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沙雅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新疆沙雅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艺术江湖之批判 张晓军 在时下的美术界,存在着江湖圈子的倾向,而且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画家有江湖,举办展览,举行活动,人员组合是大致不变的;批评家有江湖,研讨会的专家组合,艺术展览的专家出场,总是那么一帮一伙,带有很强的圈子意味;策展人有江湖,为谁策展,要谁参展,不要谁参展,都是有讲究的……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有江湖,有时“在朝”比“在野”更甚。对于画家来说,由哪个江湖“领袖”引领和推荐,投靠哪位艺术“老大”,其结果是有区别的。各个画种也有江湖,某个画种学会,江湖气十足,举办展览的骨干力量总是那么几个人,获奖者也总是那么几个,就连外出走穴,也都是比较固定的几个人,外人是很难插进去的。翻翻眼下的报纸和杂志,当今的艺术之江湖,常常会一目了然。 艺术圈里一向有抱团儿现象。早先有学术性社团,如一八艺社、决澜社等。还有以艺术风格和地缘文化而集结在一起的,如岭南画派、长安画派等。上世纪80年代,艺术圈里流行艺术群体的称谓,如北方艺术群体、西南艺术群体等。但是上述的抱团儿都与学术有关,都有其大致的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都与江湖没有瓜葛,都少有利益的索取和无原则的同流。而艺术江湖则不同,江湖与学术无关,与艺术风格和流派无关,与艺术理想和审美认同无关。这也正是学术社团和艺术江湖的区别所在。 就世俗而言,江湖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它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它要有一两个“老大”,在这一两个“老大”的关照下,有共同的好处、共同的饭碗。如果有人出了纰漏,受到攻击,江湖中的老大和哥们儿一般都要出来说话的。有时江湖也是可以显现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的。艺术江湖更是如此。但是,这绝对不是眼下我们所说的好的智慧和正能量。 相比较而言,艺术江湖确实有其邪恶 一面,不然我们就不会在此批评之。首先,艺术江湖无原则地讲哥们儿义气,只讲远近亲疏,不讲志同道合,对好的东西视而不见,对粗俗的东西也会妄加吹捧,不利于艺术上的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也不利于推动当代艺术的正常发展。其次,艺术江湖有意强化帮派意识,圈定势力范围,顺我者昌,排斥异己,行帮气息严重,不利于不同学派、不同美学追求的自由发展。再者,艺术江湖的盛行使得一些很有声望和艺术感召力的学术带头人演变为江湖大佬,严重地毁坏了这些艺术官员和学术权威的正面形象,同时也严重损毁了这些人在艺术领域的导师地位和学术感召力,让人觉得艺术变得有些没有原则、没有道德、没有公平了。 艺术之所以有了江湖或变成了江湖,大体上是艺术的从业者过于追求既得利益的结果,也是当今市场经济对艺术的腐蚀的结果。“马仔”跟对了“老大”,展览很容易上,奖也很容易拿,开幕式会很体面,研讨会也会众人捧场。反过来讲,一旦成为江湖老大,有众星捧月之光耀,画的不好也是好,文章不好也有人买账,画价越炒越高,文章越发越多,且桃李满天下,马仔满天下,更能独行天下了。 (选自《文化论坛》) 1. 下列对“艺术江湖”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艺术江湖是由于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相同而自发集结的艺术社团,艺术江湖只谈义气和利益,不论作品好坏,不利于艺术的发展。 B. 艺术江湖中的老大和哥们儿经常会帮助自己人解决一些问题,显示了集体智慧和力量,可以说艺术江湖在学术上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C. 艺术江湖的问题根源在于艺术从业者过于追求既得利益,只有从业者不刻意追求利益,坚守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艺术才能健康发展。 D. 艺术江湖强化帮派意识,圈定势力范围,展现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姿态,这种行为严重毁坏了艺术官员和学术权威的正面形象。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艺术江湖里,你一旦成为江湖老大,就有了众人扶持,就算画画得不好也有人说好,文章写得不好也会有人买账。 B. 艺术江湖中有人受到攻击,江湖中自己人替他说话,这种行为对艺术江湖中人没有好处,对整个艺术界更没有好处。 C. 在各个画展上参赛的骨干力量总是那几个人,获奖的也总是那几个,新艺术家缺乏是艺术江湖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D. 艺术江湖虽可提升某些人在艺术领域的导师地位和学术权威,但会让人觉得艺术变得没有原则,没有道德和公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先艺术圈的抱团儿现象,如岭南画派、北方艺术群体,它们多与学术有关,有大致的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 B. 当下的艺术圈不太纯洁,有些铜臭味,这种不健康的艺术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今艺术界充斥着一股江湖气。 C. 在艺术江湖里,只要你跟对了“老大”,那么展览就很容易参加,奖也容易拿,在研讨会上也会受众人追捧。 D. 艺术江湖有共同的好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能表现出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但这些并不是可取的。.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艺术江湖’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概括能力。A项,由第3段艺术江湖“与艺术理想和审美认同无关”可知前半句表述错误;B项,原文说“有时江湖也是可以显现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的。艺术江湖更是如此。但是,这绝对不是眼下我们所说的好的智慧和正能量”,由此可知“在学术上还是有一定好处的”表述错误;D项,毁坏艺术官员和学术权威正面形象的是“一些很有声望和艺术感召力的学术带头人演变为江湖大佬”。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艺术江湖’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项源自第三段,B项源自第四段,D项源自第五段。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B项中“对艺术江湖中的人没有好处”不符合文意。C项中“新艺术家的缺乏是艺术江湖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属无中生有。D项中“可以提升……导师地位和学术权威的影响力”的表述与原文不符。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比如本题中,AD两项与文中的表述不符,C项文中没有依据。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这种不健康的艺术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今艺术界充斥着一股江湖气”有误;根据文章末段,可看出追求利益是因,有了艺术江湖是果。该选项因果颠倒。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选项B.该选项中出现表因果关系的词语“因为”,考生应重点分析前后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恰当,本题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的陈述,可见因果关系是错误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苦梅 马卫 苦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如果不是没有吃的,孩子们是不会去吃苦梅的。一个姑娘却偏偏取了这么个名儿,不过也难怪,山区农村生活苦嘛。苦梅一出生,就和饥饿结伴,要不是后来包产到户,苦梅一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苦梅二十岁的时候,成了新媳妇儿,“新媳妇儿,憨憨人儿,不说话儿,给糖走人儿。”儿歌嘛,小孩子嘴甜,诳糖吃。到了夜深人静,客人们离开,苦梅才发现,进新房的怎么不是先前相亲的那位男人呢? 男人一脸的木讷,呆呆地站着,半天才嗫嚅出来,以前相亲的,是他表哥;自已丑,所以找表哥代替。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何况,男人家拿了钱,给家里砌了砖房,让哥娶上了嫂子。拿妈的话说就是——长得帅,能吃么? 男人没有啥手艺,除了干地里的活,干不了其它。可是粮食价格低,除去农药、化肥、种子,赚不到啥钱。就这样过了七八年,孩子也读小学了,家里仍然一贫如洗。 苦梅对老公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辈子也致不了富。 男人却安于现状,不缺吃不缺穿,还要求啥呢?可是经不住苦梅天天纠缠,最后男人让步了,苦梅和她的表姐进城,一个去给人帮厨,一个当超市营业员。 苦梅在超市,极认真。别人忙里偷闲玩手机,她没有。别人喜欢小喇叭广播,讲奇闻怪事,苦梅不知道。苦梅就像个机器人,陀螺似地转,特别热心给人介绍商品,帮老人购物。 苦梅的勤奋和本分,换来了一个领班的岗位。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上了领班,工资竟然是营业员的倍数,而且轻松多了。所以,苦梅工作更加认真。 苦梅出事,是在一个周末。 那天,她在商场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有一位叫巧芋的营业员偷吃话梅。如果偷吃几个,谁也不会发现,商品有一定的损耗率。但是规定是死的,营业员绝不能吃和拿商场的商品。一旦发现,轻则扣工资,补损失;重则开除,或送派出所。 苦梅没有当场揭露巧芋,女人家谁不爱面子呢? 把巧芋叫到办公室,给她倒上水,才说了自己看到的事。没想到,巧芋一百二十个不承认。她说:提奸捉双,拿贼拿赃。你既然看到了我偷吃话梅,为啥不当场拿住?现在,你是污蔑我!我和你没完。 苦梅没想到好心没有好报,气得粗气红脸:这次就算了,如果我再拿住了你,你走人! 苦梅只能这样说了。她知道,这些营业员,差不多全是乡下来的,拿着低薪,还要养家糊口,难呢。只要巧芋改了,这事就算了。 苦梅和表姐合住的出租屋,表姐回来一般要一点左右。那晚,苦梅值晚班,回家时快十一点了,还在夜摊上吃了碗米粉。就在苦梅开门的时候,突然蹿出一位蒙面男人,把她踹倒在地,给她几拳,几脚,嘴上说:臭婆娘,懂事点,不要管得太宽。这次放过你,要是你再多嘴,把你脸划了!苦梅虽然来自农村,有一把力气,可是相对于男人,那是蚍蜉撼树。 蒙面人走了,半天苦梅才起来,回到屋内,见腿上身上的瘀痕,忍不住哭了起来。不用想,这事肯定是巧芋干的,听说,她一人在城里,常和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所以,巧芋特别好打扮,身上也不差钱,上班极不认真。 表姐回来的时候,见苦梅这副样子,问了半天,苦梅才嘟哝出来。 苦梅并不怕巧芋,是怕巧芋勾搭上的野男人。为了安全,苦梅辞职了,经理挽留她,她坚决回家。孩子见她回来,高兴地溜到她怀里,就不离开。老公见她回来,嘿嘿直乐。 伤不重,养了一周,就复了原。 苦梅是个闲不住的人,经过三年的打工生活,她明白一个道理:要得富,开店铺。 苦梅开了村里第一家超市,当然不能和城里的比,不过两间屋大,主卖副食和生活必用品。不用请人,自己和老公亲自干。货自己去进,晚上做台帐。 乡里人虽然计较价钱,但绝不会偷东西。一个月下来,挣的比她在城里打工还多一倍。 苦梅家渐渐富了,有了彩电,有了冰箱,还给老公买了摩托,进货也方便。至于田和地,只种谷子、蔬菜,剩的种树。 她家没有种其它树,只种苦梅。人们不太理解,苦梅也不解释。乡下人都知道,苦梅味酸、涩、平,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良药呢。村里人常来讨用,苦梅一概白送,尤其那些爱喝醉酒的男人们,他们嘴上还要占便宜:苦梅,吃你呢! 苦梅的脸上,全是笑。嘴上说:吃我?酸死人!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长得帅,能吃么?”是苦梅的母亲在苦梅婚前对她的告诫,这说明她母亲有可能早就知道苦梅的丈夫长得丑,但她为了儿子,只能委屈女儿。 B. 男人诚实,只会干地里的活,没有其它手艺,又安于现状,这一形象与妻子苦梅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苦梅的勇于开拓、心灵手巧。 C. 巧芋不守本分,在城里经常和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她在超市偷吃话梅被苦梅提醒后,指使野男人去殴打苦梅.警告苦梅少管闲事。 D. 本文使用第三人称展开文章的叙述,故事娓娓道来,对情节的描述客观真实,好像读者就是故事发生发展的见证人,更易引起共鸣。 E. 文章结尾,苦梅说“吃我?酸死人!”使用夸张的手法,意在强调自己种的乌梅未到成熟季节,果实的酸度比较高,又酸又涩,非常难吃。 5. 文中主人公苦梅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简要分析。 6. 小说题目是“苦梅”,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它的妙处。 【答案】4. DC 5. ①工作认真、勤奋、本分:别人忙里偷闲玩手机,她没有。别人喜欢小喇叭广播,讲奇闻怪事,苦梅不知道。苦梅就像个机器人,陀螺似地转,特别热心给人介绍商品,帮老人购物。苦梅是个闲不住的人等。②工作细心负责任: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巧芋偷吃话梅。③处理问题讲策略:没有当面揭穿巧芋,而是把她带到办公室处理事件。④心地善良有同情心:面对巧芋的不认账,考虑到她养家糊口的艰难,没有追究。⑤有经济头脑:苦梅对老公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辈子也致不了富。她明白一个道理:要得富,开店铺。 6. ①它一语双关,既指乌梅,又指名叫“苦梅”的姑娘,两者相得益彰。②隐喻人物个性。苦梅味酸、涩、平,可隐喻主人公人生的不幸,而其敛肺、润肠、生津、解酒,可隐喻主人公善良的品格。③暗示小说主题:人即使命运不好,也不能失去善良和真诚,而要努力去改变现状。④能引人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以“苦梅”为题,能让人产生了解内容的欲望:何为苦梅?苦梅与人物与主题有何关系? 【解析】 【4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A项,“母亲有可能早就知道苦梅的丈夫长得丑”错误,于文无据。 B项,“与妻子苦梅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苦梅的勇于开拓、心灵手巧”错误,其一,二人形象并不相反,所以不是对比;其二,小说情节没有明显地体现苦梅的“勇于开拓、心灵手巧”。 E项,“意在强调自己种乌梅未到成熟季节,果实的酸度比较高,又酸又涩,非常难吃”错误,苦梅的话,其实只是她对醉酒男人调笑之语的巧妙堵截。 故选C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先总体概括人物形象,然后逐点结合文章分析。本题苦梅人物形象,苦梅到超市工作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巡查时发现巧芋偷吃话梅,“她没有当场揭露巧芋,”而是把她带到办公室处理,但巧芋死不认账,她也没有追究,由此可见苦梅是一个工作细心,处理问题讲策略而且有同情心的人。苦梅对待工作细心负责,勤奋本分,做营业员时热心为顾客介绍商品,帮老人购物,当领班时巡视检查仔细。苦梅心地善良有同情心,对人宽厚,发现巧芋偷吃考虑女人家爱面子没有当面揭穿巧芋,面对巧芋的不认账考虑到她养家糊口的艰难决定既往不咎,回家种苦梅赠予邻居。苦梅对待生活严肃,有自己的理想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分条概括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本题可以从题目的双关性、寓意人物个性、突出主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角度去思考、组织答案。从人物形象看,“苦梅”,一语双关,既是一种树,又是小说的主人公。表面介绍苦梅这种果实,实则隐喻人物。苦梅味酸、涩、平,可隐喻主人公人生的不幸,而其敛肺、润肠、生津、解酒,可隐喻主人公善良的品格。苦梅的人物形象也和苦梅的特点确实有相似之处。从小说的主题上看,苦梅命运不好,但凭借她的善良和努力,最终有了一个好的结局。苦梅虽苦,但因其作用终能被人接受,“苦梅”和文章要表达的主题一致。从表达效果看,从题目“苦梅”到开篇用苦梅引出主人公苦梅,引起打着阅读兴趣,也为下文表现人物形象特点铺垫。 【点睛】规范答题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如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等。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往往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要尽量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信息。 (4)根据赋分分条答题原则。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的暗示。比如某道题配给2分,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答出概括内容(概括中的词语必须紧扣原文)即可;若要求用原文来作答,则是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将原句稍作压缩)作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左宗棠:古稀之年抬着棺材去西征 乾隆时代,清军平定西域大小和卓叛乱,收复全部土地,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把西域命名为新疆。新疆其实一点儿都不新,这是一片自汉代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同治六年(1867年),匪首阿古柏在新疆自封为王,自立国号为哲德沙尔汗国,宣布脱离清廷。俄国乘机占据了伊犁,英国也虎视眈眈,意图瓜分西北。 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从大清的实际版图上消失了。 新疆告急! 十年后的一日早朝,权倾朝野的三朝重臣李鸿章向慈禧太后奏曰:“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陕甘总督左宗棠说话了:“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左宗棠铮铮铁骨:“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 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在左宗棠看来,“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冠进尺”,收复新疆,势在必行。胜固当战,败亦当战。倘若一枪不发,将万里腴疆拱手让给别人,岂不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民族情感在左宗棠心里最为浓烈,最为深刻,当民族最危急的时刻到来之际,只有了一种选择,那就是为和平而战,为捍卫民族的光荣而战,直到最后胜利。 看起来是“海防”与“塞防”的分歧,是两个人的辩论,两种思维方式的对比,实质上是两条路线的斗争。面对滚滚硝烟笼盖天山南北,一个是要紧快扑灭硝烟、平息浩劫;一个是听之任之,只求不伤元气。 没有风,没有月,没有人送行,左宗棠是在一天夜里出京的,慈禧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要去兰州作出征的准备。这个刚毅、坚韧、雄心未老的湖南汉子,面对内忧外患,且“兵疲、饷绌、粮乏、运艰”,但信心百倍。 然而,当时的清政府囊中羞涩,拿不出西征的军费来。左宗棠没有办法,只好借外债,而且是高利贷,那也得借,左宗棠知道如果不借,军队就无法出关,就无法收复新疆。最后,左宗棠借外债500万两,朝廷出300万两,海关出200万,凑了1000万两银子的军费。 于是左宗棠整顿军务,筹粮筹运,筹集了四千万斤粮食,集中了5000辆大车,5500匹骡马,29000峰骆驼。1876年4月,左宗棠统率着大部分由湘军组成的七万多西征大军,踏上了收复新疆的征程。雄师亲驻玉门关,不斩楼兰终不还。在那尚属冷兵器的时代,我们可以想像那是何等壮观的行军场面!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先北后南,缓进速战”,也就是先打北疆的薄弱之敌,最后攻击南疆的敌军主力。不轻易冒进,一旦战机成熟,当速战速决。左宗棠常自比为诸葛亮,从左宗棠用兵新疆的战略战术来看,他是深得诸葛亮用兵之道的。 在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下,进兵新疆很顺利,很快就平定了阿古柏的叛军,至1877年底收复了南北疆。接下来左宗棠面临的就是要收复被沙俄占领的伊犁,这时的左宗棠已是年近70,而且因军务的繁忙,常咳血于营帐。他为自己的后事做了充分的准备,抬着棺材,指挥大军兵分三路,抱着战死疆场的决心,誓死要收复伊犁。这是何等雄壮的气势! “六十许人,岂尚有贪功之念?所以一力承担者,此心想能鉴之。”他带着当年林则徐绘制的新疆地图,背负着千万中国人的重托,心胸燃烧着正义的烈火,他将要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这是晚清历史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 纵观左宗棠的一生,最辉煌的是收复六分之一的国土。这是他个人的荣耀和骄傲,更是国家之福。浙江巡抚、左宗棠的老友杨昌浚在清廷恢复新疆建省后到西域,所到之处,杨柳成荫,鸟鸣枝头,人来车往,百业兴旺,当即吟出一首《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这个古稀之年抬着棺材去西征的老人进入了中国历史上伟大民族英雄的行列。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左宗棠和李鸿章的辩论,看起来是两种思维方式的对比,是两条路线的斗争,背后是“海防”与“塞防”的分歧。 B. 慈禧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面对内忧外患,但他信心百倍,因为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给予他大力支持。 C. 在“先北后南,缓进速战”战略思想指导下,左宗棠很快就平定了阿古柏的叛军,这是他常研究诸葛亮兵法的结果。 D. 《恭诵左公西行甘棠》诗中“引得春风渡玉关”一句化用唐人王之涣《凉州词》中“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凸显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伟大功绩。 8. 请简要概括左宗棠能迅速平定阿古柏作乱的原因。 9.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你认为左宗棠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7. D 8. ①左宗棠具有克服一切困难的雄心。出征前,他顶住李鸿章的压力,说服清政府出兵,为克服“兵疲、饷绌、粮乏、运艰”的困难,他借了500万高利贷。②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先北后南,缓进速战”,也就是先打北疆的薄弱之敌,最后攻击南疆的敌军主力。 9. ①左宗棠是清政府的封建官僚,曾经协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他的重大过失。②他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人物之一,曾经举办洋务,极大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他还是清朝具有远见卓识的一个官员,清楚地看到沙俄对我国西北领土的觊觎,坚决主张抵抗沙俄的侵略,而且率兵收复新疆,收到全国人民的赞扬。纵观左宗棠的一生,功大于过。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看起来是两种思维方式的对比,是两条路线的斗争,背后是‘海防’与‘塞防’的分歧”错误,应为看起来是“海防”与“塞防”的分歧实质上是两条路线的斗争;B项,“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给予他大力支持”不确切,主因是“这个刚毅、坚韧、雄心未老的湖南汉子”;C项 “这是他常研究诸葛亮兵法的结果”文中没有根据,无中生有。故选D。 【8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题中要求概括左宗棠能迅速平定阿古柏作乱的原因,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这个刚毅、坚韧、雄心未老的湖南汉子,面对内忧外患,且‘兵疲、饷绌、粮乏、运艰’,但信心百倍”“当时的清政府囊中羞涩,拿不出西征的军费来。左宗棠没有办法,只好借外债,而且是高利贷”“民族情感在左宗棠心里最为浓烈,最为深刻,当民族最危急的时刻到来之际,只有了一种选择,那就是为和平而战,为捍卫民族的光荣而战,直到最后胜利”“看起来是‘海防’与‘塞防’的分歧,是两个人的辩论,两种思维方式的对比,实质上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先北后南,缓进速战’,也就是先打北疆的薄弱之敌,最后攻击南疆的敌军主力”从“左宗棠具有克服一切困难的雄心”“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两个角度概括。 【9题详解】 此题考核探究能力,要求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谈谈左宗棠是一个怎样的人,注意题干中的要求“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这就要求要依靠文本还要超出文本,此题先答出文中的内容“收复新疆”,然后谈其他方面,主要是“镇压太平天国”“参加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后作总体的评价,答题时注意言之有理。出言有据即可。 【点睛】这是一道文意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明确探究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明确答题的方向。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旦日从百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0.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至鸿门,谢曰( ) ②令将军与臣有郤( ) ③军中无以为乐( ) ④亚父南向坐( ) 11. 选出对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令将军与臣有郤 ②因留沛公与饮 ③因击沛公于坐 ④因留沛公与饮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也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同 1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3. 请用一个成语加以概括上述文字的内容。 【答案】10. (1). 道歉,谢罪 (2). 通“隙”,仇怨 (3). 没有用来……的办法 (4). 面朝南 11. A 12. (1)不这样(的话),我凭什么到这样的地步?(2)不这样,你们都将要被他俘虏了。 13.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 ①项,句意为: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谢:道歉,谢罪。 ②项,句意为: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郤:通“隙”,仇怨。 ③项,句意为: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④项,句意为:亚父面朝南坐。南向:面朝南。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①项,句意为:使您和我发生误会。与:和。 ②项,句意为:项羽于是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与:和。 ③项,句意为: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因:趁机。 ④项,句意为:于是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因:于是。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故选A。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然”,这样;“何以”,宾语前置,以何,凭什么。(2)中“若”,你、你们;“属”,类;“为所”,表被动,被。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用成语概括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本题,公元前208年,项羽率40万大军开往咸阳,被刘邦的守军挡住。项伯请刘邦到鸿门赴宴。刘邦到鸿门后,项羽设计让项庄舞剑助兴,意在乘机杀了刘邦。项伯也舞剑助兴,百般保护刘邦,刘邦手下樊哙冲进营帐来保护刘邦,刘邦借机逃离。在讨论会上,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即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指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点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参考译文: 刘邦第二天早晨使一百多人骑着马跟从他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羽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羽于是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羽、项伯朝东坐,亚父面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坐。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对待他人仁慈。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羽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无法刺杀沛公。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①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 注 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14.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15.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 【答案】14.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地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静结合。“飞短艇”“载”“归村落”,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 15. 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 )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本次翻译: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对此令我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苦。“暮雨”三句,雨歇川静,日暮舟泊,即以凄清的气氛笼罩全篇。水蓼和芦苇都是于秋天繁盛开花,可见时间是萧瑟的秋天;雨后的秋夜,更使人感到清冷。“临岛屿”二句,写船傍岛而停,岸上蓼苇,清烟疏淡,秋风瑟瑟。景色的凄凉与词人心境的凄凉是统一的,含有无限哀情。这几句写傍晚泊船情景,以静态描写为主。至“几许”以下,词人笔调突然一扬,由静态变为动态,写渔人飞艇,灯火归林,一幅动态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日暮归家,温暖、动人的生机腾然而起。这里以动景反衬上面的静景,反使词人所处的环境显得更加静寂。一个“飞”字和一个“尽”字,把渔人归家的喜悦表现得极具神韵,又同时从反面引出“遣行客”、“伤漂泊”二句,渔人双桨如飞,回家团聚,而词人却远行在外,单栖独宿,触动归思。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满江红·暮雨初收》词的上片分为两段,前半段写傍晚雨后萧瑟之情,后半段写渔人归家之景,反抒词人归思之情;下片写桐江一带的奇山异水,引发词人倦于游宦的心绪及渴望归隐的愿望。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对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写傍晚雨后萧瑟之情,后半段写渔人归家之景,反抒词人归思之情;“桐江好”六句,句短调促,对仗工整,语意连贯,一气呵成,先写江山之美。美好的河山扫尽了昨夜的忧愁,桐江上空,晨雾浓密,碧波似染,峰峦如削,白鹭飞翔,鱼虾跳跃,生动美丽的景色使词人心情欢娱。从感情线索上看,这里又是一扬。但因为词人情绪总的基调是愁苦的,欢娱极为短暂,又很快进入低谷,“严陵滩”三字已埋下伏笔,这里以乐景写哀,江山美好,鱼鸟自由,渔人团聚,而词人一年到头都是四海为家,宦游成羁旅,于是“游宦区区成底事”之叹自然从肺腑流出,词人得出的结论是不值得,不如及早归隐,享受大自然和家庭的天伦之乐。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写风华正茂的少年同学蔑视军阀官僚的一句是_____。 (2)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直接赞扬“勇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粪土当年万户侯 (2). 大礼不辞小让 (3).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4).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侯”“惨淡”“淋漓”的书写。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不遇到挫折,因此,不因噎废食,不过早地给教育改革定性,宽容地看待改革,给改革一定的时间,才是当下最需要的态度。 B. 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社会休戚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C. 无论学习哪一门知识,都不是一挥而就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D. 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影响到该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A项,因噎废食:因为吃饭噎住过,索性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使用正确。 B项,“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侧重同甘共苦。表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该用“息息相关”。使用错误。 C项,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对象误用。使用错误。 D项,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应为“雪上加霜”。 使用错误。 故选A。 【点睛】成语辨析题的设错角度: 一、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二、断词取义。成语意义具有完整性。如果只注意某些语素,而忽视其他语素,就会破坏整个成语的意义。 三、轻重失度。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四、语义重复。成语的意义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成语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就可能造成成语意义和句子语义的重复。 五、自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 1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领导干部能否做到知足知止,不仅关系到民心向背,政权兴衰,而且关系到领导干部自身的前途命运,因而不可不察,不可不慎。 B. 双十一当天,京东集团旗下各平台的订单量大增,其中京东商城的订单量是去年同期的2.2倍,拍拍网的订单量超过去年同期的2.4倍多 C. 索尼公司的内部网络遭遇黑客袭击,其原因是由索尼公司制作并准备播放一部以刺杀朝鲜现任领导人为题材的讽刺电影造成的。 D. 水,电,气等基本配套设施完不完善将直接影响业主未来的生活质量,是决定住宅档次和品味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住宅性价比的一个重要指标。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A项,“不仅关系到民心向背,政权兴衰,而且关系到领导干部自身的前途命运”错误,语序不当,“不仅……而且”是递进,所以应为“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自身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民心向背,政权兴衰”。 B项,“拍拍网的订单量超过去年同期的2.4倍多”错误,重复赘余,“超过”和“多”,应为“拍拍网的订单量为去年同期的2.4倍”。 C项,“其原因是由索尼公司制作并准备播放一部以刺杀朝鲜现任领导人为题材的讽刺电影造成的”错误,结构杂糅,“其原因是索尼公司制作并准备播放一部以刺杀朝鲜现任领导人为题材的讽刺电影”或者“是由索尼公司制作并准备播放一部以刺杀朝鲜现任领导人为题材的讽刺电影造成的”。 故选D。 【点睛】病句题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19.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墩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A. ①③②④⑤ B. ⑤①②③④ C. ②④③⑤① D. ①⑤②④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句的连贯能力。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本题中,“读书”是全段的中心话题。①、⑤句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读书是人生的享受,所以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故先①后⑤;②、④句阐述第①句,从读书的时间、内容谈到读书的感受,故先②后④。第③句“在起起伏伏中”承接第④句。故前后衔接恰当的是:①⑤②④③。 故选D。 【点睛】做排序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如: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这其间要注意打乱的句子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近邻关系,确保话题内容的一致性。当然,我们在做题时根据选项还可以采用排除法,以及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意思,排好之后再通读语段,看看是否自然通顺,如果不连贯再进行微调后,最终确定。 20.《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起初听说陆谦到了沧州,怒从心来,买了把解腕尖刀,一街里去寻,可是“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请对这一“慢”字的精妙之处作点评。要求准确,简明,生动。50字以内。 【答案】口语化的表达,传神的心理活动描写,写出了林冲强压怒火、心态逐渐趋于平和的过程,突出了林冲之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以及题干表达的具体意思,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这一“慢”字表达极为精炼,这是生活中常见的口头语,充满着亲切感,另从“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一句可知,这里是典型的心理刻画,将林冲那种内心趋于平和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出其精神特质,突出其隐忍,可从这些角度分析。 【点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21.请根据下面的示例,在所提供的事物中选择一种,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看法。 示例: 事物:气球 角度一:你的信念,是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角度二:吹得越大,越接近毁灭的边缘。 备选的事物:风筝、仙人掌、竹子、筷子 事物:________ 角度一:________________ 角度二: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事物:风筝 角度一:你的志向,是勇敢飞向高远的蓝天。 角度二:飞得再高,命运也被别人掌握。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根据题干要求,所写事物要在“风筝、仙人掌、竹子、筷子”中选择一个,从所给例句看,两个角度一正一反,正面的赞扬,反面的批评。其中,正面的角度要使用“你的……,是……”的句式,反面的角度要使用“……得……,……”的句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语句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掌握思考方向,然后注意分析原句的特点:①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句的句意与原句一致;②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如是复句,要注意分句间的关系、关联词的使用,还要注意标点的暗示作用;③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④注意原句的感情色彩,如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⑤注意原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等,仿句要一致。分析好原句后,组织好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字数与原句一致,注意上下文的照应,做到和谐一致。本题首先要仔细审读题干要求,明确所写对象要从给定的内容中选择,再仔细阅读所给例句,找出例句中暗含的要求,如,运用拟人的手法,角度一正一反,句式特点,字数限制等。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周杰伦在《菊花台》中唱道:“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张韶涵在《你的泪光》中唱道:“我应该是带着爱的希望,快乐的为你飞翔,不想再将伤心绑在身上,回应着你的泪光,我有个愿望,只想快乐不想悲伤,眼泪我会擦干,只留幸福在你我脸上……” 请以“泪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答案】 泪光 风起了,你不说,只留下一丝清爽;雨来了,你不说,只抛下一方微甜;云掠过,你不说,只将印迹铭刻于心间。只等待高傲的女儿低下头,看那漫野的爱之花朵。在你的泪光中,我终于懂得,有一种爱叫静默。 又是因为一件小事,我与你展开了激烈的争吵。我注视着你,愤怒的说着不悦耳的话,却无意间发现你的额角有几缕银丝,你生气的皱着眉,那里面有深深的沟壑。 我心底漫上一丝不忍,却终因成长的叛逆与尖锐关上了房门。可是,如果我没有关上阻隔我们的那扇门,我就会发现站在客厅中的你眼中泛着泪光,沉默的摇了摇头。 即将去遥远的外省参加数学竞赛,你送我到火车站,我们良久的僵持无言。我仰望天空,铅灰色的积云覆盖了阳光,天色仿佛一张泣尽了忧郁的脸,心下一片悲伤。 终于踏上了火车,你熟练的告诉我哪里到站,要注意保暖,保管好财物,还为我打好了热水,放好了行李包。我站在你的身旁,静静地看着你利落的动作、语言,仿佛看到了你平日出差时,在旅途中孑然一身的样子,心中有缓慢的温热在流动。 火车即将行驶,你下车,在窗边招手。像初生的雏燕第一次飞离母亲的怀抱,我的心下有莫名的担心与畏惧,我紧紧地扒住窗框,对着窗外的你招手。你大声喊着什么,但火车逐渐运行起来,我只听到一句:“晚上记得盖被子!” 可是,你眼中的泪光我看得十分真切,那泪光中透露这你对倔强高傲的女儿的不舍与担忧。即使你的女儿乖张、尖锐,不懂得怜惜、尊重你。即使你的女儿固执、偏激,只知道争吵与伤害,即使…… 在你的泪光中,我读到的,全部是你静默深沉的母爱啊!它们像反复绚丽的花朵,一朵一朵,盛开在我的心田。 风起了,你不说,只留下一丝清爽;雨来了,你不说,只抛下一方微甜;云掠过,你不说,只将印迹铭刻于心间。只等待高傲的女儿低下头,看那漫野的爱之花朵。在你的泪光中,我终于懂得,有一种爱叫静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 这是一个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的作文题,也很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在审题过程中,“泪光”中是喜悦还是悲伤,是激动抑或感怀,林林总总,尽在“泪”中。根据提示,写成记叙文或者散文是较容易完成的,写某些人或物的泪光,从而写出泪光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交融。但如果想得高分,还需要在思想和内容上加强深度和广度,使其具有更广泛地社会意义。 点睛: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查看更多