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仿真考试(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西安中学高2020届仿真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的疆域是经过众多王朝的分分合合而逐渐形成的。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前半期,尽管中国的疆域有统一,但都是局部的统一。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后半期,元和清两个王朝真正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循环与拓展中,成就了现在的中国疆域。这个疆域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称谓,且总在变化,但在中国人的心中,它始终就是处于东亚、名称为中国的地域。这个地域,当我们走出国门反观自身或其他国家的人询问我们时,我们会脱口而出,自认为这就是我们的国家。因此,由陆海空疆域共同构成的中国版图就是我们认同的地缘基础。 东部平原区域或北部蒙古高原的中国人均为蒙古人种,而统一与分裂相间的中国古代王朝虽有不同区域的族群之间的融合,但多为蒙古人种内部的融合。虽然,现在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种之间的显著区别只是表象,从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来看,人类的心智具有一致性,但由于人类肤色、头发及其他外在的体质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它就成为古代人类分类的标准并延续至今。现今蒙古人种仍然集中在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区域,以蒙古人种为主的人类构成了中华民族认同的血缘基础。 中国境内的猿人、直立人及现代人生活在长城、丝绸之路和藏彝走廊地带,这些地方我们称为通道地带。虽然中国人为适应高原、绿洲、山区的自然环境而在社会和文化方面存在差别,但因一直沿这个通道地带保持相互交流与合作,使得彼此之间相互认同,从生计到信仰都达到了深度融合,这就是中华民族认同的社会文化基础。这和欧洲不同。欧洲自然环境优越,易于人类生存,但欧洲罗马帝国分裂后再没有建立起强大而统一的政权,没有形成像中华民族这样一脉相承的认同体系。究其原因,欧洲在经济文化和政治力量上存在相对制衡的局面,加之英国从外部不断调解欧洲大陆的矛盾,导致欧洲没有形成共同的认同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保障,巩固了各民族的政治地位。经过70年的脱贫致富和兴边富民,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深入。最明显的案例就是中国任何省区的民族成份均为两位数,此外,城镇虽然民族成份少一些,但几乎没有单民族的城镇。还有一点,多源基本成为中国现代民族的最显著特征。从目前出版的民族史著作来看,所有中国现代民族的源头均为多源头。当我们想要知道并且探寻我们的祖先是谁时,总是探不到心中想要的那个唯一,原因只有一个,各民族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在民族起源源头较多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寻找到的共同点就是所有以上民族都生活在这个叫做中国的国度中,这就是中华民族认同的现实基础。 在全球化和新时代背景下,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平等融合的,是既具有共同的地缘和泛血缘因素、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一致性,又具有共同的现代政体和法律制度的,具有共同的命运、利益和发展前途的由全中国各族人民及全体国民组成的一大政治、经济和文化共同体。可以说,中华民族认同是基于共同地域、共同血缘、社会文化交融和现代民族多源性而逐渐生成的对“祖国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的认同。 (摘编自徐黎丽、杨丽云《论中华民族认同的根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在的中国疆域是我们中国人共同拥有的领土,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B. 从现代研究成果看,文化成果、心智才是人们应该采用的人类分类的标准。 C. 自然环境差异会导致社会和文化方面出现差别,从而阻碍着民族的认同。 D. 多源是中国现代民族的显著特征之一,单一源头只存在于人口较少的民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把问题放在了历史的层面进行论证,时间跨度大,论证深人,更有说服力。 B. 文章用对比论证,论证了不同民族间的相互认同是中华民族认同的社会文化基础。 C. 文章第四段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状况,是为了论证中国现代民族具有多源性的特征。 D. 文章采用了“分一总”这一论证结构,从多个角度阐释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根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疆域在不同的王朝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无论有着怎样的变化,在任何时候,它始终是我们认同的地缘基础。 B. 今天大多数中国人黑眼睛、黑色直发、黄色皮肤的体质特征表明我们仍是以蒙古人种为主的国度。 C. 当中国人从通道地带向四周边疆区域迁徙时,会弱化中华民族认同的社会文化基础,但不影响最终的文化融合。 D. 中华民族是一大政治、经济和文化共同体,其民族认同基于共同地域、共同血缘、社会文化交融和现代民族多源性。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 B项,“文化成果、心智才是人们应该采用的人类分类的标准”表述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从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来看,人类的心智具有一致性,但由于人类肤色、头发及其他外在的体质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它就成为古代人类分类的标准并延续至今”可见,题干曲解文意,表述错误。 C项,“从而阻碍着民族的认同”表述错误。原文中说“虽然中国人为适应高原、绿洲、山区的自然环境而在社会和文化方面存在差别,但因一直沿这个通道地带保持相互交流与合作,使得彼此之间相互认同,从生计到信仰都达到了深度融合”可见,题干无中生有,表述错误。 D项,“单一源头只存在于人门较少的民族”无中生有,表述错误。根据原文“从目前出版的民族史著作来看,所有中国现代民族的源头均为多源头”可见,题干无中生有,表述错误。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C项,“是为了论证中国现代民族具有多源性的特征”表述错误。综合文本,第四段论证的是中华民族认同的现实基础。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C项,“会弱化中华民族认同的社会文化基础”表述错误,于文无据。根据文本“虽然中国人为适应高原、绿洲、山区的自然环境而在社会和文化方面存在差别,但因一直沿这个通道地带保持相互交流与合作,使得彼此之间相互认同,从生计到信仰都达到了深度融合,这就是中华民族认同的社会文化基础”可知,题干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 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nCoV肆虐期间,2020年1月24日,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非法销售野生动物摊位上分离到了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来自野生动物证据确凿。 2017年,中国青年报曾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55.4%的受访者认为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常见。22.3%的受访者曾食用过以野生保护动物为原料的食品、药品及保健品。捕杀、 买卖、食用、制衣……人类与野生动物的“亲密接触”,已屡次带来致命打击。 纵观这几十年来的夺命瘟疫,皆有共性:传染源是携带病毒的动物。现代医学认知的1145种人类传染性疾病中,有62%是动物源性疾病。不管是食用野生动物,还是人类对野生动物生存领地的侵蚀,都使得人类与动物的接触大幅增加,给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实施“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在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可以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出售、收购、利用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允许持证经营,显然制止不了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刑事案件以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非法狩猎和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三类犯罪为主,其中第一类案件所占比例最高。这二者使得大量的“野味”被摆上国人餐桌。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公告,宣布在疫情期间实施最严野生动物管控措施,全面禁止人工繁殖场所野生动物转运贩卖,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严查野生动物销售链条。 疫情期间严查严控,那疫情解除之后呢?SARS疫情结束后,野生果子狸的非法狩猎贸易快速复活,养殖市场也逐渐反弹。对于野生动物市场监管的持续性,执法的强度乃至立法规定的完整性值得反思。如若再不懂得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生命或将以更残忍的方式被剥夺,甚至会催生更大的问题。 (摘编自腾讯新闻《多次重大疫情源头为野生动物》)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加深刻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价值。当前,风雨同舟、命运与共日益成为人类共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抗击疫情应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让各国人民能够在和平、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面对这种传导联动的全球性风险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不畏艰险,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克时艰,全力阻止疫情在全球蔓延,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许多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对中国抗疫举措及其积极成效予以高度肯定。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在中国抗击疫情最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许多成员给予中国真诚帮助和支持,中国始终铭记并珍视这份友谊。面对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积极主动与国际社会开展合作,毫无保留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抗疫经验,迅速向众多国家和地区提供物资援助,向多个国家派遣医疗专家团队。在这场全球合作抗击疫情行动中,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不仅是宝贵的防疫时间和雪中送炭的物资援助,更有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团结合作精神。 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之际,习近平主席分别致电一些国家领导人,表达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诚挚慰问。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结合中国抗击疫情实践经验,就加强疫情的国际合作、稳定世界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同于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它着眼于人类整体利益,强调各国合作共赢、人民和谐相处,体现的是“天下一家”的博大胸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国际社会更加深刻认识到,各国命运相连、休戚相关,各国共同抗击疫情的行动,既是帮人也是帮己。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中国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更是模范践行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应对包括重大传染性疾病在内的风险挑战,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新贡献。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4月10日)《抗击疫情需要全球合作》) 材料三: 虽已经历过SARS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但2019-nCoV到来时,我们仍然没办法轻松快速地解决问题,但有两个乐观点。 首先是整个社会的动员能力。与17年前SARS相比,当前人群流动的频率、速度、范围都扩大了,病毒控制似乎更难了。但是17年前没有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 也没有快速和密集的交通和物流网络。它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可以支撑更快速的物资调配和信息传递,应对病毒传染,也可以更迅速的分布式集中控制和更精准的个体防护,“人自为战”。 其次是,疫情虽十分严峻,但病毒并没有超出想象的“凶恶”。冠状病毒是具外套膜的正链单股RNA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外观上有类似日冕的凸起。日常生活中有10%的感冒是由冠状病毒引起,且症状较轻,所以常常不被重视。但冠状病毒生命力较强,可以脱离宿主在空气中残留一段时间,所以传染性才会如此之高。 传染性越高的病毒,致死率其实越低,2019-nCoV传播速度、范围都要大于SARS,但目前不到3%的致死率,较SARS的10%低了很多。该病毒有一定传染性、相对低的致病性, 目前仍然处于爆发初期,无法准确地判断传播速率和感染率,接下来是观察时间,用过度夸张的语言“培育”恐慌完全没有必要。 我们作为普通人,在这场抗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让自己感染,就是我们普通人最大的贡献;每个人都安全,大家才能安全。 (摘编自网络《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半多的人认同食用野生动物行为,五分之一的人吃过以野生保护动物为原料的食品、药品及保健品。 B. 疫情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有效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 C. 当2019-nCoV到来的时候,我们依旧没有办法迅捷地解决问题,尽管我国已战胜过SARS和MERS。 D. 2019-nCoV生命力较强,可以脱离宿主长时间残留,所以传染性高,但致死率较低,我们不必过度恐慌。 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侵蚀野生动物生存领地或者食用野生动物,致使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的传播成为可能。 B. 大量“野味”被国人摆上了餐桌,来源于野生动物市场的持证经营与野生动物非法交易两个链条。 C. 疫情传染源被明确判定为野生动物后,国家实施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野生动物的市场交易。 D. 此次抗疫,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人类整体利益,强调各国合作共赢、人民和谐相处。 6. 如何防控新冠肺炎之类的传染疫情?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B 5. C 6. ①尊重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不买卖野生动物。(答到完善法律,加强野生动物市场的监管、执法也可给1分)②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国际合作。③科学认知,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过度恐慌。④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和交通物流网络,提高社会动员能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是否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A项,“一半多的人认同”扩大范围,原文是受访者,不是所有人。 C项,无中生有,原材料只是说到我国经历了SARS和MERS,并没有提到我国战胜了SARS和MERS。 D项,“可以脱离宿主长时间残留”曲解文意,原文为“可以脱离宿主在空气中残留一段时间”,一段时间不等于长时间。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看是否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C项,“禁止野生动物的市场交易”缩小范围,材料一原文“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可见禁止的不仅仅是市场交易。另外,前后也顺序于文无据。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探究题的解答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类,抓住论点即可,注意不能脱离材料谈方法。 材料一认为多次重大疫情源头为野生动物,“纵观这几十年来的夺命瘟疫,皆有共性:传染源是携带病毒的动物”“不管是食用野生动物,还是人类对野生动物生存领地的侵蚀,都使得人类与动物的接触大幅增加,给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所以我们要尊重自然,与自和谐相处,保护野生动物,更不买卖野生动物;材料二强调抗击疫情需要全球合作,“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所以我们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与他国合作。材料三从大众的角度谈防疫,“疫情虽十分严峻,但病毒并没有超出想象的‘凶恶’”“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和密集的交通和物流网络。它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可以支撑更快速的物资调配和信息传递,应对病毒传染,也可以更迅速的分布式集中控制和更精准的个体防护”提示我们要科学认知,精准施策,避免恐慌。要听从号召,团结抗疫。更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充分运用大数据等高科技和交通物流网络提高社会的动员能力。 【点睛】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名连(节选) 西 元 过了不知多久,魏大骡子想起了什么,用已经不那么有力气的声音喊:“罗三闯还活着吗?”好一会儿,罗三闯哼哧哼哧地爬过来,问道:“连长,叫我干啥?”魏大骡子费力地笑了一下,道:“我知道你一直想跑,现在,可以跑了。” 罗三闯也笑了,道:“连长你别扯犊子,这黑天瞎火的,我往哪儿跑啊?”魏大骡子说:“你命大,跑吧。找到咱们的部队,告诉他们,高地上还有人呢!”罗三闯说道:“我可不干。”魏大骡子道:“这是好事啊,没准就捡条命呢。”罗三闯有点生气了,道:“我罗三闯这条命是跑出来的不假,从伪军跑到国军,从国军跑到共军,可是,我没对不起任何人,该杀的敌人,我不比别人杀得少。”罗三闯又说:“你要非让我走,我就走,但你不能说我是逃跑。”魏大骡子闭着眼睛,有气无力地向外摆摆手,道:“快走吧,找到了咱们的部队,算你立功。”罗三闯流泪了,说:“你要信得过我罗长腿就等我回来!” 过了一会儿,王大心问:“你怎么让他走了?这人可不牢靠。”魏大骡子小声道:“我看,除了他这条长腿,谁也出不去,将心比心,石头怕是也焐热了吧?” 又过了好久,也不知几点了,王大心推了推魏大骡子,说:“千万别睡啊!天快亮了!”魏大骡子含含糊糊应了一句,王大心大声说:“大骡子,我也有几句想唠唠!”魏大骡子勉强打起精神,道:“你说吧我听着呢。” “还记得我父亲不?” “记得,前清举子,有学问,富贵人家。” “土改时给枪毙了。” “真的?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我当时不知道,知道了都是五年以后的事了。” “是咱们的人干的?” “是。” “有那么一两年,我怎么也想不通,想回老家报仇去。后来,这恨就慢慢淡了。我对自己说,历史从来就不是个很精确的玩意儿,枪毙我父亲的人也许就没做错什么,当时正在打仗,正在你死我活的节骨眼儿上。” 天快亮的时候,魏大骡子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一脚踏进了东北老家那油汪汪的黑土地里,一株嫩绿色的小芽尖叫着从黑泥中钻出来,转眼间黑土地一片绿,又慢慢生出金黄色的穗头,整个大地像涨潮一样缓缓升高,一下子变成了金色的汪洋大海。 王大心也做了一个梦。父亲穿着一件深蓝色的粗布中山装,一条绿色旧军裤,臂弯里夹着两三本书,推开一扇门,里面已经坐了好些学生。教室的墙壁上挂着马恩列斯毛的画像,还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父亲用拳头捂着嘴,咳嗽了几声,进教室去了。 罗三闯在山上走了小半宿,远方的群山山脊泛出浓红色的光,他实在是走不动了,腰和腿像是冬天里冻硬了的麦秆。隐约之间,他看到山下公路上有美军的卡车和步兵,轰轰隆隆的,就想,要不,投降吧。他蹲下来,认认真真地把这个念头过了过脑子,好一会儿,他擦了泪,道:“去他妈的,跑了一辈子,再他娘的跑,良心上过不去。二O九四上的一帮子人还等着我呢!” 可是,罗三闯走了没几步,就一头扎在雪堆里爬不起来了。他也朦朦胧胧地做了个梦,他穿着淡黄色的军装回老家了,老婆孩子从歪歪斜斜的黄泥屋子里跑出来迎接他,他从兜里摸出两三块糖,又从背包里扯出三尺红缎子…… 巴克仰望着高地,轰炸机在上空盘旋了三圈,没投下炸弹,又飞走了。巴克很困惑。通信员告诉他,师部接到空军的消息,说高地上没有人,中国人大概是逃走了。又过了半个小时,通信员说,空军那边再一次确认了这个消息。他想了想,说,那好吧,我们去占领它。巴克小心翼翼地爬上高地时,看到大雪把高地填满了,看不到坑道,看不到人,看不到武器,总之是什么也看不到。他挥了挥手,让自己人开始清理战壕积雪,恢复战斗工事。 渐渐地,雪被挖出去,坑道里露出一排排冻死的中国人。他们没有挣扎,也没有试图逃跑,仿佛是在睡梦中死去的…… 巴克数了数中国士兵的人数,然后找了只木板箱坐好,在笔记本上写道:高地上共有一百五十一具中国人的尸体,他们全部被消灭了。这是个连一级的作战单位,可是看起来人员很混杂,胸前的番号混乱不堪,大概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当然,必须诚实地说,不是美国军人消灭了他们,而是严寒!而且,他们一无所有。 山下的公路上来了大批的美军卡车和徒步前进的陆军。巴克遥望着浩大的队伍,松了口气,他又写道:可是,逃亡的却是我们。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描写了无名连的战士们在天气极度严寒、缺乏战斗装备的情况下,坚守二O九四号高地献出生命的故事,谱写了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 B. 王大心和连长唠嗑时谈到了父亲的死,说明在他心中,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恩怨,父亲的死虽然一度让他想不通,但他最终选择了宽容和原谅。 C.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已经不那么有力气的声音”“吭哧吭哧”“像是冬天里冻硬了的麦秆”说明战士们的身体已经疲惫虚弱到极点。 D. 小说写到了三个人的梦,对梦境的描述既表明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也暗示三个人即将死去,目的在于突出无名连战士对家人的深深依恋。 8. 小说里的罗三闯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写巴克在笔记本上记录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他是一名在执行任务途中牺牲的志愿军战士。②胆小惜命。曾经贪生怕死,从伪军跑到国军,从国军跑到共军,面对美军也有过投降的念头。③关键时刻坚守住了原则。关键时刻,战胜了软弱的自己,忠于任务,没有选择投降。④对于和平幸福生活充满了憧憬。他的梦境呈现了家人团聚的美好画面。 9. ①照应了题目。“可是看起来人员很混杂,胸前的番号混乱不堪,大概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解释了“无名连"的含义。②塑造了英雄群像。他们人员.混杂,一无所有,但是在精神上却高度统一 ,坚守高地直至生命最后一.刻。③增强表达效果。以美国人的视角交代无名连的战士,表达其崇敬之意,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和感染力。④深化主旨。一无所有的中国人坚守高地,最后被严寒打败,而装备精良的美国人却在“逃亡”,这一对比突出了中国军人意志上的坚不可摧,深化了主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对未来的憧憬”说法错误,王大心的梦代表对已逝父亲的怀念。“目的在于突出无名连战士对家人的深深依恋”说法错误,魏大骡子并没有梦见家人。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里的罗三闯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文中关于罗三闯这个人物的描写主要有四处,一是和连长的对话,“我罗三闯这条命是跑出来的不假,从伪军跑到国军,从国军跑到共军……”,可见他是一个胆小惜命,曾经贪生怕死的一个人物。二是在跑去找自己部队的时候的一段描写,“就想,要不,投降吧。他蹲下来,认认真真地把这个念头过了过脑子,好一会儿,他擦了泪,道:‘去他妈的,跑了一辈子,再他娘的跑,良心上过不去。二O九四上的一帮子人还等着我呢!’”,可见他曾经虽贪生怕死,但关键时刻坚守住了原则,没有选择投降。三是对他梦境的描写,“他穿着淡黄色的军装回老家了,老婆孩子从歪歪斜斜的黄泥屋子里跑出来迎接他,他从兜里摸出两三块糖,又从背包里扯出三尺红缎子……”他的梦境呈现了家人团聚的美好画面,表达了他对于和平幸福生活的憧憬。最后从“可是,罗三闯走了没几步,就一头扎在雪堆里爬不起来了”,可知最后他牺牲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结构在文中的作用。题干要求分析小说结尾写巴克在笔记本上记录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是针对小说结尾的设题。最后一段有何作用,可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给读者的感受等角度分析。巴克在笔记本上记录的的内容有“高地上共有一百五十一具中国人的尸体,他们全部被消灭了。这是个连一级的作战单位,可是看起来人员很混杂,胸前的番号混乱不堪,大概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这是对死亡人员基本情况的介绍,从“人员很混杂”“胸前的番号混乱不堪”“大概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可见这些人无名无姓,无所属部队,照应了题目“无名连”。“必须诚实地说,不是美国军人消灭了他们,而是严寒!而且,他们一无所有。”这些人为了坚守阵地,不畏严寒,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突出了这些人物的英雄品质。“可是,逃亡的却是我们”这句话把一无所有的中国人和装备精良的美国人放在一起形成对比,突出了中国军人意志上的坚不可摧,具有增强表达效果,深化主旨的效果。 【点睛】 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文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望之字长倩,家世以田为业,至望之,好学,治《齐诗》,事同县后仓且十年。以令诣太常受业,又从夏侯胜问《论语》、《礼服》。京师诸儒称述焉。御史大夫魏相除望之为属,察廉为大行治礼丞,累迁谏大夫,丞相司直。宣帝察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余,材任宰相,欲详试其政事,复以为左冯翊。代丙吉为御史大夫。五凤中匈奴大乱,议者多曰匈奴为害日久,可因其坏乱举兵灭之。诏问计策,望之对曰:“不以义动兵,恐劳而无功。宜遣使者吊问,辅其微弱,救其灾患,四夷闻之,咸贵中国之仁义。”上从其议,后竟遣兵护辅呼韩邪单于定其国。为太傅。及宣帝寝疾,选大臣可属者,引外属侍中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傅望之、少傅周堪至禁中,皆受遗诏辅政,领尚书事。宣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望之、堪本以师傅见尊重。望之选宗室明经达学散骑、谏大夫刘更生给事中,与侍中金敞并拾遗左右。四人同心谋议,劝导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乡纳之。中书令弘恭、石显久典枢机,明习文法,亦与车骑将军高为表里,论议常独持故事,不从望之等。后恭、显奏“望之、堪、更生朋党相称举,数谮诉大臣,毁离亲戚,专擅权势,为臣不忠,诬上不道,请谒者召致廷尉。”时上初即位,不省“谒者召致廷尉”为下狱也。可其奏。知系狱,上大惊曰:“非但廷尉问邪?”令出视事。后数月,望之子散骑中郎伋上书讼望之前事,事下有司,复奏:“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谮诉者而教子上书称引亡辜之《诗》失大臣体不敬请逮捕。”使者至,召望之。望之欲自杀,其夫人止之,以为非天子意。望之以问门下生朱云。云者好节士,劝望之自裁。于是望之仰天叹曰:“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竟饮鸩自杀。 (节选自《汉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谮诉者/而教子上书/称引亡辜之《诗》/失大臣体/不敬/请逮捕 B. 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谮诉者/而教子上书/称引亡辜之《诗》/失大臣/体不敬/请逮捕 C. 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谮诉者/而教子上书/称引亡辜之/《诗》失大臣体/不敬/请逮捕 D. 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谮诉者/而教子上/书称引亡辜之《诗》/失大臣体/不敬/请逮捕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常,是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两汉时也是培养选拔官吏人才一个重要机构。 B. 禁中,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随便进出,故称“禁中”,也称“禁省”。 C. 廷尉,九卿之一,与大理寺同掌外交、教育、礼仪制定等,且掌握皇族的名籍簿。 D. 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也泛指充任、任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望之好学不倦,受人称赞。他师从后仓将近十年,后又师从夏侯胜,受到京城学者的称许。 B. 萧望之审时度势,主张仁义外交。汉宣帝听从他的建议,派兵辅助呼韩邪单于平定匈奴内乱。 C. 萧望之忠心为国,德高望重。他与另外两位大臣接受遗诏辅政,随即被任命为太傅,受到孝元帝尊敬。 D. 萧望之看重名节,不愿苟活。受人诬陷,他不愿被捕入狱,想要自杀,在朱云劝说下最终饮鸩自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多曰匈奴为害日久,可因其坏乱举兵灭之。 (2)知系狱,上大惊曰:“非但廷尉问邪?”令出视事。 【答案】10. A 11. C 12. C 13. (1)议论的朝臣认为匈奴为害的时间很长了,可以趁他们内部变乱发兵消灭匈奴。 (2)知道了是关进牢狱,汉元帝大惊说:“不是只让廷尉查问吗?”于是让萧望之出狱继续任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萧望之之前所犯罪行清楚,没有诬陷攻讦的事。可是他教唆儿子上书,引用《诗》表示无辜之意的篇目,有失大臣体统,对国君不恭敬,请允许逮捕。“望之前所坐明白”中“坐”是罪行,罪行情况是“明白”,即清楚,结构完整,之后断开,“失……体”是固定词组,不能断开,排除B;“而教子上书”中,“上书”是词组,联系紧密,之后断开,排除D;“称引亡辜之《诗》”中,“亡辜之《诗》”是《诗经》中的相关篇目,之后断开,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C项,“廷尉,九卿之一,与大理寺同掌外交、教育、礼仪制定等”错误,廷尉与大理寺为同一职位。古代官职名,西汉时也称大理。战国时期秦国始置,秦朝、西汉沿置。列位九卿,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汇总全国断狱数,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掌管“外交、教育、礼仪制定等”为礼部。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C项,“他与另外两位大臣接受遗诏辅政,随即被任命为太傅”错误,原文“为太傅。及宣帝寝疾,选大臣可属者,引外属侍中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傳望之、少傅周堪至禁中,皆受遗诏辅政,领尚书事”,意思是“任职太傅。到了宣帝重病卧床,选择可以嘱托国事的大臣,接外家亲属侍中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到宫中,都受遗诏辅政,兼任尚书事”,可知接受遗诏前为太子太傅。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关键词有: (1)“因”,趁机;“举”,发兵。 (2)“非但”,不是只;“出”,出狱;“视事”,任职。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萧望之字长倩,家中几代人以种田为生,到了萧望之,喜好读书,研究《齐诗》,师从同县的后仓将近十年。因为名声很好而被招致太常学习,又师从夏侯胜学习《论语》《礼服》。京城诸位儒家学者都称赞他。御史大夫魏相任命萧望之为属官,考察推举为孝廉,任命为大行治礼丞,多次升迁至谏大夫,丞相司直。汉宣帝考察萧望之通晓经术,行事稳重,论议说理充分,按照才能可任宰相,但为了仔细考查他的政事能力,就又任他为左冯翊。代替丙吉担任 御史大夫。五凤年间匈奴大乱,议论的朝臣认为匈奴为害的时间很长了,可以趁他们内部变乱发兵消灭匈奴。宣帝下诏书询问计策,萧望之回答说:“不合道义而动兵,恐怕劳而无功。陛下最好派使者去吊丧慰问,辅佐其幼弱的的首领,援救其灾患,四方的少数民族听说了这种情况,都会尊重汉朝之仁义。”汉宣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后来终于派兵辅佐呼韩邪单于安定了匈奴国。任职太傅。到了宣帝重病卧床,选择可以嘱托国事的大臣,接外家亲属侍中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到宫中,都受遗诏辅政,兼任尚书事。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继承皇位,是为汉元帝。萧望之、周堪因为是帝师而被尊重。萧望之推举宗室明经达学的散骑谏大夫刘更生为给事中,同侍中金敞一起在汉元帝左右提意见。萧望之、周堪、刘更生、金敞四人同心谋划,用古制劝说引导汉元帝,提出很多想要匡正改变的问题,汉元帝很想采纳他们的意见。中书令弘恭、石显长期主管朝廷机要部门,精通法令条文,与车骑将军史高勾结,论议朝政经常只坚持旧日的惯例制度,不听从萧望之等人的意见。后来弘恭、石显向皇上禀告说:“萧望之、周堪、刘更生结成党羽互相恭维推举,屡次诬陷攻讦大臣,诽谤离间皇帝亲属,专擅权势,为臣不忠,欺骗陛下,请谒者召致廷尉。”当时汉元帝刚即位,不懂“谒者召致廷尉”是下监狱,答应了他们的奏请。后来知道了是关进牢狱,汉元帝大惊说:“不是只让廷尉查问吗?”于是让萧望之出狱继续任职。几个月后,萧望之的儿子散骑中郎萧伋上书申诉望之前事,事情下达有司,回复汉元帝说:“萧望之之前所犯罪行清楚,没有诬陷攻讦的事。可是他教唆儿子上书,引用《诗》表示无辜之意的篇目,有失大臣体统,对国君不恭敬,请允许逮捕。”奉命传召的人到了,召见萧望之,萧望之准备自杀,他的夫人劝阻他,认为不是天子的意思。萧望之将这件事问门下学生朱云,朱云崇敬有节操之人,劝萧望之自裁。于是萧望之仰叹,说:“我曾经充数将相,现在已经六十有余,老了还要进牢狱,苟求活命,不也让人鄙视吗?”最终饮鸩自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秦州杂诗(其一)① 杜甫 满目悲生事②,因③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④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⑤此淹留。 [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②生事,即生计。③因:依靠。④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⑤心折,即心惊。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关涉后面的陇山、关隘、鱼龙与鸟鼠。 B. 颔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州之山川险恶,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 C. 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出了秦州一带的安和静谧,以此引出尾联诗人因远离故乡而生的悲苦情绪。 D. “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还能滞留么? 15. 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原因。 【答案】14. C 15. ①全家生计无依之悲。“悲生事”“因人”,点明家境困苦,要投靠他人而生活。②飘泊远游之悲。诗人居无定所,只得携家到秦州投奔从侄、朋友而远游。③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过陇山与险关,涉鱼龙河,渡鸟鼠山,一路艰险万分。④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一路西征,不停的战火,让诗人担心秦州也不是安宁之所。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安和静谧”错误,应为“寂寥”;“因远离故乡而生的悲苦情绪”错误,尾联“烽火”指的是因战事不断,家国不宁而生悲。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首句“满”字大境界,表现安史之乱背景下,百姓流离失所,艰难谋生。作者一家是千万个家庭之一,生事犹生计,所经历的困境也是千万个家庭之一。所抒发的个人情感也具有代表性。颔联“迟回,徘徊”,实际是抒发内心的犹豫不定。“怯”字即表现陇山的山路崎岖,又指代心情担忧,与“迟回”相照应。“浩荡”是大境界的词,及是到了。到了大震关,前面的怯字并没有生出到达的喜悦,反而是极目之处忧愁之大。颈联两句同样优秀,“水落、山空”表明季节深秋。“鱼龙”川名,“鸟鼠”山名,皆是途中地名,又仿佛途中实景。“水落”,深秋渡河,水少的景况。“山空”,万木凋零,所以鸟鼠深“秋”。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尾联是写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最后以“此地亦不可久留”的心情结束全诗。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春日里黄莺和燕子的活动状态。 (2)在《鱼我所欲也》中,盂子在批判了“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之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遇相呼应,有忘怀得失、超然物外之意。 【答案】 (1). 几处早莺争暖树 (2). 谁家新燕啄春泥 (3). 是亦不可以已乎 (4). 此之谓失其本心 (5). 相与枕藉乎舟中 (6). 不知东方之既白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莺”“啄”“藉”“既”的书写。 【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 ,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 ,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B.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C.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D.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B.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 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B.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C.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D.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第一处,“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事物超过先前的;根据语境“弯道超车”,应是“后来居上”,从而排除AC。第二处,“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苦练内功”,应是“厚积薄发”,依然排除AC。第三处,“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于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应是“毋庸讳言”,从而排除D项。第四处,“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而“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前面的语境“靠的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后文显然是从反面说“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技术”,所以排除D项。而且以“外国”开头照应上句的“国外”,也就是外国不愿提供技术,我们就下决心奋力攻关,从而呼应前面的“靠的是自主创新”。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集中在搭配不当的上。“精确到”后只能接具体数词,不能接表范围的词语“……以内”,从而排除BC两项。另外BC还存在语义重复的现象,“左右”和“约”不能并存。D项,“突破……系统”搭配不当。“突破”后面应搭配“……的技术”。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冠状病毒的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_____。 冠状病毒可存在于猪、牛、猫、犬、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中。______?它们首先要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上。冠状病毒粒子外包着囊膜,膜表面分别有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和膜糖蛋白等3种蛋白。刺突糖蛋白,也就是上文提及的“皇冠”的突起,是_______。 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位于宿主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刺突糖蛋白把宿主细胞的大门打开,细胞便被冠状病毒感染。 【答案】 (1). ①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 (2). ②冠状病毒是如何进入宿主细胞的呢 (3). ③冠状病毒感染细胞的关键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第一个空根据“冠状病毒可存在于猪、牛、猫、犬、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中”,可知存在广泛,即“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第二个空根据“它们首先要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上”和问好,可知填入疑问句,即“冠状病毒是如何进入宿主细胞的呢”;第三个空根据“它们首先”和“刺突糖蛋白,也就是上文提及的‘皇冠’的突起”,可知这一步很关键,即“冠状病毒感染细胞的关键”。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在暑期档备受瞩目,这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猫眼数据显示,《哪吒》上映首日综合票房、上映首周综合票房均创同类电影最高纪录。诸多评论中,这部动画电影已经成为国产原创动画作品里程碑式作品。一旦有国产动画作品引起广泛好评,总会有声音讨论“国漫崛起”。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国内动漫整体来看,产业环境、企业运作、作品本身和用户等方面尚不够成熟。下一部《哪吒》这样的精品或许还要过很长时间才会到来。不过从2005年《关于促进我国动画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发布以来,国家不断有支持政策出台。随着二次元用户的崛起以及大量盗版作品的下架,动漫产业开始大量受到资本的关注。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视频平台的崛起,也助推了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在新的市场环境之中,更多优秀国漫作品的诞生值得期待。 【答案】①动画电影《哪吒》暑期大热并受好评。②“国漫崛起” 时尚早。③“国漫崛起”值得期待。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考点,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 结合“猫眼数据显示,《哪吒》上映首日综合票房……成为国产原创动画作品里程碑式作品”分析,《哪吒》暑期大热并受好评。结合“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国内动漫整体来看,产业环境、企业运作、作品本身和用户等方面尚不够成熟。下一部《哪吒》这样的精品或许还要过很长时间才会到来”分析,主要讲“国漫崛起”为时尚早。结合“不过从2005年《关于促进我国动画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发布以来,国家不断有支持政策出台……更多优秀国漫作品的诞生值得期待”分析,主要讲国家不断出台支持政策,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视频平台的崛起,“国漫崛起”值得期待。 【点睛】概括语段要点技巧点拨 1.摘取连缀法。提取句子主干,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照题干要求进行连缀,此法适用于封闭性语段,以及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的材料。 2.分层概括法。这是压缩语段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考生答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不可疏漏或断章取义。考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概括层意,抓住重点;再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的主要信息用简练、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此步骤可简单概括为: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分清主次——去次存主——连缀语句。 3.语意并取法。即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考生在做题时可通过跳读或浏览的方法阅读全文,迅速把握材料的思路和整体结构,找出内容的要点和重点。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网络曾经流传这样一段话:“如果你觉得你的祖国不好,你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务员去做官;如果你觉得人民没素质,就从你开始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就从你开始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而不是一味地谩骂,抱怨,逃离。” 材料二: 1919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过一篇文章,其中写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果没有炬火,我们便是唯一的光。”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根据材料旨意写一篇作文,合理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与国同梦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有时候,一个人的形象,就是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人的尊严,就是一个国家的尊严。所以,我们与国同在。 李大钊曾言:“青春之人,当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吾辈当将个人之梦想汇入伟大的中国梦中,为祖国的建设发光发热。 自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我国在曲折中不断奋进,发展,正是因为一代代先辈与国同梦,为建设国家而献身。钱学森不远万里回国研究原子弹,袁隆平经历无数次失败,研发出南海2号,马云几次创业失败仍不放弃,终于实现阿里巴巴带动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南仁东辛辛苦苦二十余载,换得中国天眼在世界绽放异彩…… 无数的前辈在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与国同梦,更要以国为梦,要为国而梦!“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当我们每个人的志向和国家同行,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而当下社会许多年轻人没有高远的志向。只在娱乐中消磨时光,或许他们是畏惧奋斗的艰辛,抑或是担忧失败的苦楚。丘吉尔说过:“真正的成功就是在一次次失败后不减的热情。”不逐梦,无青春;不奋斗,无未来;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正值青年的我们绝不该把青春过成无味的肥皂剧,而是敢于做梦追梦,用奋斗与汗水谱写与国同梦的不朽诗篇。 正如鲁迅先生给中国青年的寄语:“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份光。”我们欣喜的看到嫦娥4号的指挥室里多数是80后90后的身影;北斗导航研究者的平均年龄仅31岁;我国最年轻院士46岁。承载我国科学发展中坚力量的人们正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而这些人是我们的榜样,更是我们的伙伴,中国青年当承载起责任,在奋斗中与国同梦。 况且,82岁的钱七虎先生获得中国最高科技奖,年近90的杨国栋先生还继续为中国航天事业而奋斗,杨立本院士97 岁为国家事业奋斗一生……耄耋老人尚且可以与国同梦,我们青年人又怎能退缩? 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让我们每一个少年都将自己的梦与奋斗注入伟大的中国梦,与国同梦,铸华夏万世基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网络流传的内容是让我们学会少些抱怨而让自己变得更好,去改变身边的人。鲁迅的文章讲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可以看出,两则材料想探讨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题考生应围绕“个人与国家”来写作,而且要侧重谈个人对国家的责任和影响。我们可以分析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如,个人的形象代表国家,个人强国家才能强等;还可以谈在国家建设中个人应如何去做,表现家国情怀,如,个人应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应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应勇于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等等。 参考立意: (1)勇于担当,实现中国梦; (2)国家复兴,我的责任; (3)个人的形象代表国家; (4)个人强,则中国强; (5)个人自尊,则国有尊严; (6)每个人都应有家国情怀。 参考素材: 1.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2.当我们正值青年时期,有的人在享受生活,有的人却在为梦想努力奋斗。邓亚萍,这个名字对大家来说应该不陌生,她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的成员。5岁时她就随父亲打球,8 岁时就已经技艺超群。有一次,河南集训队招人,她满以为自己可以进省队,但翘首盼来的是“个子太矮”,“没有发展前途”的落选消息,后来郑州市乒乓球队手下了她,为了实现当个优秀乒乓球员的梦想,每当训练时,她都会给自己加大训练量,经过不断的努力,怀着一个不变的梦想,她最终取得了连续8年兵坛世界第一名的成绩。像她这样的运动员还有张海峰、刘翔等人,他们开始时都是平凡的人,但他们有着不平凡的梦想,向着自己的梦想,他们最终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有梦想的人,即使面对风吹雨打、烈日炎炎的日子,就算这条路多么坎坷,他们都能勇往直前、积极面对,因为他们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努力总能换来成功!他们的梦想,更是中国的梦想,他们的成功,代表着中国的成功。 3.“中国梦更是青年一代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青年们更应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追求。中国梦包含着许许多多亿万中国人民的梦,当每一个中国人民小小的梦连接在一起时,那就是整个国家的大大的梦。有时觉得,我们这一代人被人认为是靠长辈的钱力、权力养大的,可他们是否知道,在我们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个梦想,也许这会被他们看作是没出息的一条路,他们认为“就凭你这么一丁点力量还想创造奇迹?也不想想我们当年事怎么过来的。”其实,我们懂。当年的中国受外国的欺压,我们懂;当年的中国无能为力,我们也懂。所以,现在是我们为民族复兴而奋斗,回报祖国的时候了。别看我们弱不禁风,其实我们有着一颗熊熊燃烧的爱国之心,表面上你们读不懂我们的心,请相信,中国梦更是我们青年一代的梦!作为青年,我们敢于有梦!我们敢于追梦!我们更勤于圆梦!我们有那份信心,勇攀珠峰,实现中国梦! 4.“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我们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我们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我们乐于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成就一番事业,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5.实现中国梦,我愿胸怀理想、满怀激情、勇于担当、勇于创造,贡献我们的力量,用我们的青春实现我们的梦想! 6.“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就是这首歌,用激情飞越的曲调。唱出了全中华人民的心声。是啊!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每一个炎黃子孙都有一颗挚诚的心,用自己的心声唱出一首优美的赞歌。 7.“中国,我亲爱的祖国”,我总是这样轻声的呼唤您,每次都会庄严的神情看您,想那飘扬的五星红旗,想那国歌、想那长江、黃河…… 8. “中国,我亲爱的祖国”因为您,我更热爱春夏秋冬,因为您,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生命,我就像百花园里的一棵小树,为了您的繁荣似锦,我愿支撑起一片蓝天。我更愿做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块基石,深深地埋下,为了您在狂风暴雨中,冲而不垮。 9.“中国,我亲爱的祖国”繁育着十二亿炎黃子孙的伟大祖国母亲,我依偎在你的怀怉里,深深地被您的温暖溶化,中国,我永远的祖国圣母,为了您,我愿把一切付出,我曾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祖国母亲不会抛弃我这样一个儿子,而我更不会离开我的母亲――中国”。 10.我们是新世纪的青年,我们会勇敢地提起祖国的重任,用自己的智慧与才华,打扮你这重新崛起的“东方巨人”。我热爱您,我赞美您,我不会用更多的言语来表达,在我心中,那激情不息的波浪早已变成千千阙歌。抒发着我内心深情的独白。 11.多少热血,多少豪情,此刻,我只想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内在心情“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远不会落”。 行文结构: 例文选择了一种立意,给文章拟题为:与国同梦。文章开头用一节现代诗引出下文的论题,个人和国家的关系。接下来运用了充分的事实论据,如:李大钊、鲁迅、钱学森、袁隆平、马云等人的思想和事迹,论证了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为了国家的独立、解放、繁荣、富强,个人可以作出牺牲。最后,用梁启超的名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总结全文,强化论点,呼应开头。 【点睛】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1)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3)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4)递进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5)综合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