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必修4精品教案(10短文三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人教必修4精品教案(10短文三篇)

1 10 短文三篇 从容说课 本课选了三篇短文,均出自于外国作家之手。这三篇短文,谈的都是作者对生命、生活 的认识。学习这三篇短文,要读懂课文,理解其内容大意;其次,要把握文章的哲理内涵; 最后,应指导学生鉴赏课文的语言,品味语言美。 《热爱生命》谈的主要是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问题。作者以简洁而充满哲理智慧的语言, 论及了自己对生命和死亡的看法。他告诉我们,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快乐, 从而摆脱对死亡的苦恼。教学这篇课文,应要求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指导学生圈画重 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对关键语句的鉴赏分析来把握文章的哲理美。此外,进行对比 阅读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可将本文与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对生命、生 活的领悟。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作者帕斯卡尔对人的诗意化的定义。这篇文章篇幅短小, 但极富思想深度,作者在思想火花灼目迸发的瞬间,对人、人的思想、人的尊严作出了极度 精练、完整的概括。教学这篇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思想火花的内涵。要反复阅 读课文,鉴赏文章的语言,品味其哲理美和语言美。 《信条》谈的其实是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事和怎样为人的问题。在价值多元化、节奏 日益加快的现代生活中,这篇课文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作者以朴素、明了的语言来展现生 活简单、真实的原理,从而抵达了生活的核心,对我们的人生极具启发意义。教学这篇课文, 应当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理解文中列出来的原则,并能有自己的对生活的看法。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授《热爱生命》。 教学设想:理清课文思路,感知全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鉴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 哲理美和语言美。进行对比阅读,拓深对生命的理解。 第二课时,教授《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信条》。 教学设想: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通过对关键句的鉴赏分析掌握课文的思想内涵。联系 生活实际,有自己的思考、体验。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大意,整理课文思路。 2.品味课文的关键语句,把握其哲理美及语言美。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理解其对人生、生命的看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大意,理清课文的思路。 2.品味文章当中韵味丰富的语句,能简要分析其哲理内涵。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提出疑问,质疑探究。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阐述自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人、人生、生活等基本概念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懂得热爱生活,热 爱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热爱生命 2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以下新闻材料,以真实事例导入 1998 年 5 月 20 日晚 9 时,一场山洪将新疆巴音乌素矿矿井冲毁,一股巨大的水流直灌 井底,将 13 个在井底干活的工人冲倒,淹没,只有青年工人杭平抓到一截一米多长的圆木, 顺水向巷道深处漂去,一直漂到 700 米深处的采煤区。杭平上到一块一米见方的干燥地带, 拧亮矿灯,光影里看到不远处一头井下拉煤车的骡子被卡在狭窄的道口。最初的两天,除了 喝水,还试着啃那圆木上的树皮,还试着嚼皮带,但他都失败了。大约过了四五天之后,他 将饥饿的目光投向了与他相依为命的骡子。他移动极度虚弱的身体,拿铁锹绊住骡子的腿, 让骡子在挣扎中溺水死亡。接着把铁锹在石头上磨快,来剥骡子的皮,又把自己的眼镜片打 碎,用玻璃一点一点地割肉吃,因为他不能嚼,翻江倒海的恶心几乎将他置于死地。几天后, 肉开始变味,他把割下的肉泡在水里,反复搓洗,只到洗净才敢吞食。为了保持体力和热量, 他将自己的行动降到了最低限度。他躺在地上,无数次地想,我还活着,我要活下去。就这 样他一直到了 6 月 23 日早晨 8 点钟,这时,他抚摸自己的身体,胳膊枯瘦如柴,胸肌已塌 陷,摸一摸肚子,已能触到脊梁骨了。在这三十四天中,两台水泵以每小时近 200 吨的抽水 量日夜不停地旋转着,随着水位的下降,救援人员从井下抬出了 12 具尸体。当救援人员发 现杭平还活着的时候,所有闻知此事的人都无比惊奇,都感到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奇迹。 (学生看后惊叹不已,啧啧称奇)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 相信大家看过这个故事,都会有一种激荡灵魂的强烈震撼。为什么杭平能创造奇迹 最终生存下来呢? (学生议论纷纷,积极发言) 生 因为他不想死。 生 因为他有坚强的意志。 生 因为他有惊人的毅力和耐力。我觉得这是一种本能的求生欲望激发出来的毅力和耐 力。 生 我觉得他的能量来自对生命极度的不舍和深深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支撑着他走过 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师 说得非常好,他创造奇迹的能量源自对生命深深的热爱。生命对我们只有一次,我 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这弥足珍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就来一篇谈生命的哲理小品文—— 《热爱生命》,希望读后能加深我们对生命的感悟和热爱。 推进新课 师 学习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引导我们思考生命的作者。 多媒体课件展示: 蒙田(1533~159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他的散文对英国的 培根、莎士比亚和十七十八世纪法国的一些先进思想家、文学家和戏剧家的影响颇大。主要 作品有《散文集》(也译为《试笔集》)。 师 现在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探索生命。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并思考一个问题: 文章的题目是“热爱生命”,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把能表现作者对生命 热爱的语句画出来,以备研读。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圈画重要语句) 师 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想必对文意已大致理解,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概括一下各段 的大意。 生 第一段作者从对“度日”这个词语的理解谈起,阐释了自己对生命的认识,表达了 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第二段是一句过渡性的引语,导出第三段;第三段讲的是作者在认 3 识到生的本质之后,怎样更加热爱生命,珍惜此生。 师 概括得很好。看来大家对内容的整体把握已经到位,不知对具体语句的理解有没有 问题,有没有暂时理解不透的词句,可以拿出来在课堂上一起讨论解决。 (学生议论纷纷,争相发言) 生 有。怎样理解“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生 “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真的如此吗? 生 作者既然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优越无比”,那么为何又在第三段中说 “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他说这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我不太理 解。 师 好,统计了一下,我们共有三个问题尚待解决,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各小组热烈讨论) 生 我们小组讨论了第一个问题,“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说的是生 命的难得与可贵。因为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伟大而神奇的杰作, 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所以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上天的厚赐,都是幸运之神的产物,弥 足珍贵。 生 我们小组认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这句话是作 者对生命的一种深刻体悟。其意是说我们只有关心生活,深入生活,才能深刻地感受生活, 更好地品味生活。人生并不在于生的“时光”有多少,在于我们对生的关注有多少。这里的 “乐趣”指的不仅是“乐”之情绪,更是“趣”之回味,所以“乐趣”是对生活真谛的一种 深刻感悟,个中滋味漠视生活的人是体会不到的。(掌声) 生 “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富有哲理。可以这样理解: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 有生。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又是最终衡量生命价值的起点,正如俗话所说的“盖棺定论”, 死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并定格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正因如此,对每一个想活得精彩、有意 义的生命来说,死亡的等待是不断向前行进、不断超越自己的根本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 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师 大家对他们的回答满不满意? 生 满意。 师 刚刚大家提的问题都解决了,现在,该到我提问题了。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作者在 第一段阐释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在哪些地方?其作用是什么? 生 运用了对比手法。 师 很好,手法答对了,用了对比。再找找看,都在哪些地方用了对比? 生 把日子分为两种,一是令人不快的时候,一是风和日丽的时候。“坏日子”和“好 日子”形成一种对比。 师 找对了。还有没有其他对比? 生 有,对两种不同的日子采取两种不同的度日态度和方法,“坏日子”要“消磨”,“要 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慢慢地”“细细地”“赏玩”“领略”“品尝”。这两种不同的 度日态度和方法也是一个对比。 师 没错,这又是一个对比,除了这两处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对比? 生 还有一处。把那些“哲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作对比,他们“打发”“消 磨”“无视”它,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 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 师 很好。作者连用三个对比,能起到什么作用? 生 这种对比的作用是使说理更透彻,态度更鲜明,使读者印象更深刻。 4 师 答得很好。还有一个问题:第三段谈到“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文中谈到了哪些 方法? 生 首先“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所以要更多地关心生 命。其次,“生命的时光无多”,要“增加生命的分量”:一、要抓紧时间;二、要有效地利 用时间。 师 今天的问题大家都解答得非常漂亮,相信通过刚才的研读,大家对生命的思考和领 悟已有所加深。下面我们来阅读另一位作家写的谈生命的散文,看看是否有不同的收获。 多媒体课件展示: 敬畏生命 张晓风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州:美国的一个州,位 于美国东部)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 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 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 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 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 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折服:信服),一种无以名 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 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 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成了小 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 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师 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热烈讨论) 生 题材都是谈生命;都表达了珍爱生命的情感;都从“我”的认识、感受来写;两文 都是文约意丰,内容深邃。 生 我来说说不同之处吧。一是两者阐释的方式不同:一篇是写景抒情引发出敬畏生命 的感悟;一篇是从日常的词语理解入手引发出热爱生命的议论。二是两者的语言风格也不同: 《敬畏生命》是景物描写细致逼真,语言富于形象化,抒情性较强;《热爱生命》是采用议 论方式,语言较概括。 生 两者的文风很不同。《敬畏生命》尽显散文家的魅力,轻松中又隐含着沉重,平凡 中见深意;《热爱生命》则是思想家、哲学家风范,一派老成长者的做派,大有劝诫世人的 大家气度。 生 两文中“生命”的含义不一样,《热爱生命》中的生命主要指的是自己的生命,而 《敬畏生命》中的生命指的是世界上所有的生命。 生 构思线索也不同。《敬畏生命》的线索是从“诧异和震撼”到“敬畏”,《热爱生命》 是从“要热爱生命”到“怎样热爱生命(不虚度此生)”。 生 《敬畏生命》侧重于对生命的认识,表现生命的无私、执著、顽强、令人敬畏;《热 爱生命》侧重于对生命的“利用”,谈自己对人生的态度。《敬畏生命》是文章的结论,《热 爱生命》是文章议论的前提。前文以描写抒情为主,写得细腻含蓄。后文以议论为主,直抒 5 胸臆,朴素深刻。 师 回答得很全面,也很准确。看来大家在对比阅读方面已功力不浅。这两篇文章哪篇 对你更有启迪?为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学生热烈讨论,各抒己见) 生 我觉得《热爱生命》让我更有感触。因为“敬畏生命”的敬畏一词虽然凸现了生命 的伟大和神圣,很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但同时也让生命增添了一分神秘感、陌生感。倒不如 “热爱生命”来得平实,亲近。 生 对,我也有同感。“敬畏生命”哲理味太浓,不太容易接受,而且要求似乎高了点。 我觉得对普通人来说,首先还是要热爱生命,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热爱,何来敬畏生命?近来 我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很多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自杀的新闻报道,自杀的原因 五花八门,其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一个,竟然是因为食堂的饭菜不合胃口,父母不能来给他 做饭,而从七楼跳下的。这些“天之骄子”,如此轻易地放弃生命,是对自己、对家人、对 社会都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而其病根,就在于不懂得热爱生命。所以我认为热爱自己的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最起码要求,尤其是我们这些高中生,应该时刻记 住这一点。(掌声) 生 是啊,前几天才在网上看到一篇调查报告,有 20%的大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37% 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前考虑时间不超过 5 分钟。这些人都应该加强思想教育,强化热爱生命、 珍视生命的意识。 生 他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但我还是觉得《敬畏生命》更能启迪人心。《热爱生命》提 倡的只是热爱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教导人们如何好好度过自己的生命。而《敬畏 生命》中的生命指的是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除了自己,也包括其他人。除了人,也包括所有 的动物和植物,两者范围不一样,境界也就不一样。比如,有些人,你说他不热爱生命吗? 不,非常热爱,比任何人都热爱。但他爱的只是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宝,却把他 人的生命视如草,任意蹂躏、践踏、压榨别人的生命,只为了自己一个人活得好。比如近来 经常报道的矿难事故,很多就是那些无良矿主漠视生命,为了一己私利,任意违章开采造成 的悲剧。像广东兴宁的大兴煤矿,矿主无视国家法令,惟利是图,与政府官员勾结,违章开 采,让工人每天冒着风险,头顶水库在几百米的地下干活,最终酿成了井下透水,123 名矿 工全部遇难的悲剧。这些无良的官员和矿主,都应该给予最严厉的道德批判和法律惩罚。同 时,也应该大力加强敬畏生命的思想教育,因为,如此地漠视他人生命,就是缺少一种对生 命的敬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敬畏生命,生命会因我们的敬畏而显得更可贵,世界会因我们 敬畏生命而显得更精彩。 (热烈的掌声) 师 说得深刻而感人,看来大家在平时就非常关注生命,我为大家有如此强烈的生命意 识感到欣慰。我知道,刚才大家热烈的掌声不仅是献给发言的同学,也是在为自己的生命喝 彩。 课堂小结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篇谈论生命问题的文章,在两位睿智的作者精妙文字的启迪下, 我们加深了对“生命”的理解,明白了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小说《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中有一段关于生命的名言是这样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 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 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 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主人公保尔说得多好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加 珍视生命、热爱生命,努力过好每一天,立志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 布置作业 6 1.熟读课文,背诵《热爱生命》的第三段。 2.预习余下的两篇短文。 第二课时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信条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任务比较重,要进行两次“思考之旅”,学习两篇短文。首先 问一个问题,你们喜欢诗歌吗? 生 喜欢! 师 如果让大家用诗歌的语言来给“人”下一个定义,你们会怎么下呢? (学生议论纷纷) 生 麦田的守望者! 师 好! 生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的白鸟! 师 (笑)太棒了,竟然懂得化用荷尔德林的诗句! 师 同学们的回答诗意盎然,想来你们将来都可以成为出色的诗人。三百多年前,法国 哲学家帕斯卡尔对“人”这个概念也进行了富有诗意的阐述——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今 天,我们先来学习他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品读一下他对人、对人的思想的看法。 请收集资料的同学上来展示他们的成果。 多媒体课件展示: 布莱兹·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是法国十七世纪著名的大科学家、 大思想家,他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三十九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他 的主要著作是《外省通信》和《思想录》,前者常被看作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 后者则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该书 又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称为“法国第一部散文杰作”。 在《思想录》的摘选中,主要包括了人与无限、人的伟大和悲惨、对上帝存在的打赌论 证、宗教的意义、耶稣的神秘、三种秩序和三种伟大、几何精神与敏感精神等内容。总之, 读者从本书不难看到,帕斯卡尔是真正够得上精神的伟大的。下面开始学习课文。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 这篇课文是从作者的《思想录》中摘选出来的一些片断,可是说是作者在瞬间迸发 出的思想火花。同学们能不能谈谈你们初次阅读后的一些感受? (学生议论纷纷,积极发言) 生 觉得这篇课文谈的东西很深。 生 一些句子同时富有诗意和哲理性,耐人寻味! 生 隐隐约约能把握到一些人和人的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 生 挺多疑问的。因为他谈的东西都是精神、思想范围的东西,感觉和我们的生活有比 较大的距离。 师 说得非常好,既有认识也有疑问。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我们能一起走进作者思 考的核心,去领略他的思想之美。首先,让我们简要地整理一下课文的思路。虽然只是一些 片断,但选段之间还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 生 课文总共选了《思想录》中的四个片断。第 1 段是说,人与自然界的万物区别开来 的主要标志是人能够思想,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能思想;第 2、3 段提出“思想形成人 的伟大”的观点,然后说明人的肉体非常脆弱,但人的高贵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思想,人的全 部尊严也在于他能够思想,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最后一段,指出人追求自己的 7 尊严,不能求之于空间,而应求之于思想的规定,用思想囊括宇宙。几个部分之间,是深化、 加强的关系。 师 谈得很好。看得出来,同学们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已经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下面,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作者的这些思想火花的哲理内涵。先默读课文,用心思考,然后再和 你周围的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鉴赏提升】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开始合作学习) 师 大家讨论很积极。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检阅合作学习的成果。既可发表独到见解,也 可以质疑,自由发言,哪个小组打头炮? (学生争相发言) 生 我先来。“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 草。”这句话概括了人的本质。人没有大地和海洋那么广阔,没有岩石那么坚硬,也没有海 龟老树那么长的寿命,与自然界的很多东西相比,人在物质上是脆弱的、易折的,因此作者 称人为“苇草”,非常恰当,也很有诗意。但作者又指出,“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 形成人的伟大”;这里则从精神的角度阐述了人的伟大及其与自然万物的根本区别。因为能 思考,所以我们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能够有意识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这个角度上 来说,“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我们显然是更高级的生命,拥有更高 级的智慧。我认为这里是全文的核心内容,还有一个核心内容是“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 想”,我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头绪,但思想还不太清晰,希望听听别的同学的看法。 生 那么我就来谈谈我对“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的看法吧。刚才那位同学说思 想属于精神范围,我就从这里谈起。精神和物质的区别,就在于精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因此,人的肉身可以轻易地被毁灭,但精神却很难被外力所掌控和摧毁,可以脱离肉身而以 其他的形式长存世间。因此,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哥白尼及其学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烈火可以让哥白尼的肉体灰飞烟灭,但却不能摧毁他的思想,不能让科学低下他高贵的头。 几百年过去了,他的学说依然留存世间,并得到发扬光大。这就是他的思想的尊严。 (学生给予热烈掌声) 师 太出色了!既有理论,又有实例,剖析深入,富有说服力! 生 文章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这一点刚才那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可是 后面那部分“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 我不太明白,有没有同学帮我解答一下疑问? 生 我来试试。这句话提到了世俗生活中人们普遍的欲望和追求,即希望占有更多的空 间和时间。人们买房子的时候,总是希望地方越大越好;而古往今来的人,无不希望自己的 寿命越长越好。但作者认为,对时间、空间的追求不能为人们带来尊严。就空间来说,作者 认为“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因此空间不 能给人带来尊严。就时间来说,我们都知道,人难免一死。就算我们拥有比别人长十倍的寿 命,而我们的人生是庸庸碌碌地度过的话,我们身上的尊严也无从谈起。因此,人的尊严不 在于追求时间和空间,而在于想方设法去扩大思想的空间,提升思想的高度。高明的、有深 度的思想,能够给我们带来积极而有意义的人生,能够体现出人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努力, 显示出人的独特性,也就是在自然万物中树立我们作为人的“尊严”,因此,人必须在思想 方面不断地“提高自己”。 师 太妙了!同学们的解答一个比一个精彩!经过同学们的阐释,相信我们已经基本上 把握住了作者思想火花的内涵。文中还有些富于哲理性的句子,大家把它们找出来,品味一 下。 生 我鉴赏的是“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两句。“努力好好地思 8 想”,是人确立自身尊严的重要方式,而作者把它当成是道德的原则,也就是当成社会生活、 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要求人人遵守,人人追求,这说明了他对思想的重视程度。 生 我们小组想谈谈“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这句话的含意。前面说过,思想属 于精神范畴。而我们知道,人的思想是无拘无束的,是没有边界的。只要我们拥有思想,拥 有想象力,那么思想能把我们带到宇宙的任何一个角落。尤其重要的是,人的肉体虽然在宇 宙的广袤之前显得微不足道,但人的思想却可以把宇宙当作一个思考的对象,这个时候,宇 宙就包容在人的大脑之中,人便“囊括了宇宙”。 师 同学们谈得都很好。基本把握了这篇课文的思想性。下面能不能简要地谈谈你对这 篇课文的语言的看法? 生 我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是质朴的。正如作者的著作名字《思想录》一样,文章是以 思考的灼目火花和其思想深度来取胜的,因此文章的语言虽然质朴,没有华丽的言辞,但却 极富启发性和哲理韵味,让我们得以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养料。 生 文中的一个主要的比喻,将人比作“能思想的苇草”,既富有哲理性,又有诗意。 此外,课文的语言简洁,用词讲究,表意明确,行文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如“思想形成人 的伟大”“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等就是例子。 师 (微笑)大家说他们说得怎么样? 生 很好! 师 好的,这篇课文我们先学到这里,下面我们马不停蹄,继续进入下一篇短文的学习 ——来自于美国当代作家富尔格姆的《信条》。有请搜集资料的同学上台展示。 多媒体课件展示: 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当有人问他:“你是干什么的?” 罗伯 特·富 尔格姆通常都回答说他是个哲学家,然后又解释说,他喜欢干的事,是多多地想些平常琐事, 再把他所想到的表达出来,通过写作,或者聊天,或者涂涂画画,随便哪种看来合适的方式 都行。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 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 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间船屋里。 本文选自他的著作《我需要知道的一切》。这本书以纯朴流畅的文字和作者独有的幽默、 机智来展示日常生活和平凡琐事,对蕴涵于其中的哲理性作了富有价值的探讨。有评论认为, 这本书“寓崇高于纯朴”,“触动了一根民族的神经”。富尔格姆发现了平凡生活表面下的丰 富性及其真实性,并能把这些思想转化为简明的文字,给我们的生活以教益。 师 谢谢这两位同学!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 下面,请大家谈谈你们阅读之后的看法。 生 感觉挺亲切的。作者谈的内容很生活化。 生 非常认同作者在开头说的那番话:“智慧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倒是出自主 日学校里孩子们玩的沙堆中。”非常质朴的真理。 生 文字很简单,甚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但是却很有教育意义。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在 生活当中贯彻作者的理论,那么我们一定能够做好人。 师 谈得不错。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文章的思路。 生 开头部分,作者先指出生活中的智慧其实并非十分高深,一些基本的原则在幼儿园 就学过。其次,作者具体地列出了他所学到的十七条信条,并对这些信条进行归纳。然后说 明,我们要在家庭、生活、工作中去实践这些信条;这十七条适用于个人、社会乃至政府。 最后,作者突出十七条当中的一条:出门时手拉手,紧挨在一起。 师 思路清晰,比较好地把握了全文大意。能谈谈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吗? 生 简单一点来说,就是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9 师 (微笑)那么,该怎样学习生活和做人呢? 生 我们在生活当中,应该遵守以及实践作者提出来的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而这些规则 在幼儿园里就学过。 师 很好,概括得很完整了。这篇课文,其实我们要学的文字并不多,但要达到“学会 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事”的目的,还是相当不容易的。学习的重点是,我们要结合自身 的实际来讨论、理解作者提出来的这些信条,然后我们要有自己对于生活的一些看法。下面 是大家的合作学习时间,选择文中的一条或几条信条,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热烈讨论) 【鉴赏提升】 师 好了,下面让老师来领略一下大家的出色理解。 生 “有东西大家分享”这一条非常有趣。这让我想起了中国传统教育当中“孔融让梨” 的故事。这体现了一种平等精神、礼让精神。在生活当中,快乐其实是可以增值的,前提是 你愿意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果我们都能做到这一点,生活将会更加融 洽。 生 我对“收拾好你自己的一摊子”这个原则有较深的体会。我认为这句话的实质是说 人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的素质上去了,我们才有资格谈其他的一切东西。我记得初 中时班主任说过的一句话:人的眼光首先要审视自己,要有自己的原则。我们不能把眼光放 到别人身上,并因为别人的懈怠、无知、恣睢而改变自己固守的原则,成为一个无用的人。 师 这两个小组的代表看问题都能看到点子上,谈得很深入,还有吗? 生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那一段话让我受益匪浅。这一段话当中的关键词是“平衡”, 具体来说,这指的是生活中学习与娱乐、工作与休闲的平衡。作者用平易近人的话语告诉我 们,人的生活应该追求平衡。我们要学习,要思考,要工作,但这些并非生活的全部内容。 我们也要有休闲与娱乐,要有适当的逗乐、唱歌、画画的时间,这样的生活,才是平衡的、 真正的生活。“平衡”一词,包含了人生的质朴的真谛。 生 “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这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从表面上来说,我们要管好自 己的手,不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我认为,我们可以从这句话当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呢:这里涉及了一种诚信的内容,体现了一种对别人的尊重的精神。因此, 这不仅是孩子应该遵守的一个守则,更应该是为人的一个重要原则。 师 谈得太好了,继续! 生 我对“要承认奇迹”那一段有些疑问。“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一句是 什么意思? 师 有疑问了,谁来帮他答疑? 生 我认为这一段话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热情洋溢的人生观。作者认为,人生其实是奇 妙的、充满希望的,在生活当中有我们无法解释的“奇迹”。平时的日子固然寻常,但是在 一些细微的东西——就像那粒小不点的种子那样的东西上,我们却能惊奇地发现生命的奇 迹,它能慢慢地长大,慢慢地发展,这样的过程是充满了活力、希望和妙不可言的秘密的。 作者更认为,我们虽然不一定能够清楚地解释这些现象,但“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 事”,也即我们的生活也和种子一样充满了活力、希望及妙不可言的奥秘。生活当中必然会 存在奇迹,这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无比的热爱。 师 他说得太棒了!大家表示一下我们对他的钦佩好吗? (学生给予热烈的掌声) 生 作者说:“金鱼、老鼠、小白鼠……都会死去。我们也会。”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 么? 生 我认为作者在这里谈的是死亡。人为什么要谈死亡?其实在前面的《热爱生命》当 10 中我们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总的来说,人只有正视了死亡,真正认识了死亡,才能对人生 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思考死是为了更好地生。知道了我们终究要死去,我们才会珍惜时间, 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师 谈得多么好!很有哲理性! 生 “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字”这一段,怎么理解“看”字是最重要 的? 生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首要的任务是要认识世界。因此,要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要 观察。对于成年人来说,我认为这里包含的哲理性是:我们要像孩子那样有一双童稚的眼睛, 并要像他们那样去“看”世界,去观察生活。这里讲的其实就是关注生活的问题。 师 有没有同学能谈谈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生 这一段作者引用了前文中十七条信条中的一条。关键的地方在于:手拉手,紧挨在 一起。原意是指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过马路时要小心,要相互协作。但在文章的语境中,作 者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精神、集体精神。作者以此来启发我们: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的 相互关爱,这样我们的生活、人生会变得更美丽。 (热烈的掌声) 师 说得多好!有的时候,我们的生活缺少的就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甚至是稚气的真 理。看起来,大家对生活、对人生已经有了比较深的理解,能够很好地把握作者朴实的文字 背后的思想精粹。下面,我还想问一下: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生 意义是知道我们的生活、人生以及处事。 师 能不能具体一点? 生 首先,这些信条都是观众比较熟悉的,观众也比较容易接受。作者有意识地避开了 艰深难懂的理论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论述的过程中充满了智慧和温情。而且,像作 者自己所说的那样,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方便人们对生活充满 热爱和信心,并在生活中实践,以体验到真实的人生。 师 很好,请坐下。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 明白了! 课堂小结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篇与生活、人生有关的短文,获益匪浅。《人是一根能思想的 苇草》这篇短文让我们认识了人、人的思想、人的尊严的本质及其重要性。这篇文章篇幅虽 然短小,但极富思想深度,作者在思想火花灼目迸发的瞬间,帮助我们完成了对自身、对思 想的深刻思考。《信条》这篇课文谈的其实是我们该如何生活、如何做事和怎样为人的问题。 课文的语言朴素、显浅,但从中我们能够咀嚼出简单、真实而又不失深刻的生活味道,作者 以一种温情、幽默的方式帮助我们轻易抵达了生活的核心,文中的信条对我们的人生极具启 发意义。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2.完成课后习题二。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11 第二课时 活动与探究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关于思考和人生,我们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无论是生 命、死亡、挫折、理想、爱、流浪或是其他,我们总能从中探讨出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内容。 请结合课文,选择以上的任意一个角度,与你周围的同学展开思考之旅。仿照本课几篇短文 的写法,将你思考的结果写成 400 字左右的小作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