 D. 现代技术将我们的生活不断推向表层所带来的一种肤浅,我们要果断的拒绝现代科技。 【答案】4. B 5. D 6. B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 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 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 5 - B 项,曲解文意,文中第四段为“让照片生长出了本雅明式的‘灵韵’光泽”,“这种滤镜化 的存在所赋予照片的灵韵失去了自然性,多了诸多人为性”,实际上“失去了自然性,多了 诸多人为性”。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 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 点和论证的方法。 D 项,“以突出现代数字摄影技术优于早期达盖尔摄影术”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从文中 “随 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化,拍照不再是一种艺术创造……相比于此前达盖尔摄影术中独一无二, 不可复制的底版,如今的拍照恰恰陷入到了一切皆为复制品的任意狂欢”“我们只能叹于现 代技术将我们的生活不断推向表层所带来的一种肤浅”等语句中的“陷入”“肤浅”等字眼 来看,作者恰巧对现代技术流露出一种隐忧。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本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 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 A 项,“再也拍不出好的照片”的说法绝对,因为“好”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且随着技术创新、 时代进步也是完全可能拍出好照片来的。 C 项,“这也体现了我们对美的追求的正常心理”错,原文倒数第三段为“其所显示出的与其 说是现实中的自己,倒不如说是被社会审美趋向所扭曲了的肤浅的表象,这一表象与被拍摄 者可以毫无关系。滤镜化自拍正在让我们逐渐不敢直视镜子中真实的自己”,由此可知是非 正常的,实际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D 项,说法武断,错在“我们要果断的拒绝现代科技”,时代在进步,我们要顺应发展的潮流, 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而不是“拒绝现代科技”。 故选 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 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 - 6 - 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 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唐三彩 侯发山 那天,康乡长到南湾村调研。村主任老贵忍不住兴奋地告诉他说:“栓保的女儿梅花考 上了北京大学。” 对于栓保,康乡长是不陌生的,去年年关的时候,康乡长给栓保送去了一壶油、两袋面、 三百元钱,可是,栓保死活不要,说他家的日子还能过得去……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康乡长 当然也很高兴,说:“走,咱去栓保家看看。” 康乡长和老贵去的时候,梅花正坐在床边,嘤嘤地啜泣;栓保蹲在地上,不住地吧嗒着 旱烟,很是无精打采。老贵在康乡长后面悄声说道:“栓保兴许正在为梅花的学费发愁呢。” 康乡长似乎没听到老贵的话,朗声地说:“栓保,女儿考上了北大,祝贺你啊!”栓保这才发 觉来客人了,忙慌乱地站了起来,讪笑着说:“康乡长来了。”梅花别过脸去,用袖子擦拭 着脸上的泪痕。康乡长看了看,栓保家里依然空荡荡的,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当,墙角一缸咸 萝卜散发出一种说臭不臭说咸不咸的味道。老贵附在康乡长耳边说道:“栓保家一年四季把 咸萝卜当饭吃。”康乡长发现墙旮旯放着一个瓷罐,突然两眼一亮,说:“这个罐子是干什 么用的?”栓保不好意思一笑,说:“当年腌制咸菜用的,现在嫌它有点小,就不用了。”康 乡长把瓷罐搬到光亮处,用手小心地擦拭了一下,说:“哇,这是宝物啊!”栓保,还有老贵 都眨巴着眼睛,好像不明白康乡长的话。康乡长说:“这个瓷罐不是一般的瓷罐,是唐三彩。” 栓保说:“不可能吧,是俺爹活着的时候用两个鸡蛋在集市上换来的。”康乡长摇了摇头, 接过老贵递过来的一块破布仔细地抹拭着,得意地说:“你们瞧瞧,这个瓷罐绝对是唐三彩。” 老贵一愣一愣的,说:“康乡长,你可看仔细了。” 康乡长说:“你们瞧瞧这造型,这彩饰,这釉色,有一种斑斓富丽的艺术效果。” 老贵说:“为啥叫唐三彩呢?” 康乡长侃侃而谈,说:“这种制陶工艺是从唐朝时期开始的,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 装饰图案,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经过高温烧制后,三种釉色相互交融,三彩就变 成了很多的色彩,形成了有原色、复色的斑驳淋漓的多种颜色。据说这种玩意由于在制作过 程中釉质的自然下流,烧制好的唐三彩会产生许多复杂奇妙的变化,因此,没有任何两件唐 - 7 - 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说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康乡长一席话,把老贵和栓 保搞得目瞪口呆,傻了一般。 栓保说:“可是,可是,这宝物对我来说也没啥用处,也不知道有人要没有?” 康乡长说:“这样吧,我出 3 万块,你卖给我如何?” 栓保惊喜地说:“真的?” 康乡长说:“不骗你。” 栓保就慌乱地点了点头。 老贵也松了口气,说:“梅花这下可以上大学喽。” 第二天,当康乡长交给栓保 3 万元要把瓷罐抱走时,梅花红着脸说:“康乡长,这个瓷 罐既然是唐三彩,肯定是我家祖传的东西,所以我不想让它流落到他人手中。” 康乡长眨巴着眼睛,说:“你这话什么意思?” 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保存好这个瓷罐,5 年后,我用 4 万块把它赎回,中不中?” 没想到是这样,康乡长一时说不出话来。 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不同意,就请拿走你的钱,把瓷罐留下。”’ 康乡长说:“那好,5 年后你可以赎回,但不是 4 万,是 10 万!”梅花沉默了片刻,就使 劲点了点头。 梅花在大学里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被一家公司聘为副总,年薪 20 万。 在老贵的带领下,梅花辗转找到了康乡长。康乡长又惊又喜,他抱出那个瓷罐,说:“闺 女,实话跟你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瓷罐。” 梅花一点也不感到惊讶,说:“谢谢您!我当初就知道是个很普通的瓷罐。” 康乡长很是意外,说:“那你为何还要赎回去?” 梅花说:“做人得讲良心……当年要不是您出手相助,我不可能有今天。” 老贵有点明白又有点糊涂,说:“康乡长,既然您知道是假的唐三彩,为啥当年提出要 让梅花拿 10 万元来赎回?” 梅花抢先插话说:“老贵叔,康乡长一是不想让我赎回这个假的唐三彩,二也是在逼我 学业有成,干出一番事业啊。” 康乡长欣慰地说:“梅花,我只拿回属于我的 3 万,其余的 7 万你捐给村里如何?” 梅花同意了,一张笑脸如同盛开的梅花。 7. 小说中的康乡长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8. 文章以“唐三彩”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8 - 【答案】7. (1)急公好义,扶危济困。年关时,为贫困户送粮送钱;为了资助梅花上学,用 三万买了一个普通的瓷罐。(2)善解人意,尊重他人。用购买唐三彩地方式资助栓保一家, 既帮助他们解决了困难,还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3)助人有方,富有智慧。把一个普通的 瓷罐说成价值连城的宝物,让人信以为真。(4)善于激励,富有远见。为了鼓励梅花学业有 成,故意加码,让梅花用 10 万赎回瓷罐。 8. (1)把普通的瓷罐说成昂贵的唐三彩,对比鲜明,吸引读者,出人意料。(2)作为线索贯 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以“唐三彩”为中心展开情节,康乡长购买---梅花要赎回----康乡 长加价---梅花来赎回,情节波澜起伏,曲折生动。(3)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明明是个普通 的瓷罐,康乡长用 3 万元买下,可见其爱民有心、助人有方。梅花愿用 10 万元赎回,可见梅 花发奋有无、知恩图报。(4)主旨上,价值很高的唐三彩寄寓了扶危济困、知恩图报、励志 自强等传统美德,有利于表现文章主旨。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题时要结合康乡长的语言、动作等以及康乡长所作的事情进行分析概括。“去年年关的时 候,康乡长给栓保送去了一壶油、两袋面、三百元钱”,听说栓保家女儿考上北京大学就马 上去看看,知道栓保为了梅花的学费发愁,花 3 万元买了一个普通瓷罐,说明康乡长急公好 义,扶危济困;康乡长明知栓保家有困难,之前康乡长给栓保家送物送钱时栓保都不接受, 为了保护栓保的自尊心,骗栓保说他家的普通瓷罐是唐三彩,并花 3 万元高价买下,说明康 乡长善解人意,懂得尊重他人,并且富有智慧,让栓保家认为瓷罐真的是唐三彩而接受了帮 助;听说梅花要赎回瓷罐,为了鼓励梅花好好学.习,故意把价格抬高到 10 万元,说明康乡长 有智慧,有远见;康乡长接受了梅花的 10 万元赎金,但是只是收回了自己的 3 万元,把剩余 的 7 万元捐给村里,说明康乡长关心群众、尽职尽责。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标题的作用。 此题要求分析以“唐三彩”为题有什么好处,其实质就是要求回答以“唐三彩”为题的作用。 本题便可结合着具体内容,从线索作用、人物形象、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唐三彩”贯穿 小说始终,故事情节也是围绕“唐三彩”展开:开端是康乡长听说栓宝的女儿梅花考上北大, 到栓宝家看他,看到他家徒四壁,就说一个墙角的瓷罐是唐三彩,“康乡长说:‘这样吧, 我出 3 万块,你卖给我如何? ’”,这是康乡长购买唐三彩;发展是梅花要赎回唐三彩,梅 - 9 - 花对康乡长说“康乡长,你要保存好这个瓷罐,5 年后,我用 4 万块把它赎回,中不中?”; 再发展是康乡长加高赎金“那好,5 年后你可以赎回,但不是 4 万,是 10 万!”;高潮和结 局是梅花回来赎回唐三彩,“在老贵的带领下,梅花辗转找到了康乡长。康乡长又惊又喜, 他抱出那个瓷罐,说:‘闺女,实话跟你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瓷罐。’梅花一点也不感到 惊讶,说:‘谢谢您!我当初就知道是个很普通的瓷罐。’”,这样写情节起伏,“唐三彩” 是这篇小说的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康乡长和梅花的性格特征都是通过唐三彩展现出来的。康乡长为 了帮助栓宝一家,应是将普通瓷罐说成唐三彩,并用三万元买下,帮助梅花完成学业,并激 励梅花用十万元赎回,可见其爱民有心、助人有方;梅花明明知道唐三彩是假的,仍履行承 诺,愿用 10 万元赎回,可见其发奋有为、知恩图报,“唐三彩”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花三万元买“唐三彩”,结果原来只是普通瓷罐,结局出人意料,更容易吸引读者。 这篇小说的主旨——扶危济困、知恩图报、励志自强等,也是通过“唐三彩”表现出来的, “唐三彩”寄寓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英雄潇洒走苍穹 2003 年 10 月 15 日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一名青年军人的 特殊光荣。杨利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神舟”五号 飞船起飞 9 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杨利伟立刻处于失重状态,他产生了错觉,身体 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间运动病”,给执 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不适,强迫自己设 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状态恢复了正常。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 有资料记载,世界上 50%的航天员都在太空发生过“空间运动病”。这种病严重时,会 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杨利伟是单人执行任务,如果发生“空间运动病”,后 果将不堪设想。教练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 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 杨利伟平时看了不少俄罗斯和美国有关“空间运动病”的资料,早就有意识地在训练中 加强了这方面的自我锻炼。一天,妻子回家时发现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惊 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做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 - 10 - 自己。”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 5 到 8 分钟,他却做 15 分钟,头也摆 到最大幅度。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曾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 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人生活在地球上,已习惯了地球对自己的吸引力。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只能够想像。而 杨利伟在地面上就必须熬过这一关。 离心机训练。坐进一只 8 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以 100 千米的时速旋转。旋转中, 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 捷的判断反应能力。每次训练要做 8 个 G(8 倍于地球引力)的负载,持续时间 40 秒。“那 真是一秒一秒地熬,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杨利伟说。 刚开始训练时,杨利伟的心率是每分钟 140 多次,经过训练,降到 110 次,并且在高负 载的情况下,他不用很大的力量去对抗,还能观察别的东西。离心机里的面板上有 3 个灯, 其中的警灯是坚持不住的时候按的,杨利伟从来没有按过。 “你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去做,你不喜欢的东西,你必须要做,还要常年坚持。这确实 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情。”战友翟志刚尤其佩服杨利伟这点。 水上应急训练对有些人可能是很轻松的事情,但对杨利伟来说并不轻松。因为杨利伟每 次跳水时都要呛水,半天缓不过劲来。但不管怎样,他都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每次都把自 己呛得后脑根儿疼。 杨利伟是一个喜欢吃肉的人,但为了控制体重,他从不敢多吃。晚上饿了,也没自己加 过餐。“要保证训练,你不得不坚持这样做,尽管是个很痛苦的事情。”杨利伟对记者说。 10 月 16 日,杨利伟乘坐飞船环绕地球 14 圈后返回地面。在穿越“黑障”时,他与地面 失去了联系,飞船在疾速下降,外面是烧灼的火苗,通红一片,过载达到 10 个 G,噪音冲击 有 160 多分贝。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 甚至直接影响生命。杨利伟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和力量,同超重对抗。两分多钟后,飞船 冲出黑障区,向着陆场奔去。 杨利伟战胜了艰险,也战胜了自己。 (节选自冯春梅、刘程《英雄潇洒走苍穹》) 9. 文段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把杨利伟这个英雄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请结合原文, 就细节描写的手法举两个例子加以简要赏析。 10. 杨利伟的成功使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9. 例一:“做转椅训练”“做的时间最长”“头也摆到最大幅度”的细节描写,突 出了杨利伟的严于自律和意志的顽强。例二:进行离心机训练时,在高负载的情况下顽强训 - 11 - 练,从来没有按过警灯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困 难。 10. (1)良好的素质为成功提供了可能,不提升素质,就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2)成功的 里程碑需要用汗水甚至热血浇铸。(3)英雄不是天才,英雄一样有平常人的烦恼和困顿,他 们之所以能成为英雄,就是因为他们积极应对纷至沓来的困难甚至灾难,以平常心生活,以 超常心工作。(4)只有平时不潇洒才能换取关键时刻的潇洒。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描写手法的能力。具体考查细节描写。 考生首先要对细节描写有直观的判断,要知道细节描写可能是神态,也可能是动作等。然后 找出例子,最后分析效果。本文中细节描写很多,比如“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 长,别人做 5 到 8 分钟,他却做 15 分钟,头也摆到最大幅度”,突出了杨利伟对自己的训练 要求严格;这种训练是很难受的,展现了他的自律和意志的坚强。再如“离心机里的面板上 有 3 个灯,其中的警灯是坚持不住的时候按的,杨利伟从来没有按过”,离心机训练“要做 8 个 G(8 倍于地球引力)的负载,持续时间 40 秒。‘那真是一秒一秒地熬,脸变形,眼泪不 自觉地往下流。’杨利伟说”,这个训练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完成,因此这个细节描写也 表现了他强大的意志力。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本主要内容及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首先看文本表现了杨利伟哪些品质,再分析给我们的启发。 结合“‘神舟’五号飞船起飞 9 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杨利伟立刻处于失重状态, 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 间运动病’,给执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 不适,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状态恢复了正常”,杨利伟能够 克服这次困难,与他过硬的素质与强大的意志分不开,这说明良好的素质为成功提供了可能, 不提升素质,就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 结合“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 5 到 8 分钟,他却做 15 分钟,头也摆到 最大幅度”“要做 8 个 G(8 倍于地球引力)的负载,持续时间 40 秒。‘那真是一秒一秒地 熬,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杨利伟说”“但不管怎样,他都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 每次都把自己呛得后脑根儿疼”,过硬的素质是平时刻苦训练得来的,这启示我们,成功的 - 12 - 里程碑需要用汗水甚至热血浇铸,只有平时不潇洒才能换取关键时刻的潇洒。 结合翟志刚的话“你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去做,你不喜欢的东西,你必须要做,还要常年坚 持。这确实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情”,以及杨利伟克服飞船返回地面遇到的问题“10 月 16 日,杨利伟乘坐飞船环绕地球 14 圈后返回地面。在穿越‘黑障’时,他与地面失去了联系…… 杨利伟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和力量,同超重对抗。两分多钟后,飞船冲出黑障区,向着陆 场奔去”,可以看出,英雄不是天才,英雄一样有平常人的烦恼和困顿,他们之所以能成为 英雄,就是因为他们积极应对纷至沓来的困难甚至灾难,以平常心生活,以超常心工作。 三、古文阅读 11. 阅读下面文言文,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 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 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 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 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 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 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 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 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 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 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 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 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 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 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 - 13 - 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 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 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 死。 注:①赤泉侯:汉将杨喜,因破项羽有功,后封赤泉侯。②舣船:拢船靠岸。 (1)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答案】(1)天刚亮,汉军才发现,派骑兵将领灌婴带五千骑兵追赶项羽。 (2)可是今天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老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战不过别人的错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1)平明,天刚亮;乃,才;以,率领。 (2)然,然而;卒,最终;困于此,被困在这里;此天之亡我,判断句,这是老天要灭亡我; 非战之罪也,否定判断句。 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深夜,(项羽)听 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 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 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 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 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 人虞姬应和着一同唱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 抬起头来看他。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独自一人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 向南冲出。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 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 “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 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 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 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战败,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 - 14 - 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必死无疑,我愿意给 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 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 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 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 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 坏了,退避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 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 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 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 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让您称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 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 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 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又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 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仅 凭借项羽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 “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把项羽指给王翳看:“这 才是项王。”于是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千金、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 情吧!”说完便自刎而死。 四、现代诗阅读 12. 这首诗中的“镜子”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结合原诗简要赏析。 镜子 艾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 15 -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会有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答案】本诗中的“镜子”是直言刚烈之士的典型,“平面”展现了镜子出身普通,“真 实”“不隐瞒缺点”“忠于寻找它的人”表现了镜子的直率与忠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关于镜子的特征,诗人没有用很多的语言去形容刻划,只有“一个平面”、“最爱真实”、 “忠于寻找它的人”等非直接性描述的寥寥几行。这是因为,在诗人的目光里,镜子意象已 从具体物象剥离出来,成为一种理性参照物,况且镜子本身也无须多费笔墨。然而,诗人并 未落入直切的理性陷阱,相反赋予诗行以奇特的审美效应。如,第一节诗中“仅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两句,将“平面”和“深不可测”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一目了然,后者 却无法把握;前者是纯粹表象的写实,后者却是深层蕴含的开掘,熔入了诗人的感触。“它 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在理性的延续中,诗人继续沿着意象深层展开诗意。平面的反射, 直来直去,毫无掩饰躲闪,这就是真实。表现了镜子的直率与忠诚。世界是复杂的,镜子也 许太天真了,但它却是认真的,一丝不苟地照出人生的美丑。就这层意义而言,诗中的镜子 意象已不是一个具象物了,而是人类普遍认知的一个抽象物,是直言刚烈之士的典型。 第Ⅱ卷(共 64 分) 五、默写填空。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中展现出青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劈波斩浪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 16 -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在雨的哀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散了,甚至她的/太 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3)一首《再别康桥》成就了不朽的徐志摩,本诗中借描写康河里的水草来表达自己对康河 的留恋和依依不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鹰击长空 (2). 鱼翔浅底 (3). 到中流击水 (4). 浪遏飞舟 (5). 丁香一样的颜色 (6). 丁香一样的芬芳 (7). 消了她的颜色 (8). 散了她的芬芳 (9). 软泥上的青荇 (10).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11). 在康河的柔波里 (12). 我甘心做 一条水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翔、遏、荇。同时还要注意题干所给提示。 六.语言文字运用题。 14.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能干的管理人员都是关心下属福利的,员工的福利好了,企业就能获得好的效益,这是 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因此,能干的管理人员在满足员工个人需要方面都很开明,除非是不 能干的管理人员。 ①能干的管理人员不一定都关心下属的福利。 【答案】员工的福利好了企业不一定就获得好的效益。 能干的管理人员在满足员工个人需要方面不一定都很开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逻辑推断能力。 例句“能干的管理人员都是关心下属福利的”,“都是”表达过于绝对,改句“能干的管理 人员不一定都关心下属的福利”采用“……不一定……”的格式,避免了表达过于绝对的问 题。仿照例句找出两处有问题的句子,分别是“员工的福利好了,企业就能获得好的效益”, “就能”的表达也太绝对,仿照例句表达为“员工的福利好了企业不一定就获得好的效益”; 第二个“能干的管理人员在满足员工个人需要方面都很开明”,同样“都”字过于绝对,应 是“能干的管理人员在满足员工个人需要方面不一定都很开明”。 15. 仿照下面的事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一个微笑,就是一个明媚的春天;一个微笑,就是一缕醉人的芬芳;一个微笑,就是 - 17 - 一抹绚丽的阳光。 【答案】一份亲情,就是一道甘冽的山泉;一份亲情,就是一把高擎的雨伞;一份亲情,就 是一碗滋养的鸡汤。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仿写能力。 仿写题首先要分析例文,从格式和内容、手法三个方面分析出例句特点。比如本题例句以“微 笑”为话题,句式是“一个微笑,就是……”,运用比喻和排比写出“微笑”的美好和具体 意义。考生要按照要求另选话题仿写,注意句式和修辞的要求。比如以“亲情”为话题,可 以用“山泉”表现亲情对情感的润泽;用“雨伞”表现亲情的慰藉;用“鸡汤”表现亲情的 滋养等。 七.写作 16.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毛泽东难忘同学情谊,重游橘子洲头,写下了“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慷慨词句;徐志摩难忘母校康桥,重游校园故地,写下了“轻轻 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的深情话语;2020 年,难 忘那抗疫期间,一个个让人感动的身影,让人动容的脸庞,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你有什么难忘的人,难忘的事,难忘的物吗?请补充完整这个题目“难忘______________”, 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不得套作。 【答案】【范文】 难忘逆行者 有一座城市,叫众志成城;有一批战士,叫白衣天使;有一种精神,叫逆流而上;有 一种信心,叫万众一心! ——题记 2020 年的春节,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注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记忆。新型冠状病毒的 肆虐,让辞旧迎新的钟声更加沉重,人们脸上的那一个个口罩,让这个春节倍感冷清。 这个冬天,梅花依然宁静地开放;这个冬天,蓝天依旧明净如洗;这个冬天的武汉却 非常艰难,全国人民却非常艰难。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谨遵医嘱,静静地待在家中。 我们为武汉忧心忡忡,我们为治愈病例的增多而感到高兴,为武汉的人们牵肠挂肚。 与此同时,有一群人,他们正冲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 防护的堡垒,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眠不休,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最前沿。他们 - 18 - 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先锋人物,他们是可亲可敬的白衣天 使。 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位 84 岁的老院士,叫钟南山,17 年前,这位老院士奋斗在抗非 的最前线上,为抗击非典立下了汗马功劳。17 年后的今天他临危受命,搭上前往武汉的高 铁,再次前往抗击疫情的前线;86 岁的董宗祁老教授,他坐在轮椅上,一上午看了 30 多 个病人,他说:“我这辈子,就是为了救人”;73 岁的李兰娟教授,知道国家有难,她毫 不犹豫前往武汉,坚定地说出她的誓言:“我打算长期待在武汉,与那边的医护人员一起 奋斗!” 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 生的英雄,只有因为人们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明白他们是为了谁。他们也许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穷; 他们也许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们也许并不光鲜,甚至有点卑微,他们的形象在我 心中是那样模糊,但他们的精神在我心中却是那样鲜明;不计生死,不求回报,默默坚守 的他们,守护着健康,保卫着生命。 普通的我们无法到达正面战场与病毒作战,我们只能做好我们的后勤工作,不出门, 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这是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祝愿他们平安早日凯旋。 彩虹为证,千古不变,我要高歌。为生命喜悦,万物都歌颂你的慈爱,大地诉说你的 恩情。 致敬白衣天使! 致敬最美逆行者! 致敬抗击疫情的每一个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半命题作文的能力。 【审题】材料共三个分句,第一句讲述毛泽东难忘同学情谊,第二句讲述徐志摩难忘母校全 情谊;第三句话讲述难忘抗疫期间的一个个让人感动的身影,让人动容的脸庞,他们是最美 逆行者。由此可见,材料的核心词是“难忘”,材料的指向性较强。引导考生思考世间种种 难忘的情谊:师生情、同学情、亲情、爱国情;引导考生回顾生活过程中见到的、听到的某 些对他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或者默默无闻地奉献的人或事。 【立意】难忘的老师;难忘的同学;难忘风雨中只会交通的交警;难忘陌生人的援助之手; 难忘汶川地震中、抗洪救灾中、抗疫期间的逆行身影。 - 19 - 【素材】1. 赵英明是四川的一名护士,这次疫情,她主动请缨参加了湖北援助医疗队。就在 她出发的那一刻,丈夫忍不住对着即将开走的大巴车喊道:“赵英明,你要平安回来,你平 安回来,我包一年家务。”这句话被网友评为 2020 年冬天最美的情话,这个故事中的男女主 人公,善良、正义、相亲相爱。赵英明的老公是一名理发师,为了向妻子靠拢,他后来也主 动请缨,帮助医护人员理发。夫妻俩都在竭尽所能地用自己的力量给我们疫情的胜利带来希 望。 2.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的白衣天使无私无畏冲锋在抗疫第一线;我们的军警勇于 担当,守护着家园的安宁;我们的志愿者不舍昼夜,奔走在抗疫的征程。无数个中华儿女用 自己的力量拨动着我们的心弦。奏响时代的强音,他们是我们身边真正的英雄。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 强。”“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在 2020 年清明节,仁义镇五里完小师生用特殊的方式特殊 的情感来祭奠牺牲在抗疫第一线的英雄们。 3. 相信有一种脸庞大家永远忘怀不了,就是在防护面具下那一张张最特殊的脸庞,每天高强 度的工作压力,汗水留下了,擦不了,鼻涕流下来,也擦不了,自己的脸蛋被勒得紧了不能 想脱下就脱下,防护面具下能够听到更清晰的声音是自己的呼吸声吧,甚至的自己的真实心 声:不能恐惧,更不能倒下,死也要给我挺着! 有时候为了避免频繁上卫生间,以及为了不打断工作节奏,他们索性在工作期间不吃饭,不 喝水。还记得有一位医务工作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倒在地上的吗,多少现场的人为她担心, 但担心过后依然还得继续投入到工作战斗之中! 【结构】本文以题记开篇将读者带到了一个特定的情境,然后记叙在危急时刻,钟南山院士、 董宗祈老教授、李兰娟教授逆行前往武汉,为抗击疫情而无惧危险。接着又将笔触转向默默 坚守与奉献的小人物,表达作者的赞颂之情。结尾以“致敬”结束,表达对白衣天使、最美 逆行者和每一位默默奉献者的敬爱之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